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就业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

培养规格

●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开设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科学概论、军事训练等课程。

●具备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分析、规划、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的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掌握与物联网相关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管理知识,并具有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物联网工程行业的能力。包括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

信息技术及软件使用、文献检索、专业研究方法等知识,了解相关知

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

艺术、法律、心理学、项目管理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

趋势;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制图、电工电子等知识,了

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熟练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

定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维护的能力。

(2)在系统掌握物联网技术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信息及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法规标准、产品需求、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方式有专门的了解

和掌握,了解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掌握基础物联网关键技

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知识,了解国际国家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射

频识别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

为用户对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了解物联网产业的需求,正确

把握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

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

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

栈制,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织组网措施和主要有线无线

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通过深入物联网行业中的企业工程实践,了解该领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控制的新兴技术和需求,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分析解决物联网领域工程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1)熟练并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硬件与软件设计、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物联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

力,包括: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等的能力。

(2)掌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业务的开发、测试、推广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网络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能力

与工程实践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具体工作中得以体现。

(4)初步具备工程应用能力。具有至少1年的工程实践经历,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设计传感网系统并开展运行和维

护。

●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力。

(1)具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具有较好的应用图形图表方式表达和交流观点、方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思想、

观念的能力;具有较好的使用专业技术语言、运用母语或英语,进行

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尤其是具有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具有个人和社会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适应社会与环境,自信、

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团队管理能力。包括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工程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工作中的协调与合作能力,能

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4)具有获取知识能力。包括可以应用各种手段获取资料、信息,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能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

术信息;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

继续职业发展计划;可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知识、继续学习。

上述培养规格的实现矩阵如下表所示:

培养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科基本学制:3+1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情况●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工程专业课程

注:* 课程至少选16学分。

●工程实践教学

●培养方案学分分布框架说明

培养方案总学分 16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30学分,占本科阶段总学分比例为18.1%;学科基础教育52.5学分,占本科阶段总学分比例为31.8%;工程专业教育与实践69.5学分,约占本科阶段总学分比例为42.1%。培养计划进一步强化了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训练安排达51周。

●主要课程设置和要求

以培养工程师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为出发点,构筑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重点加强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课程,数理科学、工程技术等工程科学基础课程,信息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物联网专业技术课程群等工程应用类课程。

英语课程:学生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分别通过学校英语水平考试。学生应具有以英语书面和口语顺利进行日常交流和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与学术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快速阅读能力、听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计算机类课程:深入学习计算机软、硬件课程,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具有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程序设计等手段解决工程计算、工程模拟和工程表达等问题,能迅速获取相关计算机的新知识。

工程科学基础类课程:通过数学、物理类课程,使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解释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

通过物联网工程学概论与项目训练等课程,使学生从总体上建立物联网工程系统的概念,了解工程系统的构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的一般过程,并掌握一般的工程方法。

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物联网理论技术建立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通信工程等交叉融合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信号与系统、电路电子学、通信原理等课程与实验,使学生具有信息大类的宽厚基础。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群集成物联网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通过设置无线传感网、嵌入式系统、RFID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建立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工程应用与实践类课程:在系统学习物联网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工程实践,在应用中熟练掌握物联网工程关键技术,培养物联网产品设计开发、工程规划、运行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践类课程:通过实践类课程的训练,加强学生了解工程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通过实验、分析、计算等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有课程设计、实验环节和实习环节,综合的实践教学有企业认知实习、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物联网工程实践、企业毕业设计等。利用校内基础实验室、教授科研室及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完成课程设计、实验环节等基本技能训练;总的实践时间达51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工程师素质。自主实践训练包括书面写作训练、口头表达训练、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

江南大学关于修订202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细则

江南大学关于修订202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 实施细则 为扎实有序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根据《江南大学关于修订202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现制定本实施细则,请各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充分领会文件精神,做好修订工作。 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组成。通识教育必修课包括思政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军体类和成长规划类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包括创新创业类、国学文化类、科学精神类、心理健康类、法律思辨类、艺体审美类和非技术能力课程类组成。 (1)通识教育必修课具体安排及要求如表1: 表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

①思政类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6门必修课,共计16学分,总学时为320。 ②外语类课程 大学英语实行分级分模块教学,1-4学期开设,共8学分(英语专业修读第二外语),总学时为192。 ③计算机类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共1学分,48学时,其中16学时讲课,32学时上机,采用SPOC在线学习方式。除计算机类专业外均需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④军体类课程 军事理论: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共2学分,36学时,其中32学时讲课,4学时实践。 军事技能:安排在第一个短学期开设,共2学分,安排3周。 体育课:安排第1-4学期,共4学分,128学时。 ⑤成长规划类课程 新生研讨课: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共1学分,16学时。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安排在第2、6学期开设,共0.5学分,16学时。 心理健康: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共0.5学分,16学时。 (2)通识教育选修课 自2020年9月入学的全日制本科学生,须于第2至第7学期内,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的创新创业类、国学文化类、科学精神类、法律思辨类、心理健康类、艺体审美类和非技术能力课程类中的7个模块中,每个模块最多选修2学分;其中,创新创业类必选2学分。每学期最多选修2门。 2、学科平台课程 学科平台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集中性实践环节。各学院要积极建设学科平台课程,打通各专业的基础课程,鼓励跨学院建设相近专业共用的大平台课程。加强对已形成的数学物理类、化学化工类、电工电子类、机电类等跨学院大类学科基础课教学平台的建设,相应课程群的建设由开课学院负责。进一步优化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设置方案,各专业根据培养要求进行选择。

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联网人才,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都推出了相关的课程和培训方案。在此,本文将就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是为适应物联网遇到的技术和人才供应短缺的现状,针对物联网行业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制定出的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为培养高薪、高技能、高素质的物联网人才而制定。其主要目的有:促进高校和培训机构针对物联网人才缺乏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提高物联网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有学习物联网相关知识的培训人员;建立技术领域性及专业化教育体系,培养适应行业现代化生产的物联网人才等。 二、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 为学生提供物联网概述和基础技术知识,包括: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以及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 2、核心课程

该课程重点学习各种传感器和无线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同时学习如何设计和搭建物联网平台。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数据分析、资源管理系统、安全性和隐私性的管理等。 3、应用课程 应用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的应用开发、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应用、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和工业物联网。 三、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设置 1、实训环节 实训环节建议采用企业实训或者是校企合作实训模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物联网技术和行业实践经验,提供数据采集和传输、物联网平台搭建、数据分析与业务处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2、实践项目 通过开展物联网实践项目,使学生掌握物联网平台搭建过程中的软硬件打造过程、调试过程及相关开发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景观等项目实践。 四、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1、注重教育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使得培养出来的物联网人才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在工作环节中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就业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 培养规格 ●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开设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科学概论、军事训练等课程。 ●具备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分析、规划、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的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掌握与物联网相关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管理知识,并具有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物联网工程行业的能力。包括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 信息技术及软件使用、文献检索、专业研究方法等知识,了解相关知 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 艺术、法律、心理学、项目管理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 趋势;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制图、电工电子等知识,了 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熟练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 定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维护的能力。 (2)在系统掌握物联网技术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信息及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法规标准、产品需求、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方式有专门的了解 和掌握,了解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掌握基础物联网关键技 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知识,了解国际国家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射 频识别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 为用户对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了解物联网产业的需求,正确 把握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 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 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

物联网工程技术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技术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 1. 专业核心课程 -《物联网基础理论》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 -《无线传感网技术》 -《云计算与物联网》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物联网工程实践》 2. 选修课程 -《智能硬件设计与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 -《人工智能基础》 -《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调试》 -《物联网项目管理》 二、实验教学 1. 实验室建设 学校应设立物联网工程实验室,实验室配备各类网络设备、传感器、嵌入式开发板、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并配置相关软件,供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 2. 实验课程 -《传感器技术实验》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

-《无线传感网系统实验》 -《云计算平台应用实验》 -《物联网安全实验》 三、实习实训 1. 实习基地 学校应积极与物联网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和场地。同时,学校也可 以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工程项目开发,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实训课程 -《物联网系统调试与维护实训》 -《物联网项目实训》 -《智能硬件设计实训》 -《物联网数据分析实训》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实训》 四、毕业设计 1. 毕业设计机会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物联网 工程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物联网相关的设计项目,并撰写设计报告。毕业设计成果要求能够体现学生对物联网工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管理 1. 教学团队 学校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专家来担任教学任务,构建一 支具有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 2. 教学质量保障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正在推动着世界向 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为满足人才需求,各高校纷纷推出物联网 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联网 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该专业并为其未来的 学习与发展提供指导。 一、专业概述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为基础,培 养掌握物联网工程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 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物联网 系统设计、开发与集成的能力,以及在物联网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综合能力。 二、培养目标 1.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具备相关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智 能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与集成的能力。 通过实际课程、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物联网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在物联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创新的能力。通过开展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协调和沟通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培养课程 1. 物联网基础课程:包括物联网原理、传感器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方面的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2. 物联网应用课程:包括物联网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的相关课程,如物联网平台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智能传感器应用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能力。 3.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如物联网安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4.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实践项目和实习实训等环节。通过实际操作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实践教学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定位 物联网工程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它融合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联接和信息的共享。该领域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各个行业的热点领域。因此,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既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科研与实践结合,促进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合作,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方面: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技能,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知识,能够进行物联网工程系统的设计、实现与管理。 2. 创新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 综合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工程工具,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国际合作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际背景下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发展。 三、专业设置 1. 本科专业设置:物联网工程 2. 专业方向: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物联网信息系统、物联网应用与服务等 3. 专业课程设置: (1)数理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工程基础: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控制系统等 (3)计算机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等 (4)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物联网原理与技术、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物联网信息安全等 (5)实验实训课程:物联网工程实验、工程设计与实践、毕业设计等

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各种物体间的信息传递 和感知,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与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的不断应用拓展,对物联网专业人才 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培养适应物联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 物联网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物联网相关背景的基础上。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应用领域,其核心包括物联网架构、感知与接入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物联网安全等。学生需要具备扎 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基础知识,以及 对物联网技术、行业和应用前景的深入了解。 二、培养目标 1.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扎实的物联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 能力,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熟悉物联网 相关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应用。 2.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物联网专 业人才,能够参与物联网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掌握物联网计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的全过程。 3.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 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协同工作,共同解决物联网应用与服务方面的问题。

4.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追求卓越的态度,能够适应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三、课程设置 针对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关键。以下是 一个可能的课程设置示例: 1.物联网导论: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领域,引导学 生全面了解物联网的发展背景、意义和前景。 2.物联网系统与架构:深入剖析物联网系统的组成要素、各层架构 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系统整体把控能力。 3.传感器网络与感知技术:研究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和感知技术,让学生掌握传感器节点设计和相关算法。 4.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物联网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 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数据的处理与应用能力。 5.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探讨物联网安全威胁、攻防技术和隐私 保护策略,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系统安全设计和管理能力。 6.物联网应用与案例研究:分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 能制造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7.物联网项目管理与实践: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运用物联网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项目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四、实践教学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 培养可以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开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穿插根底知识和理论技能,包括电子线路、传感器与传感网络、自动检测与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应用等方向,可以参与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经过进一步的专业定位和深造应当可以成为从事与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的研究型人才。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可以投身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和传统关键产业,具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法制观念。 2. 具有合理的知识构造和宽厚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根本理论知识和外语运用才能,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根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才能。 3. 具备相关专业(电子技术、控制、通信、计算机、软件等)的共性根底知识,同时掌握物联网专业知识, 并可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应用的才能和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和竞争意识。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与开展动态,懂得国家物联网产业和开展的根本方针、标准和法规。 4.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到达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安康的体魄,可以履行建立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物联网工程专业,注重学生根底知识掌握、综合素质的进步和应用创新才能培养,表达“加强根底、拓宽专业、重视理论、培养

才能、鼓励创新、开展个性、讲究综合、进步素质”的教育思想。以物联网技术为根底,研究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核心控制等)到网络层(包括传感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再到以面向产业和行业应用的应用层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理论才能和应用创新才能的培养。本专业以轨道交通为行业特色,同时注重培养能适应物联网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开展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为我国以物联网和传感网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开展输送急需的科研、管理、消费等人才。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电路原理、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物联网导论、传感技术、信号处理原理、微机与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交通工程物联网应用等。

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全面深入的时代。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物联网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就是将不同的设备和对象联网,形成互联网络,通过传感器信号将其汇聚到中心节点进行处理,以此来为人类生活创造便捷环境。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特殊性质,对人才的要求需要更高,因此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物联网技术专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以适应不同领域对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下是一个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概述: 一、确定教育目标 在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确定教育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目标必须明确、可行、具体,而且要借鉴国内外、业内外的先进做法和研究成果。目标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软硬件能力和实习方案等方面进行考虑,目标应该包括基础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能力。 二、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是制定好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体系要重点关注专业基础知识

以及一些前沿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技能,同时,教学方法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份特点来制定,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讲解、分享、案例分析、工程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建设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联网技术课程实验室” 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软硬件设备,并不断更新或升级,以适应科技的变化和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物联网技术课程实验室”要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实践环境,这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连贯性,保证培养质量。 四、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在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建议相互交流与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让学生获得更全面更有价值的学习经验,了解物联网技术的最新技术、市场、应用和发展动态,并通过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之,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培养方案,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为学生建立专业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相信在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在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将不同的物品和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输、数据交互和智能控制的一种技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物联网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为了培养适应物联网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以下是一个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2.了解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领域,熟悉相关的行业环境和需求。 3.具备物联网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5.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相关人员协作完成物联网项目。 二、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 (1)物联网技术导论: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网络: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协议,为后续物联网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3)嵌入式系统:培养学生对硬件和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物联网设备的开发提供基础。

(4)数据库原理:介绍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为物联 网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供支持。 2.专业课程 (1)物联网系统设计:讲授物联网系统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和硬 件选型等方面的知识。 (2)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场景,为物 联网设备的选型和使用提供指导。 (3)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分析:讲授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的 方法和技术。 (4)物联网安全技术:介绍物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防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实践环节 (1)实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物联网系统的实际开发和调试,培养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接触实际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物联网应用场景进行设计和实施,并撰写毕业论文。 三、培养方式 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项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背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在工业、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应用该技术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本校制定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概况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支撑,结合通信、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研究将各种物理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通信与数据传输的技术与应用的工程专业。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熟练的通信知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基础;具备物联网系统、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应用与开发能力;具备理解、分析和解决各种设备之间的交互、通信、数据汇聚、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联网工程通才和创新人才。 四、培养要求 (一)专业课程 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 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 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协议、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等。

3. 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网络安 全技术等。 (二)培养模式 1. 以基础课程为支撑,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 的指导和培养。 2. 以实验教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应用。 3. 以项目驱动为主线,注重IT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4. 以导师制为核心,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教师在指导学生 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实践教学 1. 实践教学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2. 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通过实践吸收和掌握通 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开发等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企业实习必修,使学生认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环境和实际 需求。 4. 特色实践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赛项目等,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验室建设 1. 物联网工程专业已建有相应的实验室,设立嵌入式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智能终端实验室等。 2. 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保证学生的实 验教学质量和实践操作体验。 五、评价体系 本专业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并结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掌握物联网核心原理、方法与技术;具有良好的政治与道德修养以及一定的人文、科学与IT职业素养;具有较好的物联网系统集成、管理与控制能力以及一定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能力,具有一定的对物联网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以及创造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物联网相关领域从事感知层、网络传输层以及应用层的相关工作,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开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系统学习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物联网研究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和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物联网工程技术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物联网工程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

5.熟悉国家信息网络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物联网产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开展动态; 7.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文献检索能力; 9.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到达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学分 L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10学分:毕业最低要求学分为170学分 四、毕业与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 考核合格,准予毕业,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蚌埠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规定的,授予工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2.核心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II、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物联网通信技术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智 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 了培养符合物联网工程需求的专业人才,各高校和教育机构也纷纷开始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制定相关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本文旨在探讨物联网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案,以提高 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1.基础理论: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数据通信、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联网的原理、架构和技术。 2.软硬件技能:具备专业的硬件调试和软件开发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物联网系统的设计、 开发和调试工作,熟练掌握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工具。 3.工程实践: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参与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 管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能力。 4.学术研究:具备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开展物联网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具有独立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 5.团队合作: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跨学科专业人才合作,协调项 目开发进度,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1.基础课程: (1)物联网原理与架构: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架构和技术特点,探讨物联网在各个领 域的应用情况。 (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包括网络结构、数据传输、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为 学生提供扎实的网络通信理论基础。 (3)嵌入式系统与硬件设计: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应用,包括硬件设计、电路 原理、系统结构等内容。 (4)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 传感器网络等内容。 (5)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类) 一、业务培养目标 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原则,培养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专业覆盖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知识宽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并为高等学校输送优质研究生。 二、业务培养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遵纪守法,立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分析、规划、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的工程技术知识;通过深入物联网行业中的企业工程实践,了解该领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控制的新技术和需求;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分析解决物联网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与物联网相关的法规;了解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应性;对已有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拓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合作共事、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4、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锻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为3-6年。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74+(6)学分。 四、授予学位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试行) 一、意义和目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是开展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教师是创新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创新精神的培养者,创新能力训练的实施者。 为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与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从政策和导向入手,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作为教师聘岗和绩效评价的内容之一,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层次各类型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构建与学生成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环境,完善教师聘岗和绩效评价体系,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教学相长成为可能和必要,特制定如下培养方案。 二、培养模式 物联网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相结合而开展的。倡导学习之风、研究之风,营造良好的学术科技环境,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与独立科研能力。本方案主要针对本科生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结合教师业绩考核和奖励,设计以下三种培养模式: 1、科技创新自主项目 参加对象:二年级以上学生,部分一年级优秀学生 指导教师:学院全体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青年教师和非硕士生导师。 申请过程:由学生以组为单位(3人左右)提交项目申请书,经学院评审委员会审核后批准立项。批准立项的项目一周内联系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申请学生与学院签定三方协议书(如没有指导教师,则由申请学生与学院签订协议书)。审核未通过的项目可根据审批意见修改后,可在下一个申请时间继续申请。批准立项的项目可由指导教

师结合专项竞赛予以修改。 申请时间:双月5号(寒暑假除外,即四月、六月、十月、十二月)答辩时间:每学期期末统一安排一次答辩 立项数量:视项目申报情况而定(原则上每位教师每学年只能指导2个立项项目) 资助额度:电气控制类项目,每个项目给予器材费资助不超过1000元,实报实销,并且学院提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运放等)和调试工具(统一由院大学生科协负责管理和发放);计算机信息类及其他类项目采取预申报制度,在提交项目申请书时列出所需耗材(一般不超过1000元),并在批准的资助额度内实报实销。院大学生科协提供摆放器材的货架,桌子和管理所需电脑。考核与奖励: ●原则上半年内完成项目并按照协议书规定的要求通过考核。项目 进行中期实行中期考核,申请组递交“中期考核表”。如项目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更改,递交方案更改申请书至院评审委员会审批。项目结题答辩时需有实物(或程序)演示,根据项目申请书的预期成果予以考核。同时,由科协考核创新基地学生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和对本科生实验室电脑等设备的合理使用情况。结题后如有工具损坏或未归还现象,应在结题前归还或按价赔偿,否则取消结题答辩资格。 ●中期考核达标后,资助项目所需经费的50%,余额在项目结题后予 以结清。 ●每个项目组的指导教师要求每月至少指导学生2次以上,并认真 填写“创新项目教师指导进度表”,指导学生在半年内按项目申报书的内容完成课题,提交作品和设计报告,指导学生通过答辩和作品验收。完成项目的给予教学工作量补贴=学生人数*10学时。 如未能申报书内容完成项目则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量补贴将相应减少。若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完成统计源刊物论文1篇或专利1项,学院给予论文版面费或专利费补贴不超过2000元(按使用情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0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0版) 专业代码:080905 2020-2023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本专业适应互联网强国建设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网络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持续发展潜力、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一定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和经济学管理学思维,能在智能网络、教育、工业等各类物联网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智能网络运维、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课程围绕物联网中的智能物联问题,以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教学内容涵盖物联网的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核心控制等)、网络层(传感网络、计算机网络等)和应用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等),设置物联网应用开发和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两个课程模块,分别面向软硬一体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 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身心健康; 目标2:具备国际化视野及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和跨文化环境下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发挥领导作用的潜力,能胜任技术负责、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目标3:能够运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物联网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能够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分析智能物联及相关领域内的工程技术问题;具有扎实的物联网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专业视野,具备在物联网应用开发和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及相关领域的创新意识与方法以及器件或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工程技术解决智能物联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目标4:能够承担智能物联及相关领域中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维、技术管理以及设备开发与应用等工作;

(互联网管理)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最新版

(物联网)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物 联 网 工 程 专 业 二○壹壹年十二月

目录 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简介 壹、专业基本情况 二、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简介 壹、专业基本情况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于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确定了无锡于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感知中国中心”的地位,进而极大地推进了无锡市物联网及其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壹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繁荣发展需要大量精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为解决地方对关联专业工程人才的需求,江南大学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物联网产业关联的专业进行整合,成立了物联网工程学院。顺应国家新兴产业的需求,2010年江南大学成为国家首批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壹。由此,“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成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和生俱来的使命。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壹个多学科交叉、高度集成的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通信工程、控制科学和工程等多个学科。依托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本专业具备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多层次人才的基础和实力。学院设有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等本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壹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控制科学和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

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物联网)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物联网) 专业代码:510102 二、入学要求 高普通高中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职业面向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 — 1 —

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向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相关领域,培养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工业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技能,能从事工业物联网的规划及施工管理、物联网感知终端设备维修与技术服务、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网关产品配置推广、物联网系统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工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工业物联网项目规划、开发、测试、维护、管理和服务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以实践性教学改革为基本内容,以校企协作、产学结合为途径,确立和实现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物联网)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适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和教学保证体系,完成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最终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1.素质 (1)具有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 2 —

与团队协作精神; (3)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知识 (1)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2)物联网的基本理论,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研发; (3)物联网工程施工、使用、维护及升级; (4)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组建; (5)软件开发,不同系统平台上的开发工具,小型的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 3.能力 (1)具有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2)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研发能力; (3)具有物联网工程施工、使用、维护及升级能力; (4)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知识,具备其网络组建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熟悉软件开发流程; (6)掌握不同系统平台上的开发工具,能够独立开发小型的工业物联网应用程序; (7)具有物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 3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90129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590129) 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射频识别、智能传感器、无线通信、信息采集与处理等物联网技术,能从事物联网单品的应用性设计,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调测与运维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或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C语言、JAVA语言、单片机等基础知识。 2.掌握无线通信、RFID、综合布线等专业知识。 3.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及传输等技术的基本理论。 4.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及工程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 5.熟悉物联网产品及工程的标准与规范。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物联网专业知识阅读和表达能力,能借助工具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技术资料,如产品说明书、元器件规格书等; 2.具有较好的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以及方案书撰写能力; 3.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与维护的能力;

5.具有电子和机械绘图的能力; 6.具有物联网单品的应用性设计、调试、测试、应用和维护的能力; 7.具有较好的决策和分析能力,以及物联网工程方案策划能力; 8.具有物联网工程布线、项目策划与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 9.具有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测试与运维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合格的政治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2.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 3.严谨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有较好的安全意识; 6.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 7.良好的工程素质; 8.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 9.创新创业精神。 四、主要就业岗位 (一)主要就业岗位 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及相关企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员、物联网技术支持技术员、物联网项目技术员、物联网系统集成员等岗位。 (二)岗位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