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实践,包括生物制药工艺的流程、产品纯化、质量控制等内容,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思路,为将来在生物制药公司等相关领域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1.生物制药概述

–生物制药的定义和分类

–生物制药发展历程

–生物制药在药物开发中的地位

2.生物制药工艺的基本理论

–微生物的选种、培养和传代

–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

–生物反应器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发酵过程的控制

3.生物制药工艺的流程

–基因克隆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基本方法

–生物制药的制剂设计

4.生物制药工艺的质量控制

–洁净生产环境的建立和管理

–生物制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生物制药的合规管理和监管

5.实验操作

–微生物的选种和培养实验

–细胞培养实验

–生物反应器的操作和控制实验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实验

6.课程论文

–撰写与生物制药工艺学相关的论文,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课程评估

1.学习参与度 10%

–准时出席课堂,积极参与讨论,按时提交作业。

2.课程论文 40%

–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篇论文,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3.期末考试 50%

–考试内容包括课程的各个方面,如生物制药概述、生物制药工艺的基本理论、生物制药工艺的流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考试形式将

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参考书目

1.《生物制药学》张恒,赵静,科学出版社,2015年

2.《生物制药工程学》丁宏平,娄志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

3.《生物工程制药学》杨苏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

课程总结

本课程通过对生物制药工艺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实践的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制药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进一步了解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从事生物制药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1. 理论部分 1.1 课程简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制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日后从事生物制品制造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熟悉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3.熟练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课程大纲 序号内容学时 1 微生物学基础8 2 生物化学基础8 3 分子生物学8 4 细胞培养技术8 5 发酵工程学8

序号内容学时 6 生产工艺优化8 7 质量控制体系8 8 新药研发流程8 9 现代生产技术8 1.4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 2.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生产技术、仪器设备操 作等技能; 3.独立思考: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献、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 4.讨论研究:老师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进行思路碰撞,为创 新思考打下基础。 2. 实践部分 2.1 实验设计 1.基本实验:培养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分离提纯、质量 检测; 2.综合实验:结合多个生产环节,完成一次完整的生产过程, 并进行质量控制。

2.2 实验器材 1.常规实验器材:超净台、平板培养箱、恒温水浴、高速离 心机等; 2.特殊实验器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柱层析设备等。 2.3 实验流程 1.实验前准备:培养菌种、准备介质、消毒仪器设备等; 2.实验操作流程: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离心分离、柱层析 等; 3.实验数据处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分析等。 3. 课程评估 3.1 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笔试、实验操作评估、课程设计等; 2.考核比重:笔试占50%、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各占25%。 3.2 课程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填写问卷形式进行; 2.班主任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者给予表彰。 4. 参考文献 1.庞卫国.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20. 2.Barry L. 透析和超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生物制药工艺

生物制药工艺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 第三章基因工程制药工艺 第四章动物细胞培养制药工艺

生物制药工艺 第一章绪论 制药工艺学 1.1.1 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的工业生产过程共性规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质量控制。现代制药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智力密集,发展方向是全封闭自动化、全程质量控制,大规模反应器生产和新型分离技术综合利用。 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即使进行仿制药物的生产,也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贯穿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习掌握制药工艺学具有重要意义。 1.1.2 制药工艺学的内容 制药工艺学是综合应用化学系列、生物系列、机械设备与工程单元操作等课程的专门知识,深化理解并掌握工艺原理,充分考虑药品的特殊性,针对生产条件、所需环境等的具体要求,研究药物制造原理、工艺路线与过程优化、中试放大、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从而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从工业生产角度,改造、设计和开发药物的生产工艺,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制药工艺学与其他基础课、专业课联系密切,而且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通过设计、研究药物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条件与设备选型,从中选出最安全、最经济、最可行的工艺路线。 1.1.3 制药工艺的类别 可根据典型的药物生产过程,把制药工艺过程分为4类,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中药制药工艺学和制剂工艺学。 1.1.3.1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 以生物体和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依赖于生物机体或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过程,利用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对实验室所取得的药物研究成果进行开发放大,在反应器内进行生物反应合成,进而生产制造出商品化药物。细胞生长和药物生产与培养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过程优化的理论基础。 可把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分为上下游过程。上游过程是以生物材料为核心,目的在于获得药物,包括药物研发、细胞培养工艺、放大及大规模细胞培养研究等。属于生物加工过程,如酶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培养工程、发酵工程等。下游过程是以目标药物后处理为核心,属于生物分离过程,包括药物的提取、分离、精制工艺,药物产品的检测及质量保证等。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过程包括菌种或细胞的选育,培养基的特性与制备,无菌化操作,培养工艺的控制等。生物制药技术的学科基础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酶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为药物表达和分离纯化提供方法和原理。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路线需要考虑,高效表达的载体及宿主系统,洁净室、水系统、空气等公用设施,在线实时检测的设备与生物反应器,才能有效地实现过程的控制与优化。 1.1.3.2 化学制药工艺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书 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题目:年产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 车间工艺设计 姓名: 学号:0指导 老师: 学期:七 日期:2012年9月

四川理工学院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班级:生药09.1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签名) 设计时间: 2012年8月30日至2012年10月20日 一、设计任务 1.题目:年产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2. 条件: 年产量为400吨,一年按320个工作日算,一个工作日按16个小时计算。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 1、目录 2、题目及条件(任务书) 3、药物概述 4.物料衡算及工艺设计 5.结束语 6、参考文献 (二)、绘图 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或车间平面布置图或主体设备图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意义---------------------------------------- 第三章概述-------------------------------------------------3.1 剂型简介----------------------------------------------------3.2 栀子金花丸--------------------------------------------------3.3 栀子--------------------------------------------------------3.4 黄连--------------------------------------------------------3.5 黄芩------------------------------------------------------3.6 黄柏-------------------------------------------------------3.7 大黄--------------------------------------------------------3.8 金银花------------------------------------------------------3.9 知母-------------------------------------------------------3.10 天花粉------------------------------------------------------第四章年处理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第五章结束语--------------------------------------------------参考文献-------------------------------------------------------

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

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 制药工程学是一门涵盖了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药物的制造和流程优化。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制药工程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只有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药物。因此,制药工程学课程的设计,对于培养具备高水平制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药工程学课程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注重实践。通常情况下,制药工程学课程的设计需要囊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制程药物制程是制药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课程 设计的重点。药物制程涉及到原料选择、制备工艺、设备选型、生产标准等多个方面。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让学生了解药物制程的基本知识,并且引导其关注临床、质量和效益等多个方面的细节。 2.药物包装药物包装也是制药工程学不可忽略的环节。药 物包装的标准对药品的保证质量至关重要。在课程设计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药物包装的影响因素,引导其设计出合理的包装方案,以及进行适当的包装测试和验证。 3.药物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直接决定了药品的具体品质。在课程设计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包括质量检验、品质排序和可溶性检测等。同时,还需要让学

生了解如何利用仪器设备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掌握标准化操作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药品质量问题的解决。 4.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对于制药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节省成本,就能够保证药品的价格更加合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让学生了解药品生产的成本计算方法,了解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引导其通过一些实践案例掌握成本控制策略的方法。 以上是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视听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课程中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让学生扩展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制药工程学是一个面向实践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设计也应该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药物生产的各项细节,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高水平制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

制药工艺学

第一章 第一节课程性质、地位 ●制药行业增长快〉8% ●投入多,新药少 第二节研究对象、内容 发现→临床前(毒理)→临床→注册→生产 GLP GCP GMP 一、研究对象 药物生产过程共性规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质量控制。 重要性○1安全、有效、均匀、可控的保证 ○2药物生产工业化生产的桥梁与瓶颈 ○3从工业角度改进、设计、开发药物生产工艺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第三节制药工艺学的类别 ●化学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 ●中药制药工艺学 ●制剂工艺学 ●化学全合成制药 ●化学半合成制药 ●手性制药

注意:○1最安全 ○2最经济 ○3最简捷 ○4绿色公益 生物制药工艺学○1天然生物材料提取 ○2微生物发酵制药 ○3酶工程技术制药 ○4动物细胞培养制药 ○5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制药 ○6基因工程技术制药 制药工艺学设计的范畴○1原料(路线)的选择和预处理 ○2生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 ○3设备的作用、结构和操作 ○4生产加工中介质的选择、使用 ○5操作条件的选择 ○6过程组织、生产控制、产品的后处理 ○7物质、能源(三废的处理)的综合利用,技术经济评价等。

第一章中药制备工艺及其研究 第一节 概述:中药制备工艺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中药或天然药物制成制剂的工艺过程。 1、中药制剂历史 2、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1)生物利用度差(起效慢、效果不显著)(2)服用量大 中药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制剂问题,剂型落后影响着中药的临床应用。 3、解决方法:进行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是解决中药剂型落后的主要手段。 4、制备工艺主要内容(1)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 (2)制剂成型 一、制备工艺研究的目的与原则 1、制备工艺研究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尽可能地去除有害及无效成分。 2、研究目的:通过优选制备工艺,达到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降低其毒性及减少用药剂量等目的。 提取工艺:水提次数、提取时间、水量(6倍、8倍、10倍药量)3、制备工艺优选时采用的指标 化学成分为指标○1单一有效化学成分 ○2有效部位:指从药材中提取的化学结构相似或药效相同的多种有效成分的混合物。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 年产3000万支益气养血口服液生产车间 工艺设计说明书 学生:熊璐 学号:10131040227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2010级2班 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二0一三年九月

年产3000万支益气养血口服液生产车间工艺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工艺概述 1.1口服液概述 (1) 1.2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重要性 (1) 1.3工艺流程设计的成果及任务 (1) 二、工艺论证 2.1益气补血口服液处方 (1) 2.2工艺流程设计 2.2.1工艺过程简述 (2) 2.2.2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具体步骤 (2) 三、物料衡算 3.1计算条件 (4) 3.2计算过程 (4) 四、主要设备选型说明 4.1口服液制剂生产工艺各工段要求 (7) 4.2设备选型 4.2.1配液灌的选型 (7) 4.2.2过滤器的选型 (8) 4.2.3洗瓶设备选型 (8) 4.2.4干燥灭菌设备选型 (8) 4.2.5灌装设备的选型 (9) 4.2.6灭菌设备的选型 (9) 4.2.7灯检设备的选型 (9) 4.2.8贴签机的选型 (9) 4.2.9包装设备的选型 (10) 4.3设备一览表 (10) 五、制药用水设计 5.1纯化水制备工艺 (11) 5.2每天饮用水的总耗量计算 (11) 六、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 6.1布置说明 (12) 6.2布置原则 (12) 6.3辅助设施 (12) 6.4车间布置 6.4.1周围环境 (12) 6.4.2厂房 (12) 6.4.3人员要求 (13)

七、车间技术要求 7.1限额领料 (13) 7.2根据处方正确计量称量 (13) 7.3置与过滤 (13) 7.4洗瓶和干燥灭菌 (14) 7.5灌封于封口 (14) 7.6灭菌消毒 (14) 7.7灯检和印包 (14) 参考文献 (15)

生化生产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生化生产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简介 生化生产工艺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工艺的基本认识、常用设备、操作技能及工艺参数控制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基于真实制药工艺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背景 某制药公司需要生产一种新型口服药物,该药物主要成分为一种抗生素。该公司已经在实验室中完成了药物的试验制药和高压灭菌。现在需要生产大量的该药物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该公司需要你来设计一个生产工艺流程。 要求 药品成分 •每颗药片的重量为50mg。 •药物成分为一种抗生素,该抗生素需要在55-60℃焙烤24小时才能得到。 •其他辅料:玻璃片、明胶、氧化钙、氧化镁、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甲基纤维素。 •药品生产须符合相关药品GMP规定。 工艺流程 该药品的生产工艺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抗生素制备 将原料抗生素溶解在pH为7.0的缓冲液中,使用超滤器筛去过滤残渣,达到精制目的。 步骤二:药品压片 将抗生素、明胶、氧化钙、氧化镁、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而后通入药片压片机进行压片。 步骤三:灭菌 使用高压灭菌器进行药品灭菌处理。 步骤四:烘干 在指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药品进行烘干,完成药品生产制作。 要求 •除原材料外,不允许使用其他辅料。 •生产工艺需要符合GMP规定。 •药品一定要严格执行药典标准。 •药品生产过程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字化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 评分标准 本课程设计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分: •工艺设计方案(30分) •数字化实验数据分析(30分) •成品药物质量检验数据及分析(20分) •实验报告撰写和答辩(20分)

制药专业《制药工艺学》教学大纲.docx

《制药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13102403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学 学时/学分:48/3 先彳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开课教研室:生化与制药教研室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结合现代制药企业的制药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要求,根据制药技术特征和共性规律,在化学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工艺等领域进行内容的整体设计与有机整合,充分反映核心知识单元,明确知识点,包括工艺原理、工艺过程及设备、质量控制等。不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而且以典型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为例,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践。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生产中的单元操作和工艺路线设计、选择和改进,以及中试放大、质量控制和“三废”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化学合成药物、中药、生化药物的生产特点,生产工艺,使学生具备生产各种类型药物的基本能力。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 +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课堂提问等)(30%) o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制药工艺路线设计思路、理想的工艺路线和“三废”防治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教学难点是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 4.教学内容 (1)概述 主要知识点: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及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国内外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全合成药物、半合成药物概念和理想工艺路线的条件。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几种方法,工艺路线的评价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光学异构体的拆分及不对称合成;熟悉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 程序;了解工艺路线选择,不对称转化、不对称诱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几种方法,主要包括逆合成法、分子对称法、类型反应法和模拟类推法等,以及合成步骤和总收率。化学反应类型的选择、原辅料供应、原辅料更换,立体化学在工艺路线设计中的应用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设计和选择理想的工艺路线。 4.教学内容 (1)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 主要知识点:全合成药物;半合成药物;理想药物工艺路线;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逆合成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类型反应法和分子对称法。 (2)药物工艺路线的选择 主要知识点:合成步骤和总收率;化学反应类型的选择;原辅料供应;原辅料更换。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选修课,系统介绍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着重讨论基因工程制药、动物细胞工程制药、微生物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以不同类型上市药物为例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前景,掌握生物制药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在教学中以各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以应用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应用主要生物技术手段进行药物研发的能力。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s,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s, microbial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s, and enzyme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s, and take different types of drugs as examples.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proc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methods and main content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In teach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we strive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major biotechnological methods - 1 -

《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34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基地班)必修 植物保护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1)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其相应的基本技能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制药工艺的创新,改革老产品生产工艺及开展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了解制药工艺学的最新方法及研究进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3学分.学时为56 5. 建议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制药工艺学》(第1版).元英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 (1)《制药工艺学》.王效山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2)《生物制药工艺学》.李家洲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3)《现代制药工艺学》(上)/高等学校教材.元英进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4)《现代制药工艺学》(下)/高等学校教材.元英进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多媒体 (2)实验实践教学,参观工厂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5% ,形式有:考勤、作业、实验 (2)考试成绩占65%,形式有: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知识 (2)阅读相关具体工艺流程,熟悉流程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1)制药工艺的研究对象、内容 (2)本课程的性质、发展及展望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711161401 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实习 周数/学分:0.5/0.5 关联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课教研室:生物技术教研室 课程类型与性质:必修 一、实习(实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实习》是《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进入制药企业进行课程实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生物技术的生产流程,增加学生的认识,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其中一些代表产品的典型工艺的参观实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能够帮助新的理论的建立。因此,本次实习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学习、理解及熟练掌握较难理解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次实习主要是去华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进行参观实习,共计0.5周,0.5学分。 实习安排如下: 实习(实训)形式及时间安排表 二、实习(实训)课程资源库 1.参考书 (1)吴梧桐.《生物制药工艺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 (2)何健勇.《生物制药工艺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3)于文国.《微生物制药工艺及反应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4)《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主编:齐香君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三、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1.实习(实训)前准备(针对任课教师备课提出基本要求) (1)熟悉实习教学大纲,对实习内容和方式有较好的理解; (2)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加强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建设; (3)提前准备实习安全培训内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基本急救药品箱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1.1实习(实训)课程属性与实习(实训)目标分析: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实习是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实习将课堂上学习的生化药物的原料处理方法,生物技术药物的原料制造原理与技术,生物制药的下游工艺原理与技术及其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要点能够和实践联系起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抗生素类药物、生化药品以及生物制剂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制备来源、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有综合的认识和理解。 1.2学习对象分析: (1)作为大三的本科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于生物制药的精确流程及工艺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应结合亲身实践来加强对代表性产品的工艺理解。 (2)学生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缺乏抽象性,但易于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要引导学生如何快速利用网络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1.3 主要实习(实训)环境与条件 前期实习动员会、实习概论及安全培训主要在室内集中进行,中期企业车间实地操作,后期书写实习报告学生自行安排。 1.4 实习(实训)方案设计: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训教学改革方案

3-1-7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训课教学改革方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训就是将生物制药的理论与技术融为一体并付诸实践的课程,是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实训课程的教学应该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方法与实训考核方式,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随着实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正逐渐改变“填鸭式”、“保姆式”的验证性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训教学,即为学生提供科学、宽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机会,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把已经设计好的实训内容及步骤的资料给学生,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操作、验证,整个实训过于程式化;教师对实训教学的要求也仅限于实训数据和实训报告的完成。这种教条式的实训教学模式严重约束了学生的自主行为,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组织设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从有效教学理念的角度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所达到的学生培养目标往往与学生个体发展及企业人才需求不相吻合,即教学效益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改进。 实训教学内容传统实训教学内容偏重验证性实训,综合性、设计性实训较少。实训项目的设置常常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设定,忽略实训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性与连贯性,存在实训项目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内在联系的缺陷。学生缺少自主参与实训设计的空间,在实训过程中,常常是很多学生一边看实训指导书,一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训,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我采用研究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选择的课题能够很好地覆盖生物制药工艺学主要的知识点,实训的内容由学生根据查阅文献资料自主进行组织和设计。 生物制药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迅速,主要包括生化制药(从动、植物等组织器官中分离、纯化得到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微生物制药与生物技术制药等,其中生物技术制药又包括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与酶工程制药。生物制药工艺涉及内容与技术非常多,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主要以生化制药办学特色。实训内容注重生化制药工艺路线不同的特点。生化制药的工艺单元包括预处理、细胞破碎、固液分离、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计题目名称 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 年月日 ×××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1、通过查阅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或厌氧发酵罐的有关资料,熟悉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 2、进行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作部件尺寸的设计 4、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生物专08-1班: 高径比为2.5,南方某地,蛇管冷却,初始水温18℃,出水温度26℃1.酒精发酵罐的生产设计。学号末尾数为0 : 30 M3发酵罐;1号:50M3发酵罐;2号: 100 M3发酵罐 2.青霉素发酵罐的生产设计。3号: 30 M3发酵罐;4号 50 M3发酵罐;5号 100 M3发酵罐 3.味精的发酵生产设计。6号: 30 M3发酵罐; 7号: 50 M3发酵罐;8号: 100 M3发酵罐; 9号:200 M3发酵罐(公称体积) 三、设计论文的内容组成: 1、摘要(中英文摘要) 2、目录 3、前言 4、发酵生产工艺及流程(发酵菌株、生产条件、原料、工艺流程等) 5、发酵罐主要设计条件(发酵罐主要部件尺寸的设计计算结果) 罐体几何尺寸的确定、罐体主要部件尺寸的设计计算 (1)罐体 (2)罐体壁厚

(3)封头壁厚计算 (4)搅拌器 (5)仪表接口 (6)挡板等 (7)人孔和视镜 (8)管道接口 6、冷却装置设计 (1)冷却方式 (2)装液量 (3)冷却水耗量 (4)冷却面积 其他内容自己可以设计五、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参考文献 [1]齐香君.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 [2]潘红良赫俊文. 过程设备机械设计[M]. 杭州: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 [3]吴思芳.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4]郑裕国. 生物工程设备[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郑裕国薛亚平金利群等.生物加工过程与设备[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6]李功样, 陈兰英, 崔英德.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7]陈英南, 刘玉兰.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M]. 杭州: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药品生产、流通、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课程是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工学结合为导向,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特色的要求,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包括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的教学计划(草稿)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编写好课程标准,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召开了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征求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的意见;组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在学习、调研、讨论和总结我校多年药学专业教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建设的共识: 1(课程理念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得原则。 ,(课程体系人性化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平台支撑多个就业岗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结合个人兴趣与潜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提供可能。

,(课程结构模块化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从分析专业岗位能力,分解岗位任务入手,明确岗位课程,设计适合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模块。 ,(课程标准综合化课程标准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多个岗位需求,体现课程整合的特色,以便及时适应药学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和高新技术转化迅速的特点。要体现高等、突出职业、强化技能,在素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二、课程性质 《生物制药技术》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规生物制药的基本技术路线和工艺过程。掌握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等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了解基因工程药品、细胞工程药品、酶工程药品、微生物药品的开发方向。 四、课程设计思路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在第3、4学期开出,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学时章序 理论实践合计 1 2 2 绪论 2 6 4 10 生物药物概述 3 8 8 16 基因工程制药技术 4 6 8 14 细胞工程制药技术 5 6 4 14 酶工程制药技术

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 课程代码:01396(理论)

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代码:01396(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该课程是药学专业以及生物制药、海洋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涵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现代药剂学的有关成就和手段,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使学生了解生物药物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重要途径和工艺过程,掌握生物药物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原理与方法,了解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和生产方法、生产工艺原理与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生物药物研究、生产、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且具有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物药物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生物制药领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生物药物研制及生产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药物工艺设计能力和生物药物研发能力,系统地认识生物药物涵盖的内容和领域,包括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制品和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等,掌握这些领域药物生产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基础;了解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一般制造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对学生系统掌握生物相关的制药技术非常重要。学习此课程的先期课程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在此基础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可以对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综合,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药物的性质和特点。 2、熟悉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和用途。 3、了解生物药物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物药物的性质和特点(重点) 识记:生物药物的概念;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基因药物,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制品的概念 理解:生物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 应用:生物药物的应用范围 (二)生物药物的分类(次重点) 识记:生物药物类别 理解: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的区别 应用:DNA重组药物的应用范围 (三)生物制药工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一般) 识记:生物药物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阶段 理解:生物药物的发展方向 应用:生物药物的发展与药学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培养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典型产品发酵菌种类型的形态、代谢特征、原料的预处理及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空气的净化、菌种选育和扩大培养、发酵工艺过程控制和参数检测、产品的分离提取等基本理论,掌握与发酵药物生产岗位相关的操作技能,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能够胜任发酵药物生产及其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生物制药技术》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生物制药技术典型产品发酵菌种类型的形态、代谢特征、原料的预处理及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空气的净化、菌种选育和扩大培养、发酵工艺过程控制和参数检测、产品的分离提取等基本理论,掌握与发酵岗位相关的操作技能,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能够胜任发酵及其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以《应用微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校企合作,根据发酵各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标准 邀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企业专家与课程组教师一起,立足地方,结合企业需求,分析发酵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完成需要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详细的描述,同时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按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制定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 2.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模块化,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按岗位重组课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发酵岗位功能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实施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200M3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 设计方案的拟定 我设计的是一台200M3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发酵生产有机酸。 设计基本依据 (1)、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的型式 通用式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其主要结构标准如下: ①高径比:H/D=1.7-4.0 ②搅拌器:六弯叶涡轮搅拌器,D i :d i :L:B=20:15:5:4 ③搅拌器直径:D i =D/3 ④搅拌器间距:S=(0.95-1.05)D ⑤最下一组搅拌器与罐底的距离:C=(0.8-1.0)D ⑥挡板宽度:B=0.1D,当采用列管式冷却时,可用列管冷却代替挡板(2)、反应器用途 用于有机酸生产的各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有关设计参数如下: ①装料系数:种子罐0.50-0.65 发酵罐0.65-0.8 ②发酵液物性参数:密度1080kg/m3 粘度2.0×10-3N.s/m2 导热系数0.621W/m.℃

比热4.174kJ/kg.℃ ③高峰期发酵热3-3.5×104kJ/h.m3 /ml.min.atm ④溶氧系数:种子罐5-7×10-6molO 2 /ml.min.atm 发酵罐6-9×10-6molO 2 ⑤标准空气通风量:种子罐0.4-0.6vvm 发酵罐0.2-0.4vvm (3)、冷却水及冷却装置 冷却水:地下水18-20℃ 冷却水出口温度:23-26℃ 发酵温度:32-33℃ 冷却装置:种子罐用夹套式冷却,发酵罐用列管冷却。 (4)、设计压力罐内0.4MPa;夹套0.25 MPa 发酵罐主要由罐体和冷却列管,以及搅拌装置,传动装置,轴封装置,人孔和其它的一些附件组成。这次设计就是要对200M3通风发酵罐的几何尺寸进行计算;考虑压力,温度,腐蚀因素,选择罐体材料,确定罐体外形、罐体和封头的壁厚;根据发酵微生物产生的发酵热、发酵罐的装液量、冷却方式等进行冷却装置的设计、计算;根据上面的一系列计算选择适合的搅拌装置,传动装置,和人孔等一些附件的确定,完成整个装备图,完成这次设计。 这次设计包括一套图样,主要是装配图,还有一份说明书。而绘制装配图是生物工程设备的机械设计核心内容,绘制装配图要有合理的选择基本視图,和各种表达方式,有合理的选择比例,大小,和合理的安排幅面。说明书就是要写清楚设计的思路和步骤 表-发酵罐主要设计条件 项目及代号参数及结果备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