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含义及解读

新常态含义及解读
新常态含义及解读

新常态含义及解读

一、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重要论述。

习近平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二、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首次在国际场合中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作出了全面阐述。

习近平: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服务业增长势头显著,内需不断地扩大。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第四,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在去年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过,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

三、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系统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内涵、特点和趋势性变化。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等九大方面阐释“新常态”所呈现出的特征。

会议指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解读

1、新常态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符合后发国家追赶进程中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结构变化等方面的一般规律。但是,作为转轨经济体,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特色。比如,转轨经济的改革红利助推后发优势释放;竞争性地方政府加快追赶进程,但也带来潜在风险;发展不平衡蕴藏追赶空间,多种增长模式同时共存;超大规模经济带来特有的机遇和挑战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我国挤压式增长的速度可高于历史上其他后发国家,也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财政金融风险逐步显露。高速增长阶段,由于潜在需求旺盛、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粗放增长模式下的一些矛盾和风险容易被掩盖和吸收。进入新常态后,伴随着增速下行和结构调整,原有的风险化解机制难以继续生效,市场主体行为很难及时做出调整,原来被掩盖的矛盾和风险就会显露出来。比如,原先可以盈利的制造业企业可能因为成本上升或需求不足而出现全行业亏损,长期积累的房地产泡沫可能因为需求收缩而破灭,地方的土地财政模式可能难以为继,等等。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在财政金融部门暴露。调控得好,可以把风险控制在局部较小的范围内,逐步化解。而一旦调控失当,局部风险就有可能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从而对整体经济的稳定造成冲击。

新旧增长动力的接续出现断档。最近几年,伴随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增速下行,关于我国经济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很多。应当看到,与拉美、东南亚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同,我国增速转换时期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财政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出口产品丰富、国内市场规模巨大,出现追赶进程中断的可能性极低。但是,如果未能有效培育增长新动力,增长潜力不能得到充分释放,实际经济表现远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也可能出现类似日本上世纪80、90年代“增长性衰退”的状态。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关键靠创新,而适宜的创新环境要靠政府来营造。更为重要的是,从全球资源环境状况来讲,我国不可能在因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范式的情况下实现现代化,而必须通过创新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客观条件来讲,我国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教育基础扎实,具有巨大创新驱动发展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科研立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弊端,严重制约创新驱动发展。这些问题不解决,新的增长动力就难以形成。

宏观经济平衡的难度加大。随着增长速度、动力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调控目标间平衡的难度加大,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一是平衡物价和增长的难度加大。高速增长阶段,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但是,加工贸易可以转移一部分需求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出口高增长对普通居民更加关注的CPI(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弱。投资对短期物价上涨带来压力,但在中长期可以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平抑物价。在过去的10年间,总体看我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消费拉动。消费快速扩张,经济增长才能提速,但物价上涨的压力也会随之加大。二是平衡收入增长和GDP增长的难度加大。高速增长阶段,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带动劳动效率大幅提高,劳动者收入增长速度加快。过去10年,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提高是推动城乡居民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效应减弱,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将放缓,不利于整体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劳动报酬占比提高会挤压企业利润和投资能力,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平衡就业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矛盾加大。今年,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机器人采购量最大的国家。随着“机器换人”的快速推进,制造业领域大量工人将不得不谋求新的岗位。房地产行业在过去10年间保持了超过20%的增速,随着其增速趋势性下降,房地产领域的大量建筑工人也面临寻找新工作岗位的压力。与以往不同的是,未来更多岗位将出现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这与工业内部岗位转移不同,劳动力岗位转换的难度加大。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加。国际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不仅经济问题会更加复杂,政治、社会问题也会更加突出。这是因为,发展初期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温饱问题,增长成为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而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人们就会对公平、正义提出更高要求,相应的政治诉求也会不断增加。过去长期存在但并不突出的收入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等,都有可能成为引发社会动荡的诱因。一旦社会稳定局面不能得到有效维持,追赶进程就会中断,增长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2、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把握新机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宏观经济稳定是新常态下处理好各种关系的重要前提。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动力、结构和风险状况都会呈现不同于以往的特征,要求经济工作必须有新思路、新办法。应当看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不会一帆风顺,增长动力新旧转换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经济社会风险可能集中显露和释放,这些都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出严峻挑战。如果宏观经济短期出现大幅波动,那么,各种经济关系就会绷紧,不仅无法为推进各项改革创造条件,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使多年来的发展成果遭受重大损失。中央连续3年提出坚持“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根本用意正在于此。新常态下,“稳”是基本前提,“进”是根本出路。

新常态蕴藏着新机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难免阵痛,难免会有企业被淘汰、会有职工失去工作岗位,但调整成功了就会提升资产质量,提升产业结构,并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更大的价值。虽然一些传统产业需求饱和了,面临转产调整,但一些新兴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需求正在涌现。虽然国际市场对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的需求增长放缓了,但我们利用装备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和资金输出等优势,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迎来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的历史机遇,我国产业、品牌、资金和人才走出去潜力巨大。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表面看会增加成本,但提供需求快速扩张的生态产品,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环保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会出现新的增长动力。必须看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而实现这一阶段演化的重要标志,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二是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基本形成。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是适应新常态的根本出路。经济发展方式要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要切实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最根本的出路还是深化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推出既有利于短期发展、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充分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切实抓好改革措施落地,加大协调力度,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真正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倡议、参与和推动新一轮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与调整。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制造业,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更高阶段。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坚守底线的基本着力点。国之大计在于民。在新常态下守住底线,关键是坚持民生为本,做好兜住底线、改善机制和完善社会治理3篇大文章。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我国就业总量矛盾有所缓解、结构矛盾较为突出的背景下,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就业总体稳定。同时,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按照“公平性、流动性、可持续性”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安全网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更多面向特定人群和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力争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积极主动适应环保新常态坚持环保优先预防为主防

2014年,全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主动适应环保新常态,坚持环保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更加注重源头严防、过程严管、结果严惩,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争资立项成绩斐然。 1.0 水环境 2014年,通过对分布在耒水、舂陵江、永乐江、武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43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达到水域功能区划要求的断面为37个,断面功能达标率为86.0%,与2013年基本持平。总的来看,郴州市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污染仅限于局部水域。

我市地表水主要表现为氨氮和氟化物污染,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工业源排污为其主要来源。 1.1 水环境状况 1.1.1 城镇生活饮用水源 2014年,全市11个饮用水水源地中,小东江、山河水库、方元水库水质达到Ⅰ类标准,城关松山村、龙虎洞水库、肖家山水库、盘江水库、长河水库、黄岑岭水库、大源水库、龙潭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1.1.2 主要水系地表水 1、耒水干流及其支流 耒水干流:11个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2个,占18.1%;Ⅱ类水质断面4个,占36.4%;Ⅲ类水质断面4个,占36.4%;Ⅳ类水质断面1个,占9.1%。 耒水支流郴江:3个监测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1个,占33.3%;Ⅳ类水质断面1个(同心河天成桥),占33.3%;劣Ⅴ类水质断面个(梁家湾),占33.3%。 耒水支流西河:2个监测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1个,劣Ⅴ类水质断面1个,为官溪桥。 耒水支流浙水:3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 耒水支流滁水:1个监测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2、舂陵江:5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3个,占60.0%;Ⅲ类水质断面1个,占20.0%;劣Ⅴ类水质断面1个(无义河两江口),占20.0%。 3、永乐江:2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1个,占50.0%;Ⅲ类水质断面1个,占50.0%。 4、武水:6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2个,占33.3%;Ⅲ类水质断面3个,占50.0%,Ⅳ类水质断面1个(芙安河老桥上),占16.7%。

主动适应新常态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

主动适应新常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12月1日)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二〇一四年年会上的讲话 环境保护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发表题为特别演讲 摘录(个人认为有用的) 今年的国合会以“绿色发展的管理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研讨,契合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很有意义。这里,我就适应新常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谈些看法,同大家交流探讨。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明确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环境法治必将日趋完善,为推进环境与发展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和更加有力的武器。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再到四中全会,我们党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法律任务,显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认识上更加清醒,态度上更加坚决,内容上更加丰富,要求上更加明确。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后作出的总体判断。在上月初结束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指出其主要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也进入新常态。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正在成为新常态。 二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我国走不通也走不起,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探索环境保护新路,正在成为新常态。 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在成为新常态。 四是生态红线的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正在成为新常态。 五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逐步改善环境质量,正在成为新常态。 六是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常态。 我们要用新常态来对照观察、分析判断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提出新常态下环境保护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着力构建、主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推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事业推上新台阶。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形象勾勒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宏观性、系统性、轮廓性的整体架构,是环保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实践的认识升华,是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工作思路的创新举措。

环保倡议书范文大全(共6篇)

篇一:倡议书范文--环保倡议书 环保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在这美丽的校园中学习,为我们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时,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渴望有一个干净的校园,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绿色,渴望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减少水污染;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光线充足时不要开灯,避免“白昼灯”、“长明灯的情况发生,微机室电脑用后及时关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约,父母老师也再三强调环境的保护,让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各自的使命,树立环境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共建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而努力! 署名 年月日 致全体公民的倡议书 全体公民:大家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迅猛增多,垃圾排放、收集、处置不当会滋生细菌,会带来很严重的影响与污染,严重影响人的健康,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7、大力宣传保护环境,改变市民观念,使更多市民具有环保意识,能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署名 年月日 致全体师生倡议书 全体师生:你们好 七、关于乱扔垃圾,是容易做到却被人们遗忘的。 年月日

篇二:环保倡议书 环保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抬头望,朵朵白云依旧点缀着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可是,我亲爱的朋友,当你独自一人踏在这校园里的绿茵地时;当阵阵花香迎面扑鼻而来时;当那片片黄叶随风飘落时;当洁白的雪花扬洒在你的肩上时,你是否有些许的欣慰,抑或是淡淡的感伤,在每一天上帝赐予你的86400秒中,你是否曾舍得用其中的一秒来留意、思索一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拥有美好的校园环境,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在此,我们向所有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倡导文明行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脏物,不践踏草坪;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关掉长时间待机的电脑; 节约资源,复印纸张双面使用,能用一张不用两张;请随手关紧水龙头,提倡一水多用; 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 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污染; 废旧电池请勿乱扔,要放入指定的回收箱内; 奉献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 篇三:环保倡议书 中国,一个世界上代工最大的国家,欧美人群眼中的污染严重的国家。如今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病态。无论哪座城市,或多或少清晨人们起床的时候,雾霾包围着城市。城市发展占地面积日益增大,绿化面积越来越少。 江苏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南到无锡、苏州、南京,北到宿迁等地,经济日新月异,可是,环境呢。作为一个在宿迁生活了7年的宿迁人,这几年环境的变化,让我心痛。每天早晨呼吸着带有烧焦气味的空气穿行在街道中。越是接近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味道越浓。雾霾的天气也日益严重,想象7年前的宿迁,还是外来人口口中,那个空气质量良好的,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 由此我们提出以下环保倡议: 企业是社会环境的一大主导因素,近几年,宿迁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了宿迁北区、宿豫区经济开发区、宿城区经济开发区、苏宿工业园区等。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宿迁本地的就业,带动了gdp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和厂家。 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这一类公司,针对社会环境问题研发、设计、生产环保产品。此类公司生产加工过程无污染,不会排除废水、废气。此类公司的销售产品一般为全国各地,出货量大、周期短、出售地域广泛,扶持限制少。同时,这一类企业一般为个体经营有限公司,这样更好为政府扶持。我想,如果政府像扶持秀强玻璃厂一样扶持这一类型的环保公司,那样过几年,宿迁将拥有不止一家上市企业,而且全都是宿迁本土的上市企业。多举办一些行业的交流、多一些联合研发设计,宿迁环保一样可以成为中国最大的环保设备生产基地。不经无污染,同时可以培养一批技工,让整体经济开发区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经济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

经济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所谓“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我认为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本次学习的体会、 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的劳动力数量和水平都有下降趋势,给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独生子女问题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好逸恶劳,以及信息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很多孩子不愿学习技术。所以我们要从社会层面长足考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社会更多培养高技术创新型人才。 二、精心培育新型产业。在新常态下,要通过政策调控和行政引导,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更多的资金和社会资源转移到产业培育上来,做好成链、集群、融合、创新。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天然气、机电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科技服务八大成长型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大力推动纺织服装、木业精深加工、新光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或管理经验实现能力提升。对具有前瞻性、引领型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进行投资,建立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园;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高度协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经营。 三、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积极应对,作为地方职业教育务必要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要从学校的发展规模、专业结构以及育人理念上进行调整主动与企业、行业、产业对接,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要突出市场在配置资

环保理念

环保理念 环保是我们的生命线。作为一家化工企业,污染环境,必将被淘汰。 保护环境不仅是对员工的负责、对社会公众的负责,也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这是一种良知,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只有有效落实环保制度,履行环保责任,才能真正成为受人尊重的绿色化工企业。 关注一组政策和统计数据: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的通知。具体目标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随后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又审议通过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并与4月2日出台实施。将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铁腕治污进入"新常态"。并且有消息指出下一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将颁布和实施。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向社会发布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6项指标在内的实时数据。新《环保法》设计了“按日计罚”的规定,只要不停止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罚款每天都在往上涨,处罚不设上限,对于企业超标或超总量的行为,环保部门可直接限产或停产。 据中国国家环保部通报,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检查企业62万余家次,责令停产15839家,关停取缔9325家,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292件,罚款数额达2.3亿元,全国查封扣押案件1814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1092件,移送行政拘留782起,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740起。此外,今年上半年,环保部对减排存在突出问题的5个城市实行环评限批,对37家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对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的火电企业扣减脱硫电价款5.1亿元。 一些感悟: 从上面这些国家颁布的环保政策法规以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的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尤其是对我们这种高污染的化工企业来说,污染物防治与排放物达标整改已是迫在眉睫,并且国家明确提出环境治理的成本要企业自行承担,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鉴于此,我们的企业并没有消极应对,而是主动迎接挑战,因为我们深知这是一种形式,是一种潮流,任何人和企业如果要逆形式发展,必将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我们在从环境中获取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我们厂这几年在现有的厂区内,也进行了大量的环境治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环保资金,对于水污染排放,我们建设了两套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2千吨水(一期80t/h ,二期400t/h),一期采用MBR生物膜法,二期采用目前常规的效果较好较先进的AO活性污泥法,出水主要指标均达到设计排放标准COD(≤50mg/l),氨氮(≤10mg/l)。现执行(COD≤100mg/l ,氨氮≤40mg/l,2016年元月1号执行COD≤80mg/l,氨氮≤25mg/l)。吗啉废水的中水回用装置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心得体会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心得体会只有把握好形,才能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向上向好的态势。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篇1 同志强调,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这提示我们,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前提是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那么,如何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呢?科学的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科学把握新常态的特点、规律和趋势。 在发展方位上既看"时"又看"势" 所谓时,是指时局、时机、时点;所谓势,是指态势、趋势、走势。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注意看时,又要注重看势。 时是新常态静态属性的反映。看时,就是观察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处的时代坐标,全面把握我们面临的时机、背景、条件。应看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此进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同时应深刻认识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必经阶段,也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艰难复苏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的必然反映。 势是新常态动态属性的体现。看势,就是观察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处的历史坐标,准确把握其面临的变革、走向、趋势。应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来势,看到在经过长期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虽然有所回落,但综观全球,它仍是一列快速行进的火车,对世界经济发挥着有力带动作用;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大势,看到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以低端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已难以为继,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已刻不容缓;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走势,看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的驱动力逐渐增强,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发生,市场在探索产业发展方向中的力量进一步显现。 只有审时度势,把时与势有机结合起来,由表及里、由静而动,才能对新常态的发展方位了然于胸。只有审时度势,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抢抓经济发展先机,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争取经济发展的更大作为。 在发展升级上既看"形"又看"型" 所谓形,是指形状、形态、形式;所谓型,是指类别、结构、性质。不执着于形而在意于型,注重根据形的变化用心塑型,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成功之道。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注意看形,又要注重看型。 形是新常态的外在表现。看形,应把握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

环保行业呈现五大趋势

2019年环保行业呈现五大趋势,六大细分市场需求仍在 一.政策趋势 大监管格局形成,开启深耕时代 国内的环保产业已经迈入2019年,纵观环保产业的发展,2019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局面,水土固废气的大监管格局已形成。 新的格局下,环保产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时代。 在政策深耕时代,三个维度的发力将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1.政策的时间维度:大限将至倒逼产业提速 过去4年,环保行业涉及水、土、气、固废处理全方位的政策法规虽然来的有些迟,但终究还是到位了。 《水十条》、《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等: 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Ⅲ类水比例达70%以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 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京津冀区域劣V类下降15个百分点; 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 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 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 VOCs 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 10%以上; 到2020年底前,在电子、包装印刷、汽车制造等 VOCs 排放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 《土十条》、《“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等: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3%; 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公共机构普遍实行垃圾分类,作为先行先试的46个城市要初步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体会

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 得体会 准确理解和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自觉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科学认识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努力做好经济改革和发展这篇大文章。下面小编整理的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体会1 一、新常态下的中高速有利于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 中国6.9%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在发达国家中,英美复苏相对强劲,但经济增长基础并不牢固;欧元区和日本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和俄罗斯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经济严重下滑,呈现滞胀特征;印度开始享受人口红利,增长率逐渐高企。可见,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长周期影响下,世界经济整体表现出一种"新平庸",但不同国家面临的制约因素各异,呈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同于世界经济"新平庸",不仅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的特征,而且经济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在世界上仍是较高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xx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 3.1%,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5%,欧元区为1.5%,日本为0.6%。显而易见,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的必经阶段。从长期看,一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助推经济较快增长的"低垂的果子"会逐渐减少,经济发展在更高阶段上只能取得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从世界上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增速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规律。按照20xx年美元价格,20xx年世界银行所界定的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1035美元)GDP平均增长率达到6.3%,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35—4086美元之间)为5.7%,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在4086—12616美元之间)为4.6%,而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120xx美元)仅为1.7%。这组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变化,说明中国已进入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通道;二是20xx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3%,明显高出与我国同等发展阶段国家4.6%的平均增速,即使与低收入国家平均6.3%的增速相比依然较高。所以,我们自己不必在速度问题上过分焦虑,国际社会也没有指责中国增速不够高的理由。 新常态下的中高速有利于推动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实现各项既定目标。中高增长速度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提,也为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举措奠定了基础。粗放型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环境制约已难以为继,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经济增速太高,就难以遏制各方面大干快上的冲动,经济体系和生态系统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如果增速太低,则会影响就业,妨碍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应用积极心态看待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采取积极行动

2018年,环保“严监管”将成新常态

2018年,环保“严监管”将成新常态 本文作者认为,2018年中国环保政策仍将保持高压势态,并形成制度化的严格治理体系,环保“严监管”将成为新常态。作者从经济学视角看环境治理,提出“严监管”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更在三个层面牵动改革全局,促进中国经济转型转型升级。 “绿水青山”牵动改革全局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 钱智俊(工银国际高级经济学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16年7月至今,以环保督查、绿色税收等措施为发力点,中国环保政策力度持续增强。十九大报告亦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从经济学视角看环境治理,我们认为,环保“严监管”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更在三个层面牵动改革全局,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第一,消除资源价格扭曲,加快要素市场开放,提振要素供给效率。第二,重塑市场机制对产能结构的调节作用,深化清理过剩产能,推动制造业升级。第三,增强国企混改的可行性与紧迫性,为混改落地打开机遇窗口。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2018年中国环保政策仍将保持高压势态,并形成制度化的严格治理体系,环保“严监管”将成为新常态。这一趋势并不仅仅利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从全局视角看,制造业高端化、消费升级、国企混改、新经济等投资主题亦有望迎来新机遇。

消除资源价格扭曲,加快要素市场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低廉的自然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红利。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稀缺性的提升,中国自然资源以及相关原材料的价格并未同步、充分地上升。在本轮金融危机的催化下,这一价格扭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日益显现。 其一,拖累经济转型。基于较低的资源价格,以扩大资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被打破,阻碍了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步伐。 其二,加剧系统性风险。错误的资源价格信号,一方面引导资本向低效率、高消耗、弱潜力的产业盲目配置,形成了过剩产能和过高杠杆,另一方面则破坏了资源红利的公平分配,加剧了两极分化,侵蚀社会安全网。 其三,延缓要素市场开放。由于资源公允价值和现实价格存在巨大落差,因此资源价格的市场化难以快步推进,否则一次性的价格跳升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稳定产生系统性冲击。由此,要素市场的深化开放和一体化进程被迫放缓,要素供给的效率低下限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面对以上三重桎梏,高污染和高能耗行业去产能、环保督查、绿色税收等环境治理措施成为破局利器。就本质而言,这些举措是将资源使用的负外部性(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重新纳入资源定价,既推动了资源价格向公允价值的回归,又在定价中合理化了资源红利的分配,从而大幅消除了价格扭曲。2017年,中国自然资源和相关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详见下图),与公允价值的落差渐次收窄,价格信号重新发挥调节作用,为资源价格向市场化轨道的切换创造了适宜条件,将加速要素市场的开放和完善。 2017年,中国自然资源和相关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深化清理过剩产能,推动制造业升级 2017年,以信贷调控、行政问责等政府“有形之手”为主要工具,供给侧改革在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过剩产能方面卓有成效,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未来,淘汰过剩产能将步入新阶段,两大挑战正在显现。

积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

积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 得 积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2016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积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专题]。”科学认识当前形势,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性变化,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关键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新常态,回答好“怎么看”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河北与全国一样,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下的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自身特有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全省上下一定要加深对“三期叠加”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认识到,如果按照过去粗放型的方式来推动发展,省内、国内的条件都不支撑,再不抓紧转型,就会走进死胡同;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必须转型升级,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回答好“怎么看”的问题,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

到总书记的重大判断和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必须集中心思、抓好发展,主动作为,奋发作为,把发展短板补上去;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改革创新,防止问题积重难返;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强化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努力使调整转型不失速,又好又快上台阶。 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积极作为、乘势而上,回答好“怎么干”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抓好“六个着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六个着力”,既全面体现了中央精神,又符合河北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既指明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又蕴含着引领新常态所必需的新思维、新理念。把握好这“六个着力”,我们就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就能确保河北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新常态,既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既是新任务,也是新考验。广大党员干部认识新常态的深度、适应新常态的速度,决定着全省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创新发展的速度。让我们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雷厉风行、殚思极虑、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常态,以新观念、新状态、新作为主动引领新常态,使我省各种优势和潜

新环境保护法亮点解读

新环境保护法亮点解读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案》,新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首次修订。 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共七章七十条,与现行法的六章四十七条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1、保护环境上升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新的环境保护法在总则中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新法增加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明确“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环境保护第一次被提到与政治、经济同等的高度上来,意味着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和迫在眉睫。 2、突出强调政府监督管理责任

新法增加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制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新法在上级政府机关对下级政府机关的监督方面,加强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同时,增加规定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并规定了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工作监督的责任。 3、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新的环境保护法增加环境日的规定,将联合国大会确定的世界环境日写入本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新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

4、专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 新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专章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 这一章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明确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三是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5、政府应每年向人大报告环境状况 新的环境保护法在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方面作出新规定。 新法突出了人大常委会监督落实政府环境保护的责任,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发生重大环境事件的,还应当专项报告。

新环保法八大亮点

新环保法八大亮点 一、以法律形式确立“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如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提出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对其再次确定: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此次新环保法修订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保护环境是国家 的基本国策,改变了发展优先,兼顾环保的思维定势,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从法理上画上了句号,为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了法律基础。 二、首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新修订《环境保护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新法同时也加大了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法条中涉及到地方人民政府需落实生态保护的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作为保护我国生态资源的重要方式,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概念,自被提出起,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年初,环保

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成为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根据规划,2014年,环保部将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 三、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出台针对性规定治理雾霾 谈到环境保护,公众最为关心的就是对雾霾的治理。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对雾霾等大气污染,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国家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实施统一的防治措施;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即区域限批。环保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由政府、公民、企业共同努力。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还需要《大气污染法》等单项法来进行具体规范和防治。 四、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按日计罚无上限

环保产业的四个新常态与三个发展方向

47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February 2015 国际融资 ● 专家谈环保产业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保护环境进入四个新常态 环保上市公司是环保产业界的主力军,是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也进入了新常态。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用制度保护环境。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让透支的资源环境休养生息,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必将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环保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环保产业新常态至少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大规模集中治理污染已成为新常态,环保产业的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十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强化大气污染的综 在2014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众专家对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机遇做出分析,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环保产业有三个发展方向 4 new normal and 3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ustry 环保产业的四个新常态与三个发展方向 合防治,为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商机。目前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在加快推进,专家们预计这三个行动计划涉及的环保投资将会超过六万亿元。环保产业将出现大规模的增长,这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都在研究制定“十三五”环保总体规划,而这些规划将围绕重点领域,研究谋划一批涉及长远和全局的重大环境经济政策、重大环保工程和重大环保项目,其投资总额将可能远远超过“十二五”时期,由此带来的环保产业市场的需求将更加广阔。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当前环保产业的总体供给水平尚处于可满足现实需求的一般水平上,尤其是科技支撑不足,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支撑未来更高环境保护目标、更严排放标准和实现更好环境质量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第二,依法治污、严格执法已成 为新常态,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新环境保护法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保护这部新法的有效落实,环境保护部即将集中发布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现场停产整治、信息公布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过去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境监管不足、执法力量不够等情况将得到有效的扭转。这些配套制度与之前出台的两高司法解释、环保与公安联动执法等共同构筑了严厉的法网,将进一步提升广大企业扩大环境治理投入、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预见,与之相关的第三方环境治理、环境技术服务等环保产业方面的需求将极大增加,一个看得见的环保大市场已然摆在我们的面前。 第三,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已成为新常态,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力。为此,环保部正

环保局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环保局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环保局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我局优质服务的常态化,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特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一、一次性告知制度 1、一次性告知是指当申请人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审批时,工作人员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提交的全部材料内容,并对提交材料的内容做好解释答疑工作。 2、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需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3、审查人员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时,应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当场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的,并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和补正清单,补正清单应列明需补充的申请材料和申请材料存在的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问题。 二、审批限时办结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在审批材料齐全的条件下)审批承诺时限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30个工作日和15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10个工作日和5个工作日(不含报告书、报告表技术评估时间10个工作日)。 三、首问负责制度 1、办事人到本单位咨询或办理有关事宜,首问人要主动热情解答办事人的咨询,属首问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事,应当即办理,一次性 第 2 页共 8 页

告知有关事项,必要时提供有关资料、表格等。 2、办事人提出的办理事项,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其他责任人的事,首问人应主动为对方告知或联系有关经办责任人。若有关责任人不在或联系不上的,首问人应向对方说明情况;若对方有需要转告或日后继续帮助其联系的,首问人应将前来办事人的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及拟办事项等进行登记,并负责转交(告)经办责任人;若遇经办责任人出差责任不明确的事项,首问人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或局领导报告,并给对方答复。 3、办事人办理的事项不属于环保局职责范围内服务事项,首问人应向对方作解释工作,并尽自己所知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4、首问人在接待办事人时,应文明礼貌,热情大方,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不得冷漠待人,敷衍塞责,办事拖拉推诿。 5、首问负责制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职业务,了解全局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树立为办事人服务的思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6、对遵守首问负责制的个人,群众评价好的,单位应予以表扬鼓励。 7、对违反首问负责制被投诉查有实据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 四、服务承诺制度 1、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待办事者、接听电话时应使用文明用语。包括: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 第 3 页共 8 页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讲座,李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思想独到,使我对于当下整个中国及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一是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 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二是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者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分配将渐趋合理。 三是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精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四是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五是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2014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 六是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总体上看,新常态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篇二)

透视中国环境治理新常态.doc

透视中国环境治理新常态-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彰显中国向污染宣战的决心和行动 创新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行动和企业的广泛共识及约束性责任 由于生态环境涉及公共空间,主体性责任往往不明确。以往,除非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才会引发追责,保护环境往往流于形式和口号。榜单的发布就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专业媒体已经开始行动,任何无视环境责任的主体行为都将受到社会监督甚至法律的惩处。“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将成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所谓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责任理念将随着环保法治的进步而成为规范企业商业运营的重要标尺。 中国环境保护的治理方式正呈现出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参与、协同作战方向转变的趋势 某个环境污染事件可能是单一主体引发或是局部的,但环境保护绝非一个政府主管部门或某个肇事主体所能够单独负责的事情。环境作为公共资源和生态系统,为全社会、全人类所共有共享,因此,保护环境也一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从上述榜单发布及其引发的社会反响来看,今后,除政府、监管部门、执法部门、企事业单位外,媒体、NGO和社区居民、普通公民等都将成为环境保护和信息传播的主体,成为社会监督的参与者,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将成为常态。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专业的民间环保组织正在完善中国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填图,为环境监督和执法提供基础数据。随着中国手机用户

突破10亿,微信用户突破4亿,互联网时代下媒体和NGO组织在环境治理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社会监督作用。 严厉的处罚将直接提升各类主体的环境保护责任并督促其落到实处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处罚严格和执法严厉,二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新环保法让那些曾经以低处罚成本可以轻易逃脱法律制裁的企业美梦不再。处罚措施在执行的过程中更具可操作性。对于超标排放者采取从限制生产到停产整治的措施。对于未批先建、无证排污、暗管排污、使用违禁农药等行为,一经发现均可采取拘留措施。对拒不整改的污染企业将实施按日、连续、累计处罚,不仅处以高额罚金,且行政处罚与刑事裁决并重。更为甚者,新环保法还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对于履职缺位和不到位的官员,新法规定了具体处罚措施。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出现环境违法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新环保法70条法条的解读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环境违法者将为其破坏环境的行为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 信息公开将促进社会监督并使越来越多的“漂绿公司”原形毕露 以往环境污染事件处置困难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存在污染源的隐蔽性和地方保护主义等,要获取排污信息的凭据十分困难。因此说,信息公开是环保治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上述榜单之所以在发布后会引发诸多上市公司的关注,恰恰是因为一旦进入“黑榜单”就会直接对本公司的资本市场表现造成影响,而一旦触犯法律更是会招致更大的麻烦。环境信息的公开,尤其是对受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