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概述服务器虚拟化

典藏-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概述服务器虚拟化
典藏-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概述服务器虚拟化

1 FusionSphere介绍

关于本章

1.1 FusionSphere简介

1.2 FusionSphere特点和用途

1.1 FusionSphere简介

华为FusionSphere是业界领先的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带来如下的价

值,从而大幅提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效率。

●帮助客户提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资源利用率。

●帮助客户成倍缩短业务上线周期。

●帮助客户成倍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利用虚拟化基础设施的高可用和强恢复能力,实现业务快速自动化故障恢复,降

低数据中心成本和增加系统应用的正常运行时间。

FusionSphere解决方案通过在服务器上部署虚拟化软件,使一台物理服务器可以承担多

台服务器的工作。通过整合现有的工作负载并利用剩余的服务器以部署新的应用程序

和解决方案,实现较高的整合率。

1.2 FusionSphere特点和用途

应用按需分配资源

提供虚拟机资源的可扩展能力,使用户可以按照应用需求随时随地调整虚拟机资源,

并且无需中断应用。

虚拟资源SLA保障

提供虚拟机资源的控制能力,使用户可以按照应用的重要程度合理地分配物理资源。统一虚拟化数据中心管理

提供虚拟机的创建、部署、转换、迁移等管理能力,并且可以异构管理业界主流的第

三方虚拟化平台,从管理层屏蔽虚拟化平台差异,实现统一纳管。

广泛兼容各种软硬件

支持基于x86硬件平台的多种服务器和兼容多种存储设备,并且可以支持主流的

Linux/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支持主流APP运行于虚拟化平台。

自动化调度

根据预先设定策略进行工作负载的自动迁移,最终使资源分配达到最优比,保证系统

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业务系统的最佳响应。

完善的权限管理

根据不同的角色、权限等,提供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授权用户对系统内容的资源进

行管理。

应用智能管理

基于完整的审批流程机制提供服务目录和用户自定义模板,方便用户自定义快速部署

私有应用。

完善的计量能力

虚拟化管理系统统计不同用户的资源使用量,方便第三方系统按资源使用计费。

丰富的运维管理

提供多种运营工具,实现业务的可控、可管,提高整个系统运营的效率。

云安全

采用多种安全措施和策略,并遵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对用户接入、管理维护、数

据、网络、虚拟化等提供端到端的业务保护。

2 体系结构

关于本章

2.1 逻辑架构

2.2 接口与协议

2.1 逻辑架构

华为FusionSphere解决方案逻辑架构如图2-1所示。

图2-1FusionSphere虚拟化解决方案

文档版本01 (2015-11-16) 3

关键部件说明如表2-1所示。表2-1关键组件说明

2.2 接口与协议

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提供的对外协议接口如表2-2所示。

表2-2FusionSphere的接口和协议

3 部署方案

关于本章

3.1 小规模场景部署方案

3.2 中等规模场景部署方案

3.3 大规模场景部署方案

3.4 FusionCompute 主机部署要求

3.1 小规模场景部署方案

小规模场景定义:管理的主机数量:3台~50台,管理的VM数量1台~1000台。

表3-1小规模场景部署方案

3.2 中等规模场景部署方案

中等规模场景定义:管理的主机数量:51台~256台,管理的VM数量1001台~5000

台。

表3-2中等规模场景部署方案

3.3 大规模场景部署方案

大规模场景定义:管理的主机数量:257台~1000台,管理的VM数量:5001台~

10000台。

表3-3大规模场景部署方案

部署组件内容部署方式配置要求

eBackup 物理机部署●CPU:8核

●内存:12GB

●磁盘空间:120GB

●每200VM需要部署一

台eBackup 网卡:

1Gbps

FusionSphere SOI 虚拟机部署(建议)●CPU:16核

●内存:16GB

●磁盘空间:300GB

3.4 FusionCompute 主机部署要求

主机,即物理服务器配置要求如表3-4所示。

如果所用服务器非新购入的全新服务器,建议在配置BIOS前,恢复BIOS默认设置。

表3-4主机配置要求

项目要求

CPU Intel或AMD的64位CPU。

CPU支持硬件虚拟化技术,如Intel的

VT-x或AMD的AMD-V,并已在BIOS

中开启CPU虚拟化功能。

内存≥8GB

如果主机用于部署管理节点虚拟机,需

至少满足管理节点虚拟机内存规格

+3GB。

推荐内存配置≥48GB

硬盘/U盘●使用硬盘时,硬盘≥16GB。如果

VRM虚拟机使用本地存储创建磁

盘,则硬盘空间应≥96GB。

●使用U盘时,U盘≥4GB。

网口●NIC网口数目≥1。

●建议网卡数目为6个,网卡速率要求

千兆以上。

RAID 建议使用1、2号硬盘组RAID 1,用于

文档版本01 (2015-11-16) 9

4 关键特性

关于本章

4.1 跨主机热迁移

4.2 智能内存复用

4.3 虚拟机高可用性

4.4 虚拟机存储热迁移

4.5 自动精简配置

4.6 虚拟化防病毒

4.7 容灾与备份

4.8 异构虚拟化管理

4.9 业务迁移

4.10 动态资源调度

4.11 虚拟机资源QoS

4.12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4.13 SR-IOV

4.14 GPU虚拟化

4.15 流程审批和自助服务

4.1 跨主机热迁移

支持在不影响用户使用或中断服务的情况下在服务器之间和跨虚拟交换机实时迁移虚

拟机,从而无需为进行计划内服务器维护而安排应用中断。

4.2 智能内存复用

支持虚拟机总配置内存超过物理主机实际内存运行,通过虚拟机之间内存复用,内存

共享,内存交换等技术实现物理内存120%的超分配比例。

4.3 虚拟机高可用性

可提供经济高效的虚拟机自动重启,当硬件发生故障时,虚拟机可在几分钟内在正常

运行的硬件上自动启动并恢复业务运行。

4.4 虚拟机存储热迁移

支持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下实时迁移虚拟机磁盘,从而可以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

下进行计划内存储维护和存储迁移。

4.5 自动精简配置

提供动态分配共享存储容量的功能,IT部门无需实现规划存储空间,用户可按需动态

申请共享存储,同时降低存储采购成本50%以上。

4.6 虚拟化防病毒

提供无Agent虚拟机杀毒功能,用户无需在虚拟机系统安装专用杀毒软件,IT管理员

可以通过该功能在专用的虚拟化防病毒管理界面指定虚拟机进行批量杀毒,并统一管

理杀毒软件和病毒库,保障整个系统坏境的安全性,避免杀毒风暴。

4.7 容灾与备份

提供跨数据中心的容灾与数据备份功能,企业IT数据中心可以通过该功能在备用数据

中心建立生产与备份的关系,通过FusionSphere提供的UltraVR进行容灾管理,并将

生产站点(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到备用站点。当生产站点发生大规模故障(如全局

下电,地震,火灾等),可在备用站点恢复业务运行。从而可以避免因为生产站点灾难

性故障引起的长时间业务中断。

4.8 异构虚拟化管理

FusionSphere提供异构管理第三方虚拟化平台的能力,通过FusionManager可以管理如

VMware的虚拟化平台,从而全面统一异构虚拟化平台资源池管理入口。

4.9 业务迁移

FusionSphere提供专业的镜像转换工具,用户可以轻松将第三方虚拟机镜像(如

VMware VMDK)和物理主机进行转换后导入到FusionSphere虚拟化平台运行。

4.10 动态资源调度

FusionSphere可以在虚拟机创建和运行的过程中感知全局物理资源的使用情况,并通过

智能调度算法,确定适合虚拟机运行的最佳主机,并通过热迁移等手段将虚拟机运行

在最佳主机之上,从而提升全局业务体验。

4.11 虚拟机资源QoS

IT管理员可以对虚拟机设定资源的使用上限,包括CPU、内存、网络、磁盘IOPS

等,防止非关键应用和恶意用户争抢共享资源。

4.12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简化和增强FusionSphere环境中的虚拟机网络连接,并提供统一管理入口、安全组等

网络功能。

4.13 SR-IOV

为FusionSphere虚拟化解决方案带来Intel物理智能网卡转发性能加速的所有优势。

4.14 GPU虚拟化

为FusionSphere虚拟化解决方案带来英伟达GPU卡的极限图像处理能力。

4.15 流程审批和自助服务

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录,用户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目录申请业务资源,并通过一套完整的

审批流程完成业务快速上线。

5 可靠性

关于本章

5.1 FusionSphere系统可靠性

5.1 FusionSphere系统可靠性

FusionSphere管理节点主备架构

FusionSphere管理节点采用双节点主备架构部署,当出现硬件、关键进程挂起、OS崩

溃、网络中断等故障时,备用节点可在1~2分钟内接管,并对外提供虚拟化管理服

务。

FusionCompute主机OS故障定位工具——黑匣子

FusionCompute主机OS内置黑匣子,可以保存虚拟化OS内核态运行故障信息,极大

方便了内核故障的快速和准确定位修复。

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

系统提供配置数据和业务数据定期在本地和异地备份的能力。当管理节点服务异常无

法自动修复时,通过本地备份数据立即恢复;当由于灾难性的故障导致管理节点双节

点同时故障且不能通过重启等操作进行恢复时,可使用异地备份数据立即恢复,减少

故障恢复时间。

6 技术规格

关于本章

6.1 技术指标

6.2 兼容性

6.1 技术指标

管理容量指标

表6-1管理容量指标

物理主机规格指标

表6-2物理主机规格指标

虚拟机规格指标

表6-3虚拟机规格指标

存储容量指标

表6-4存储容量指标

网络容量指标

表6-5网络容量指标

6.2 兼容性

服务器、I/O设备、存储设备以及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信息,请登录兼容性查询助手获

取。

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

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 一、Citrix XenServer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 案 方案综述 服务器虚拟化的业务及应用需求 随着企业业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依赖于数据中心的支撑,其中包括财务系统、OA系统、ERP系统和各种管理系统等等。在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种业务系统的建设和更新换代,每个业务系统都占用了大量的新旧服务器,其硬件利用率低下、管理复杂、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正逐渐显现。 这是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的纵向结构所造成的。由于传统服务器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绑定,使得服务器之间无法复用计算资源,只能通过为不同业务单元分别堆加服务器来满足业务要求,随着企业规模发展,显然传统模式的数据中心无法在快速响应和节省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虚拟化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矛盾,服务器虚拟化使得操作系统不再直接安装在硬件上,业务服务器成为逻辑服务器概念,形成了逻辑层和物理层分离的横向结构,不仅可以方便地复用硬件资源,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Citrix结合服务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和流技术,提出了新一代动态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能够根据不同业务模块的资源消耗,自动地分配硬件资源,从而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级数据中心的高效率、高性价比和自动化管理等要求。 由于业务系统的要求,目前企业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地采用X86服务器,无论是系统扩展性还是系统可靠性都需要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进行增强,目前这些服务器部署的主要问题包括: 利用效率低下,由于每种业务运行都有高峰和低谷的周期,服务器不得 不分别按照峰值配备,大量时间运行空闲,再加上可靠性考虑分别配置 双机,不得不牺牲更多的计算资源。

虚拟化解决方案

虚拟化解决方案

虚拟化解决方案 深圳市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 11月

第一章需求分析 1.1高昂的运维和支持成本 PC故障往往需要IT管理员亲临现场解决,在PC生命周期当中,主板故障、硬盘损坏、内存没插紧等硬件问题将不断发生,而系统更新、补丁升级、软件部署等软件问题也非常多,对于IT 管理员来说,其维护的工作量将是非常大的。同时,桌面运维工作是非常消耗时间的,而这段时间内将无法正常进行网上工作,因此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最后,从耗电量方面来讲,传统PC+显示器为250W,那么一台电脑将产生高达352元/年【0.25(功耗)*8(每天8小时工作)*0.8(电费,元/千瓦时)*240(工作日)】本机能耗成本,而电脑发热量也比较大,在空间密集的情况下,散热的成本也在逐步上升。 因此,IDC预测,在PC硬件上投资10元,后续的运营开销将高达30元,而这些投资并不能为学校带来业务方面的价值,也即投入越大,浪费越多。 1.2 不便于进行移动办公 传统的PC模式将办公地点固定化,只能在办公室、微机房等固定区域进行办公,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灵活性,无法适应移动化办公的需求。

1.3数据丢失和泄密风险大 信息化时代,其数据存储和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在信息系统中存储着大量的与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可是传统PC将数据分散存储于本地硬盘,PC硬盘故障率较高,系统问题也很多,这使得当出现问题时数据易丢失,同时由于数据的分散化存储,导致数据的备份及恢复工作非常难以展开,这些都是棘手的问题。另外,PC/笔记本上的资料能够自由拷贝,没有任何安全策略的管控,存在严重的数据泄密风险。 综上所述,桌面云解决方案是业界IT创新技术,当前已在众多行业机构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基于服务器计算模式,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集中于数据中心,实现统一管控。此方案可经过革新的桌面交付模式,解决当前桌面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运维难、不安全、灵活性差等问题,实现高效、便捷、防泄密的经济效益。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

1项目概述 1.1竹溪县民政局现状 竹溪县民政局机房现有设备运行年限较长,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造成管理难度大,基于这种现状我司推荐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启动平台化建设。 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是提高健康水平、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推手,是规范医疗政府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主要手段,不仅对推动竹溪县政务整改工作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工作迫切的需求。 1.2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按照国家有 关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竹溪县民政局实际,做好顶层设 计,进行信息资源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构建竹 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为建设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 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工作协调发 展。 2)标准化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要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指 导原则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也须遵循国际、国家、部 颁有关标准,没有上述标准要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竹溪县民政局信息 化平台的标准、规范。 3)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系统, 而是搭建一下通用平台,基于平台承载各类应用系统运行,因此,系统 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开放性,同时因发展需要,应具有较好的伸缩性,满 足发展需要。 4)先进性原则:采取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系统的升级与拓展 打下扎实基础,如在技术上采用业界先进、成熟的软件和开发技术,面

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支持 Internet/Ineternet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客户/应用服务器/数据 服务器体系结构与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相结合的先进的网络计算 模式。 5)安全与可靠的原则:作为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关乎到民生及医疗 数据安全,其数据库硬件平台必须具备最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可接近 连续可用。平台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因此竹溪县民政 局信息化平台需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稳定的硬件平台上,并达到系统要求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网络安全。在系统架构和网络结构设计上首先 考虑安全性,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综合适用技术、经济、制度、 法律等手段强化网络的安全管理。三是信息安全。主要是数据安全即保 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运行数据不可被他人修改或访问,记录者的 记录不容抵赖,访问和修改可追踪性等。在系统设计时既考虑系统级的 安全,又考虑应用级的安全。应用系统采用多级认证(系统级认证、模 块认证、数据库认证和表级认证)等措施,采用用户密码的加密技术以 防止用户口令被破解。同时需制定不断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和 合理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在灾难时也能快速从灾难中恢复。四是信息化 平台应具有较强数据I/O处理能力,同时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大规 模并发,长期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满足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7× 24小时的服务要求,保证各机构单位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 6)协调合作原则:要求各有关方将以往的行为方式从独立行事向合作共事 转变,从独立决策向共同决策方式转变。各方在合作基础上,应在人力 资源和设备实体方面全力建立更加稳定的信息技术设施。 1.3平台需求 1.3.1硬件需求 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是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建设,是系统平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需

虚拟化优缺点

1 引言 随着网络维护管理模式由分散式粗放型向集中式精细化管理模式迈进,铁通公司提出了“强化支撑能力,加强网络集中化管理,在集中化维护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核心机房的联合值守和非核心机房的无人值守”的目标。 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资的前提下实现网管集中的目标,同时满足降低网络维护成本,达到维护出效率,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是我们在网管集中工作中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由于铁通陕西分公司部分网管未搭建统一的集中化平台,制约了网管集中及维护管理模式集中化推进工作的整体实施,通过搭建虚拟化平台,实现了网管集中化维护管理的要求。 2 现有网管集中技术的缺陷及弊端 2.1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既有网管接入方式主要采取将放置在机柜中的几十台工作站终端逐个接人KVM,通过KVM终端盒接入显示器,通过显示器进行切换分别进入不同的工作站终端进行维护操作。 从以下流程中可以看到。运维人员在处理一个区域的告警信息时无法看到其他区域的告警信息,只有在处理完这个区域的告警信息后才能处理下一个区域的信息,那么排在后面检查的区域告警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且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维护人员需要管理的系统越来越多,这种轮询检查的方式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维护效率提升的瓶颈。 2.2网管终端设备数量多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几十台网管终端占据机房机柜资源,大量的终端清扫、部件维护和更换等在增加维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新增系统时需增加网管终端

及机柜,受机房条件制约性很大。不算人工工作量,仅终端维修费支出每年平均在6.8万元。 2.3带来耗电量及运营成本的增加 从维护成本支出上计算,每台工作站终端按250W 能耗计算,在不考虑空调等耗电量的情况下,每年需要消耗近20万度电。 2.4系统架构分散使得管理难度、网管系统安全隐患增大。 由于系统架构分散,无备用终端,一旦故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对网络正常运行形成潜在威胁。 3 虚拟机技术介绍 计算机虚拟技术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允许用户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虚拟化能在虚拟机技术(Virtual Machine Monitor)中,不再对底层的硬件资源进行划分,而是部署一个统一的Host系统。 在Host系统上,加装了Virtual Machine Monitor,虚拟层作为应用级别的软件而存在,不涉及操作系统内核。虚拟层会给每个虚拟机模拟一套独立的硬件设备。包含CPU、内存、主板、显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在其上安装所谓的Guest操作系统。最终用户的应用程序,运行在Guest操作系统中。 虚拟可支持实现物理资源和资源池的动态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针对那些平均需求远低于需要为其提供专用资源的不同负载。这种虚拟机运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基础架构及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

网络基础架构及数据中心规划方案 2016年11月

目录 一.网络建设需求 (3) 1.1 目标架构: (3) 1.2设计目标: (3) 二. 规划方案 (4) 2.1 方案拓扑 (4) 2.2 架构说明 (5) 2.3 为什么选用Vmware虚拟化技术(整个方案的重点) (6) 2.4 VMware方案结构 (7) 2.4.1 基础架构服务层 (7) 2.4.2 应用程序服务层 (9) 2.4.3 虚拟应用程序层 (14) 2.4.4 数据备份 (15) 2.4.5 具体方案陈述 (20) 2.5 VMWARE方案带来的好处 (21) 2.5.1 大大降低TCO (21) 2.5.2 提高运营效率 (23) 2.5.3 提高服务水平 (24) 三. 项目预算 (24) 总述

为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公司业务工作改革与发展,需要在集团总部建设新一代的绿色高效能数据中心网络。 一.网络建设需求 1.1 目标架构: 传统组网观念是根据功能需求的变化实现对应的硬件功能盒子堆砌而构建企业网络的,这是一种较低效率的资源调用方式,而如果能够将整个网络的构建看成是由封装完好、相互耦合松散、但能够被标准化和统一调度的“服务”组成,那么业务层面的变更、物理资源的复用都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最终形成底层资源对于上层应用就象由服务构成的“资源池”,需要什么服务就自动的会由网络调用相关物理资源来实现。 1.2设计目标: 扩展性: 架构设计能应对集团未来几年的发展以及满足整合分公司资源的需要; 简化管理 使上层业务的变更作用于物理设施的复杂度降低,能够最低限度的减少了物理资源的直接调度,使维护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 高效复用 得物理资源可以按需调度,物理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重用,减少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即能够实现总硬件资源占用降低了,而每个业务得到的服务反而更有充分的资源保证了。 网络安全:

服务器虚拟化方案

XX服务器 虚 拟 化 方 案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XX征信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管理中心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内早期从事非银行类信贷信息管理的公司之一。专门提供个人征信、企业评级、商家诚信认证等服务,被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授予副理事长单位,同时,聘请XX征信有限公司总经理XX先生为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 XX征信在征信系统设计开发、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征信管理咨询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借鉴了国内外成熟的征信系统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后,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非金融机构借贷信息共享平台,简称CMS平台。 CMS平台尽最大可能确保了信息主体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跨领域的一致性。此外,公司会实时更新录入者的具体信用情况,会员用户可以及时通过CMS平台查询主体信用信息,降低风险、寻找合作项目。。 1.2 项目目标 本着先进、实用的原则,XX利用虚拟化,将现有IT 基础架构转变成基于VMware vSphere,从而让IT 系统能够通过服务级别自动化提高控制力。降低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并最大限度提高IT 效益,同时保留选择任何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或硬件的自由。 ●通过将现有应用系统移植到虚拟化环境,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业务系 统的处理性能,提高IT业务效率。 ●通过服务器整合、自动化和高可用性来优化现有IT 基础架构。 ●利用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来减少停机并提高可靠性。 ●利用我们的绿色IT 解决方案,通过减少运行的服务器数量和动态关闭未使用的服 务器来提高能效。

●让信息科人员将精力转移到打造具有变革意义的业务解决方案上,而不是放在对硬 件和软件的例行维护上。 ●更充分地利用现有IT资产,使数据中心的资金开销最多降低,大幅降低电力、散热 和占地空间需求,并使资源成本降低。 ●为下一步实现云数据中心提供基础和先决条件。 第二章虚拟化方案设计 2.1系统部署方案 XX征信虚拟化环境预期包含应用和数据库等多套应用,本次项目的主要实施目标是虚拟化环境建设,并将部分现在正在使用中的应用在虚拟化环境中进行部署和使用。 在3台服务器上安装虚拟化系统,组建HA,之后将使用中的核心数据库系统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上.之后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酌情将其他应用系统迁移到虚拟化服务器上。 2.2 网络拓扑图

VMware虚拟化解决方案

呈送: 验收: 服务器虚拟化项目完成报告书 2012-09-25

项目概述 1, 硬件配置 服务器1 DELL R720 CPU : XEON E5-2650 8Core *2 RAM : 32G NIC : 1000M*4 HDD : 300G SAS *2 服务器2 DELL R720 CPU : XEON E5-2650 8Core *2 RAM : 32G NIC : 1000M*4 HDD : 300G SAS *2 存储器 DELL PowerVault MD3600f HDD:10*600GB " 15K RPM, 6Gbps SAS HDD ; Con troller Box1:PowerVault(TM) MD36x0f*1 ; Con troller Box2:PowerVault(TM) MD36x0f*1 SFP收发器:带2个SFP端口 *2 2, 软件 虚拟化平台: VMware vSphere 5 Esse ntials Plus Kit for 3 hosts (Max 2 processorsper host) and 192 GB vRAM en titleme nt (最大支持:一个标准版vCenter和三台虚拟主机(每台主机的物理CPU个数不超过2) 客户机OS: Win dows Server 2003 R2 STD 32BIT Win dows Server 2008 R2 STD 64BIT vCenter服务器OS: Windows Server 2008 R2 64BIT标准版 数据库:SQL Server 2008 Express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高校)

噢易服务器虚拟化网络中心 技术方案 1.需求分析 软件和硬件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依赖IT技术来有效地支撑业务系统和流程。技术融入越多,应用扩展越多,学校就需要越来愈多的服务器容量来应对需求,随之面临的管理问题逐渐上升。 服务器资源分散,管理维护困难 随着业务的不断更新,网络中心服务器数量逐年增长,每台服务器搭建一个应用,资源分散,不能很好整合,无法集中统一管理,升级、维护等问题需要到网络中心服务器上逐一解决。 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低 学校网络中心原有一些服务,如文件服务、WEB服务等业务使用的是独立的服务器,使用频率不高,但占用相当多的服务器,不仅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低,效果也有待提升。 为保证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网络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应用服务器一般采用负载均衡或冷备方式,导致服务器数量众多。安全性和可靠性虽然得到提高,但备机系统资源平时并没有利用到,浪费了备机系统资源,资源利用率低,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以及维护工作量。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网络中心在采购的时候就考虑到3-5年的扩容,导致网络中心的服务器和存储利用率一般平均不到50%,基本属于轻负载状态(10%~15%),使得资源的浪费非常大,得不到合理利用。 部分服务器老化,应用不稳定

随着应用的更新,应用年限的增长,部分服务器硬逐渐老化,很多老旧的服务器已无法支撑学校应用系统,导致应用系统不稳定。而采购全新的服务器,一台服务器只安装一个应用的话,采购成本大,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业务扩展困难,临时环境搭建耗时耗力 随着业务系统建设的深入和业务处理量的不断增加,未来对于IT系统的使用还将会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大量软件应用不断增加,应用数据的逐渐累积,以及终端设备的大规模采购,必然导致已有的服务器难以支撑未来业务的不断扩展需求,需要增加投入。而传统的方式,增加新的应用就需要增加新的服务器,随之增加投入成本; 另外,学校临时应用环境的搭建,如部分老师需要搭建临时的测试系统,使用时间不长,但又需要硬件服务器资源;如临时考试系统,需要准备硬件资源,还要搭建软件环境,使用完以后又会迅速拆除,环境搭建费时费力,无法快速上线。 停机中断 硬件故障维护、升级或者扩容时候需要停机进行操作,造成应用系统中断,影响了正常业务应用系统使用及开展,特别是一些重要以及一些24小时不中断的应用,如财务系统,教务系统,重要的WEB应用等。 软件兼容性冲突 不少网络中心存在一个服务器在没有做虚拟化的情况下搭建多个应用的情况。由于业务性质的差异性,大量的教学业务系统,不同厂商开发,不同版本,很难统一部署和管理,软件正常使用,系统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视频应用或大流量访问带来的网络堵塞问题 学校网络中心的重要应用,如录播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活跃网站访问,在高峰期可能会出现网络拥堵,而网络中心现有的硬件资源无法很好的解决这样的网络问题。 业务安全性、连续性要求增高,IT管理越来越复杂。 为了保证业务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对服务器的管理维护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服务器系统故障、硬件故障导致业务中断,需快速恢复,很多学校由于业务性质的特殊性,一般都会采用双机或者多机热备份方式,主服务器故障,自动切换到其他备份服务器上,安全性和可靠性虽然得到提升,但备机系统资源平时并没有利用到,浪费了备机系统资源,也增加了维护

联想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

联想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1. 用户需求 近年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无论是医院还是公共卫生机构为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都在不断加强业务支持系统的建设。目前医院已逐渐形成了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以及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为主要应用的综合性信息系统。随着医疗数据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为了支撑医院关键业务7*24小时的不间断运行和有效存储和利用相关数据,迫切需要建立医疗数据中心进行有效管理,虚拟化数据中心正是用户所需要的解决方案,不仅为医院的业务提供支撑,同时满足对医疗数据进行研究的需要。 2. 方案分析 某医院正在计划实施服务器整合项目,整合后的应用大约有10个左右,其中有6个左右的数据库类应用,以及4个左右的Windows/Linux应用。如果按照传统的应用部署方式,一个应用一台服务器的话,需要部署10台服务器,如此数量的服务器,将会造成如下的众多问题: 成本高λ 硬件成本较高。运营和维护成本高,包括数据中心空间、机柜、网线,耗电量,冷气空调和人力成本等。 可用性λ 可用性低,因为每个服务器都是单机,如果都配置为双机模式成本更高。系统维护和升级或者扩容时候需要停机进行,造成应用中断。 缺乏可管理性λ 数量太多难以管理,新服务器和应用的部署时间长,大大降低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硬件维护需要数天/周的变更管理准备和数小时的维护窗口。 兼容性差λ 系统和应用迁移到新的硬件需要和旧系统兼容的系统。 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传统单一物理服务器部署应用方式所造成的弊端,我们建议客

虚拟化技术十大误区

尽管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已经逐渐普及,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对虚拟化技术的理解误区,常见有如下十大理解应用误区,下面在此逐一分析。误区1: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多台物理服务器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单个应用通过虚拟化技术而运行在多台物理硬件上 实际上,虚拟化技术不能将一个应用分布运行在多台物理硬件上,那是分布式计算要去解决的问题。分布式计算环境和虚拟化环境是两种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当然,如果想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一个应用跨物理平台运行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只是为了解决不同硬件之间的CPU和内存级指令、数据的同步,需要使用一些特别的技术,比如Infiniband等,这会极大地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实际上,基于这种理念的虚拟化产品曾在实验室实现,但是由于成本等因素无法投入市场。今天能看到的所有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解决方案都不提供一个应用跨物理服务器运行,也就是说,虚拟化环境下一个应用能使用的最大资源就是一台独立的物理服务器。 误区2: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就会陷入将多个鸡蛋放到一个篮子的尴尬通过虚拟化技术,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效率和灵活性。但同时也使得单台服务器上运行了多个独立的虚拟机,也就是多个不同的应用。我们原来在一台服务器上只运行一个应用,服务器维护和升级时只会影响单个应用。通过运行虚拟化技术,我们在维护和升级服务器时会

影响该服务器上运行的所有虚拟机和应用。这导致很多人认为的问题:多个虚拟机放置在一台服务器上的“鸡蛋和篮子”问题。 实际上,VMware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能力去解决。一是怎么保证虚拟化后的服务器物理硬件维护和升级的问题。二是物理服务器故障时如何保护这些虚拟机的安全。 首先,VMware创造性的发明了VMotion的技术,解决了虚拟化后物理服务器的升级和维护问题。通过VMotion,VMware可以在服务器需要维护升级时动态将虚拟机迁移到其他的物理服务器,通过内存复制技术,确保每台虚拟机任何对外的服务都不发生中断,从而实现了:停物理硬件、不停应用。下图是VMotion的具体实现,已经有超过50%的VMware客户部署了VMotion技术。 其次,VMware推出了VMware HA的功能来保护物理服务器的安全。一旦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解决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CSS) 解决方案 陕西西华科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

目录 一、概述 (3)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3) 三、虚拟化的优点 (4) 四、组建方式 (5) 三、集群卡方式集群线缆的连接 (5) 四、业务口方式的线缆连接 (6) 五、集群建立 (7) 1. 集群的管理和维护 (8) 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8) 3. 单框配置继承的说明 (8) 4. 集群分裂 (8) 5. 双主检测 (9) 六、产品介绍 (10) 1.产品型号和外观: (14) 2.解决方案应用 (20)

一、概述 介绍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架构,提升IT 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 运行多台虚拟机(VM---Virtual Machine),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的虚拟化;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可视为N:1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或VRF 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 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虚拟化。华为虚拟化技术CSS属于N:1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CSS是Cluster Switch System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CSS),是将2台交换机通过特定的集群线缆链接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用以提升 网络的可靠性及转发能力。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网络是支撑企业IT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动脉,因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提供 上层业务持续性访问至关重要。在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中,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故障 自愈性,均需要考虑各种冗余设计,如网络冗余节点、冗余链路等。 图1 传统冗余网络架构 为解决冗余网络设计中的环路问题,在网络规划与部署中需提供复杂的协议组合设 计,如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与第一跳冗余网关协议(FHGR: First Hop Redundant Gateway ,VRRP)的配合,图1所示。 此种网络方案基于标准化技术实现,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发生故障时环路 状态难以控制和定位,同时如果配置不当易引起广播风暴影响整个网络业务。而且,随 着IT规模扩展,网络架构越来越复杂,不仅难于支撑上层应用的长远发展,同时带来 网络运维过程中更多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难以持续升级的尴尬局面。

VMware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详细

VMware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详细

虚拟化解决方案

目录 一、VMware解决方案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VMware服务器整合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VMware商业连续性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VMware测试和开发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VMware虚拟化实施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方案拓扑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方案构成部分详细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软件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硬件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方案结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基础架构服务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应用程序服务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虚拟应用程序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VMware异地容灾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方案带来的好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1 大大降低TCO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 提高运营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3 提高服务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4 旧硬件和操作系统的投资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服务器虚拟化全面了解

全面了解什么是服务器虚拟化 与过去相比,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面,现在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者的队伍大大扩充了--从处理器层面的AMD和Intel到操作系统层面的微软的加入,从数量众多的第三方软件厂商的涌现到服务器系统厂商的高调,我们看到一个趋于完整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生态系统在逐渐形成。 “虚拟化正在从一个小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变,尤其是在Microsoft进入该市场之后”,当微软宣布了其Virtual Server 2005计划之后,业内有这样的评价。在介绍微软的这个虚拟化项目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做了这样的描述―与其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一样,Virtual Server 2005允许用户对服务器进行分区,以使这些服务器能够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 在大多数人看来,虚拟化就是分区。实际上,我们认为这是对虚拟化技术的一种误解,所以有必要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进一步阐述。 虚拟化等于分区吗? 实际上,虚拟化技术可以通过两个方向来帮助服务器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一种方向就是把一个物理的服务器虚拟成若干个独立的逻辑服务器,这个方向的典型代表就是分区;另一个方向,就是把若干个分散的物理服务器虚拟为一个大的逻辑服务器,这个方向的典型代表就是网格。

关于服务器虚拟化的概念,各个厂商有自己不同的定义,然而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它是一种方法,能够通过区分资源的优先次序并随时随地能将服务器资源分配给最需要它们的工作负载来简化管理和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为单个工作负载峰值而储备的资源。 根据我们目前看到的资料,所谓的这种方法,看上去就是分区。所以,很多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虚拟化技术就是分区技术。 实际上,分区与虚拟化技术是互补的,当它们结合使用时能发挥出最高的效率,但是两者之间的确是有区别的。分区能够将物理系统资源划分成多个不同、单独的部分,各部分彼此独立操作。通常,在物理资源与逻辑分区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以便创建“盒中盒”对等关系。如果没有进行分区,则所有物理部件都精确地各司其职。 最底层的力量 早在2005,英特尔就宣布了其初步完成的Vand erp ool技术外部架构规范(EAS),并称该技术可帮助改进未来虚拟化解决方案。英特尔表示,将在2006年把Vanderpool应用于安腾架构平台,同时还计划在台式机处理器和芯片组产品中采用该技术。 相比之下,AMD在虚拟化技术方面下手更早。Pacifi ca技术规范是AMD计划用于其64位产品中的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将用于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系列产品,“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虚拟技术的开发步伐,增强虚拟化技术实力”,在去年底宣布Pacifica技术规范的时候,AMD副总裁兼计算

VMware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知识讲解

V M w a r e服务器虚拟化 解决方案

VMware虚拟化解决方案

一、项目研究内容 1.1 虚拟化的应用 随着企业的成长,IT部门必须快速地提升运算能力-以不同操作环境的新服务器形式而存在。因此而产生的服务器数量激增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去运作,管理和升级。 IT部门需要: ?提升系统维护的效率 ?快速部署新的系统来满足商业运行的需要 ?找到减少相关资产,人力和运作成本的方法 虚拟构架提供前所未有的负载隔离,为所有系统运算和I/O设计的微型资源控制。虚拟构架完美地结合现有的管理软件并在共享存储(SAN)上改进投资回报率。通过把物理系统整合到有VMWARE虚拟构架的数据中心上去,企业体验到:?更少的硬件和维护费用 ?空闲系统资源的整合 ?提升系统的运作效率 ?性价比高,持续的产品环境 整合IT基础服务器 运行IT基础应用的服务器大多数是Intel构架的服务器 这一类的应用通常表现为文件和打印服务器,活动目录,网页服务器,防火墙,NAT/DHCP服务器等。

虽然大多数服务器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在10%-15%,但是构架,安全和兼容性方面的问题导致必须指定不同的物理平台来运行它们。 管理,安装补丁和添加安全策略将花去大量的时间。另外,服务器的衍生组件将导致设备,动力和散热方面的成本上升。 因为低服务器的利用率,低CPU的合并和中等I/O的要求,IT基础服务器首选作为虚拟化和相关整合的候选者。 虚拟化使得企业能实现: ?达到甚至超过每个CPU,4个负载的整合比率 ?更便宜的硬件和运作成本 ?在服务器管理方面的重大改进,包含添加,移动,变更,预制和重置 ?基础应用将变得更强壮和灾难抵御能力 整合重要应用服务器 根据5个不同的企业使用服务器软件来大幅降低成本的实例,VMWARE出具了一份研究报告。 使用服务器TCO模型来分类和计算成本,我们分析显示VMWARE服务器软件帮助这些企业实现: ?减少28%-53%的硬件成本 ?减少72%-79%的运作成本 ?减少29%-64%的综合成本 客户目标: ?整合空闲服务器和存储资源,为新项目重新部署这些资源 ?提升运作效率 ?改进服务器的管理灵活性 ?通过零当机维护改善服务等级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一、虚拟化技术的概念 什么叫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是一种方法,本质上讲是指从逻辑角度而不是物理角度来对资源进行配置,是从单一的逻辑角度来看待不同的物理资源的方法。 这个定义首要说明的是,虚拟化是一种逻辑角度出发的资源配置技术,是物理实际的逻辑抽象。比如说,当前只有一台计算机,通过虚拟技术,在用户看来,似乎却是多台,每台都有其各自的CPU、内存、硬盘等物理资源。 对于用户,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件跟硬件分离,用户不需要考虑后台的具体硬件实现,而只需在虚拟层环境上运行自己的系

统和软件。而这些系统和软件在运行时,也似乎跟后台的物理平台无关。 二、虚拟技术原理与发展 虚拟技术原理 所有的IT设备,不管是PC、服务器还是存储,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被设计用来完成一组特定的指令。这些指令组成一个指令集。对于虚拟技术而言,“虚拟”实际上就是指的虚拟这些指令集。 虚拟机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模拟一个指令集的概念。每个虚拟机都有一个用户可以访问的指令集。虚拟机把这些虚拟指令“映射”到计算机的实际指令集。硬分区、软分区、逻辑分区、Solaris Container、VMware、Xen、微软Virtual Server2005这些虚拟技术都是运用的这个原理,只是虚拟指令集所处的层次位置不同。 虚拟技术的发展情况 1965年,IBM7044机器,虚拟机开端; 1967年,Djiskstra实现第一个虚拟系统; 2001年,AIX 5L v5.1发布,IBM首次在小型机上实现了逻辑分区。 2002年,AIX 5L v5.2发布,IBM在小型机上实现了动态逻辑分区。

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白皮书

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产品技术白皮书 深信服科技

声明 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所有,并保留对本文档及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文档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容,除另有特别注明外,其著作权或其它相关权利均属于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未经市深信服电子科技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本文档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摘录、备份、修改、传播、翻译成其他语言、将其全部或部分用于商业用途。 免责条款 本文档仅用于为最终用户提供信息,其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市深信服电子科技在编写本文档的时候已尽最大努力保证其容准确可靠,但市深信服电子科技不对本文档中的遗漏、不准确、或错误导致的损失和损害承担责任。 信息反馈 如果您有任何宝贵意见,请反馈: 信箱:省市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A1栋邮编:518055 电话:09 传真:09 您也可以访问深信服科技:https://www.360docs.net/doc/fe5295843.html,获得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

缩写和约定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解释 Hypervisor Hypervisor 虚拟机管理器(和VMM同 义) VMM VMM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虚拟机监视器 HA HighAvailability 高可用性 vMotion vMotion 实时迁移 DRS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 分布式资源调度程序 FC Fibre Channel 光纤通道 HBA Host Bus Adapter 主机总线适配器 RAID 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 磁盘阵列 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 每秒读写(I/O)操作的次数VM Virtual Machine 虚拟机 LUN Logical Unit Number 逻辑单元号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学时: 代码: 适用专业: 制定: 审核: 批准: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虚拟化技术发展史、虚拟化技术分类、虚拟化架构特性并对目前主流的虚拟化技术都有涉及,重点讲授虚拟化技术在服务器、桌面及网络上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虚拟化的基本知识,掌握虚拟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对目前主流的虚拟化产品进行熟练的使用、部署及维护,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守规范、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虚拟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情况、虚拟化的技术分类及虚拟化的基本技术架构等知识。 2. 了解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的基本概念及基础架构原理,了解市场主流虚拟化技术及产品。 3. 了解VMware ESXi的基本概念并熟练掌握VMware ESXi的安装、配置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VMware ESXi的重要功能并掌握VMware ESXi虚拟机的创建、定制技术。 4. 了解XenServer的功能特性、虚拟基础架构及XenServer系统架构,掌握XenServer服务器和XenCenter管理平台的安装、配置以及创建虚拟机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5. 了解Microsoft Hyper-V的功能特性及系统架构,掌握安装Microsoft Hyper-V服务器角色以及创建、定制虚拟机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6. 了解KVM的应用前景及基本功能,掌握KVM环境构建、硬件系统维护、KVM服务器安装及虚拟机维护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7. 了解Docker的功能特性及系统架构,掌握Docker的使用技术,包括Docker的安装与卸载、Docker镜像与容器以及Docker Hub的应用技术等。 8. 掌握虚拟机服务器的部署,包括虚拟服务器的配置、工具的部署、虚拟服务器调优、虚拟服务器安全性、虚拟机备份、虚拟机业务迁移及物理机转虚拟机的方法及技术。 9. 了解虚拟化终端的类型及其特点、熟悉常见共享桌面的种类。了解主流虚拟桌面的产品及其厂商,掌握VMware View虚拟桌面的部署步骤过程。 10. 掌握虚拟专用网络VPN的部署与使用方法,包括硬件VPN和软件VPN;掌握虚拟局域网(VLAN)的部署与使用方法,包括标准VLAN、VMware VLAN和混合VLAN;掌握虚拟存储设备的配置与应用,包括IP-SAN在vSphere平台的挂载方法。 11. 掌握虚拟化架构规划的需求分析及设计选型的一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项目需求给出虚拟化架构规划实施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解决设计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 (CSS) 解决方案 陕西西华科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 年4 月1 目录 一、概述 (4)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4)

三、虚拟化的优点 (5) 四、组建方式 (6) 三、集群卡方式集群线缆的连接 (6) 四、业务口方式的线缆连接 (7) 五、集群建立 (9) 1. 集群的管理和维护 (10) 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10) 3. 单框配置继承的说明 (11) 4. 集群分裂 (11) 5. 双主检测 (11) 六、产品介绍 (13) 1.产品型号和外观: (18) 2.解决方案应用 (24)

、概述 介绍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 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 架构,提升IT 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 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运行多台虚拟 机(VM---Virtual Machine) ,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 的虚拟化; 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 可视为N:1 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 或VRF 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 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 虚拟化。华为虚拟化技术CSS 属于N:1 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CSS 是 Cluster Switch System 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 CSS),是将 2 台交换机通过特定的集群线缆链接起 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用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及转发能力。 、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网络是支撑企业 IT 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动脉,因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提供上层业务持续性访问至关重要。在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中,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故障自愈性,均需 要考虑各种冗余设计,如网络冗余节点、冗余链路等。 图1 传统冗余网络架构 为解决冗余网络设计中的环路问题,在网络规划与部署中需提供复杂的协议组合设计,如生成树协议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与第一跳冗余网关协议 (FHGR: First Hop Redundant Gateway , VRRP) 的配合,图 1 所示。 此种网络方案基于标准化技术实现,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发生故障时环路状态难以控制和定位,同时如果配置不当易引起广播风暴影响整个网络业务。而且,随 着 IT 规模扩展,网络架构越来越复杂,不仅难于支撑上层应用的长远发展,同时带来网络运 维过程中更多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难以持续升级的尴尬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