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变“悦读”(《笋芽儿》教例评析)

让阅读变“悦读”(《笋芽儿》教例评析)
让阅读变“悦读”(《笋芽儿》教例评析)

让阅读变“悦读”

-----《笋芽儿》教例评析

百色市平果县第一小学黄小梅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这篇情景优美的散文展示了春天生命力的旺盛,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稚嫩的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文中还有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慈爱的竹妈妈。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声声呼唤下,笋芽儿奋发向上,不断努力,终于钻出地面,成长为健壮的竹子。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的特点,在课堂上,黄老师力求凸显“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悟情”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其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读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让“阅读”变“悦读”,使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一、读与思结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过:“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黄老师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1)笋芽儿是怎样生长的?(2))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3)笋芽儿自己又是怎样做的?用笔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书的目的性就很明确,读书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师问:小朋友,读读这段话,想想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呀?自由读--指名读(读得很急)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生:因为春雨姑娘急

着要唤醒笋芽儿,让她快点醒来。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春雨姑娘是“低声呼唤”,声音很温柔,春雨说的话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师:有道理,你读读看。师:听了小朋友的朗读,我觉得读春雨姑娘的话既可以着急地读,也可以轻柔地读,那我们能不能分别再用两种读法读一读呢?(读得很投入。)师:小朋友真棒,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吧。(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还配上了动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学习语文是极具个性的。他们在自主积极的阅读中,对教材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由于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异性,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春雨姑娘低声呼唤”可以读得快一点也可以读得慢一点看法给予肯定,切切实实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二、读与悟结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话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一本书,同一篇课文,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感悟是不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整堂课上,黄老师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和感悟。

1、尊重学生独特感悟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品味、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呢?教师有效的的指导和有针对习惯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同任何一种能力一样,朗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在学生没有读出感情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方法有:范读、借助语境、感受内心、填提示语、资料强化、使用媒体、把握基调、做动作表情等。同时教师科学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激励鞭策和改进的作用,能使课堂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当学生读书声音很大但缺乏感情时,老师会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老师就说:“你的声音真动听!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学生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平时只要学生读得好,老师就真诚地甚至夸张地赞扬:“真了不起”、“太棒了”、“你是读书小明星”这些赞许的话从不吝惜,即使读得不够好的,教师也会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还好?”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因为读书给他们带来了被赏识和超越别人的心理满足。学生就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2、注重品味重点词语

学生读书时,我们要注意引导,要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引导时可通过品味重点词句等途径,让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补充,交流阅读的方法和读后的感

受。比如文中有这样一个重点段:“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这一段集中表现了笋芽奋发向上,顽强奋斗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笋芽的这种精神,黄老师采用了创设情境反复品读感悟的策略。课件出示:(1)泥土把笋芽儿的背压弯了,但笋芽儿还是----生齐读“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2)石头把笋芽儿的头顶痛了,但笋芽儿还是----生齐读“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3)树根、草根把笋芽儿的身子缠疼了,但笋芽儿还是----生齐读“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黄老师创设情境反复诵读的策略运用导语帮助学生理解笋芽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语言。主要抓住:“扭动、钻、一个劲儿”这三个重点词,运用创设情景、做动作、比较辨析词语等方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感悟,升华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让文本中看似平常的词语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学生品词品得有滋有味,既品出了“一个劲儿”的表面词义、又品出了词的语境义和词语内涵的深意。干瘪枯燥的词语在学生心中鲜活了起来、丰满了起来。

3、重视发挥学生想象

“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这是新教材中选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低段学生的想象丰富、独特,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时空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好办法。读到竹妈妈一段时,引导孩子理解“唠叨”一词。师:你的妈妈对你们唠叨过吗?生:有。师:什么情况下也会对你们不停的唠叨呢?生:我生病的时候。生:我考试没考好的时候。生:我上学的时候。……师:能学学妈妈唠叨的语气吗?师:你们能理解妈妈为什么不停的唠叨吗?生:妈妈关心我们。生:妈妈怕我们受到伤害。生:妈妈非常爱我们。这时教师适时总结,“是呀,那是妈妈爱我们的一种方式!天下间所有的妈妈都最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愿大家都能理解妈妈的苦心,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笋芽儿长大了,变成一株健壮的竹子时,让学生回顾谈谈都有谁在帮助关心着笋芽儿的成长。适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许多人在关心爱护着你们,此时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生:我想对妈妈说非常感谢您的养育之恩,我会好好学习,报答您的!生:感谢老师教会了我们如此多的知识。生:谢谢奶奶给了我这么多的关爱,可我还总不听您的话。奶奶!我会改的,谢谢您!生:爸爸总是在我烦恼的时候鼓励我,帮我消除烦恼,使我得到快乐……孩子们的发言真精彩,他们都怀着感恩的心,像小溪的流水一样诉说着成长道路上关心爱护过的人和事,心灵又一次得到升华。在学文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三、读与演结合

喜爱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用表演的形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针对这一特点,黄老师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相机

诱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学生就会越读越爱读。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喜欢用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思考等等,这些都是显示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黄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这些才能。如:师问:是谁唤醒了笋芽儿?生:春雨姑娘。师:春雨姑娘怎样唤醒沉睡的笋芽儿的,你能学学吗?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的好吗?生:春雨细细的,所以春雨姑娘的声音要读得轻轻的、柔柔的。生:春雨姑娘弹奏的乐曲是动听的,所以读起来要非常好听。师:你能非常好听的读给我们听听吗?师:笋芽儿被叫醒后是怎样做的?指名一生读,(平时该孩子说话时声音娇滴滴的)当他读完“谁在叫我呀?”师:老师听的出来你平时肯定是个很会撒娇的孩子。真像撒娇的小笋芽儿!我们班还有谁也会撒娇呀?这时孩子们纷纷跃跃欲试,最后孩子们还加上动作表演可爱的笋芽儿。那学习的氛围真是其乐融融!……课堂上学生把“春雨姑娘的美就像弹奏着乐曲,大嗓门的雷公公,唠叨的竹子妈妈,可爱的小笋芽儿”读得出神入化,有时还边读边演。表演把学生带入了情境,表演融入了学生的感情,表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表演使学生喜欢上了阅读,表演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读与说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表演朗读句子“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理解“一个劲儿”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笋芽儿在向上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它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师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让学生读句子“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抓住“终于”体会笋芽儿成长的困难,并让学生用“终于”练习说话,既加深了对课文句子的理解,又体会了“终于”这个词的含义,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在教学《笋芽儿》第6自然段时:“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时,教师利用课文中省略号这个空白点,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想说话。师:笋芽儿还会看到哪些美好的景象呢?生:小草探出了小脑袋。生:树木吐出了嫩绿的新芽。生: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的流着。生:小鸟在枝头高唱:“春天来了!”学生的回答中有的运用了课文中学过的语句,有的进行了创编,学生在模仿中创造,在创造中模仿。从他们歪歪斜斜的脚步中,我们看到他们正在慢慢长大。接着老师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欣赏。最后出示拓展说话训练:笋芽儿睁开眼

睛一看,啊,----------。这世界真美啊!此环节的教学紧紧围绕本单元主题“春天”展开,体现了教师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让学生用“终于”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笋芽儿长大了,变成一株健壮的竹子时,让学生回顾谈谈都有谁在帮助关心着笋芽儿的成长。适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

五、读与写结合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培养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够现实。所以仿写是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它着眼的往往是课文的表达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表达方式的体悟,多数通过仿写来完成。因此当学习了这篇优美的童话散文后,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说话、写话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在温柔的春雨姑娘和大嗓门的雷公公的呼唤下,笋芽儿终于钻出地面了,她睁开眼睛,看到什么?”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然后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把桃花、柳树都当成了人来写。这时,教师又启发学生思考:笋芽儿看到的春天的美景只有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学生了解了省略号的用法。这时再适时地引导学生:你认为笋芽儿还会看到哪些春天的美丽景色,最好也能像作者那样把它当做人来写。由于有了前两篇课文的基础和上学期的经验,在这一环节孩子们基本能用拟人的表达方式进行模仿说话,我对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原来我们也能像作者那样美美地说春天的景色。”只是由于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生没能当堂进行写话练习,真是一大遗憾。否则这将是一节精彩无比的阅读教学课例。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让阅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阅读教学成为一种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让阅读变成“悦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