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分色原理与方法

854分色原理与方法
854分色原理与方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分色原理与方法科目代码:854 一、分色的一般概念

1.色彩基础理论、色彩复制的基本原理

2.主流色彩复制技术及其特点

3.三类分色系统的框架图

二、分色系统的数学模型

1.色彩的描述

(1)色彩特征及其描述

(2)色彩识别

(3)色彩校正

(4)色彩匹配

(5 ) 色彩再现的半色调表达

2.模拟分色原理及其数学模型

3.数字分色原理及其数学模型

三、分色方法

1.色彩复制的分色方法及其特点

2.互补分色方法

(1)互补分色的概念,蒙版方程及其色差的计算

(2)互补色分色的色差校正

3.数字分色

(1)数字分色及其特点

(2)色彩变换及其色域匹配的计算

(3)数字分色的色差校正

四、分色工艺及其过程控制

1.照相分色工艺及其过程控制方法

2.电子分色工艺及其过程控制方法

3.数字分色工艺及其过程控制方法

五、分色系统集成技术

1.分色系统的集成方法

2.硬件分色及其参数设置

3.软件分色及其参数设置

(1)基于ICC的分色参数设置

(2)基于软打样的分色参数设置

(3)基于复制条件的分色参数设置

4.分色参数的内嵌及判据

六、分色系统的基准设置校正

1.分色基准设置的基本概念与方式,常用分色系统参数设置的方法

2.彩色显示系统的分色基准设置,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设计校正方法及其参数

3.跨媒体生产系统的分色基准设置

4. 分色作业流程分析

5. 分色作业质量的评价

参考书目:《分色原理与方法》,王强等编,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

有色冶金原理(傅崇说版)部分课后习题解答 7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 1.计算下列反应的 ΔG θ 值: (1)MnO2+2Fe 2+ +4H + =Mn 2+ +2Fe 3+ +2H2O (2)Fe(OH)2+2H + +2e=Fe+2H2O (3)Fe(OH)2+2H + =Fe 2+ +2H2O 2. 当Zn(OH)2与纯水接触时,它将溶解到一定程度,并电 离成离子,试推倒当温度为298K时锌离子水解沉淀的平衡 条件。若 aZn 2+ =1,溶液的 PH=5.8 时,锌稳定存在是什么形 态? 3.当温度为 298K 时,反应Fe3++Ag=Fe2+Ag+的平衡常数 K=0.531,ε θ Fe 3+ /Fe 2+ =0.771V,试求 ε θ Ag+/Ag? 4. 金溶解于氰化物溶液中,形成稳定的Au(CN)2-配合离 子,其反应: Au(CN)2 - +e=Au+2(CN) - 已知 ε θ Au + /Au=1.68V,Au(CN)2-的 Kd=10 -38 ,试求 298K 时的 ε θ Au(CN)2 - /Au?

解答: 1.解:(1) ( ) KJ G G G G G G rG H Fe MnO O H Fe Mn 496 . 118 ) 0 4 ) 977 . 84 ( 2 534 . 430 ( ) 191 . 237 ( 2 ) 586 . 10 ( 2 43 . 223 4 2 2 2 2 2 2 3 2 298 - ′ + ′ + - - - ′ + - ′ + - = D + D + D - D + D + D = D + + + + q (2) + D - D - D + D = D H OH Fe O H Fe G G G G G 2 2 2 2 ) ( 298 q =0+2×(-237.191)-(-483.921)-2×0 =9.539KJ (3) + D - D - D + D = D + H OH Fe O H Fe G G G G G 2 2 2 2 ) ( 2 298 q =-84.977+2×(-237.191)-(-483.921)-2×0 =-75.438KJ 2.解:Zn(OH)2=Zn 2+ +2OH - K sp =[Zn 2+ ][OH - ] 2 =4.5×10 -17 H 2O=H + +OH - Kw=10 -14 (1) [Zn 2+ ][OH - ] 2 =K sp =4.5×10 -17 [H + ][OH - ]=Kw=10 -14 pH=-lg[H + ] 三式联立,得 Zn 2+ 开始沉淀的临界(平衡)pH 值为 pH=1/2lgK sp -lgKw-1/2loga Zn2+ =5.83- 1/2loga Zn2+ (2) pH=5.8 时,水解反应达到平衡 Zn 2+ 、Zn(OH)2 共存。 3.解: q q q ZFE K RT G p - = - = D ln ú ? ù ê ? é - - = - = + + q q q e e Ag Ag Fe Fe ZF K RT 3 ln

抗凝血酶Ⅲ测定试剂盒(发色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meichuang

抗凝血酶Ⅲ测定试剂盒(发色底物法) 适用范围:本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浆中抗凝血酶III的活性。 1.1产品型号:产品为冻干型和液体型,试剂规格如下: 2.性能指标 2.1外观 .产品外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标识、标签清晰; .冻干型:凝血酶试剂、发色底物为白色冻干品,复溶后为清晰无色液体,缓冲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液体型:凝血酶试剂、发色底物为无色液体,缓冲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2.2装量(液体) 液体试剂的装量应不低于产品标示量。 2.3残留水分(冻干型) 凝血酶试剂、发色底物的含水量应≤3%。 2.4准确性

用试剂盒测试定值血浆,测量结果与定值血浆标示值相对偏差应≤±10%。 2.5 重复性 用正常值血浆重复测定的结果变异系数(CV%)均应≤6%。 用异常值血浆重复测定的结果变异系数(CV%)均应≤8%。 2.6批间差 用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测试正常值血浆,所得结果的批间差应≤10%。 2.7瓶间差(冻干型) 用正常值血浆测试的瓶间变异系数(CV)应≤8%。 2.8 线性 线性范围为30%~150%,相关系数r≥0.98 2.9稳定性 a)冻干型制剂复溶稳定性:复溶后样品在2-8℃条件下,保存24小时,取该样品检测外观、准确性、重复性应符合2.1、2.4、2.5的要求。 b)液体制剂效期稳定性:在2-8℃条件有效期为12个月。取到效期后的样品检测外观、准确性、重复性,线性应符合2.1、2.4、2.5、2.8的要求。 c)冻干型制剂效期稳定性:在2-8℃条件有效期为12个月。取到效期后的样品检测外观、残留水分、准确性、重复性,瓶间差、线性应符合2.1、2.3、2.4、2.5、2.7、2.8的要求。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没有理论公式,但有经验数据,多年总结供你参考 奶白色:白98:黄2; 奶黄色:白96.5:黄3.5:红(微量); 灰色:白93.5:黑6.5; 蓝灰色:白90:黑7.5:蓝2.5; 绿色:蓝55:黄45; 墨绿色:蓝56:黄37:黑7; 豆绿色:白75:黄15:蓝10; 天蓝色:白95:蓝4.5:黄0.5; 海蓝色:白75:蓝21.5:黄3:黑0.5; 紫红色:红85:黑14.5:蓝0.5; 棕色:红62:黄30:黑8; 肉红色:白92.75:红3.5:黄3.5:蓝0.25; 粉红色:白96.5:红3.5;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种颜色都可用3个参数来确定,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色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各波长对人眼产生的感觉,可区别红、黄、绿、蓝、紫等特征。 明度也称为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暗程度变化的特征值;通过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颜色就有了明这和深暗之分。 饱和度也称为彩度,是表示物体表面颜色浓淡的特征值,使色彩有了鲜艳与阴晦之别。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构成了一个立体,用这三者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 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是红、黄、蓝三种,称为原色。以这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混合而成的另一种颜色,称为复色; 三原色拼成的复色,其在颜色圈中与其对应的另一个色为补色。 下表为常见的几种原色复色与补色的关系: 原色复色补色 红+黄橙蓝色

蓝+黄绿红色 红+蓝紫黄色 在配色中,加入白色将原色或复色冲淡,就可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颜色;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可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种色彩。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甚至变为灰色,黑色。配色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因为颜色的种类非常多,需要了解各种颜料的性能,也需要对色彩差异的准确判断。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配色是利用测色和配色仪器和计算机程序,通过光电分光色差仪或光谱光度计,分析来样色板的颜色及成分,以数字的形式记录测量颜色,将其输入调色、配色软件程序,计算出各种颜色的比例,及需要加入何种颜色来达到数值指标,再进行配色,既准确又快速。在汽车修补行业,电脑测色、调色系统已开始广泛应用。 另一种人工配制复色漆,主要凭实际经验,按需要的色漆样板来识别出存在几种单色组成,各单色的大致比例是多少,做小样调配实验,然后进行配制,但也必须按照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进行。 调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 (5)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6)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 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7)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8)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如黄色底漆可使红色更鲜艳,灰色底漆使红色更红,正蓝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蓝色底漆使白色更洁净清白。奶油色、粉红色、象牙 色、天蓝色,应采用白色做底漆等。 (9)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 (10)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 郡氏的油漆大致上可以分为3大类,即金属色本色和透明色 金属色:一般在涂料中添加珠光粉末或者其他粉末而成如金属色,珍珠色,这类涂料在喷涂之前一定要充分混合均匀 本色:除金属闪光色以外的颜色,是本色 透明色:漆膜非常透明的本色,如透明红透明黄透明蓝等等。利用这3种透明色可以调成不同的透明色。

有色冶金原理课堂笔记

有色冶金课堂笔记 第一章冶金炉渣 第一节概述 1、火法冶金产物:炉渣、金属、烟气 2、炉渣的来源:来自脉石(SiO2)、溶剂、燃料灰分 3、炉渣的成分:各种氧化物组成的共同体 4、冶金炉渣的作用:a 容纳废物,使金属或锍与脉分离 b 沉降分离 c 保护剂的作用 d 中间产物 e 炉渣的温度决定冶炼的最高温度 5、对炉渣的要求:a 有较低的熔化温度 b 有较小的密度。与熔体金属互不相容,易分层 c 适当组成最大容纳杂质 d 对炉衬的腐蚀性要小 e 要求具有一定的导电导热能力 第二节炉渣的组成 1、炉渣的各种氧化物:a 碱性氧化物可以供给氧离子O2- b 酸性氧化物吸收氧离子SiO2 P2O5 c 两性氧化物Al2O3、ZnO 2、硅酸度的计算方法: 硅酸度(K)=酸性氧化物中氧的质量之和/碱性氧化物中氧的质量之和

当SiO2>20%时,两性氧化物看作碱性氧化物 当SiO2<20%时,两性氧化物看作酸性氧化物 当K>1时为酸性渣当K<1时为碱性渣 第三节炉渣的二、三元状态图 !炉渣的温度:由组成决定(硅酸度) 温度升高变软流动 2、二元状态图 液相线 曲线 液相组成线 物相组成线(垂线与曲线相交则为稳定化合物) 垂线纯组元稳定化合物 化合物 不稳定化合物 晶型转变线共晶L S1+S2 水平线分解型化学转变线共析S S1+S2 化学转变线偏晶L L1+L2 包晶L+S1 S2 化合型化学转变线 包析S1+S2 S3

2、三元系状态图 a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改变不致发生相变化的变数的个数f=4-O b基元三角形的划分 划分规则:将三元不变点三个初晶面的固相组成相连,组成的三角形c三元不变点性质的划分 (1)位于基元三角形的外面为包晶点;位于内部则为共晶点 (2)根据箭头方向判断:都指向三元不变点为共晶点 d化合物性质的区分 主要特征:化合物组成点是否落在该初晶区内,若是则为稳定的化合物,不是则为不稳定化合物。 e界面性质的划分 分界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该边界线两边初晶组成点的连线的交点,在组成点连线内,为共晶线:在组成点连线外,为包晶线 f三元相图分析 ①找初晶区②找三元不变点③划出基元三角形④判断界线性 质⑤判断三元不变点性质 第四节熔融炉渣的结构 一、熔渣结构的基本性质分类:分子理论和离子理论 分子理论基本内容:1、与固态渣相似存在离解-生成的平衡 2MeO·SiO2=2MeO+SiO2 Kc=(MeO)2·SiO2/2MeO·SiO2

电阻阻值计算色环电阻识别及精度

电阻阻值计算色环电阻 识别及精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阻阻值计算:色环电阻识别及精度 色环电阻是在电阻封装上(即电阻表面)涂上一定颜色的色环,来代表这个电阻的阻值。具体读法可参考下图: 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 0, 1, 2, 3, 4, 5, 6, 7, 8, 9 倒数第二环,表示零的个数。最后一位,表示误差。这个规律有一个巧记的口诀:棕一红二橙是三,四黄五绿六为蓝,七紫八灰九对白,黑是零,金五银十表误差。 例如,红,黄,棕,金表示240欧。 分四环和五环,通常用四环。倒数第二环,可以金色(代表×)和银色的(代表×),最后一环误差可以无色(20%)。五环电阻为精密电阻,前三环为数值,最后一环还是误差色环,通常也是金、银和棕三种颜色,金的误差为5%,银的误差为10%,棕色的误差为1%,无色的误差为20%,另外偶尔还有以绿色代笔误差的,绿色的误差为%。精密电阻通常用于军事,航天等方面。 电阻色环上看电阻的精度:

色环电阻分为四色环和五色环 四色环:前两位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是倍率;第四位是误差,就是它的精确度五色环:前三位是有效数字;第四位是倍率;第五位是误差 它们的误差色环相同时误差是一样的: 色环误差 棕 +/-1% 红 +/-2% 绿 +/% 蓝 +/% 紫 +/% 灰 +/% 金 +/-5% 银 +/-10% 无色 +/-20% 最常见的: 四色环电阻误差是+/-5%,为普通电阻 五色环电阻误差是+/-1%,为精密电阻。

色环电阻识别: 带有四个色环的其中第一、二环分别代表阻值的前两位数;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快速识别的关键在于根据第三环的颜色把阻值确定在某一数量级范围内,例如是几点几K、还是几十几K的,再将前两环读出的数"代"进去,这样就可很快读出数来。 下面介绍掌握此方法的几个要点: (1)熟记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可这样记忆: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这样连起来读,多复诵几遍便可记住。 记准记牢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阻值范围,这一点是快识的关键。具体是: 金色:几点几Ω 黑色:几十几Ω 棕色:几百几十Ω 红色:几点几 kΩ 橙色:几十几 kΩ 黄色:几百几十 kΩ 绿色:几点几 MΩ

色环电阻对照表92786

电阻色环转换为阻值对照表 4色环电阻,是用3个色环来表示阻值,前二环代表有效值,第三环代表乘上的次方数,用1个色环表示误差。5色环电阻一般是金属膜电阻,为更好地表示精度,用4个色环表示阻值,另一个色环表示误差。下表是色环电阻的颜色-数值对照表:

一、电阻阻值的色环表示法 电阻的单位: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什么叫“1欧姆”?假如一段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此时流过导线的电流是1安培,那么这段导线的电阻就是1欧姆,简称“欧”。1000欧=1千欧(KΩ),1000千欧=1兆欧(MΩ)。欧姆的符号是“Ω”;千欧符号“ΚΩ”;兆欧符号“MΩ”。 颜色和数字的对应关系:首先我们向你介绍颜色和阿拉伯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规定是国际上公认的识别方法,记住它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很有帮助。颜色 按照下面的方法容易记忆: 黑0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紫7 灰8 白9 此外,还有金、银两个颜色要特别记忆,它们在色环电阻中,处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数字含义,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对此,我们放在后面介绍。“四色环”读数规则 所谓“四色环电阻”就是指用四条色环表示阻值的电阻。从左向右数,第一,二环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第三环表示数字后面添加“0”的个数。所谓“从左向右”,我们是指把电阻象图中所画的样子放置——四条色环中,有三条相互之间的距离靠得比较近,而第四环距离稍微大一点。如下图:

但是说实在的,现在的电阻产品,你要区分色环距离的大小的确很困难,哪一环是第一环,往往凭借经验来识别;对四色环而言,还有一点可以借鉴,那就是:四色环电阻的第四环,不是金色,就是银色,而不会是其它颜色(这一点在五色环中不适用);这样你就可以知道那一环该是第一环了。 请看下面例子: 红2 紫7 棕1 金±5% 第一环:红——代表2 第二环:紫——代表7 第三环:棕——代表1, 但是第三环的“1”并不是“有效数字”,而是表示在前面两个有效数字后面添加“零”的个数。 由此看来,这个电阻的阻值应该是270,单位是什么?在色环电阻中,一律默认为“欧姆”(电阻的基本单位,符号是Ω)。上述电阻的阻值是:270Ω 那么,第四环又是什么意思?第四环表示电阻的“精度”,也就是阻值的误差。金色代表误差±5%,银色代表误差±10%。对270Ω而言,±5%的误差,意味着这个电阻实际最小的阻值是270*(1-0.05)=265.5Ω;最大不会超过270*(1+0.05)=283.5Ω。 在识别四色环电阻时,有两个情况要特别注意:

色环电阻常识

色环电阻 色环电阻,是在电阻封装上(即电阻表面)涂上一定颜色的色环,来代表这个电阻的阻值。色环电阻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电子元件,采用色环来代表颜色和误差,可以保证电阻无论按什么方向安装都可以方便、清楚地看见色环。色环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1000欧(Ω)=1千欧(KΩ),1000千欧(KΩ)=1兆欧(MΩ)。 色环电阻用色环来表示电阻的阻值和误差,普通的为四色环,高精密的用五色环表示,另外还有六色环表示的(此种产品只用于高科技产品且价格十分昂贵)。下表为色环电阻对照关系,其识别方法如下:

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 0, 1, 2, 3, 4, 5, 6, 7, 8, 9 倒数第二环,表示零的个数。 最后一位,表示误差。 色环电阻分四环和五环,通常用四环。 四色环电阻就是指用四条色环表示阻值的电阻,从左向右数,如图所示。第一道色环表示阻值的最大一位数字;第二道色环表示阻值的第二位数字;第三道色环表示阻值倍乘的数;第四道色环表示阻值允许的偏差(精度)。 例如一个电阻的第一环为红色(代表2)、第二环为紫色(代表7)、第三环为棕色(代表1)、第四环为金色(代表±5%),那么这个电阻的阻值应该是270Ω,阻值的误差范围为±5%。

五环电阻为精密电阻,前三环为数值,最后一环还是误差色环,通常也是金、银和棕三种颜色,金的误差为5%,银的误差为10%,棕色的误差为1%,无色的误差为20%,另外偶尔还有以绿色代表误差的,绿色的误差为0.5%。精密电阻通常用于军事,航天等方面。 六色环电阻就是指用六色环表示阻值的电阻,如图所示,六色环电阻前五色环与五色环电阻表示方法一样,第六色环表示该电阻的温度系数。 倒数第二环,可以金色(代表×0.1)和银色的(代表×0.01),最后一环误差可以无色(20%)。 色环电阻顺序的识别方法 技巧1:先找标志误差的色环,从而排定色环顺序。最常用的表示电阻误差的颜色是:金、银、棕,尤其是金环和银环,一般绝少用做电阻色环的第一环,所以在电阻上只要有金环和银环,就可以基本认定这是色环电阻的最末一环。 技巧2:棕色环是否是误差标志的判别。棕色环既常用做误差环,又常作为有效数字环,且常常在第一环和最末一环中同时出现,使人很难识别谁是第一环。在实践中,可以按照色环之间的间隔加以判别:比如对于一个五道色环的电阻而言,第五环和第四环之间的间隔比第一环和第二环之间的间隔要宽一些,据此可判定色环的排列顺序。 技巧3:在仅靠色环间距还无法判定色环顺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电阻的生产序列值来加以判别。比如有一个电阻的色环读序是:棕、黑、黑、黄、棕,其值为:100×104Ω=1MΩ误差为1%,属于正常的电阻系列值,若是反顺序读:棕、黄、黑、黑、棕,其值为140×100Ω=140Ω,误差为1%。显然按照后一种排序所读出的电阻值,在电阻的生产系列中是没有的,故后一种色环顺序是不对的。 2.四色环数值有他的规律,一般是缺省的是比如1(100,1K,1M0, 2(200,2K,), 34(340, 3.4K), 47(47,470, 4.7K), 68(680,6.8K...),很少有绿色5,紫色7,白色9,灰色8开头的.这个可以帮助你判断.而且大部分最后一环误差是银色金色. 1、偏差环距环较远。 2、偏差环较宽。 3、第一环距端部较近。 4、有效数字环无金、银色。(解释:若从某端环数起第1、2环有金或银色,则另一端环是第一环。) 5、偏差环无橙、黄色。(解释:若某端环是橙或黄色,则是第一环。) 6、试读:成品电阻器的阻值不大于22M,若试读大于22M,说明读反。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东北大学考试《冶金装备与自动化》考核作业参考486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冶金装备与自动化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 A 卷 A.自动检测系统 B.信号联锁系统 C.自动操纵系统 D.自动控制系统。 2.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哪几个环节组成?(AC ) A.控制装置 B.控制信号 C.被控对象 D.偏差信号 3.干扰作用和控制作用的不同之处在于干扰作用是使被控变量给定值,而控制作用是使被控变量给定值。(A) A.偏离接近 B.偏离等于 C. 等于偏离 D.接近偏离 4.自动控制系统在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度过程曲线有哪几种基本形式?(ABCD ) A.发散振荡过程 B.等幅振荡过程 C.衰减振荡过程 D.非振荡的单调过程 5.下列不同衰减比的过度过程曲线正确的是(B ) A.n→∞ B. n=1 C. n<1 D. n>1 6.表征被控对象特性的参数有:(ABD ) A.放大系数K B.时间常数T C.衰减比n D.滞后时间 7.由对象的输入变量至输出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通道。操纵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 B )。 A.扰动通道 B.控制通道 C.特性通道 D.滞后通道 8.当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安装完成后,系统各个环节及其被控对象各通道的特征不能改变了,而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调节器的参数,即调节器的。(ACD ) A.比例度 B.偏差大小 C.积分时间 D.微分时间 9.工程上常用的整定方法有:(ABD ) A.经验试凑法 B.临界比例度法 C.余差法 D.衰减曲线法 10.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主变量的控制。(A ) A.定值 B.鲁棒 C.滞后 D.干扰

色环电阻阻值对照表

一、四色环:

二、第四环决定第一、第二环颜色组合: 标称值系列误差电阻标称值 E24(金色)±5%1.0 1.1 1.2 1.3 1.5 1.6 1.8 2.0 2.2 2.4 2.7 3.0 3.3 3.6 3.9 4.3 4.7 5.1 5.6 6.2 6.87.58.29.1 E12(银色)±10%1.0 1.2 1.5 1.8 2.2 2.7 3.3 3.9 4.7 5.6 6.88.2 E6(无色)±20% 1.0 1.5 2.2 3.3 4.7 6.8如:一、二环为棕和棕,那四环只能是金色了,因为只有E24标称值系列才有1.1对应阻值。 一、二环为棕和红,那四环可能是金或银了,因为E24和E12标称值系列都有1.2对应阻值。 一、二环为棕和黄,那你可能是眼花没看清楚,因为三个标称值系列中都没有1.4对应阻值,三、四色环阻值范围: 第三环颜色倍乘阻值范围单位备注金色10-1 1.0-9.1Ω几点几欧 黑色10010-91Ω几十几欧 棕色101100-910Ω几百几十欧 红色1021.0-9.1K Ω 几点几千欧 橙色10310-91KΩ几十几千欧 黄色104100-910K Ω 几百几十千欧 绿色1051.0-9.1M Ω 几点几兆欧 蓝色10610-91MΩ几十几兆欧 紫色107100-910M Ω 几百几十兆欧

银色 倍乘太小一般不会常用灰色 倍乘太大一般不会用白色 倍乘太大一般不会用无色 第三环不可能是无色环 四、五色环:颜色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 第四环(倍乘)第五环(误差环)备注黑色 0001误差环与阻值环隔距较大 棕色 11110±1%红色 222100±2%橙色 3331000黄色 44410000绿色 555100000±0.5%蓝色 6661000000±0.25%紫色 77710000000±0.1%灰色 888100000000±0.05%白色 9991000000000金色 0.1±5%银色 0.01±10%无色±20%

三原基色原理

三原基色原理简介: 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三原色原理。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这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原色原理。三原色的原理可解释如下: (1)自然界的任何颜色都可以由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而每种颜色都可以分解成3种基本颜色。 (2)三原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的两种颜色来组成。 (3)混合色的饱和度由3种颜色的比例来决定。混合色的亮度为3种颜色的亮度之和。配色原理: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紫光 黄光、青光、紫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紫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色环电阻读值方法及电阻色环表

色环电阻读值方法及电阻色环表 色环电阻读值方法及电阻色环表 在某些不好区分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比两个起始端的色彩,因为计算的起始部分即第1色彩不会是金、银、黑3种颜色。如果*近边缘的是这3种色彩,则需要倒过来计算。 色环电阻的色彩标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4色环的标注方式,令一种采用5色环的标注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4色环的用前两位表示电阻的有效数字,而5色环电阻用前三位表示该电阻的有效数字,两者的倒数第2位表示了电阻的有效数字的乘数,最后一位表示了该电阻的误差。 对于4色环电阻,其阻值计算方法位: 阻值=(第1色环数值*10+第2色环数值)*第3位色环代表之所乘数 对于5色环电阻,其阻值计算方法位:阻值=(第1色环数值*100+第2色环数值*10+第3位色环数值)*第4位色环代表之所乘数 色标法色标法是指在电感器表面涂上不同的色环来代表电感量(与电阻器类似),通常用四色环表示,紧靠电感体一端的色环为第一环,露着电感体本色较多的另一端为末环。其第一色环是十位数,第二色环为个位数,第三色环为应乘的倍数(单位为11H),第四色环为误差率,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值见表2。例如:色环颜色分别为棕、黑、金、金的电感器的电感量为1LIH,误差为5%。

常规贴片电阻(部分) 常规的贴片电阻的标准封装及额定功率如下表: 英制(mil) 公制(mm) 额定功率(W)@ 70°C 0201 0603 1/20 0402 1005 1/16 0603 1608 1/10 0805 2012 1/8 1206 3216 1/4 1210 3225 1/3 1812 4832 1/2 2010 5025 3/4 2512 6432 1 直插电阻 1/8W ----AXIAL-0.3 1/4W ----AXIAL-0.4或AXIAL-0.3(如果自己弯折的比较靠近电阻根部的话)1/2W ----AXIAL-0.5或AXIAL-0.4(如果自己弯折的比较靠近电阻根部的话) 1W ----AXIAL-0.6或AXIAL-0.5(如果自己弯折的比较靠近电阻根部的话) 2W ----AXIAL-0.8 3W ----AXIAL-1.0 5W ----AXIAL-1.2 附铜处的连接孔线宽 1.针对某块铜,选中SHAPE,右键Parameter 里Thermal Relief Conenct 设置即可。 2.针对全局设置,打开Global Shape Parameter 设置即可。 3.针对某些PTH PIN进行设置,在PIN上添加以下属性即可。 DYN_FIXED_THERM_WIDTH 连接线宽 DYN_THERMAL_CON_TYPE 连接类型

东北大学真题

东北大学08年金属材料学试题. 一.填空. 1形成强,中,弱碳(氮)的合金元素 2耐大气腐蚀的合金元素 3铸铁的分类 4不锈钢,耐热钢,耐蚀钢.(参考《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钢的牌号) 二.名词解释 1、相间沉淀:合金元素钒在钢中的有利作用主要是以其碳,氧化物形式存在于基体和晶界上,起到沉淀强化和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钒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比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小的很多,随着相变的进行,在一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下,钒的碳,氮化物在相界析出,通过在两相区加速冷却,可以细化晶粒,控制其碳,氮化物的析出,其沉淀物的大小和分布,决定了其沉淀强化的效果. 2、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腐蚀沿着金属或合金的晶粒边界或它的邻近区域发展,晶粒本身腐蚀很轻微,这种腐蚀便称为晶间腐蚀。 3、高温回火脆性:在回火过程中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塑性不断增加,而冲击韧性却不是呈直线上升的,在低温250-400度回火和高温450-650度范围内回火时,韧性会出现下降现象,这就是回火脆性。前者称为低温回火脆性,后者称为高温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又称为不可逆回火脆性或第一类回火脆性。碳钢与合金钢均会出现这种回火脆性,可能与低温回火时在晶界或亚晶界上析出连续碳化物薄片有关,对于低温回火脆性,只有避免在该脆性温度范围内回火才能防止。 合金钢在450-650度范围内回火时可能产生高温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可以用更高温度回火+快冷的办法消除。 4、475℃脆性:Fe-Cr合金在400~550℃环境中长期加热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脆性,硬度显著提高,冲击韧性严重下降。此情况称为475℃脆性,可用加入稀土元素的方法解决。 三.大题: 1、沉淀强化 位错和第二相交互作用形成第二相强化。对于一般合金来说第二相强化往往比固溶强化效果更为显著。根据获得第二相的工艺不同,按习惯将各种第二相强化分别称呼。其中通过相变热处理获得的称为沉淀强化;而把通过粉末烧结获得的,称为弥散强化。有时也不加区分地混称为分散强化或颗粒强化。[4] 如果要单独对析出强化给出一个定义。析出强化是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产生偏聚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产生的一种强化。

LED灯具混色原理及颜色控制方式

LED灯具混色原理及颜色控制方式 LED灯具的颜色控制近年来,固态LED照明灯具大量普及,笔者在此尝试解析LED颜色技术的复杂性及其控制方式。关于加法混色LED 灯具采用多个光源获得各种色光和强度。对于演艺灯具行业,加法混色已是老生常谈了。多年来,从业者采用带滤色片的灯具来投射天幕上的同一区域,这种方式控制起来并不容易。笔者使用的首台智能型灯具是一台采用 3 个MR16光源的聚光灯,它们分别带有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片。早期,这类灯具只有3个DMX512控制通道,没有独立的强度控制通道。所以很难在调光过程中保持颜色不变。通常,电脑灯程序员还会设置一个“灭光换色”,以便轻易地熄灭灯具。当然,还有更好的方法,此处不再一一列举。颜色的控制与定义如果使用者不用纯粹的DMX 值来控制智能型灯具,而用某种抽象的控制方式,就可以采用一个虚拟的强度值。即使制造厂家规定灯具使用3个DMX通道,抽象的控制方式也可分配4个手柄来控制:强度值和3 个颜色参数。此处笔者写的是“ 3 个颜色参数”,而非红色、绿色和蓝色,因为RGB 只是描述颜色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描述方式是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 )与亮度(luminance)——HSL (有人称它为强度(intensity)或明度(lightness),而非亮度)。另一种描述是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与明度(value)——HSV。 Value(明度)也常被称为brightness(亮度),它与luminance (亮度)相似。然而,HSL和HSV对于饱和度的定义差别很大。为简单起见,笔者在本文中把色定义为颜色,把饱和度定义为颜色的量。

电阻颜色表

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如下: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紫7 灰8 白9 黑0 ,金、银表示误差 色环电阻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最多的电阻类型,无论怎样安装,维修者都能方便的读出其阻值,便于检测和更换。但在实践中发现,有些色环电阻的排列顺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读错,在识别时,可运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断: 技巧1:先找标志误差的色环,从而排定色环顺序。最常用的表示电阻误差的颜色是:金、银、棕,尤其是金环和银环,一般绝少用做电阻色环的第一环,所以在电阻上只要有金环和银环,就可以基本认定这是色环电阻的最末一环。 技巧2:棕色环是否是误差标志的判别。棕色环既常用做误差环,又常作为有效数字环,且常常在第一环和最末一环中同时出现,使人很难识别谁是第一环。在实践中,可以按照色环之间的间隔加以判别:比如对于一个五道色环的电阻而言,第五环和第四环之间的间隔比第一环和第二环之间的间隔要宽一些,据此可判定色环的排列顺序。 技巧3:在仅靠色环间距还无法判定色环顺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电阻的生产序列值来加以判别。比如有一个电阻的色环读序是:棕、黑、黑、黄、棕,其值为:100×104?=1M?误差为1%,属于正常的电阻系列值,若是反顺序读:棕、黄、黑、黑、棕,其值为140×100?=140?,误差为1%。显然按照后一种排序所读出的电阻值,在电阻的生产系列中是没有的,故后一种色环顺序是不对的。电阻按材料分一般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水泥电阻、线饶电阻等。一般的家庭电器使用碳膜电阻较多,因为它成本低廉。金属膜电阻精度要高些,使用在要求较高的设备上。水泥电阻和线饶电阻都是能够承受比较大功率的,线饶电阻的精度也比较高,常用在要求很高的测量仪器上。 小功率碳膜和金属膜电阻,一般都用色环表示电阻阻值的大小,这也是我们在学习电阻的很重要的一步。电阻阻值的单位是欧姆。下面详细说明。 色环电阻分为四色环和五色环, 先说四色环。顾名思义,就是用四条有颜色的环代表阻值大小。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如下: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紫7 灰8 白9 黑0 金、银表示误差 各色环表示意义如下: 第一条色环:阻值的第一位数字; 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 第三条色环:10的幂数; 第四条色环:误差表示。 例如:电阻色环:棕绿红金,第一位:1;第二位:5;第三位:10的幂为2(即100);误差为5%;即阻值为:15×100=1500欧=1.5千欧=1.5K 还有精确度更高的“五色环”电阻,用五条色环表示电阻的阻值大小,具体如下: 第一条色环:阻值的第一位数字; 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 第三条色环:阻值的第三位数字; 第四条色环:阻值乘数的10的幂数; 第五条色环:误差(常见是棕色,误差为1%) 有些五色环电阻两头金属帽上都有色环,远离相对集中的四道色环的那道色环表示误差,是第五条色环,与之对应的另一头金属帽上的是第一道色环,读数时从它读起,之后的第二道、第三道色环是次高位、次次高位,第四道环表示10的多少次方,例如某电阻色环电阻顺序为:红(2)-黑(0)-黑(0)-黑-棕,则它表示该电阻阻值为:200×100?。再如棕-黑-黑-红-棕,表示该电阻阻值为:100×102?=10000?=10K?。可见,四色环电阻误差为5-10%,五色环常为1%,精度提高。 例如:有电阻:黄紫红橙棕,前三位数字是:472,第四位表示10的3次方,即1000,阻值为:472×1000欧=472千欧(即472K) 综上,只要金、银色环在最后,那就可以了。

三原基色原理

三原基色原理 简介: 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三原色原理。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这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原色原理。三原色的原理可解释如下: (1)自然界的任何颜色都可以由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而每种颜色都可以分解成3种基本颜色。 (2)三原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的两种颜色来组成。 (3)混合色的饱和度由3种颜色的比例来决定。混合色的亮度为3种颜色的亮度之和。配色原理: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紫光 黄光、青光、紫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紫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色环电阻口诀

色环电阻口诀 电阻, 口诀 色环电阻口诀 色环电阻口诀: 棕1红2橙是3 4黄5绿6是兰 7紫8灰9雪白 黑是圆圈大鸡蛋 金银误是5和10 黑棕红橙黄, 绿兰紫灰白, 金银误差 带有四个色环的其中第一、二环分别代表阻值的前两位数;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快速识别的关键在于根据第三环的颜色把阻值确定在某一数量级范围内,例如是几点几K、还是几十几K的,再将前两环读出的数"代"进去,这样就可很快读出数来。 带有五个环的电阻,第一,二,三环代表阻值的前三位数;第四环代表倍率;第五环代表误差。 下面介绍掌握此方法的几个要点: (1)熟记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可这样记忆: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这样连起来读,多复诵几遍便可记住。 记准记牢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阻值范围,这一点是快识的关键。具体是: 金色:几点几Ω 黑色:几十几Ω 棕色:几百几十Ω 红色:几点几 kΩ 橙色:几十几 kΩ 黄色:几百几十 kΩ 绿色:几点几 MΩ 蓝色:几十几 MΩ

从数量级来看,在体上可把它们划分为三个大的等级,即:金、黑、棕色是欧姆级的;红橙\'、黄色是千欧级的;绿、蓝色则是兆欧级的。这样划分一下是为了便于记忆。 (3)当第二环是黑色时,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则是整数,即几,几十,几百 kΩ等,这是读数时的特殊情况,要注意。例如第三环是红色,则其阻值即是整几kΩ的。 (4)记住第四环颜色所代表的误差,即:金色为5%;银色为10%;无色为20%。 下面举例说明: 例1当四个色环依次是黄、橙、红、金色时,因第三环为红色、阻值范围是几点几kΩ的,按照黄、橙两色分别代表的数"4"和"3"代入,,则其读数为43 kΩ。第环是金色表示误差为5%。 例2当四个色环依次是棕、黑、橙、金色时,因第三环为橙色,第二环又是黑色,阻值应是整几十kΩ的,按棕色代表的数"1"代入,读数为10 kΩ。第四环是金色,其误差为5%在某些不好区分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比两个起始端的色彩,因为计算的起始部分即第1色彩不会是金、银、黑3种颜色。如果靠近边缘的是这3种色彩,则需要倒过来计算。 色环电阻的色彩标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4色环的标注方式,令一种采用5色环的标注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4色环的用前两位表示电阻的有效数字,而5色环电阻用前三位表示该电阻的有效数字,两者的倒数第2位表示了电阻的有效数字的乘数,最后一位表示了该电阻的误差。 对于4色环电阻,其阻值计算方法位: 阻值=(第1色环数值*10+第2色环数值)*第3位色环代表之所乘数 对于5色环电阻,其阻值计算方法位: 阻值=(第1色环数值*100+第2色环数值*10+第3位色环数值)*第4位色环代表之所乘数 本主题由 yzz163 于 2009-6-16 17:35 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