第11章《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第11章《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第11章《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第11章《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第11章 《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1.某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其频率、波速、波长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解: υ

不变,为波源的振动频率;n

n

λλ

=

变小;υ

λn

u =变小.

2.什么是光程? 在不同的均匀介质中,若单色光通过的光程相等时,其几何路程是否相同?其所需时间是否相同?在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

式2π?δλ?=中,光波的波长要用真空中波长,为什么?

解:nr δ=.不同媒质若光程相等,则其几何路程

定不相同;其所需时间相同,为t C δ?=. 因为δ中已经将光在介质中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所走的路程。

3.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

(2)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间的距离变小;

(3)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浸入水中;

(4)光源作平行于1

S 、2

S 连线方向的上下微小移

动;

(5)用一块透明的薄云母片盖住下面的一条缝。 解: 由λd D x =?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5)零级明纹向下移动.

4.在空气劈尖中,充入折射率为n 的某种液体,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解:干涉条纹将向劈尖棱边方向移动,并且条纹间距变小。

5.当将牛顿环装置中的平凸透镜向上移动时,干涉图样有何变化?

解:透镜向上移动时,因相应条纹的膜厚k

e 位置

向中心移动,故条纹向中心收缩。 6.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中心距离为0.60mm ,紧靠双缝的凸透镜焦距为2.5m ,焦平面处有一观察屏。

(1)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测得屏上条纹间距为2.3mm ,求入射光波长。

(2)当用波长为480nm 和600nm 的两种光时,它们的第三级明纹相距多远?

解:(1)由条纹间距公式λd

D x =?,得 33

2.3100.6105522.5

x d nm

D λ--?????===

(2)由明纹公式D

x k

d

λ=,得

9213

2.5()3(600480)10 1.50.610D x k

mm d λλ--?=-=??-?=?

7.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mm ,缝屏间距D =1.0m 。

(1)若第二级明条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为6.0mm ,计算此单色光的波长; (2)求相邻两明条纹间的距离。 解: (1)由

λ

k d

D

x =明知,

λ

22

.01010.63

??=,∴ 3

10

6.0-?=λmm

nm

600=

(2)

3

106.02

.010133

=???==?-λd D x mm

8.白色平行光垂直入射间距为0.25d =mm 的双缝上,距离50D =cm 处放置屏幕,分别求第一级和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设白光的波长范围是400nm ~760nm ,这里说的“彩色带宽度”指两个极端波长的同级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 解:由明纹公式可得各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为

k D

x k d

λ?=

?

则第一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

2913

50101(760400)100.720.2510x mm

---??=

??-?=?

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

2953

50105(760400)10 3.60.2510x mm

---??=

??-?=?

9.在双缝装置中,用一很薄的云母片(n=1.58)覆盖其中的一条缝,结果使屏幕上的第七级明条纹恰好移到屏幕中央原零级明纹的位置.若入射光的波长为550 nm ,则此云母片的厚度是多少? 解: 设云母片厚度为e ,则由云母片引起的光程差为 e n e ne )1(-=-=δ 按题意 λδ7= ∴

610

106.61

58.1105500717--?=-??=-=n e λm

6.6=m μ

10.一平面单色光波垂直照射在厚度均匀的薄油膜上,油膜覆盖在玻璃板上.油的折射率为1.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0,若单色光的波长可由光源连续可调,可观察到500nm 与700 nm 这两个波长的单色光在反射中消失,求油膜层的厚度。 解: 油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ne 2,由反射相消条件有

λλ

)2

1

(2)

12(2+=+=k k k ne

)

,2,1,0(???=k

① 当500

1=λnm

时,有

250

)2

1

(21111+=+=λλk k ne

② 当

7002=λnm 时,有

350

)2

1

(22222+=+=λλk k ne

③ 因1

2

λλ

>,所以1

2

k k

<;又因为1

λ与2

λ之间不存在3

λ满

3

3)2

1

(2λ+=k ne 式

即不存在 1

32

k k k <<的情形,所以2

k 、1

k 应为连续整

数,

即 1

12-=k k

由②、③、④式可得:

5

1

)1(7517100

121

221+-=+=

+=

k k k k λλ 得 3

1

=k

2

112

=-=k k

可由②式求得油膜的厚度为 1.67322501

1=+=n k e λnm 11.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380nm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膜的折射率为1.33,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背面呈现什么颜色?

解: 由反射干涉相长公式有

λ

λ

k ne =+

2

2

)

,2,1(???=k 得

1

220216

1238033.14124-=-??=-=

k k k ne λ

2

=k , 9.6732

=λnm (红色)

3

=k , 3

.4043

nm (紫色)

所以肥皂膜正面呈现紫红色. 由透射干涉相长公式 λk ne =2),2,1(???=k

所以 k

k ne 8.10102=

=λ 当2=k 时, λ =505.4nm (绿色) 故背面呈现绿色.

12.在折射率1

n =1.52的镜头表面涂有一层折射率

2

n =1.38的2MgF 增透膜,如果此膜适用于波长

λ=550nm 的光,问膜的厚度最小应取何值?

解: 设光垂直入射增透膜,欲透射增强,则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应满足干涉相消条件,即

λ)2

1

(22

+=k e n ),2,1,0(???=k ∴

2

22422)21

(n n k n k e λλλ

+=+=

)

6.993.199(38

.14550

38.12550+=?+?=

k k nm

令0=k ,得膜的最薄厚度为6.99nm .

当k 为其他整数倍时,也都满足要求. 13.如图所示,波长为68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L =0.12m 长的两块玻璃片上,两玻璃片一边相互接触,另一边被直径d =0.048mm 的细钢丝隔开。求:

(1)两玻璃片间的夹角;

(2)相邻两明条纹间空气膜的厚度差; (3)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

(4)在这0.12m 内呈现的明条纹的数目。

习题13图

解: (1)由图知,d L =θsin ,即d L =θ

故 4

3

100.410

12.0048

.0-?=?=

=L d θ(rad)

(2)相邻两明条纹空气膜厚度差为7

104.32

-?==?λ

e m (3)相邻两暗纹间距

64

1010850100.421068002---?=???==θλl m 85.0= mm (4)141≈=?l

L N 条 14.折射率为1.60的两块标准平板玻璃形成一个空

气劈尖,用波长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图样。当在劈尖内充满折射率为1.40的液体时,相邻明纹间距缩小了l ?=0.5mm ,求劈尖角的大小。

解:没充液体时,相邻明纹间距为2l λθ

=

充满液体时,相邻明纹间距为2l n λθ

'=

22l n λλθθ

?=

- ,得41

(1)

1.71102n rad l

λθ--=

=??

15.有一劈尖,折射率n=1.4,劈尖角4

10θ-=rad ,在某一单色光的垂直照射下,可测得两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0.25cm ,(1)试求此单色光在空气中的波长;(2)如果劈尖长为3.5cm ,那么总共可出现多少条明条纹? 解:(1)相邻明纹间距为

2l n λ

θ

=

,得2700n l nm λθ=?=

(2)可出现的明条纹条数为

3.5

140.25

N ?=

=条

16.用波长λ为500nm 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劈形薄膜的上表面,从反射光中观察,劈尖的 棱边是暗纹。若劈尖上面介质的折射率1

n 大于薄

膜的折射率n (n =1.5)。求:

(1)膜下面介质的折射率2

n 与n 的大小关系;

(2)第十条暗纹处薄膜的厚度;

(3)使膜的下表面向下平移一微小距离e ?,干涉条纹有什么变化?若e ?=2.0μm ,原来的第十条暗纹处将被哪级暗纹占据? 解: (1)n

n

>2

.因为劈尖的棱边是暗纹,对应光

程差2

)12(22λλδ+=+=k ne ,膜厚0=e 处,有0=k ,只能是下面媒质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2λ才合题意; (2) nm n e 150029=?=λ (因第10条暗纹为第9级暗纹)

(3)膜的下表面向下平移,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若0.2=?e μm ,原来第10条暗纹处现对应的膜厚为)100.210

5.1(33

--?+?='e mm

有 212='=λ

e n k 现被第21级暗纹占据.

17.(1)若用波长不同的光观察牛顿环,1

λ=

600nm ,2

λ=450nm ,观察到用1

λ时的第k 个暗环

与用2

λ时的第k+1个暗环重合,已知透镜的曲率

半径是190cm 。求用1

λ时第k 个暗环的半径。(2)

如在牛顿环中用波长为500nm 的第五个明环与用波长为2

λ的第六个明环重合,求未知波长2

λ。

解: (1)由牛顿环暗环公式 λ

kR r k

=

据题意有 2

1)1(λλR k kR r +==

∴2

1

2λλλ-=k ,代入上式得 2

121λλλλ-=

R r

9

99

9210

45010600104501060010190-----?-??????=31085.1-?=m

(2)用nm

5001

照射,5

1

=k

级明环与2

λ的6

2

=k

级明环

重合,则有

2

)12(2

)12(2

21

1λλR k R k r -=

-=

∴ 1.4095001

621

5212121212

=?-?-?=--=

λλ

k k nm

18.曲率半径为R 的平凸透镜放在一标准平板上面,当以单色光垂直照射透镜时,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果测得牛顿环的第m 条和第n 条明环之间的距离为l ,求入射光的波长?

解:由明环半径公式 r =

l =

得 2

λ=

19.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与平板玻璃有一高度为0

e 的间隙。现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已

知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试求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各暗环半径。

解:设第k 级暗环的半径为r k

,对应的空气层厚

度为e k

,则根据几何关系有:

222

0()k r R R e e =-+-k

通过近似运算得2

2Re 2k r

Re =-k

根据暗环形成条件2(21)

2

2

k e k λ

λ

δ=+=+

代入上式即可得

k

r

=

20.把折射率为n =1.632的玻璃片放入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观察到有150条干涉条纹向一方移过。若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λ=500nm ,求此玻璃片的厚度。

解: 设插入玻璃片厚度为d ,则相应光程差变化为

λ

N d n ?=-)1(2

)

1632.1(210500150)1(29

-??=-=-n N d λ?5109.5-?=m 2109.5-?=mm

21.利用迈克耳逊干涉仪可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当1

M 移动距离为0.322mm 时,观察到干涉条

纹移动数为1024条,求所用单色光的波长。 解: 由 2

λN d ?=?

1024

10322.0223

-??

=??=N d λ 7

10289.6-?=m

9.628=nm

应用回归分析第2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定? 答:1. 解释变量 1x , ,2x ,p x 是非随机变量,观测值,1i x ,,2 i x ip x 是常数。 2. 等方差及不相关的假定条件为 ? ? ? ? ? ? ??????≠=====j i n j i j i n i E j i i ,0),,2,1,(,),cov(,,2,1, 0)(2 σεεε 这个条件称为高斯-马尔柯夫(Gauss-Markov)条件,简称G-M 条件。在此条件下,便可以得到关于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及误差项方差2σ估计的一些重要性质,如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是回归系数的最小方差线性无偏估计等。 3. 正态分布的假定条件为 ???=相互独立 n i n i N εεεσε,,,,,2,1),,0(~212 在此条件下便可得到关于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及2σ估计的进一步结果,如它们分别是回归系数的最及2σ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等,并且可以作回归的显著性检验及区间估计。 4. 通常为了便于数学上的处理,还要求,p n >及样本容量的个数要多于解释变量的个数。 在整个回归分析中,线性回归的统计模型最为重要。一方面是因为线性回归的应用最广泛;另一方面是只有在回归模型为线性的假设下,才能的到比较深入和一般的结果;再就是有许多非线性的回归模型可以通过适当的转化变为线性回归问题进行处理。因此,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论和应用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1. 如何根据样本),,2,1)(;,,,(21n i y x x x i ip i i =求出p ββββ,,,,210 及方差2σ的估计; 2. 对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种种假设进行检验; 3. 如何根据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以及如何进行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 2.2 考虑过原点的线性回归模型 n i x y i i i ,,2,1,1 =+=εβ误差n εεε,,,21 仍满足基本假定。求1β的最小二 乘估计。 答:∑∑==-=-=n i n i i i i x y y E y Q 1 1 2112 1)())(()(ββ

广东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解答题(三)(压轴题)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一):代数综合题(函数题) 一、命题特点与方法分析 以考纲规定,“代数综合题”为数学解答题(三)中的题型,一般出现在该题组的第1题(即试卷第23题),近四年来都是对函数图像的简单考察. 近四年考点概况: 年份考点 2014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方程 2015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轴对称(路径最短问题) 2016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2017 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平行截割、一次函数 由此可见,近年来23题考点围趋向综合,命题主体可以是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或者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但难度基本都不太大. 主要的命题形式有以下3种: 1.求点的坐标或求直线解析式中的待定系数.这种题一般考查列方程解答,难度较低,在试题的前两问出现. 2.考察图像的性质.如14年第(1)问和16年第(2)(3)问,都是对函数图象的性质来设问,要求对图像性质有清晰的记忆. 3.考查简单的几何问题.考查简单的解析几何的容,基本上出现在试题的第(3)问,一般都利用基本的模型出题,几何部分难度不会太大,可以尝试了解高中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 二、例题训练 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5与反比例函数y=b x (x>0)交于A1,4、B 两点. (1)求b的值; (2)求点B的坐标; (3)直线y=3与反比例函数图像交于点C,连接AC、CB,另有直线y=m与反比例函数图像交于点D,连接AD、BD,此时△ACB与△ADB面积相等,求m的值.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b 与反比例函数y =1x (x <0)交于点A m ,1.直 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C . (1)求m 的值; (2)求点B 、C 的坐标; (3)将直线y =x +b 向上平移一个长度单位得到另一条直线,求两直线之间的距离. 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1m x 2mx m 2 4经过原点且开口向下,直线y =x +b 与其仅交于点A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A 的坐标; (3)求直线y =x +b 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的解析式.

光的干涉-参考答案

电气系\计算机系\詹班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作业3 一 选择题 1.如图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之间的光程差是 (A )2n 2e (B )2n 2e - 2 λ (C )2n 2e -λ (D )2n 2e -2 2n λ [ A ] [参考解]:两束光都是在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都有半波损失存 在,其光程差应为δ=(2n 2e + 2λ)- 2 λ = 2n 2e 。 2.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 ,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A )(r 2+ n 2t 2)-(r 1+ n 1t 1) (B )[r 2+ (n 2-1)t 2] -[r 1+ (n 1-1)t 1] (C )(r 2-n 2t 2)-(r 1-n 1t 1) (D )n 2t 2-n 1t 1 [ B ] 3.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缓平移而离开平面玻璃板时,可以观察到环状干涉条纹 (A )向右移动 (B )向中心收缩 (C )向外扩张 (D )静止不动 [ B ] [参考解]:由牛顿环的干涉条件(k 级明纹) λλ k ne k =+ 22 ? n k e k 2)21(λ -= 可知。 4.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到B ,若A 、 B 两点的相位差是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差是 (A )1.5λ (B )1.5n λ ( C )3λ ( D )1.5λ/n [ A ] [参考解]:由相位差和光程差的关系λ δ π ?2=?可得。 3S 1P S 空 气

光的干涉 说课稿 教案

光的干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从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2.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 过程与方法:1.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体会把一个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成两束,得到相干光源的设计思想。2.通过根据波动理论分析单色光双缝干涉,培养学生比较推理,探究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的本性的初步认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缝干涉图象的形成实验及分析。 难点:亮纹(或暗纹)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JGQ型氦氖激光器一台,双缝干涉仪,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装置,多媒体课件(相关静态图片及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机械波的干涉、提问,诱导猜想,多媒体投影静态图片。 教师:大家对这幅图还有印象吗? 学生:有,波的干涉示意图。 教师:请大家回忆思考下面的问题:图中,S1、S2是两个振动情况 总是相同的波源,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a、b、c、d、e中哪 些点振动加强?哪些点振动减弱? 学生回答结果不出所料,大部分同学能答出a、c两点振动加强,d、e两点振动减弱,而对于b点则出现了争议。一种认为b点是振动加强点,另一种则认为b点是由加强到减弱的过渡状态。 教师:b点振动加强和减弱由什么来决定呢?只有弄清这一点才能解决两派

同学的争端。 有学生低语:“路程差” 教师:好!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了关键,那么就请你来分析一下b点与S1、S2两点的路程差。 学生:由图可以看出OO′是S1、S2连线的中垂线,所以b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 教师:那么b点应为振动—(学生一起回答):加强点。 (教师总结机械波干涉的规律,突出强调两列波的振动情况总是完全相同。)教师: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具有波动性。那么如果两列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叠加,也应该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并且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的现象。那么这种干涉是一个什么图样呢?大家猜猜。 学生:应是明暗相间的图样。 教师:猜想合理。那么有同学看到过这一现象吗? (学生一片沉默,表示没有人看到过) 教师:看来大家没有见过。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1: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两个振动情况总相同的光源。 学生2:可能是我们看见了但不知道是光的干涉现象。 教师:两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也许是没有干涉的条件,也许是相逢未必曾相识。大家看他们俩谁分析得对呢? 学生:我觉得生1说的不成立,这样的光源很多,像我们教室里的日光灯,我觉得它们完全相同。 教师:好。我们可以现场来试试。 (先打开一盏日光灯,再打开另一盏对称位置的日光灯) 教师:请大家认真找一找,墙上、地上、天花板上,有没有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现象? (大家积极寻找,没有发现,思维活跃,议论纷纷) 教师:看来两个看似相同的日光灯或白炽灯光源并不是“振动情况总相同的光源”。 教师: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一个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2-2 图示等截面混凝土的吊柱和立柱,已知横截面面积A 和长度a 、材料的重度ρg ,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 10 ρg Aa 。试按两种情况作轴力图,并求不考虑柱的自重和考虑柱的自重两种情况下各段横截面上的应力。 解:1. 不考虑柱的自重情况:根据吊柱或立柱的受力情况分别作它们的轴力图如下图所示, 则在此情况下,吊柱或立柱各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 (a ) N,10AB AB F ga A σρ= =、N,0BC BC F A σ= =, (a ) (b ) (c ) (a ) (b ) (c ) F 轴力图 ○ + 2F 轴力图 ○ + ○ - F 轴力图 3F 6F ○ -

(b ) N,20AB AB F ga A σρ= =-、N,20BC BC F ga A σρ= =, (c ) N,10AB AB F ga A σρ==-、N,30BC BC F ga A σρ==-、N,60CD CD F ga A σρ= =-; 2. 考虑柱的自重情况:根据吊柱或立柱的受力情况分别作它们的轴力图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此情况下,吊柱或立柱各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以自由端作为起点): (a) [)N,0,CB CB F gx x a A σρ= =∈、,其中:N,0C C F A σ= =、N,10B B F ga A σρ- -= =, ()(]N,110,2BA BA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N,11B B F ga A σρ+ += =、N,13A A F ga A σρ= =; (b) ()[)N,200,2CB CB F a x gx x a A σρ= =+∈、,其中:N,20C C F ga A σρ= =、N,22B B F ga A σρ- -= =, ()(]N,180,2BA BA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N,18B B F ga A σρ+ +==-、 N,16A A F ga A σρ==-; (c) ()[)N,100,AB AB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 N,10A A F ga A σρ==-、N,11B B F ga A σρ- -= =-, ()()N,310,BC BC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N,31B B F ga A σρ+ +==-、N,32C C F ga A σρ- -= =-, ()(]N,620,CD CD F a x g x a A σρ==-+∈、,其中:N,62C C F ga A σρ+ += =-、 N,63D D F ga A σρ==-。 (a ) (b ) (c ) 轴力图 gAa ρ○ + ○ - gAa ρ22gAa ρ ρgAa ρ gAa ρgAa ρ

动态规划练习试题和解答

动态规划练习题 [题1] 多米诺骨牌(DOMINO) 问题描述:有一种多米诺骨牌是平面的,其正面被分成上下两部分,每一部分的表面或者为空,或者被标上1至6个点。现有一行排列在桌面上:顶行骨牌的点数之和为6+1+1+1=9;底行骨牌点数之和为1+5+3+2=11。顶行和底行的差值是2。这个差值是两行点数之和的差的绝对值。每个多米诺骨牌都可以上下倒置转换,即上部变为下部,下部变为上部。 现在的任务是,以最少的翻转次数,使得顶行和底行之间的差值最小。对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只需翻转最后一个骨牌,就可以使得顶行和底行的差值为0,所以例子的答案为1。 输入格式: 文件的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1〈=n〈=1000〉,表示有n个多米诺骨牌在桌面上排成一行。接下来共有n行,每行包含两个整数a、b(0〈=a、b〈=6,中间用空格分开〉。第I+1行的a、b分别表示第I个多米诺骨牌的上部与下部的点数(0表示空)。 输出格式: 只有一个整数在文件的第一行。这个整数表示翻动骨牌的最少次数,从而使得顶行和底行的差值最小。 [题2] Perform巡回演出 题目描述: Flute市的Phlharmoniker乐团2000年准备到Harp市做一次大型演出,本着普及古典音乐的目的,乐团指挥L.Y.M准备在到达Harp市之前先在周围一些小城市作一段时间的巡回演出,此后的几天里,音乐家们将每天搭乘一个航班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最后才到达目的地Harp市(乐团可多次在同一城市演出). 由于航线的费用和班次每天都在变,城市和城市之间都有一份循环的航班表,每一时间,每一方向,航班表循环的周期都可能不同.现要求寻找一张花费费用最小的演出表. 输入: 输入文件包括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的描述由一对整数n(2<=n<=10)和k(1<=k<=1000)开始,音乐家们要在这n个城市作巡回演出,城市用1..n标号,其中1是起点Flute市,n是终点Harp市,接下来有n*(n-1)份航班表,一份航班表一行,描述每对城市之间的航线和价格,第一组n-1份航班表对应从城市1到其他城市(2,3,...n)的航班,接下的n-1行是从城市2到其他城市(1,3,4...n)的航班,如此下去. 每份航班又一个整数d(1<=d<=30)开始,表示航班表循环的周期,接下来的d个非负整数表示1,2...d天对应的两个城市的航班的价格,价格为零表示那天两个城市之间没有航班.例如"3 75 0 80"表示第一天机票价格是75KOI,第二天没有航班,第三天的机票是80KOI,然后循环:第四天又是75KOI,第五天没有航班,如此循环.输入文件由n=k=0的场景结束. 输出: 对每个场景如果乐团可能从城市1出发,每天都要飞往另一个城市,最后(经过k天)抵达城市n,则输出这k个航班价格之和的最小值.如果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巡回演出路线,输出0. 样例输入: 样例输出:

光的干涉习题答案

学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第十六章 光的干涉(一) 一、选择题 1、波长mm 4 108.4-?=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相距mm a 4.02=的双缝上,缝后 m D 1=的幕上出现干涉条纹。则幕上相邻明纹间距离是[ B ]。 A .0.6mm ; B .1.2 mm ; C .1.8 mm ; D . 2.4 mm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一片透明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上面一条缝挡住,干涉条纹发生的变化是[ C ]。 A .条纹的间距变大; B .明纹宽度减小; C .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 .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3、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λ,用玻璃薄片遮住其中一条缝,已知薄片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大2.5λ,则屏上原0级明纹处[ B ]。 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 C .形成彩色条纹; D .无法确定。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B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S ’的位置,则[ B ]。 A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二、填空题 1、某种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由A 点传到B 点,相位改变为π,问光程改变了 2λ , 光从A 点到B 点的几何路程是 2n λ 。 2、从两相干光源s 1和s 2发出的相干光,在与s 1和s 2等距离d 的P 点相遇。若s 2位于真空 中,s 1位于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P 点位于界面上,计算s 1和s 2到P 点的光程差 d-nd 。 3、光强均为I 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04I ;最小光强是 0 。

【人教版】高中选修34物理:13.3光的干涉精品教案含答案

课时13.3光的干涉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理解光是一种波,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 2.明确光产生干涉的条件以及相干光源的概念。 3.理解干涉的原理、干涉条纹形成的原因及特点,能够利用明暗条纹产生的条件解决相应的问题。 重点难点:光的干涉产生的条件,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以及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的有关计算。 教学建议:本节主要讲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教学中要注意回顾和应用机械波干涉的相关知识,分析光屏上明暗条纹的分布规律,这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光的波动性的认识。本节做好光的干涉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本节知识的关键。 导入新课:在托马斯·杨之前,不少人都曾进行过光学实验,试图找到证明光的波动性的有力证据: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但这些实验都失败了,原因是他们不能找到相干光源。直到1801年托马斯·杨做了著名的干涉实验,为光的波动说奠定了基础。杨氏干涉实验巧妙地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它的巧妙之处在哪? 1.杨氏干涉实验 (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①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明光的确是一种②波。 (2)双缝干涉实验:让一束③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狭缝相距很近,就形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④频率、⑤相位和⑥振动方向总是相同。这两

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互相叠加,挡板后面的屏上就可以得到⑦明暗相间的条纹。 2.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 (1)出现亮条纹的条件: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⑧偶数倍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⑨整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⑩加强,这里出现亮条纹。 (2)出现暗条纹的条件: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 奇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削弱,这里出现暗条纹。 1.杨氏实验观察到的是什么现象?为什么说它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解答: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2.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什么用激光做光源? 解答:激光亮度高、相干性好。 3.光的干涉能用叠加原理解释吗? 解答:能。 主题1:光的干涉 问题:(1)光是一种波,跟波有相似的特性。上一章我们学了波的干涉,什么是光的干涉呢? (2)光的干涉条件是什么? (3)如何获得相干光源? (4)思考后讨论,为什么生活中很少见到光的干涉现象呢? 解答:(1)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即亮纹和暗纹相互间隔,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练习题 五.计算题 1. 密度为1200kg.m的盐水,以25m3.h-1的流量流过内径为75mm的无缝钢管。两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5m,钢管总长为120m,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为钢管阻力的25%。试求泵的轴功率。假设:(1)摩擦系数λ=0.03;(2)泵的效率η=0.6 1.答案***** Z1+u2/2g+P1/ρg+He=Z2+u2/2g+P2/ρg+∑H f Z=0,Z=25m,u≈0,u≈0,P=P ∴H=Z+∑H=25+∑H ∑H=(λ×l/d×u/2g)×1.25 u=V/A=25/(3600×0.785×(0.07 5)) =1.573m.s ∑H=(0.03×120/0.075×1.573/(2×9.81)×1.25 =7.567m盐水柱 H=25+7.567=32.567m N=Q Hρ/102=25×32.567×120 0/(3600×102) =2.66kw N轴=N/η=2.66/0.6=4.43kw 2.(16分) 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为d=50mm, 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e ) =50m,摩擦系数可取λ=0.03,泵的性能曲线,在流量为 6 m3.h-1至15 m3.h-1范围内可用下式描述: H=18.92-0.82Q2.,此处H为泵的扬程m,Q为泵的流量m3.h-1,问: (1)如要求流量为10 m3.h-1,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 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2)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 m3.h-1 (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⑴u=10/(3600×0.785×0.05)=1.415[m.s-1] Σhf =λ[Σ(l+le )/d](u2/2) =0.03×(50/0.05)(1.4152/2)=30.03 Pa/ρ+W=Pa/ρ+Z g+Σhf 1 - 2 W=Z2g+Σhf 1 - 2 =10×9.81+30.03=128.13 [J.kg] H需要=W/g=128.13/9.81=13.06[m] 而H泵=18.92-0.82(10)=13.746[m] H泵>H需故泵可用 ⑵N=H泵Q泵ρg/η ρg/η=常数 ∴N∝H泵Q泵N前∝13.746×10 H泵后=18.92-0.82(8)0 . 8 =14.59 N后∝14.59×8 N后/N前=14.59×8/(13.746×10)=0.849

创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3

创新思维训练3 1.巧排队列 24个人排成6列,要求每5个人为—列,请问该怎么排列好呢? 2.升斗量水 一长方形的升斗,它的容积是1升。有人也称之为立升或公升。现在要求你只使用这个升斗,准确地量出0.5升的水。请问应该怎样办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3.违纪开车 在美国城市街道的交叉路口上,明文规定着,有步行者横过公路时,车辆就应停在人行道前等待。可是偏偏有个汽车司机,当交叉路口上还有很多人横过马路时,他却突然撞进人群中,全速向前跑。这时旁边的警察看了也无所谓,并没有责怪他。你说这是为什么? 4.变换方位 在桌子上并排放有3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字216。如果把这3张卡片的方位变换一下,则组成了另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恰好用43除尽。是什么数、怎样变换的? 5.月球飞鸟 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有一种鸟在地球上飞20公里要用1小时,如果把它放到月球上,飞20公里要多少时间? 6.诚实与说谎 A、B、C、D4个孩子在院子里踢足球,把一户人家的玻璃打碎了。可是当房主人问他们是谁踢的球把玻璃打碎的,他们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打碎的。房主人问A,A说:“是C打的。”C则说“A说的不符合事实。”房主人又问B,B说:“不是我打的。”再问D,D说是“A 打的。”已经知道这4个孩子当中有1个很老实、不会说假话:其余3个都不老实,都说的是

假话。请你帮助分析一下这个说真话的孩子是谁,打碎玻璃的又是谁? 7.最后一个字母 英语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是A。B的前面当然是A。那么最后一个字母是什么? 8.沉船 某人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他乘坐的船驶到海上后就慢慢地沉下去了,但是,船上所有的乘客都很镇静,既没有人去穿救生衣,也没有人跳海逃命,却眼睁睁地看着这条船全部沉没。 9.火车过隧道 两条火车轨道除了在隧道内的一段外都是平行铺设的。由于隧道的宽度不足以铺设双轨,因此,在隧道内只能铺设单轨。 一天下午,一列火车从某一方向驶入隧道,另一列火车从相反方向驶入隧道。两列火车都以最高的速度行驶,然而,它们并未相撞。这是为什么? 10.车祸 车祸发生后不久,第一批警察和救护车已赶到现场,发现翻覆的车子内外都是血迹斑斑,却没有见到死者和伤者,为什么? 11.吊在半空中的管理员 当夜总会的侍者上班的时候,他听到顶楼传来了呼叫声。他奔到顶楼,发现管理员腰部束了一根绳子被吊在顶梁上。 管理员对侍者说:“快点把我放下来,去叫警察,我们被抢劫了。”管理员把经过情形告诉了警察,昨夜停止营业以后,进来两个强盗把钱全抢去了。然后把我带到顶楼,用绳子将我吊在梁上。警察对此深信不疑,因为顶楼房里空无一人,他无法把自己吊在那么高的梁上,那里也没有垫脚之物。有一部梯子曾被这伙盗贼用过,但它却放在门外。 然而,没过几个星期,管理员因偷盗而被抓了起来。你能否说明一下,没有任何人的帮助,管理员是怎样把自己吊在半空中的?

光的干涉习题答案.doc

第十六章光的干涉《一〉 一、选择题 1、波长A = 4.8x10^/777/7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相距2。= 0.4〃仰的双缝上,缝后 D = lm的幕上出现干涉条纹。则幕上相邻明纹间距离是[B ]。 A.0.6mm; B. 1.2 mm; C. 1.8 mm; D. 24 mm。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一片透明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上面一条缝挡住,干涉条纹发生的变化是[C ]。 A.条纹的间距变大; B.明纹宽度减小; C.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3、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人,用玻璃薄片遮住其中一条缝,已知薄片中光程比 相同厚度的空气大2.5/1,则屏上原()级明纹处[B ]o A.仍为明条纹; B.变为暗条纹; C.形成彩色条纹; D.无法确定。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B ]。 A.使屏靠近双缝; B.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到两缝&、S?距离相等,则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处,现将光源S向下移动到S,的位置,则[B ]。 A.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B.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C.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D.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二、填空题 1、某种波长为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的媒质中由A点传到B点,相位改变为兀,问光 程改变了_仝_,光从A点到B点的几何路程是—仝 2 2/? 2、从两相干光源&和S2发出的相干光,在与S|和S2等距离d的P点相遇。若S2位于真空中,Si位于折射率为〃的介质中,P点位于界面上,计算S!和s2到P点的光程差d-nd ° 3、光强均为I。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一 _;最小光强是0 。 47

教案2光的等厚干涉与应用

教案 光的等厚干涉与应用 林一仙 一 目的 1、 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加深理解干涉原理 2、 学习牛顿环干涉现象测定该装置中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 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 掌握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二 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装置 三 原理 牛顿环装置是一个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平板玻璃上,这样两玻璃间形成空气薄层厚度e 与薄层位置到中央接触点的距离r ,凸透镜曲率半径R 的关系为: R r e 22 (a) (b) 图20—1 根据干涉相消条件易得第K 级暗纹的半径与波长λ及牛顿环装置中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R 存在下述关系:

λ λ K K R d r K K 422= = 根据d K 2与K 成正比的性质采取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42 2n m R d d n m -=-λ 四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牛顿环装置的调整,相应的提出问题,怎样将干涉图样调到装 置的中心? 2、 显微镜的调节,焦距怎么调?叉丝怎样调节?干涉图样不清晰 怎么办?反光镜怎么用?刻度尺怎么读? 3、 读数方法,要防止螺距差。读完一组之后要把牛顿环转90度再 重新读一组。 4、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忽略仪器误差。 五 注意事项 1、 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2、 镜头不可用手触摸,有灰尘时用擦镜纸轻轻拂去不能用力擦拭。 调焦及调鼓轮时不可超出可调范围。为防止产生螺距误差,测量过程中鼓轮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不许中途回倒鼓轮。 六 主要考核内容 1、 预习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原理图、公式、表格等是否无误。 2、 看是否将干涉图样调出来,数据是否有误等。 七 参考数据

第二章作业 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 2、画前驱图 4、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答: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将由多个程序分别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换去了封闭性,这样,某程序在执行时,必然会受到其它程序的影响。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失去了封闭性,也将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8、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 16. 进程在运行时存在哪两种形式的制约?试举例说明之。 答:同步:直接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A进程向B进程传递数据,B进程接收数据后继续下面的处理;互斥:间接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进程共享打印机。 22、试写出相应的程序来描述P82图2-17所示的前驱图。 图(a)

int a1=0,a2=0,a3=0,a4=0,a5=0,a6=0;a7=0;a8=0; parbegin begin S1;V(a1);V(a2);end; begin P(a1);S2;V(a3);V(a4);end; begin P(a2);S3;V(a5);end; begin P(a3);S4;V(a6);end; begin P(a4);S5;V(a7);end; begin P(a5);S6;V(a8);end; begin P(a6);P(a7);P(a8);S7;end; parend 图(b) int a1=0,a2=0,a3=0,a4=0,a5=0,a6=0;a7=0;a8=0;a9=0;a10=0;parbegin begin S1;V(a1);V(a2);end; begin P(a1);S2;V(a3);V(a4);end; begin P(a2);S3;V(a5);V(a6);end; begin P(a3);S4;V(a7);end; begin P(a4);S5;V(a8);end; begin P(a5);S6;V(a9);end; begin P(a6);S7;V(a10);end; begin P(a7);P(a8);P(a9);P(a10);S8;end; parend 28、在测量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任务,把所采集的数据送一单缓冲区;计算任务从该单缓冲中取出数据进行计算。试写出利用信号量机制实现两者共享单缓冲的同步算法。 答: int mutex=1;/*互斥信号量*/ int empty=n;/*空位同步信号量*/ int full=0;/*数据同步信号量*/ int in=0;/*写指针*/ int out=0;/*读指针*/ main( ) { cobegin /*以下两进程并发执行*/ send( ); obtain( ); coend } send( ) { while(1) { . .

高考解答题专项训练4

高考解答题专项训练(四)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如图,正方形AMDE 的边长为2,B ,C 分别为AM ,MD 的中点.在五棱锥P -ABCDE 中,F 为棱PE 的中点,平面ABF 与棱PD ,PC 分别交于点G ,H . (1)求证:AB ∥FG ; (2)若P A ⊥底面ABCDE ,且P A =AE ,求直线BC 与平面ABF 所成角的大小,并求线段PH 的长. 解:(1)证明:在正方形AMDE 中,因为B 是AM 的中点,所以AB ∥DE . 又因为AB ?平面PDE , 所以AB ∥平面PDE . 因为AB ?平面ABF ,且平面ABF ∩平面PDE =FG , 所以AB ∥FG . (2)因为P A ⊥底面ABCDE , 所以P A ⊥AB ,P A ⊥AE .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1,0,0),C (2,1,0),P (0,0,2),F (0,1,1),BC → =(1,1,0).

设平面AB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 n ·AB →=0, n ·AF →=0, 即? ???? x =0, y +z =0. 令z =1,则y =-1.所以n =(0,-1,1). 设直线BC 与平面ABF 所成角为α,则 sin α=|cos 〈n ,BC →〉|=????????n ·BC →|n ||BC →|=12. 因此直线BC 与平面ABF 所成角的大小为π 6. 设点H 的坐标为(u ,v ,w ). 因为点H 在棱PC 上, 所以可设PH →=λPC → (0<λ<1), 即(u ,v ,w -2)=λ(2,1,-2). 所以u =2λ,v =λ,w =2-2λ. 因为n 是平面ABF 的法向量, 所以n ·AH → =0, 即(0,-1,1)·(2λ,λ,2-2λ)=0.

第一章--光的干涉--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光的干涉--习题及答案

λ d r y 0 =?第一章 光的干涉 ●1.波长为nm 500的绿光投射在间距d 为cm 022.0的双缝上,在距离cm 180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若改用波长为nm 700的红光投射到此双缝上,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又为多少?算出这两种光第2级亮纹位置的距离. 解:由条纹间距公式 λ d r y y y j j 0 1= -=?+ 得: cm 328.0818.0146.1cm 146.1573.02cm 818.0409.02cm 573.010700022.0180cm 409.010500022.018021222202221022172027101=-=-=?=?===?===??==?=??== ?--y y y d r j y d r j y d r y d r y j λλλλ ●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nm 640,两狭缝间距为mm 4.0,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cm 50.试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为mm 1.0,问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解:(1)由公式: 得

λd r y 0 = ? = cm 100.8104.64 .050 25--?=?? (2)由课本第20页图1-2的几何关系可 知 52100.01sin tan 0.040.810cm 50 y r r d d d r θθ--≈≈===? 5 21522()0.8106.4104 r r π ππ?λ --?= -= ??= ? (3) 由公式 22 22 121212cos 4cos 2 I A A A A A ? ??=++?= 得 8536.04 2224cos 18cos 0cos 421cos 2 cos 42cos 42220 2212 212020=+=+= =??=??= =π ππ??A A A A I I p p ●3. 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 的一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5级亮条纹所在的位置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已知光波长为6×10-7m . 解:未加玻璃片时,1 S 、2 S 到P 点的光程差,由 公式 2r ?πλ ??=可知为 Δr = 215252r r λ πλπ-= ??=

13.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案

13.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实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x ?、L 、d 、λ的准确测量。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理论推导,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双缝干涉仪、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双缝干涉现象中,明暗条纹出现的位置有何规律? 生:当屏上某点到两个狭缝的路程差Δ=2n ·2 λ ,n =0、1、2…时,出现明纹;当Δ=(2n +1) 2 λ,n =0、1、2…时,出现暗纹。 师:那么条纹间距与波长之间有没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推导一下。 (二)进行新课 1.实验原理 师:[投影下图及下列说明]

设两缝S 1、S 2间距离为d ,它们所在平面到屏面的距离为l ,且l >>d ,O 是S 1S 2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O 到S 1、S 2距离相等。 推导:(教师板演,学生表达) 由图可知S 1P =r 1 师:r 1与x 间关系如何? 生:r 12=l 2+(x - 2d )2 师:r 2呢? 生:r 22=l 2+(x +2 d )2 师:路程差|r 1-r 2|呢?(大部分学生沉默,因为两根式之差不能进行深入运算) 师:我们可不可以试试平方差? r 22-r 12=(r 2-r 1)(r 2+r 1)=2dx 由于l >>d ,且l >>x ,所以r 1+r 2≈2l ,这样就好办了,r 2-r 1=Δr =l d x 师:请大家别忘了我们的任务是寻找Δx 与λ的关系。Δr 与波长有联系吗? 生:有。 师:好,当Δr =2n ·2λ,n =0、1、2…时,出现亮纹。 即l d ·x =2n ·2 λ时出现亮纹,或写成x =d l n λ 第n 条和第(n -1)条(相邻)亮纹间距离Δx 为多少呢? 生:Δx =x n -x n -1 =[n -(n -1)] d l λ 师:也就是Δx =d l ·λ 我们成功了!大家能用语言表述一下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吗? 生:成正比。 师:对,不过大家别忘了这里l 、d 要一定。暗纹间距大家说怎么算? 生:一样。 师:结果如何? 生:一样。 师:有了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公式Δx = d l ·λ,我们就可以用双缝干涉实验来测量光的波长了。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观察,也可引导学生先设计好步骤,分析研究后再进行,教师可将实验步骤投影)

第二章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 1.6 设总体X 服从正态()2N μσ,,1X ,2X ,…,n X 为其子样,X 与2S 分别为子样均值及方差。又设1n X +与1X ,2X ,…,n X 独立同分布,试求统计量Y 解:由于1n X +和X 是独立的正态变量, ∴2~X N n σμ?? ??? ,,()21~n X N μσ+,,且它们相互独立. ()()()110n n E X X E X E X μμ++-=-=-=. ()()()2111n n n D X X D X D X n σ+++-=+= . 则211~0n n X X N n σ++??- ?? ?, . ()01N ,. 而()222~1nS n χσ-,且22nS σ与1n X X +-相互独立, 则()1T t n -. 1.7 设()~T t n ,求证()2~1T F n ,. 证明:又t 分布的定义可知,若()~01U N , ,()2~V n χ,且U 与V 相互独立,则 ()T t n ,这时,2 2U T V n =,其中,()22~1U χ. 由F 分布的定义可知,()22 ~1U T F n V n =,. 1.9 设1X ,2X ,…,1n X 和1Y ,2Y ,…,2 n Y 分别来自总体()21N μσ,和()22N μσ,,且相互独立,α和β是 (X Y αμβμ-+-()1221111n i i S X X n ==-∑,()2222121n i i S Y Y n ==-∑。 解:211~X N n σμ?? ??? ,,222~Y N n σμ?? ?? ?,,1X μ-与2Y μ-相互独立, 211~0X N n σμ??- ??? ,,222~0Y N n σμ??- ???,, ()( )22221212~0X Y N n n ασβσαμβμ??∴-+-+ ??? ,,((()~01X Y N αμβμ-+-,. ()221112~1n S n χσ- ,()222222~1n S n χσ-,且21S 与22S 相互独立, ()2 2211 22 1222~2n S n S n n χσσ∴++-. (()12 12~2X Y t n n αμβμ-+- +-, (()122X Y t n n αμβμ-+-+-

解答题训练(六)

解答题训练(六) 1. 已知a=(2cos x+23sin x ,1),b=(y ,cos x ),且a ∥b . (1)将y 表示成x 的函数f (x ),并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2)在△ABC 中,若f (B )=3,2 9= ?BC BA ,且a+c=3+3,求边长b . 2. 数列{}n a 中各项为正数,n S 为其前n 项和,对任意n *∈N ,总有2,,n n n a S a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是否存在最大正整数p ,使得命题“n *?∈N ,ln()2n n p a a +<”是真命题?若存在,求出p ; 3. 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且AB ∥CD ,O 是AB 中点,⊥PO 平面 ABCD ,142 ====PO CD DA AB , M 是PA 中点. (((17 (1)证明:平面//PBC 平面ODM ; (2)求平面PBC 与平面PAD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4. 已知点M 是椭圆C :22221x y a b +=(0)a b >>上一点,12,F F 分别为C 的左右焦点,12||23F F =,01260F MF ∠=,12F MF ?的面积为 33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设过椭圆右焦点2F 的直线l 和椭圆交于两点,A B ,是否存在直线l ,使得△2OAF 与△2OBF 的面积比值为2?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5. 已知函数()x f x e ax =-,1()(1)12 g x ax x =--+ (1)已知区间[1,1]-是不等式()0f x >的解集的子集,求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函数()()()x f x g x ?=+,在函数()y x ?=图像上任取两点11(,)A x y ,22(,)B x y ,若存在a 使 得1212()y y m x x -≤-恒成立,求m 的最大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