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精准服务,构建和谐

以人为本、精准服务,构建和谐
以人为本、精准服务,构建和谐

以人为本、精准服务,构建和谐

——XXX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免孕检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X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免孕检工作向大家作经验介绍,不足之处,请予指正。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少生优生仍是重要课题,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和优生健康作为全民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我院落实计生国策的重要举措,XXX位于黎平县城面,全镇共10个村户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我院以人为本,稳中求进,以优质高效技术服务和科学精准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着力推动少生快富、优生脱贫工程的全面开展。

一、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力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充分调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是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大力弘扬婚育新风,利用人口文化大院和民间文化墙,大力宣传婚育新风;组织技术骨干,对育龄人群经常性、规范化培训,全面灌输新型生育文化,先后印制了5千余份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宣传品发放到群众手中;依托乡村文艺宣传队,把新型生育文化和计生科谱知识编成快板、小品、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20余次,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是坚持需求引导,服务更加人性,本着“以人为本、面向群众,因人施策,服务到家”的工作方针,以群众需求

为向导,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群众满意为主线,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和分析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式,广泛以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走访等形式,向群众介绍服务和征集意见,集中需求,集中办理,个别需求,因人而异,全年发放避孕药具人份,其中长效人份,短效人份,经随访,药具使用成功率达 %以上,深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三是突出以人为本,开展系列生殖保健服务,坚持以技术服务主重点,按照生育、节育和不育这一技术服务主线,做好生殖保健系列服务,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每年组织对辖区内的育龄妇女免费开展两次以上普查普治,及时做好婚前、孕前优生监测,加强孕前、孕后随访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妇科病普查人次,查出人患有不同的妇科疾病,与此同时,我院还专设了妇科门诊,随时为前来就诊妇女提供便捷的服务,不定时邀请专家候诊,大大提高了我镇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水平。

四是坚持适宜指导,避孕节育更阳光,我镇认真按照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总体要求,通过专题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相结合,让节育对象充分了解“五知情”的前提下受术,这样可以消除对象的紧张心理作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与此同时,我院还安排了专人学习进修,配齐各种手术器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就地就近开展手术,全年共落实节育手术例、上环例,取环例。。。。大大满足育龄群众节育需求。

二、以“三注重、四服务”为抓手,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深入开展,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一是注重免孕检前的组织与准备工作。

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大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组织镇计生干部深入村、组、农户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对准备怀孕的育龄夫妇进行了摸底登记,采集基础信息和联系方式,准确掌握计划怀孕夫妇的基本情况,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二是注重检查中的质量监控。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关键是检验环节,为了实现检验项目全面,检验结果准确的目标,我站在创“国优”的基础上,又加强了对服务站化验室的改造升级。检验人员每天对各个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检,每季度对服务站化验室进行一次室间质评,定期检测,进行数据比对,确保每项检验结果准确有效。

三是注重检查后的跟踪随访。

为了让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真正能够达到指导群众生育,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目的,在县站对每对参检夫妇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后。我站对参检对象及时进行跟踪随访服务,做到上站检查周到细致,随访服务跟踪到户。同时,我站还开通了咨询服务热线电话,24小时值班,随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在开展免孕检过程中,我院突出“四项服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因地施宜,突出便民服务。在经过认真摸底登记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采取“一缓二优”的办法,

分批安排上站检查。对符合生育条件,但暂时不打算怀孕的夫妇,由乡村计生干部做好宣传工作,建议暂缓进孕前检查,等孕前3-6个月再到服务站参加全面检查。对计划怀孕的对象,采取由乡镇政府免费接送,统一组织到服务站参加检查。对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待孕对象,给予优先检查,这样既落实了孕前检查,又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一些患有妇科病的待孕妇女,我服务站优先对其进行治疗,等治愈后再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这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有效促进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优化环境,突出温馨服务。

为了给参检对象提供一个温馨、舒适、愉悦的检查服务环境,我站依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对服务站的科室设置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布置,设置了候诊大厅和温馨的咨询室。在候诊大厅设宣传影视设备和读报栏。滚动播放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知识,方便群众在候诊时学习生殖健康知识,疏缓等待情绪。同时,在服务站工作人员中开展“送一个微笑,问一声好,倒一杯水,让一个座”的“四个一”的温馨服务活动,让每一个参检对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是规范流程,突出科学服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涉及的检查项目较多,有些项目需要空腹检查,群众空腹等待的时间一长就会有怨言。为了方便群众参检,提高工作效率,我院结合工作实际规范了“两个流程”,并制作了《服务指南卡》,发放到每个参检对象手中,让每个参检对象对检查内容、检查项目一目了然、对检查程序心中有数,消除心理阴影。

四跟踪随访,突出个性服务。按照普遍指导和个性化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检查结果,为参检夫妇提供有针

对性的孕前咨询和健康指导。专家评估组对计划怀孕夫妇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评估报告。检查结果和评估建议在一周内告知参检者。对检查结果正常的对象,由乡、村服务人员跟踪随访服务。对高风险人群,由县、乡技术指导组成员直接上门服务,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截止目前我镇共开展免孕检例,完成年度任务的 %,检查出高危人群例,占检查人数的 %,其中乙肝例,病毒感染例,RH阴性稀有血型例,贫血患者例,全年出生婴儿缺陷人,同比减少 %。

虽然,我镇卫生院(卫生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站)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免孕检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仍有一段差距,主要体现在医护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缺编严重,计卫整合、大楼新建,百业待兴,但我院并不以此气馁,相反,全体工作人员会变压力为动力,克服困难、锐意进行,一如既往开创工作新优质服务新局面,为全面构建合谐计生作出应有的奉献。

谢谢大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一、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有关论述 ①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时政观点解读 1、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①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展望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后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美好愿景: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④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职工之家”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职工之家” 深入开展建家活动是推动工会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工会建设的有效载体。近几年来,我们机关工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家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把建家与建行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把建家工作融入全行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支机关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全国金融系统职工体育达标先进单位”。中支机关工会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某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分行级“模范职工之家”。 一、党委重视,行政支持,构建“职工之家” 行党委历届班子都十分重视职工之家建设,充分认识到,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行职工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牢固树立了“建家就是兴行”的指导思想,精心策划建家方案,积极拓宽创建形式,努力实现高起点建家。早在建行初期,在办公楼未开工的情况下,行党委就把“职工之家”活动中心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广泛征求广大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从方便职工活动和提高活动中心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将“职工之家”的位置选在了家属区。行党委克服经费紧张等诸多矛盾,挤出资金200多万元,建起了 800多平米的室内活动场所和占地1400平米的户外活动场所,在建设过程中,行

领导多次亲临现场监督指导,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职工之家”室内设有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室、棋牌室、台球室、多功能娱乐厅等,户外场地包括篮(排)球场、羽毛球场和水泥跑道。我们先后购买了5000余册图书、征订了各种报刊、杂志、购置多种文体活动器材,安排2名本行职工家属专职管理,为职工提供了宽敞、方便、美观、实用的“职工之家”活动场所,深得机关职工欢迎。 行党委重视不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上,体现在工会的组织建设上,行党委每年两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解决建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组织建设上,行党委及时指导机关工会建设,确定工作责任心强、能力强工会委员候选人并通过选举产生,为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创建“学习之家” 职工素质是中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我们以“创争”活动和劳动竞赛为抓手,努力创建学习之家,为把机关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分行党委“创争”活动精神上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创争”活动的意义,邀请分行工会办的领导来行授课和举办“创建学习型组织”知识讲座,深入了解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强调学习和工作的相互融合及组织成员之间工作与学习的借鉴、合作、提高、创新。开展青年员工户外拓

最新-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精品

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文章标题: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一论述,再次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担负着发展民族工业、创造财富、扩大就业、维护稳定、保护环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没有和谐的环境,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对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在新的时期加快发展,就要立足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氛围。 一、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发展为了什么,这是发展观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 发展目的的定位不准确、不全面、就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失去正确的方向。 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是为了改造自然和社会,最大限度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但是,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发展的最终归宿是满足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的多层次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建筑企业要从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发展愿望和物质需求,使他们在参与企业财富创造的同时,共同拥有享受财富的权利。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无论发展生产力还是完善生产关系,无论发展物质文明还是发展精神文明,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

它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求发展。 它不仅要求经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必须以人为核心,始终围绕人的发展来展开,而且要求把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建筑施工企业要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员工的利益。 一是要立足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加大任务承揽力度,争取多揽大活,多揽“含金量”高的活,推进现场标准化管理,加强对项目这个企业效益源头的监控力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增加职工收入。 二是针对基层职工队伍老龄化,体力较弱的实际,成立以内部正式员工为框架,招用有技术或特长的民工的“架子队”,这样既可以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企业积累财富,又增加员工收入,达到了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切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劳动创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方面,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向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应带头依法纳税、守法经营、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挥关键性作用。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并且大多规模较大,员工众多,对社会性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企业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民主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注重安全生产,提高福利待遇,并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化解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企业的和谐稳定。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学习塑造人,创新成就卓越。 过去,我们对经营企业的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 简单地认为,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就是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在一些企业中,重物、轻人,重投入、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重速度,

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作者:刘艾晨 【摘要】2002年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执政兴国的新理念,“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是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做出的科学决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从实践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文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社会安宁 【目录】 一、“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 (二)“以人为本”是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进一步完善 (三)“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二、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及最现实的问题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二)保障是民安所在 (三)安宁是民生所盼 三、“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现实性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 邓小平同志说过,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我国着力于建设和谐社会,这正是为了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社会的稳定和谐,人民生活的稳定安康。这符合辩证法也符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需要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目的是“促和谐”,本文重点阐述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民生问题,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一、“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大特征,既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关系的总概括,其内容都是围绕“以人为本”而展开的。正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是一个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各种权利不断得到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 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 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由于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

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文化 2007-3-20 14:55:42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又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创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到包括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更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企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是时代赋予企业的神圣使命和重要的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与追求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等具体目标的理想途径。企业文化是企业智能力量与精神力量的凝聚,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最新成果,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的全面超越。它将深厚的人文精神融合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之灵魂,是创造企业的活力与向心力的源泉,是企业深入发展的推进器。其中,以人为本是和谐企业文化最鲜明的特征。 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作了深刻阐述。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如何正确理解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尤其是如何把讲话的精神具体应用在企业的实践之中?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发动员工广泛参与,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员工的聪明与才智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关键环节。敬业爱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崇尚人性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创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制度管理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管理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管理能使企业管理达到和谐境界。企业要以维护员工利益为基础,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和谐。 企业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基本出发点,培养“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的团队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实践证明,和谐校园的创建与发展,教师是关键。我们要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在充分相信和尊重教师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发展的各种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教师的成长。 一是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为教师的快速成长、价值的实现搭建平台,使其“精神追求更高,内涵发展更快,形象塑造更美,自我感觉更好”是学校进行教师业务培训的基本原则。学校要通过制定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围绕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为教师发展筑路搭桥。要全面、发展、辨证地看待教师,公平调控差异。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发挥智慧和才能创造机会。要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创设民主科学、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要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和培训。通过这样的努力,为教师创造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 二是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既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群体的和谐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尽量彰显教师的自身优势,褒奖教师的长处,用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焕发教师的热情,昂扬教师的斗志,增强努力的信念,坚定成功的决心。同时要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

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爱业、乐业的思想。要通过“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活动,使教师搞好自我评价和反思,最大限度地化解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以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三是要知人善任,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一大法宝。从客观上讲,教师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自有伯仲之分。作为学校领导能否知人善用,扬长避短,合理配置,是发挥每位教师作用的关键。所以,要善于分析,科学协调,发挥“尺有所长”的功效,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每位教师在实现价值的前提下,愉悦身心,充分发挥才能。 四是体察教师需求,发挥“甘霖”效应。力求做到“一个关 心,两个尊重”即关心教师的疾苦,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以亲情换友情,以真心换真情。教师为社会、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有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需要,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所以,作为学校和领导就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予以满足。当满足教师某一需求时,必将赢得相应的感动和信赖,而这种 “久旱逢甘霖”的满足必将焕发教师更高的工作热情,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教师的幸福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人们逐步形成了全新的、科学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发展的人、个性的人、将会成才的人。在这一学生观的指导下,要充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报告名称和谐校园 年级 2011级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学号 11112110 姓名姜娜娜 任课教师曲金华 完成时间 2012年10月25日 成绩 年月日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内容摘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和谐校园应是依法治校,章法有序,利益协调,安定祥和,充满活力,师生和衷共济,员工各尽所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提高领导班子能力是关键,依靠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主体是根本,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是中心环节。更多还原 关键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理论 一、教育的意义 (一)教育、和谐的深层含义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 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 二、和谐校园的发展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 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测试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B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社会和谐 C.公平正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 B )为指导 A、党的基本路线 B、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C、宪法 D、初级阶段的理论。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 A )问题的新的探索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改革开放 C、对外开放 D、小康社会 4、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 A ) A、以人为本 B、解决三农问题 C、科学发展 D、和平与发展 5.《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 ) 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走共同富裕道路 C.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D.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 6.《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B )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开放 7.《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 A )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8.《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 C )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9.《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0.《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B ) A.法律 B.制度 C.体制 D.党的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CDEF ) A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充满活力E安定有序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 ABC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C.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3.《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 ) A.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两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此后,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企业要健康、顺利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法人提出的新要求。就供排水企业而言,就是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坚持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为导向,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供排水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既追求企业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为此,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正确开发和运用企业人才优势和技术资源,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树立集体和个人典型,又要提倡共同进步,实现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多年来,作为供排水集团子公司之一的中法合资绍和供水公司,注重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充分汲取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把

“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管理方针,贯彻于日常工作中。投入资金改善员工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优化工作环境;采用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关注员工及企业外部需求,不断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公司以适宜、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于2005年获得了国际认证,并连续多年荣获哈尔滨市“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二、创建和谐企业必须注重三个原则。 一是全员参与原则;二是良性互动原则;三是和谐创新原则。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其中主要是员工队伍的和谐。供排水集团是群体协同作业较为突出的企业.因此,要树立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改善和化解劳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同心协力,协同作战,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引导职工对和谐企业的认同,营造和谐管理的氛围,绍和公司通过在管理体系中建立员工协商与沟通控制程序,明确协商沟通的目的、范围、职责及具体的运行准则,为解决好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联系、垂直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跨越,以企务公开架起了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 三、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和谐促效益。

浅谈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浅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摘要】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企业得以发展、社会能够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笔者就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浅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分析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既有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又有股份公司、中外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企业的劳动关系,以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和私有企业的劳资关系。企业、劳动者开始逐步形成各自的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各方的利益既有一致的一面,就是企业发展了,企业利润的提高、政府税收和职工利益相应增加;也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就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职工则追求收入最大化。受利润价值的驱使,影响劳动关系和谐问题和矛盾开始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集中反映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资分配、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 当然,总体上来说,当前我国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一方绝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能够正确处理劳资关系,能够尊重职工的

劳动,劳动关系协调发展。但也应看到,一些用人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严重侵害职工的利益和权益,他们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过多,而忽视职工的合法权益。他们侵犯职工的劳动报酬权,任意克扣和拖欠职工工资;侵犯职工的休息、休假权,任意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侵犯职工的社会保障权,拒绝为职工缴纳各类保险费;侵犯职工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权,拒不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频频发生的工伤事故、群体性、突发性的职业病等等,严重损害了职工的健康;无视职工技能培训的权利,不愿为职工提供业务技能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影响了职工业务技能的提高等等。这些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增加了劳资冲突。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及矛盾的化解和处理,理顺劳资关系,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以人为本,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问题,说到底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企业不能简单地把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看成是雇佣关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都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任,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友爱、博学、和谐的文化乐园。那么,什么是和谐校园?怎样建设和谐校园?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和谐校园是人本的和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因而科学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学校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健康成长。在教学中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师生互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精神氛围。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严中有爱,严而有度。其次,要关爱“两有生”,关注弱势群体,待他们如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慈母般的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平等互助的新型同学关系。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告诫学生合作走向双赢,甚至多赢的道理,使学生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之中。最后,教师还要注意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和谐校园是自然与人文气息的和谐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学校的方方面面无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影响学生,乃至一生。因此,构建人文校园、书香校园、自然校园,意义十分深远。 人文化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的人文底蕴、生态环境,对塑造学生心灵,提升学校的内涵和品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辟文化长廊、文化墙、悬挂伟人名人画像、伟人名人语录,建立报刊阅览橱窗,创办校报校刊;在班级,同学自办手抄小报、剪贴报,优秀书画、手工制作展览、美文欣赏、校园生活掠影等,让学校充满人文气息。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诗歌朗诵、书法、绘画展等,把校园文化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展现才华的机会与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让学校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其次,净化、绿化、美化、亮

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论述,再次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担负着发展民族工业、创造财富、扩大就业、维护稳定、保护环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没有和谐的环境,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对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在新的时期加快发展,就要立足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氛围。 一、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发展为了什么,这是发展观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发展目的的定位不准确、不全面、就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失去正确的方向。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是为了改造自然和社会,最大限度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发展的最终归宿是满足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的多层次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建筑企业要从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

发展,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发展愿望和物质需求,使他们在参与企业财富创造的同时,共同拥有享受财富的权利。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无论发展生产力还是完善生产关系,无论发展物质文明还是发展精神文明,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它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求发展。它不仅要求经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必须以人为核心,始终围绕人的发展来展开,而且要求把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建筑施工企业要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员工的利益。一是要立足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加大任务承揽力度,争取多揽大活,多揽“含金量”高的活,推进现场标准化管理,加强对项目这个企业效益源头的监控力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增加职工收入。二是针对基层职工队伍老龄化,体力较弱的实际,成立以内部正式员工为框架,招用有技术或特长的民工的“架子队”,这样既可以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企业积累财富,又增加员工收入,达到了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19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单位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单位 周学义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本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构建充满活力与和谐的单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机制,打造团结协作团队,塑造和谐文化,发挥单位中“人”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单位工作在和谐有序中不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活力单位和谐单位 作者周学义,中共镇原县委党校,讲师(7452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本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社会重要组织形式的单位,在内部普遍引入竞争机制,激发职工活力,从而促进了单位的健康发展。然而,有的单位事业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疏离了,单位的凝聚力也下降了,从而影响了单位活力的进一步激发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少专家指出,我国对于人的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其水平都相对落后。在一些单位,领导干部与下属职工缺乏交流,职工与领导缺乏沟通。在各种管理的过程中,不讲投入,只讲产出,不讲感情,只讲效益。有的单位对职工实行铁的纪律,铁腕管理,以罚代管;有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管理方式方法简单粗暴,致使职工对上级政策了解不透,主人翁意识弱化等;有的单位职业病高发,职工过劳死、因工作压力大而轻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尊重单位中“人”的地位,加强单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已迫在眉睫。 一、充满活力与和谐的机关单位的具体特征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结构。一个单位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单位的发展目标既要与国家和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也要与单位自身的现实条件相适应。同时,还要围绕单位的组织目标,进行合理的内部分工,并由此形成比较优化的组织机构,使单位运行协调、充满活力、工作高效。 (二)要有不断变革创新的激励机制。活力的核心内容是创造力。一个单位的创造力离不开人的创造力,而人的创造力需要一种机制的激发与保障。因此,一个充满活力与和谐的单位,必须具有不断变革创新的激励机制,它通过动力、压力和制度保障,使整个单位变革创新的动力和活力持续不断。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先进材料

实施和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平安建设工作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作为市一小校长,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自上任以来一直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并以此保障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对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落实常抓常管,狠抓狠管,在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秩序、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和谐的环境。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自身职责。 作为学校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意识,努力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把学校平安建设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担任的工作,尽职尽责,全身心的投入。在带领下,学校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完整的办学章程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出台了“校园每日值班巡查制度”;学校还公布了“安全工作问责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因玩忽职守,造成事故,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决不迁就。则率先垂范,坚持值班,做到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这一系列做法使全体师生树立了高度的忧患意识,从思想上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上级多次平安建设工作检查中,我校的安全工作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表扬。 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构筑安全防范网络 学校平安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个在校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而且涉及到每个公民的家庭幸福,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长期以来,她一直非常重视校园的安全防范工作。一方面,及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精神,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工作人人关心,处处把关,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让家庭和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上任后立即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来我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每年寒暑假向每个家长发出《致家长的信》,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为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协同作战的桥梁。 三、加强防范措施,实施有效管理 1.设施防范。在校园的安全防范工作中,始终坚持首先确保教育教学设施的绝对安全。重视校舍安全、设备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盗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安全等,做到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安全事故隐患;节假日安排学校领导和教师值班护校,保证节假日期间学校的安全;加大了对计算机房、图书室、实验室等要害部门的硬件投入,安装防盗监控装置,确保重点部位的安全;加强了对校舍和校产的管理、检查和维护,后勤人员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认识

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构建一个“安全、民主、公平、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企业,促进人与人及人与企业和谐发展。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如何实现和谐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问题。 下面笔者就以人为本管理构建和谐企业问题谈谈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一、重新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和谐”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就是和睦而谐调,各方面关系处理得融洽适当。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管理,达到和谐管理的目的,一直是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管理学家指出,在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从人出发,以人为本,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我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问于天地之间,莫过于人”(孙子兵法?月战),是古人对人的作用价值的一个精辟概括。“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邓小平文选)。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发展、管理思想演进的一个结果。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前实现和谐管理,构建和谐企业的客观要求。 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采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设备、物质、安全、劳动、质量、成本、财务等进行管理全过程中,突出人的作用和地位,把人看作是管理的一体,把充分开发和调动人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作为搞好企业各项管理的第一位要素,使各项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以此保证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以人为本管理特点突出表现为: 1、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人的发展看成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把尊重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准则,把提高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把为了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和谐互动。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强调人的因素第一,认为员工是企业的细胞,员工的活力就是企业的活力。因此,它强调要把增强企业素质和搞好企业的着眼点放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调动上。 2、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培养人,发展人,造就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当作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强调企业不但要出产品而且要出人才,以一流的人才队伍来保证一流质量的产品和一流的经济效益。 3、以人为本的管理认为人在企业中一方面是企业的主人,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劳动者,被管理者。

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

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和谐社会历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早就有和谐的思想。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的;“天人合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社会;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这都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描绘和追求。 从古至今,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我们的一个伟大目标,可是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要使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与尊重,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保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能否把社会各界人士的心凝聚在一起,能否把全民族力量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能否把全体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与人之间在诚信友爱、融洽互助的社会中和谐相处,有助于凝聚人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全体中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我们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都紧跟在党的领导下,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动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