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题目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4 年5 月1 日

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本文结合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实际调查资料,就农业产业组织与农民增收效应的相关关系作一探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合作;组织;发展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in rural areas

Abstract:In this paper,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ctual survey data for an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s and farmers' income,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 practic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agriculture;cooperation;organization;development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农业市场竞争已由国内竞争转向国际国内双向竞争。因此,如何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是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是一次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加快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对于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发展实际,就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与农民增收效应的关系作一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现存问题与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是农业产业的不断分化和升级递进的过程,实质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随着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研究会、技术经济协会等)带动型、科技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和主导产业带动型等模式,不同的模式从不同的方面实现了农民的增收。例如“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模式,以龙头企业外连国内外市场,内连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农户作为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市场价高时,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农产品收购价随行就市;在市场价格低时,实行保护价收购。通过“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创新,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博弈双赢。但是,从总体上看,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尚未达到最佳有效规模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龙头企业、科技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农协等中介组织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和资金短缺、实力不强等问题,导致抗风险能力差、科技创新开发能力低,难以取得最佳规模效益。同时,农户经营规模过于狭小,虽然采用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经营能弥补一定的缺陷,但仍难以按经济合理性原则来组织生产、采用新技术,甚至根本无法单独采用“规模性技术”。即使勉强采用,也因不能达到规模起始点而收效甚微,导致了农户生产行为和技术选择行为的短期化,限制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能动性,因此同国外相比,农业生产、加工的规模效应较差。

(二).农业产业组织中各行为主体间组织关联度低,合同不规范,利益关系不协调,导致履约成本高

在实践中,虽然农业产业组织各行为主体通过合同等契约关系联结为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目标存在异己现象,且合同不规范,导致违约率低、履约成本高。具体表现在:

1、在市场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时,部分农户将龙头企业赊销的生产资料如种苗、配合饲料、药品直接卖掉,然后谎称畜群全军覆没而违约,此时农户只是承担很低的“鸡舍闲置”沉没成本损失;或者为了眼前利益,置合同契约于不顾,偷偷将农产品在市场上卖高价,使企业利益受损。

2.当市场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下跌低于合同价时,龙头企业又故意压质压价,在农产品质量标准、等级等方面提出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不合理要求,变相损害农民利益。(三).农业产业组织所转化的技术低水平、低层次性和地域间的同构性

1.从目前农业产业组织实践看,所转化技术多属于常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所占比重很小。虽然已有脱毒技术的应用,但这仍属于生物技术的细胞组培技术,至于基因、DNA复制转移等高新技术开发创新、应用相对较少,因而农业产业组织所转化的技术水平较低。

2.从农业产业组织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构成看,多集中于产前的良种、化肥、农药、农机等物化性技术的提供和应用,而对产中的技术指导,如高产栽培、合理配方施肥、生物综合防治等软技术服务重视不够,导致技术效率低下;从产后技术来看,绝大多数龙头企业只对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技术较为重视,而对产品营销特别是绿色包装、品牌意识重视程度不够。

3.地域间同构性。从各地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实践看存在很高的相似性,虽然山东各地总结出几种不同模式,但在同一模式特别是同一行业内无论是技术水平、技术内容,还是品种结构,普遍存在雷同现象,从而导致一方面技术资源过度竞争;另一方面农产品低水平、低档次的结构性过剩,导致“合成谬误”现象。比如大棚“大路”品种蔬菜价格不断下跌就是最好例证。当然这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免费搭车”问题直接相关。因此必须注重品种结构层次的递进。

(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所需的相关政策、法律、金融、信货、信息、税收等支持系统不健全,制约了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发展和农民增收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创新过程中许多政策体系不配套,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制约了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具体表现在:

1.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发展。随着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农产品总量过剩、销售困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近年来世界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提高检验检疫标准以加强贸易保护和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对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限制的新形势,河北省农产品的国外出口和国内销售形势十分严峻。而河北省在农产品市场开拓、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较弱、交易成本较高,对国际贸易规则不熟悉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

2.农业支持保障体系还比较薄弱。从财政投入看,虽然近几年支农资金的绝对数量有一定的增长,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金融信贷保障方面,农业信贷极为困难;从粮棉价格看,按保护价格敞开收购的政策始终没有落到实处,而且保护价逐年调减,如每公斤优质小麦的保护价格已由2008年的1.14元上调调到2008年的1.64元,拉动市场价格。

3.与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发展的其他相关政策不健全,特别是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规范性文件,如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实现农民增收的政策与建议

(一).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已形成完整而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化体系。从产业内容看,主要包括谷物、果菜、畜产品为主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体系,以园艺、农村景点为主进行观赏、旅游、休闲和教育的农业文化产业体系,以林业、水土保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产业体系,以先进的种苗、生物工程、科学技术、试验示范手段支持的农业科技产业体系,以化肥、农药、农业机械为主的农业装备产业体系,以农业数据和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和信息实时处理为主的农业信息产业体系,以土地、水资源等为资本运营的农业资源产业体系等;从产业组织看,主要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模式。这些产业体系虽然都是以农业为基础,但都充分利用现代生产要素对其延伸与改造,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相衔接,并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升级换代,始终保持相应的竞争力。

(二).加快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实现农民增收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关键环节,应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拉动农业产业升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辐射带动能力

强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培育农业产业组织企业家。企业家是发展农业产业体系的灵魂和骨干。只有有了企业家,才有优势企业;只有有了企业家群体,才有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最终形成优势产业和区域分工;只有有了企业家阶层,才能形成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行业监管与自律,进而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培育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家,形成“市场+企业家+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组织体系的创新。

3.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科技进步既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推动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上水平、上档次的强大动力。

4.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主要包括:(1)调整品种和品质结构。在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按照口粮、加工专用粮、饲料粮对粮食品种的不同要求鼓励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品种,制定优质优价政策;(2)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着重抓好种畜繁育供应、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加工、储运、疫病防治等环节的工作;(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的非农就业,拓宽农民增收空间,提高农业延伸效益和劳动生产率;(4)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逐步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县区,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集群化发展。

三.总结

综合以上所述,中国有着以农为本的民本思想,如何使数亿农民能够安定有序地从事农业生产、落实相关惠民政策是每一届政府的头等大事,在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健全组织管理建设,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长效有序的体制规范无疑是极其有效的一个重要途径,相信随着我们的广大农民在实践中的积极摸索与创新,更多的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头促进农民增收的模式贝提出、试点、推广、创新,并真正寻找到一条适应中国农村实际的道路,我国农民的明天将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农业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农民日报

[3]农村经济.《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思路和模式选择》

农村合作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农村合作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摘要】文章阐述了当前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意识不够强;规模较小、带动能力弱;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扶持政策难落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坚持量与质并举的发展原则;搞好宣传培训,提高成员素质;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 【关键词】农村;合作组织;问题;对策和建议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农村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一批以农民为本、以利益为纽带、以服务为手段、以增收为目的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应农民的致富愿望,自我服务,推广技术,开拓市场,为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大作用,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二次腾飞。但是,由于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正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就我们莱芜农村合作社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 1.当前农村合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识不够强。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缺少经费,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大,部分干部、群众对专业合作组织缺乏足够的认识,主动参与和支持合作组织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导致合作组织经营规模总体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是规模较小、带动能力弱。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相对于88万农民而言,总体数量少、规模小,多数在村组或本镇范围内组建,服务功能较弱,组织化程度较低,带动力有限;较多的集中在生产、销售环节,向加工业延伸的不多;资金缺乏仍然是限制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 三是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全市近70%的合作组织成立时间较短,还没有完全按照合作组织原则运行,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不能充分履行职责,部分合作组织没有形成组织成员控制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社员相互约束力不强,承担市场风险的意识不强,只能利益共享而不能风险共担。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牵头领办的合作组织,往往由主要发起人一人控制合作组织,普通社员参与度低,合作组织与社员的利益联结不紧密,有的则是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有限;基层农技部门和供销合作组织牵头办的合作组织,往往牵头单位事务多,经办人员兼职,与自身利益不直接挂钩,投入精力有限;龙头企业组建的合作组织,往往考虑企业自身利益多,对社员利益照顾有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的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结合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 / 7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三年多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而且有效促进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人才;机制;政府 一、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农户参与率低,辐射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刚刚起步,规模较小,农户参与积极性缺乏,进而导致当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辐射能力较差,没有给农民带来规模效益,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而且,当前我国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多集中在沿海及一些有合作基础的省区,其他省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另外,现在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多以种养项目为主,涉及加工流通业务的较少。所生产的产品也多集中在初级产品上,不仅市场竞争能力较差,而且获利空间较小,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大。 2.合作经济组织缺乏各种管理和科技人才 当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牵头人多为传统型农民,这些人不仅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普遍缺乏自我组织及自我管理能力,专业知识缺乏;加之能够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较少,这就导致部分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的积极性缺乏。基层政府及涉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由于对合作经济组织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市场经济活动能力和经验缺乏,使其无法有效地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指导和管理。由于各种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3.政府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有效地联合起来,以此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对农民的利益进行保护。目前,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引导不到位,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存在观望的心理,参与积极性缺乏。同时,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由于对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缺乏认识,这就导致在工作中无法有效地履行政府的职能,不仅支持力度不够,而且还存在着干预过多的现象,进而使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难度加大。 二、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措施 1.因地制宜创办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组建专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以此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目标。同时,可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发展流通环节的合作组织,以此来开辟出新的发展门路,有效地解决农民买难及卖难的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发展股份制合作,将投资者与劳动力融合为一体,有效结合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2.加强人才培养 农民是合作经济的主体,他们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思想文化水平对合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对农民及时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定期文化培训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座和技术传授,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政府及一些职能部门是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者,我们要对分管领导进行培训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增强其合作意识,既能从大局上为合作经济的发展提供战略部署,又能从行动政策上扶持合作经济的发展。

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

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 现下,团队建设的问题已是一个被无数人研究过的问题。有关团队建设的阶段,著名管理学家布鲁斯·塔克曼有关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的观点被有人奉为规范的团队建设 的五个阶段理论。现小编与您分享如下。 这五个阶段分别为: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和休整期。布鲁斯·塔克曼认为这五个阶段是所有团队建设所必须的、不可逾越的,团队在成长、迎接挑战、处理问题、发现方案、规划、处置结果等一系列经历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上述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建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加入新团队的经历和感受。激动、困惑、矜持、观望是团队形成期成员的主要特点。组建期的团队缺乏清晰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与标准不明确,缺乏顺畅的工作流程,成员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个人的角色定位不明确,部分成员还可能表现出不稳定、忧虑等特征。 组建期的主要工作是明确方向、确定职责、制定规范与

标准、进行员工培训。团队负责人一定要向团队说明工作目标、工作范围、质量标准及进度计划,并根据工作目标要求对团队成员进行技能和知识培训。团队负责人要让成员参与探讨工作计划,主动和他们进行平等而真诚的交流,消除团队成员的困惑与忧虑,确保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互信的工作关系,设想出成功的美好前景并达成共识,以激励团队成员。 第二阶段:激荡期 团队经过组建阶段以后,团队获得发展信心,但同时也形成了各种观念激励竞争、碰撞的局面,出现人际冲突与分化。团队成员面对其他成员的观点、见解,更想要展现个人性格特征,对于团队目标、期望、角色以及责任的不满和挫折感被表露出来。团队成员间、团队和环境间、新旧观念间会出现矛盾,甚至负责人的权威都面临挑战,团队组建初期确立的原则受到冲击与挑战。作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动荡期首要的是如何安抚人心。首先要认识并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比方说某一派或某一个人力量绝对强大,那么作为领导者要适时的化解这些权威和权利,绝对不允许以一个人的权利打压其他人的贡献。同时要鼓励团队成员就有争议的问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 1、服务的职能。农村合作社,要为农民服务,使农民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购置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较高的价格销售出自己的产品。给社员提供技术和信息,给社员提供机会和渠道。并学习发达国家合作社的经验,力争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服务的水平越来越上档次。 2、纽带的职能。合作社必须成为政府和农民的纽 带,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协助政府贯彻和落实农业与农村政策,把农民的意愿反馈给政府,为政府施政提供第一手材料。合作社也必须成为农民与市场,农民与龙头企业等的纽带,使农民有通畅的销路,商家有稳定的货源,为商家和农民架起一座双赢的金桥。 3、保护的职能。作为弱势群体的代表,合作社必须成为农民利益的代表,为减轻农民的负担,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而努力。同时,合作社也要成为农民生活的空间—农村的利益的代表,发挥农民的联合体的作用,保护农村的环境,保护农村的资源,使我国的农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4、教育的职能。也可以称为培训的职能。合作社作为农民的联合体,必须为社员的素质的提高而努力。农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转化、技术的普及、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准的提高,都离不开社员素质的提高。目前,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劳动力的40%,文盲和半文盲约占总劳动力的18%。这种现状,不适应今后农业的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和集约化的要求。 5、示范的职能。据1999年的一项统计:利益关系比较紧密,真正称得上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只有1万2千个左右,连接农户约2千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9%。在21世纪,中国的农村合作社,必须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更多的合作社的成立,带动更多的农民的参加;并在实践中发展一批成功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样板社,带动更多的成功社的出现。 6、发展的职能。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学习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成功的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与突破。合作制的内容非常广泛,合作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进行有机结合,有可能会创造出合作社的一种全新的模式。 7、合作的职能。合作社的特点是合作,但我国现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作而不合。几种合作社自成体系,只有纵向的指导,而无横向的联合。反观发达国家的合作社,都是即有纵向的合作,又有横向的联合,合力非常强大。要迎接国际强势农业的冲击,今后,中国的农村合作社必须加强大。要迎接国际强势农业的冲击,今后,中国的农村合作社必须加强上下,左右,周边,各体系间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实现一元化的联合。 如果能实现并完善上述的7大职能,按照自愿、自治、互助、公平、民主管理等合作社基本原则去发展,中国的农村合作社就会大有希望。农业产业化核心载体的价值也就不会虚化,产业化也就不再只是理论上设计的几种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研究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1) 一、理论基础 (2) 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 (3) 三、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4) (一)数量不断增长 (5) (二)类型不断丰富 (5) (三)资产规模增大 (6) 四、徐州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问题 (7) (一)认识不到位问题 (7) (二)品牌意识薄弱问题 (8) (三)个别部门支持力度支持不够 (8)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10) (五)融资力度较差 (10) 五、徐州科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策 (10) (一)强化宣传、树立正确发展观念 (11) (二)加强品牌培育、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12) (三)转变政府部门职能、加强指导服务 (12) (四)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13) (五)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 (14)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及国家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变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有效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突出矛盾,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提出各地政府要积极扶持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强农民合作社人员的教育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相应经费支持(陈锡文,2009;郑良芳,200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得大力发展绩效高、质量优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孔祥智、史冰清,2008),特别是从1994年我国开始在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河北、黑龙江、北京等省、市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以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己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李瑞芬,2004)。据统计,2005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己超过15万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农友群,2005;万江红、田甜,2007);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超过31万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10.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活动范围基本涵盖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渐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的组织载体,发挥着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激

组织成长理论

第一章组织成长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但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 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飞翔变得十分吃力! 老鹰只有两种选择: 1、等死; 2、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150天漫长的操练。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然后,它要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拔出来。 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得力的三十年岁月!

组织成长理论 不管医院还是企业,亦或其他社会团体,都是以某种组织形态而存在,这些组织存在的形式就是由若干人按照一定的制度框架而运行;这个组织运行效率如何,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群人的所有行为是否高效;第二,这群人所制定的制度以及这群人所依存的背景制度是否是高效。这两个方面又互相影响,最终决定该组织运行的效率。 2007年10月27日,华为公司爆出“辞职门”事件,引起外界的极大反响,有些人认为此次“集体辞职运动”是华为应对新《劳动合同法》的省钱举措;而有些人认为此次华为花费10亿巨资鼓励辞职是为了打破长期存在的工号文化和解决企业竞争力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员工重新竞争上岗,来激活老员工的工作热情,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经常说的一个词“沉淀”。在他看来,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因此他爱“搞运动”,任正非认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 不管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不可避免的是每个组织都要必需面对组织成长问题;前文《鹰的故事》描述的是鹰为了获得30年翱翔天空的自由,经历炼狱般的痛苦,终于重回天空的怀抱,实施上,每个组织也像生命个体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是在无奈与寂寥地死去,还是在痛苦挣扎中重生,再次赢得辉煌?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在中国,有关企业存继周期尚无如此明确的统计,但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连续进行的5次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表明,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科学投资》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也就在3-4年之间。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大概为10万家,倒闭数大约只有我国倒闭数的1/10,若考虑到两个国家在企业总数上的差别,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加惊人。

农村合作组织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利益之上 一、引言 继“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之后,去年生猪价格达到11元/斤,猪肉价格18元/斤;今春又出现了向前“葱”,葱价格升入10元一斤,据消息称,今年的蒜价又在新一轮的“涨”声中蔓延。不管是由于农民信息的不对称,引致盲目生产,还是由于不法商贩的投机行为,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总之在这种物价水平经历过山车般的变化的背景之下,损失的总是农民,在天灾,“人祸”之下,他们正在经受着一轮又同一轮的煎熬,不确定,不平等;作为弱势群体的他们如何才能团结起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农业生产的本质是利用农业生物的生命过程取得所需的农产品,其所具有完全不同于工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劳动时间的季节性、劳动市场的分散性、劳动过程的连续性、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劳动分工的困难性等特点。在我国自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试点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明显,这种家庭经营方式存在的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我们已不能满足于解决温饱,我们要步入小康。于是,在中国农民自己的探索中,逐步的完善了农业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我也会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合作经济会发展的这么红火?到底是什么驱使着我们的农民朋友进行着合作经济。因此,在这里我将选取一个方面,着重讨论利益之上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 二、新型合作经济概述 1.我国合作经济的发展 合作经济的思想由来已久,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合作社的理论。马克思认为,合作运动是改造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各种力量。合作经济是以联合劳动为主体的,是对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所做的积极扬弃。 在我国,合作经济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合作运动应该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使合作经济为工农运动、革命战争服务。经过实践,毛泽东说:“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是农民所需要的。”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大力开展的农业合作社在经济组织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1949年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探索也一直在进行。1951年全国有46.8万个互助组,入组农户占79.2%。当时,我国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三种: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主要特征如下: (1)社员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归私有; (2)土地作股入社,由合作社统一使用; (3)耕畜和大农具由初级社统一使用; (4)社员参加由初级社安排的集体生产活动; (5)初级社统一经营管理,统负盈亏; (6)每年提留公积金和公益金; (7)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并存;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企业组织发展解析与未来发展

组织发展解析与未来发展 目录 一、组织能活多久? (1) 二、OC/OD/LD/TD名词解释 (2) 三、组织发展学的发展? (3) 四、组织发展学实践和评估 (3) 五、组织发展五阶段理论 (3)

一、组织能活多久? 关于OD,我们很清楚两点,第一,我们都生活在组织里,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我们谁也离不开谁;第二,组织都是有生命的,生命的铁律就是会死亡,好像谁也无法逃脱。生存于组织当中,我们最先要考虑的就是,从办这个组织从成长到消亡的过程,这个组织能活多久? 美国芝加哥校长做过一个统计,1520年前,全世界创办的组织,6200年前,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字、做着同样的事情的组织,也只剩下85个,其中70个是大学,另外15个是宗教组织。为什么会只有像学校、宗教这类公共组织能够活这么长久,这是我们做人力资源需要思考的问题。 那企业寿命能够存活多久呢?我们看一组关于企业的寿命统计,40%的新建公司全球活不过10年,一般的公司寿命也就7-8岁,一个跨国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也就40-50年。财富杂志曾经做过一个统计1995年公布的五百强企业,四十二年后,也就是到了1997年,有70%的企业被淘汰出局。1970年快升财富全球五百强的跨国公司也只有三分之一,二年后也消声灭迹。研究显示,全球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有10-12年,短寿几乎成了企业的一个普遍性的宿命。 我们大家知道中国企业处在一个成长期,有人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寿命这个周期则更短。有人说三到五年,有人说七年,不管如何,都是短于西方国家的企业寿命,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有的企业生存长有的生存短?甚至说所有的企业都是在短命中消亡呢?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那也有例外,琼斯这个蓝筹股公司就曾经出现做一个统计,里面有些奇迹般的公司群落,将近60%的公司大概17家公司寿命过百年,将近25个公司达到150年,平均寿命达到了105岁,寿命最长的大家都会用他们的产品。杜邦公司达到了206年,寿命最短的微软和英特尔也有30岁以上。 我们看到企业短命也好,长寿也好,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尤其是核心问题,这些组织长期生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这是组织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内容。 他们生存的基因是什么?他们生存的环境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长命,或者为什么有些巨大的公司如此短命?特别是在今天我们有一个名词叫VUCA,这是一个新名词,这样一个变革不确定的时代,更对组织发展带来了及其关注的有兴趣的内容和关注的动力。我们在做人力资源当中,我们经常在网站上看到很多招聘的广告,有OD 的,有LD的,有TD的,有OC的,名词让我们眼花缭乱。很多公司在描写,所谓的TD即人才发展,所谓的LD就是学习发展,OC是组织变革,但这些企业在描述这些岗位职责的时候呢,几乎差异不大。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 据农业部资料反映,到2003年底,全国农村已出现了18种类型的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多达15.27万家,覆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科技等诸多领域,加入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收入比一般农民高10%到40%,对家展极强的吸引力。这种合作组织是亿万农民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伟大创举之后又一个新型的历史创造,也是我国农民从个体经济状态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秦池江提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一、确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法人地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主体是单门独户的农民,他们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实质上是弱者的联合。应该通过国家法律赋予其合法的地位,允许他们依法登记、合法经营、有序管理、参与竞争、自我发展壮大。二、赋予合作经济组织以进入多种领域经济活动的权利。合作经济组织完全以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他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领域,以及相应的活动方式,实行自愿登记制,排除政府以及垄断经济组织的行政干预。三、规范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基本经济活动准则。如:章程的公平性,会员进入和的自愿原则,组织内部的管理民主原则,经济利益的共享与风险分担原则,重大经济事项的语言与公开原则,建立稳定的财产和财务管理原则。四、确立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如:对合作经济组织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减免产品交易和财产流动的各种行政规费;有权拒绝各种行政摊派;有权享受政府的其他经济政策优惠待遇;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格。五、确认合作经济组织的融资权利。在接受金融监管的条件下,可以组建小型融资机构(信用合作社);享受国内金融市场的同等国民待遇,可以从有关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担保、租赁、结算、保险、信息和其他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不得限制和歧视;同时,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履行融入资金后的义务。六、规定必要的救助规则。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发展、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接受政府授权的有效指导,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政府只给予有限的救济。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5700字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5700字 立足河南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的现实,探讨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内涵和运行模式,在此理论基础上,对河南省目前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河南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应从加强法律保障、完善运行机制、支持土地流转、加大政策支持、和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来促使河南省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河南省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 一、河南省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概述 (一)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 2006年10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通过并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界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以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二)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 首先,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这一相对弱势群体的联合。农业的产业弱质性以及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农民和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客观上从而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其次,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强调是“以人为本”的人的联合。尽管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权构成具有异质性和多样性,但仍然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在组织关系中是劳动支配资本而非资本支配劳动,参与者通过民主决策行使其控制权,盈余则按劳动贡献进行分配,股金只获得有限的利息收入。 再次,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强调民主参与和控制。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倡“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等基本价值观,是社员民主管理的经济组织,合作组织的重要方针和重大事项须由成员并同参与决定,并实行民主管理。 最后,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外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对内则强调非盈利性。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者同时也是服务对象获得较高收益,而普通企业以盈利为目标,与服务对象的收益没有直接关系。 (三)河南省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模式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一畜牧大省,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基本的运营模式:一种是由行政领导牵头,即“自上而下”型;另一种是由企业家牵头,即“自下而上”型。 “自上而下”型,即由行政领导牵头,由政府主管部门分流转体形成,主要包括三种形态:第一种,政府主导+能人大户依托型。第二种,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公司)依托型。第三种,政府有关部门分流转体型。政府主导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本上是由政府相关的农业管理部门分流转体组建而成的。“自下而上”型,即由企业家牵头,分为由农民组织兴办和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引导农民兴办两种类型。

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 系统的组织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现象和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此派以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为代表。泰勒一生发表许多管理论著,最有影响的是《科学管理原理)》。他提出许多与组织管理有关的思想,这些思想是: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 (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泰勒以其毕生的精力,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泰勒提出的这些概念与思想为整个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泰勒的许多思想为以后的管理学派所采纳。科学管理的精神是永存的。 2、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20世纪前半期出现的行政管理学派是从宏观上探讨组织管理的知识体系。这派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国人法约尔。作为管理实践家和管理理论家,法约尔—生著述颇多,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等著作和《管理的一般原则》、《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国家管理理论》等论文。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在吸收科学管理学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是: (1)实行专业分工。 (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 (7)理想的工作报酬。 (8)权力集中。 (9)等级链。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效

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1997年开始发展,几年来历经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渐进发展历程。目前全县发展专业协会38个,会员18500余人,专业合作社6个,社员2300余人,共带动农户15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71。在引导合作组织的发展中,我们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全县农村专业合 作组织呈现多样化。

(一)多形式合作。根据不同的创办主体,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在确立创办主体上,我们主要挖掘和引导了三种类型。一是由种养大户创办。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销售渠道、生产技术、资金实力和拓展能力的种养大户,联合农户组建合作组织,实现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泗里河乡养猪大户张国斌多年从事瘦肉型猪养殖,规模大,经验丰富,通过积极引导,由他发起建立了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500多户。二是由经济能人领办。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和在外务工经商的返乡创业人员在组建经济实体后,依托实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形成合作组织。如花果山乡竹木生产合作社由“春秋”凉席厂老板刘春秋发起,大竹山果品专业生产合作社由在外经商的贺正良发起。三是由部门领办。部门充分利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户联

结组成合作组织。全县由供销、畜牧、林业等部门领办的合作组织共有10个。创办主体的多样化,形成了“组织 基地 农户”、“组织 农户”、“企业 组织 农户”等模式。 (二)大范围合作。根据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引导专业合作组织突破行政区域和行业的界限,广范围、多领域进行合作。从行政区域范围来看,有以乡镇为单位成立的,有跨乡镇跨县域联办的,也有覆盖全县范围的。县竹业协会会员遍及21个乡镇,发展竹业加工个人会员1300多人,带动资源培育和专业经营户360多户。由我县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的王德辉发起成立的益阳市种粮大户合作协会由王德辉任会长,吸纳我县200多户种粮30亩以上的大户加入协会,遍及20个乡镇。从合作的行业范围看,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发展了蔬菜、瓜果、苗木、养鸡等生产型合作组织和农业技术服务、生产资料服务等服务型合作组织。在全县各类合作组织中,从事生猪、野鸡、黑山羊等养殖业的16个,占36,竹产业10个,占23,果品生产5个、花卉苗木生产3个、茶叶生产3个、水稻种植2个,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定义和地位(精)

浅析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使农民“小群体” 对接“大龙头” 和“大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好层次迈进的根本途径。着眼于以工业化抓农业和解决农产品“卖难” , 坚持“抓中介、活流通、强服务、保增收”,持续培育壮大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组有专业大户、村有专业队伍、镇有合作公司、县有合作集团、产业有协会”的综合服务体系,支持和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一、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涵义和类型 (一农民经济合作的涵义 农民经济合作的本质是农民之间的相互合作帮助 , 是“集体互助协作”。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共同工作 , 即农民之间的一种互助行为。二是为了共同目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 这是利用集体力量进行自助。在人类社会中 , 群体性互助协作是一种社会现象 , 只要人类存在 , 合作行为就会存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 农民既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 同时又要面对来自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 完全依靠个人能力往往难以抵御 , 只能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指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 , 以增加加入组织的成员收入为目的 , 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方面的互助合作 , 按照一定的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合作组织。 (二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 1, “农户 +公司”模式 该模式是由企业(非农公司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农民提供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资源, 将企业和农户有机结合, 用市场经济牵动, 以高科技、高投入、高速度为手段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 以达到区域内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该模式有三层含义:一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农民和企业(非农企业的合作, 让农民在有利可图和利益相关的前提下与企业(非农公司走到一起, 从而改变过去农户 分散经营的状况,建立起新的经济实体;二是产供销一条龙,即在农业生产、流通的 各个环节,实现合理分工, 使生产和经营能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化的劳动; 三是贸工农一体化,不仅从事农业生产,更主要的是发展农产品的深度加工,进而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进程。 结合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该模式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由企业(非农 公司投放资金、提供技术,当地农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联合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的开发;二是由企业或非农公司组建起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提供信息并负责生产基地 建设, 以贸易带动农副产品的色和国内产;三是由非农公司或企业投放资金,提供技术、管理,组建起以农副产品加工、保鲜为主体的工厂,当地农民负责生产基地建设, 既提供原料有派人参加工厂的劳动和管理。“ 农户 +公司” 这一组织由于拥有灵通的市场信息、现代的加工手段、较发达的科技力量,能够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弊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专业农协模式 专业农协模式是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解决农业分散经营弊端的又一有力措施。它是以特定农产品生产者为对象, 主要进行农产品贩卖和农业技术指导的互助合作性经济组织。从依托对象来说, 我国现存的各类专业农协有的是依托大户、有的是依托企业 (养殖场或工厂 ,有的则依托科技服务部门。其产生过程一般都是由发起者草拟章程,吸收会员,召开成立大会,讨论通过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长,理事长下设若干职能小组,最后由职能小组主持协会正常运行。 3,股份合作模式 股份合作企业是指两个以上的劳动者或投资者, 按照章程或协议, 以资金、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股份,自愿组织起来,依法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实行民主管理, 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并留有公共积累的企业法人或经济实体。据农业部【 1992】农企字 24号文件《关于推行和完善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