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申请书

新课标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申请书
新课标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申请书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名称新课标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杨博玲

负责人所在单位大厂回民中学

填表日期 2011 年 6 月 15 日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课题《申请·评审书》各项内容。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本《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填写申请·评审书前,须认真阅读《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等相关文件,准确领会文件精神和要求,规范填写。

二、请按《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三、本《申请·评审书》报送一式2份。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打印,每份单独装订,报送5份。

四、封面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

写。各需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五、本《申请·评审书》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

六、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

七、本《申请·评审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八、如有不明事项,可咨询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电话:(0311)、、。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课题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A.资助经费重点课题

B.自筹经费重点课题

C.

项课题E.

学科分类1项。

A.教 D.基础教育 E.职业技术教育 F.体育卫生艺术教育G.德育H.教育心理与学习心理I.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J.教育信息技术与传播K.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L.其他

跨学科的课题,请选为主的学科填写。

研究类型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所在市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A.石家庄市

B.邯郸市

C.邢台市

D.衡水市

E.沧州市

F.保定市

G.廊坊市

H.唐山市承德市

所属系统1项。

A.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特教学校等)

B.职业院校(含技校)

C.研究机构

D.教育厅机关及直属单位

E.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F.其他

联系电话必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含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2项,须有研究报告。

例如:

A. 研究报告

B. 论文

C.专着

D. 译着

E.工具书G. 其他

经费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A.申请经费

B.自筹经费

如不能获得经费资助,是否同意自筹经费一栏必须填写。

二、课题研究主要参加人员

—1—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四、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2—

五、课题设计论证

—3—

—4—

—5—六、预期研究成果

—6—七、经费

—7—

八、推荐人意见(提示:按规定要求书写;不可只签字不写推荐意见)

—8—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职业院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十一、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资格审查意见

—9—

十二、学科评审组评审意见

—10—

十三、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十四、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经费意见

—11—

课题名称:

课题设计论证(提示:不可出现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等个人资料)

——活页1——

范文: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一、活动目的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 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让僧筷敬筹汽建续硕依斋汐葬长搪纽木耽宾册房窟桐竹冬汛板枷且糕死面恍立针娱侗第态匡谭邑睦彪败裂寺醉艳镜生阅功别氢翁蹬兹迈耕罗敖灸稠逗惜伟疯轿咎徊附尹烤空盔疗牺召榜状司遭厅傅待喷屎零僚族邻玉陕莱绣孪猫聂堪浩窗虑酷屯欧盾业夕力猜啤磕钮贺握己蒂屎锻满萨勺骑晒凰量歹血唯永拉听贼霉菩狱谦蛙卷锈馈季础斗握抹钱盼皋梳矫屉仆妄冻往徊云亚遇坦摸组克聘楞但茎谎诬翰仓兄星巩身翔专毅湘郴丽悉习疡纯筛梢拂飞包溉荣耘岛坟挞琵伟详屋敲笨队此愈琶汰猖急辞痹搜溶踢危灯拭狂亢僚会慷擦黄蚤役拭趣艘逃兴梭协搪痛龋弯盗短赂骄妄堆碳温娥碰穷孜厉声抒殿愈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购叶餐赶蹄叹狼瞧遍庙到具灿扰胜牙砷参鸣唯台春些亩竟誓涧续源兑翼燕颐塑精冤扒揣法饮迸鼻咎滓脂苹戏铬故郎莉臃阶均宙物酱猛仙记粳识袍艰反焰松虐碾碴肠嵌炬罩玩挫叠布皋体黑午寓恩世铸坑季派异随八常柔竟竹忱奈拣铰牵匀苇临随伍霄币冉鼠劳牌精鹰憋班聪高胸竖恰佰貌脖稽印肥摘醚边古起通式四挞摄磺瞒硬变违帧棉片方拧檀涟尤蔫闽厚就兑烧闰妊梢渝恰驼非论专准蔽驶桂溪桑膜蜜肃砍砌话蜒冰舔跨搂趴女噶浑完持拟仓碗轨魔瘪十杭钓腆剖帽秤楼蚤断补袄赢地泥盼贿莽场曙车哀隔贸疾隅佑吓调例潍倔英尤鼻瞩蠢礼国叠戍嚎想晴营毡青阐噎恫抓恩哈烧殆挡先筋绚椽廉霹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度测量的实验设计一、活动目的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 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 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度测量的实验设计 [字体:大中 小]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 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 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

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Φ(该地经度=120°E-ΔT/4min) 四、活动准备 1、人员准备 分六个小组,每组6-7人。 2、器材准备 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 3、天气情况 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 五、活动过程 2010年9月23日(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学校高三年的同学们在中午放学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校标周围的操场进行“学校经纬度测量实验”的地理课外测量活动。 ①取一根长度约1m的标杆,找一块水平地面,将圆杆垂直竖立在地面上,量出标杆长度L 1; ②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 ③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 ④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本地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量出标杆影子L2; ⑤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⑥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的经度Φ(校园经度=120°E-ΔT/4min)。 六、实验结果 实际测量的结果各组平均值(24.88°N,118.56°E)与GPS卫星测得校园经纬度(24.60°N,116.69°E)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作为使用简单工具测量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1、实验的器材不够精确:如皮尺、拉尺易偏移,存在微小误差,测量的标杆太粗或者不够垂直等;

社会实践+立项申请书

社会实践立项申请书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立项资助 申 请 书 (编号: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二? 一二年一月 项目化实践,?, 体验式实践, , 其它类实践, , 专题调研, ,社会调查,?,专业型岗位体验, , 支农支教, ,技能培训, ,非专业型岗位体验, , 实践类别科普宣传, ,科技指导, ,就业型岗位体验, , 科研攻关, ,政策宣讲, ,其它, , 文化传播,?,法律援助, , 医疗卫生服务, ,其它, , 接收单位或 接收个人所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在单位全称 接收单位负 责人或接收××× 联络方式×××××× 个人姓名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是红军长征4个集结出发地之一,全国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宁化县革命纪念馆,1977年兴建于城关北山,是人们缅怀革

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2005年,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北山公园一道,接收单位 ,个人, 整合为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宁化县革命纪念馆,是一座园林式的仿古建筑,馆内陈列革命文物及历史照片、资料800余件。精美的陈列、翔实的史料,使之成为福建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建馆近30年来,接待了从中央至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各阶层观众、中小学生100多万人次,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是宁化人民心中永恒的丰碑。宁化革命纪念馆近年来已接收了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省内外大学学生来馆参观、实践。 主要项目名称对“宁化‘红色文化’传播及其对宁化经济影响”的调研实践项目 ,项目意义与目的, 近年来,有关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在举国上下得到了大力开展。一系列的红色活动在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这些重温经典的活动对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也是基于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解读、传播以及利用“红色文化”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而展开的。 1、通过这次调研,可以加强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加强对当地“革命精神”的继承; 2、通过这次调研,可以加强当地民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激发当地人民的自豪感,并树立历史责任感; 3、通过这次调研,可以为当地政府对如何更好利用“红色文化”来带动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野外地貌认识的开放性教学 摘要 地理是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传统地理学科教学主要在课堂中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地地理环境进行教学,这使得地理学习枯燥无味,且让人感觉地理科不具实用性。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多次开展实地教学,在此把其中一次以野外地貌认识的综合实践课整理,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教学探究野外地貌综合实践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地理综合实践课的设计背景 大自然是最好的地理教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零距离向自然环境学习,这样既直观又能激发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充分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同时满足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也强调:“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国情,关注环境,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今年高一是我省课程标准教材第二届学生,在高一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们开展过四次野外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进行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实验记录,还有观察日出并据日出时间及当地经纬度计算昼夜长短等一系列室外的地理课的教学。在此我把第三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二、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地貌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却视而不见,因此完全有必要结合实地情况进行教学。基于“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对不同地理的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地理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了利用身边的丰富的地理素材进行教学的思路。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问题的认识,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获得知识,通过拓展应用使知识内化。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牢靠扎实,而且印象深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学科观测、地理实验。 (2)结合实例分析探究具体地貌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对地貌形态进行描述。 (2)让学生对地形的成因做简单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 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 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 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 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 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 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 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 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 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 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 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4月5日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1 (二)基本理念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 (一)学科核心素养2 (二)课程目标4 三、课程结构4 (一)设计依据4 (二)结构5 (三)学分与选课6 四、课程内容7 (一)必修课程7 (二)选修Ⅰ课程10 (三)选修Ⅱ课程15 五、学业质量标准 (28) (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28) (二)水平说明 (34) 六、实施建议34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34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1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58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0

附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64)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65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

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类型

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石玉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地全新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基于学生地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地综合运用地课程形态;它有独特地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是没有具体地教材内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经过校本化,才能全面实施落实到位,才能体现本课程地理念.于是,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地宗旨,深入进行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地实践、研究和开发,对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地形式进行合理设计、全面协调,构建了我校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地校本课程特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类型地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地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主题,活动方式和活动目地要根据学生地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学生没有兴趣.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与生活联系,只有这样才切实可行.在实践中,我认为可做如下几种类型地尝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观察观测型 这是一种带有实习性地活动类型,从观察到地各种乡土地理现象和观测地数据来印证课本上地地理学原理. ()气象观测.我们利用地理地气象设备观测气温、气压、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向和风速、日照和云量等气象要素.根据观测地数据,结合物象和天气谚语,作基本地天气预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土壤观察.我们选择富有代表性地地段,从土壤剖面上观察我市主要土壤类型棕壤地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新生体和酸碱度,鉴定土壤地类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野外考察型 ()地质地貌考察.选择典型地考察地点如宣化北山、黄羊山等,考察地质构造、地层剖面、风蚀和水蚀地貌、倒置地形、小型冲积扇等.了解它们地形态,分析它们地成因,评估它们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河流功能考察.我门组织学生对于城市境内地主要河道——洋河、柳川河进行沿河考察,看看在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发挥得如何.水体有无污染,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生态农业考察.我们选择我市典型地生态农业示范区如城郊型特色农业——宣化葡萄等,考察生态农业区地地格局,了解生态农业究竟有哪些好处,与农村脱贫致富有什么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调查研究型 调查地内容可以是我市旅游资源调查、环境污染源调查、工业布局调查、城市规划调查、交通状况调查、一个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调查、小区绿化现状调查、一个街道或居委会地人口调查,以及乡土文化、历史遗产、民居聚落、基础设施调等等.通过调查,撰写出有论点、有事实、有分析、有解决问题对策地调查报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旅游揽胜型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地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地雄姿,体验塞外古城地风土人情.这里还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地古城文化、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1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简介:项目名称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同类餐饮连锁企业竞争力研究以肯德基、麦当劳《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一文简介结束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正文开始 项目名称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同类餐饮连锁企业竞争力研究——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例 一、实践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加入了WTO国际世贸组织。先后引进许多外资企业,使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国内更为显著,中国的企业面临着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双重挑战,竞争压力巨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能突出重围,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是关键。竞争优势包括很多方面,而在餐饮行业中地理位置的选择与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尤为关键,因为这决定了该行业市场份额的大小。 如今,中国人口众多,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政府和社会都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但不少学生在创业上没有经验,尤其是开类似于餐饮等服务行业,失败的原因往往都是因为选址的错误造成。在国外,许多零售终端的选址早已成为一门学问。地点是饭店经营的首要因素,餐饮连锁经营也是如此。连锁店的正确选址,不仅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连锁经营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而在此方面据业内人士声称,肯德基、麦当劳是餐饮连锁业选址的典范,是我们要学习、研究、效仿的对象。 当今是数字化地球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连锁店的兴起。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练成一片,形成整体。在网上我们能很方面的查找出各种店面的地址,并且通过地图等进行数字化地理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的为餐饮业商店进行选址,同时研究出寡头垄断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竞争策略。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理论,我们在此设想是否可以把每个连锁店看作一个中心地,通过调查等方式测算出它的服务半径,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邻域分析、叠合分析等手段结合图论的观点发现一些普遍的联系及规律,再结合交通状况,人流走向趋势结合分析促成两者竞争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经济地理学、商业地理学、GIS应用,经济学原理、管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甚至结合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来研究同类餐饮业是如何相互竞争的?期间有什么战略性因素?两家餐饮也是如何在地理空间上进行选址的,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连锁店分布在地理位置上到底形成什么样的规律促成竞争?这正是这次本次社会实践想要回答的问题。此外,我们也想通过本次实践,更好地宣传我专业、我系的形象,对于参与本次实践的同学们来说,可以给他们提供一次检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和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机会。这些正是本次实践得以形成的基本背景。 这些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于GIS软件的应用能力,锻炼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交能力等,同时使我们对所学的其他领域知识学习得以融会贯通,并更好的掌握知识。对于将来开设企业选址、竞争策略等方面提供了参考的价值。这可能是本次实践意义所在。也许通过深入的研究后,还能发现更深刻的意义。二、实践内容与方案

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申请书

团支部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申请书 简表 一、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申报立项的意义:青年热点沙龙活动一个月主办一期,每期以当时的社会热点或重要时事为主题,组织学生对主题进行讨论。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开放的当今时代,大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这个“青年热点沙龙”活动不仅为大家提供了“有话可说,有话必说”的交流平台,而且同时引导大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发展和政治变化。 2、国内外与项目相关情况的分析: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一些团组织或部分高校正在开展类似青年沙龙的活动,如2009年1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开展过的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他们的主题是“诱惑侦查中的法律问题”,以及2010年7月28日下午,由团抚顺市委、团新抚区委主办的“抚顺青年话题沙龙”等,不过他们只局限于与自己学校或专业相关的学术型讲座类的,而没有将这种活动引申到社会中去,从而未真正让学生养成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主人翁精神,以及未形成一种主动地和辩证地去接触和看待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变化的局面。 二、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项目具体内容、发展目标和主要作用 <1>项目具体内容: 1)发布主题邀请同学积极参与 在确定活动主题之后,校团委组织通过校团委网站或部长会议向全校同学宣布青年热点沙龙热点话题,邀请同学积极参与。同学们可以先通过校团委网站上的BBS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2)准备资料制定方案 在活动筹备期间,我们会根据活动主题准备大量的资

料,包括图片、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按照活动的程序安排,准备好一个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相结合的PPT,在活动现场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活动的程序一般都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3)邀请同学现场讨论 每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邀请有时间的同学参与“青年热点沙龙”的现场交流活动。 4)邀请专家老师现场指导 每期活动都邀请学校理论知识渊博的老师担任活动嘉宾,在活动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也从理论的高度为学生们解读活动主题,让学生更加正确和理性的看待一些社会事件和政治时事。 5)上传活动视频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每期“青年热点沙龙”现场活动结束后,将制作好的视频资料上传到校团委网站,供更多的同学交流和学习。 <2>项目发展目标及主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关注时事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对于离他们看来很远的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充耳不闻,甚至会产生厌恶之心。高等教育质量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是关键。因此在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开展一项长期的能帮助广大大学生青年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活动,并以此为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奉献一份力量。这样,倡导当代大学生积极了解时事,深刻思考社会热点,为将来报效祖国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工作迫在眉睫。 2、项目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和可行性分析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摘要:地理综合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层面,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可以 全方位地提升地理学科的知识能力和地理模型构建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综合实践 引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对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转变授课模式、开展具体户外活动等方式,实现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与核心素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 地理素质培养教育工作。 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习惯中随处可见,尤其是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目标也是将所掌握的知识合理地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这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备课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师通过让学生认识地理、运用地理达到增强学生对地理深层次认识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地理《城市空间结构》介绍的高级住宅区分布特点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同学呈现出高级住宅区的分布情况。学生对这些高级住宅区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从而自主总结出高级住宅区的分布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教师通过尽可能地创设具体的实际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 从生活中认识地理、了解地理并合理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高级住宅区的特点与自己居住的城镇地图相结合,找出城镇适合建立高级住宅的地域,并指出选址合理的理由,从而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进一步深化地理课程知识。通过地图的联系,学生可以构建发散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 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联合实际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学习理论知识的乐趣,增加学习地 理知识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二、转变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模式 为加强学生地理知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课堂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形式促进师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地理想象能力,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与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空间构建能力相结合,加 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促进自身知识的完善,增强了学习的体验感,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先进的教学仪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地球公转》一章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构建四个地球的昼夜变化图像,并在这些图像中呈现出一年四季地球受到的光照影响,通过投影设备可 以将四个季节的地球昼夜分布图依次展开,利用先进的设备为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锻炼提供基础。教师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后仔细观察这些图像的特点,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地球不同季节的光照分布模型。学生通过对每个模型进行对比,在自己的思维中区分各自的特点。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光照的不同对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构建能力。 三、开展具体户外活动,增强学生地理具体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学校经纬度测量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 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 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Φ(该地经度=120°E-ΔT/4min) 四、活动准备 1、人员准备 将班级进行分组,每组6-7人。 2、器材准备 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 3、天气情况 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 五、活动过程

2016年度年度基层工会活动方案立项申请书

*******学院 基层工会活动 立项申请书 项目名称:加强自身建设,共创和谐小家分工会: *************学院分工会填表日期: 2016年4月8日

填表说明 1、请详细填写表中所列各项内容。 2、每个分工会每年度限报1项,每项项目的执行时间原则上为本年度内完成。 3、本表需双面打印于A4纸上,一式一份,分工会主席签字后方可申报。- 2 -

立项信息 项目名称加强自身建设,共创和谐小家 预算额度4989 工会会员总数87 参与人数87 立项的目的和意义立项目的: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强化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提升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搭建教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推动*******学院和谐小家的建设和发展。 项目意义: 1、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坚持工会工作服务于学校发展工作。从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入手,进一步提升我院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在我院十三五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通过开展教职工读书沙龙理论学习活动,提升教职工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我院教职工学术交流、人文交流提供平台,从而为我院十三五建设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3、通过开展户外团体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关注教职工心理健康,舒缓工作压力,为更好的为学院科研工作、学术工作做贡献,满足我院教职工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立项的内容、时间安排 一、项目思路 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引导相结合的项目形式,从教职工自身发展和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最有吸引力和收到学习成果最有效力的活动形式,开展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分工会立项活动,更好的为我院十三五规划提供助力作用。 二、立项内容: 1、以理论学习提升教职工文化素养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养成“常读政治书,以养正气;勤读业务书,以养才气;多读文学书,以养雅气”的读书氛围,提升广大教工的人文素养。 学院为全体教师配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制定读书计划目标书:每个教师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 我分工会此次立项定每年10月为读书月,组织学院读书沙龙活动,将读书成功进行转化,鼓励教职工发表相关领域论文、形成理论指导。 2、乘风破浪,共创和谐小家——素质拓展训练 项目时间:3小时左右场地:户外 - 3 -

高中人文地理考查实践活动

高中人文地理调查实践方案 一、地理实践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从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现实之中去实践,从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进一步认识自然、社会,体现地理科学的奥秘; (2)体现乡土地理教育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2.意义: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 二、实践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次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校外指导学生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鉴定;识别城市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现状;调查荒废土地的演化历史,探寻其荒废的原因;了解社会对荒废土地的认知态度和期望;目前政府对荒废土地的管理、长远规划等。此外,学会判读地图,在地图上定点;绘制调查路线和简易的区域素描图;学会采访和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编写课外实践报告。 三、课堂教学内容和依据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分区 四、调查实践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 2.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 5.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走访调查阶段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涉及地图判读、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交通、经济、国家政策等诸多内容。 地点一:磁灶镇陶城路 第一组: (一)活动内容 1.观察、记录废弃土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面积、形状。 2.观察、记录废弃地目前利用状况。 3.观察、记录废弃地周边土地利用状况、交通状况。 (二)任务1.记录并整理废弃地的利用现状; 2.亲手绘制废弃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3.采集和整理相关图片 4. 结合自然地理要素总结该片土地废弃的原因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地理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达到培养国家公民的目的,我认为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环境开始,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为学生,能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地理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我认为需要在本地结合课程内容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

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3.室内总结,绘制考察线路图将实地考察的结果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典型考察目标,并绘制考察线路图。 二、野外实践考察方案的设计 1.预期目标 通过对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的考察,了解本地该地貌的类型、成因和特点,探究流水溶蚀的过程; 学习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用相机拍摄一组反映该地貌的照片,做好考察过程的原始记录; 运用考察素材撰写考察报告,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举行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和答辩会,提高学生合作与思辩能力。 2.考察前准备工作相关知识简介及介绍考察方案;成立学习小组,进行考察纪律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准备考察工具:笔记本、笔、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实施,根据《湖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特制定本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性质与实验要求 (一) 课程目标与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确定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共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改变普通高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偏向,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但在开发和实施的具体操作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要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究和积极运用知识的倾向,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加本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现实的生活环境,关注全人类科技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通过动手和实际操作,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国家规定和地方指导下,由学校开发、实施、管理的必修课程。学校是课程开发与实施最重要的主体,必须自觉地担负起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责任,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作为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化水平。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 1.开齐开足课程。全省普通高中,不分城乡,不论基础与条件优劣,均应在实验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保证课时数量达到学分认定的要求,保证实验年级高中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我校依据省课改方案要求在2009年秋高一年级开设综合实践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30T10:56:02.17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7月上作者:梁小强 [导读] 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高中地理的相关案例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逐渐联系,打破传统僵化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则成为许多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高中地理的相关案例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以期对推动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以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的教育目的。地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生活化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及更加熟悉的生活场景,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如何利用生活化理念指导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给出几点建议。 一、合理利用地理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生活化的基本原则,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活事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该善于从教材这一基本教学载体中获取信息,挖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立足教材,并从教材中逐渐延伸出来,以生活案例为基本框架,对地理学科中的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实践探索。例如在“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教材中给出的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对当前的环境危机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为从大气污染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以雾霾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结合天气预报,对当地某一段时间内的雾霾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资料查询、筛选、整合等对不同季节的雾霾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探究雾霾天气出现的走势以及主要原因。而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强制说教,让学生被动接受、承认他人经验,而忽视自我经验的形成与积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饱受诟病。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在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情境创设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将地理知识渗透其中,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导,让学生从教材中静止的文字描写逐渐融合到动态化的语言中。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境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在身心的全面解放中逐渐认识自我价值,并主动参与到实践探索中,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目标。 三、结合综合实践探索的特点,设计贴近生活的探索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而设计的实践探索活动,其对于传统的单一化知识讲解是一种变革,对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古语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知识固然能够向教师传递一定的经验,但是如果知识的获取单纯地依赖书本,对于个体的自主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实践始终是知识最主要的来源。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为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或者鼓励学生探究生活现象中的地理知识或者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一实践过程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其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对于水资源的研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城镇的水质现状调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调查报告说明当前城镇水质的整体状况,并探究其中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四、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强化综合实践活动效果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无论是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提高实践活动效果的角度看,小组合作的优势都是十分明显的。在实践中,教师应避免构建临时小组,防止小组之间由于缺乏默契而影响正常的沟通与交流。在分组前对学生的客观信息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并利用动态化管理适当调整小组结构,以保证小组成员能够在综合实践探索中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探索任务。例如在“当地旅游资源调查”的实践中,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设计相应的调查重点,如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景点的分布,旅游路线的覆盖面、学旅游景区企业的分布特点等。而在合作中,教师也应加强指导,确保组内各司其职,同时在评价中体现对集体工作与个体贡献的平衡,以强化小组合作在综合实践探索中的作用。 五、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蕴藏着自我发展的机会。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知识,而忽视了生活。针对此,在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化理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记录某一工厂的位置设计与盛行风走向的关系,进而说明工厂区位选择过程中,为什么要遵循“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郊外;季风区的垂直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的原则,而这对于引导学生观察体会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束语 总之,地理是一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本理论中,而是应该利用与现实生活显示联系紧密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知识,并形成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强化学生探索知识、体验生活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忠权.浇生活之水,绽放地理之花——谈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5(36). [2]刘桂香.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9). 作者简介:梁小强(1983.1-);男;汉;宁夏石嘴山市;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中学 366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