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高等教师岗前培训材料)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高等教师岗前培训材料)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高等教师岗前培训材料)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评价目标】

1.识记道德发展阶段论、价值观辨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观点,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改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2.理解态度、品德、强化理论等术语,态度与品德的区别与联系。

3.举例说明做好态度与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变工作应采取的有效方法。

4.运用道德发展阶段论,探究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5.运用道德价值辨析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有三个基本特征:①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作为一种内部状态,可直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态度与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②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③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也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的。

(二)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往往是积极的;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因而也常常是消极的。对于某些对象,不同个体的态度中所含认知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

2.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产生的情绪或情感,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在人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同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行为的准备或行动的预备倾向。一般来说,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是一致的,但是态度的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也存在分离的情况,表现在人们口头所表示的态度常常不能付诸行动,即知行脱节。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道德是泛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道德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反过来它又成为人们分辨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凡是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就被认为是高尚的、正义的,有道德的,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肯定、赞扬和褒奖,自己也感到心安理得;凡是不符合道德规范,那就会被看成是卑劣的、非正义的、不道德的,而受到社会舆论的否定,自己也会感到内疚不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可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稳定的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不只是指具有某种道德观念,而是指具有某种观念并在行为之中表现出来,道德行为是判断道德品质的客观依据。道德品质是稳定的,偶尔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代表不了道德品质,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某种一贯的道德行为,才标志着道德品质的形成。

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如果没有形成道德观念,即使个体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也小能称之为(非)道德行为。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心理结构是由一系列彼此联系的心理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可分为“二因素说”、“三因素说”、“四因素说”等等。

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与道德意向组成,或者认为品德由道德需要与道德能力组成。

三因素说认为,个体品德结构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组成。这种观点继承了传统心理学的知、情、意三分法,在早期的品德心理研究中较为流行。

四因素说在三因素说的基础上增加了道德意志,即知、情、意、行。从形式上看,多了一个因素,但并无本质区别,因为道德意志与行为是密切联系的,坚定的道德意志,则产生稳定的道德行为,如果道德意志不坚定,则道德行为摇摆不定。目前这种观点比较流行。

五因素说在四因素说基础上增加了道德信念,这种观点强调道德信念在品德结构中的中心地位。

六因素说是把个体品德结构看作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道德意志、道德行

为和道德评价的统一体。这种观点在继承传统品德心理因素结构理论的同时,注意到了“道德动机”在品德活动中的动力功能,以及“道德评价”在品德活动中的调节功能。

这几种因素说,虽然因素数目不同,但通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们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是有的学说将品德的心理结构划分得更细一点。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道德知识),形成道德信念,发展道德价值观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

在道德观念的学习过程中,人们首先是获得许多具体的道德知识。要发挥道德知识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必须将道德知识上升为道德信念。当个体坚信某种道德知识的正确性,无论自己执行或者看到别人执行它,都能产生情绪体验时,就意味着这种道德知识已转化为道德信念。对个体道德行为具有相对稳定的调节支配作用的是道德价值观念。道德价值观念是对各种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价值的概括化,任何人都是按照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来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的。道德价值观念是道德价值的内容。道德价值内容直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的道德价值主要包括集体、真诚、尊老、律己、报答、责任、利他、平等这八个独立的内容。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既表现为人们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一个从外控向内控转化的过程,一旦获得了某种内在的情感。就能产生道德动机的作用。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对青年大学生而言,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尤为重要。

道德情感的形式主要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是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想像的道德情感是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是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

验。

3.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确信并愿意以其为行为指南的意识倾向。信念是认识和情感的“合金”,当一定的道德认识和相应的道德情感在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相结合并产生共鸣时,就会形成道德信念,这种信念是推动个体产生自觉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也即,形成道德信念后,道德行为成为一种内在要求。

4.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认识的能动作用,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是支配行为的力量。

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着的,离开了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就无从表现。但道德意志又不等于道德行为,它是调节行为的内部力量。

5.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三、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

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力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们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两者的区别如下:

1.涉及的范围不同

态度涉及的范围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外物、对自己的态度等。有的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的不涉及道德规范,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持有且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价值内化的最低水平是“接受”(或注意),稍高一级水平为“反应”,进一步内化,就达到“评价”水平。评价指学生按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对行为赋予价值。第四级水平是个体的价值观念系统的“组织”,即对价值进行观念化并运用这些观念判断各观念之间的关系,以克服各种不同价值标准的矛盾和冲突。最高水平是价值“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在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之内,使之成为个人的性格的一部分。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第二节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虽然已能意识到游戏规则的存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游戏规则是他在游戏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动准则。他们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8岁)——他律期

在这一阶段,他们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神圣不可更改的,是绝对权威的。这时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认为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皮亚杰把年幼儿童的这种道德观念称为他律道德。

3.可逆期阶段(8-10岁)——自律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与他人相互尊重和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这时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认为自己和他人是平等的;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自我中心,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规则的作用只在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时,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

4.公正阶段(11-1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道德观念发展倾向公正。所谓公正,就是承认真正的平等,不像前一阶段仅满足于形式上的平等。所谓真正的平等,就是依据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作出恰当的处理。

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在这一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注意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在儿童犯错误时,要使他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好,以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

(二)柯尔伯格的研究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个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来决定的,认为只要受到惩罚,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行为的动机。

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获得奖赏。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开始能从不同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但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判断行为的是非善恶时,主要根据它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工

具性价值,而不注意行为的客观结果。

水平二: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好孩子”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社会和他人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好孩子”的标准去行动。对于行为的是非善恶,开始从行为的动机人手来进行判断,认为有利于他人的就是好的,利已的就是不好的。

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律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认为只要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好的。相反,凡是维护权威和社会准则的行为,就是好的、正确的。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而且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此时,其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由大家商量所决定,也可以由大家商定而改变。只有公正无私的行为才是道德的,错误行为可以因其动机良好而减轻惩罚的程度,但并不会因为其动机良好而把错误行为也看作是正确的。

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基于自己的良心所选择的普遍道德原则为导向。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自己独立的标准,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为完全自律。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超越以前的社会契约所规定的责任,以正义、公平、平等、尊严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考虑。当根据自己所确立的原则活动时,个体就会觉得心情愉快;相反,当行为背离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谴责感。

道德判断发展有如下特征:①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②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③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变;④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虽然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但并小是所有的人都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着道德品质。多数青年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习俗水

平,甚至少数青年尚未达到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三)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

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是通过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认识结构不断同化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并不断进行改组而实现的。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进行。

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

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对青年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道德价值观辨析论

价值观辨析理论主要通过价值观辨析与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教育。

(一)价值观辨析理论的产生

价值观辨析理论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西方道德教育在传统下是极权主义的,一旦宗教机构或政治组织根据“上帝亦或权威所判断的好坏规定了行为的准则后”,它就不容置疑,人们必须接受它并按其行事。这时的道德教育不过是一些死板的说教,灌输一些僵硬的教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交通和传播手段日益发达,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外来的各种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样,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很难找到大家普遍承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于是出现了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个体所有的行为都与特定文化的思想

、目标和需要直接相联,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体系,道德教育的任务只是让个体掌握自身所属文化的那一套道德准则体系。由于同一社会里存在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亚文化,它们的相互作用,使得不同团体、种族、年龄、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甚至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个体也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人们希望在多元的社会里自由地选择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但又无法作出抉择。这样,道德价值观辨析理论应运而生。由于这一理论着重研究人们获得清晰的道德价值观念的过程,以及提高道德水平的价值观辨析策略,因而受到德育心理学家的青睐。

(二)价值观辨析的理论与方法

价值辨析理论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潜能,由于它不能一开始就被人清醒地意识到而难以指导人的行动。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能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环境影响或成人帮助下对它们进行一步步的辨析。辨析的基本形式是使个体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它的根本点就是帮助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现他们的价值观念;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及根据自己价值选择来行事。

价值观辨析理论在对个体价值观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发展了许多应用性赋值策略。这具体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大组或小组讨论,个别作业和团体作业,假定的、设计的与真实的两难问题,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与交谈等。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是针对个体的“辨析反应法”,即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兴趣及活动的时机,作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

自己的所说所为作进一步的审视与探讨,达到辨析或养成价值观的目的。

任何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和七个子过程。第一阶段:选择,包括①自由选择;②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第二阶段:赞赏,包括④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⑤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第三阶段:行动,包括⑥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经过上述辨析过程所选择的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能较持久地指导行动。这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赋值过程”,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价值观念。

价值辨析的方法基本是诱导性的,教师的作用在于设计各种活动,运用上述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来诱发学生暴露、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某种价值观。教师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只是作为一个范例,而不是作为正确的答案。在价值辨析过程中,教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必须无判断地、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感情、信念和观念,必须向学生提问或组织集体讨论以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一切抉择都得由学生自己作出。

价值观辨析是一种不靠强硬灌输、死板说教,而是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其已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道德教育方法。

(三)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

价值观辨析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个体的价值观念是在自身的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中,在不断的辨析过程中逐步清晰、稳固的,从而真正起到指导行为的作用。他们主张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整理他们的价值观念体系,教师只是一位指导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或监督者。

在具体方法上,该理论强调,教师应采用诱导性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死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所提出的教育策略和技术,应该不仅有利于教师自己掌握,而且便于学生实施。价值观辨析理论注重价值观辨析的过程,希望通过围绕道德内容进行的辨析过程对行为产生影响。辨析的任务就是帮助个体弄清这些价值观念是什么,并了解别人具有怎样的价值观念。这种对价值观念不辨好坏,一概予以承认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既要进行价值观辨析,还应帮助学生去评价各种价值观念本身的价值,让他们自觉地选择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价值观念。

三、强化与社会学习论

(一)强化理论

强化是联结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主义认为,人和动物都能自动地做出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凡是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以致消退。这就是强化理论的要点。

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施加喜爱的刺激,以增强良好的行为。负强化

就是消除讨厌的刺激,强化其优良的行为。对行为施加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社会认可的行为。负强化不同于惩罚,惩罚是施加讨厌的刺激以消除不良行为。

强化理论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是有启发的。为有效地形成学生的态度和品德,教师应力求了解并尽可能控制对学生的行为起动力作用的强化因素。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讲清道理,而且要检查学生执行道德行为规范的情况,做到赏罚分明,使良好的行为不断受到强化,并逐渐蔚然成风,形成习惯。

(二)社会学习理论

强化原理可以解释个体的许多态度和行为,但不能解释个体的全部行为。因为人的态度或行为,不是全部通过其行为的直接后果即直接经验获得的,有许多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

1.观察学习的过程

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习得新行为。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表征;动作再现过程是以内部表征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信念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2.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榜样与示范

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般而言,教师向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言语教诲,一条是身体力行。教育者仅仅对学生进行口头教育是难以奏效的,言行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榜样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愈相似,愈易引起个体的观察学习。这些主客观条件的相似,可以给观察者提供一种可接近感。人们倾向于注意那些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拥有权力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社会地位较低、能力较弱、权力很小且缺乏吸引力的榜样,则难以成为模仿的对象。个体希望通过学习榜样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示范行为的独特性、复杂性、流行性和功能性价值等也影响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独特而简单的活动容易成为观察的对象。榜样行为愈流行,愈容易被模仿。相对于亲社会行为而言,人们较易模仿敌对的、攻击性的行为,榜样行为被奖励比被惩罚更能引起模仿的倾向。

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它们对于观察学习的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①行为示范。直接通过榜样的表现传递行为方式。这种示范方式真实可信,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

进行,实际效果较好。②言语示范:通过言语描述传递行为方式。这种方式的效果较差。③象征性示范: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物呈现榜样的行为方式。这种示范在现代社会应用很广,可反复呈现,可多人观察,也可突出某一部分,但可信性较差。④抽象示范:通过榜样的各种行为事例,传递隐含其中的原理或规则。⑤参与性示范:学习者在观察榜样行为后马上采取行动,然后再观察、再行动。这种方式把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相结合,有利于道德行为方式的养成。

3.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强化

若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没有强化,学习者也能从各种示范行为中获得有关信息,学会新的行为模式。强化则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一是外部强化,即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二是替代强化,即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替代强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①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可以了解到哪些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或反对;②使学习者容易模仿受到奖赏的行为,抑制受到惩罚的行为;③看到榜样的行为结果,会产生“如果这样做也会得到同样强化”的心理期待;④榜样受到奖赏或惩罚而出现的情绪反应,会唤起学习者的情绪反应,并影响相应行为的表现。三是自我强化,即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评价反应,也会调节可观察到的习得行为,他们倾向于作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东西。自我强化实质上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由于大量因素影响观察学习,即使提出最引人注目的榜样,也不会使观察者产生相同的行为。如果要使观察者最终表现出与榜样相匹配的反应,就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指导他们如何去再现这种行为。当他们失败时给予指点,当他们成功时给予奖励。

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使我们超越经由赏罚控制来学习直接经验的限制,而且可以使我们超越事先设计的学习情境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人的许多社会性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观察学习是对学生进行态度与品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遵从

遵从包含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

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这种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被迫的服从也叫顺从,即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相一致,而在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是靠外在压力推动而产生的,而是依靠内在的需要而驱动。个体的行为受外部奖励与惩罚的影响,遵从可以得到安全,不遵从则会受到惩罚。行为的发生依赖于压力情境,一旦这种外在情境发生变化,态度也会随之变化。

为了促进学生遵从社会行为规范,救育者必须注意群体特性、个体特性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外在压力的影响。

(二)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由于某种动机而有选择地模仿别人某些特质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

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主体虽然对道德行为规范本身仍缺乏清楚的认识与体验,但其意图在于与榜样一致,成为值得仰慕的人。认同的愿望越强烈,对榜样的模仿就越主动,在困难面前就越能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为了促进学生认同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榜样人物的相似性与权威性、榜样行为的性质与后果及其示范行为的方式等。

(三)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当个人按自己内化了的价值行动,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个体是根据信奉作出反应,把一种价值结合进自己的体系,并组织这个体系,形成一种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复合体。这一阶段也可称为社会规范学习的信奉阶段。

二、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态度和品德改变指个体在同环境相互作用中已形成的特定道德品质或态度的变化:包括方向的改变和程度的改变。方向变化可以由好变坏,也可以由坏变好,程度变化可以从轻微改变到彻底改变。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须经历醒悟、转变以及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

(一)醒悟阶段

醒悟指道德品质不良学生开始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愿望。这种愿望一般是在事实的教育和教育者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继续坚持错误的严重后果时产生的。在醒

悟阶段道德品质不良学生的道德观念开始战胜非道德观念的阶段,它是道德品质转化的基础和前提。

引起醒悟的方法:①消除疑惧。道德品质不良的人也有被社会“承认”的需要。道德品质不良者往往抱有一种可能受到他人谴责的态度定势,一旦适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而不是谴责,就可以渐渐地消除他们的疑惧,为进一步的道德教育提供互相信任的基础。②引发其他需要。许多品德不良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人或事物带来什么后果,教育者如果能够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可以引发他们的其他需要,从而引发他们醒悟。

(二)转变阶段

当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并对自己的错误有初步的认识时,会在行为上发生一定的转变。教育者应抓住这个醒悟和转变的良机,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进行耐心细致的启发疏导,积极促进其转化。对道德品质不良学生每一微小进步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其进步的愿望变为进步的实际行动,使其道德行动不断地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

在转变阶段,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常有反复的现象。出现反复的原因可能是对自己的不良德行的危害性认识深,也可能由于外界的诱因再度出现,或者由于恶习太深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等。教育者应弄清行为反复的原因,尽量防止出现较大的反复。首先要让品德不良学生暂时避免旧有的刺激,以免近墨则黑,然后积极地让他们在旧有刺激的条件下得到考验。在考验的同时,向他们提供正误范例,提高其是非感。

(三)巩固与稳定阶段

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经过长时期的转变之后,如果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出现反复,就逐步进入巩固与稳定阶段。这时他们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决心忏悔过去,重新做人。他们希望社会接纳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

这时要注意:①避免歧视和翻旧账,要倍加关心他们的成长。②促进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一个具有完整、健康的自我观念的个体,充分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今天的行为、明天的行为是自己生活史中的一个个篇章。无论过去的行为如何,它们确实是自己的价值观念、信仰的表现。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一个具有完整、健康的自我观念的个体,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向积极方向发展而不为别人的歧视所动摇。

一、本章基本概念

态度品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二、思考题

1.态度的结构成分有哪些?

2.简述品德的四因素结构学说。

3.简述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及其对品德教育的启示。

4.试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5.简述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

6.试述如何运用道德价值辨析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1(2)学习资料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 《一日环节安全要素》 1、来园: 注意幼儿的健康状况、情绪状态,热情招呼幼儿,注意他们是否带有危险物品,如:别针、纽扣、小刀、硬币、铁丝、玻璃器皿等。如果有,我们要及时将其收藏,以免发生意外。 2、晨间活动: 按照活动计划表或根据天气情况安排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前,教师检查场地、器械的安全性。较高气温的情况下,组织幼儿在阴凉处活动,以平和活动为主,提醒幼儿休息、擦汗、调节活动量。 教育幼儿正确、安全地使用体育器械,用正确的方法运动,如走跑跳攀爬钻等,防止幼儿互相碰撞,提醒幼儿注意运动方向,灵活躲避。 3、早操: 要求幼儿有力度、合拍地做早操,对个别体弱幼儿可以安排其适当休息。 4、晨谈: 教师可以根据预设的晨谈内容与幼儿讨论、交流,也可以根据临时情况变动。交谈内容:怎样玩滑滑梯又有趣又安全;喝水也要讲科学;用伞的安全;厨房里的安全;怎样用学习工具等等。 5、午餐: 要求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安静用餐,不打闹、嬉笑,以防止饭菜误入气管内。吃完后自己收拾残渣倒进桶中。 6、午睡: 睡前提醒幼儿解好小便,自查有无玩具、小颗粒材料、危险品带入寝室内,教师复查。在幼儿睡时,教师和保育员要巡视幼儿是否有不良的睡眠习惯,如看到幼儿蒙被、咬被等情况要及时制止。 7、下午游戏: 游戏活动所用的材料、工具必须安全、卫生,尤其要检查剪刀、铅笔塑料玩具等,是否太尖或有损害。要教育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切勿以尖端指向自己或他人,切勿手持工具在室内跑动,用完后要及时放入盒子内。在组织科学游戏时,除了要保证材料安全外,还要教育幼儿探索时注意安全,及时帮助他们安全地操作探索。 8、离园: 离园时提醒幼儿整理衣物,家长来接时,要认真核对接送证,亲手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提醒家长带孩子玩大型玩具时要关注孩子,防止孩子发生意外,要制止孩子不正确的玩法,教育孩子和同伴友好地玩。 教师岗前安全须知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程序、规程,不违章作业,不冒险蛮干。 2、在带班时间严禁穿高跟鞋、拖鞋,严禁佩戴饰品。 3、要按时进班,严禁脱岗,一律不接、打电话,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张匡菊我有幸成为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分学科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训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以听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 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

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X X X九年义务教育学校2014至2015年 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从我校自身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能够胜任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在上级的正确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继续教育工作,现如下: 一、思想明确 以校为本,立足学用结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树立质量意识,坚持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本,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结合实践,构建我校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 二、组织管理到位、保障机制合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行政为成员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和校本培训的组织、实施、总结、管理等工作,建立起校长抓决策,行政抓组织,科、级组长抓落实,教师主动参与的校本培训机制。 向老师们发调查问卷征询广大教师的培训意见,然后行政开会讨论制定下学期的培训目标及内容。课程的选报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校本培训注重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各次的培训过程中既展示了自己的,也从中取长补短,获得了更多鲜活的实例及经验。 三、培训分类合理,具体目标完成良好 1、教师岗位培训(面向所有教师)

通过培训,使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除达到上述目标外,还要有更高的要求:要具备承担观摩课的能力,具备指导青年教师业务和科研的能力。 本学年每学期初都是师德培训,在教学技能方面,除了各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每周的研讨外,还在全校的业务学习时间聘请专家进行了听、评课,学科教学理论,科研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另外,还特别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每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及比赛,教学、的交流,质量抽测的分析,学科课题组的交流,科组上课诊断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专题。骨干教师培养方面也加大力度,职业规划、专家指导、校际观摩等活动促进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领头工作。师徒结对既训练了自己,也培养的新人。收获良多!??? 2、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工作也是我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每月的班主任、研究组例会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对工作中的疑惑或经验大胆交流,班主任工作也呈现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的景象。另外特色班级的申报、展示也极大程度的鼓舞了各个班级自身的创建工作,班级特色、班级文化等在班级的教育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多样,教师参与积极性高涨,效果良好 我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开展:1、听:采用讲座、会集中进行全体教师的培训。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2—3次。2、看:通过观摩示范课、优质课(包括录像)对教师进行培训。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1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录 一、教育到底要给学生什么 二、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需要注意些什么 三、教师应具备课程智慧 四、新教师怎样迅速提高专业能力 五、思维方式对教师很重要 六、遇事一定要探究个“为什么” 七、六条新建议 八、要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 九、有些时候我们要跟学生妥协 十、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 十一、不要对自己过于自责 十二、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 十三、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十四、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十五、课前“几分钟”的魅力 十六、带一份好心情进教室 十七、课堂管理的九条建议 十八、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十九、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四种权利 二十、教师要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二十一、让教育活动更富有理性 二十二、如何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二十三、学会了解自己、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 二十四、为孩子们当下的幸福服务 宁津县教育局刘绪恒 一、教育到底要给学生什么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一个民族的下一代肩负着教育培养引领的责任。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对人的培养才是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讲,我们的教育应该有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生价值观的灌输;二是学习与工作技能的培养;三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在中学还是小学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有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常自然的丝毫不做作的对人的关心和爱护,都应该具有教育智慧,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和教化。教育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然而就是在这日常的琐碎的繁重的小事中,教师的优秀品德、高尚情操、工作态度、执着精神,伴随着知识的传授,像阳光雨露一样点点滴滴洒向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 做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或者说,让每个通过我们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

[最新]骨干教师培训总结反思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反思 20XX年6月20日,我区体育骨干教师一行37人来到了北京进行培训,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了这次附有“艰巨”任务的旅行.更让我们感到荣幸的是,东胜区区长韩广源和东胜区教育局局长贺海云也在百忙中亲自来到了北京,光临了我们培训讲座的现场,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东胜区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身上承担着很大的重任.下面就我个人对这次培训做以下总结和反思. 首先为我们做讲座的是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在讲座中,李方教授提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更好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水平均衡,素质能力精良.反应出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很高,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杨司长,杨司长曾多次在国际教育大会上发言,多次参加全国性教育及体育工作会议筹备,在中外刊物上发过教育类论文数十篇.在此次讲座中,杨司长提出了国家7号文件,强调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党的教育方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落实以小时锻炼.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百年老校北京四中,景山学校和昌平实 验二小,在1400人的北京四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有人说,进如北京四中,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清华和北大的门槛.可以看出,北京四中的教育实力相当雄厚,在体育方面,北京四中的投入也相当大,校园内建有篮球馆和游泳馆,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 供了很大的空间.在景山学校和昌平试验二小,我们听了两位当地体 育教师的讲课.切实的感受到了课改成果.还有昌平试验二小组织有 序的大课间操,感触都非常深刻. 在6月24日上午陈雁飞陈院长的“今日教师与体育教学”的讲座中,谈到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陈雁飞,北京教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全国中小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讲座中,陈院长与我们共同观看了几个全国体育教 师的示范课,并一一进行了点评,围绕课程展开讨论,结合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在讲座中,陈院长提出“组长和体育骨干教师带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并 进行了阐述; 1、要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创新的领头人. 2、要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拓人. 3、要成为学生体育讲课的引路人. 4、要成为学校校长打造体育特色的助手. 5、要成为东胜区领导工作思路的提供者. 6、要成为师德的带头人.

新教师岗前培训自我总结报告

新教师岗前培训自我总结报告 以下是关于新教师岗前培训自我总结报告的文章! 通过10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市内的一些一线教市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学习。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掌握的教学技能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触动着每位新教师的心灵,作为一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我积极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下面就以我的培训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培训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多媒体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而现在的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

2020年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是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师德修养,职业素质相对优异,有一定知名度、被大家公认的、具有较为丰富的中学教育经验,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了较重的工作量,对教育研究方面有一定兴趣和较为突出的能力,取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2年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2年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此次学区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培训中,专家教授的讲座,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在言谈之中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不告诉我们“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划时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过短暂的学习生活,我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力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刘加霞教授给我们讲的《教学反思》——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为我们讲解了教学反思的内涵,进行教学反思的好处,反思内容的设计,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写照。那我们学校教育究竟要做什么是不是仅仅为甄别出一部分高智商者送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即是终极目标不,那是残酷的,今天的求学者明天都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赢得入场券。而在这其中,我们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观两位知名教师的讲课,他们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尤为突出。我想,面对新课程改革,以下几点值得广大教师注意 1、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代替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决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2、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听说读写入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中间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知识和技

202年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总结

202年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总结 202*年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总结 202*年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总结 我校认真贯彻区师校教务处工作要点,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宗旨,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教师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师的实际需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一、计划详实,内容明确。 我校根据教务处工作要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岗位培训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了本年度的岗位培训内容:学习了《加强师德修养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课改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为了增进教师读书兴趣,开阔知识视野,使心理学知识走进教育教学实际,为有兴趣的教师建立一个链接,我们重点对教师进行了心理学部分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前意识、意识、潜意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驱力与诱因;试误与顿悟的区别与联系;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八种心理防卫机制;家庭形态及对孩子的影响;心理技术;心理疗法,要求每项内容有300---500字的解释,每项至少举一个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例。并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上一节新课程的研究课,全校观摩、组内评议,填写202*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教学记录表并写研究课的教学流程框图;同时开展“学科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二、集中讲座和自学

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教师岗位培训的质量。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学校实际,我们在教师岗位培训过程中采取集中讲座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分别就《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专题》、《校本培训》、《心理学知识》等进行了集中培训,使教师明确应掌握的内容并贯彻落实,剩下的学习内容由教师自学,将学习心得和体会记在笔记上,通过这两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岗位培训,为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继续教育学习奠定基础。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开展多彩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说课比赛、课件评比、优质教案评比、优质课评选等,共评出优胜者20余人,极大提高了教师大练基本功的热情,促进了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前提。 四、重点抓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训。 经过参与市级骨干教师的层层选拔,我校被评上3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区级骨干教师,5名校级骨干教师。为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每位骨干教师上一节校级公开课进行全校观摩,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让骨干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更加优秀;本学期分配来1名新教师,为让他们尽快成熟,学校采取压担子,交任务,跟踪培养方式使他们逐步适应角色,适应中学教学工作,同时尽量给予他们多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通过骨干教师的带动,新教师的促动,教师研究教学的热情大大提高。五、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不够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 2、个别教师学习笔记内容不全,上交不及时。 3、心理学部分的教师举例数量不够,质量不高。 4、进行专题讲座的领导感到业务困难,难以满足教师需要。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4篇—总结报告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4篇—总结报告 篇一: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500字)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许明 本人能为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衷心感谢省教委、局、校领导为我们创造、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衷心感谢培训学校—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30名骨干教师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在60天多的培训中,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习与交流使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前沿的设计与生产技术、高新的设计与加工软件的学习;使自己在教学方法与实践加工技术的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扩了视野,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教师培训主要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主,内容主要有:1)真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的教学理论研究的介绍。 2)caita软件的使用及pro/e、ug等设计软件的介绍。3)数控铣、加工中心的加工模拟软件、powermill、mastercam等加工软件的使用介绍。4)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利用设计软件使用加工中心在线加工,并进行了强化训练。5)先进的加工设备与技术的参观与演示。 6)模具加工企业的实地参观。 7)著名模具设计专家及产商的专业讲座及交流。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使我们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能力,为我们以后丰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加工中心及多种数控设备的使用教学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培训中老师认真辅导,使我们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的软件与数控设备的使用上,得到了很大提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做得更好。 通过60多天学习,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的认识更加明晰,方法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总之,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我增强,将让我的教学焕发无限的生机! 这次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雨,使我明白了许多。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总结

范文:________ 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总结 xx年是全市教师岗位大练兵的落实年和关键年,今年,我校教师岗位培训工作将继续以教师岗位大练兵为契机,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工作质量水平为中心,努力开展好新课程教师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1、学校把教师岗位练兵融入到了学校的常态工作中,大练教学基本功。做到功在课前,立在课堂,思在课后。要加强教师质量意识管理要通过广泛开“以评促教、以练促学、以带促长、以奖促成”等方式,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定期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重点的训练和指导。引导教师苦练内功、提高质量。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加强骨干教师考核与使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加强现任骨干教师考核与使用,开展骨干教师“四个一”活动,即:讲一节示范课,指导非骨干教师一节课,做一次专题讲座或教材分析,写一篇高水平论文或案例。没有获得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学骨干,要对照骨干教师评选标准,查找不足,确定目标,争取尽快成为骨干教师,提高我校骨干教师比例,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学习,形成正确的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认真学好各 第 2 页共 5 页

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学科在所任年级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灵活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坚持每周三下午的业务自修,记好学习笔记。 4、做好农免培训工作。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了农免培训跟踪问效工作。指导教师完成农免培训作业。保证了质量,保证了时间。 5、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在10月中下旬,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录像课活动。骨干教师在校内带头上公开课,以个别带动全体,提高教师常态课的教学水平。所有骨干教师都要上一节公开课,并从中选出四名,在全校做公开课,进行示范引领。其中娄春军代表涌泉中学参加了市级录像课评比。辛亚兴等13位位教师代表涌泉中学参加了县级录像课评比,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6、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位老师要写一篇师德案例,精写一篇教学反思,备一节好课,承担一节公开课,写一个好的作业设计。青年教师要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并及时上传至校园网博客。学期内每位青年骨干教师至少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和论文。通过这些手段强化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7、积极引导教师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在网上开辟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空间。 8、进行了继续教育学会的论文征集工作,积极组织,广泛宣传,共上报了9篇市级继续教育学会论文。 总之,本学期,我校的师训工作要继续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 第 3 页共 5 页

教师岗前培训内容

幼儿园教师岗前培训内容 小班: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准备 宝宝第一次独立地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分离焦虑而抗拒或哭闹。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这是幼儿入园未适应期出现的正常心理现象。老师与家长对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还应配合幼儿园做好以下工作: 家访工作 小班家访主要是了解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如癫痫,过敏史、心脏病等突发疾病,如有这些幼儿一定要园里与家长签订责任书,以免出现突发状况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家访还有利于老师与孩子互相熟悉,让孩子入园后更快的融入幼儿园生活。 心理准备 1、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和交往范围,使幼儿初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与交往的安全感。 2、家长也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不要渲染孩子入园的紧张气氛,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入园,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孩子。 3、不能在幼儿不听话时轻率地说出:“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之类的话。

生活准备 1、入园前,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并有意地安排幼儿在家的活动。如:帮助幼儿建立适宜的午睡。幼儿园的午睡安排在中午十二点至二点之间,而非下午二点后。 2、入园前,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技能。如:要求幼儿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要随意走动,指导幼儿在大小便时自己脱、穿裤子,自己洗手,认识自己的物品,玩完玩具放回原处等。不光是在家中要学会物品归位,在幼儿园更是要学会使用物品后归位,让孩子养成良好常规。不要让幼儿在家中随心所欲,否则在幼儿入园后,也会对班级的物品图书玩具等到处乱扔乱放。 幼儿入园未适应期家长工作 1、缩短幼儿在园时间。即早上不要太早送幼儿入园,下午可提前早接幼儿离园。 2、不要在早上送幼儿到园时与班级教师长时间交流幼儿情况,可在下午接幼儿时进行。 3、可给幼儿带一件在家中熟悉的物品。如:玩具、布娃娃等。 4、家长要坚定信念,坚持让幼儿到园。幼儿入园之初有些哭闹是正常的,家长适当地陪伴一下就可离开,并且相信教师一定有能力哄好。有时候幼儿哭家长也哭,这种情况对幼儿绝对没有好处。有的家长送幼儿到园后不忍离开,不时在门口、窗口张望,这样只能使幼儿刚刚稳定的情绪又产生波动。加大教师的工作难度。 有的幼儿入园时较少哭闹,过了三四天后,没了新鲜感。哭闹却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一: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协和学校彭杰 在学校推荐下,我有幸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时光如水,光阴如斯,现将培训学习过程做如下总结,以便自己得以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中取得进步,为教育教学投入更好地力量。 一、思想觉悟方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按需施教、学研、学用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培养自己在不断学习中成为一名师德高尚、政治业务素质精良、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现代教育技能高、科研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现代教育素质、不断创新与实践的骨干教师,并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示范和辅射作用,带动本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在教育教学及学习过程中,本人秉承教书育人理念,以“一切为了提高自身,提高自身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教学事业”为宗旨,督促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实践、反思,以便自己不断进步。 二、学习回顾 培训内容以教育理论与技巧,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实施办法及现代教学媒体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以及课题研究为主。培训学习充分培养了我的个性特长,有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先进性,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动、开放地特征。并以学习、实践、科研相结合,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 期间,我在学校做了《高级教师示范课》,将自己的所学所感,展示给全校师生。为学校年轻教师做以示范,为学校的教科研活 动添砖加瓦。另外,我还观摩了大量教学课例,并在此期间多次进行了心得体会交流、分组讨论、评课、案例讨论等活动。 同时,我还大量听取许多优秀老师的优质课,并在每一节课后都进行评课,定期交流,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教学反思 在学习中,我深刻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教师.? 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

新教师岗前培训方案

新教师岗前培训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新教师岗前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 20XX年幼儿园参加工作的新教师。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了解课程改革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学科教学的常规技能;具备一定的管理和教育学生、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能力。 具体目标: 1、巩固专业思想,增强献身教育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 2、熟悉有关教育政策法规,懂得教育政策法规基本知识。 3、熟悉学校德育工作全过程,初步掌握德育工作的常规。 4、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能基本适应教学需要。

三、培训原则 1、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提高并重,突出师德为先,为新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2、依据新教师职初共性问题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理论指导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注重体验性学习,强调实践与反思,遵循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性。 4、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强调个人主动发展,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在新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5、确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实践主体性培训模式,让新教师与培训共同成长。 四、集中培训时间及内容安排 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幼儿园奖惩制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政策法规 幼儿园班级管理 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理 保育员岗位职责 园所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篇二:新教师岗前培训方案 为提高我市新招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其尽快掌握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工作,增强教育教学技能,成为懂规范、能教学的合格教师,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新任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实行‘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对今年新招聘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了解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和新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了解优秀教师成长历程,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树立“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道德风范,

中学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师岗位培训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整合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抓好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加强学习,形成正确的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认真学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学科在所任年级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灵活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坚持每周三下午的业务自修,记好学习笔记。 2、做好农免培训工作。在3月30日之前,指导学校教师完成了网上学习注册。把注册方法教程在学校博客上公布。指导教师进行网上自学,达到所修学时学分。指导教师完成网上学习作业。保证了质量,保证了时间。 3、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在4月中下旬,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骨干教师在校内带头上公开课,以个别带动全体,提高教师常态课的教学水平。所有骨干教师都要上一节公开课,并从中选出四名,在全校做公开课,进行示范引领。其中娄春军代表涌泉中学参加了县科研所组织的科研课题示范课和电教探索杯赛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辛亚兴代表涌泉中学参加了县科研所组织的科研课题示范课和东北四校语文学科教学研讨课,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位老师要写一篇师德案例,精写一篇教学反思,备一节好课,承担一节公开课,写一个好的作业设计。青年教师要积极进行

经验总结,并及时上传至校园网博客。学期内每位青年骨干教师至少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和论文。通过这些手段强化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5、积极引导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在网上开辟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空间。完善师训信息报送工作,在每月3日前将学校开展的师训活动上报师训部。 二、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认真组织开展了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坚持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学习中小学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争做"德能双馨"教师,举案明理,先做好人,再做好老师。促使广大教职工不断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 三、抓实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平。 1、针对以往教学工作检查和质量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根据学校确定的教研专题,在各年级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设计相关的教学测评表,及时反馈指导,并利用校园网交流评价意见及教学反思。 2、认真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长做好活动全过程的安排、资料收集工作。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语、数、英专职教师本学科的听课节数不少于总听课节数的70%。教研组长每学期听校内本组教师课不少于10节,教师每学期听校内课不少于15节,评课不少于14节并做好记录。所有教师均能达到要求。 一学期的工作已经完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克服教师培训中的困难和不足,争取在下段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完整版)教师岗前培训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3学生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发现学习: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他强调的是一种方法。接受学习: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它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动机或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具体来说包括:一、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它通常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9、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最后,它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10、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适应、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恋爱于性、求职就业(或者答: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这样的目标: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2。促进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3。学习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4。学习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态度;5。在学习上奠定稳固的基础;6。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 心理健康:(题库里原来没有,我加的)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品德(228):品德:即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他人、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学生的学习(92):人类学习(广义学习)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狭义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由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习作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教师角色(24):教师角色即指其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指其是这种角色的承担者,指受过专门教育而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方法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士。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范文三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篇一 20XX年7月至10月,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赣州师范学院承担的江西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学习阶段;二是在职研修阶段。集中学习在井冈山八角楼师训中心进行,为期八天。在井冈山的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在职研修阶段,我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公开课,做讲座,设计研究课题等等,很好地将学校的教研活动带动了起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赣南师院文学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养,高度思维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和李东斌的报告,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

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XXX九年义务教育学校2014至2015年 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从我校自身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能够胜任素质教育要求得教师队伍。在上级领导得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得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得继续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明确 以校为本,立足学用结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得,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得能力与水平为重点,树立质量意识,坚持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本,遵循在职教师培训得规律与特点,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结合实践,构建我校优质、高效、开放得培训体系. 二、组织管理到位、保障机制合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行政为成员得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教师得继续教育工作与校本培训得组织、实施、总结、管理等工作,建立起校长抓决策,行政抓组织,科、级组长抓落实,教师主动参与得校本培训机制。 向老师们发调查问卷征询广大教师得培训意见,然后行政开会讨论制定下学期得培训目标及内容。课程得选报都非常重视教师得理论学习,校本培训注重教师得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各次得培训过程中既展示了自己得心得体会,也从中取长补短,获得了更多鲜活得实例及

经验。 三、培训分类合理,具体目标完成良好 1、教师岗位培训(面向所有教师) 通过培训,使教师确立正确得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良好得职业道德与合理得知识结构,具备较高得教育教学水平与教育科研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得要求。学校得骨干教师、名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除达到上述目标外,还要有更高得要求:要具备承担观摩课得能力,具备指导青年教师业务与科研得能力。 本学年每学期初都就是师德培训,在教学技能方面,除了各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每周得研讨外,还在全校得业务学习时间聘请专家进行了听、评课,学科教学理论,科研等方面得培训工作。另外,还特别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得培训,每位教师得教学基本功训练及比赛,教学故事、教学反思得交流,质量抽测得分析,学科课题组得交流,科组上课诊断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得校本培训专题.骨干教师培养方面也加大力度,职业规划、专家指导、校际观摩等活动促进骨干教师得培养与在学校各方面工作得领头工作.师徒结对既训练了自己,也培养得新人。收获良多! 2、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工作也就是我们培训得重要内容之一,每月得班主任、研究组例会都收到很好得效果,大家对工作中得疑惑或经验大胆交流,班主任工作也呈现以老带新,共同进步得景象.另外特色班级得申报、展示也极大程度得鼓舞了各个班级自身得创建工作,班级特色、班级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