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技术发展概述

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技术发展概述
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技术发展概述

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技术进步

1.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发展

1.1.1.1. 历史的回顾

1999年8月,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位于西安—安康铁路上的秦岭隧道贯通。当人们在为这条18.4km长的顺利建成而激动不已的时候,很容易想到50年代在宝成铁路上修建的2km长的另一座“秦岭”隧道。

不同时期修建的穿越秦岭山脉的两座隧道是中国隧道工程技术进步的最好见证。40年前修建的2km长的秦岭隧道差不多是用人力艰难地修成的。那时,手持式凿岩机和小型矿车几乎是仅有的施工机具。40年后的今天,在西(安)(安)康铁路上18.457km 长的秦岭隧道的修建中则使用了包括全断面掘进机在内的现代隧道施工机具,实现了隧道施工机械化。

追溯我国现代隧道工程的历史,总要提到1890年在台湾基隆至新竹窄轨铁路上建成的216m长的狮球岭隧道。据说,这是我国最早修建的一条铁路隧道。

1908年,由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博士主持,在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上用18个月的时间修建了长1091m的八达岭隧道,在中国近代隧道修建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然而,大规模地修建各种用途的隧道还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

在50年代初,为了避免修建长隧道,常常尽可能地采用迂回展线来克服地形障碍,使线路靠近地表。宝成铁路翻越秦岭的一段线路就是采用短小隧道群迂回展线的一个实例。在这段线路上有34座隧道,最长的秦岭隧道其长度仅为2363m。但是,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修建这样一座长度在2km以上的隧道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在施工中首次使用了风动凿岩机和轨行式矿车,使得宝成铁路秦岭隧道的修建成为从“人力开挖”过渡到“机械开挖”的标志。

隧道工程技术发展第二个阶段的代表性工程是60年代中期修建的成都—昆明铁路。成昆铁路全长1085km,隧道竟占31%。其中关村坝隧道和沙马拉打隧道长度均在6km 以上。在这批隧道的施工中采用了轻型机具,分部开挖的“小型机械化”施工,修建速度达到了“百米成洞”(平均每月单口成洞100m)的水平。

我国修建长度10km以上的铁路隧道的实践是从修建14.295km长的双线隧道—大

瑶山隧道开始的。在这座隧道的施工中,采用凿岩台车,衬砌模板台车和高效能的装运工具等机具配套作业,实行全断面开挖。大瑶山隧道是我国山岭隧道采用重型机具综合机械化施工的开端,将隧道工程的修建技术和修建长大隧道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缩短了同国际隧道施工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此以后修建的许多长大隧道基本上都是按“大瑶山模式”施工的。不久前建成的南昆铁路上长度为9388m米花岭隧道,就创造了单口月成洞502.2m的好成绩。

综合机械化施工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修建长隧道的能力。这引起了铁路线路设计思想的变化。正在修建中的西安—安康铁铁路在穿越秦岭时就不再像40年前修建宝成铁路那样采用迂回曲折的展线,而决定修建18.4km的越岭隧道。显然,长隧道的修建使线路顺直,提高了运营标准。

1.2.1.2. 现代隧道修建方法

西康线秦岭隧道工程由1号线和2号线两座隧道组成,通过混合片麻岩及花岗岩。其中2号线隧道是用钻爆法开挖的。采用轨行门架三臂钻孔台车、挖掘装载机、大容积梭式矿车等重型机具先开挖断面为26~30m2的导坑,平均月进尺达264m。值得指出的是,在2号线导坑的开挖中采用直径1.3m的风管,110kW风机创造了单台风机独头通风距离6000m的记录。超过6000m后,再串联一台风机,到独头通风距离9500m时,作业面空气仍符合标准要求。

秦岭隧道的1号线隧道则是用直径为8.8m的全断面掘进机开挖的。它遇到的是强度超过200MPa的硬岩,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钻爆法和掘进机,孰优?”曾经引起隧道工程师们的讨论。结论很明显:尽管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足以让我们引以为自豪,但是我们并不认为钻爆法是开挖岩石隧道的唯一手段。英法海峡隧道使用掘进机的经验给了我们重要参考。实际上,在中国的一些水工隧道的开挖中已经取得了不少使用掘进机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秦岭隧道掘进机施工十分有价值。

山岭隧道矿山法修建技术的发展仅仅是隧道工程技术进步的一个侧面。现代隧道技术的内容应涵盖适用于不同条件的各种不同修建方法。(图1)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作者:————————————————————————————————日期: 2

学号:20085044013 本科学年论文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级2008级 姓名王震 论文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指导教师张新伟职称讲师 成绩

2012年1月1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绪论 (1) 1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1) 1.2 中国光纤通信发展史 (2) 2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3) 2.1 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3) 2.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3) 2.3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3) 2.4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3) 3 不断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 (3) 3.1 SDH系统 (3) 3.2 不断增加的信道容量 (3) 3.3 光纤传输距离 (4) 3.4 向城域网发展 (4) 3.5 互联网发展需求与下一代全光网络发展趋势 (4) 4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摘要: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是以其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损耗低特点,并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的优势,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光纤通信技术正朝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和交换、全光网络方向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发展历程;特点;发展现状 绪论 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通信方式,在现代信息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光电子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光子世纪”,十年内,光子产业可能会全面取代传统电子工业,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产业。光纤通信又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而这一次发展将涉及信息产业的各个领域,其范围更广,技术更新,难度更大,动力更强,无疑将对21世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1 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光纤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是构成21世纪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一大要素。 1966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英籍华人高锟,发表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石英玻璃纤维(光纤)传送光信号来进行通信,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通信。于1970年损失为20db/km的光纤研制出来了。据说康宁公司花费3000万美元,得到30米光纤样品,认为非常值得。这一突破,引起整个通信界的震动,世界发达国家开始投入巨大力量研究光纤通信。197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亚特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 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南国农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一、从申报到结题 1.课题申报与结题 本课题于2007年8月15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申报,西北师范大学主持申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于2007年10月26日批准立项,批准号:DCA070186。 课题2007年11月20日开题启动,到今天(2012年8月2日)结题,整个研究过程持续了五年。 2.课题申报的原因 当年为什么要申报这个课题?主要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 (1)我们认为,任何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没有对自身历史的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是一门学科建设的三大支柱。在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领域,学人对历史的研究关注是很不够的,基本情况是: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较少,历史研究极少。检索文献,专门对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专著,可说是凤毛麟角;相反,我国学人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却有了一些文章和专著,如《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等。人们对于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自己国家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既要关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更要关注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不研究自己国家的教育技术发展史,何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 (2)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正在走向成熟,已经建成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一个成熟的学科专业,它的课程体系中,不能没有发展史课程的设置,而开设“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课程需要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在这方面努力做点研究工作,为开出这门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3)我国的第一本“科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8年)是由英国人李约瑟编写的。我国的第一本“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应该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编写。当代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肩负起这个使命,我们相信,经过努力我们是可以完成这个使命的。 本课题研究得到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的支持,一大批业内精英参与了研究,真的“中国电教是一家”。 二、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史为鉴,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道路,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为开设“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课程奠定基础。 2.研究对象和范围 (1)对象:1915—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经验和教训。 (2)范围: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大电教,非小电教”,是“电教事业+电教学科+电教产业”,是“学校电教+社会电教”。 电教是个大系统,由五个子系统构成(普通学校、高 14 DOI:10.13811/https://www.360docs.net/doc/fe4376987.html,ki.eer.2012.10.008

跨栏跑技术教学教案_(一)

跨栏跑技术教学教案 (一)

三 、基 本 部 分: (一) 跨栏步技术的讲解: 跨栏跑的途中跑由九段栏间跑组成,每一段包括高频率、强节奏的三步平跑和一个跨栏步。跨栏步分起跨过栏和下栏落地两个部分。 起跨过栏:起跨脚放脚方向要正,快速有力,用前脚掌富有弹性的着地,后蹬角约为65。~70。摆动腿屈膝高抬,向前上方摆出,同侧肩臂前伸、微下扣,上体前倾。起跨腿蹬地后,边屈膝边快速经体侧向前上方提拉。摆动腿异侧臂经前向侧后下方摆至体侧。其同侧臂应象平跑一样屈肘前摆,此时躯干必须保持适宜的前倾。 下栏落地:身体总重心经过栏架上方以后的动作称为下栏。摆动腿在栏后的着地点应靠近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并直腿以前脚掌富有弹性的着地。起跨腿在下栏时以膝关节带动快速前摆。此时上体必须保持前倾。下栏时两臂也转为平跑时的积极摆动。 (二)示范: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1-2栏×1~2次;让全体学生观察跨栏步的整体技术及其特点,强调观察起跨攻栏动作。 (三)组织与练习:如下图: 1、 高抬腿栏中间垫步过栏 4栏×4次(栏间4~5米) 2、 行进间攻栏腿、侧拉腿从栏侧过栏练习。 3、 跨栏步练习 15

学习栏间跑技术 1、讲解:栏间跑是指下栏着地到过下一个栏前踏上起跨点的跑进阶段。其 任务是发挥和保持跑速,保持节奏,为跨过下一栏架做准备,全程共有9个栏间跑,距离相同,步数相同,很明显,提高栏间跑的步频,掌握好节奏是提高栏间跑速度的关键。栏间跑第1步与跨栏步下栏阶段紧密相连,为使跨栏动作和栏间跑紧密衔接,下栏着地时,通过支撑腿踝关节和脚掌力量充分后蹬,起跨腿提拉带髋向前和两臂前后用力摆动完成。尽量拉开第1步是跑好栏间跑的关键,步长应在1.5-1.65 m,第2步的动作结构与短跑途中跑相同,抬腿高,下压积极,用前脚掌着地,上体稍前倾,两臂积极前后摆动。跑的动作要轻松,富有弹性,步长约2~2.15 m,第3步由于要准备攻栏,步长比第2步短10-20 cm 形成一个短步。动作特点同跨栏前最后一步,起跨腿抬得不高,积极放脚,落点靠近重心投影,速度达最快。 栏间3步的正确节奏,取决于3步的步长按小、大、中的合理比例和各步支撑阶段时间、腾空时间长短的比例等因素。 合理的栏间跑技术发展方向表现为: (1)3步步长比例合理,节奏稳,步频快。 (2)身体重心高,起伏小,方向正,直线性强,更接近平跑,跑跨紧密衔接。 (3)尽量缩短支撑时间是合理的技术发展趋势。 (4)缩短下栏距离,加大第1步步长是改善节奏,提高栏间跑速度的发展方向。 400 m 栏的栏间跑技术基本同400 m 平跑,但稳定的步长和节奏很重要。上栏前3步要注意加快节奏,下栏后第l 步要尽量拉开步长也是加快栏间跑,保持良好的栏间跑节奏的重要环节。如要在跑进中更改栏间跑的步数,要预先有计划,并果断实施。 2、示范: 1、 学生练习:组织如下图: l )学生试跨l ~3个低栏(栏高:男76.2、女50厘米,栏间:男8米、女7米) 2)起跑后跑10步,栏间(栏距同“1”)用7步跑3栏(栏高男76.2、女5O 厘米)×3~5次 讲解:栏间跑应高抬腿、高重心、大步幅、前脚掌、跑直线。 示范:教师或请学生中的优秀者示范l ~2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学生单个依次练习,每人3次。教师置练习者中段、侧方 15

现代通信技术的历史

现代通信技术的历史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目前炙手可热的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信就是互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信在远古的时代就已存在。人之间的对话是通信,用手势表达情绪也可算是通信。以后用烽火传递战事情况是通信,快马与驿站传送文件当然也可是通信。现代的通信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 纵观同新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9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 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数字通信即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是通过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终端的心愿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终端发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变成适合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信道上,在传输到对段,经过相反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数字通信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的最主要的通信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网的各种通信系统。 程控交换技术即是指人们用专门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程控交换最初是由电话交换技术发展而来,由当初电话交换的人工转接,自动转接和电子转接发展到现在的程控转接技术,到后来,由于通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交换的技术已经不仅仅用于电话交换,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光纤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频带宽,比常用微波频率高104~105倍;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线经细,重量轻;还有耐腐蚀,不怕高温等优点。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通过中继站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为信号可以"再生";便于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连接;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保密性好;数字微波系统占用频带较宽等的优点,因此,虽然数字微波通信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却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起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三大传输手段。 卫星通信简单而言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展之间利用人在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其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而投资费用和通信距离无关;工作频带宽,通信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的传输;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等优点。

跨栏跑过栏技术

《跨栏跑过栏技术》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自主体验、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提供让学生思考的空间,倡导学有所思、思而后学的教学过程,宣传刘翔夺冠对中国体育的伟大意义,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材分析: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径赛项目。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根据跨栏跑技术特点,结合教材,在进行跨栏跑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但是高中学生上体育课无法全身心投入,尤其是跨栏跑这种技术性很强,且存在一定危险的项目,其练习的单调与乏味很难提起学生的锻炼热情。这样,既影响锻炼效果,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以跨栏跑中过栏技术为主,我想,如果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循序诱导对学生进行教学,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跨栏跑知识,形成正确的过栏技术。在课的结构上,为:准备→ 诱导→ 练习→ 纠错→ 再练习→ 展示→放松。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讲解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2)循循善诱。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直观感式、诱导式进行教学。

(3)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如不同栏高、不同等距、体操垫等方式引导学生,丰富内容,增加自主性和趣味性,消除畏惧心理。 (4)因材施教。加强跨栏跑自主学习的研究。 (5)注意安全教育学生采用自己的身体情况的学练方法和手段,不要逆向跨栏练习。 2、学法: (1)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规定本人的起跑线到第一栏的距离、栏间距、栏高等学练等条件,灵活教学,增强练习的乐趣和实际效果。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改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跨栏学练,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培养勇于拼搏、克服困难的品质。 (4)引导学生重视跨栏跑学练与思想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跨栏跑的相关知识,激发跨栏的学习兴趣,明确摆动腿与起跨腿的动作要点。 2、技能目标:基本做出摆动腿抬伸攻栏、起跨腿展拉跨栏动作,80%以上学生能以正确动作跨越栏架,20%左右学生能以较快速度连续跨越3个低栏。 3、情感目标:勇于跨越栏架,提高学生心理水平,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

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3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全 年 1999年普通中专学校达到3962所,在校生515.50万人。普通中专招生科类结构有所变化,财经、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工科类呈下降趋势。1999年全国职业高中学校达8317所,招生数160.38万人,在校生443.84万人。1999年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098所,招生数51.55万人,在校生156.05万人。

浅谈通信技术发展史

浅谈通信技术发展史 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这么课程学期过半后,了解并掌握了一些与通信相关的知识,加以课程之余自己通过查阅书籍和使用网络工具,将通信史这一知识方面整理成以下文字,用以自我提高以及与大家共同进步。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悠久。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事实上不是,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其实,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电,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等待了……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图像传真也是一项重要的通信。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摘要:文章从国外和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比较,分析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国外教育技术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1970年以前,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是指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教育机器的利用。这一阶段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提供各种机械,电子装备等硬件设备”而定。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各教育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实践,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教育机器只不过是教育过程中诸多构成要素中的一个要素。教育技术中不仅包括各种机器的利用,还应该包括媒体的设计,评价,对学生特性的研究等内容。[1] 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1 .古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外国世界古代最早的教育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泥板书”图画文字,“泥板”教材即泥板书。若论发明更早的教具,则是古埃及的“纸草”(paperus)。纸草原是生长在尼罗河沼泽地的一种长茎植物。古埃及人将这种植物的茎层层剥开,然后将薄片连接粘结起来,经过加工制成可用于书写的纸。成为一个正方理论探讨教育技术形,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据《荷马史诗》记载,其教师咯戎教导阿喀琉斯的时候,向他传授了骑马、掷标枪、打猎、弹奏七弦琴和医术等方法的技能在雅典教育中要学习纺织、缝纫和弹琴。同样都需要借助器具进行学习,同样渗透了教育技术手段。 1、2 .近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13、14 世纪英法等国学徒制作使用了一些教学仪器。1658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通过图画出版了150 幅插图的《世界图解》,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的诞生。最早提出教育技术理论的当推卢梭,他主张师生共同亲手制造一些仪器用以验证知识。瑞士的裴斯泰洛齐(1746—1827)在发音教学中发明了拼读课本,并设计了进行拼读练习的拼读板,在算术教学中所采用的分数表、正方形和算术箱等教具都是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德国的福禄贝尔发明的恩物(Froebel’s Gifts)是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1836 年他创制了1-5 种恩物,后来演变到8 种。这些教具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高了教学效率。[3] 1、3.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美国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驱,视觉教育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其主要表现。它是以幻灯和

跨栏跑技术教案

跨栏跑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跨栏项目的“栏间跑”的技术,发展跑的速度与节奏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优秀意志品质。 二、教具准备:栏架12 付、简易栏 3 ~5 付、皮尺、挂图 1 张 三、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一)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体操队形8 组,4x8 拍 1、颈、肩、肘、腰、膝、踝关节的旋转、屈伸活动 2、正面压腿 3、侧面压腿 4、左右提膝转髋步 5、弓步压腿 6、扑步侧压 7、屈膝绕环 8、跳跃运动 (三)专项辅助练习: 1、跨栏座动作练习4x8 拍 2、攻栏腿鞭打动作练习左、右腿各20~30 次。 3、做起跨腿的侧屈平拉动作练习,左、右腿各20 至30 次 4、走动中做跨栏步模仿练习 4 组每组10次 5、加速跑60 米 3 ~ 5 次 基本部分: (一)跨栏跑完整技术动作的演示与技术要点讲解 演示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讲解跨栏跑完整技术,重点讲解栏间跑的技术。跨栏跑包括蹲踞式起跑至第一栏的栏前跑、跨栏步、栏间跑、终点跑四个 技术环节。 起跑采用蹲踞式起跑与短跑的起跑技术相同。起跑至第一栏的栏前跑采用 7~8 步加速技术,与短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特点相似,但上体抬起、 步长增大和步频加快的幅度明显快于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要求在第5~7 步达到最快跑速并使起跨腿准确地踏上起跨点。 栏间跑采用 3 步技术。栏间各步比例的参数在栏间跑过程中始终不变,并 保持跨栏跑所特有的节奏。即:第 1 步小,第 2 步大、第 3 步中等,第三步比第 2 步约小15~20 厘米。缩小第 3 步是为主动快速攻栏创造条件,栏间三步节奏均匀,快速连贯。 跨栏步技术要求攻栏方向正,攻栏腿主动正对栏架上方高抬大腿前伸小腿作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并以时间表的形式分析和记录了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了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4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并简要归纳了4G网络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通信、通信技术、运营商、4G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 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百年以来,通信技术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其发展。直到世纪之交,历史才发生改变。2000年5月,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为3G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被3GPP采纳,这是我国通信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移动通信从只支持语音通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到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短信、GPRS)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支持视频通信、高速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当前,处在从2G到3G转折时期的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包括技术、网络、业务以及运营模式。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融合,将导致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业务、市场、终端、网络乃至行业运行管理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业务竞争中,各个电信运营商也在打破传统电信的思维或疆界,开拓新的市场。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1、1949——1994 政府行政绝对垄断 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到1978年,整个电信企业完全依靠行政垄断进行经营,在管理上采用政企合一的方式。政府无论从经营业务到资费方面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完全是政府定价,而且它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党、政、军的,并没有考虑到为个人服务。举例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高中跨栏跑栏间跑技术教案

高中跨栏跑栏间跑技术教案 学校:临颍二高 授课教师:贾博 授课班级:高二(8)班

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水平五(高一)的跨栏跑技术教学,共8课时,这是第三次课,内容是 学习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复习摆动腿栏侧过栏技术,身体素质练习。本班高二(8)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6人。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须(全一册)。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新的思想和理念,在本课中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两个教学内容,一个是主教材,一个是辅教材。主教材是跨栏跑技术教学,辅教材是身体素质练习。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的径赛项目,由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全程跨栏跑技术构成。其中,过栏技术又称跨栏步技术,是跨栏跑技术教学的重点,它有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组成,为了很好的掌握过栏技术,应先从学习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摆动腿栏侧过栏技术开始,这是基础。该项目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身体素质练习(接力跑、自选项目),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速度、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 难点:起跨腿收紧抬平,腿勾脚尖,晚收快拉、侧平拉并拉正。 摆动退屈膝攻栏,两臂配合,眼视前方。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

通信发展史

通信发展史 概述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事实上不是,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 长城烽火台 旗语

其实,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通过各色旗子的舞动)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电,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等待了…… 1.电报的发明 电报的发明 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不过,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和实用,无法投入真正的实用阶段。历史到了这关键的时候,仿佛停顿了下来,还得等待一个画家来解决。美国画家莫尔斯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第一台电报机问世。但如何把电报和人类的语言连接起来,是摆在莫尔斯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一丝灵感来临的瞬间,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段话: “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我就让他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火花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这里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过导线传送了。这样,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莫尔斯 随着这种伟大思想的成熟,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 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摘要] 教育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弄清目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状,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趋势,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本文通过阅读分析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学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关于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综述,希望为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综述 前言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经历一个从发轫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教育技术学也不例外。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者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教育技术学未来发展趋势的问题。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有关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和实践应用还处于朦胧阶段,如何看待教育技术学的未来,从焦健利的观点看,教育技术的未来走向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立场,一是激进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二是消极悲观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三是审慎的乐观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及组织序列,同时,对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弄清目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状,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趋势,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本文试图在阅读分析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学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关于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综述,希望为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综述 国外关于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教育模式以及信息技术的探讨和分析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主流。通过对关于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归纳出当今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技术网络化和多媒体化 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是交互网(In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由于Internet 的前景如此广阔,目前世界各国对Internet的应用都极为重视,不仅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开始进人中小学和家庭。澳大利亚和日本政府已经将Internet网络教学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并开始构建基础教育网络平台。近年来,在关于教育技术的国际性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所发表的论文中有绝大部分都与多媒体有关,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换句话说,目前国际上的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走向多媒化。日本和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制定发展多媒体教育应用政策。 (二)重视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应用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在大力推广应用教育

通信工程介绍概况

通信工程介绍概况 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 研究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专业发展 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10,分为两个学科,一个是偏向于传输的“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另一个是偏向于编解码的“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的前身是电机系,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的发祥地;“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的前身是信息论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发源地。 未来展望

跨栏跑教学步骤

跨栏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跨栏步是在高速跑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个特殊的大步,其动作外形与实质和正常的平跑技术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跨栏跑的教学时数上,跨栏步技术的学习常常占有相当的比例,跨栏步技术的教学是跨栏跑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在高速跑的过程中完成跑与跨和跨与跑的衔接,常常是学生感到难以掌握的技术,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感到难以把握的地方。故此,跑跨和跨跑的结合技术是教学中的难点。(三)弯道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在400米跨栏跑的教学中,栏间节奏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为400米栏35米的栏间距离对于跑的节奏却有较高的要求,如步长的准确性、栏前几步的跑法、后程的节奏变化等均是教学中难以把握的,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均需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教和学。 跨栏跑教学的步骤与方法 近年来对跨栏跑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多,目前在跨栏跑教学实践中应用较多的还是分解—一完整法,此法是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形成的。其特点是以跨栏步技术为教学重点,结合栏间跑技术.从而逐步过渡到全程跑。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对跨栏步的教学程序完成的较为精细,学生大都能够较好地掌掘跨栏步技术。它的不足在于,跨栏步的学习占用课时较多,同时容易造成学生跑与跨或跨与跑的结合能力差,对全程跑不利,为此在教学中要较快地进入途中跑,以便加强学生的跑跨结合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与手段: (一)使学生明确跨栏跑基本知识和概念 1.通过讲解使学生对跨栏跑的技术特点、比赛项目、比赛规则和学习中注意的事项等有大致的了解,为学习跨栏跑做好认真的准备。 2.直观教学,利用挂图、录像、电影等一些直观教具,同时结合讲解,使学生明确跨栏跑的基本技术。 3.教学示范,通过教师的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对跨栏跑的动作外形及主要动作结构有大致的了解,初步建立起动作的表象。 4.介绍基本术语,如什幺是起跨腿与摆动腿,什么是栏前与栏后等,使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能够清晰地理解。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1)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系统容易被第三方窃听。1G的主要蜂窝系统包括AMPS、NMT、Hicap、CDPD、Mobitex、DataTac、TACS和ETACS。 所有1G系统都有两类逻辑信道: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业务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