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技术基础教程-第5章程序设计基础_统稿_校对_修改汇编

医学信息技术基础教程-第5章程序设计基础_统稿_校对_修改汇编
医学信息技术基础教程-第5章程序设计基础_统稿_校对_修改汇编

第5章程序设计基础篇

在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高度融合的信息化社会里,医疗卫生的传统业务流程在专业信息系统支撑业务运转的数字化平台上逐步形成医疗业务和卫生管理业务流程新的实施形式,给人们带来了高效率、方便和舒适。目前有许多的软件技术可开发支撑业务运转的应用系统,本章基于Visual Basic 2010软件开发环境,介绍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并以医院的局部业务实施为案例,介绍运用程序设计方法架构业务应用的小系统。

5.1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可方便地设计出应用程序的图形界面以及和界面上对象操作有关的程序。

5.1.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

在面向对象程序(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设计中,人们将对象看作是数据以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之上的可执行操作所构成的统一体,而将整个程序看作是既相互协作而又相互独立的、具有各自工作能力的对象集合,OOP应该做的是创建所需的各种对象,并按整个应用系统的需求而建立各个对象之间协同工作的能力。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为解决问题所需的对象,再为每个对象设置各种属性并制定其行为和方法,最后利用事件触发机制和消息传递机制使各个相关对象协同工作。因而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是OOP中基本概念。

1.程序和程序设计

程序是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编写)解决一个特定问题的算法(步骤)的有序集。

程序设计是针对需要计算机求解的问题,进行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程序的过程。其中“确定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关键环节,如没有“确定算法”就不要“编写程序”。通常采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逻辑步骤。程序设计者一般使用的流程图符号见图5.1。

图5.1 流程图常用符号

学习程序设计时应严格遵循该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基本要求,才能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规范的工程设计能力。

2.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计算机完成任何任务,都需要执行相应的程序。系统程序和通用程序等通常由专业的软件人员设计;一般用户编写自己所需的有特别要求的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基本可将它们归类为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1)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

传统的程序设计方式是面向过程的,它通过一系列的命令代码来实现某种程序功能。20世纪80年代引入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即将一个规模较大、功能较复杂的程序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较为简单、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程序模块,并根据需要对这些模块再作进一步的细分,然后将这些模块有机地组装起来构成一个大的、完整的程序系统。开发面向过程的应用程序大多数采用如Basic、Fortran、Pascal、C等的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

(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将系统中所有的资源都看成“对象”,使用对象来描述程序中的实体。程序设计主要针对对象可能发生的事件编写程序,即事件过程。程序的执行顺序取决于事件发生的先后。当某一事件发生了,就去执行处理该事件的相应程序;再等待下一个事件的发生。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式是当前程序设计的主流方向,开发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可以采用如Visual Basic、Visual C++等程序设计语言。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对象是将数据和功能封装为一体的编程结构,公开访问它的唯一方法是通过该编程结构的接口(属性、方法和事件)。而一个应用可以理解为是对所有对象的所有事件过程完成的功能的组合。因此,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基础环节是为对象事件的响应操作设计程序代码。事件过程的程序设计依然是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要素

(1)对象(Object)、类(Class)

对象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Visual Basic 2010中的对象是用类定义的。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是同种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创建的实例。例如自然界中的树和桃树的关系就是类和对象的关系。树是类的概念,它代表了自然界所有的树。桃树是树中的一种,它不仅具有树的所有性质,而且还有桃树本身的特性。

在Visual Basic 2010中,类通常是由系统设计好的,可供用户使用的模板。Visual Basic 2010工具箱上的各种工具代表类,当用户用某一个工具在窗体上“画”了一个控件,即创建了控件对象,简称控件。控件对象包含描述其特征的数据,即属性和代码。每个对象不仅有自己的名字、特征(属性),而且用同一个类创建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这个类定义的公共特征和功能(属性、事件和方法)。

(2)对象的属性、事件、方法

对象是代码和数据的集合,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运行实体,对象是一些属性、方法和事件的集成。属性是描述对象的数据;事件是对象的响应;方法是对象进行的操作。

1)属性(Properties)。Visual Basic 2010中的对象有很多属性,用它们来描述对象的特征。这些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和功能。不同的对象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如外观、形态、颜色、可用性、可见性等)。在程序运行时,可设置也可获取的属性为可读写属性。运行时,只能读取的属性为只读属性。

对象的有些属性可以在程序设计时通过“属性”窗口设置,也可在程序中通过代码设置,但有些属性在设计时不可用,只能在程序中通过代码设置。在程序中设置属性的语句格式为:

<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

例如:设置表单Form的Text属性为“欢迎进入系统!”,使用的语句是:

Me.Text = ”欢迎进入系统!”

上述语句代码中Me代表当前窗体。录入程序时,当输完Me,再输入点号时,将出现一个智能下拉列表框。Visual Basic 2010 自动识别Me代表当前窗体对象,在智能下拉列表框中显示包含该窗体的所有属性和方法,供用户选择录入。这种功能称为智能感知(IntelliSense)。当智能感知下拉框出现时,使用向上和向下箭头来导航列表,按Tab键来选择高亮显示的列表项。这样可以防止成员名拼写错误,从而减少编译错误。

2)事件(Event)和事件过程。Visual Basic 2010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所谓事件(Event)是发生在对象上的事情。例如:鼠标单击按钮。即在按钮(对象)上发生了鼠标单击(Click)事件。当系统响应用户的一些动作时,就触发了事件,并执行相应的过程代码。这些过程代码是处理事件的步骤,称为事件过程。

Visual Basic 2010中的每一个事件都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如Click、Load、TextChanged 等。这些事件的名称由系统统一预设,是Visual Basic 2010的保留字。不同类型的对象可识别的事件不一定相同,当某事件被触发时,系统会对该事件做出响应。如装载一个窗体时触发Load事件,单击按钮触发Click事件,双击按钮触发DoubleClick事件等。

3)方法(Method)。为完成某一目标,将一些通用过程和函数编写后封装起来供用户直接调用的程序代码称为方法。简而言之,方法是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行为。用户调用时,用相应过程和函数的名即可。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方法。

方法的调用与属性的引用类似:调用格式如下:

<对象名>.<方法名>( )

如设置一个按钮作为窗体的退出事件。设置的程序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Button1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Me.Close( )

End Sub

方法通常用于让对象来执行操作,属性用于获取和设置对象的特征。在代码中方法调用不同于属性引用之处是:方法名称后面有一对括号,如上面Me.Close()。

5.1.2工作平台与工程设计简介

Visual Studio 2010是一个包括了Visual Basic 2010、Visual C#、Visual C++、Visual F#等一系列语言模版的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可供开发人员生成https://www.360docs.net/doc/fe14292577.html, Web 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Visual Studio 2010简化了在各种平台(包括SharePoint 和云)上创建、调试和开发应用程序的过程,其自带对测试驱动开发的集成支持以及调试工具,可以帮助确保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Visual Studio 2010的多种语言共同基于.NET 框架、并集成在统一开发环境下的设计功能提供了简化ASP Web 应用程序和XML Web services 开发的关键技术,能够轻松地共享工具和创建混合语言解决方案。

1.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的菜单命令可以启动Visual Studio 2010,进入到Visual studio 2010的空环境。然后单击“文件|新建|项目”命令,打开“新建项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Visual Basic模板下

的“Windows 窗体应用程序”,可以创建具有Windows 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然后进入到Visual studio 2010集成开发环境界面,并在设计窗格中打开一个默认名称为Form1.vb 的空窗体,如图5.2所示。

Visual Basic 2010工作环境不同于早期版本,它实际上已经融入Visual studio 2010的统一集成开发环境中,该环境是一个集中了许多不同开发工具和设计功能的开发平台,用户可在其中进行程序设计、编辑、生成、调试、测试等。

图5.2 IDE 集成开发环境界面

(1)菜单栏

Visual Studio 2010的菜单栏与其他应用程序菜单相

似,它除了具有一般软件中的一些标准的菜单外,还提

供了与编程和程序运行有关的菜单,例如:“项目”、“生

成”、“调试”、“数据”、“测试”等菜单。

(2)工具箱

Visual Studio 2010的工具箱如图5.3所示。当需

要使用“工具箱”的内容时,展开各项目节点下的相应

内容即可使用。如使用公共控件,可以展开公共控件节

点下的内容,从中选择“Button ”、“Label ”、“TextBox ”等常用控件进行设计。

在工具箱内的所有类别项目下都包含了一个指针控件。指针控件的功能是对已生成的控件进行选定、移动、改变大小等的操作。

(3)设计窗格

设计窗格(设计器)用于设计应用程序的界面。用户可以在设计窗格中打开窗体,在窗体上面设计各种控件、图形、图片等。每一个窗体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名字。建立窗体时的默认名称为:Form1、Form2......。一个应用程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窗体组成。

(4)代码窗格

代码窗格(代码编辑器)用于输入程序、显示和编辑程序代码。每个窗体都有自己的代码窗格,如图5.4所示。打开代码窗格的方法有:

图5.3工具箱

1)在设计窗格的窗体中,用鼠标双击一个控件或窗体,或按键。

2)用“视图”菜单中的“代码”命令。

图5.4 代码窗口

(5)属性窗格

通过属性窗格,选择已设计的窗体或控件,可设置或修

改它们的属性值。属性窗格的属性列表有两种排列方式:按

字母排序(默认设置)和按分类排序。按分类排列其属性可

分为七类,分别是:布局、行为、焦点、可访问性、设计、

数据、外观、杂项。

例如单击窗体任意地方,可以在“属性”窗格中浏览窗

体的属性,窗体的名称Form1 System.Windows.Forms.Form

将显示在“属性”窗格的下拉列表框中,如图5.5所示,其

中Form1是对象的名称,System.Windows.Forms.Form 是对

象的类型。

2.一个简单的工程开发示例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工程开发示例,介绍开发Visual Basic 2010程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1)Visual Basic 2010应用程序设计的主要步骤

设计Visual Basic 2010的应用程序,不论应用程序是简单,还是复杂的,都可以归纳为下面四个主要步骤:

1)建立应用程序的交互界面(在窗体上创建控件对象);

2)设置对象的属性;

3)编写对象事件过程代码;

4)调试、运行应用程序,保存。

(2)简单设计实例

例5.1制作一个系统封面,封面效果如图5.6所示。

要求在窗体上设计二个标签,作为系统封面的说明。

程序设计的过程:

①创建对象:启动Visual Studio 2010,创建一个“Windows 窗体应用程序”项目。选定工具箱中的标签

控件,在窗体上添加两个标签Label1、Label2,并调整其位置。

②右击选中的对象,打开该对象的属性窗格,设置相应对象的属性,属性设置内容见表5.1。

图5.6 系统封面

图5.5 属性窗口

表5.1例中对象属性的设置

③调试、存盘:单击工具栏上[启动调试]按钮(或按键),运行程序。在运行过程中,若程序出错,则需进行调试;最后保存程序。

5.1.3程序语句的组成基元

程序是由一系列描述算法的语句代码组成,而每条程序语句是由命令代码、运算符号、数据、表达式、被操作对象等基本元素遵循Visual Basic语言规则编写所形成的。因此,学习程序设计,首先要求掌握Visual Basic 2010的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数据类型、运算表达式以及代码编写规则。

1.数据类型的描述

Visual Basic 2010提供了多种标准的数据类型,用户可根据自己程序设计中的需要,选用相应的数据类型,表5.2列出了Visual Basic 2010 常见的数据类型。

表5.2 Visual Basic数据类型

(1)常量

常量就是在程序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变的量。引入常量的优点:一是消除或减少数据输入,例如输入 值时,首先定义常量c_pi=3.14159265358979,在以后的每次输入中,就可以用c_pi替代3.14159265358979;二是代码容易更新,只需更新定义的常量即可;三是代码容易阅读。在Visual Basic 中有三类常量:一类是直接常量;第二类是内部的和系统定义的常量,是应用程序和控件提供的;第三类是符号和用户用Const 语句声明的常量。常数声明语句的语法:

Const <常量名> [As 类型]=<表达式>

例如,要定义存储pi的常量,可使用如下语句:

Const c_pi As single =3.14159265358979

一行中有多个常量声明时,用逗号分隔。如:

Public Const Price=3.21, Const pn=12345 ,Const cc="ABCD"

注意:常量声明后,在程序中只能在它的作用域内被引用,而不能改变其值。

(2)变量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需要临时存储一些数据。Visual Basic 2010使用变量来存储数据。变量有名字、数据类型和作用域。变量名用于引用变量;变量的数据类型用于确定变量所能存储的数据种类。变量是内存中存放未知值的容器,也是程序中最基本的存储单元。程序每次运行时,产生的值均存放到变量中。

1)变量的命名。变量名的命名规则:①必须以字母开头;②关键字不能作为变量名,例如Dim、Print和For等;③变量名不区分大小写,变量名必须唯一。定义变量称为声明,通常用Dim关键字来完成。例如:

Dim X As Integer

不一定要为变量指定初始值,但也可以在Dim语句中包含该值,例如:

Dim StrXm As String =”张小明”

2)变量声明。早期版本的Visual Basic允许用户对变量不声明而直接使用(变量直接出现在各种语句中),称为隐式声明。在Visual Basic 2010中要求在变量使用前,必须先定义变量名、指定它的数据类型和作用域,让系统为变量分配存储单元。在变量使用前用Dim、Private、Public、Static语句声明变量,其语法结构:

[Dim | Private | Public | Static] <变量名> [As <类型>]

说明:

①可选子句[As <类型>],用于定义被声明变量的数据类型。为了规范命名,可以在名前加前缀,具体使用方法请参考有关文献说明。一行中有多个常量声明时,用逗号分隔。例如:Dim Int_X as Integer, Sin_Y as single。该语句声明了整型变量Int_X和单精度变量Sin_Y。

②字符型变量在声明时,根据存放在其中的字符长度是否固定,采用不同的声明方法。

定长字符型变量的声明:Dim 字符型变量名As String*字符个数

在定长的字符变量声明后,若赋予字符变量的字符串长度超过变量声明中的长度,则将多余的部分截除;若字符串的长度少于变量声明中的长度,则在字符串的尾部用空格填充不足的部分。

不定长字符型变量的声明:Dim 字符型变量名As String

③变量的范围:变量的范围取决于变量声明时所用的方式。

过程内使用的变量:在过程内声明的变量,只能被该过程识别、使用,别的过程不能访问,这类变量称为局部变量。当调用过程时,系统为局部变量分配存储单元,并进行初始化。一旦过程体结束,占用的存储单元释放。因此,在不同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同名的变量,这些变量彼此无关系。

模块内使用的变量:在模块顶部的通用声明段用Dim或Private 语句声明的变量为模块级变量,模块内所有的过程都可使用。

所有模块使用的变量:在模块顶部的通用声明段用Public 声明的变量为公用变量,

即全局变量。全局变量的值对应用程序中的所有过程均有效。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在过程中声明全局变量,只能在模块的通用声明段中声明全局变量。

3.数组

数组是一种特殊的变量。数组有一个数组名,用数组名和下标(元素在数组中的序号)来引用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数组有上下界,数组的元素在上下界中是连续的,系统为每个元素分配存储空间。

数组必须先声明后使用,数组声明中应包含数组名、类型、维数和数组的大小。数组的下标可以是整型常量、变量、表达式,或者是一个数组元素。数组的下标不能超出数组声明中的上下界,否则在程序运行中会产生“下标越界”的错误。

数组类型可声明为Visual Basic 2010中的所有基本的数据类型。数组中所有的元素具有声明的数据类型,任何元素都可以使用Object类型来存储任意类型的数据,但不推荐这样做。

数组分固定数组和动态数组两种。

(1)固定大小数组及声明

在程序设计时如能确定所用数组的大小,可用固定大小数组的声明方法。数组声明语句和变量声明语句一样,根据数组的有效范围选用Dim、Private或Public声明语句。

[Dim | Private | Public] <数组名> ([下界1 to] 上界l[,[下界2 to] 上界2]…)[As类型] 数组名:命名规则同变量的命名规则。

下界缺省时,默认值为0。下界的最小值为-32768,上界最大值为32767。数组的大小为每一维大小的乘积。每一维的大小为(上界-下界+1)。

类型为Visual Basic 2010中的基本的数据类型。

例如:

Dim A(5 to 8) As String ‘声明一个有4个元素(8-5+1)的一维的字符串数组Dim B(4) As Integer ‘声明一个有5个元素(4-0+1)的一维的整型数组Dim C(1 to 3,0 to 4) As Single ‘声明一个有3*5个元素的二维的单精度数组

(2)动态数组

在程序设计时,当不能决定到底用多大的数组才合适时,可在声明阶段引入动态数组。动态数组可在任何时候改变大小,有助于内存的有效管理。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用一个较大的数组,不使用时,将内存空间释放给系统。

动态数组在声明时不给出数组的大小,当需使用该数组时,用ReDim语句指出数组的大小,当程序执行ReDim语句时分配存储空间。

动态数组的声明与固定大小数组的声明语句相同。根据动态数组的有效范围选用Dim、Private、Public声明语句,在数组名后附一个空维数表,例如:

Dim Darray( ) As Integer

然后在需要使用该数组的过程中用ReDim指明数组的维数和大小。ReDim语句形式为:

ReDim <数组名>(下标1[,下标2]…) [As类型]

ReDim语句中的下标可以是常量或是已有确定值的变量。类型可省略,如不省略,一定要和原声明语句中的类型相同。

下面声明的动态数组DArray在过程中用ReDim语句声明其大小,语句如下:

ReDim Darray(9)

程序执行ReDim语句时,给数组DArray分配10个元素的存储空间。在过程中可多次使用ReDim语句改变数组的大小,也可以改变数组的维数。每次执行ReDim语句时,数组中存储的数据全部丢失,Visual Basic 2010将数组元素重新置初值。

4.常用函数

Visual Basic 2010提供了大量的内部函数(标准函数)。这些函数都是系统已编好的程序,放入库中供用户程序调用。函数库中的函数分为数值型函数、字符型函数、日期和时间型函数、类型转换函数和交互函数。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函数,其他的函数用户可浏览“帮助”菜单。

(1)数值型函数

数值型函数主要应用在数值计算中,完成相应的数值型运算。Visual Basic 2010 中的数学函数已经由 .NET Framework 的System .Math 类中的等效方法取代。表5.3列出了常用的数值型函数。

表5.3 数值型函数

(2)字符型函数

部分常用的字符型函数的定义与用例见表5.4字符型函数。

表5.4 字符型函数

通过使用日期和时间函数,可以在程序中获取当前系统时间等相关信息。常用的日期和时间函数如表5.5所列。

表5.5 日期型函数

(4)类型转换函数

转换函数主要用于几种常见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表5.6列出了类型转换函数。

表5.6 类型转换函数

Visual Basic 2010利用交互函数与用户进行交互。用户可用InputBox函数输入数据,用MessageBox.Show函数返回用户操作的信息。

1)InputBox函数。函数InputBox()的功能是:打开一个对话框,等待用户输入内容;当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或按回车键,函数返回输入类型为字符串的值。

①函数格式:InputBox(<提示>[,<标题>][,<默认值>][,x坐标位置][,y坐标位置])

②函数中各参数的意义。

<提示>:字符串表达式,作为提示信息显示,中西文均可,但不能省略。要多行显示时,在每行行末加回车Chr(13)和换行Chr(10)控制符。

<标题>:字符串表达式。

<默认值>:在输入对话框中无输入时,将默认值作为输入内容。

x坐标位置、y坐标位置:整型表达式。坐标确定对话框左上角在屏幕上的位置,屏幕的左上角为坐标原点,单位twip。

以上的参数除<提示>外,其他参数均可省略;中间的默认部分用逗号占位符跳过。

2)MsgBox函数。函数MsgBox()的功能是:打开一个信息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显示消息,等待用户单击按钮,然后返回用户所选按钮的整数值。除了显示文本外,该函数也可以用来显示图标。

①函数格式:变量[%]=MsgBox(提示[,按钮][,标题])

②函数中各参数意义。<提示>和<标题>的含义与InputBox函数相同。按钮:整型表达式。决定信息框中按钮的数目和类型,以及信息框上的图标类型。信息框中按钮的值、图标类型可用表5.7的“常量”表示。按钮值、图标类型值用“+”连接。

表5.7MsgBox函数的按钮参数

返回的函数值执行不同的程序段,进行不同的处理。MsgBox函数返回值的说明见表5.8。

表5.8MsgBox函数返回值

中还可以通过MessageBox类引用Show()方法来产生一个与用户交互的消息对话框,有关详细介绍可参阅在线帮助信息。

例5.2 编写结束程序运行的单击事件过程。

设计:新建一个窗体,编写窗体单击事件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Form1_Click(ByVal sender As 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Me.Click Dim s1 As String, s2 As String, x As Integer

s1 = "请结束程序运行前要先存盘!"

s2 = "警告!"

x = MsgBox (s1, msgBoxStyle.Exclamation+MsgBoxStyle.OKCancel, s2)

End Sub Array程序运行结果如图5.7所示。

5.运算符与表达式

程序中运算的表达式是由运算符和运算对象所组

成的。Visual Basic 2010中运算符和算式有自身的组成

规则。

图5.7例5.2 运行结果(1)运算符

运算符是对相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运算操作的符号,在Visual Basic 2010中有四类运

算符:算术运算符、字符串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用于执行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属性值等数据之间的算术运算。算术运算符包括:加(+)、减(-)、乘(*)、除(/)、整除(\)、乘方(^)、取模(Mod)。

◆减号“-”有两个运算对象(双目运算)时,作减号;在单目运算时,作负号。

◆除法分为一般的除法和整除两种,并用不同的除号加以区分。使用\ 运算符执行整除。整除会返回商数,它是一个整数,例如:20\6结果为3。

◆乘方的符号(^)加在底数和幂之间。例如:5^3表示53。

◆取模(Mod)的结果是两个数相除的余数。例如:20 Mod 6=2。

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低):乘方→乘、除→整除→取模→加、减

注意:算术运算符两边的运算对象应是数值型。若是数字字符或逻辑型,则自动转换成数值型后再运算。若是非数字字符或其他类型,则产生“类型不匹配”的错误。

例如:100+"123"=223

100+"ab" ‘系统给出“类型不匹配”的信息

2)字符运算符用于将多个字符串连接起来,所以也叫连接运算符。字符运算符包括:&和+。其中“&”连接运算用于强制将两个表达式作为字符串连接。而“+”连接运算符则与它不同,当两个表达式都为字符串时,将两个字符串连接;如果一个是字符串而另一个是数字,则进行相加,结果是两个数字的和。

例如:

a=2+3 ‘a值为5

a="2"+"3" ‘a值为“23”

a="广东省"&"广州市" ‘a值为“广东省广州市”

a="x2"+3 ‘出现“类型不匹配”的错误提示信息

a="x2"&3 ‘a值为“x23”

3)比较运算符用于对运算对象进行比较,当关系成立时,返回True;关系不成立时,返回False。在Visual Basic中,True用-1表示;False用0表示。运算对象可以是数值型、字符型。

比较运算符包括:等于(=)、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字符串匹配Like。其中Like的功能是在运算符左边的字符串中查找运算符右边的字符串,有就返回“True”;没有就返回“False”。Like可与通配符“?”、“*”、“#”、[字符列表]、[!字符列表]结合使用,进行模糊查询。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相同。

注意:比较运算符两边的运算对象是字符型时,按字符的ASCII码,字符串从左到右一一比较。汉字字符大于西文字符。

4)逻辑运算符用于多个关系表达式的逻辑判断。逻辑运算符包括:And、Or、Xor 和Not。其中Not 为单目运算。逻辑运算的结果返回逻辑值:True 或False。

◆Not:只有一个运算对象(单目运算),对运算对象取反。

◆And:所有运算对象为True时,结果为True;否则,结果为False。

◆Or:仅当所有的运算对象为False,结果才会为False;其他为True。

◆Xor:当且仅当表达式的一边为True时为True。

例如:

Not "abc">"ef"‘结果为:True。

"abc">"ef" And 1234<2567 And "abc">"123"‘结果为:False。

"abc">"ef" Or 1234<2567 Or "abc">"123"‘结果为:True。

(2)表达式

1)表达式的定义:表达式是由常量、变量、运算符、函数和圆括号等组成。通过运算,表达式最终有一个结果,即表达式的值。表达式值的类型取决运算对象和运算符。

2)表达式的表示:表达式的书写应根据Visual Basic 2010中的规定。还应注意:

①乘号不能省略;

②只能使用圆括号,在一个表达式中可以出现多对圆括号;左右括号要配对;

③表达式所有内容在同一行上。 例如:y

x x y x +++1222表示成Visual Basic 2010中的表达式(x^2+y^2)/(2*x)+1/(x+y)

3)表达式中不同数据类型的处理:在算术运行中,运算对象可能有不同精度的数据类型。Visual Basic 2010中规定运算结果的数据类型用运算对象中精度高的数据类型。数据类型的精度高低排列如下:

Currency →Double →Single →Long →Integer

4)运算符的优先级:一个表达式中可能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运算符。同一类运算符间的优先级前面已介绍过。不同类的运算符的优先级(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

算术运算符→字符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高→低)

在表达式中,加圆括号可改变原有的优先级,也可使表达式更明了。

6.语句书写的简单规则

Visual Basic 2010 的语句由命令代码、运算符号、数据、表达式、被操作对象或注释文本等基本元素组成。在语句中通常由命令代码引导语句的其他元素成分,说明语句命令执行的目标与施于的对象。Visual Basic 语句包括有:声明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注释语句等几种形式,在后续的章节将分别介绍这些语句的使用。Visual Basic 2010基本沿用了以前Visual Basic 的语法规则。

1)命令动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运算符前后加空格等。

2)一条语句跨行续写,上一行末尾需加上一个空格和一个下划线“_”,下划线是续行符。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在下一行中继续一条语句,而无须使用下划线字符 ( _)。这称为隐式行继续。但必须注意,隐式续行只能用在语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结束后,另一个组成部分的起始位置前。

3)可以在一行中写多个语句,但各语句间要用冒号“:”分隔。

5.1.4 程序基本结构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结构化程序设计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的相对独立的简单问题,编写成模块。一个程序就是由若干个不同层次结构的模块组成。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每种结构都与相应的命令语句对应,实现结构算法。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程序是程序运行时,按语句在程序中的先后次序执行。顺序结构中,主要语句是赋值语句、数据的输入/输出语句、声明语句和注释语句。

(1)赋值语句

1)赋值语句用于给变量和对象属性赋值。其语句格式:

<变量名> = <表达式>

在上述语句格式中,“表达式”为任何类型的表达式。应与变量名所表示的变量类型一致。符号“=”为赋值号,它实现将表达式的计算结果值赋给变量名所指定的变量或对象属性。

2)赋值语句使用说明:

①当赋值号两边的量的类型不完全匹配时,如果表达式为数值型,将强制将其转换成与左边变量相同的精度。如果表达式为数字字符串,左边变量是数值型,自动转换成数值型后再赋值;表达式为非数字字符串时,出错。如果表达式为逻辑型,左边变量是数值型,将表达式的逻辑值转换成数值,True 转换成-1,False 转换成0。如果表达式为数值型,左边变量是逻辑型,非0转换成True ,0转换成False 。

②赋值号与等号意义不同:例如赋值语句“x=y ”表示将y 的值赋给x ;而表达式“NOT x = y ”表示比较x 的值是否等于y 值。等号只能用于关系运算。

③不能用一个赋值语句给多个变量赋值:例如 x=123,y=123,z=123,用三个赋值语句给不同的变量赋相同的值,但语句不能写成x=y=z=123。系统将x=y=z=123语句理解为,先将y 和z 后的“=”当作关系运算符“等号”处理,再把关系运算结果赋值给x 。

(2)输出语句

Visual Basic 2010与早期版本的Visual Basic 不同,不能直接使用Print 语句在窗体或图片控件中输出文本信息,但可以通过交互函数或使用文本框与标签控件来辅助实现计算结果等信息的输出显示。

(3)注释语句

注释语句用于辅助读者阅读程序。该语句以撇号 (')开头,引导注释内容,Visual Basic 在编译过程中忽略注释,并且注释不影响编译后的代码。注释内容可以添加在代码中的任意位置,但不能添加在字符串中。若要将注释追加到某语句,请在该语句后插入一个撇号,后面添加注释。Visual Basic 2010 代码窗口将注释的部分显示为绿色,这使程序更容易阅读和理解。

例5.3 输入华氏温度,要求输出摄氏温度。公式为:)32(95

-=F C 。利用一个窗体的单击事件,进行输入与计算,并输出。输出要有文字说明,取2位小数。

设计:创建一个窗体,并放置一个标签Label 控件;在Form 的Click 事件中编写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orm1_Click(ByVal sender As 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_

Handles Me.Click

Dim Sin_f As Single, Sin_c As Single

Sin_f = InputBox("请输入华氏温度:", "输入窗口")

Sin_c = 5 * (Sin_f - 32) / 9

Sin_c = Format(Sin_c, "#.##") '设定输出为二位小数

Label1.Text = Sin_c

End Sub

2.分支结构

根据选择结构中的条件判断结果,选择要执行的语句。程序中的选择结构通常用条件(分支)语句实现。

(1)单分支If …Then 语句

语句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块>

End If

条件:逻辑表达式,或者其值可以转换为逻辑值

的其他类型表达式。

语句块:一个或多个语句。

功能:当<条件>为True 时,执行Then 后的语句

或语句块;否则跳过该If 语句。在Visual Basic 2010

中,<条件>为算术表达式时,非0为True ,0为False 。

流程图见图5.8。

例5.4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若A =2,B =9,C =3,判断求解。

设计:由单击窗体事件触发方程求解的过程代码,启动事件过程后,首先分别给系数A 、B 、C 赋值,然后通过两标签输出解的结果。

Private Sub Form1_Click(ByV 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 al e As System.EventArgs) _

Handles MyBase.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C As Single, Delta As Single

A = 2 :

B = 9 :

C = 3

Delta = B ^ 2 - 4 * A * C

If Delta >= 0 Then '通过Delta 来判断有解

Label1.Text = (-B + Math.Sqrt(Delta)) / (2 * A) '函数Math.Sqrt()是开平方根 Label2.Text = (-B - Math.Sqrt(Delta)) / (2 * A)

End If

End Sub

(2)双分支If...Then...Else 语句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块l>

Else

<语句块2>

End If

语句功能:当<条件>为True 时,执行Then 后的<语句块1>,否则执行后Else 的<语句块2>。流程图见图5.9。

例5.5求任意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判断是否有解,若有解并求解的结果。

设计:创建一个窗体,添加二个标签用于结果输出;通过窗体的单击事件触发方程求解的程序;启动程序后,首先输入任意的系数A 、B 、C ,然后判断根判别式△是否大于等于零,有解则求解,无解给出无解说明。

Private Sub Form1_Click(ByVal sender As 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_

Handles Me.Click

图5.8 单分支流程图

图5.9 双分支流程图

清样校对须知

清样校对须知 您的论文将于近期发表,责任编辑已经根据编辑出版方面的要求,对您的论文做了一定的修改。请您认真通读全文,并参照以下注意事项(此为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作者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论文清样予以全面、细致地校对。 项目注意事项作者确认 √ 脚注核对脚注中的作者信息;如果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核对项目名称和批准号。 标题检查文章的标题,尤其是英文标题;核对页眉处的标题是否与论文的标题一致。 作者检查作者的中英文名称顺序、工作单位是否一致。 关键词要选取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中、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不要用缩写 ①图的内容是否与文中叙述一致,是否与图题一致;②图中的文字标注是否与正文一 图 致;③数轴上的刻度以及单位是否正确;④图中多条曲线应用不同颜色区分。 表格①表内容是否与文中叙述一致,是否与表题一致;②表中的数据以及单位是否正确。 公式由于公式、变量符号是重新编辑排版,因此,请认真核对文中的公式、变量符号是否前后一致,不能用同一符号表示不同变量。 文献请核对参考文献,按要求补充所缺内容(中文参考文献请给出对应的英文)。 责任编辑对该文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在文中作了标注,请作者认真解决这些问题, 附注 若作者不同意责任编辑对文章所作的某项修改,请说明。

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如下: (1)专著作者.书名(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orko H, Bernier C L. 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M].New York: Academic Pr, 1978. (2)期刊作者.题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J].刊名(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年,卷(期):起止页码.【若没有卷或期,请在旁边注明】 Yao Jianquan, Zhu Shuiquan, Hu Haifeng, et al. A Monte Carlo model of light propagation in nontransparent tissue[J].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04, 10(3): 209-213. (3)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文题(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C] //论文集题名(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471.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正体,实词首字母大写)[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Wang Dongpo. Investigation of Improving Fatigue Strength of Welded Joints [D]. Tianji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2000. (5)技术报告作者. 题名(实词首字母大写)[R].出版地:出版者(包括二级单位),出版年. Hansen P A. Fires in Types , Heat Release and Response of V ehicles [R]. Norway: Norwegian Fire Research Laboratory,1995. (6)国际国家标准编者.标准编号(后面空一字)标准名称(正体,实词首字母大写)[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会. GB/T 5795—1986 中国标准书号[S]. 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7)专利专利所有者.题名(正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Koya S, Yutaka W. Jointing Nitride Ceramics:JP,07011305 [P].1995-10-16. (8)电子文献作者.题名(正体,实词首字母大写)[EB/OL].文献出处(或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Smith G P, Golden D M, Frenklach M, et al. GRI-Mech 3.0 [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fe14292577.html,/gri_mech/, 1999-07-30. (9)汇编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文题(第1个单词首字母大写)[G]//汇编主要责任者.汇编题名(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85:90-99.

校对文稿子地基本方法

百科名片 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堪”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校对员”(Proofreader)的中文简称。 目录 展开

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 校对人员 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

校对人员 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遵循校对的程序 交叉三校制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 校对符号 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明确校对容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详细)

国家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 试(MILC) 考 试 大 纲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 二0一二年二月

一、考试方式 1、理论考试 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60 分钟。 2、实操考试 实操考试共 4 道操作试题,任选2道;考试时间为60 分种。 二、理论考试试题类型及分布 1、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2、试题数量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 ●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 ●判断题:10题,每题2分 三、实操考试试题 共 2 题,要求按照题目要求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四、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数据、信息与知识 一、熟悉数据定义,熟悉医学数据及其类型。 二、熟悉信息含义、类型、载体、传递、获取。 三、熟悉知识的定义、分类 四、熟悉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医学信息与医学信息系统 第一节:医学信息 一、了解医学信息,掌握医学信息学。 第二节医学信息系统 一、了解系统的定义、特性 二、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类型 三、熟悉医学信息系统概述、特点、意义 四、了解医疗卫生信息化给医务人员带来的挑战 第三章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一、了解信息检索 二、了解常用电子(网络)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第四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一、熟悉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二、了解我国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三、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五、熟悉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第二节计算机中信息表示 一、熟悉计算机中的数制 二、熟悉计算机中的数据编码 第三节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计算机软件系统 一、熟悉系统软件 二、了解应用软件 第五章Windows操作系统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演变和发展 了解操作系统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节Windows XP的图形用户界面 一、掌握启动和退出 二、掌握Windows XP桌面及图标 第三节Windows XP文件管理 一、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二、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 三、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培训课总结范文3篇

培训课总结范文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培训课总结范文篇一:首先,我很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我们的公司,是一个优秀的公司。我们的团队,更是一个在冯总正确领导下的出色团队。能够参加汇聚国际教育集团《真正的执行》课程的培训,我深感荣幸,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在潘老师的培训课堂上,我不仅从老师的讲课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先进的思想,同时海尔的砸冰箱故事也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义的课。通过这简短的视频,使我更加相信质量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我们的产品最终为人类服务,质量高于一切,也更加坚定了加入远东纸业这个团队的决心。 说句心里话,在培训之前,我对公司、对冯总还存有怀疑。一个中国最早的卫生巾品牌创办者,一个在国内抢先进入市场的公司,一个在业界奋斗了25年的企业,为什么走了这么久的路却还只是一个小企业,她究竟还能走多远,她还有没有发展前途,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熟悉经济学原理的我深知企业的发展具有周期性,那远东纸业这家又走到哪一步了呢?我的所学所累在这里又能发挥什么的效用呢?我很迷茫。 然而听完课之后,我忽然一下子顿悟了。我决定要和远东一起成长、一起发展。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所以我更敬重爱学习的老板,

尤其是一位已年过五十的民营企业家。就像课堂上老师所说,冯总的这些年的积蓄已远远超过他和家人下半生的生活所需了,那他为什么还苦苦在寻找着企业的强大之路呢,如果说当初创办企业是为了挣钱,让生活过得好一些,那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而现如今的冯总,比起他的收获,付出已经远远超过。说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每天来上班,只是完成一个人的工作,一周还可以休息一天,都已感觉很累,天天盼着周日,那作为老板呢,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质量,还要开拓市场、开发客户,维持经营,最重要的还要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等等,每天的累可想而知。说到这相信一定会有人反驳“谁让他是老板的,拿的钱不一样嘛。”那追问一句,“如果你觉得做企业这么容易,还能挣很多,为什么不回家自己创一个企业去,何必来上班”。说实在的,冯总的这种不断求知的学习理念,让我很佩服,也让我决定要用我所学为远东尽一份力。 没有一生下来就特有能力的人,同样也没有一发展就可以成功的企业。企业的发展之路,那是经历挫折、承受辛酸的曲折之路。古语有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企业想要成长为行业老大、领域龙头,那也不是一蹴即就的事,所以要理解企业,接受企业的现状,一起立志去发展企业。 潘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撼动。回忆这几年走过的路,自毕业后,工作、生活一切都挺顺利,让我不断被生活的琐碎给湮灭了,老师在课上讲的那些道理我都听过,曾经也参加过无数次类似的培训,听的时候很好,但日子一长就淡忘了。还是孔夫子说的对,“学而时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一、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架构 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方式进行设计。小学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中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72课时,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各36课时,适宜在五、六年级开设。初中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36课时,适合在七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各36课时,适合在八、九年级开设,也可以在七年级开始开设。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小学阶段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而高

编辑文章校对试题,有答案

西山抒情 傍晚时侯,到达昆明。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山环海抱的春城,尤如披上了一袭轻纱,在矜恃中显得格外妩媚。热情的主人驱车送我们到下塌的宾馆,几句寒喧之后,便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西山。那不无自得的神情,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向望。 据说,在宾馆便能远眺西山。可惜这时已是万簌俱寂的深夜。待主人告别以后,我推开了临街的窗,只见远处街灯璀灿,树影婆娑,山石重迭,月光如银,四周茏罩着一片温磐。呵,多么令人沉醉的春城之夜!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杨州的瘦西湖,灵壁的禹王宫,蒲田的古谯楼,济南的灼突泉……西山呵,你又该呈现出怎样一番风彩呢? 第二天在市区的大观楼上,我终于见到了西山清淅的轮廊。传说中的西山象个“睡美人”,你看,那秀美的长发,正披散在滇池中呢!我却觉得林木掩映下的山峰,更似一群奔马,振鬣长厮,腾欢跳跃,向着胜利的目标,在撒蹄驰聘呢!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欲识庐山真面目,还需身在此山中。”只有置身于西山道上,才更能看清西山粗旷险竣的雄姿和飘逸秀美的风光。 会议结束那天,主人宣布明天游揽西山。会场里暴发出一阵掌声。说心里话,我们还真担心会取消这一节目呢。次日零晨,主人自任响导,车子一路颠波,由市区直驶郊区。极目望去,处处幅射着春的气息:清沏的池塘,嘻戏的白鹅,修茸一新的小学校舍,金壁辉煌的影剧院,随着道路的廷伸,一一仆入眼帘。不到半个小时,车子己低山前。这时,游人正锋涌而至,熙来嚷往,一片欢腾。 大名顶顶的西山,简直是世外桃园。且不说那缠婂动人的民间传说“哮牛泉”,单看这西山脚下:奇花异卉兢相开放,山泉汨汨而出;烟囟高耸的厂区里,隐隐传出机器的欢呜;还有那挺拨大叶榆丛中的招侍所、疗养院……这一切都揉进了那湖光山色之中。西山的最高处是龙门,站在那峰顶上,尘世的噪杂嘎然而止,仿佛已在九宵云中,只觉得悬岩淩空,天风浩荡。我的脉膊顿时激烈起来。有时,一抹云霞从峰顶缓缓游过,旭日倾刻间把云霞染得徘红,成了“睡美人”化装台上的一根采带。龙门上有一幅对联:“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既景生情,对仗工整,俯仰之间,别有天地,没有丝毫娇揉造作之态,堪称传神之笔。 西山上的三清阁、达天阁,在人文古迹中,是品味很高的的艺术品。无论是宏观还是细部,都可看而又耐看。你看,连从三清阁到达天阁的回旋屈折的石径,都是从悬崖诮壁上直接凋出来的。达天阁正面是“魁星点斗”的塑象,神采弈弈;背景是八仙过海的浮雕,八仙有的脚踏详云,有的手柱铁拐,有的金钢怒目,有的雍荣大度,神态炯然不同。魁星前面还有焚香炉、腊烛台。我们进去时,正燃着一柱清香,室里香烟撩绕。整个作品层次清楚,构思严紧,造型生动,笔触精细。某些粗制烂造的城市雕塑是不能忘其项背的。有二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是步行上山的,风尘扑扑,汗流夹背。他们对视了一下,特意搬了搬香炉,想惦量一下这炉的重量,结果岿然不动。原来它是和西山紧紧连在一起的。观尝的人们不由发出了“啧啧”的赞叹。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报告Personal summary report on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报告 本人在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的五年时间里,参加了贵州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考试。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贵州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3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

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语文校对应注意的事项

语文校对应注意的事项 (2012年元月) 1.注意区分字字体。常用字体有书宋、楷书、仿宋、黑体等。书的主体部分用书宋,材料部分用楷体,注释、文章赏析、文章作者部分用仿宋,黑体多用作栏 目名,其他字体如隶书、魏碑及其他艺术体多用作单元名、课文标题或栏目名 等。如,以练习题为主的教辅,练习题为书宋,所引诗文为楷体;但语文读本 以文章为主则诗文为书宋。 2.校对时要勤于查教材,知识点要与教材一致。特别是选用教材上的文章,一、 二、三校时要逐字逐句与教材对应,标点符号也要注意。 3.对于一些历史名词的书写是要注意间隔符“·”的应用。当可能产生岐义时用间隔来取消产生歧义的可能,如不可能产生歧义则不必带间隔号。如:“九一八事 变”“七七事变”,中间不用间隔符;以“一、十一、十二”为月份时,中间必 须用间隔符,如“一二·九运动”“一·二八事变”等。 4.对于数字书写的要求,公元纪年多以阿拉伯数字书写,中国特有纪年多用汉字书写,如:2012年、20世纪80年代,乾隆三十年;月份阳历用阿拉伯 数字,阴历用汉字,如:5月5日,五月初五。 5.二校时,要注意形近字的辨识。如“入”与“人”,“骛”与“鹜”,“裁”“载” 与“栽”,“稍”与“梢”,“蝉”与“婵”,“使”与“便”,“娇”与“骄”,“往” 与“住”,“那”与“哪”,“外”与“处”,“拔”与“拨”,“己”与“已”“巳”,“渐”与“惭”,“酒”与“洒”,“侯”与“候”,“郊”与“效”,“大”与“太”,“性”与“姓”,“徒”与“徙”“陡”,“沁”与“泌”,“未”与“末”,“休”与 “体”,“免”与“兔”等。校对过程中要注意总结,遇到此类字,要认真分辨。 以上内容为语文学科校对所特有的注意点;以下内容为各科所共有,在此只略提几条,其余不再赘述。 6.校对时,要熟练、正确使用校对符号,充分利用校样空白,标注清晰,字体端正,不要在校样上乱涂,以方便录排打字员辨认。 7.原稿若为电子稿,一校时也须与电子稿内容逐段核对,以防漏掉某些板块。8.二、三校做题时,一定要保证题与答案对起来,然后确保答案的正确。 9.做同步类教辅时,要确保教辅内的专题或单元名称及课文顺序和名称与教材一致。四校看版式时,要确保书内板块的完整、体例的正确、印张的正确。

稿件S110398校对意见

稿件S110398校对意见 1、文献8在文中有引用,第2.3节“相位差分检测跳变点”的第2段末尾已标注,请核对。 2、第3页和第5页的页眉处,应为“胡嬿等,相参脉冲信号识别方法和性能分析”。 3、第1页的页脚有“基金项目:......”字样,本论文非基金项目。 4、第2页的公式(3)应为00[2()]*()()()'()s j f n Kp t z n Kp x n Kp y n Kp Ae n Kp φπω+?++=++=++ (即在0f 前面加上符号?);以及下行中00?f f f =-应改为00 ?f f f ?=- 5、与上述第3点类似,第2页的公式(4)应改为 0000001100[2()][2'][2']()'() '''() '''() s s r n n j f n Kp t j f pKt j f pT sz p A n Kp A p A p e e e φππφπφωωω--==+?+?+?++=+=+=+∑∑N N 以及下行各公式改为: 00'sin()/sin()s s A A f Nt f t ππ=??,000'(1)s N t f φφπ=+-?,r s T Kt =,10''()'()n p n Kp ωω-==+∑N 。 6、第2页的公式(5)应为 00()exp{[2()]}r sz p A j f pT p πφε''≈?++ 7、第2页的公式(6)宜排版为 *2022()(1)() (')exp{[2(1)()]} (')exp{['()]} (')exp{()} r e sd p sz p sz p A j f T p p A j p A j p πεεφεφ=+ =?++- =+ =? 8、第3页的公式(8)应为001()exp{[2()()]}r sz p A j f pT p p πφφε''≈?+++,以及下一行中,“00'sin()/sin()s s A A f Nt f t ππ=,000'(1)s N t f φφπ=+-”应改为“00'sin()/sin()s s A A f Nt f t ππ=??,000'(1)s N t f φφπ=+?-” 9、第4页表2中第1行的“2.6 2.8 3”字样改为“k 取2.6 k 取2.8 k 取3”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等专业使用) (依据普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特色教材精选) 计算机教研室修订 二00 六年七月一日 、儿、? 一、前言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化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新兴学科。医学信息学的供体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受体学科是医学科学。 医学信息学是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方向必修专业课之一。 学习本课程要求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先修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医学信息学》课程的要求编写。章节顺序与《医学信息学》王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教材相同。

第一章医学信息学基础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的基本概念;医学信息的相关概念;医学信息学研究;医学信 息学教育。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的含义、信息类型的划分、信息的特征与功能、信息与知识、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 2.熟悉信息的特征与功能、医学信息学的产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目的。 3.了解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医学信息学研究进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医学信息学教育机构、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医学信息标准化 [ 教学内容] 标准化概述;标准的分级、分类和编号;国外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我

国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 [ 教学要求] 1.掌握标准的分类、标准的代号和编号、国际着名医学信息标准、我国医学信息标准化管理。 2. 熟悉标准的分级、国外发达国家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现状。 3. 了解国际医学信息标准化组织、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我国医学信息标准的现状。 第三章医学信息有序化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度量;医学信息有序化的理论基础;信息有序化的基本方法; 自动化整序技术。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整序的信息科学基础、信息整序的信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 2.熟悉文献信息计量。

培训学习报告范例6篇

培训学习报告6篇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十一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党校到复旦,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县市区、不同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十七大精神,让我强化了服务大局的意识,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加快乡镇政府职能有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 总的来说,各位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

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不同地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这一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复旦、同济大学教授的五堂课,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昆山一天的考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此惊人。当我们感叹她现在的发展成果时,我们更应想到当初为了现在的成果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我们不认同“人有多大胆,有多大产”,但一味的甘于落后、甘于现状是绝不能有现在全新的现代化的昆山。对宝钢的参观,让我们感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生命力和自身文化。更认识到一个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是大企业、强企业,而都是要从小从弱做起来的,坚强的毅力、创新的思维和团结的合作是每个企业做强作大的前提。通过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的了解,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不能一直梦想着晋升、提拔,而是要在精神上更高。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或布满荆棘的,所以我们要一颗健康、乐观的心来看待人生路上所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

校对流程

稿件校对标准流程(理科)(2011.9.1) 版本:科目:年级(教/学):总分:120 校对要求预计时间完成时间责任人检查人 一校(50分)1.(10分)学习教材、新课标(新手):熟悉教材知识,了解新课标中相关说法(要求每科2天,考试合格者录用) 2.(5分)杜绝政治性错误:人名、地名、面积等事实、时事性问题 3.(20分)知识性问题的校对:(1,3分)去掉病句等文字性错误,含标点符号(尤其是理科);(2,3分)保证知识点正确,含题干知识点叙述;(3,4分)答案正确、完整;(4,3分)图形、表格准确;(5,3分)一些特殊用法和格式(理科);(6,4分)杜绝知识超过、超章节、题目重复现象. 4.(10分)体例正确、统一:宏观体例中的版块完整、前后一致,微观体例中的具体说法前后一致。 5.(3分)页码正确,页眉、页脚核对:初步确定页码情况。 6.(2分)其他问题: 对红(10分)1.(5分)将修改部分完整对红:将一校修改的内容完整无误地核对到新稿中 2.(5分)铅笔标注、说明修改部分:对有疑问或不肯定的地方 二校(20分)1.(6分)细读、细算稿件:(1,3分)保证知识正确,答案正确、完整;(2,3分)图形、表格标准. 2.(8分)体例性正确:(1,2分)板块完整;(2,2分)页眉、页脚正确;(3,2分)目录与正文、教材一致;(4,2分)字体、字号等其他问题。 3.(2分)准确确定页码情况; 4.(2分)调整版式,美观、合理; 5.(2分)其他问题: 对红(5分)1.(2.5分)将修改部分完整对红:将一校修改的内容完整无误地核对到新稿中 2.(2.5分)落实不明确部分:对有疑问或不肯定的地方 三校(10分)1.(3分)通读稿件:(1)教用答案完整、学用答案剔除干净;(2)对有疑问的答案再次核算. 2.(3分)体例性正确:(1)板块完整;(2)页眉、页脚正确;(3)目录与正文、教材一一核对 3.(2分)调整版式,美观、合理; 4.(2分)其他问题: 对红(5分)1.(2分)将修改部分完整对红:将一校修改的内容完整无误地核对到新稿中 2.(1分)落实不明确部分:对有疑问或不肯定的地方 3.(2分)过黑马; 终审 (20 分) 核对答案正确性,体例统一,版式美观

医学信息技术题库(200道填空题)

1、根据信息加工的层次,可将文献划分为不同等级,一般将文献综述、词典工具、专题评述等归为__________。(三次文献) 2、国际疾病分类(ICD)是依据疾病的病因、部位、病理和_______4个主要特征来分类疾病,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临床表现) 3、根据信息的来源不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收集工作通常分为______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原始数据) 4、数据挖掘是从存放_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数据中挖掘有用知识的过程。 5、根据信息加工的层次,可将文献划分为不同等级,一般将专利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归为_____________。(一次文献) 6、ICD采用的分类的编码方法是四轴三层。三层是_____________、亚目和细目,下一层分类从属于上一层,是上一层的细分。(类目) 7、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环境是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之一。(数据库) 8、数据挖掘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数据中挖有用知识的过程 9、根据信息加工的层次,可将文献划分为不同等级,一般将文献目录、文献摘要、文献索引等归为___________。(二次文献) 10、ICD采用的分类的编码方法是四轴三层。三层是类目、____________和细目,下一层分类从属于上一层,是上一层的细分。(亚目) 11、目前信息系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三方面:__________、医学信息数据库及其应用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治疗。(计算医学) 12、数据挖掘是从存放在数据库、________________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数据中挖掘有用知识的过程。(数据仓库) 13、根据应用领域对医学信息的划分,护理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医学教育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 临床医疗) ( 医学管理) 14、根据信息的来源不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收集工作通常分为原始数据收集和_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15、医学知识库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知识利用是指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________,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 16、信息、信源、信道和信宿是信息_______的四个基本要素。( 传输) 17、SNOMED将人、兽医学术语进行结构化的分类和_______,使得原有的医学术语标准化,为计算机处理奠定了基础。( 编码) 18、SNOMED将人、兽医学术语进行结构化的_______和编码,使得原有的医学术语标准化,为计算机处理奠定了基础。( 分类) 19、医院的职能主要包括_______、医疗事务和经营管理三个方面的工作。( 医疗护理) 20、从广义上理解,数据挖掘就是从_________中发现知识。( 大量数据) 21、信息、信源、信道和________是信息传递的四个基本要素。( 信宿) 22、目前信息系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三方面:计算医学、________及其应用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治疗。( 医学信息数据库) 23、从广义上理解,数据挖掘就是从数据库中发现________。( 知识) 24、信息、信源、______和信宿是信息传递的四个基本要素。( 信道) 25、ICD采用的分类的编码方法是四轴三层。三层是类目、亚目_______和,下一层分类从属于上一层,是上一层的细分。( 细目) 26、临床工作的许多业务信息系统常常涉及___原始信息_______收集,而其它卫生管理部门的信息收集主要涉及____二次信息________________收集。 27、从狭义上理解,可将数据挖掘看成是___数据库中知识发现的一个基本步骤。

个人学习培训工作总结

个人学习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 带着几丝憧憬,我参加了新课程。此次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 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十多天网上学习,教 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特别是一些同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更让我们学员的眼睛为之一亮。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持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 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 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 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持续地暴露,这时候更 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培训无疑是一 场“即时雨”,不但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协助,而且对突破 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当今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拒绝文学,其原因有:1、社会实用主 义风气的影响;2、应试教育的导向;3、工具论观点的影响。以及面 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应有什么作为,赖老师以自己为现身说法,认 为语文教师一定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点人物传记,以获得人格的 力量与人生的启迪;多读点历史、哲学、宗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 生观、世界观。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 警醒。又如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大重大问题:1、历史背景:政府的选 择与推动;2、核心思想:专家策划与引领;3、教学方式:教师的习 得与创新;4、课堂变化:学生的体验与发展;5、三级课程:学生的 开放与转型等。张教授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

施现状给老师们一个全面的梳理,让老师们能够以一个新的高度全面 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 总之,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 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 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 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 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来说,不但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 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如江西师大熊大治教授讲的《语文教学艺术》专题报告。熊老师 用幽默生动语言,借很多实在的教学实例形象生动地简述了教学过程 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与技巧。熊老师长期从事教学法研究,长期扎根一 线研究,也常客串中学讲坛,有理论有实践。很多提法值得学习。熊 老师讲语文教学要讲究艺术,语文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 高雅的格调与健康的思想。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我举双手赞同,因为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持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 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但聆听了专家的 解读,而且观摩了名师的课堂艺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学 观摩的学习点是做中学,而不是坐而论道。不但对提升学员的课堂教 学艺术有协助,而且对知识的巧妙解读有启示,收益匪浅。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6) (一)课程性质 (6) (二)基本理念 (6)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6)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7)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7) 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7)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7)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8) (一)学科核心素养 (8) 1.信息意识 (8) 2.计算思维 (8)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8) 4.信息社会责任 (9) (二)课程目标 (9) 三、课程结构 (9) (一)设计依据 (9) 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9) 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 (9) 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10) 4.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 (10) (二)结构 (10) (三)学分与选课 (11) 四、课程内容 (11) (一)必修课程 (11) 模块1:数据与计算 (11) 【内容要求】 (11) 【教学提示】 (12) 【学业要求】 (13)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13) 【内容要求】 (13) 【教学提示】 (14) 【学业要求】 (14)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5)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15) 【内容要求】 (15) 【教学提示】 (15)

【学业要求】 (16) 模块2:网络基础 (16) 【内容要求】 (16) 【教学提示】 (17) 【学业要求】 (17) 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18) 【内容要求】 (18) 【教学提示】 (19) 【学业要求】 (19)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19) 【内容要求】 (20) 【教学提示】 (20) 【学业要求】 (20)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21) 【内容要求】 (21) 【教学提示】 (21) 【学业要求】 (22) 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22) 【内容要求】 (23) 【教学提示】 (23) 【学业要求】 (24) (三)选修课程 (24) 模块1:算法初步 (24) 【内容要求】 (24) 【教学提示】 (25) 【学业要求】 (25)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25) 【内容要求】 (26) 【教学提示】 (26) 【学业要求】 (27) 五、学业质量 (27) (一)学业质量内涵 (27) (二)学业质量水平 (27) 水平1质量描述 (27) 水平2质量描述 (28) 水平3质量描述: (29) 水平4质量描述: (29)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30) 六、实施建议 (30)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30) 1.教学建议 (30) (1)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1) (2)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31) (3)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