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的发展历史

金堂县的发展历史
金堂县的发展历史

金堂县的发展历史

金堂人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fe3875281.html,

天府蜀都,锦绣金堂,山川秀丽,物产富饶,文化历史悠久,人民勇敢勤劳,经过世世代代艰苦创业,营造了这块金玉满堂的宝地,创建着昌盛的文明史。

金堂古居蜀国近畿,今为成都市郊县。县城赵镇,西距成都市区47公里。县域位于东104?20′137~104?52′26、北纬30?29′10~30?56′之间。县境东邻中江县,西傍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南连简阳县,北接广汉市和中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跨盆中和盆西形成大褶皱带,成都平原东沿,川中丘陵西缘,龙泉山脉中段由东北转向西南横卧县境中部,形成西北高逐渐向东南降低的地势。

南北长68公里,平均东西宽36.9公里,1990年,幅员总面积为1154平方公里,有耕地总面积651045亩。地域由平坝、丘陵、低山组成,西北部属川西平原,冲积平坝与浅丘占幅员总面积的14.7%;东南部属川中丘陵区,丘陵占

74%;中部低山占11.3%。从金堂地图画面展现出:县境首部长圆广平,腰部凹入,体稍狭长,下肢迤逦如垂绅,隐约如一只正在昂首面西站起的雄狮,坐落在千里沱江王冠上的县城赵镇三江地区,恰似狮头,县境最高峰就在头部的盐井乡老牛坡,海拔1046米,颈部以下斜向东南延伸至竹篙区的狭长地带为腰身,立起前肢在五凤镇,狮尾在土桥地区,后肢就在县境最低处云合乡的金简桥,海拔385米。

金堂历史悠久。

古为梁州境域;商、周及春秋战国为蜀国地;秦灭蜀国,入秦国蜀郡版图;汉、晋时,为广汉郡新都县东地、雒县东南地及犍为郡牛鞞县西地。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朱龄石于东山立金渊戍,戍所在今县治东南同兴乡州城村,以江水产金沙名。西魏废帝二年(553),于金渊戍所置金渊郡,割牛鞞县西部分地区建置金渊县,割新都县东部分地区置白牟县,以金渊、白牟二县隶属金渊郡。

郡治与金渊县治同驻今同兴乡州城村,白牟县治驻今青白区城厢镇。北周(557~581)废金渊郡,并白牟县入金渊县。唐武德元年(618),为避高祖李渊讳改金渊为金水县;咸亨二年(671),割雒县、新都、金水三县部分地建置金堂县,以界有金堂山得名。初隶益州,后属汉州,县治驻今龙威乡新生村旧城址。以后,代有兴废分合,屡变其制,至明洪武十三年(1379)后,金堂县建置再无变动。

1950年,初隶绵阳专区,1953年7月起隶温江专区,1976年1月划归成都市。1981年1月划城厢、太平两区归青白江区。县治自1950年10月28日迁今赵镇。1990年,全县辖3镇、41乡、473个村民委员会、4782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05284人,平均每平方公里698人,属人口最稠密类型的县。其中:农业人口745392人;有回、藏、彝、苗、白、傈僳、满、土家、壮、侗、蒙古、羌、朝鲜、傣、畲、高山、纳西、京、

哈尼、黎等20个少数民族407人。赵镇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54659人,为金堂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金堂地理条件优越。

处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属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部,气候温和,光温条件较好,日照年平均1295.5小时,年平均气温16.6摄氏度,有效积温≥10摄氏度为5450度,能充分满足一年两熟制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年内四季分明,春来较早,夏长秋短,无酷暑严寒,无霜期累计年平均285天。常年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920,5毫米,但夏多冬少,以致冬干、春旱、夏洪涝的灾害时有发生。境内江河纵横,流域面积达50平

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有13条,由湔江、石亭江、绵远河等汇成的北河在赵镇接纳岷江水系的中河(清白江)与毗河汇成沱江,《禹贡》中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就源于此。

沱江干流在境内流程59.7公里,常年流量400—4800立方米/秒,具有灌溉、航运和水力发电之利。丘陵地区有较大的资水河等8条山溪河流,形成面积为745.—户方公里的网络。江河蕴藏水力资源51.91万千瓦,可开发2.88万千瓦。1990年,县内共有水面资源116701亩,水利工程设施5525处,利用江、河、塘、库、堰,蓄、引、提水总能力1.8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1.50万亩,保灌面积26.34万亩,还有28.,26%的水面可利用养鱼。

金堂物产富饶。

多层次的地形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历来以农业为主的金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地宜粮、宜油、宜林、宜果、宜棉、宜蔗、宜渔、宜其他经济作物的面积甚大,农副产品和多种经营的发展面广,产品丰富。粮油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籽、花生为大宗,胡豆、豌豆、高梁、大麦、黄豆以质优见长。经济作物中的海职、生姜、甘蔗、蚕桑、叶烟、大蒜、中药材为传统著名产品。

其中:二荆条和大红袍海椒、淮口红糖、金堂柳叶烟、云顶明参和金堂早蒜苔等曾远销东南亚。金堂是全国著名的柑橘水果之乡,脐橙获全国优质水果奖。也是苹果、桃、李、杏、梨、石榴、樱桃、葡萄、核桃、西瓜等四季水果的著名产区。金堂又是省、市的蔬菜、蚕桑生产和生猪生产基地县,近年开发的多种食用菌生产,产量居全国第二。林木资源中,有珍稀古奇树木25种,其中,尤以云顶山上的11株古梭罗树、三学山上的千年铁树和赵镇梅林公园内的黑弹树尤为珍贵。野生动物有哺乳、鸟类、两栖、鱼类、爬行等5纲、34目、76科、341种;鸟类有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黑鹳、金雕和二级保护的25种。

金堂低山区蕴藏有天然气资源。史载:“有盐铜之利”,传汉时邓通、卓王孙俱采铜于至治东金子山(铜官山)。境内沱江流段产沙金,并有大面积的建筑用优质砂砾矿床,储量丰富。金堂峡口石以质坚纹细,为建筑材料珍品。

金堂因有山川之利,自古即为川西水陆交通枢纽,是成都东部之门户,历来为兵防要地和川西商贾云集的中心。《宋史》载:“怀安东达于潼遂,西达于成都,盖东西之冲,而山川之要会也。当其任者,苟得其人,西川有变,可以扼之于此,而使不得以超吾境而东;东川

有变,可以扼之于此,而使不得越吾境而西。”传三国时诸葛亮曾于云顶山屯兵守隘;晋义熙末刺史朱龄石率兵自沱江取成都,于此设金水戍;南宋末,宋、元在对巴蜀的争夺战中,金堂云顶石城先后十五年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定长江上游战局,支撑南宋半壁江山起到了堡垒作用,一度为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和怀安军治所。

明、清时期,为农民起义军转战之重要阵地。清雍正四年(1726)到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结束的200多年中,赵镇因得沱江舟楫之利成为川西著名水码头和商贾云集之地,曾有几度繁荣,位列四川四大镇之首。现在,公路、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成渝铁路有2个站设在县境内,正在建设中的达(县)成(都)铁路有5个站设在县境,并近邻宝成铁路广汉站、青白江站和成渝铁路青白江区2个站。

金堂山水以“青幽绮丽,闻名蜀中”,自古即为川西旅游胜地。昔有“韩滩春涨”、“圣灯朝佛”、“白马涌泉”、“金船舣峡”、“宝塔临江”、“云顶晴岚”等名胜古迹,唐初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勃以及薛能,前蜀太妃花蕊夫人,后唐杜光庭,宋代陆游,黄庭坚,日本沙门东升,明杨升庵,清高辰,民国于右任、张大千……等名人学士,留下不少文学艺术珍品。解放后,境内出土的大量墓葬、文物,如石器、陶器、铜器、玉器、兵器、货币、陶俑、青铜摇钱树等,充分证明域内古代文化之兴盛。今天,江山益发多娇,有:“四道彩虹飞古渡,三江春水绕韩滩”的花园水城、“北滨翠云”、“梅林揽胜”、“圣灯花果”、“千里沱江第一峡鳖灵峡”、“九龙长湖”、“水上世界”、“天台胜境”“砂崖溶洞”、“云顶石城”、“慈云古寺”、“瑞光白塔”等胜景。这里四时景色纷呈:“三春桃花流水,橘林喷香;夏日飞舟激浪,惊涛拍岸;金秋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冬日梅香四野,渔歌唱晚”。

八十年代,被列作成都市东北线的赵镇至石城旅游区。

金堂江山钟灵毓秀,人文蔚起。汉代天文学家杨统、政治家李尤,梁武帝时号称“画家三祖”的张僧繇,北周罗汉佛像画家张玄、张景思,宋代教育家黄敏、文学家樊汝霖,明政治家许淳,清文史学家张晋生,学者、诗人高辰、何元普,戏曲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都有不少著述和成果留传后世。近现代,辛亥革命大将军彭家珍,老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唐健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土壤学家彭家元,哲学家贺麟,魏学家蒲保民,文学家流沙河,书画金石家杨允中,川剧表演艺术家萧克琴、司徒慧聪……等均从各方面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和世界文明,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金堂富有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几支义军转战县境,留下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反封建斗争史。清末,以廖观音、曾阿义、邓成、邹桂廷、唐顺之等领导的规模宏大的红灯教义和团运动席卷金堂,他们高举“灭清剿洋”大旗,转战川西和金堂各地,清廷为之震动。在这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斗争中,有不少的妇女和青少年参加了起义队伍,他(她)们斗争英勇,前仆后继,写下了慷慨悲歌的壮烈史篇。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员彭家珍、廖树勋、张思聪、曾道、萧子馨、陈在洋、颜如愚、傅昭谦、韩祖武等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作出贡献。1911年(宣统三年)9月13日金堂光复,成立民国县政府,为四川省内最早的光复县之一。以后,金堂人民在反对日本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反帝反侵略、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长期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和金堂优秀儿女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摧枯拉朽、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谱写了英烈壮歌和光辉历史。

在这块天府腹心、金玉满堂的宝地上,由于长期受封建政权、族权和神权组织起来的严密罗网的束缚,春风不度,生产力低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极其缓慢。辛亥革命的狂飚,烧毁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民国建立,县政府开始改良旧制,实行新政,倡导新学,兴办国民教育,逐步推广粮、棉、柑橘种植新技术,开始兴办工商实业、唐巴公路以及赵镇慧明电灯公司、贫民教养工厂,社会提倡尊重女权、推行西医等,社会事业和经济有所发展。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动摇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根基。自民国6年(1917)始的军阀割据的17年中,金堂历经四川军阀争夺地盘战乱的蹂躏,县无宁日。当时驻军总揽县政大权,横征暴敛,年年预征,杨秀春旅驻防金堂的10年中,累计预征到民国64年,超征田赋达40年。为征军费,驻军政府大开烟禁,强制农民弃粮种鸦片,全县烟毒流行,人民深受其害。一时县境盗匪蜂起,危害一方。军阀为扩充势力,对土匪招安委官,以致官匪一家,危害更烈。

在金堂人民深受苦难之际,县人、共产党员伍邨舟受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左派)指示,于民国15年底回县,次年初在县城成立国民党四川省金堂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展了一批国民党员(左派)。同年春,重庆发生“三.三一”惨案后,遭到驻军镇压,县党部筹委会被捣毁,伍邨舟被追捕。在“四•一二”反共政变的白色恐怖下,1928年底,建立了中共川西特委领导的金堂县第一个中共组织一“金堂通讯员”。1929年4月;中共金堂县特别支部诞生。5月,建立共青团金堂县特别支部,并于1930年前后在驻军混成旅中建立军事支部。10月,因配合广汉武装起义失败,活动暂时停止。

1938-1949年,又相继建立中共四川省工委和中共川康特委领导的金堂支部、中共淮口镇党支部、城内党支部、转龙党小组、赵镇党小组及党领导的秘密外围进步组织“火星社”和“民协”等。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金堂人民在黑暗下见到了一线曙光,金堂的革命事业走上了新的历程。中共组织传播马列主义,发动民众和青年学生运动,组织和团结一切力进步团体和爱国人士,开展了推翻“三座大山”的坚苦卓绝斗争。

在反对日本侵略的八年艰苦抗战中,中共组织广泛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全县民众同仇敌忾,有17352名壮士勇赴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易明道、陈镜明等一批英烈为国捐躯。后方民众开展踊跃捐献军粮10万余石,法币4亿多元,以及购买国家抗日救国公债、捐募钱款寒衣等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支援抗日前线。在此期间,县内有35000多民工先后为修建成都凤凰山、双流、新津、华阳、广汉等地的抗日军用飞机场流血流汗。日本投降,县人欣喜若狂,渴望安居乐业,实现富民强国的梦想。可是,战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蒋介石坚持推行独裁、反共、反人民的政策,使胜利后的中国仍然回到抗战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

金堂的国民党组织和县政府加强了县的“清共委员会”、“治安维持会”等工作,竭力推行“防共、反共、清共”及镇压进步学生、爱国人士的反人民政策和措施。为敛收内战经费,任行摊粮派款,估征苛捐杂税,强拉民夫壮丁,一时路断人稀。农村历年遭受水旱灾害,地主加租加押,高利盘剥,不少贫苦农民丧失土地,家破人亡。工商企业纷纷倒闭,国民经济彻底崩溃。民国3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39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折算);国民收入人均78.94元;全县有私营工业18家,工业总产值343万元,人均7.74元;粮食平均亩产只有76公斤,棉花平均亩产只有7公斤。30~38年间,赵镇、白果、祥福、土桥等曾连续

发生几百至数千饥民抢劫粮船、仓库的抢粮及饥饿事件以及围攻区署,进行反抗滥征苛捐杂税的斗争。

金堂历史事件

灭清剿洋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金堂县境成立红灯教、七星五虎团等义和团组织,提出“灭清剿洋”口号。怀口唐顺之部发展至下四乡、简阳等地。4月起义,攻克怀口。7月23日,合兴乡廖观音、曾阿义部攻陷龙潭寺,捣毁教堂,与成都、仁寿团众围攻成都。26日,赵镇地区邓成沺、邹桂亭部攻陷舒家湾教堂。27日,廖部转至清江镇,仁寿、中江义军来会。8月2日,全歼汉州来攻清军。4日,全歼清军水师,毙其总兵孙烈全。6日,清军大举围攻,义军转至舒家湾,清军来追,义军激战数日,炸毁教堂,突围至外线作战。同月,唐顺之部捣毁七堆瓦教堂,连陷中江石笋、简阳三星等场。清政府调集重兵来县围剿,义军寡不敌众,分散活动。10~12月,邓、邹、唐、廖、曾等首领先后被捕牺牲,义和团运动失败。

1981年成都特大洪灾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839年到1949年间,沱江发生大洪灾39次,几乎每次都是“漂没民舍数千,决田数千上万,溺毙居民数百上千名”。据三皇庙水文站实测,建国以来,金堂发生8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一次(1981年),7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两次(1995年、2001年),6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两次(1949年、1959年),5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9次,县城洪水成灾的重现期为2至3年一遇,重灾的重现期4至5年一遇,特大洪灾重现期8年一遇。金堂人都不会忘记1981年夏天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从三江口到赵镇以下,洪水肆虐,冲毁堤岸,卷走房屋,吞噬农田。造成经济损失1873万元,,粮食损失56650吨。

两千多年前蜀郡李冰,带领先民建成了古今中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金堂人治理水患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了变水患为水利,在1994年金堂县城总规修编中,县委、县政府高起点确定了治水兴县宏伟蓝图:建设西部花园水城,打造成都市北部次中心,以发展旅游休闲、人居和加工工业为主建设城郊型现代化城市。从此,历届县委、县政府一张图纸干到底,努力建设着生态人居环境。

保路同志军与辛亥革命

清宣统三年(辛亥)六月十八日(1911年7月12日),金堂人肖子馨组建保路同志会金堂分会。七月七日(8月30日),同盟会员、金堂人陈在洋回县城参与组织发动,举行全城罢市罢课。七月二十一日(9月13日)金堂保路同志军彭铭卿等率队攻入县城,驱逐驻守清军,知县刘端棻离职,金堂“光复”。

军阀混战

民国4年(1915),川滇边驻军陈步三率部由打箭炉经新都至金堂。四川宪兵司令马传楷率兵追至金堂,与陈大战于三学山下,陈败逃至射洪县被擒。

民国7年元月,川军第三师钟体道部与黔军在简阳、金堂之间激战,钟部败退经淮口往绵阳,川军第五师熊克武部第九混成旅旅长、前敌总指挥吕超率军于2月22日从中江经金堂攻入成都。

民国9年,四川督军熊克武与云南督军唐继尧发生战斗。熊部7月10日退出成都。8月10日,倒熊川军卢师谛部由中江进至金堂,熊部第二混成旅张冲部、江防军余际唐部联合出击,卢败走,倒熊川军原第五师师长、川军总司令吕超派兵救援卢师谛,亦被张、余所败。熊克武后与靖川军刘成厚、刘湘联军,刘存厚于9月8日攻占成都,第三师何光烈旅全部、第一混成旅喻培棣、第二混成旅张冲各一部攻占淮口。张冲部在赵镇与滇军隔中河作战数日。靖川军第一路司令田颂尧亦率部在新都及金堂淮口一带参加追击滇、黔军。

民国12年1月,四川陆军三师师长邓锡侯、国军二十一师师长田颂尧、四川陆军七师师长陈国栋、国军二十二师师长唐廷牧联军与四川军总司令刘成勋及熊克武部在重庆附近作战。4月,邓、田、陈、唐大败。4月4日,邓由罗江、绵竹经德阳、什邡偷偷进兵攻省城,陈进军新都,唐由汉州进军金堂,约8000人分扎金堂城内外。5月14日,熊军3路反攻,第一军但懋辛部从淮口进军成都,在金堂金水桥场激战,该场毁于战火;第一军第一师喻培棣部、第二混成旅张冲部、第八混成旅郑经武部进军中江、金堂。熊部以全力攻新都,唐由金堂出兵援陈,被熊军败,张冲旅直抵成都。6月4日,孙中山任命熊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熊率部与直系军阀吴佩孚支持的国军十六师杨森作战。熊部川军第六师余际唐与第八混成旅郑经武由金堂淮口进攻乐至、简阳,熊军占领重庆,杨森联合黔军反攻。民国13年元月,杨森同黔军袁祖铭由合川进军潼川,大败熊克武,进据金堂。2月,金堂成为各军战场。黔军第三混成旅旅长魏金荣部攻占金堂,邓锡侯第三十师、陈国栋三十一师攻占淮口。当邓、陈部队渡河准备向成都推进时,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贺龙、第八混成旅旅长郑经武率部据怀口对岸狙击,邓锡侯、李家钰部只得从上游涉水而过,二十一师田颂尧部赶到怀口援邓,袁祖铭一部也由赵家渡攻击怀口贺龙、郑经武部的侧面,贺、郑败走,田颂尧及邓锡侯率军进攻成都。民国13年3月,袁在金堂扩充部卒至6000人。杨森对袁不满,暗派所部第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及四师团进军金堂,连战3日,大败袁于康家渡。杨部又围县城1天,袁突围出走,将全城劫掠一空。民国14年春,杨森以武力统一全川,与刘湘、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之联军发生战争,4月双方开战,杨派第一师王缵绪部由金堂、中江出击,进攻乐至、遂宁,驱走联军第三十一师陈国栋部。春,王缵绪部李营在金堂骚扰地方,被民团俘获,一个月后释放。王于是重兵压境强行勒索,县知事叶箐年不从。夏,王部虏叶箐年。后迫于社会舆论压力才放回。民国22年,刘文辉二十四军与邓锡侯二十八军团防区纠纷爆发了战线长达200余里,涉及郫县、崇宁、新都、金堂等7个县,历时半年多的毗河大战。金堂境内二十八军教导师师长杨秀春,独立师师长陈静珊自5月开始布防,但未发生战争。

歼灭国民党军残部

1949年12月26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六十军一八○师五三九团解放新都县城后,发现由特务头子刘庆曾率领的由交警纵队改编的国民党新一军向金堂方向逃窜。一八○师参谋长北沙命五三九团星夜追击。该团急行军50余里,在金堂县姚家渡追上新一军的后卫营,当即将其全部俘获。该团第三营随即过河,新一军的一个营误以为系其后卫营过河

而毫无戒备,又被五三九团三营包围缴械。这时,逃在前面的新一军所部尚毫不知晓。随后,新一军一个师长带30多人来向已被缴械的这个营布置任务,即被五三九团第三营包围缴械,并迫令其下令所属部队全部缴械投降。此役共俘新一军官兵2300余人,缴获其全部新式武器。与此同时,五三九团一部于西江河桥处,歼灭中央军校游击干部训练班主任王旭夫任司令、赖合山任副司令、于明辉任参谋长的“川康游击挺进军总司令部”近千人,粉碎了该部以云顶山为中心,于金堂东山地区打游击的阴谋。12月27日凌晨,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五十军为合围成都到达淮口至龙潭寺一线。12月29~31日,五十军第一四九师奉命回师射洪途中,先后在金堂圆觉寺、福兴场等地,与南逃的敌军残部遭遇,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第一路指挥部特务团、第七十六军二十师及八十师各一部,歼灭国民党第十七军残部及第四十军六十师(国防部警卫团改编)全部,收降国民党国防部交警总队朱兴汶部,共俘敌6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装备物资。31日(冬月十二日)上午,在圆觉寺击溃国民党某部师长夏斗枢收罗的300多人,俘夏部团长左某等100余人,伤30多人,夏逃,余溃散。此役一四九师阵亡3人。

讨伐袁世凯

民国3年(1914)秋,四川讨袁(世凯)军某部来金堂杨柳桥,在木鱼山东岳庙与来自中江方向的四川陆军第三师第二混成旅旅长钟体道部交战1日,讨袁军败走。

民国4~5年之交,同盟会会员、川军钟体道部连长王靖澄(蕴滋)奉孙中山指示组织讨袁军。民国5年4月7日,王趁同少校参谋李挽澜率兵一排赴成都领回枪械之机,于金堂风洞子伏击护送枪械的北洋军技术团一个营,并全部缴了北洋军的械。4月8日中午,在金堂山王庙宣布成立四川讨袁军,王靖澄任总司令。不久,该部进驻潼川。

民国5年初讨袁护国之役,蔡锷率云南护国军入川在川南与北洋军作战。6月,其第二梯团赵又新部前锋三支队(团)队长朱德率众经淮口、金堂峡、赵镇向成都进发。

金堂的历史文化

古为梁州境域;商、周及春秋战国为蜀国地;秦灭蜀国,入秦国蜀郡版图;汉、晋时,为广汉郡新都县东地、雒县东南地及犍为郡牛鞞县西地。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朱龄石于东山立金渊戍,戍所在今县治东南同兴乡州城村,以江水产金沙名。西魏废帝二年(553),于金渊戍所置金渊郡,割牛鞞县西部分地区建置金渊县,割新都县东部分地区置白牟县,以金渊、白牟二县隶属金渊郡。郡治与金渊县治同驻今同兴乡州城村,白牟县治驻今青白区城厢镇。北周(557~581)废金渊郡,并白牟县入金渊县。唐武德元年(618),为避高祖李渊讳改金渊为金水县;咸亨二年(671),割雒县、新都、金水三县部分地建置金堂县,以界有金堂山得名。初隶益州,后属汉州,县治驻今龙威乡新生村旧城址。以后,代有兴废分合,屡变其制,至明洪武十三年(1379)后,金堂县建置再无变动。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及巴、苴。其后分置巴、蜀郡。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三十六,蜀郡治成都,金堂地属蜀郡。

汉承秦制,仍置巴、蜀二郡。高帝6年(公元前201年)分巴、蜀置广汉郡,领梓潼、什邡、涪、雒、绵竹、广汉、葭萌、郪、新都、白水、刚氐道、甸氐道、阴平道十三县。金堂

地属新都县。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新置犍为郡,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分新都所置犍为郡牛鞞县共领武阳、僰道、江阳、南安、资中、符、牛鞞、南广、汉阳、存+阝鄢、朱提、堂琅十二县。金堂县地属广汉郡新都县东地与犍为郡牛郫县西地。现在的金堂县城赵镇就是汉代新都县的大渡亭。武帝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剌史部。广汉、犍为二郡均隶益州刺史部。金堂地虽分属二郡,均隶益州刺史部。

王莽篡汉,于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益州为庸部,广汉郡为就都郡、犍为郡为西顺郡。公元25年,公孙述据蜀,又改益州为司隶,广汉郡为子同,但名虽改而属县如故。

东汉承西汉之旧,广汉、犍为二郡仍隶益州刺史部。因郡县增没改置,广汉郡原领之刚氐道、甸氐道、阴平道划出,增置德阳而为十一县,新都仍属之。犍为郡划出汉阳、存+阝鄢、朱提、堂琅增加汉安而为九县,牛鞞仍属之。金堂仍隶广汉、犍为二郡之新都、牛鞞二县。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章武元年分广汉郡梓潼、涪、葭萌、白水置梓潼郡,别立阳泉、五城二县,广汉郡共领九县。犍为郡仅余武阳、南安、僰道、资中、牛鞞五县。金堂地所属同前。

晋武帝秦始三年(公元267年)分益州置梁州,并将二年所置新都郡隶梁州,领雒、什邡、绵竹、新都四县。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封司马该为新都王,以新都郡为新都国。太康四年(公元285年)司马该死亡,无子而国除,复为郡。又二年、罢新都郡。其后又曾于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或稍后封司马衍为新都王,永嘉(公元307-312年)末司马衍移封又罢。犍为郡则隶益州,领武阳、南安、僰道、冶官、资中、牛鞞六县。金堂地又分属架、益二州。

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特据蜀,永兴三年(公元306年),李雄建立成汉。至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成汉亡,遗臣又拥立范贲据成都至永和五年(公元349年)为晋所灭。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3年)前秦攻取梁益二州,至太元十年(公元385年)为晋收复。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O5年),因蜀兵不愿随益州刺史毛璩东征发生兵变,谯纵率众据成都称成都王,后为晋军讨平。自成汉至谯纵之割据期间及归晋后,除穆帝中将牛卑度属蜀郡外,金堂之隶属关系迄未变更。

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朱龄石率军讨平谯纵后,于牛郫县西地置金水戍,以界有水出金沙故名。戍所就在今淮口镇对面的同兴场。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尉迟迥伐蜀,梁、益诸州俱入魏,遂于金水戍戍所置金渊郡及金渊县,并置白牟县于新都县东地,隶金渊郡。白牟县治则在今天的青白江区城厢镇。

北周时废金渊郡,并白牟入金渊县,隶属西魏时以阳安、婆闰二县建立的武康郡,郡治阳安。

隋开皇(公元581—600年)废郡为州,金渊隶简州。仁寿三年(公元603年)以玄武、绵竹、金渊、飞鸟四县为凯州、州治玄武(今中江)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又废州为郡。其中蜀郡领成都、双流、新津、晋原、清城、绵竹、郫县、玄武、雒县、阳安、平泉、九陇、金渊十三县,郡治成都。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避李渊讳,改金渊县为金水。在“诏令未到之前,通以‘润'字代‘渊'字,故又名金润县,未几,改金水,隶益州。”益州所领同隋蜀郡。三年(620年)分阳安、平泉、金水三县立简州,州治阳安。咸亨二年(671年)蜀郡长史李崇义析雒县、新都、金水三县置金堂县属益州,以县内有金堂山故以为名。金堂山又名金台山,即金堂峡之山。此时,现在的金堂县又分属益、简二州。

西魏至唐这段建置本是很清楚,但由于《隋书》《元和郡县志》。等书作于唐代,当时金渊虽已改名金水,但如遇书写改名以前的历史名字时,仍需追改以避讳,故尔两书将西魏所建金渊郡、县均追改为“金泉”给后世造成一些混乱。实际西魏所置郡县并未名过“金泉”,此事在宋代所编《新唐书》、《舆地广记》、《舆地纪胜》等书均已纠正即可证明。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分益州之雒、德阳、什邡、绵竹、金堂五县置汉州,因而现在的金堂县境又分属汉、简二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汉州为德阳郡,简州为阳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为汉、简二州。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王建当时据蜀,以讨梁之名称帝建立前蜀。郡县之制悉依唐代。公元925年后唐灭前蜀。公元934年孟知祥又建立后蜀,亦未改州县之名。只是后晋曾于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金堂为“汉城县”。但当时后晋政令并不能达到孟蜀割据的四川,所以此名并未使用。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以简州金水县置怀安军,并将汉州金堂县划归怀安军管辖,隶西川路。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改隶梓州路。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金堂县城因屡被水害,县治移驻白牟故城,即今清白江区城厢镇。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梓州路改名潼川府路,怀安军隶之未变。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宋代金水县有十三乡,有唐化、三州、常乐、白芬、、三节、柏茂六镇。金堂县有十六乡及金堂、真多、古城、、牟池四镇。据此亦可想见当时经济发展情况。

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为了抵御蒙古军队南侵,建立山城防御体系。同年在金水县云顶山筑云顶城。先后曾移成都府、潼川府、汉州、利州及怀安军治所于该城。先后坚守十五年直至宝祜六年(公元1258年)被蒙古军改陷为止。

元代为了推行其种族歧视政策,巩固蒙古族统治,曾实行减州并县。元初,升怀安军为怀州。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省金水县入怀州。二十年(公元1283年)又并怀州入金堂县,与成都、华阳、新都、郫县、温江、双流、新繁、仁寿共九县同属成都路成都府录事司。

元至正廿二年(公元1362年)春,红巾军明玉珍于四川建大夏政权,都重庆,年号天统。金堂亦属夏国管辖,但县名、疆域隶属关系均未变更,明死后其子升继位,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降于明。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废金堂县并入新都。十三年(公元138O年)复置,除元代成都府录事司所属九县外,又与资、彭、灌、安、保、崇宁、井研、内江、资阳、新津、什邡、绵竹、德阳、罗江、彰明、汶川、廿五县及简、汉、绵、茂、威五州同隶成都府。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建立五军都督府。金堂隶北军都督府。置县狙击,尽废明制。公元1646年,张率师北上抗清牺牲,金堂复为明有。“奉明历,听治于明总督内江行辕”。嗣后明、清、农民军各方战争频仍,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清军进取成都郊县,金堂始归清有,仍明制为金堂县,辖上下各四乡,与成都、华阳、双流、温江、新繁、郫县、崇宁、灌县、彭县、新津、新都、什邡共十三县及崇庆、简、汉三州同隶四川成绵龙茂道(后名川西道)成都府。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吴三桂叛清,四川又归吴手,十九年(公元1680年)清军攻克成都。金堂复为清有。在此期间建置亦未改变。

民国初年废府,二年(l913年)川西道改为西川道,金堂县仍隶西川道。民国廿四年(1935年)隶属四川省第十三政所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绵阳。

1949年金堂获得解放。仍沿用其名,隶属川西行政公署绵阳专区。1953年恢复四川省建制后,改隶温江专区。辖十区共五十四乡、四镇。l955年新都县华严乡划入金堂。l962年又将华严、大同二垒划给成都市青白江区管辖。1976年金堂县划归成都市属郊县。1981年划城厢、太平二区入青白江区,县域缩小。县城驻地也于l951年迁至赵镇至今。

在这段时期中,中共金堂地方组织贯彻上级党组织指示,发展统一战线,发动和组织开展工人、农民、学生运动,教育团结知识分子和各界力量进行罢工、罢课、罢市,开展抗捐抗税、反饥饿、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群众斗争,在组织武装游击队的同时,策动金堂上层人士起义迎接解放。在革命大风暴的席卷下,1949年12月21日,县政府县长袁祉光弃职潜逃。27日(农历冬月初八),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军一七八师五三三团解放金堂,国民党在金堂的统治结束,金堂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这场砸烂旧世界,开创新乾坤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和革命人士英勇奋斗,前仆后继,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共金堂县委于1949年12月31日组建,金堂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元月4日成立。从此,金堂县人民背负着社会的严重创伤和一穷二白、百废待奉的重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长征。国民经济经历了顺利、波折、胜利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