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题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及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及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

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及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双辐射对称:只有两个辐射轴,彼此互成直角,形式上可以把它看成是从辐射对称向左右对称的过渡型。

次生性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其幼虫为两侧对称,成体为五辐对称。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消化方

式。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也都保留着这种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的食物,具有更高的效率。

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循环腔通向体外的口既是口又是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分节现象:指动物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同律分节: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分节现象。其内部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都是按环节重复排列的。

异律分节:分节的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异律分节。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具有许多原始性特征, 但其有逆转现象,又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骨针等特殊结构,所以认为它是很早由原始的群体领鞭毛虫发展来的一个侧支,因而称为侧生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其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及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

原口动物: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动物。

中间寄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终末寄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闭管式循环: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封闭的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此类形式的循环就叫闭管式循环。

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囊作为营养。

卵胎生: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胚胎的发育在母体输卵管内完成,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的一种生殖形式。

两囊幼虫:海绵的受精卵发育成为囊胚,继续发育,其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而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此时称为两囊幼虫。

牟勒幼虫:扁形动物经卵裂后发育成牟勒氏幼虫,呈卵形有八个纤毛瓣可游动。

浮浪幼虫:腔肠动物受精卵发育,以内移的方式形成实心的原肠胚,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称为浮浪幼虫。

担轮幼虫:海产环节动物和多数软体动物特有的自由游泳的幼虫。受精卵经螺旋式卵裂、囊胚,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胚,发育成担轮幼

虫。幼虫呈陀螺形。

面盘幼虫:面盘幼虫是软体动物(头足类除外)继担轮幼虫后的幼虫,担轮幼虫的口前纤毛环部分突出成为左右对称的翼状薄膜,即面盘,靠其表面的纤毛运动,从面盘后的体背的壳腺分泌贝壳。

钩介幼虫:无齿蚌特有的幼虫,幼虫具双壳。有发达的闭壳肌,壳的游离端有钩及齿。腹部中央生有一条有粘性的细丝,称足丝。壳侧缘生刚毛,有感觉作用。幼虫有口无肛门。幼虫可借双壳的开闭而游泳。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等由内脏团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而成,附于体表覆盖内脏囊的膜状物。

晶杆:为软体动物消化管中之半透明明胶样棒状体。含大量消化酶,为消化酶的主要供体。

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摄食时以齿舌作前后伸缩运动刮取食物。

原体腔: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是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从前到后的一个空腔,只有中胚层的体壁,没有中胚层的肠壁,不具有体腔膜,原体腔内或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物质和间质细胞。

真次生体腔:是位于中胚层之间,由中胚层裂开形成的腔,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葬壁中胚层。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称血体腔。

消化循环腔:即胚胎中发育中的原肠,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形成的体壁围成,只有原口及外界相通,兼口和肛门作用。具有消化的功能,又兼有循环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外骨骼:主要由几丁质组成的骨化的身体外壳,肌肉着生于其内壁。

书鳃:水生节肢动物——鲎所特有地一种呼吸器官,在第2—6腹足外枝地基部后面有呼吸器官,由多数小叶组成,为薄叶状,象书页那样重叠着,在各叶上有血管分布。

书肺:为蛛形纲的呼吸器官。藏于腹部体表内陷所生的囊内,由许多叶状物重叠组成,各叶的内腔为血体腔,连接于腹窦。

气管:昆虫体内具螺旋状丝内壁且富弹性的呼吸管道,为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蜕皮:昆虫幼体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龄期: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重叠像眼:小网膜和晶锥体分离,其间存在着非折射性的透明介质

的晶锥丝,小眼形成显著长型的复眼,称为重叠像眼。

镶嵌像眼:小网膜紧位于圆锥晶体的下面,网膜近位色素细胞伸展到小眼基端的一种复眼。

咀嚼式口器:最原始的口器类型,适合取食固体食物。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5部分组成。

嚼吸式口器:蜂类特有,上颚发达,可咀嚼固体的花粉,下颚和下唇变长,吸食花蜜时合成喙,中唇舌内有唾液道,中唇舌及食道之间形成食物道。

刺吸式口器:上颚或下颚特化为针状的口器类型,左右下颚互相嵌接,合成食物道和唾液管道,适于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液体食物。

虹吸式口器:吸食物体表面的液汁,如蝶娥类的口器,上颚退化,下颚发达,形成能弯曲的管状的喙。

舔吸式口器:如家蝇口器,下唇发达,端部膨大成唇瓣,由唇瓣的环状细沟吸食唾液分解后的液体食物。

个体发育: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直接发育:胚胎不经历幼虫时期而直接形成成熟个体的现象。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基本相同,仅成熟及不成熟之分,生活习性,生态

需求都基本一致。

间接发育:是指多数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幼体在孵出或产出后还须经过在生活特征和生活习性上很不相同的幼体阶段,然后达到成年状态的发育方式。

变态:六足动物的胚后发育要经历体躯的增长以及形态习性的变化,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过程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形态及成虫完全不同的幼虫期和蛹期。

渐变态:不完全变态的一种。成虫和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食性和生活环境也相同,只是生殖器官和翅待进一步发育。均为陆生。

半变态:不完全变态的一种。幼体生活于水中,具临时的呼吸器官。

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中无性及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生活史:指从一个世代的合子形成到下一个世代合子形成所经历的时间中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的过程。

网状神经:是动物界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或者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

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因此称神经网。

梯形神经: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及从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在高等种类,纵神经索减少,只有一对腹神经索发达,其中有横神经连接如梯形。

链状神经:由体前端咽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脑,其左右一对围咽神经,及一对已愈合的咽下神经节相连。自此向后伸的腹神经索纵惯全身。腹神经索是由2条纵行的腹神经合并而成,在每体节内形成一神经节,故又称索式神经。

原肾管: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网状多分枝的管状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排出多余水分,调节渗透压,排除含氮废物。

后肾管:中胚层来源,由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不仅可调节水分和离子平衡,而且更有效地排出代谢废物。

马氏管:昆虫的排泄气管,是着生于中肠及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的盲管,从周围血液中摄取离子、尿酸盐和毒素到管内,形成原始的尿液送入后肠。

触角腺:甲壳亚门的排泄系统,由后肾演变而来,呈绿色,也称绿腺,位于第二触角基部,通常由一个腺体部分和一个囊状的膀胱组成。

基节腺:蛛形纲排泄系统之一,在头胸部内,一对或两对,为薄壁的球状囊,由体腔囊演变而成,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通过很薄的囊壁,被吸收入囊中,经过一条盘曲的排泄管,由步足基节开口为排泄孔排出体外。

管足:在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中从辐管分出的管状运动器官,还有呼吸、排泄及辅助摄食的功能。

皮鳃:海盘车的呼吸器官,从骨板间突起,外覆上皮,内衬体腔上皮,两层上皮均属于纤毛上皮。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的集群,并沿一定路线做距离不等的迁移活动,以满足重要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返回原地,叫做洄游。

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下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会促使鱼类集合成群而向产卵场所迁移,称为生殖洄游。

排遗:动物体通过一定的孔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的过程,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

排泄: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是排泄系统的一部分。

脊椎动物

无头类: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并终身保留。鳃裂众多。体呈鱼形,头部不明显,身体分解。

颌口类:鱼纲及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颔类,也叫颔口类,具有上下颌和两对附肢。由鳃弓演变过来的上下颌提高了脊椎动物的取食和咀嚼功能,增强了它们的生存竞争能力。

无颌类:圆口纲动物,无颔,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为主要支持结构,但出现雏形的椎骨,皮肤裸露。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来自胚胎的原肠胚壁,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鞘。

背神经管: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即所得背面,呈管状,里面有管腔,称为背神经管。

咽鳃: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及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逆行变态:动物在经过变态后失去一些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现象,称为逆行变态。

闭鳔类:无鳔管的的有鳔鱼类。

盾鳞:由菱形的基板和其上的棘突组成,内有髓腔血管、神经进入

髓腔内,外层为釉质,由表皮形成,内层为齿质,由真皮形成。盾鳞及牙齿为同源器官。

硬鳞:存在于硬骨鱼类的硬鳞总目和全骨总目的部分鱼类中,鳞质十分坚硬,多呈菱形。

骨鳞:硬骨鱼类鱼鳞,属真皮衍生物,分为硬鳞、圆鳞、栉鳞。

圆鳞:呈圆形,前端斜埋在真皮的鳞袋内,呈覆瓦状排列于表皮下,后端游离的部分边缘圆滑。

栉鳞:位置和排列及圆鳞相似,游离端带有齿突。

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的前几块躯干椎的两侧有几块小骨,称为韦伯器,鳔借韦伯器及内耳联系,水中的声波能引起鳔内气体的同样振幅的振动,通过韦伯器传到内耳,产生类似陆生脊椎动物的听觉。

侧线器官:鱼类接受外界水流压力、低频振动、温度变化等刺激的感受装置。分布于头部和体侧。

原尾:椎骨末端在尾鳍中央平直达尾端,尾鳍外观和内部解剖均为完全对称上下两叶的一种原始鱼类尾鳍类型。

正尾:椎骨末端上翘仅及尾鳍基部,外观呈上下叶对称的一种鱼类尾鳍类型。

歪尾:尾部侧扁,尾鳍两叶,上叶大下叶小,上叶内有尾椎骨支持

的一种鱼类尾鳍。

鳍式: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

鳞式:指鱼鳞的排列方式。等于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侧线上鳞:背鳍起点基部至侧线的鳞。

齿式:将哺乳动物单侧上下齿列的数目分别列于分数线上下方的表示方法。

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下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会促使鱼类集合成群而向产卵场所迁移,称为生殖洄游。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的集群,并沿一定路线做距离不等的迁移活动,以满足重要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定时期后又返回原地,叫做洄游。

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五趾型附肢:脊椎动物中从两栖纲开始出现五趾型附肢,共两对,又称四足。

吞咽式呼吸:两栖动物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当口底下降,废气

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

原脑皮:原始脑皮出现于鱼类,主要由嗅神经细胞组成,专门起嗅觉作用,白质在半球的表面,灰质在深层,没什么分化。

新脑皮:新脑皮是由侧脑室外壁的神经物质生长而成,并包围着初生脑皮层(原脑皮),原脑皮的残余称为海马,在侧脑室内,仍为嗅觉中枢。

颞窝:爬行类头骨两侧、眼眶后部有1~2个孔洞,由周围一定骨片形成的颞弓所围成,称颞窝。是颞肌(咬肌)的附着部位,咀嚼肌有效的执行咀嚼功能有关。

颊窝:蝮蛇类等某些蛇类头部两侧在鼻孔及眼睛之间各有一个凹下似漏斗形的感温器官。

红外线感受器:蛇类中的蝰科以及蟒科部分种类具有感知环境温度微小变化的热能感受器,即红外线感受器。

次生腭:从爬行类出现的在头骨原生腭的下方,由上颌骨的腭支、腭骨和翼骨组成的第二层腭板。它隔开鼻通道和口腔,使动物进食和呼吸互不影响。

盲肠:是大肠中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在十二指肠右后方,盲端朝后。

胸廓:胸廓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础和支架。由12个胸椎,12对肋

骨,和1个胸骨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闭锁式骨盆:爬行动物髂骨及荐椎的横突相连接,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合,所构成的骨盆。

开放式骨盆:鸟类腰带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称为开放式骨盆。

羊膜动物:从爬行类起借由产卵、胎生等方式繁衍,胚胎由多层膜来保护,没有幼体变形为成体的阶段的动物。

羊膜卵: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

适应辐射:在较短时期内,单一世系成员的演化趋异和大规模多样化,并因此而占据了一系列不同的生态位或适应带的现象。

双重呼吸:鸟类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及肺气管相通连,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鸟类的眼不仅能改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及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之为双重调节。

迁徙:鸟类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及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行为。

候鸟: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

留鸟:长期栖居在生殖地域,不作周期性迁徙的鸟类。

早成雏:一类孵化出壳时已体被羽毛,待水分干后即能随亲鸟活动觅食的雏鸟。

晚成雏:一类孵化出壳时身体裸露无羽,须留在窝中由亲鸟哺育的鸟雏。

实角:为真皮骨质角,分叉,多数为雄性具有,每年脱换一次,如鹿角。

洞角:由真皮的骨质心和表皮角质鞘组成,无分叉,终生不脱换,雌雄均有,如牛羊角。

胸腹式呼吸:通过胸腔有节奏的扩张和缩小的过程完成气体交换。胸式呼吸:单靠肋骨的侧向扩张来吸气,用肋间外肌上举肋骨以扩大胸廓。

腹式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上升。胎盘:胎盘是后兽类和真兽类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蜕膜胎盘:哺乳类动物胎盘的一种类型。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及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因而胎儿产生时需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产出,造成大量流血。

同型齿:除哺乳动物外,绝大多数其他脊椎动物口中的牙齿,彼此

间在形态和功能上一般无明显的差异,这样的齿相,称为同型齿。异型齿:多数哺乳动物的牙齿在口腔中上下颌骨的着生位置不同,其形态及功能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可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后臼齿4类,分别具有切、撕、磨的功能,这样的齿相,称为异型齿。

齿式:将哺乳动物单侧上下齿列的数目分别列于分数线上下方的表示方法。

大学普通动物学分类名词解释

动物学 1.意义: ●包囊形成生物学意义(原生动物) ●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扁形)●中胚层形成的意义(扁形) ●更换宿主的意义(原腔) ●分节的意义(环节) ●初生体腔形成的意义(原腔) ●次生体腔形成的意义(环节) ●上下颌出现的意义(鱼纲) ●羊膜卵出现的意义(爬行纲) ●恒温的意义(鸟纲) ●胎生哺乳的意义(哺乳) ●脊索动物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适应: ●涡虫自由生活的适应(扁形) ●寄生生活的适应(原腔) ●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特征(节肢) ●鱼对水生生活的适应(鱼纲) ●鸟类进步性特征(鸟纲) ●鸟对飞行生活的适应(鸟纲) ●哺乳类进步性的特征(哺乳) 3. 有害昆虫的控制 4.名词: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中生动物(2) ●原肾管(2) ●后肾管 ●马氏管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2) ●生物发生律(2) ●开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两侧对称 ●辐射对称(2) ●次生性辐射对称 ●初生体腔 ●次生体腔(真体腔) ●完全双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鲍雅诺式器

●韦伯式器 ●双重呼吸 ●吞咽式呼吸 ●马鞍型椎体 ●逆行变态 ●多态现象 ●胚层逆转 ●洄游(2) ●迁徙 ●哈佛式骨板 ●梯形神经体统的结构特点●链状神经系统 ●神经网 ●书鳃 ●书肺 ●外骨骼 ●担轮幼虫 ●卵胎生 ●次生腭 ●腔上囊 ●反刍 分子生物学 名词: 复制 ●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 ●模板链(反意义链) ●非模板链(编码链) ●RNA复制 ●复制叉 ●复制眼8结构 ●前导链 ●冈崎片段 ●后随链 酶(复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拓扑异构酶 ●单链DNA结合蛋白 ●DNA连接酶 ●引物酶及引物体 转录 ●转录

《普通动物学》完整课后答案(刘凌云版)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 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细胞的共同特征:在形态结构方面,一般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少数单细胞有机体不具核膜(核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一定区域),称为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具核膜的细胞就是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在机能方面:①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例如细胞能将化学键能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等,以维持细胞各种生命活动;②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③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遗传物质的复制,通过细胞分裂将细胞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细胞。此外,还具有协调细胞机体整体生命的能力等。 2. 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学成分有哪些?各有何重要作用?从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结构特点,初步了解生物多样化的原因。 答: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有24种。其中:C、H、O、N、P、S对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Ca、K、Na、Cl、Mg、Fe常量元素虽然较少,但也是必需的,Mn、I、Mo、Co、Zn、Se、Cu、Cr、Sn、V、Si、F,12种微量元素也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由上述元素形成各种化合物。细胞中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水、无机盐)及有机物(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水是无机离子和其他物质的自然溶剂,同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各有其独特的生理机能,其中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在细胞内常常彼此结合,组成更复杂的大分子,如核蛋白、糖蛋白等。蛋白质与核酸在细胞内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已知有20多种。氨基酸借肽键联成肽链。总之,蛋白质是由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的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按一定次序相连而成长链,又按一定的方式盘曲折叠形成极其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细胞质与细胞核都含有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核酸由几十到几万甚至几百万个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一个核苷酸是由一个五碳糖、一个含氮碱基和磷酸结合而成的。由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极为复杂多样化。而且几乎所有这20多种氨基酸通常存在于每一种蛋白质中,随着这些氨基酸在数量和排列上的千变万化,蛋白质的特性也随之多种多样。另一方面,核苷酸的种类虽不多,但可因核苷酸的数目、比例和排列次序而构成各种不同的核酸。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平行围绕着同一轴盘旋成一双链螺旋(像螺旋软梯),在DNA分子中,含这四种碱基的核苷酸有各种的排列方式,如果一个DNA 分子有100个核苷酸,就可能有4100种的排列方式。实际上一个DNA分子不只有100个核苷酸,而是几万甚至几百万个核苷酸。由此看出,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对生物的多样性和传递遗传信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看出,由于蛋白质、核酸的多样性,所以生物也有多样性。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门 食物泡(Food vacuole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大核可以通过 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 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 chromatophore )、食物泡( 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溶胶质(plasmasol)、凝胶质(plasmagel)\: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在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因蛋白质的收缩产生压力,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溶胶质流到前方后压力减小,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再成为凝胶质。这样凝胶质与溶胶质的不断交换形成变形运动。 眼点: 一些鞭毛虫类身体前端会有类胡萝卜素的脂类集合成为一个红色的眼点,与鞭毛基部的副鞭毛体一起构成某些鞭毛虫的感光细胞器。 腔肠动物门 缘膜: 水螅纲水母的伞缘向内突起,成为一环状膜,称为缘膜。 隔膜: 珊瑚纲的腔肠动物体壁内胚层向消化循环腔垂直长入的突起,有的可以连接到口道,将消化循环腔分为初级隔膜、次级隔膜和三级隔膜。 神经细胞(nerve cell): 位于皮肌细胞基部,接近中胶层,它的细胞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状,构成神经网,起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的作用; 刺细胞(cnidoblast):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 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 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沟系就是使水在其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 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 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 生活。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 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 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 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 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 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 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 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 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三角骨的后端和鳔壁相融,舟骨和內骨的围淋巴腔接触。 22侧线器官: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和体侧的皮肤下,侧线管以一系列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存在于两栖纲的幼体。 23鳞式:被侧线管分支穿透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通常以鳞式表示 24齿式:表示一侧牙齿的数目的式子。例如猪为:3.1.4.3/3.1.4.3 25生殖洄游:从越冬或索饵场向产卵地的迁移,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寻找产卵场所。 26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 27卵胎生:受精卵不排出体外而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幼虫再产出,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内的卵黄提供,受精卵与母体不发生营养关系。 28胎生:哺乳类的胎儿借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成为幼儿时才从母体产出的生殖方式。

普通动物学 生物 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也称单细胞动物。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胚孔)形成口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胞饮作用: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下形成一些液泡进入胞质内。 胞内消化:食物被摄入体内后,细胞质就分泌一层临时膜把食物包围起来,形成食物泡,细胞质还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是较原始的消化方式 包囊:在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能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且体表会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度过干燥、冰冻等不良环境,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痹敌害,有防御功能。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 2形态学方面:有单细胞的动物、多细胞的动物,并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 3胚胎学方面 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基本上是相似的。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地重演了系统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并且说明多细胞动物发展的早期所经历的过程是相似的。 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Phylogeny)即种族发展史。也可称为系统发生。 动物的系统发育是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是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发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发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直至人类的全部种族发展史。 原肠胚的形成和原肠作用 由囊胚的一部分细胞通过不同的形式(内陷、移入、分层、内卷、外包)迁移到囊胚内部,形成两胚层的原肠胚,留在外面的称为外胚层,迁到内面的称为内胚层。 中胚层的形成和体腔的出现有两种方式: a.端细胞法:在卵裂形成囊胚时,出现两个原始囊胚层细胞,发展为原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一空腔(体腔)。 b. 体腔囊法:又称肠体腔法,由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胚胞向外胚层伸展,最后形成一囊状体,其中的空腔就是体腔。 胚层分化 1. 外胚层:全部神经组织和部分上皮组织,如皮肤及其衍生物指甲、羽毛等,晶体,眼网膜,内耳上皮等。 2.中胚层:全部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大部分排泄、循环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体腔膜和

普通动物学_名词解释整理

1.生态幅: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所能耐受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称为生态幅。 2.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动物的吃、喝、跑、跳以及微小的动作变化,如竖耳、立毛等都是行为或行为的一部分。 3.逆行变态:某些动物(海鞘)由于适应固着生活身体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使形体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样的变态称之为逆行变态。 4.生物群落: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被称为群落。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可以出现相似的群落。 5.仪式化格斗:仪式化格斗不是为了损伤或杀害对手,而是为了增强信号的效率。由于这种格斗行为常有固定的行为序列,尤如遵循一定的规则,因此成为仪式化格斗。 1.模仿: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动物模仿另一个动物,间接获得经验的学习行为。 2.食物链: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关系结构,称为食物链。 3.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脏相结合,因此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肺脏内都进行气体交换,称之为双重呼吸。 4.鳍式: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5.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 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 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端,孤臣为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 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 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 8.无颌类;无上,下颌合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纲动物 9.无头类:头脊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 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 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 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对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 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盲囊,突出咽的左端,而称为肝盲囊,其功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 16.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裂背 17.脑眼;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称为脑眼 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鱼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 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 1.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五)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五)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和。 2、.水螅体壁的外皮肌细胞收缩可使水螅身体变,内皮肌细胞收缩可使水螅身体变。 3、绦虫的身体主要由节片组成,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和 三种。 4、腔肠动物的海产种类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历的幼虫阶段为幼虫,河蚌在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为幼虫。 5、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心脏都具有、和,此外,软骨鱼类还具有。 6、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发达,表现在具有非常发达的与肺气管相连,也使鸟类产生独特的呼吸方式即呼吸。 7、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和 的脊椎动物。 8、原生动物鞭毛纲的营养方式包括、 和。 9、翅的基本质地为膜质,但随着功能上的改变则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翅,如蝗虫的前翅为,甲虫的前翅为,蜂类的翅为,蝶蛾类的翅为,按蚊的后翅称为。 10、虾和蟹都属于纲,有对触角,用呼吸。 11、哺乳动物的胎盘分为和。 12.两栖动物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不同,这种发育方式叫。 13、爬行动物除蛇型种类外,身体可明显地区分为、、 和四部分。 14、脊椎动物亚门可分圆口纲、鱼纲、、、和 六个纲。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把正确答案填入下表格中) 1.蝗虫的变态类型属于()。 A. 渐变态 B. 半变态 C. 无变态 D. 完全变态 2. 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 A. 棘皮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软体动物 D. 海绵动物

3.哺乳类自什么时期到胎儿产出的期限为妊娠期( )。 A.卵的发育 B.卵的成熟 C.卵受精 D.排卵 4. 黑热病由下列哪种动物引起()。 A.日本血吸虫 B.中华枝睾吸虫 C.利什曼原虫 D.锥虫 5. 棘皮动物幼体的对称形式是()。 A. 辐射对称 B. 两侧对称 C. 五辐射对称 D. 无对称 6.在无脊椎动物中,下列为节肢动物所特有的结构是( )。 A.触角 B.体节 C.分节的附肢 D.开管式循环系 7.下列哪个不是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A.脊索 B.背神经管 C.咽鳃裂 D.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 8.大鲵别称娃娃鱼属于()。 A.鱼纲的软骨鱼类; B.鱼纲的硬骨鱼类; C.两栖纲的有尾目; D.爬行纲的喙头目 9.鲤鱼的鳞片为() A. 楯鳞 B. 硬鳞 C. 圆鳞 D. 栉鳞 10. 没有中耳的爬行动物是( )。 A.蛇类 B.石龙子 C.鱼鳖类 D.鳄类 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胚后发育仅包括幼体的生长发育 ()2. 爬行类是体披角质鳞片、在陆地繁殖的恒温动物。 ()3. 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钉螺 ()4.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 ()5.所有的蜘蛛都产丝,并都能织网。 ()6.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蜕皮现象,昆虫和甲壳动物终生都可蜕皮。 ()7.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并富含腺体,鳞大多已退化,这是两栖动物区别于其它各纲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8. 哺乳纲的鸭嘴兽是具有“卵生”与“哺乳”的特征。 ()9. 胎盘是由胎儿的羊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 ()10. 大多数鸟类所排尿液中的含氮废物为溶于水的尿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外骨骼 2.假胎生 3.脊索 4.辐射对称 5.羊膜动物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蚯蚓适应于穴居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1.双命名法: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规定每一种动物 都应该有一个科学名词,这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文字组成。前一个是该物种的属名,后一个是种名,所面还要写上最初定名人的姓氏缩写。 2.种: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种内个体不 仅有相似的形态、生理及生态学特征,而且种内个体间可以交配繁殖。 3.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 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4.出芽:亦称出芽繁殖。与分裂一起为单细胞生物和低等后生动物 常见的无性生殖的—种类型,在个体体壁的一部分产生小的突起,即芽基,并逐渐发育成与原个体同样的形态。 5.辐射对称:是指动物体型呈辐射状的一种对称形式。即通过动物 体中轴的任何平面都可把有机体分为相似的两半。这种体型仅有上下的差别,并无左右之分,适应于固着或漂浮生活。 6.浮浪幼虫:腔肠动物的幼虫。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 形成的实心原肠胚,其表面遍布纤毛,能在水中游动,称浮浪幼虫。 7.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 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 8.类器官:是一个体外构成的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组织能力的微型 器官,与真实的器官具有相似的空间组织并且能够执行原始器官功能。 9.伪足: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肉足纲动物的临时性运动细胞 器。 10.包囊:在不良环境下,许多原生动物体表会分泌一些物质,将自 已包围,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11.裂体腔法:又称端细胞法。动物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方式之一。

12.真、假体腔:假体腔存在于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等是中 胚层与内胚层所围成的空腔,较低等动物;真体腔广泛存在于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脊索动物等所有较为高级的动物。13.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 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14.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 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15.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中肠与后肠交界处肠壁突起形 成的细长小盲管,浸浴于血腔的血液中,收集代谢废物和水份,排入后肠。 16.分节: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称为分节。每一个部分 称为一个体节。 17.异律分节:各个体节的形态、结构、功能有较大差异的分节称为 异律分,不同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的体节中,功能相同的体节愈合形成体部。 18.疣足:多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为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状物,分 背肢和腹肢两部分。 19.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的神经中枢,位于脊索背面。在胚胎发育时, 由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层加厚、下陷卷曲而成。 20.实角:鹿科动物所具有的角。由真皮骨化后形成的末端分叉的实 心骨质角,每年脱换一次。 21.沟牙:是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牙基部有 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 22.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羊膜、绒毛膜、尿囊和卵黄囊 等一系列胚膜结构的卵,称羊膜卵。 23.皮肌囊:扁形动物等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相互 紧贴构成体壁。 24.管足:刺皮动物水管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有摄食、运动的功能。 25.生殖洄游:以繁殖为目的,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集群性、周期 性、主动性、定向性、具有种的特点的长距离迁移运动,称生殖洄游。

普通动物学课后答案详解(刘凌云版

普通动物学课后答案详解(刘凌云版) 一、水螅纲 本纲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本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1.一般是小形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与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如薮枝虫),少数种类 水螅型发达,无水母型(如水螅)或水母型不发达(如筒螅),也有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如钩手水母、桃花水母;还有的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如僧帽水母。 二、钵水母纲本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为大型的水母类,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非常退化,常常以幼虫的形式出现,而且水母型的构造比水螅水母复杂。本纲的主要特征: 1.钵水母一般为大形水母,而水螅水母为小形的。 2.钵水母无缘膜,而水螅水母有缘膜。钵水母的感觉器官为触手囊,水螅水母 为平衡囊。3,钵水母的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而水螅水母则无。 4,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钵水母类在腔肠动物中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类动物,比如海蜇即属此类。海蜇的营养价值较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HJ、维生素B2等。经加工处理后的蜇皮,是海蜇的伞部,蜇头或蜇爪为海蜇的口柄部分。我国食用海蜇的历史悠久,在我国沿海海蜇的产量

非常丰富,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最多。仿生学也在研究水母,制作预测风暴的报警仪器。又如海蜇的运动是由脉冲式的喷射而推进的,而喷气式飞机是连续不断的气流喷射而推进的。有的科学家曾设想把海蜇的推进方式用于喷气式飞机的设计,这样既能节省能量,又能最好的利用所产生的动力。 三、珊瑚纲 这纲动物与前二纲不同,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且水螅体的构造较水螅纲的螅体复杂。其主要特征: 1.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构造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 2.珊瑚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内胚层,水螅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外胚层。石珊瑚可用来盖房子,如海南沿海一带用珊瑚建造的房子坚固耐用、便宜美观。还可用石珊瑚烧石灰制水泥、铺路等。养殖石花菜,或作观赏用、制作装饰晶等。古珊瑚礁和现代珊可形成储油层,对找寻石油也有重要意义。 4.初步了解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答:腔肠动物是真正多细胞动物的开始。从其个体发育看,一般海产的腔肠动物,都经过浮浪幼虫的阶段,由此可推想:最原始的腔肠动物是能够自由游泳的、具纤毛的动物,其形状像浮浪幼虫,即梅契尼柯夫所假设的群体鞭毛虫,细胞移入后形成为原始二胚层的动物,发展成腔肠动物,在现存的腔肠动物中,水螅纲无疑是最低等的一类,因为其水螅型与水母型的构造都比较简单,生殖腺来自外胚层。钵水母纲水螅型退化,水母型发达,结构较复杂。珊瑚纲无水母型,只有结构复杂的水螅型。后2纲的生殖腺又都来自内胚层,因此可以认为,钵水母纲和珊瑚纲可能起源于水螅纲,沿着不同的途径发展而来的。综上所述,腔肠动物门的内容可简要概括如下:腔肠动物一般为辐射对称(也有两侧辐射对称的),具两胚层,有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有组织分化,具原始的肌肉结构(皮肌细胞)和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有刺细胞。有骨骼时,为钙质或角质。体型一般

普通动物学 生物 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生物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也称单细胞动物。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胚孔〕形成口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胞饮作用: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外表,使膜发生反响,凹陷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下形成一些液泡进入胞质内。 胞内消化:食物被摄入体内后,细胞质就分泌一层临时膜把食物包围起来,形成食物泡,细胞质还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是较原始的消化方式包囊:在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能在失去大局部结构后缩成一团,且体表会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度过枯燥、冰冻等不良环境,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痹敌害,有防御功能。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 2形态学方面:有单细胞的动物、多细胞的动物,并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 3胚胎学方面 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根本上是相似的。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地重演了系统开展的过程,可以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并且说明多细胞动物开展的早期所经历的过程是相似的。 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Phylogeny)即种族开展史。也可称为系统发生。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接合生殖 某些真菌,细菌,绿藻和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 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称为接合生殖.草 履虫接合生殖时,每个虫体大核消失,小核减数分裂生成4个核,其中3个核消失,留下的一 个核分成动核和静核;动核通过接合膜交换,分别与对方的静核融合;接合结束后,两个虫体 分开,各自经历三次核分裂和两次胞质分裂,形成4个新个体。裂体生殖 (1) 由亲体分裂成数部分,各部分分别发育成子体。 (2) 孢子虫的营养体细胞核重复分裂,形成一胞多核的裂殖体,然后细胞质也分裂到 各个核的周围,并分别产生细胞膜,形成众多裂殖子,裂殖体破裂后放出裂殖子,这一过 程也称为“复分裂”或“复裂”。如疟原虫。中间寄主 指寄生动物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具有两个以上中间寄生时,则按 先后顺序称为第一、第二中间寄主。如沼螺、鲤科鱼分别为华枝睾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 寄主。终末寄主 指寄生动物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人、猫、狗都可成为华枝睾吸虫的 终末寄主。孢子生殖 由母体产生出没有性别分化的孢子,这种繁殖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每个孢子能直接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衣藻和小球藻等原生藻类,其营养细胞长大,细胞壁加厚,形 成孢子囊,在孢子囊内的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多个无性孢子。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 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 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某些赤潮生物(如膝 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赤潮发生与 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 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浮游动物 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漂浮的或游泳能力很弱,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与浮游植物一起构成浮游生物。几乎 是所有海洋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种类极多,从低等的微小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栉水母、轮虫、甲壳动物、腹足动物等,到高等的尾索动物。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三)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三)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和伪足。 2. 水螅的身体是对称,蚯蚓的身体是对称,海盘车的身体是对称。 3.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________ ,其属于________ 门的动物。 4.柄海鞘和文昌鱼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动物门的代表动物。 5.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为神经形系统,环节动物神经系统为神经系统。 6.在节肢动物门中,种类与数量最多的六足亚门纲,它们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基本特征包括:对触角、对足、对翅。 7. 软体动物的身体由、足、内脏团和构成。 8.哺乳类的皮肤腺主要有、、和四种类型。 9.鸟类的羽毛类型有羽、羽和羽3种。 10.现存爬行类分属于四个目、、和。 11.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是,它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具有、、和。 12.鸟类使翅膀上扬的肌肉为,使翅膀下扇的肌肉为。 13.鱼类的尾鳍分、和三种基本尾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入下表格中) 1.下列动物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珊瑚虫; B.草履虫; C.海月水母; D.水螅。 2. 下列属于扁形动物的特点是(): A.身体不能分出前后左右; B.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C.身体呈两侧对称; D.在人和动物体内赢寄生生活。 3. 蝴蝶的变态类型属于()。 A. 完全变态 B. 半变态 C. 无变态 D.渐变态 4. 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A.体色 B.刚毛 C.生殖环带 D.体节

5.下列对软体动物的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B.贝壳是由足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C.只有双贝类的软体动物才有贝壳; D.所有软体动物都有贝壳。 6. 在进化过程中,专司呼吸的呼吸器官首先出现在()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线虫动物 7.在动物界中,第一大类群是(): A.原生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脊椎动物。 8.真体腔动物是(): A.水螅; B.涡虫; C.猪蛔虫; D.环毛蚓。 9.不是原口动物的(): A.河蚌; B.昆虫; C.海盘车; D.环毛蚓。 10.章鱼属于():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脊椎动物; D.鱼纲。 11. 哺乳类特有的特征是()。 A.全身被毛 B.恒温 C.胚胎具有羊膜 D.具有胸部 12.兽类的皮肤能制革是因为()。 A.真皮的坚韧性极强 B.表皮的坚韧性极强 C.皮下结缔组织很厚 D.表皮角质层厚 13.鸟类气囊中只有()是单个的。 A.腹气囊 B.锁间气囊 C.后胸气囊 D.前胸气囊 14. 软骨鱼用()调节体内渗透压 A.皮肤 B.肾脏 C.尿素 D.泌盐细胞 15.爬行类从体形上显著区别于两栖类的特征是()。 A.具有五趾型附肢 B.有尾 C.皮肤富有腺体 D.皮肤干燥,有角质鳞片或盾片,指趾端有爪 16.从( )开始出现恒温。 A两栖动物B爬行动物C鸟类D哺乳类 17. 哺乳类与两栖类相似的特征是( )。 A恒温 B头骨有1个枕骨髁 C排泄尿酸 D皮肤富有腺体 18. 鸟类的皮肤腺只有( )。 A汗腺B足腺C臭腺D尾脂腺 19. 爬行纲中结构最高等的是( )。 A鳄类B蜥蜴类C龟鳖类D蛇类

(2021年整理)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

[动物生物学] 原生动物门 食物泡(Food vacuole ):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 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 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 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大核可以通过 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 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 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 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 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 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 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 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 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 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

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 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 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 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 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 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 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 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 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

普通动物学课后答案详解刘凌云版

普通动物学课后答案详解(刘凌云版)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 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细胞的共同特征:在形态结构方面,一般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少数单细胞有机体不具核膜(核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一定区域),称为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具核膜的细胞就是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在机能方面:①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例如细胞能将化学键能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等,以维持细胞各种生命活动;②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③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遗传物质的复制,通过细胞分裂将细胞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细胞。此外,还具有协调细胞机体整体生命的能力等。 2. 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学成分有哪些?各有何重要作用?从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结构 特点,初步了解生物多样化的原因。 答: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有24种。其中:C、H、O、N、P、S对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Ca、K、Na、Cl、Mg、Fe常量元素虽然较少,但也是必需的,Mn、I、Mo、Co、Zn、Se、Cu、Cr、Sn、V、Si、F,12种微量元素也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由上述元素形成各种化合物。细胞中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水、无机盐)及有机物(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水是无机离子和其他物质的自然溶剂,同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各有其独特的生理机能,其中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在细胞内常常彼此结合,组成更复杂的大分子,如核蛋白、糖蛋白等。 蛋白质与核酸在细胞内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已知有20多种。 氨基酸借肽键联成肽链。总之,蛋白质是由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的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按一定次序相连而成长链,又按一定的方式盘曲折叠形成极其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细胞质与细胞核都含有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核酸由几十到几万甚至几百万个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一个核苷酸是由一个五碳糖、一个含氮碱基和磷酸结合而成的。由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极为复杂多样化。而且几乎所有这20多种氨基酸通常存在于每一种蛋白质中,随着这些氨基酸在数量和排列上的千变万化,蛋白质的特性也随之多种多样。另一方面,核苷酸的种类虽不多,但可因核苷酸的数目、比例和排列次序而构成各种不同的核酸。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平行围绕着同一轴盘旋成一双链螺旋(像螺旋软梯),在DNA分子中,含这四种碱基的核苷酸有各种的排列方式,如果一个DNA分子有100个核苷酸,就可能有4100种的排列方式。 实际上一个DNA分子不只有100个核苷酸,而是几万甚至几百万个核苷酸。由此看出,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对生物的多样性和传递遗传信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可以看出,由于蛋白质、核酸的多样性,所以生物也有多样性。 3.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极其最基本的机能是什么? 答:①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大部分细胞膜为3层(内外两层为致密层,中间夹着不太致密的一层),称为单位膜,厚度一般为7nm—10nm,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脂类双层中,呈液态镶嵌模型。 ②基本机能:细胞膜有维持细胞内外环境恒定的作用,通过细胞膜有选择地从周围 环境吸收养分,并将代谢产物排出细胞外。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特别是酶,对多种物质出入细胞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细胞膜还具有信息传递、代谢调控、细胞识别与免疫等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