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宫颈癌早期筛查情况分析

宫颈癌早期筛查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5-01-15T14:47:09.5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5期供稿作者:姜娜[导读] 随年龄上升生殖道感染逐步下降,因此性活跃期女性应注意性生活卫生,注意避孕,减少不必要的流产等。姜娜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社区卫生分服务中心 214155)【摘要】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是国家出台实施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程, 子宫颈癌在全球都是危害妇女健康且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发生宫颈癌人数为46.5万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15万人[1]。从HPV 持续感染,到宫颈癌前病变,在发展到子宫浸润癌,通常需要10~20 年。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宫颈癌的筛查非常必要[2]。为了提高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对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现将2010-2011年度筛查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预防筛查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86-02 1 筛查对象 35~59 周岁妇女自愿免费筛查。 2 筛查流程 ①在辖区内发放宫颈癌筛查意义的宣传材料。②对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进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③根据身份证明统一登记并详细记录联系方式及妇科病史及家族史的简单问诊。④进行白带常规化验,妇科盆腔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的取材。 3 方法 受检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先进行白带常规化验,再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的取材,后进行妇科的盆腔检查,包括外生殖器、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记录检查结果并将结果告诉受检者。 4 结果分析 2010 年和2011 年筛查人数各为883人和1012 人,其中35~45 岁为496人和595人,筛查疾病主要为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及其相关疾病,主要数据见下表。 4.1 从下表中可看出此两年筛查患病率最高的为各种阴道炎,发病率分别为49.1%和50.5%,宫颈炎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1.1%和38.1%,其中35~45 岁发病率为42.5%和43.8%,大于45岁发病率为18.8%和31.2%,由此可以看出性活跃期女性生殖器炎症发生率较高,随年龄上升生殖道感染逐步下降,因此性活跃期女性应注意性生活卫生,注意避孕,减少不必要的流产等。 表1 2010年筛查疾病主要数据 4.2 宫颈糜烂样改变发生率分别为2 5.8%和35.4%,有大约13%宫颈糜烂样患者进行过各种治疗,大约63%主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性生活后出血,宫颈糜烂样改变可以是生理性得柱状上皮异位,也可以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的早期表现,因此不进行宫颈筛查即盲目地进行治疗,可能遗漏一些宫颈浸润癌或高级别癌前病变,这是比较危险的。 4.3 我院采用宫颈刮片细胞学进行宫颈癌筛查,2010 年和2011 年共有8 名筛查妇女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轻至重度核异质细胞,临床处理,转阴道镜检查,其中2人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行宫颈锥型切除术,1人检出宫颈癌变,手术治疗。其余阴道镜检查未见异常,定期随访。 4.4由此可见,对宫颈癌高发年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测有利于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以及对高危人群早干预,可以逐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极死亡率,对有性生活的妇女常规进行宫颈刮片检查,尤其35岁以上妇女更重视防癌筛查[3]。应积极利用社区卫生医护防团队坚持开展针对适龄妇女,以防治乳腺癌、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重点,两癌筛查及防治生殖道感染为手段的普防普查普治工作,以期降低乳腺癌及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适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10-2 082. [2]孙丽娟.宫颈癌筛查必要性[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11(2):106-107. [3]李隆玉,李诚信.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52.

p16和ki67双染检测助力宫颈癌前病变诊断

p16与Ki-67双染检测,助力宫颈癌前病变诊断 研究发现,全球绝大部分宫颈癌病例都就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只有长期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才会导致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进而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防治的关键在于筛查出高风险人群,找出高级别CIN 患者,及时干预。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宫颈上皮细胞或组织中检测两种生物标志物p16与Ki-67以辅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已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重点。 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细胞病理学会议暨细胞病理学读片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余俐教授同与会病理及肿瘤领域的专家深入交流并探讨了 CINtec?PLUS p16 与Ki-67 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对于辅助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重要性。p16与Ki-67双染检测辅助细胞学诊断,有效降低阴道镜转诊率细胞学在很多国家就是标准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敏感性较低、重复性差,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针对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能明确就是癌前病变还就是反应性细胞改变;实验室间的结果差异大;对腺癌不敏感;筛查间隔频繁,至少每2~3年就要进行一次检测。余俐教授指出,较为理想的宫颈癌筛查手段应该就是在提高细胞学检测敏感性的同时,能够不损失其特异性

或者可以通过客观的生物标志物,标记出高级别病变的细胞,以辅助细胞学检测结果的判读与诊断。 2012年,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与美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会(ASCCP)联合发布了下生殖道HPV相关的鳞状病变的命名标准化计划(LAST)指南,最终认定p16就是唯一有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其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正常细胞的HPV一过性感染,免疫组化检测不能检测到 p16表达,而HPV转化性感染则会引起p16的过度表达,并被免疫组化检测到。因此,p16可作为HPV感染的间接标志物,广泛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 LAST 指南建议使用特定克隆号(E6H4)的p16INK4a抗体作为检测HPV感染就是否影响到细胞周期调控的生物标志物,该克隆号就是我国唯一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证的p16INK4a 抗体。2015 年11 月26 日,CFDA 批准罗氏诊断CINtec PLUS 细胞学试剂盒[抗p16(E6H4)与 Ki-67(274-11AC3)单克隆抗体鸡尾酒试剂(免疫细胞化学法)]用于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 p16在细胞周期的阻滞期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而另一 种生物标志物Ki-67则指示细胞增殖。在同一个细胞周期中,如二者同时表达则提示细胞周期失调。CINtec PLUS细胞学双染检测能够同时检测出HPV持续感染后过表达的p16与Ki-67。如双染阳性,强烈提示CIN2+病变,需立即进行阴道镜

确诊子宫颈癌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e3508505.html, 确诊子宫颈癌的方法 作者:伍新华 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10期 子宫颈是子宫与阴道连接的部位,呈圆形,突出于阴道内端。阴道扩张后,肉眼可看清子宫颈的外貌。子宫颈是妇女的多事之地,尤其到了中年以后,容易罹患肿瘤。子宫颈癌是妇女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40岁左右,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尤其在多产、早婚和多个性伴侣的性混乱者中发生率较高。早期子宫颈癌常常少有症状,或仅有性交后少量出血或白带增多,不易为女性所重视。因此,对于各年龄段的妇女,只要有性交后出血或渗血,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想到有宫颈癌的可能,尽早去医院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并采用以下辅助检查: 1.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但应注意取材部位正确及镜检仔细。可有5%~10%的假阴性率,因此,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定期检查。 2.碘试验:正常宫颈或阴道鳞状上皮含有丰富的糖原,可被碘液染为棕色,而宫颈管柱状上皮、宫颈糜烂及异常鳞状上皮区(包括鳞状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区)均无糖原存在,故不着色。临床上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擦去表面粘液,以碘液涂抹宫颈及穹窿,如发现不正常碘阴性区,即可在此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3.宫颈和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Ⅲ~Ⅳ级以上涂片,但宫颈活检为阴性时,应在宫颈鳞—柱交界部的6、9、12和3点处取四点活检,或在碘试验不着色区及可疑癌变部位,取多处组织并进行切片检查,或应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4.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不能直接诊断癌瘤,但可协助选择活检的部位进行宫颈活检。据统计,如能在阴道镜检查的协助下取活检,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8%左右。但阴道镜检查不能代替刮片细胞学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也不能发现宫颈管内病变。

宫颈癌宣传

关爱生命科学抗癌让生活更美好 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加强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工作,从2009年开始,我国年龄35~64岁农村妇女免费开展宫颈癌检查。通过宫颈癌检查,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广大农村妇女保健水平,保护农村妇女健康。莱芜市妇幼保健院是国家、山东省宫颈癌筛查异常者在莱芜的转诊诊疗医院。而我院妇科具备宫颈癌筛查和治疗资质,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并有成熟的的诊疗技术。 什么是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妇女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所谓“恶性”是指这个肿瘤可以向子宫颈临近的组织和器官直接蔓延或发生转移,对女性危害极大,会夺去女性的生命。 什么是宫颈癌前病变 所谓癌前病变,是指病变本身不是癌,也不一定必然转化为癌,但在这些病变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宫颈癌。 子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而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是发现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筛查项目 筛查项目包括: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HPV检查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宫颈活检。(临床三阶梯诊疗) 引起子宫颈癌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多国家、多中心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癌的主要病因。HPV感染是通过性生活传播,通常没有症状,可以表现为长期的隐性感染。 你知道哪些人容易得子宫颈癌吗 ★初潮过早与多孕多产的妇女;★性生活过早的妇女(16岁前);★自己或配偶有多个性伴侣的妇女;★外阴清洁卫生习惯不良、不洁性生活的妇女;★吸烟妇女;★营养、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的妇女;★有宫颈病变(长期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宫颈癌前病变)的妇女;★有恶性肿瘤家庭史的妇女。 你知道子宫颈癌的发病过程吗 90%以上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癌的发展过程:正常→ASCUS→CINI→C1NII→C1NIII→原位癌→镜下浸润癌→浸润癌。从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15年。 宫颈癌早期征兆 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淋漓不净、白带增多伴异味等都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征兆,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接受妇检、细胞学、阴道镜、宫颈活检等相关检查。 积极参加宫颈筛查 已有性生活的女性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有效的筛查手段,完全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不可对“宫颈炎”掉以轻心

宫颈癌筛查指步骤、流程图

2015年宫颈癌筛查步骤、处理流程图 ——中国两癌筛查学会推荐宫颈癌筛查步骤: 第一步: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 第二步:液基细胞学检测 第三部:阴道镜+组织活检 宫颈癌筛查流程图:

一我离HPV有多远 HPV,又称为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元凶。90%以上宫颈癌由十几种高危型HPV病毒引起,其中最为危险的是HPV16型和18型。 根据美国的调查数据, 有% 女性感染一种或多种HPV病毒。而感染了高危型的则占15.2%。 HPV通过密切的皮肤接触感染。80%感染者可以用1-2年的时间,通过机体的免疫能力将其清除。不能清除而持续感染者,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怎样发现HPV感染 可以在宫颈癌的筛查的过程中,由医生用小刷子在宫颈上采取细胞,测定HPV病毒的存在。一种检查是HPV分型,可以检测出20余种HPV高危型和两种低危型。另一种检查可以检测最常见13种高危型HPV的病毒感染量。 HPV检测通常是与细胞学筛查(TCT)同时进行的。 三发现了HPV感染我怎么办 如果单纯高危型HPV感染(非16型和18型),没有TCT异常,可以观察6-12个月,然后复查HPV和细胞学筛查(TCT)。 如果感染了最危险的HPV16型和18型,应当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多点活检,看看有没有癌前病变。 如果感染了HPV高危型,同时TCT也不正常,应该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多点活检,看看有没有癌前病变。 如过没有检测到HPV,但是TCT结果显示低度病变(LSIL),或者更严重的TCT异常,也应该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多点活检,及时发现可能的高度癌前病变。 TCT和HPV,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这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三阶梯诊断程序。 四发现了HPV感染,我距离癌有多远 很多人发现了HPV感染,变得非常恐慌,以至于寝食不安。实际上80%以上的HPV病毒可以经过1-2年被机体清除掉。一年清除不掉的,或者是清除掉了以后又反复感染的,或者感染了HPV16型或18型的,应该给予特别的警惕,需要阴道镜下的宫颈多点活检。 五感染了HPV病毒,需要怎样治疗 目前对HPV感染无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可以治疗。由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癌前病变也可以治疗。通过治疗这些病变,HPV病毒会随之而去,这就是所谓的“治病即治毒”。 由HPV引起的宫颈癌前病变,随其严重的程度,依次为CIN1,CIN2,CIN3,宫颈原位癌。CIN1可以观察,也可以用宫颈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激光,电灼,冷冻)。CIN2和CIN3可以做LEEP(环形电切),或手术锥切(电刀锥切、激光锥切、冷刀锥切)。 由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湿疣可以用物理或药物治疗。 六我怎样预防HPV感染 l 避免与HPV感染者进行密切的皮肤粘膜接触,是最可靠的方法。 l 保持与非感染者单一稳定的性关系,最能够保护自己不受感染。 l 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性伴侣(10)之间的HPV传播。但是避孕套是不太可能提供对病毒的传播完全的保护。 l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两种HPV疫苗:Gardasil 和Cervarix ,对于预防HPV16型和18型效果显著。Gardasil 还可以预防HPV6型和11型低危病毒感染。

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现状与展望

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广大妇女的健康与生命。早期筛查对子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引发子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因素,所以HPV-DNA检测对宫颈癌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就该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筛查宫颈癌作为女性第二好发恶性肿瘤,它的防治关键是进行宫颈筛查及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s,CIN)。而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导致宫颈病变引发宫颈癌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使用HPV-DNA检测,它也成为宫颈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现就HPV-DNA的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诊断的意义进行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HPV-DNA的检测方法 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也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检测HPV的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斑点杂交、核酸印迹和聚合酶链反应等。1996年由美国Appliedbiosystems公司推出了在传统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还实现了检测、定量、分型的同步进行,检测简便快速。但其检测费用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大都处于实验室阶段,不适合大规模HPV筛查和流行病学研究[1] 。最近Digene公司推出的杂交捕获二代(hybirdcaptureⅡ,HC-Ⅱ)是唯一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可在临床使用的HPV-DNA检测技术[2] ,虽然可检出13种高危型、5种低危型HPV及病毒载量,却不能确定其具体型别。Digene 公司随后又在杂交捕获法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基因芯片推出了

宫颈癌筛查新进展

宫颈癌筛查获得新进展 美国新版指南推荐“联合检测”,高危基因亚型提示疾病预期 宫颈癌是世界第三大女性恶性肿瘤,是中国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逾47万新发宫颈癌病例,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数约占世界总发病数的28%。据权威机构估计,若缺乏适当、有效的筛查方法及预防计划,至2025年,亚洲的宫颈癌发病率将上升40%。 近年来,宫颈癌病因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发现及分型为宫颈癌筛查提供了一个全新途径。高危HPV基因检测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客观的特点,联合传统、经济的细胞学检测,成为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案,并得到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的2012年新版宫颈癌筛查指南、美国癌症学会(ACS)、美国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病理学会(ASCCP)和美国临床病理学会(ASCP)联合发布的2012年新版宫颈癌筛查指南的推荐。 HPV:预防及筛查宫颈癌的关键 HPV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毒,高达75%的女性在一生的某一阶段会感染HPV。HPV 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主要病因,且宫颈病变程度越重,高危HPV 感染率越高。在CIN 1、CIN 2 、CIN 3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30 %、55 %和65 %,而99.8%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体内能检测到HPV感染,HPV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 HPV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的致病性及疾病预后均有差异。造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高风险HPV亚型有14种,其中HPV16和HPV18这两种病毒株的风险最高,可导致70%-85%的宫颈癌病例。多达47,000名女性参与的美国最大型的宫颈癌普查——ATHENA 研究发现,感染HPV16或18的女性,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比不携带这类病毒的女性高35倍。cobas 4800 HPV检测是目前唯一获美国药品及食品监督管理局核准,可以同时测出HPV16、HPV18及有否其他12种高风险HPV病毒株的HPV基因检测方法。 宫颈癌病因明确,且发展过程中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是唯一一种能够通过医学干预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如能进行HPV早期检测,并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阻断性治疗,其治愈率可达98%。而一旦疾病发展成癌症并扩散至其他器官,每5名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分析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18T11:03:17.2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李爱青 [导读] 临沭县玉山镇玉山卫生院 276711 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示宫颈病变预后,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检出率. 临沭县玉山镇玉山卫生院 276711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新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帮基础,降低宫颈癌死亡率。方法随机选取 2011年 2 月 -2014年 3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 180例女性,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人,对照组用巴氏涂片法进行检查,研究组用液基细胞学进行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中出现的阳性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制片满意率为86%,观察组的制片满意度为68%,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 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7%,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示宫颈病变预后,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液基细胞学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 -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 180例女性,年龄25~60岁,平均(35.2±8.1)岁;其中50例初中文化,高中文化110例,高中以上20例;已婚120例,未婚60例;孕次:≤1次者45例,≥2次者 135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0人,所有患者均行两种检查方式并按分组不同而用不同检查方法,对照组用行巴氏涂片法进行检查,研究组用液基细胞学进行检查。 1.2选取标准 (1)选取标准:a.于月经后4~8d 采集标本(近绝经期妇女于月经中后期进行采集);b.性生活史≥2年;c.检查前45d未予以阴道用药、冲洗、检查及性生活;d.1周內未使用抗生素;e.均在检查前认真阅读研究方案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a.月经期妇女;b.子宫切除患者;c.宫颈疾病及治疗史患者;d.妊娠及哺乳期妇女;e.盆腔放射史患者;f.诊断期间使用避孕药者;g.资料不完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的检查方法,即巴氏涂片法。操作如下:患者排空膀胱后膀胱截石位,将子宫颈外口需充分暴露,把表面分泌物擦净(用无菌棉球),然后用刮板围绕宫颈外口行360旋刮,取柱状及鳞状上皮的交接处分泌物及黏膜,应尽量避免损伤宫颈引起出血,影响检査结果。若白带或分泌物过多,应先用无菌干棉签轻轻擦净粘液,再刷取标本。将其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用乙醇(浓度为95%)固定15 min,进行巴氏染色处理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阅片检查。其诊断方法按巴氏分类法处理:Ⅰ级为正常、Ⅱ级为炎症、Ⅲ级为可疑癌、Ⅳ级为高度可疑癌、Ⅴ级为癌,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为≥Ⅲ级[1]。 1.5判断标准 所有巴氏染色片经有经验的细胞病理医师读片并进行报告,其采用2001年宫颈细胞学分类TBS诊断标准:即正常范围内(NILM)、对诊断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麟状上皮(ASCUS)、不典型鳞状上皮不排除高度病变(ASC-H)、低度上皮内病变(USL)及高度上皮内病变(HILS)、鳞状细胞癌、不典型腺细胞和腺癌。细胞学诊断为低级别(LSIL)以上的均建议做阴道镜或阴道镜指导下取活检。 1.6统计学处理 对试验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显著性,若P>0.05,则表明差异没有显著性。 2结果 研究组的制片满意率为86%,观察组的制片满意度为68%,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 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7%,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宫颈癌患者72例,对照组采用巴氏涂片法检查出阳性符合率为42.3%,研究组采用液基细胞学阳性符合率为 90.7%,且研究组检查患者 CINⅡ~Ⅲ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 1。 3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轻度、中度和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或仅有一般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增多。也有主诉白带带血或性接触后少量阴道流血等。 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癌前病变,它具有可逆性,即一部分病变可自然消失,但它还具有进展性,即病灶可发展,甚至癌变。其可逆性和发展性与病变的范围、程度有关。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自然消失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中、重度。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发展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轻、中度[3]。也有学者认为,宫颈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良性的异常增殖,可自然转为正常。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已有研究显示,是否具有 HPV 病毒持续感染是评价疗效及复发风险重要指标,其中 HPV 病毒清除彻底者基本无复发。 宫颈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

开展宫颈癌早期筛查实施计划

开展宫颈癌早期筛查实施计划 根据区人口计生局《开展宫颈癌早期筛查项目文本》,结 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我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强化服务,全镇人口计生队伍总动员,发挥计划生育宣传的网络作用,不断提高全镇妇女的生活、生命、生育质量,为湾沟镇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长期目标(XX-XX) 完善和健全育龄群众子宫颈癌早期筛查宣传工作,提高育龄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使育龄群众能够对子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生殖健康。 1、加大宫颈癌早期筛查宣传力度,使子宫颈癌早期筛查群众知晓率达60%以上。 2、制做子宫颈癌早期筛查宣传品,宣传品入户率达100%。 3、每年定期对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减少宫颈

癌病的发病率。 4、XX年9月-XX年9月三年时间,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我镇到区计生服务站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要达700人。短期目标:XX-XX年 1、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发挥镇级计生服务站的作用,定期与区计生服务站进村入户为广大育龄群众进行生殖保健服务,向育龄群众宣传子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优点,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认知程度。 2、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普查率达75%以上,减少宫颈癌病的发病率。 3、加大宣传服务力度,全年已婚育龄群众到区计生服务站进行子宫颈癌筛查不少于140人。 上述目标在XX年9月底前完成。 四、项目执行计划、方法 第一阶段(XX年9月-10月)准备阶段 1、制定项目执行的详细计划和执行方案 2、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计生副镇长张艳担任,副组长由镇计生导站站长殷常华担任,成员为镇计生指导站全体成员。 3、宣传品制作,宣传单500张,宣传小册子50本,每个村利用人口学校和中心服务户阵地开展宣传。 第二阶段(XX年11月-XX年8月)宣传阶段

宫颈癌筛查培训试题及答案

宫颈癌筛查培训试题 单位:时间:得分: 一、单选题 1、宫颈癌是最严重的宫颈病变,在妇女癌瘤中的发生率位居(B ) A 首位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2、子宫颈癌的必要条件是(A ) A 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 B HIV感染者 C 早期性行为 D 吸烟、毒瘾者 3、CIN 发展为原位癌的风险为正常的(A ) A 20倍 B 30倍 C 10倍 D 5倍 4、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发年龄(A )C A 18-30岁 B 30-35岁 C 35-45岁 D 45-59岁 5、我国“两癌”筛查(C )妇女 A 18-30岁 B 30-59岁 C 35-59岁 D 45-59岁 二、多选题 1、以下是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是( ABCD ) A 多个性伴或性伴有多个性伴;

B 有过宫颈病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或外阴癌等病史者; C 曾经患有或正患有生殖道HPV感染; D 早期性行为 2、下列属于宫颈病变的流行病学( ABCD ) A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 B 在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C 宫颈癌是最严重的宫颈病变,在妇女癌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 D 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为发达国家6倍,并且其中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 3、细胞学宫颈癌筛查所需材料包含( ABCD ) A 知情同意书、申请单、信息反馈表 B 宫颈刷、标本管 C 标签、妇检 D 扩阴器、垫巾 4、细胞学宫颈癌筛查取材应符合下列哪些条件( ABCD ) A、48小时内无性交或清洗阴道 B、非月经期 C、停用阴道内抗生素或抗霉菌48后 D、于阴道双合诊检查前

宫颈癌诊疗指南(DOC)

卫生部宫颈癌诊疗指南(2013年版)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宫颈癌的基本情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仅次于乳腺癌。据统计, 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 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 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 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 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左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为了降低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做到早诊早治,本指南补充了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原则,希望能降低宫颈病变的危害,同时减少国家对宫颈癌的诊治支出。 1 范围 本文规范了宫颈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期病变。此类病变仍限于宫颈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宫颈浸润癌是指肿瘤病变穿透宫颈基底膜,发生间质浸润。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CA125 (carcinoma antigen)癌抗原125

3.2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3.3 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 3.4 C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 3.5 FIGO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国际妇产科联盟 3.6 LEEP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宫颈环形电切术 3.7 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 3.8 SC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 4 诊治流程图 5 诊断依据 5.1 病因

宫颈癌筛查技术应用的状况和发展

宫颈癌筛查技术应用的状况和发展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的常见恶性肿瘤类型,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是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宫颈癌的发生与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着密切联系,虽然感染HPV的大多数患者都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HPV持续感染也会使宫颈癌发病风险大为提高。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主要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等方法,但取得的效果均不甚理想,所以做好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对于预防、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宫颈癌筛查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情况做一综述。 标签: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技术 据资料显示[1],全世界每年确诊为宫颈癌的女性人数高达5.29万,其中50%以上都会死于该病。全球统计数据表明[2],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患病人数最多,占据了全球的83%左右,宫颈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女性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一项重大疾病。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普遍采用放化疗、手术等手段,但取得的疗效往往不甚理想,所以有必要加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积极治疗,以阻止病情进展为宫颈癌。 1影像学筛查 影像学筛查是指应用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应用阴道镜,可观察宫颈鳞柱上皮移行带及交界处的病变部位,能够采集病变部位组织做病理活检,是临床诊断早期无症状宫颈病变的常用手段。目前,阴道镜筛查宫颈癌病变,诊断标准多选用RCI评分标准(包括碘、血管、颜色、边界4项指标)。该诊断标准很好地将病理学诊断与阴道镜图像联系起来,提高了诊断依据的客观性以及诊断的正确率。据相关研究显示,在RCI评分标准下,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可达95.3%,阳性预测值可达96.5%。然而,对于一些隐蔽、细小的病灶,阴道镜难以检出,所以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在评分标准及设备性能方面都还有待提高、完善。 2细胞学筛查 2.1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细胞检测技术的一大突破,其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剔除样本中的杂质(如黏液、血细胞等),制作出视野清晰、细胞全面的薄层涂片,让阅片者观察得更加清晰,诊断更加准确。据相关研究显示,TCT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度为95%,灵敏度为97.7%。TCT诊断标准多选用TBS(宫颈细胞学分类),TBS将对细胞形态进行了量化分级,同时联系临床诊断,很好地保证了诊断的客观性、准确性。 2.2巴氏涂片该方法是在刮取宫颈上皮细胞后,通过涂片、固定、染色等操作后,对细胞进行观察、诊断。巴氏涂片法具有费用低、损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有研究显示,通过应用巴氏涂片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中,宫颈浸润癌患

宫颈癌筛查方法及应用现状

宫颈癌筛查方法及应用现状 发表时间:2019-06-12T11:01:16.8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作者:邱春利 [导读] 在临床筛查宫颈癌的过程中,要规避采用单一筛查方法,要尽量探索多种筛查方法的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有效性。 自贡市自流井区妇幼保健院四川自贡 643000 宫颈癌为女性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高,也是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宫颈癌的病因与自然病程已经明确,且干预措施有效性明显,特别是宫颈癌预防性疫苗得到了普遍应用,为预防宫颈癌提供了必要帮助。虽然宫颈癌疫苗已经普及,但筛查方法始终是宫颈癌前病变与早期宫颈癌诊疗的主要方法。那么,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哪些?其应用现状如何?怎样有效预防宫颈癌呢? 1 宫颈细胞学筛查方法与应用 在早期筛查宫颈癌方面,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宫颈细胞学检查。最初,选择使用宫颈涂片细胞学的方法对宫颈癌进行检查与筛查。在刮取宫颈鳞柱状上皮交接部位细胞后,将其制作成涂片,并在染色的处理下,即可对细胞变异情况进行观察,以确保可以尽早对宫颈病变进行发现。但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学的检查方法很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涂片诊断技术、取材与制片技术等多个方面,所以也很容易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标本制作已经逐渐发展成薄层液基细胞学,实现了机器设备自动制片的目的。另外,阅片的方式也明显改善,在对细胞学自动图像分析仪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借助计算机即可自动阅片并初筛玻片,保证细胞学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异常病例中,使得筛查的准确性明显提高。较之于巴氏涂片,选择使用液基细胞学可有效提高检出宫颈病变几率。这种普通的初筛检查方法,在细胞学诊断中,也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宫颈上皮的内病变低估,甚至会过度诊断反应性改变。而且,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的应用,需具备较丰富的经验技术工作人员与先进医疗设备,直接提高了成本与技术的支出,因而适用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 2 HPV-DNA检测筛查方法与应用 HPV检测方法,即人乳头状病毒检测,方法相对较多。其中,细胞学方法的特异度与敏感度并不高,而斑点印迹方法放射性特征明显。对于原位杂交方法,敏感性更高,且可以对蜡块包埋组织内部进行检测,并了解人乳头状病毒的状况,然而检测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针对核酶印迹原位杂交方法来讲,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且操作相对复杂,无法实现大规模地运用。而杂交捕获的方法则相对成熟,主要是扩大核酸信号以后,借助化学发光信号完成检测工作。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程度,且阴性预测数值高,能够实现定量检测的目的,操作简单且没有放射性,备受认同。通过对杂交捕获的运用,能够对宫颈癌发病风险做出判断,而且为治疗宫颈病变后的随访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帮助。然而,此检测方法的投入较高,甚至会发生交叉反应,因而一般常见于经济发达区域。 3 肉眼观察筛查方法与应用 所谓的肉眼观察,具体指的就是将醋酸亦或是碘涂抹在宫颈表面并开展试验,在不运用放大装置的基础上,使用普通的光源肉眼,对宫颈上皮染色反应进行观察,并对宫颈病变做出客观地诊断。此筛查方法的主观性明显且敏感性不高,所以临床诊断的价值不明显。 4 阴道镜筛查方法与应用 对于阴道镜来讲,即带有强光源的低倍显微镜,而主要的放大倍数处于4-40范围内,可对宫颈表面的血管与上皮形态结构进行直观性地观察。如果细胞学检查出现异常亦或是临床结果可疑,应接受阴道镜检查,并在必要的指导之下接受定位活检。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癌病变方面发挥着辅助性作用,能够对难以使用肉眼发现的宫颈病变进行鉴别,且活检的准确程度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使得细胞学检查假阴性结果发生率下降,患者无需承受痛苦且不存在交叉性感染,能够及时拍片,并对有价值资料信息进行保存,为临床会诊与科研提供必要帮助。较之于单纯细胞学的检查,对阴道镜筛查方法的应用,使得早期宫颈癌诊断几率明显提高,假阴性结果减少,有效弥补细胞学检查缺陷,为尽早发现并治疗宫颈癌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阴道镜筛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即无法对颈管内部的病变进行观察,而且此方法的主观性较强。医生识别阴道镜图像能力会对阴道镜的诊断结果准确程度产生直接影响,要想掌握这一技术,就一定要接受专业化培训与教育。 5 宫颈活检筛查方法与应用 很多宫颈癌患者在接受宫颈癌与宫颈癌前病变的过程中,一般要结合宫颈活检病理的结果做出最终判断。通常,宫颈活检的适用范围就是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和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两方面。针对阴道镜或者是肉眼所选择的可疑部位展开活检工作,能够使临床诊断的准确几率明显提高。如果是单纯点的活检,很难对宫颈浸润癌进行排除,若仅在阴道镜下诊断多点活检,很容易出现诊断结果过低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漏诊浸润癌的情况。在选用宫颈活检对高级别宫颈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严重病变可能性做出综合分析与考虑,通过对宫颈锥形切除手术的运用,可以对宫颈活检的缺陷加以弥补,尽可能优化诊断宫颈病变的几率,对手术的范围加以确定。另外,如果细胞学呈阳性而活检呈阴性的情况下,则需要开展细胞学随访,亦或是重复开展宫颈活检以后,对颈管进行搔刮处理,以对颈管内部的状况加以了解,降低漏诊发生率。 6 宫颈管搔刮术筛查方法与应用 若宫颈细胞学呈阳性,阴道镜检查结果呈阴性,根据提示结果发现为腺上皮病变,亦或是阴道镜检查后结果提示不满意,患者则需要接受宫颈管搔刮手术,进而对宫颈管的内部状况加以了解。 7 宫颈锥形切除术筛查方法与应用 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即将宫颈鳞柱状上皮转化区域与周边部分宫颈管组织同时切除处理,为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明确措施。这种筛查方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可对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分级做出诊断,有效规避开腹盲目而对临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可以应用在有生育要求且具备随访条件的宫颈癌患者中。若接受若干细胞学筛查后结果呈阳性,而宫颈活检结果为阴性,则要接受宫颈锥切手术治疗。此手术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别,即激光锥切手术、冷刀锥切手术、宫颈电环切除手术三种。其中,冷到锥切水会严重影响患者妊娠,而宫颈电环切除手术的影响最小。若以,如果宫颈病变患者有生育要求,应以宫颈电环切除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由此可见,当前在宫颈癌筛查工作中,方法诸多且各具优势,应用效果也逐渐增强。所以,在临床筛查宫颈癌的过程中,要规避采用单一筛查方法,要尽量探索多种筛查方法的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有效性。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9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将纳入研究组、对照组2个组别。两组均行Hpv检查,观察患者的Hpv 病毒载量、Hpv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Hpv亚型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与Hpv 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pv病毒载量675.24±58.49,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97.62±36.48(P<0.05);官颈癌前病变患者Hpv16阳性率最高,为74.07%:研究组Hpv阳性率92.31%,高于对照组Hpv阳性率33.33%(P<0.05):Hpv病毒载量>100.00(回归系数0.76,OR值26.33)、Hpv阳性(回归系数为0.62,OR 值4.83)与宫颈癌前病变呈正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病毒载量、Hpv阳性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标签:宫颈癌前病变;Hpv;阳性率 前言:作为临床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近年来,宫颈癌患者群体逐渐趋向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宫颈癌前病变对宫颈癌诊断、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改善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本文将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39例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宫颈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相关性,现将整个研究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9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将纳入研究组、对照组2个组别。 纳入标准:(1)所有女性均月经正常;(2)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符合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24小时内有性生活的女性患者;(2)排除3天内阴道上药、冲洗或涂抹碘液、醋酸的患者。 对照组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8.2±3.5)岁。研究组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37.1±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Hpv檢查方法:两组患者均行Hpv检查,确认女性3天内无阴道冲洗及上药,24小时内无性生活后,于女性月经后10-18天行Hpv检查:以一次性宫颈脱落细胞采集器置于女性阴道内,旋转四周并确认获取充足宫颈上皮细胞样本后,将其置于样本管内搅拌10-15次,放置于4摄氏度冰箱内保存,以备送检(宫

宫颈癌筛查培训试题及答案

宫颈癌筛查培训试题及 答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宫颈癌筛查培训试题单位:时间:得分: 一、单选题 1、宫颈癌是最严重的宫颈病变,在妇女癌瘤中的发生率位居(B)A首位B第二C第三D第四 2、子宫颈癌的必要条件是(A) A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BHIV感染者 C早期性行为D吸烟、毒瘾者 3、CIN发展为原位癌的风险为正常的(A) A20倍B30倍C10倍D5倍 4、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发年龄(A)C A18-30岁B30-35岁C35-45岁D45-59岁 5、我国“两癌”筛查(C)妇女 A18-30岁B30-59岁C35-59岁D45-59岁 二、多选题 1、以下是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是(ABCD) A多个性伴或性伴有多个性伴; B有过宫颈病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或外阴癌等病史者; C曾经患有或正患有生殖道HPV感染; D早期性行为

2、下列属于宫颈病变的流行病学(ABCD) A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 B在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C宫颈癌是最严重的宫颈病变,在妇女癌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 D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为发达国家6倍,并且其中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 3、细胞学宫颈癌筛查所需材料包含(ABCD) A知情同意书、申请单、信息反馈表 B宫颈刷、标本管 C标签、妇检 D扩阴器、垫巾 4、细胞学宫颈癌筛查取材应符合下列哪些条件(ABCD) A、48小时内无性交或清洗阴道 B、非月经期 C、停用阴道内抗生素或抗霉菌48后 D、于阴道双合诊检查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