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初中数学错题本

妙用初中数学错题本

妙用初中数学错题本

发表时间:2013-09-22T16:38:15.1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骆树雷

[导读] 教师总认为只要做得多,学生就不会在考试中因为遇到陌生的题目而束手无策。

骆树雷山东省兖州市第二十中学272116

随着新课程新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全面推广,对于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师不能再搞题海战术,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数学深奥、繁琐、枯燥,因为畏惧数学而排斥数学,这就违背了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的要求。纵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痛苦:反复练习的习题,学生仍会犯错,而且栽倒在同一个错误上。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怨言:数学题目怎么这么多,这么难,我做来做去还是不会做。因此建立一个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系统的,可操作的“错题本”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学生可以在“错题本”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因为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师也能达到轻负优质的教学目的。

这几年我们农村中学的生源数量急速下降,学生的素质也让人担忧。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的教师都苦于学生难教,多数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对于数学学习更是没有心思。

一、学生害怕数学的原因

1.看到数学就联想到深不可测的题海

教师总认为只要做得多,学生就不会在考试中因为遇到陌生的题目而束手无策;只要反复地练习,就会熟能生巧。于是大搞题海战术,结果自己心力憔悴,学生气喘吁吁,差生如此,连优生都叫喊学习的枯燥。最终造成学生害怕学习,逃避学习。

2.一错再错懊恼自己没有学数学的天赋

学生的错题,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讲解“透彻”,可没过多久,学生还在同道题中犯同样的错误。搞得教师或怀疑学生的智力和上课的专注,或怀疑自己教学方法上的缺失。可怜我们的孩子心灰意冷:“哎!老师不说我也知道自己有多笨了,我看这辈子我是没能力学数学了!”畏惧数学的深不可测,最终放弃,没有学的勇气。

3.临近考试“胡子眉毛一把抓”

临近考试,数学复习存在两种弊端:要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优点和缺点茫然不知,根本做不到查漏补缺;要么有更多的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累得招架不住,对自己没信心,自卑丧气,自暴自弃。

针对这些原因,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亲近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是数学老师最棘手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 “错题本”。这些错题源于学生自己的错误,自己集自己的错,自己分析自己的错误,自己解决自己的错误,为学生搭建自己学习数学的平台。希望通过“错题本”的建立,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习的能力。

二、建立“错题本”对促进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错题本的建立

(1)错题本的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好32开或16开的软硬面抄写本,厚度不低于3厘米,保证本子的质量,结实不易脱落。字迹端正、整洁,用钢笔或圆珠笔记录。抄题和解题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要求写清错题所属章节,可以采用剪贴的方式搜集错题,也可以抄写错题。并且,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两方面结合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完成正确的解题过程。

(2)集错对象的确立。集错的对象是单元、月末、期中、期末等一些规范性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因为这些考题、练习典型,新颖,题目大多出自教师的精挑细选和专家的精心研究,所以题目涵盖知识点丰富,且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学生时间和精力。如果把每天的作业和练习作为集错的对象,学生一定会苦于集错任务的繁重,而惧怕集错。

(3)集错时间的确立。每周一次,通常在双休日完成。每次试卷分析完,家庭作业的一部分是抄错题。首先把试卷中自己的错题抄下来,包括粗心的错也要抄下来。然后重新完成。让学生详细解答错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也要有详细的思考过程,以便学生能知其所以然,对错题有个深刻完整的掌握。

上周抄的错题,要放到下周做,为什么要安排抄题和做题隔周进行?因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好多差生和中等生存在当堂讲解完错题,当堂能顺利解答,但过段时间,一模一样的题目他们就会重新出错的现象。短时的记忆并不代表学生对问题的真正解决。

2.错题本的应用

利用错题本进行两个层次的反思。第一层次:找出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是知识性错误,还是粗心、计算等其他原因导致错误?怎样才能避免错误?另外可让学生对同一类型的错题做上标记,以便下一次翻阅。第二层次反思:鼓励学生在整理错题时,利用知识点是一环扣一环,层层拓展开去的特点,可写下当初解此题时的心路历程,不断地剖析自己、责问自己、对学习行为做出自我评价,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解构与重组,以便对思维进程具有更好的方向和策略的调控作用。

在单元考试和期中期末临考复习时,不必再做所谓的“题海战术”,搞得学生麻木不仁,灰心丧气。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错题本,解答自己的错难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针对性地给自己查漏补缺,再次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学到的方法,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到最有用的数学,还可以让学生最有效地学习数学。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半学期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要监督和积极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典型错题分析报告.docx

初中数学解答错典型例题分析与反思 杨青春 众所周知,初中学生的心理正从依赖向独立过度,因此这正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时机。在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下,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也是正常的。 作为教师,就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从提高学生数学素 质的根本点出发,对学生出现的错题进行深刻分析和反思。相信这样的一个分析和反思,是可以成为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动力的。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具体从初中一些数学典型错题进行分析与反思。 (一)解答错典型题——几何证明题 初中数学涉及到几何证明的问题。对于几何,很多学生都会感到比较困扰。 因此,在初中几何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典型解答错例题】在△ ABC 中, D 是 BC 边上的一点, E 是 AD 的中点,过 A 点作 BC 的平行线交 CE 的延长线于点 F,且 AF=BD ,连接 BF ;如图所示: (1 )求证 BD=CD ; (2 )AB=AC ,试判断四边形 AFBD 的形状。 【错解】( 1)证明:∵ AF//BC ∴∠ AFE= ∠DCE 又∵∠AFE= ∠ CED ∵E 是 AD 的中点

∴AE=DE ∴△ AEF ≌△ CED ∴AF=CD 又∵ AF=BD ∴BD=CD (2 )四边形 AFBD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AF//BC即AF//BD 又∵ AF=BD ∴四边形 AFBD 是平行四边形 【错误原因】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几何图形边相等的证明以及判断图形形状。 错解的答案中( 2)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边平行和对应边相等推出图形是平行四 边形是正确的,可是题目中还给出了△ ABC 中, D 是 BC 边上的一点,还给出如果 AB=AC 这一条件,学生在完成这一题时忽视了给的如果这一已知条件,考虑和分析问题不全面。 【正解】四边形 AFBD 是矩形 证明:∵ AF//BC即AF//BD 又∵ AF=BD ∴四边形 AFBD 是平行四边形 又∵ AB=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又∵ BD=CD 即 D 是 BC 的中点 ∴AD 是 BC 边上的高

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若a b +=1ab =,则33a b ab -的值为( ) A .± B . C .±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原式进行变形,3322 ()()()a b ab ab a b ab a b a b -=-=+-,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 变形22()()4a b a b ab -=+-求得a-b 的值,从而求解. 【详解】 解:∵3322 ()()()a b ab ab a b ab a b a b -=-=+- ∴33)a b b ab a =-- 又∵22()()4a b a b ab -=+- ∴22()414a b -=-?= ∴2a b -=± ∴33(2)a b ab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因式分解及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掌握公式结构灵活变形是解题关键. 2.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 A .()x a b ax bx -=- B .()()222111x y x x y -+=-++ C .()()2111x x x -=+- D .()ax bx c x a b c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作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详解】 解:A 、是整式的乘法运算,故选项错误; B 、右边不是积的形式,故选项错误; C 、x 2-1=(x+1)(x-1),正确; D 、等式不成立,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熟练地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明确因式分解的结果应是整式的积的形式.

盘点初二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

盘点初二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 初二是一个两极分化加剧的年级,成绩跟不上的同学往往畏惧数学,容易丢失自信心,成绩继续下滑。 初一没学好,还可跟上去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有的同学能很快适应初中教学,通过努力,进步很大;有的同学不大适应,自信心下降,与其他同学拉大了差距。 专家认为,有的同学简单地认为,初一年级数学没学好,就学不好初二数学,其实不然。即使以前没学好,但如果学好新知识,依然能运用这些知识完成相关习题。 他说,在学习初二数学的同时,把以前的知识好好补一补,成绩一样可以赶上去。 寻找分化原因,不可乱投医事实上,数学成绩“分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分化点,只是在初二特别明显。比如到初一下学期已经有了平面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两章)、解析几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初步知识)的内容,对于部分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同学,学习这部分就会感到吃力,但此时的成绩可能不会有明显的退步,因为积累的问题还不算多。 但到了初二“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分析图像的特性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时,前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留下的隐患就暴露无遗,一个又一个问题令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成绩会明显下滑。“若了解成绩下滑的原因和起点,补上平面

直角系相关知识,学习函数中的问题就会轻松得多。”蔡明智说,一些家长和同学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到校外培优班“补习”,却不从根本上寻找原因,导致学习分化越来越严重。 以勤补拙,提高数学成绩蔡明智认为,初二年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滑坡,可能有两种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感知、接受能力,大脑的记忆、识别、重现能力和思维的理解、归纳、综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等等。 他说,如果是“智力因素”,建议这些学生以勤补拙,博闻则强知,熟能后生巧;若是非智力因素造成成绩下滑,则应及时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内容:记忆习惯。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 预习习惯。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 适应老师的习惯。学会适应老师,长大了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准备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整理错题,找到可以接受的同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再把同类型攻下来。

初中数学使用错题本的好处

错题本,我想大部分的学生应该听说过,但是真正用好的很少。那么错题本到底有用吗?错题本的好处有哪些?又该如何建立错题本,高效利用错题本呢?这些问题,在下面的文章中一一为大家解决。 一、错题本有用吗? 凡是问“错题本有用吗”的学生,要么是从没用过错题本,要么是用过错题本,但是没有感觉出来错题本的效果。在这里,本人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错题本非常有用。如果能够利用好错题本的话,那么自己的成绩提升是很快的。 通过“错题本”的使用,可以提高思路质量,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点,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有一位江西的高考状元说得好:“做错一道题比做对一百道题更有价值。”用好错题本,你也可以决胜中考!全国名校衡水中学、临川一中、临淄二中的师生都重视使用错题本。 二、错题本的好处 1.能够保证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已经掌握的,一类是自己还没有掌握的。已经掌握的,这一次做题会做,下一次做题还会做。而自己没有掌握的,这一次不会做,自己整理到错题本上了,反复地看了,弄懂了,那么下一次再做的时候就会了。这样的话,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这样的话成绩自然就没有问题了。 2.是考试复习的利器。 每到考试之前,很多的学生比较盲目,不知道该干什么好。看课本吧,感觉课本上的东西都掌握了。但是一做题,该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做。大家都知道,复习要有针对性,复习那些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而错题本上都是自己之前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所以用错题本去复习的话,更有针对性,所以学习效率当然也更高。 三、怎样使用错题本 1.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会做的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会做的却做错了的题收集起来,写在或粘在错题本上,记下时间、错解、错因、考察的知识点、正解,并记总结当时的反思与感悟,醒目备注“回望日期”。 2.在“回望日期”重做一遍此题,如果做对了就做好标记(打个√);如果没做对,重复第一步;记录反思与感悟。在之后的两个月内,有意识地寻找相似题型进行对比,进行变式训练,强化知识。 3.与同学交换错题本进行学习,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 1.郑州某中学在备考2018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 成绩(单位:米) 2.1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人数2324521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 5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 2.30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25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 0.07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表格中数据可得: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2.35,错误;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正确;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30,错误;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不是0.0725,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和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2 D.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A.3 4 a b B. 4 3 a b C. 3 4 b a D. 4 3 b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 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 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 x y + + , ∵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 1520 (1)(1) 100100 a x b y x y -?++ + , ∵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

八年级数学经典错题分析

八年级错题集 1、如图11-1,,12,,ABE ACD B C ???∠=∠∠=∠指出对应边和另外一组对应角。 错解:对应边是AB 与AD ,AC 与AE ,BD 与CE ,另一组对应角是∠BAD 与∠CAE 。 错误原因分析:对全等三角形的表示理解不清,在全等三角形的表示中对应顶点的位置需 要对齐,不能根据对应顶点来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同时对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与对应边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没有理解,对应角所对的边应该是对应边,如∠2所对的边是AB ,∠1所对的边是AC ,因为∠1=∠2,即∠1与∠2是对应角,所以AB 与AC 是对应边。 正解:对应边是AB 与AC ,AE 与AD ,BE 与CD ,另一组对应角是∠BAD 与∠CAE 。 2、如图11-2,在ABD ACE ??和中,AB=AC ,AD=AE ,欲证ABD ACE ???,须补充的条 件是( )。 A 、∠B=∠C ; B 、∠D=∠E ; C 、∠BAC=∠DAE ; D 、∠CAD=∠DA E 。 错解:选A 或B 或D 。 错误原因分析: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理解不清,运用SAS 判定定理来证明两 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看清角必须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应边。上题中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并且AB 与AD 的夹角是∠BAD ,AC 与AE 的夹角是∠CAE,而∠B 与∠C ,∠D 与∠E 不是AB 与AC ,AD 与AE 的夹角,故不能选择A 或B 。∠CAD 与∠DAE 不是ABD ?和ACE ?中的内角,故不能选择D 。所以只有选择C ,因为∠BAC+∠CAD=∠DAE+∠CAD ,即:∠BAD=∠CAE 。 正解:选C 。 3、如图11-3所示,点0为码头,A ,B 两个灯塔与码头的距离相等,0A 、OB 为海岸线,一轮船离开码头,计划沿∠AOB 的平分线航行,在航行途中,测得轮船与灯塔A 和灯塔B 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是否偏离指定航线? 错解:不能判断,因为应该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即垂线段相等)的点才在角平分线上。 错误原因分析:生搬硬套“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而忽 略了角平分线的实质是所分得的两个角相等,本题由OA=OB ,轮船到两灯塔的距离相等,再加上已行的航线,可构造出一对全等三角形,从而可得到已行航线把∠AOB 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即没有偏离指定航线。 正解:没有偏离指定航线,如图11-4,依题意可得:OA=OB ,AC=BC ,OC=OC ,AOC BOC ???, ∴∠AOC=∠BOC ,即OC 平分∠AOB ,∴没有偏离指定航线。 4、如图11-5,,CAB DBA C D ∠=∠∠=∠,E 为AC 和BD 的交点,ADB ?与BCA ?全等吗?说明理由。 错解:ADB BCA ???。理由如下: ,, , () CAB DBA C D CBA DBA ADB BCA AAA ∠=∠∠=∠∴∠=∠∴???Q

数学初一错题本含答案

1.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D 【解析】解:A、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等式仍成立,即.故本选项错误; B、在等式的两边同 时乘以,等式仍成立,即.故本选项错误; C、当时,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D、在等式 的两边同时乘以,等式仍成立,即,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2.在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大长方形内,分别互不重叠地放入四个如图③的小长方形后得图①,图②,已知大长方形的长为,两个大长方形未被覆盖部分分别用阴影表示,则图①阴影部分周长 与图②阴影部分周长的差是()(用的代数式表示) A 、 B、 C、 D、 【答案】C 【解析】解:设图③中小长方形的长为,宽为,大长方形的宽为,根据题意得:,即,图①中 阴影部分的周长为,图②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则图①阴影部分周长与图②阴影部分周长之差为.故选C. 3.减去后,等于的代数式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4.下列关于单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系数是,次数是 B、系数是,次数是 C、系数是,次数是 D、系数是,次数是 【答案】D 【解析】解:根据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可知,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故选D. 5.有下列说法:①每一个正数都有两个立方根;②零的平方根等于零的算术平方根;③没有 平方根的数也没有立方根;④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正确的个数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1)根据立方根的性质,每一个正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故说法错误; (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零的平方根等于零的算术平方根,故说法正确; (3)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没有平方 根的数也有立方根,故说法错误; (4)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故说 法正确. 故(2)和(4)正确,共个. 故选B . 6.下列各式:,,,,,,,中单项式的个数有() A、个 B、个 C、个 D、个 【答案】C 【解析】下列各式: ,,,,,,,中单项式有,,共个. 故选C. 7.若,,则的值为() A、 B、 C、或 D、或 【答案】D 【解析】解:因为,,所以,,则的值为或故选D. 8.在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 A、个 B、个 C、个 D、个 【答案】B 【解析】解:,…是无理数,故选B. 9.已知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由题意得:,且,则,,,则原式. 10.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见解析 【解析】①;②;③;④;⑤;⑥ 11.下列说法中,其中不正确的有() ①任何数都有平方根;②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数; ③的算术平方根是;④算术平方根不可能是负数. A、个 B、个 C、个 D、个 【答案】D 【解析】解:根据平方根概念可知:①负数没有平方根,故错误;②反例:的算术平方根是,故 错误;③当时,的算术平方根是,故错误;④算术平方根不可能是负数,故正确.所以不正确 的有①②③.故选D. 12.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A、与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 A 、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整式,则 A B 一定是分式 B .()2442a a a ÷= C .若将分式xy x y +中,x 、y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也扩大 3 倍 D .若35,34m n ==则253 2m n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分式的基本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A. 若 A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A B 是分式.故此选项错误. B. ()244844a a a a a ÷=÷=,故故此选项错误. C. 若将分式xy x y +中,x 、y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也扩大 3 倍,故此选项正确. D. 若35,34m n ==则()22253 332544 m n m n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各定义、性质及运算法则是关键. 2.若2m =5,4n =3,则43n ﹣m 的值是( ) A .910 B .2725 C .2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法则求解. 【详解】 ∵2m =5,4n =3,

∴43n﹣m= 3 4 4 n m = 3 2 (4) (2) n m = 3 2 3 5 = 27 2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3.下列各运算中,计算正确的是( ) A.2a?3a=6a B.(3a2)3=27a6 C.a4÷a2=2a D.(a+b)2=a2+ab+b2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A、2a?3a=6a2,故此选项错误; B、(3a2)3=27a6,正确; C、a4÷a2=a2,故此选项错误; D、(a+b)2=a2+2ab+b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等知识,正确化简各式是解题关键.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3=a5B.a2?a3=a6C.(a2)3=a6D.(ab)2=ab2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A.a2与a3不是同类项,故A错误; B.原式=a5,故B错误; D.原式=a2b2,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5.如果多项式4x4+ 4x2+A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A不可能是(). A.1 B.4 C.x6D.8x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逐一判断各个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4x4+ 4x2+1=(2x+1)2, ∴A=1,不符合题意, ∵4x4+ 4x2+ 4不是完全平方式,

初中学生数学习题错误原因及对策

初中学生数学习题错误原因及对策 海盐博才实验学校郭瑞华王生飞 摘要:作业错误在教学中是种普遍现象。错误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作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作业错误,首先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同时要重视错误,剖析产生错误的过程,教学中作出调控和修正。本文试图从合理利用学生习题错误资源;开发典型错题,减少盲目解题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反思、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及解题能力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同时从课堂教学出发,改进教学方法,从错误作业中领略成功,实现轻负高质的目标。 关键词:错误习题成因与对策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解数学问题是学习、研究、应用数学的重要环节与基本途径。在数学心理学中,思维被看成是解题活动,虽然思维并非总等同于解题过程,但数学思维形成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题来实现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错误作业是反映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的尺度,它是教师可贵的教学资源。 作业错误在数学教学中是普遍的现象。错误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作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作业错误,首先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同时要重视错误,剖析产生错误的过程,作出调控和修正,进行拓展运用。学生作业中存在错误,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教学方法欠佳而没有引起学生高度重视,有引导学生挖掘知识内涵不够深刻,或题目确实难度较高,学生难以理解或理解错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错误作业这可贵的教学资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知识性错误及对策 1、知识性错误的概念 知识性错误是指对概念及性质的认识模糊不清导致的错误;忽视公式,定理,法则的使用条件而导致的错误;忽视隐含条件导致错误;遗漏或随意添加条件导致的错误。

初中数学使用错题本的好处

错题本有用吗,错题本的好处,如何建立错题本错题本,我想大部分的学生应该听说过,但是真正用好的很少。那么错题本到底有用吗?错题本的好处有哪些?又该如何建立错题本,高效利用错题本呢?这些问题,在下面的文章中一一为大家解决。 一、错题本有用吗? 凡是问“错题本有用吗”的学生,要么是从没用过错题本,要么是用过错题本,但是没有感觉出来错题本的效果。在这里,本人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错题本非常有用。如果能够利用好错题本的话,那么自己的成绩提升是很快的。 通过“错题本”的使用,可以提高思路质量,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点,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有一位江西的高考状元说得好:“做错一道题比做对一百道题更有价值。”用好错题本,你也可以决胜中考!全国名校衡水中学、临川一中、临淄二中的师生都重视使用错题本。 二、错题本的好处 1.能够保证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已经掌握的,一类是自己还没有掌握的。已经掌握的,这一次做题会做,下一次做题还会做。而自己没有掌握的,这一次不会做,自己整理到错题本上了,反复地看了,弄懂了,那么下一次再做的时候就会了。这样的话,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这样的话成绩自然就没有问题了。 2.是考试复习的利器。

每到考试之前,很多的学生比较盲目,不知道该干什么好。看课本吧,感觉课本上的东西都掌握了。但是一做题,该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做。大家都知道,复习要有针对性,复习那些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而错题本上都是自己之前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所以用错题本去复习的话,更有针对性,所以学习效率当然也更高。 三、怎样使用错题本 1.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会做的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会做的却做错了的题收集起来,写在或粘在错题本上,记下时间、错解、错因、考察的知识点、正解,并记总结当时的反思与感悟,醒目备注“回望日期”。 2.在“回望日期”重做一遍此题,如果做对了就做好标记(打个√);如果没做对,重复第一步;记录反思与感悟。在之后的两个月内,有意识地寻找相似题型进行对比,进行变式训练,强化知识。 3.与同学交换错题本进行学习,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4.“错题本”的使用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效。只要坚持下来,善待错误,你很快将会欣喜地发现,错误会变得越来越少,你也很快会从烦琐的错题整理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信心。 5.范例:X年X月X日 原题:…… 错解:…… 错因(种类: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马虎、粗心

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 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得出OC 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 【详解】 ∵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3), ∴OA=2,OB=3,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2 = 2+313 ∴AC=AB13, ∴OC132, ∴点C132,0), <<, ∵3134 <<, ∴11322 即点C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弧与x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 5cm 和 11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6cm B.21cm 或 27cm C.21cm D.27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5是腰时或当11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详解】 解:当5是腰时,则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11是腰时,5+11>11,能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是5+11×2=27cm.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B.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 D.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3 x m x -≤ ? ? +> ?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 m£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A.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正确,是真命题; B.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错误,是假命题; C. 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正确,是真命题; D. 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3 x m x -≤ ? ? +> ?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 m£,正确,是真 命题;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如图,在ABC ?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于E, 20 DAE ∠=o,则BAC ∠的度数为( )

初中数学概率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概率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人随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投掷了n次,其中有m次掷出的点数是偶数,即掷出 的点数是偶数的频率为m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 n 一定等于 1 2 B. m n 一定不等于 1 2 C.m n 一定大于 1 2 D.投掷的次数很多时, m n 稳定在 1 2 附近 【答案】D 【解析】 某人随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投掷了n次,其中有m次掷出的点数是偶数,即掷出的点数是 偶数的频率为m n , 则投掷的次数很多时m n 稳定在12附近,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点,根据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判断即可. 2.岐山县各学校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活动,在某校国学诗词组、篮球足球组、陶艺茶艺组三个活动组织中,若小斌和小宇两名同学每人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活动参加,则小斌和小宇选到同一活动的概率是() A.1 2 B. 1 3 C. 1 6 D. 1 9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画树状图(国学诗词组、篮球足球组、陶艺茶艺组分别用A、B、C表示)展示所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小斌和小宇两名同学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详解】 画树状图为:(国学诗词组、篮球足球组、陶艺茶艺组分别用A. B. C表示)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小斌和小宇两名同学选到同一课程的结果数为3, 所以小斌和小宇两名同学选到同一课程的概率=31 93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用于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3.一个布袋里放有红色、黄色、黑色三种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红球、黄球、黑球的个数之比为5:3:1,则从布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是() A.5 9 B. 1 3 C. 1 9 D. 3 8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黄球所占的份数除以所有份数的和即可求得是黄球的概率.详解:∵红球、黄球、黑球的个数之比为5:3:1, ∴从布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是 31 = 5+3+13 .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注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4.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B.操场上小明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C.车辆随机到达一个路口,刚好遇到红灯 D.明天气温高达30C?,一定能见到明媚的阳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必然事件的概念作出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 解:A、抛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是随机事件,故A错误; B、操场上小明抛出的篮球会下落是必然事件,故B正确; C、车辆随机到达一个路口,刚好遇到红灯是随机事件,故C错误; D、明天气温高达30C?,一定能见到明媚的阳光是随机事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必然事件的定义,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5.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可能直行,也可能向左转或向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

初中数学典型“易错题”的分析及对策

初中数学典型“易错题”的分析及对策 摘要】初中数学中有一些不难解答,却很容易产生错误的题目,影响学生升学 考试的分数,也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如学生基 础不牢固、解题过程粗心、按照解题经验想当然导致思维障碍等。这些问题从侧 面反映出学生学习中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分析初中易错题,能够 为学生查漏补缺,为学生未雨绸缪,不至于在考试中丢失不盖丢失的分数。也能 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 能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各方参考意见,分析初中数学中易错题的失分原因,并就这些题型展开研究,探究初中易错题的解题策略,力图为学生的学和教 师的教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易错试题分析研究 1.初中数学易错题失分原因 1.1经验性错误 有时,学生会犯一些经验性错误,这是由于学生思考问题过于想当然,追求 解题速度,考虑问题不够严密和细致,没有深入思考题目背后的隐含条件。这反 映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不足,还需要教师引导,通过习题探究来改善、纠正学生的问题.例题“学校外围墙为边长200米正方形,A、B两人站在对角 线位置,逆时针方向往前走,A每分钟走90米,B每分钟走70米,什么时候两 人能碰头?”,如果学生粗心大意,会认为只要A走了400米两人就能碰头,故会 得出400÷(90-70)=10(分钟)的结论。其实,由于墙有拐角,当A走了400÷(90-70)=10(分钟),A和B处于相邻两边的中点,A并不能见到B。A需要再 往前走100米,才能与B处于墙壁的同一面。因此还需要走100÷90(分钟)。 1.2概念性错误 学生在生活中如果缺乏深入思考,很容易混淆不同的概念,在解题时就很容 易产生概念性错误。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看清题目,思考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进行合理转化,得到正确答案。例题“船顺流航行时速度为m千米/时, 逆流航行时(m-6)千米/时,则水流速度为?A.3千米/时B.6千米/时C.2千米/时D.不能确定”。如果学生弄不清楚水流速度,顺流速度与逆流速度三者的关系,就 很容易选B,其实正确答案为A. 1.3实际问题错误 因为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除了过失性失分,初中易错题 中还包含学生能力不能及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日常学习中对重点题、难题下的功 夫不够,解决难题的能力不强,进而影响初中分数。教师需要直面学生的差异, 通过适当的引导,展开针对性、差异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完善 自己的不足之处,尽可能让学生能够自主解答疑难问题,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 2.初中数学易错题的解题策略 2.1初中数学综合题的解题策略 初中试题中综合题解题有技巧和规律可循,如果能够降低综合題的错误率, 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具有较大作用.综合题中通常有很多条件,条件有明有暗,明者 易于发现,便于应用;暗者则隐含于有关概念、知识的内涵之中,因忽视隐含条 件而造成解题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隐含条件的能力。隐含条件通常藏在各种形式的条件中,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的a≠0,零指数幂a0中底数a≠0,就是隐藏条件。学生只要重视了这些条件,就能找到解

初中数学错题集

初中数学错题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中 考 常 见 陷 阱 题 一、因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模糊而掉入陷阱。 例1.当x=________时,分式 222---x x x 的值为零。 错解 x =±2 分析 分式的取值必须满足分母不等于零的限制,而当x=2时,分母为零,原分式无意义,故x=-2. 例2.方程11 212=--+x x x 的解为( ) A .x=1 B. x=-1 C. x=1或-1 D.无解 错解 选B 分析 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检验,原分式方程去分母后解得x=-1,但将其代人最简公分母()()11-+x x 中,最简公分母等于0,故x=-1是增根,应舍去,故选D. 例3.函数1 12-+=x x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错解 不少学生要么只考虑1,01-≥≥+x x 得;要么只考虑.1,012±≠≠-x x 得 分析 要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不但要考虑分式的分母不为0,而且还要考虑偶次 根号下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故???≠-≥+0 1012x x ,解得x >-1,且x ≠1. 例4.方程2)2(2-=-x x x 的解是___________. 错解 2 1=x 分析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式两边所除以的数或式必须不等于0,而本题中(x-2)是可以为0的,所以不能等式两边都除以(x-2).正解是:将

右边(x-2)整体移项至左边,再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方程,即可解得:.2,2 121==x x 二、因忽略题目的隐含条件而掉入陷阱 例5.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4)x 2+3x+k 2+3k-4=0的一个根为0,求k 的值。 错解 把x=0代入方程中,得k 2+3k-4=0,解得k 1=1,k 2=-4. 分析 本题错解忽视了题中的隐含条件:方程必须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二次项系数 k+4≠0,所以k ≠-4. 故k=-4应舍去。正确结果为k=1。 例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422=+++x k 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错解 由于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04)42(2≥-+=?k k ,解得2≤k . 分析 本题错解忽视了题中有两个隐含条件:由于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其二次项系数必须不为0,所以0≠k ;另外,方程中还出现了二次根式,其被开方数必须大于或等于0,所以.2042-≥≥+k k ,解的再综合04)42(2≥-+=?k k ,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是;.0,22≠≤≤-k k 且 例7.先化简代数式1 24)111(222+--÷--x x x x ,然后再任选一个你喜欢的x 的值代入求值。 错解 化简原式=2 2+-x x ,为使计算简单,取x=2代入计算,得出结果为0. 分析 这里x 的取值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取任何数值,它的的取值必须要保证原式有意义,即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且除式不能为0。所以x 的取值要满足下列要求:

(完整版)如何整理数学错题本

如何整理数学错题本 1、记错,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的过程 记错就是把错题摘录出来,分门别类集中存放。 这个环节的难点在于持之以恒地“摘录(抄题)”,精髓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查找错题产生的根源,要将其落脚在: 概念不清、不会查找题目关键字、注意力不集中、不会使用公式、无解题思路,千万别再帮着孩子找“马虎粗心”之类的借口,从理论上来说,错题之所以会错,必然对应着孩子某一项知识或能力或情绪的缺失,这不是借口可以掩盖的; 其二、将错题落实在某个或多个知识点漏洞。 这也是错题一定要进行分门别类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整理错题仅仅简单地以日期和学科进行区分,这种摘录至少丧失了自学、补课和校外培训的基本依据,是对记错的一种误读。 具体做法: 1.关于分门别类 数理化中最省事的办法是按照教课书中的目录结构来制定,科学性和针对性都有了,但其中难度也大了不少。 (1)很多记错工作是由家长来承担的,这就意味着家长在把握错题所属类别时易出现偏差。尤其孩子住校的情况下,错题分类会让大部分家长力不从心。 解决方法:要求孩子在标记错题时,标记相关知识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要标记知识点,就必须重新阅题。 这个过程就是联系老师在课堂上所强调知识点的过程,不仅回顾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还更进一步,把知识点与题目的联系建立起来。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点儿回顾对学习帮助微乎其微,事实却不是这样,以我日常辅导孩子的经验,这是养成孩子面对题目,主动寻找关键字,进而联系课堂知识点,获得解题思路的便捷方法,也是目前我所使用过的培养解题思路的最好方法。 (2)许多题目都是综合了几个知识点形成的,其分门别类以产生错误的知识点为依据,当然学生在标记知识点时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2.关于抄题内容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大全附答案带解析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1.未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 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 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应在正确理解垂直的有关概念下解题,知道垂直是两直线相交时有一角为90°的特殊情况,反之,若两直线相交则不一定垂直. 正解:D. 2.未正确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错误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的意义. 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仅仅有垂线段,没有指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是错误的. 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直线没有长短,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说“垂线的长度”就是错误的; 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画”是画图形,画图不能得到数量,只有“量”才能得到数量,这句话应该说成: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量出垂线段的长度. 正解:D. 3.未准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错解:A. 解析:图中的内错角有∠AGF与∠GFD,∠BGF与∠GFC,∠HGF与∠GFC三组.其中∠HGF与∠GFC易漏掉。 正解:B. 4.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理解有误 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错解:C或D. 解析:平行线的定义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所以②是错误的,平行公理中的“过一点”必须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所以④是错误的,①③是正确的. 正解:B. 5.不能准确识别截线与被截直线,从而误判直线平行 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

初中数学易错题集锦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易错题及答案 (A )2 (B (C )2± (D ) 2,2 的平方根为2.若|x|=x ,则x 一定是( ) A 、正数 B 、非负数 C 、负数 D 、非正数 答案:B (不要漏掉0) 3.当x_________时,|3-x|=x-3。答案:x-3≥0,则x3 4. 2 2___分数(填“是”或“不是”) 答案:2 2是无理数,不是分数。 5.1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答案:16=4,4的算术平方根=2 6.当m=______时,2m -有意义 答案:2 m -≥0,并且2m ≥0,所以m=0 7分式 4 622--+x x x 的值为零,则x=__________。 答案: 226040 x x x ?+-=? ?-≠?? ∴122,32x x x ==-??≠±?∴3x =- 8.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10k x k x k ---++=总有实数根.则K_______ 答案:[]2 20 2(1)4(2)(1)0 k k k k -≠???----+≥??∴3k ≤且2k ≠ 9.不等式组2, .x x a >-??>? 的解集是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a <-,(B )2a =-,(C )2a >-,(D )2a ≥-. 答案:D 10.关于x 的不234 a ≤<等式40x a -≤的正整数解是1和2;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234a ≤< 11.若对于任何实数 x ,分式 2 1 4x x c ++总有意义,则c 的值应满足______. 答案:分式总有意义,即分母不为0,所以分母240x x c ++=无解,∴C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