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穴位关元穴

神奇的穴位关元穴
神奇的穴位关元穴

神奇的穴位关元穴

【按摩治疗】神奇的穴位关元穴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人类的皮肤上有很多特殊的感觉点,这些感觉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穴位。千百年来,祖先们利用穴位治疗了不少的疾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体穴位理论体系,并且利用这套理论造福了众多民众。

人体的穴位非常多,细数下来共有361 个穴位,其中一部分在人体的14 条经脉之上。还有一部分不在经脉上的,我们称它们为经外奇穴。另外,还有一些临时出现的穴位,把这些穴位都加在一起的话,可以数出上千个。通过刺激穴位来治疗身体的疾病,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神秘的。究竟人体有哪些穴位能够治疗疾病?按摩哪个穴位才能对症治疗?除了那根小小的银针,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对穴位进行合理的刺激?其实只要您掌握了正确的穴位理论知识和按摩

方法,自己就可以给自己当医生了。人发声的时候,形容声音有气势,叫做“气出丹田”。那么,丹田到底是指哪个位置呢?丹田其实是一个穴位,这个穴位的名字叫做关元穴。关元穴是人体的一个交汇穴位,具有促进脏腑气血化生、延

年益寿的功效。长期对关元穴进行保健按摩对人体非常有益。重要的“人体玄关” 关元是一个交汇穴位。人体当中有肝、心、脾、肺、肾五脏,其中肝、脾、肾有三条经脉,叫做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倨行在人体下肢的内侧。这三条经脉在向上行走的时候在关元穴处跟任脉交叉在一起。肝、脾、肾这三个脏腑对人体非常有意义,因此,肝、脾、肾的三条经脉也对人体健康有着特殊的作用。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把食物营养变成气血。来供人体使用;肝是藏血的;肾是先天之本,肾中元气决定人的先天体质。因为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所以古人把肝和肾都称为先天之本,而脾是后天之本,至此先天后天俱全。人体的气血、元气、后天之气都汇聚在这三条经脉里,三条经脉向上走的时候又都到关元,所以关元的位置就尤为重要了。

关元穴的取穴

丹田在肚脐以下,有人说是脐下两寸,也有人说是脐下三寸。如果您不太清楚寸的具体含义的话。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到关元穴的位置。在肚脐的下面,将手的四指并拢,以中指指尖横纹处作为标准,四指的横向距离就是上面所讲的“三寸”,此处位于腹部的正中线上的点就是关元穴。

关元按摩方法一:艾灸

艾灸是民间常用的保健方法。艾草具有很好的驱蚊驱毒作用。同时,它还能温经通络。用艾草来熏蒸穴位,能够促进穴位局部的气血循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把艾草晒干、弄碎,就是艾绒,在药店就可以买到。进行艾灸时,首先把艾绒捻成圆锥状,跟拇指指甲差不多大小即可。然后仰面躺下,把它放到关元穴上,把艾绒的上面点着,待火力慢慢地渗透下去,快烫到皮肤的时候,拿镊子夹走,再换一个,这叫一炷或者一壮。如果觉得这样很麻烦,可以到药店里买一根艾条,点着后会冒烟。但不会有明火。用艾条对着穴位进行熏蒸。艾灸保健非常适合秋冬季节,夏天人的阳气达到了高峰,用这个方法就容易上火,导致内热。所以建议大家在秋分的时候开始用艾灸进行保健。一般来说,30 岁后三年做一次,50 岁后两年做一次,60岁后一年做一次。一次为300 壮。以一个艾炷作为一壮,每天上午下午各~壮,分150 天将300 壮做完。

关元按摩方法二:摩抚

如果您觉得艾灸法太复杂,也可以按揉关元穴。在按揉之前,我们要再认识一个穴位_劳宫穴。将手张开,中指自然弯曲,掌心的地方就叫劳宫穴。

第一步,找到关元穴的正确位置。

第二步。搓热掌心。一定要用搓热的方法,用温水洗手来暖手是不行的。因为外在的热只是让皮肤表面发热,这种热很容易散发掉,而搓热掌心是从内向外发出的热,不易散失。刚开始搓几下的时候,皮肤表面就会有热的感觉,

但是这还只是在表面,要坚持搓至少一分钟,直到感觉到有热从掌心里面发出

为止。

第三步,把温热的掌心轻轻地放到关元穴。手耍五指向上翘起,手掌变成

一个弧形,尽可能让劳宫穴贴近关元穴。先做摩法,力量仅仅是在皮肤的表面,

没有向下的力,只是在皮肤的表面做回旋形动作。频率由慢到快,范围由小到

大,直到有发热的感觉。

按摩对症:强健体魄延年益寿

第一,有虚损问题的人身体正气不足,容易患感冒等疾病,艾灸或摩抚关

元穴对虚损性的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第二,按摩关元穴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如女性的月经问

题,男性的阳痿早泄、腰酸背痛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它来解决。

第三,对于儿童发育的问题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孩子发育迟缓,或者是想

让孩子发育得更好,就可以经常地按揉关元穴,起到补益的作用。

关元按摩特别提示

10 岁以下的孩子可以不用灸的方法,按揉就可以起到作用。50 岁以上的人,建议用灸的方法。因为艾灸更为温热。补益作用会更好。对于中年人,

按摩关元更多的是起到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只要没有严重的疾病,摩抚就能

够收到不错的效果。如果有一些慢性病,长时间的摩抚也可起到作用。但是如

果病症比较严重,或者大病初愈时,建议用艾灸,作用可能更明显。另外,如

果按照季节来划分,夏季阳气过于旺盛,适合摩抚,而秋冬春季,时值阳气下

降或阴气旺盛的时候,可以用摩抚配合艾灸,或仅用艾灸。一般来说,孕妇不

宜进行关元按摩保健,或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手法应温和,不要用力过大。

神奇的盖氏穴位诊断法

神奇的盖氏穴位诊断法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盖氏穴位诊断法与 盖氏穴位诊断挂图 盖氏穴位诊断是盖国才教授在中医经络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以穴位病理信息为客观依据,经50余年的潜心研究穴位反应与内脏疾病的关系,通过78400个穴次的临床实践发现:经络是内脏的反应带,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并总结出了“穴位病理信息”与“现代疾病”,“定位穴”与“定性穴”之间关系的一套新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学科。 盖氏穴位诊断这一快捷的诊断技术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解放军304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466医院,日坛医院,北医人民医院,铁道部总医院,云南个旧人民医院,北京二龙路医院肛肠科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五官科、外科等39个病种的病人的验证工作,验证结果是穴位诊断符合率较高。盖氏穴位诊断经过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和铁道部总医院肿瘤科对300余例病人的临床测试,对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87%和89%;定位符合率分别达到96%和100%。其中100例无肿瘤病人诊断符合率为100%。

1978年湖北省麻城县肿瘤防治组,应用盖氏穴位诊断,对30岁以上的成人16536人施行了食道癌普查,查出食道癌11人,其中早期患者2人,发现黄豆大小的病灶,均与现代医学检查相符,符合率为95%。详见《盖氏穴位诊断法》一书。 盖氏穴位诊断是配穴诊断;必须是“定位穴”+“定性穴”相配才能构成疾病的诊断。例如:中脘穴配左承满穴+水分穴诊断为胃炎。盖氏穴位诊断法中的穴位由“定位穴”和“定性穴”组成。定位穴是指疾病的发病部位。例如:肺俞、中脘、肝腧、胆俞、天枢等。定性穴是指疾病的性质。例如:水分、溃疡点、新大郄等。特异性穴位1、“新大郄”穴代表恶性癌症。2、“新内郄”穴代表良性肿瘤。3、“水分”穴代表炎症。4、“溃疡点”代表溃疡病。5、“阳陵泉”穴代表消化道出血。6、“温溜”穴代表消化道穿孔。7、“脾俞”穴代表内脏下垂。8、“足临泣”穴代表体内结石。9、“结核”穴代表结核病。10、“百虫窝”穴代表人体寄生虫病。 腧穴的定位方法一、癌症的配穴诊断例如;定性穴“新大郄穴”+定位穴“肺俞穴”相配可构成肺癌的诊断二、良性肿瘤的配穴诊断表三、各系统疾病的配穴诊断(表1)呼吸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表2)消化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表3)肝胆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表4)心血管系统疾病配穴诊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作者:————————————————————————————————日期:

人体108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熟悉人体穴位对练武防身,学习点穴、打穴、解穴、擒拿、格斗、防卫自 保是一门必修知识。 头颈部躯干部(1)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 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 寸。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 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 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9、素 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 成的凹陷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 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 陷中。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 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南京普爱秘籍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南京普爱秘籍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

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无毒无副作用相当于补药的人体神奇穴位

无毒无副作用相当于补药的人体神奇穴位(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 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

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转载]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 (2)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9),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11)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2)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着。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3)大补阴丸。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那么一旦口干舌燥,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14) 吗叮啉. 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5)杞菊地黄丸。曲泉。它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曲泉可谓一穴两用。一方面,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6)二妙丸。曲泉,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17)开塞露:商阳穴。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2011-06-11 09:32:11|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转载自古本堂绿疗馆《祁三针针灸》 一、四神针 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 1寸。 二、智三针 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 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四、舌三针 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 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六、定神针 穴组: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18个上下对应而效用神奇的穴位

[转] 转上病下治:18个上下对应而效用神奇的穴位 同理,当您运动不当时腰腿部出现扭伤,最好到医院针灸通过推拿理疗治疗(因为许多经络穴位在人体后面),同进可用心体会医生按摩的部位并记下来,回家后根据人体上下18个对应穴位,自己在手及臂部找对应穴位进行“上病下治”。如腿扭伤,可按摩肩隅、环跳;曲池、阳陵泉等。 人体的18个上下对应穴位及功能: 1、百会——涌泉:主治神经系统疾病,如厥逆,卒中,休克等,或针或灸,一补一泻,有良效。 2、合谷——太冲:主治筋脉拘急,痉挛,抽搐,口噤以及头疼,牙疼,疝痛,无汗等症。太冲:见下图。 3、肩隅——环跳:凡肢体(四肢所发生的一部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用之皆效。 大肠经上的肩隅穴(位于臂外侧三角肌上。取穴: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4、尺泽——委中:凡瘀血阻络,栓塞或时疫吐泻,中毒等,取二穴青筋放血即可。 肺经上的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侧凹陷处; 5、人中--风府:主治卒然口噤,昏迷不语或癫狂歌哭,精神失常等疾。 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 6、少商——隐白:主治出血癫狂等疾。 少商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隐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内侧,距趾甲角1分处; 7、天枢——足三里:可调治消化道诸疾,如腹疼腹胀,消化不良,泻泄,痢疾等。 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和肚脐平行往外两寸; 8、胃俞——梁门:主治胃脘疼痛,痞满,呃逆,呕吐等胃部疾患。

膀胱经上的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后腰处),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9、肺俞——俞府: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肺部疾患。 膀胱经上的肺俞在风门下一寸处;肾经上的俞府穴。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10、命门——关元:主治一切虚脱,宜灸。 11、中脘——至阳:主治一切脾胃疾病。 至阳穴位于两肩胛骨下缘连线的中点。与两乳中点的膻中穴相对; 12、公孙——内关:主治心腹胃痛,呕吐,痞满,心悸,怔忡,等疾病。 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13、后溪——申脉:主治头面颈项诸疾以及目肿,喉痛,盗汗,癫狂等。 后溪穴: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主治病症: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增进耐性的指压法等。 14、临泣——外关:主治手足麻痹,头风,面肌痉挛抽掣,牙痛,耳聋以及肝胆相火引发之肋痛等。 膀胱经上的临泣穴:位于人体足背外侧,第4、5跖骨底结合的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的凹陷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15、列缺——照海:主治疝气,痔疮,便血,小便淋漓不畅,以及牙痛,咳血等。 16、三阴交——间使:治疗恶寒发热,疟疾,腹痛,便秘,男女生殖器疾病以及妇人月经诸病。 间使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 17、绝骨(悬钟)——支沟:主治热结便秘,腹胀,肋痛和胆结石症等。

人体重要穴位的功能

人体重要穴位的功能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人体重要学位的功能 1、足三里 功能: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 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 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 功能: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 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 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 功能: 一是能调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滞。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 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其实死穴就是人体中一些特殊的穴位,因为死穴处于人体位置的解剖特点及特殊作用,有的穴位有大动脉经过,有的穴位下有神经组织有的离内脏较近,这些因素都会使这些穴位在遭受突然而强大的外力作用时更易出危险,甚至夺人性命。但养生理疗手法轻柔,按摩师平时按摩经常按摩到,且辅助治疗效果很好。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注意:此穴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神庭,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平刺0.3~0.5寸;可灸。 注意:此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太阳穴是奇穴,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一般都采坐姿。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太阳穴位于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1、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合谷穴配合三阴交有催产的作用,可以治疗滞产。妇女生产时气虚乏力,宫口难开,这时候针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确切的催产功效。因此孕妇是禁用合谷穴的。我爱人两次生产时都用了这种古老的催产方法,在扎针几分钟之后就顺产而下,立竿见影,避免了难产和剖腹产之苦。但可惜的是,这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催产方法在医院里几乎已经没人使用了,因此造成的剖腹产也越来越多。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4、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等多种病症,因此神阙保健是防病养生的重中之重。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常用穴位及功能

昨天和大家分享的穴位歌,今天艾蓬轩再和大家分享下人体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神庭 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具有除湿化湿的功效。 3、上星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出血、痫证,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4、头维 位置: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5、印堂 位置: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前头痛、失眠、鼻疾。 6、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7、睛明(注意按摩时不要用力过大)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8、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眉头)。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9、鱼腰 位置: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眉中)。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具有镇惊安神、疏风通络的功效。 10、丝竹空 位置:眉梢外侧的凹陷处(眉尾)。 主治:目赤肿痛、头痛、齿痛等。 11、瞳子髎 位置:眼外角0.1寸。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翳、减少鱼尾纹。 12、承泣 位置: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主治:近视眼、角膜炎。 13、听宫

位置: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主治:耳沉、头痛、视力下降等。 14、耳门 位置: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牙痛等。 15、听会 位置:听宫下方,与耳屏切迹平行。 主治:耳鸣、耳聋、耳内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16、巨髎 位置: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鼻出血、齿痛、面颊肿。 17、颧髎 位置: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面颊肿。 18、颊车 位置: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牙痛、面疾。 19、迎香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 主治:急慢性鼻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20、人中 位置:鼻唇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 1、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小腿的前外侧。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有很强的补气作用,是人体保健的要穴。足三里配合相应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它疏通经络,治疗下肢麻木、疼痛、水肿等局部病症,可以配合阳陵泉、绝骨等穴;它促进肠胃蠕动,治疗胃痛、腹胀、肠鸣、泄泻等各种各样的肠胃疾病,可以配合内关、中脘、上巨虚和下巨虚等穴。配合合谷可以升提中气,配合神阙可以回阳救逆,配合三阴交可以气阴同补,配合血海可以气血同调。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的来源,经常揉按足三里可以补脾健胃,增强抗病能力,使你保持旺盛的精力,延年益寿,因此说“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足三里也是保健艾灸的常用部位,“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常灸足三里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益寿强身,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发病后及早艾灸可以使瘫痪肢体迅速恢复功能。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 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

人身体中的12个重要穴位

人身体中的12个重要穴位: NO.1 合谷穴 合谷穴。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NO.2 少商穴 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NO.3 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NO.4 内关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NO.5 后溪穴 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 ... 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按摩后溪穴治疗腰痛的

神奇的穴位--颈腰胸椎病

神奇的穴位--颈、腰、胸椎病 我们身上储藏着自然界最神奇的药,可以充分利用自我调节。我们的手背上分布着脊柱相关的穴位,有颈椎病穴位、腰椎病穴位、胸椎病穴位,不用按摩、不用吃药、不用打针,更不用手术就能解除痛苦。 手背上有5个掌骨,手指朝下看,用一个手指头在另一只手背的第2、第3掌骨之间向上推,推不动时有凹陷,上面是连着的,下面是分开的,这就是颈椎穴,见图1。同理,第3、第4掌骨之间向上推,推不动时有凹陷处,这是胸椎穴,见图2。第4、第5掌骨之间向上推,推不动时有凹陷处,这是腰椎穴,见图3。每个穴位按压时有酸痛感,双手要轮流按压。敏感的人当时就会感到发热、身体轻松,不用一分钟就能解除痛苦。 实例:有一位老奶奶,70多岁,后背蜷着生活了12年,来时坐着轮椅进了诊室,在老奶奶手背上找到穴位后按压几分钟,她就直着腰、推开轮椅、扔掉拐杖自己走出去了。希望大家能把此方法介绍给周围更多的人,尤其是介绍给中老年朋友,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及时解除病痛,健康生活。图1 颈椎穴位图2 胸椎穴位图3 腰椎穴位我颈椎、腰椎都有毛病,尤其是腰椎,最近又开始疼了,只要弯腰就有痛感,我按照方法治疗,每天想起来就按压,很有

效果。以前我为了治疗颈椎病,10多年来,在大医院、个人小诊所接受过无数次的针灸、按摩、点滴治疗,效果不理想。有病是疼痛的,治疗过程也是疼痛的。每每想到人满为患的诊室,满脸疼痛的病人,好方法知道的人太少了,太少了,还有很多颈椎病、腰椎病病人不得不选择做手术,可是有的人手术不成功,不仅继续遭受疼痛,还遭受术后带来的副作用。“手上找穴治颈椎病、腰椎病、胸椎病”的方法,不吃药、不打针、不按摩、不手术,省事、省力、省钱,不遭罪,应该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此方法。

人体八大穴位

传统西医保健风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应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能够入手,无反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能够加强抗病才能,进步人体免疫性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疼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办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使劲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使劲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凸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使劲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办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绝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使劲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教训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最全人体穴位图和对治病症(最新彩图)

快来收藏:已知最全面的人体穴位图及对治病症(彩图)

特效穴位:

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

史上最全的穴位详细讲解

穴位 穴位 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其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体的特殊结构吗?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衷一是。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 许多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质。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电通过人体皮肤,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吻合。此后不久,法国著名针灸学家尼伯亚特在助手的协助下,应用测定皮肤电阻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并确定穴位电阻只有它周围皮肤电阻的一半。在尸体上进行的测量也获得同样的结果。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有关穴位电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然而,据推测,全身穴位的总面积仅占体表的万分之四,而全身体表电阻的部位却很多,远远不限于穴位的地方。况且,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理活动,时序、季节、气温等外界环境改变以及精寸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皮肤电阻值。难怪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感叹:以此(皮肤电阻测定法)测定经穴颇有困难。法国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时间,应用此法测定穴位,所得结果却与中国穴位大相径庭,不得不揪然中止这项研究。 也有人将古老的腧穴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比拟分析,力图用新理论、新概念阐释它们。譬如,电流刺激肌肤,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用最弱电流刺激而产生最大肌肉收缩的体表部位叫运动点。美国学者金林对照运动点位置与传统穴位位置后提出,两者的分布近乎一致。日本的兵头正义与美国的弗罗斯特等人,则把穴位同触发点进行比较。触发点被认为是机体肌肉组织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层组织敏感、结节及伴有放射痛的特点。虽然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认为,它是由于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痉挛,内分泌失调或肌紧张造成的。针刺穴位时,由于组织间相互磨擦和金属针与组织电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组织中肌肉纤维和神经纤维损伤。此外,两者的分布也略同。因此,他们认为穴位的某些特性与触发点极为相似。有人甚至认为,它们不过是同物异名罢了。还有研究报道,穴位和差电点、皮肤活动点等都有密切关系。这些多途径的研究,从侧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对于探明穴位的奥秘,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又有人着力于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希望一举揭开穴位之谜。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专家解剖观察尸体上324个穴位,发现99,6%的穴位与神经有关。他们进一步发现,经穴与相关脏器的神经分布往往属同一脊髓节段,表里两经的穴位也多隶属脊髓同一节段。日本学者森秀太郎证明,在全身穴位中,约有100个穴位组织深层穿行着神经束。穴位还与肌梭、神经腱梭、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末端的感受器有关。从发生学观点看,表皮与神经组织有着共同的起源。神经中枢存在各皮肤区域与内脏器官的投射点。因此,穴位与胚胎形态学之间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关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穴位与非穴位组织均有神经纤维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无明显差异。至于穴位与非穴位区域下神经组织有什么不同,现在还不清楚。还有人报道,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日本西条一止应用红外线热像图摄影法观察到胸腹穴位区域皮肤温度比周围皮肤要高出0.5至1℃,他认为这是穴位下存在血管的缘故。有关解剖资料证实,许多穴位区域确实布有皮下静脉,或有深部血管贯穿。 腧穴研究者们相信,人体穴位是既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又与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组织有关的复杂综合结构及其机能。至于穴位的具体结构或它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仍是各持己见,众说纷坛,未见有一个明确答案。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