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常见问题解答

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常见问题解答
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常见问题解答

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常见问题解答

1.人才分类认定有什么作用?

人才分类认定是指根据各类人才的知识、能力、业绩及贡献,对全区各类人才进行分类评价,只有经分类认定后的人才才可以申请我区各类人才配套扶持待遇。

2.申请分类认定的人员范围有哪些?

凡在我区工作、创业或用人单位柔性引进的人员均可申请人才分类认定,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的工作人员(含驻外人员或异地研究孵化机构人员),以及创客和自由职业者。

3.单位属于外地总部的分支,但在南海注册,其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分类认定吗?

可以的,注册地在我区、拥有独立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机构代码证》或《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所属工作人员在我区参加社会保险或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可申请。

4.在南海区工作,但没有在南海缴纳社保,能否申请分类认定?

可以,凡在我区用人单位工作的人员,如没有在我区缴纳社会保险,但缴纳了6个月(含6个月)以上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同样可以申请分类认定。

5.社保参保证明和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证明有什么要

求吗?

社保参保证明和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证明的缴纳单位必须要与申报单位一致。在职人员的社保参保证明或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证明的缴纳时间可累计满6个月以上(含6个月),创客或自由职业者的社保参保证明必须连续参保满6个月以上(含6个月)。

6.申请分类认定时,提交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和服务协议有什么要求吗?

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和服务协议要求签订3年以上(含3年),可以通过连续签定累计满3年。

7.申报人才分类认定是否受国籍、户籍、年龄和身份的限制?

不受,人才分类认定不受国籍、户籍、年龄和身份限制,也就是说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退休返聘人员等都可申请人才分类认定,但未成年人除外。

8.人才分类认定中,创业人员如何界定?

创业人员是指在南海辖区内创业,并且是企业法人代表或股权超过10%的股东,创业人才的认定不受缴纳社保和工薪个税的限制,但须提供营业执照和股权证明作为佐证材料。

9.什么是柔性引进人才?

柔性引进是指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突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不改变其户籍(不迁户口)或

国籍,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关系(不转人事关系),通过顾问指导、兼职、岗位聘用、技术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入股投资、咨询、承担科研(课题)项目等,将人才吸引到本地工作或创业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

10.柔性引进的人才有什么要求吗?

柔性引进的人才必须是南海区以外的,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服务协议,每年在我区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且符合一至四类人才分类认定标准。

11.退休人员如何申请人才分类认定?有什么要求?

退休人员申请人才分类认定有两种情况,一是退休返聘人员,通过现工作单位提交认定申请;二是退休后创业的人员,须为企业法人代表或股权超过10%的股东,申报方式同上。退休返聘人员申请人才分类认定必须与单位签订3年以上的聘用合同,且需缴纳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12.个人能否不经过单位直接上报认定材料?

不能,个人申报认定必须遵循以下两个渠道,一是在职人员必须通过所在用人单位进行申报;二是自由职业者由个人向所在镇(街道)人才办申报。

13.应届毕业生和已经到南海工作多年的人才,申请人才分类认定有什么区别?

人才分类认定不受在南海工作年限的限制,不分新引进人才和存量人才,只要满足《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暂

行办法》(南府〔2018〕3号,下简称“办法”)第七条的基本条件,都可以提出申请。

14.人才分类认定工作每年什么时候进行?

一至七类人才分类认定工作全年受理,每季度公布一次认定结果;“八类人才”(特色人才)认定工作每年组织一次,按公告时间受理申报。

15.什么人员属于难以界定标准的人才?这些人员如何根据《标准》申请分类认定?

类似创客、民间优才、民间艺术家等这些人才标准难以界定的“偏才”“专才”“优才”,我们纳入“八类人才”(即特色人才),“八类人才”不能按照《标准》简单套入认定,我们每年组织统一评定工作。

16.持有非人社系统或原人事系统评审通过的高级职称可否直接申请分类认定?

不可以的,持有高级职称的申报人原职称须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新确认后再行申请。

17.申请人才分类认定后是否就等于享受相关的政策待遇?

不等于,根据《办法》规定,人才分类认定只对人才作类别认定,人才享受南海区相关人才扶持政策须按相应政策规定执行。人才分类认定成功后,人才可获得“人才卡”,凭卡可享受政务、金融、商旅、生活、资讯等优质服务。

18.人才分类认定的结果可否变动?

可以的,人才在我区工作服务期间,达到更高类别认定标准的,可按规定申报相应类别人才认定;因人才个人原因不再符合原来认定类别标准的,应重新提交佐证材料,由区人才办按规定主动调整分类。

19.人才分类认定的结果有没有时效性?

当人才离开我区或不再与我区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其已认定的人才身份取消,其享受的相关优惠待遇一并同时终止。但如果人才一直在我区作贡献,其已认定的人才身份只要通过年度考核就会一直有效的。

20.原来已被认定为我区高层次人才的,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暂行办法》(南府〔2018〕3号)实施后需要重新认定吗?

已按照《佛山市南海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管理办法》(南府〔2014〕34号)和《佛山市南海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标准》认定评定的一级、二级、三级人才,如仍在南海工作的分别自动认定为二类、三类、四类人才,如按照《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标准(2018)》(南人才办〔2018〕1号)达到更高类别认定标准的,可申报相应类别人才认定。

21.原按照《佛山市南海区领军人才扶持办法》(南府办〔2012〕241号)及《佛山市南海区引进培育企业紧缺适用人才暂行办法》(南府办〔2015〕24号)规定享受相关扶持待遇的各类人才,需要重新认定吗?

这两类人才均需按照人才分类认定暂行办法和标准进

行重新认定。

22.《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标准(2018)》(下简称“标准”)中多次提到我区重点产业领域,这个具体是指哪些产业?

是指符合《佛山市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暂行办法》所规定的范围,包括传统优势产业(家用电力器具制造、食品饮料、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家具制造、陶瓷建材、纺织服装),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创新药物和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零配件、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3D打印装备、通用及专业机械装备、石化及精细化工),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电子商务、金融服务)领域。

23.社会贡献度中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申报标准是否适用于所有申报者?

不是的,《标准》规定了通过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标准申报人才分类认定的必须是我区重点产业领域工作的人员,其中金融服务领域的申请者不适合通过该项标准来申报一、二类人才。

24.申报人如何对应认定标准确定自己的类别?

《标准》中明确了一至七类认定条件所对应的人才类别标准,申报人可以从中找出其中一条自己能够对应的标

准,即可申报认定为该类别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认定条件必须严格对照,比如:要求是“前2名”的,排名第3就不可以直接认定。

25.申报人如果同时符合《标准》中若干条件,该如何申报?

申报人如果同时符合不同类别的若干申报标准,可选取最高类别的标准来申报认定。

26.根据获得风险投资申请人才分类认定的团队成员,其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可否累计?

可以累计的,累计达到标准条件的,申报时将所有投资合同作为佐证材料上传。

27.以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缴纳额度条件认定的人员要连续三年在同一个用人单位缴纳个税才符合条件吗?

不是的,连续三年的工薪个税缴纳单位可为我区重点产业领域的不同用人单位,但现缴纳单位须与工作单位一致。

28.申报人获得的奖项和担任过的职务是否有时间限制?

部分是有时间限制的,《标准》规定二至四类认定条件中申请人在科技创新领域里获得的奖项和担任过的职务的时间都必须是近5年的。

29.同为博士,为何出现四类和五类不同的申报标准?

在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和创新实践基地)连续工作满2年以上,且出站后留在南海区工作的博士后研究

人员属于四类人才;如非上述条件,则须按五类人才的标准申报。

30.如果《标准》中有限定申报人数的,而实际符合条件的人数超出限定报人数的怎么办?

由用人单位确定推荐名单,不能按此标准申报的人员可按其他条件进行申报。

31.认定申请因不符合条件或资料不齐被退回怎么办?

认定申请因不符合条件或选项漏填被退回的,申报人可以在平台上保存注册资料,待符合条件或完善资料后重新提交申请,如时间超过本季度审核时间,于下一个季度再行审批。

32.如何知道认定工作进行到哪个环节?

个人可以凭本人账号登录,查询本人的认定申请进度;单位可以凭单位账号登录,查询本单位所有员工认定工作各个阶段信息。

33.如何申领人才卡?

申领人才卡首先要申报人才分类认定,经认定的人才可由合作银行专门客服人员预约上门办理。

34.人才卡是否只是一张信用卡?

人才卡是人才身份识别的凭证,为在南海区工作或生活的各类人才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具备金融贷记IC卡功能,依照不同的人才类别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人才通过人才卡享受各类扶持待遇发放。

35.人才卡的服务内容有哪些方面?

持卡人可以享受政务快捷服务,如政务绿色通道;享受金融服务,如合作银行的各项基础服务和优惠服务,领取人才扶持补贴和津贴;享受商旅服务,如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和消费优惠;享受生活服务,如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快捷入户、子女教育、就业推荐、充值优惠;享受资讯服务,如公交、快递、停车场、天气、活动等查询。

36.人才离职后,人才卡如何处理?

人才如果只在南海区企业内正常合理流动,人才资格身份不变,人才卡享受的待遇也是不变的;但如果人才离开南海,或不再与我区用人单位存在劳动、聘用合同关系或服务协议关系的,其人才的身份资格取消,人才卡享受的待遇同时终止,只保留贷记卡的功能。

37.为什么要进行年度考核?

为实现对人才工作、在岗情况的动态跟踪管理,区人才办每年6月份对经认定的人才组织一次考核工作,通过考核才可继续享受扶持待遇。

38.经认定的人才从原单位离职,到新单位工作,需要申请单位变更吗?

经认定的人才在南海区内变更工作单位的,须及时向新单位提出变更申请,由新单位提交到平台进行单位变更处理,其年度考核工作由新单位完成。

39.考核结果出现什么情形会被取消人才身份?

如果考核时发现该人才已经离开南海或不再与南海的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或者因其他原因考核结果不及格的,其已认定的人才身份由区人才办取消,并终止其享受相关优惠待遇。

40.什么情形会被立即撤销人才身份?

以下五种情形之一会被立即撤销人才身份、注销人才卡,终止享受相关待遇,视情况追缴其所享受的物质待遇。一是学术、业绩、成果弄虚作假被有关部门查处;二是提供虚假材料骗取人才认定资格;三是工作服务期间受纪检、监察部门审查并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四是工作服务期间出现经济违法行为,被有关部门立案处理;五是工作服务期间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前款第一、第二项情形取消人才认定身份的,列入严重失信记录名单,不再受理其人才认定申请。

41.用人单位不配合人才分类认定工作会受到什么影响?

用人单位在人才分类认定工作中出现不配合或弄虚作假情况的,由区人才办暂停该单位人才认定申请资格一年;出现两次类似情况的,则永久取消该单位人才认定的申请资格,并列入南海区严重失信记录名单。

大数据与人才的发现评价

大数据与人才的发现评价 大数据与人才的发现评价 马云说,当我们还没有弄清什么是个人计算机的时候,互联网就来了;当我们还没有弄清什么是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就来了。世界变化太快,以至难以追赶。那么,对于人才工作者来说,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呢?笔者认为,就是一定要善于学习,学习如何在大数据云图下思考,在大数据条件下工作,开拓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目前,对于什么叫大数据,以及大到什么程度才叫大数据,数据科学家的认识还未统一。有一种意见认为,在不同的领域应该有所不同。但是,大数据有几个特征是明显的:一是“非样本”而是全部,二是“非结构”且组成复杂,三是时时刻刻变动不息。按照这样一种精神来观察人才工作,笔者认为是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对人才发现评价方面有所推进。 筛选发现人才 全世界每天都有大量学术论文发表,因此,把他们集中起来分类录入就不是一件难事。为了从中选拔出优异者,可以让同行专家投票,也可以采取别的替代方法。于是,美国科学家想到了“科学论文引用率”。就是考察科学论文被他人引用的状况,又叫作“引用指数法”。这个

方法的产生与持续,确实帮助世界科学界筛选评价出不少杰出科学家,因此风行至今。 海量的论文,到底哪一篇创新性强、学术影响大?把它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人们动脑筋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论文引用这个事情虽然近期遭到一些诟病,但并非方法本身,而是操作问题。就方法而言,还是科学可行的。 最近,国际知名的汤森路透公司,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准确筛选而发现诺贝尔奖花落谁家的。汤森路透的专家说,他们的方法就是凭借大数据。只要打开汤森路透公司的网站,你就可以看到不少各种各样的人才排行榜,分专业、分行业,分区域,分国家。 选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并且将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排队,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是人才工作领导部门的一项基本功。例如,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有限资金的资助重点,而不至于“到处撒一些胡椒面”,不仅能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避免了人情关系。 汤森路透公司称,利用大数据方法,他们成功预测也就是发现了去年的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准确率高达8/11,也就是72.7%。 比较锁定人才 在美国,不少人喜欢看棒球。如何组织好一支棒球队就成为一种学问。比利·比恩是一位棒球队的经理,自然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一般经理寻找优秀球员都依靠猎头公司,他则不然,他是找来一位统计学家前来帮忙,而且尽量将球员的各种能力数据化,并以此作为衡量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2015)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简称《规划》)的要求,为界定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建立各地区、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调查监测体系,特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 本分类的范围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务院《指导意见》为指导。本分类按照《指导意见》和《规划》的有关要求,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数据可获得性为划分主要依据。本分类的类别选取充分考虑统计数据的可获取,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生产性

服务业的数据。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10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34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35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类别仅部分活动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当一个行业类别属于两个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代码用“**”做标记。 (二)本分类在说明栏中,对《指导意见》强调的重点工作,以及带“*”和“**”行业类别的内容作了解释。 (三)本分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六、生产性服务业分类表

2020 杭州人才分类标准

杭州人才分类标准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2019年修订版)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分别用A、B、C、D、E来指代)。 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主要包括: 1、诺贝尔奖获得者。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3、菲尔兹奖、图灵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5、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 6、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人选。 7、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顶尖人才。 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主要包括: 1、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人。 2、国家“万人计划”中除杰出人才之外的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人选。

3、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国家级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功勋飞行员。 4、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前3位完成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前3位完成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得者(个人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近5年来,担任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一负责人。 5、世界500强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世界行业排名前10位的金融机构总部的高管、首席风险控制人员、首席财务管理人员、首席产品管理人员、首席技术人员及首席经济学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集成电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骨干,且年工资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上年度纳税5亿元(含)以上制造业(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董事长、总经理),且上年度工资性收入在200万元(含)以上。 6、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 7、梁思成奖获得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8、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领军人才。 C类:省级领军人才。主要包括:

人才盘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条人才培养 (一)目标 基于人才盘点的结果,通过“7:2:1 ”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潜质人才为核心,搭建分类别、分层级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关键岗位员工提供有规划、有系统的培养,提升在岗关键岗位人员技能,并重点打造一支专业过硬、能力全面的关键岗位人才队伍,全力支持业务发展。 (二)主要策略 1、基于人才盘点的结果,整合公司人才培养资源; 2、把“钢用在刀刃上”,重点落实对高潜质人才的培养; 3、逐步建立“721”复合人才培养模式,70%的岗位锻炼,20%的辅导, 10%的培训。 (三)人才分类 基于人才盘点的结果,将所有人员分为五类: 一类:高绩效、高潜力 二类:低绩效、高潜力 三类:高绩效、低潜力

四类:绩效或潜力居中 五类:低绩效、低潜力 (四)各类别人才培养方式 1、一类:高绩效、高潜力,公司标杆人才,重点培养对象,以更高发展职位为目标,通过“721”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元化培养。 岗位锻炼:项目锻炼、挑战性工作任务、扩大职责范围等方式; 辅导:直属领导跟踪反馈,外聘导师辅导、外出交流学习; 培训:领导力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着重领导力的培训; 2、二类:低绩效、高潜力,重点培养对象,有成长的巨大空间,通过项目锻炼与挑战性工作任务,直属领导进行专业类的辅导,参加专业类的培训课程,外出交流学习,同时参加目标管理、执行力、时间管理方面的通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着重绩效的提升。 3、三类:高绩效、低潜力,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轮岗锻炼,参加通用职业技能类的课程培训及拓展培训,着重提升工作技能及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外出交流学习,并通过季度读书会形式,培养学习成长的意识,增强个人发展意愿。 4、四类:绩效或潜力居中,关注培养对象,通过挑战性任务,拓展培训,

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分类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第三产业内部又被划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两大部门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 一、第三产业与服务业 三次产业是从经济体系的供给角度进行的分类。即三次产业分类的逻辑过程是,下游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上游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料,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根据 2003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为广义服务业。从概念上讲,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具体来讲,根据新标准,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是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概念。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而不仅仅是单向依赖关系。 长期以来, 我国同时使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两个概念,两者内涵基本相同。在我国,“服务业”是同与国际通用概念一致的称谓,近年来,中央正式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也主要使用“服务业”这个概念。

二、市场型服务业与非市场型服务业 市场型服务业指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水平的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体育、娱乐业等。 非市场服务业指政府较大程度地利用行政手段和直接调控措施干预价格水平、市场准入、提供的规模和竞争行为的服务业。非市场型服务业包括垄断性服务行业、事业性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等。 三、公共服务业与私人服务 公共服务是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为居民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业。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业。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者机构提供的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机构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科研、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基础电信等。 私人服务是受竞争型市场机制约束并由市场参与者提供的产业化服务。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文化休闲,房地产,商业银行,餐饮和旅馆等。 四、公共服务的分类 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 维护性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 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

杭州人才分类标准

杭州人才分类标准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2019年修订版)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分别用A、B、C、D、E来指代)。 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 主要包括: 1.诺贝尔奖获得者。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3.菲尔兹奖、图灵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5.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 6.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页尖人才。 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 主要包括: 1.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人。 2.等等等 3.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国家级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

学奖获得者;功勋飞行员。 4.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前3位完成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前3位完成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得者(个人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总师;近5年来,担任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一负责人。 5.世界500强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世界行业排名前10位的金融机构总部的高管、首席风险控制人员、首席财务管理人员、首席产品管理人员、首席技术人员及首 席经济学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集成电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骨干,且年工资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上年度纳税5亿元(含)以上制造业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董事长、总经理),且上年度工资性收入在200万元(含)以上。 6.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 7.梁思或奖获得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8.相当于上术县次的领军人才。 C类:省级领军人才 主要包括∶ 1.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政府“西湖友谊奖”获得者;杭州市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军队杰出专业

重庆市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

重庆市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发展。围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服务全市创新发展需求,发挥人才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以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进重大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引导科技人才服务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有效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加快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二)坚持品德为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科研诚信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科研不端行为。加强对科技人才科学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鼓励科技人才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引导科技人才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 (三)坚持创新求实。把握科技创新的长期性、系统性、不确定性,突出评价中长期目标,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注重业绩和潜力评价、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完善容错免责制度,鼓励

科技人才增强创新意识,把握创新特点,勇于创新追求,不惧创新失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 (四)坚持科学评价。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打破简单“以文识人”“以证取人”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分类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尊重用人单位评价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拓宽科技社团、企业和公众参与评价的渠道。以同行评价为基础,注重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加快建立完善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 二、分类与标准 (一)分类释义 根据我市科技人才的职业属性和科技活动特点,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人才等三类。 1.基础研究人才。是指在科技活动中主要从事基础科学或应用基础科学的学术研究,承担发现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揭示自然现象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引领知识创新重任的人才。 2.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是指在科技活动中探索基础研究所获得成果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或者针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特定问题和实用目标,主要从事提供新系统、新产品、新品种、新结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等研究活动

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

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 为适应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建设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公司目前的人才状况 (一)基本情况 截止 2010 年9月公司共有在岗员工 **人,其中:经理以上领导**人,财务人员**人,办公室人员**人,规划建设人员**人,后勤保障人员**人。 公司员工学历结构为:本科及以上**人,占**%;大专生*人,占**%;高中及以下**人,占***%。 公司员工年龄结构为:平均年龄***岁,其中45周岁以上****人,占****%;35-45周岁***人,占***%。35周岁及以下***人,占****%。 公司员工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为:初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高级职称?人。 (二)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司刚在原有基础上组建成立,在人力资源结构、人员的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思维观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缓解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配置的压力。 1、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2、缺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

3、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 4、企业文化缺失 5、岗位设置不清晰 二、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企业稳步发展为指导,以“人才强企”为战略,完善企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秀、学历结构合理、专业人才充足、适应企业经营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的人才队伍。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引进开发为重点,加快形成适应公司发展的人才群体和梯队,提高我公司人才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发展原则 在加快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 人才高地的核心是高层次、高素质、高效用的人才。大力培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企业发展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支撑性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高级企业经济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初步形成公司高层次人才群体。 2、坚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 以公司经营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为原则,重点围绕****创建,**项目引进、土地开发等****发展的具体抓手为目标调整专业结构,以有组织地引进、培养、选拔专业

浅谈人才分类培养中的实践教育

浅谈人才分类培养中的实践教育 发表时间:2018-08-28T13:39:08.9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马强 [导读] 随着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概念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内心。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 430068 摘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实践定向,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定位,选择“721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分类分层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工程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实践能力 随着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概念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内心,其内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 1 实践能力建设中的问题 根据“721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该培养模式需要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还未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都或多或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有利局面尚未形成。一些大学生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过分注重文化成绩,甚至认为参加实践活动是浪费时间和财力,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2. 现实活动成效还不够明显。从现实情况看,许多大学生在组织和参与实践活动时,存在目标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导致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如有的大学生为了完成实践活动任务,不是真实地去体验生活,而是走过场、搞花架子,甚至托关系开虚假证明。现有实践环节的培养计划与过程中存在目标不够明确,举措不够丰富,组织不够严密,事前准备也不够充分,或是注重点上的某一项或某一类实践活动,忽视了对面上实践活动的指导,不能为大多数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或创造有利条件;再加上缺少科学、规范、健全的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办法和机制,不能把大学生实践活动和教学计划很好地统一起来,组织开展一些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等较深层次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能力素质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和锻炼。 3.缺少稳定有力的基础保障。首先,是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大学生实践活动经费自筹数量非常有限的现实状况下,一些院系限于筹措活动经费的困难,不能满足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资金需求,致使一些很好的实践活动计划安排难以成为现实。其次,是实践活动场所和基地匮乏的问题。实践活动要真正锻炼大学生的能力,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但目前许多高校往往没有建立适合大学生实践活动需求的、稳定的实践场所和基地,大学生为了参与实践活动,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处奔波寻找实践活动场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削弱了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 4.配套机制还不够健全。首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缺少主动管理和积极引导,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对实践活动的意义很少介绍,对如何撰写实践活动报告也缺乏指导,从而使实践活动难以落到实处。其次,是缺乏完善的检查考评制度。由于实践活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难以形成统一合理的考评标准,因此,大多采取定性评价的方法,通过查验学生实践报告或单位证明的方式检验实践活动成果,至于活动的实践过程和质量等,则显得考量和评价不足,从而使检查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难以使大学生认清自己实践活动中的得失。 2 实践能力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针对当前在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 1.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树立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观。学校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最主要的责任主体,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任。当前,在教学管理理念上,要迅速实现从高度关注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向高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转变,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切实把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上升到衡量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高校发展能否保持旺盛生命力、学生培养质量是否受到社会欢迎的高度,将其与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行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观。帮助学生积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并积极促成实践活动对于自身完善的社会化功能、成才的催化功能及理论的强化功能的发挥。 2.努力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进行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特色的教学改革。把握住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提升能力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突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工作: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把实验教学从当前比较普遍的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向更高层次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技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训练。 3.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增强学生组织和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对实践活动的目标方向、进展趋势要有较强的掌控和引导能力,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要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解答服务;而在实践活动中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在一些开发智力、拓展思维、锻炼能力的关键点上,则应给学生留下充裕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等主动实践要素得到充分展示和历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的探索创新中满足好奇心、获得成就感。 4.不断强化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保障,通过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对大学生实践活动予以支持。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探索设立大学生实践活动基金,健全和规范资金投入及管理使用制度;把大学生实践活动与振兴地方经济结合起来,重点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搭建起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进一步强化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实践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

附件1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 (2018)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制定高技术服务业有关政策和加强高技术服务业宏观管理的需要,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服务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本分类主要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技术服务业的范围及分类。 (二)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本分类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兼顾统计上的可操作性。 (四)本分类借鉴国际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将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纳入高技术服务业范畴。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1位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2位数字表示,第1位为大类代码,共有25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中类代码,共有97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杭州人才分类标准

有两种证书可以符合人才落户 一种是毕业证,分为全日制大专,全日制本科,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生。留学生本科和研究生跟国内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落户政策一致 另一种是职称证书,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可以落户杭州 全日制大专学历人才引进落户 一、申请条件 全日制大专学历(35周岁以下,不含35周岁),在杭落实工作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社保需为已缴状态)。 二、落户材料 1、居民身份证; 2、户口本或户籍证明; 3、毕业证书; 4、个人参保证明;

5、劳动合同(有效期一年及以上); 6、结婚证(申请人已婚的需提供,未婚的无需提供); 7.1、在杭无房:人才市场出具的《同意落户证明》(若选择此项,还需提供杭州市《无房证明》、集体户首页)或拟迁入地房屋产权人出具的《同意落户证明》(挂靠亲友可选择此项,还需提供杭州市《无房证明》)或工作单位出具的《同意落户证明》(单位有集体户可选择此项,还需提供杭州市《无房证明》、集体户首页); 7.2、在杭有房:房产证(若选择此项,如房屋为夫妻共有,还需提供共有权人签署的《同意落户证明》)。 注: 1.迁移人挂靠人才市场集体户,需先将个人档案转至工作单位所在区的人才市场,方可开具相应的同意落户证明; 2.若迁移人已婚,且夫妻名下均在杭无房,需提供夫妻双房的在杭《无房证明》; 3.若随迁未成年子女,需提供子女的出生医学证明;

4.迁移人原户籍为家庭户户主的,需提供户主转让声明。 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引进落户 一、申请条件 全日制本科学历(45周岁以下,不含45周岁),在杭落实工作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社保需为已缴状态)。 二、落户材料 1、居民身份证; 2、户口本或户籍证明; 3、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4、个人参保证明; 5、劳动合同(有效期一年及以上); 6、结婚证(申请人已婚的需提供,未婚的无需提供);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服务(包括、物流、批发、、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主要分为15大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即: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5、国际组织。 四大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子领域中,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物流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最为看好。

人才盘点方案-人才盘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条人才培养 (1) 目标 基于人才盘点的结果,通过“7:2:1 ”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潜质人才为核心,搭建分类别、分层级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关键岗位员工提供有规划、有系统的培养,提升在岗关键岗位人员技能,并重点打造一支专业过硬、能力全面的关键岗位人才队伍,全力支持业务发展。 (二)主要策略 1、基于人才盘点的结果,整合公司人才培养资源; 2、把“钢用在刀刃上”,重点落实对高潜质人才的培养; 3、逐步建立“721”复合人才培养模式,70%的岗位锻炼,20%的辅导, 10%的培训。Array (三)人才分类 基于人才盘点的结果,将所有人员分为五类: 一类:高绩效、高潜力 二类:低绩效、高潜力 三类:高绩效、低潜力 四类:绩效或潜力居中

五类:低绩效、低潜力 (四)各类别人才培养方式 1、一类:高绩效、高潜力,公司标杆人才,重点培养对象,以更高发展职位为目标,通过“721”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元化培养。 岗位锻炼:项目锻炼、挑战性工作任务、扩大职责范围等方式; 辅导:直属领导跟踪反馈,外聘导师辅导、外出交流学习; 培训:领导力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着重领导力的培训; 2、二类:低绩效、高潜力,重点培养对象,有成长的巨大空间,通过项目锻炼与挑战性工作任务,直属领导进行专业类的辅导,参加专业类的培训课程,外出交流学习,同时参加目标管理、执行力、时间管理方面的通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着重绩效的提升。 3、三类:高绩效、低潜力,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轮岗锻炼,参加通用职业技能类的课程培训及拓展培训,着重提升工作技能及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外出交流学习,并通过季度读书会形式,培养学习成长的意识,增强个人发展意愿。 4、四类:绩效或潜力居中,关注培养对象,通过挑战性任务,拓展培训,增强个人发展意愿,同时通过季度读书会形式,培养学习成长的意识。

公司人才战略规划[1]

公司人才战略规划 一、人才战略规划指导思想: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提升人力资源职业能力为目标,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缓解人才短缺的状况,为集团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人才战略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化中条人才理念,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与企业发展相协调。 2、能力建设为先导的原则。加快人才能力建设,做到高端拉动,引领发展。 3、实施终身教育和培训的原则。推进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终身教育和培训,不仅满足数量上的供需平衡,并在人才结构方面实现协调和优化。 4、以职业能力为标准进行培养、认证、使用的原则。通过职业培训,实现人才职业能力由弱势向强势转变。 5、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的衔接和相互作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中条特色的高效运行机制和高质量工作模式。 三、集团公司2015年人才发展预测 2009年-2015年集团公司人才开发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资源,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集团公司“做优做精做强,打造百年铜企”

的发展目标,必须增强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职工素质,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这是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应该牢牢把握住的战略方向。 随着产能扩大、产业调整,集团公司将面对劳动力转移安置、人员年龄老化等深层次问题,人力资源工作不仅要加大内部劳动力的消化,加大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要加大所需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快人才结构优化的进度。要对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的不平衡问题有一个根本性的扭转,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形势严峻,人才工作任重道远。 到2015年,集团公司人才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在职职工总数控制在13000人左右,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左右,高技能人才350人左右(现有110人)。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达到300人左右(现有246人),中级职称达到1300人左右(现有1048人),初级职称达到1400人左右(现有1026人),较大幅度地优化职工队伍,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为完成目标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需引进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0人左右,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0人左右。要培养出100名左右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0名左右高级工程技术人才,50名左右优秀政工工作人才,200名左右高技能人才,800名左右的年轻技术工人。 到2015年,各类人才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五个途径: 1、高校毕业生。 2、自主培养。集团公司将成为各类人才培养的主体,依托职业

高技术服务业分类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3) (试行) 一、目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制定高技术服务业有关政策和加强高技术服务业宏观管理的需要,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特制定本分类。 二、定义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本分类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开展高技术服务业统计调查。 三、编制原则 (一)本分类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为指导。 (二)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相关

活动的再分类。 (三)本分类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兼顾统计上的可操作性。 (四)本分类参考借鉴国际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将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纳入高技术服务业范畴。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根据编制原则,将高技术服务业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9个大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二层为25个中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三层为63个小类,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小类表示。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本分类中小类的具体范围说明可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二)本分类中的“*”,表示该类别仅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中的部分活动。 (三)本分类中的高技术服务原则上归入一个类别,不重复出现在多个类别中。部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名称存在重复,是由于该行业分类小类中有部分内容分别属于不同的高技术服务类别(详见分类表中“说明”)。

杭州abcde类人才标准

杭州abcde类人才标准 2019年修订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分别用A、B、C、D、E来指代)。 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 主要包括: 1.诺贝尔奖获得者。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3.菲尔兹奖、图灵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5.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 6.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人选。 7.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顶尖人才。 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 主要包括: 1.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人。

2.国家“万人计划”中除杰出人才之外的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人选。 3.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国家级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功勋飞行员。 4.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前3位完成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前3位完成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得者(个人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近5年来,担任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一负责人。 5.世界500强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世界行业排名前10位的金融机构总部的高管、首席风险控制人员、首席财务管理人员、首席产品管理人员、首席技术人员及首席经济学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集成电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骨干,且年工资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上年度纳税5亿元(含)以上制造业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董事长、总经理),且上年度工资性收入在200万元(含)以上。 6.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

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发展规划

佳时特2015-2016年度 人才发展规划 —2015年~2016年 为实施“人才兴企”发展战略和更好地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盘活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共赢,加快企业发展,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根据总体目标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队伍现状 公司组建以来,经理部在公司高层的领导下,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按照公司生产发展实际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积极为公司招募人才。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15年5月,全公司共拥有员工100名,且成立了2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包括高级工程师、博士、海归,硕士。并先后与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接收培养两所大学优秀的毕业生为公司服务,逐步提升公司人才素质。2015年,与华中科技

大学段正澄院士合作筹建院士工作站,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为自动化生产线及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储备技术力量。 2、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公司现拥有博士1名,硕士3名,本科毕业生26名,大专毕业生33名,中专技校毕业生24名,高中毕业生13名,相比往年,员工文化层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3、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公司高层领导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增加在人才招募和人才选拔、培养上的投资比例,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在人才招募上,采用外部招聘和内部选拨相结合的方式;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内部培训,主要方式是授课及讨论,培训内容主要有技术改进和相关管理知识。此外,在人才使用上,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内部竞聘与选拔,为员工晋升提供便利条件,积极为稳定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提供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公司正在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1、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等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2、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公司长远发展。虽然职工数量在不断增加,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艺精湛的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的领军人才依然十分缺乏。 3、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内存在。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主要分为15大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即: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