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教案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教案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教案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教学案

老城中学甘红梅

一、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读图说出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两区域主要河流的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东南亚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5、掌握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特点及其重要的国际航运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东南亚的位置,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作用。

2、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3、南亚的地形。

4、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点,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三、考点、热点分析:

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分析,本章主要有以下考查特点:

1、东南亚、南亚地区与中国山水相连,对本地区地形、气候、物产的考查,是常见的命题内容。

2、马六甲海峡号称“十字路口”的咽喉,在国际海洋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中考题中亦为多见。

四、复习指导:

1、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

复习“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位置”时,要结合地图,从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这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来理解,特别要注意马六甲海峡位于“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说明了它是世界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联系亚洲、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可通过画图准确空间定位。复习时,建议师生一起绘制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位置,以图为载体记忆该部分知识。

2、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

该部分知识,属识记内容与与理解内容相互穿插结合的知识点,三大主要地形须重点识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应从南亚季风气候的强弱着手理解,本地区易旱涝的主要原因。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去获取地理信息。

五、基础知识梳理:

(1)、通过自学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如有疑惑,可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1、为什么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

2、马六甲海峡有何重要性?

3、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如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4、东南亚有哪些重要的物产?

5、南亚的地形结构与北美洲有何异同?

6、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7、印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3)、疑难解析:——————————————————————————————。

六、典例精讲:

例: 有关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

B.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和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是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D.被称为澳大利亚的“海上生命线”

解析:本题考查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是历年地理中考的热点问题。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更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由于日本的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贸易,而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因此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这一问题时,要结合读图,加以掌握。

答案:B。

七、巩固练习:

(一)选择:

1.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A.印度教和伊斯兰教B.佛教和印度教

C.犹太教和伊斯兰教D.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2.关于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多属热带季风气候

B.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多属热带雨林气候

C.南亚各地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量都很大

D.南亚的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3、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各国中华人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

B.东南亚居民信仰佛教的很多,马来西亚把佛教定为国教

C.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东南亚椰子出口最多国家

D.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4、.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B.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石油、煤、铁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C.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孟买位于恒河河口附近,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5、孟加拉国水灾频繁的气候原因是()

A.西南季风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雨期长,降水多

B.西南季风风力强,来得早退得晚,雨期长,降水多

C.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早退得晚,雨期长,降水多

D.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雨期长,降水多

6、有“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

B、越南

C、印度

D、印度尼西亚

7、印度河主要流经()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尼泊尔

D、孟加拉国

8、下列不是大洲分界线的一组是( )

(1)马六甲海峡(2)霍尔木兹海峡

(3)土耳其海峡(4)苏伊士运河

A、(1)(2)

B、(2)(3)

C、(3)(4)

D、(1)(4)

9、一艘运粮食的货轮正在泰国的某港口装船准备外运,船上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A、小麦

B、玉米

C、稻米

D、小米

10、“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一诗描述的是亚洲某一地方的地形特征,该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中南半岛

C、马来群岛

D、阿拉伯半岛

11、出产椰子、椰油最多的国家是()

A、菲律宾

B、越南

C、泰国

D、缅甸

12、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是()

A、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B、地形和纬度的影响

C、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D、季风和洋流的影响

2011年元旦前后,上海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旅游。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物品中,代表团成员没有必要携带的是()

A、雨伞

B、御寒衣服

C、摄像机

D、地图

14、下列商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会合同中的是()

A、棉花、小麦

B、橡胶、椰子

C、蔬菜、牛奶

D、黄麻、棕油

(二)、读图:

1.读下图,完成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①____;大洲②____;海峡③____;岛屿④____;

国家⑤____。

⑵2004年12月26日,印尼的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的10多个国家,造成几十万人遇难身亡,使人类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浩劫。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理论,解释此次地震海啸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南亚地区图”,回答问题。(19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国家:A ___,B___。

河流:C_ __,D__ __。

山脉:E_____ , 平原:G ____。

高原:H______。

海湾:I______,J_____。

(2)H所在的半岛是_____,

该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3)右图是该地区沿20°N地形坡面图:

两山东西两侧沿海主要经济作物是___,

②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

(4)印度人大部分信仰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称为“圣河”,

本国有类似中国十三陵的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___。

(5)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表现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国家间的冲突,其根源是_________“分而治之”殖民政策留下的后患。

八、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读统计图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读统计图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 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 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 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 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 ⑤教师小结。 3、预测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①比较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并小结。 ②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③小结④预测。 到了20xx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欢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教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读奥运获金牌情况统计表(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3)汇报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情况,并亲手制作统计图呢?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2、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 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 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预习提纲: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 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 话听不回声?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回声: 声音的反射。 <0.1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能够传声的物质叫介质,声音 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 V V >>固液气 (相同温度时);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学生自学: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六、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完整的乐理教案

第一章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音乐术语、乐谱记号、五线谱的构成、音符、节奏节拍、装饰音等知识。为以后的五线谱的 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1、音乐术语的理解 2、音的力度标记 3、反复记号的使用 4、连线的作用 5、各种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以及它们的时值 6、各种节拍以及其强弱律动规律 7、音值组合法,根据拍子划分小节 8、节奏、节奏型 9 、装饰音及其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1、各种不同的乐谱记号的掌握 2、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以及它们的时值 3、节拍的强弱关系 4、装饰音及其演奏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时安排:14学时 授课内容:绪论 乐理课视唱课是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学作曲、指挥、音乐学、演唱、演奏或音乐教育都是必须要学习的。乐理视唱课是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联系视唱课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加以印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认谱,是学习基本乐理初级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努力、认真地学好,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理解并掌握各种正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一些书面文字或机械地套搬理论教条。 实践证明,五线谱是已知各类乐谱中记谱较为完善和规范的且被运用得最广泛的乐谱之一,它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由四线谱演变而来的。今天五线谱作为基本工具,是全球范围内用音乐语言进行交流的人们最熟悉的一种乐

谱不仅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前提,也是学习基本乐理的主要环节之一。 第一节音乐术语 要学习五线谱,必须首先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相关的基本常识。这些常识不仅是基本乐理学习中的必备课程,也是各种音乐工作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整体学习的重要环节。音乐的生命力的源泉之一便是音乐术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是学习音乐的主要环节之一。 为了使演唱者和演奏者准确的掌握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因此产生了很多的音乐术语,这些音乐术语都在速度上、力度上、表情上提示人们该如何去演奏和演唱,因此掌握音乐术语就非常的重要,可以帮助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 本书介绍的较常见的音乐术语详见P3—7页, 音乐术语来自于不同的外国语汇,它们是在音乐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而逐渐为人们进行音乐工作时所惯用的,它们分别源于法、意、德、拉丁文等文字。我们挑选出来的都是一些较典型、较常用的术语,并不是全部。而只有对它们做到熟悉并领会其用途才能在音乐工作中更准确地理解并解释音乐的内涵。 课外作业: 1.熟练地辨认各种(本书所列出的)音乐术语。 2.默写或背出这些术语。 教学后记: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 课题:统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及课后“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五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能够做出合理的预测。 2、通过动态情景,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与方法,同时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 2、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动态情景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统计停车场上各种车辆的数量(出示挂图) 1、观察有什么车?各有多少辆? 2、出示统计表(学生独立填写)

3、汇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引入 师: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现在公路上跑着这么多车,你能统计一下吗?(边说边放动态图)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统计,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统计,怎样分工? 2、小组讨论、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学生记录。 (2)、统计结束,汇报 学生甲:一人负责一种汽车的统计,过一辆数一辆,最后填在表中。 学生乙: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统计后再算各种车有几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3、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车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一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评议

师:当数量较大时,用一格代表多少比较快捷? 学生讨论得出:当数量较大时,用一格代表5个单位比较快捷。 (3)、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4、师生总结绘制用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方法。 5、针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1)、哪种车最少?哪种车最多?两种车相差多少辆? (2)、猜一猜十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独立完成第111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统计

基本乐理教案(我的乐理)

基本乐理教案 (邵阳师范陈华,539班、540班教案) 第一章乐音体系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的产生、性质、乐音体系 重点难点: 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变化音级。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1、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 2、正常音的震动范围每秒11—20000次,音乐中使用音的范围为每秒震动27—4100次。 3、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音色。 4、音列与音级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 白键:52个,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唱名:do re mi fa soi la si 排列。) 黑键:36个,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上午音高距离为全音。 5、音的分组:A2---- c5 A2 C1 C c c1 c2 c3 c4 c5 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共有七种完整的,两组不完整的。 6、音的关系 (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五种): 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bb” 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bB--C等。

钢琴课乐理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音乐术语、乐谱记号、五线谱的构成、音符、节奏节拍、装饰音等知识。为以后的五线谱的 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1、音乐术语的理解 2、音的力度标记 3、反复记号的使用 4、连线的作用 5、各种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以及它们的时值 6、各种节拍以及其强弱律动规律 7、音值组合法,根据拍子划分小节 8、节奏、节奏型 9 、装饰音及其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1、各种不同的乐谱记号的掌握 2、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以及它们的时值 3、节拍的强弱关系 4、装饰音及其演奏 授课内容: 乐理课视唱课是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学作曲、指挥、音乐学、演唱、演奏或音乐教育都是必须要学习的。乐理视唱课是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联系视唱课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加以印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认谱,是学习基本乐理初级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努力、认真地学好,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理解并掌握各种正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一些书面文字或机械地套搬理论教条。 实践证明,五线谱是已知各类乐谱中记谱较为完善和规范的且被运用得最广泛的乐谱之一,它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由四线谱演变而来的。今天五线谱作为基本工具,是全球范围内用音乐语言进行交流的人们最熟悉的一种乐谱。我们的乐理教学也理所当然地以此为主。因此,我们应当理解,学好五线谱不

仅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前提,也是学习基本乐理的主要环节之一。 第一节音乐术语 要学习五线谱,必须首先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相关的基本常识。这些常识不仅是基本乐理学习中的必备课程,也是各种音乐工作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整体学习的重要环节。音乐的生命力的源泉之一便是音乐术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是学习音乐的主要环节之一。 为了使演唱者和演奏者准确的掌握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因此产生了很多的音乐术语,这些音乐术语都在速度上、力度上、表情上提示人们该如何去演奏和演唱,因此掌握音乐术语就非常的重要,可以帮助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 本书介绍的较常见的音乐术语详见P3—7页, 音乐术语来自于不同的外国语汇,它们是在音乐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而逐渐为人们进行音乐工作时所惯用的,它们分别源于法、意、德、拉丁文等文字。我们挑选出来的都是一些较典型、较常用的术语,并不是全部。而只有对它们做到熟悉并领会其用途才能在音乐工作中更准确地理解并解释音乐的内涵。 第二节各种不同的乐谱记号 一.小节、小节线 小节是音乐最常规的节奏组织单位;小节线则是小节的划分标记。大多数的音乐或节奏进行是被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组织并标记出来的。 二.连线 我们会在许多乐谱中看到这种记号,它们不是乐谱的装饰品,而是乐谱中最重要的记号之一。 一般情况下,连线有以下几种作用: (1)legato:表示在演奏或演唱时必须做到连贯: (2)同音连线:又称延音线。在两个音高完全相同的音符中间出现连线,则第二个音不再发响,而是连过去演奏(延音)。 (3)演奏法:如弦乐的弓法;钢琴的手腕连奏等。 演奏时注意: a、弦乐器演奏必须用连弓(中间不能换弓法) b、钢琴等键盘乐器必须用手腕连奏(连腕),中途手不能抬起(另外,在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 4 教学设计

统计 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6页~97页例题、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 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以及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体会统计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认识方块统计图,能看懂方块统计图。 学习难点: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统计。课前准备:课件、水彩笔(每人一枝)、作业纸等。 课堂导学: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你已经学会了哪些统计方法?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统计。 二、合作交流: 1.活动一: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小红家养了—些鸡、鸭、鹅,它们各有多少只呢? 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 出示活动要求: (1)数一数,三种家禽各有多少只? (2)用图片摆一摆,表示出每种家禽的只数。 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2.师:如果没有这些图片,该如何表示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3.活动二: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方块进行统计,你也能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吗? 出示活动要求: (1)说一说,每一组方块分别表示哪种小动物?每个方块表示几只? (2)照样子在图中表示出鸭和鸡的只数。 (3)、涂好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涂的?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4.比较,方块统计图和实物统计图相比有什么好的地方?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 师:请大家在自己所在小组内进行统计、调查,看一看每个兴趣班参加的人数情况。 师:刚刚我们根据调查,得到了一个记录表格,你会用今天掌握的知识,把调查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出示活动三: (1)涂一涂,把调查结果在图中表示出来。 (2)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例题的方块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2.展示根据每个小组获得的小红旗制作出的方块统计图,让学生感知统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说一说你想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统计什么呢? 四、当堂检测 补充习题第53页1.2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二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二年级上册《统计》教案Teaching plan of Statistics (Volume 1, grade 2)

二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 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教学准备: 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 二、生活应用 1、出示97页2题 (1)同桌观察理解 (2)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 三、开放实践 1、p97页3题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四、全课总结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八年级物理上册2声现象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

声现象 学的设计 ,它表示发声体 ,将所携带的信息反馈在屏幕上。 人们用 、 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

入自己的耳朵。 ( 2012 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 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 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 )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2南充)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8.(2012·龙东)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_____。 9.(2012滨州)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10. (2012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11.(2012茂名)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2.设计探究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准备】 教具: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音叉;用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 学具: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三、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第2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 统计表教案 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教案冀教版 1、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和编制方法。 2、填写完成统计表。(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训练学生会看和会分析统计表; 2、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调查等活动,渗透统计思想,特别是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教学难点:编制复式统计表时的分栏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1、例3的四个单式统计表(每人一份) 2、投影仪及投影片 3、放大的例3统计表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22+17=15+24=24-15=14+13+7=27+19=39+ 18=46-32=8+4+12+8= 2、单式统计表的练习。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中,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14人,女生8人;参加生物小组的男生7人,女生8人;参加航模小组的男生13人,女生4人;参加美术小组的男生12人,女生12人。根据上面数据分别制成统计表(完成在已准备好的统计表内)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观察自己填写的四个统计表。(1)启发学生想:①每个统计表能反映几个小组的人数情况?②如果想了解和比较四个小组的人数情况怎么办?导入新课: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学习例3。(板书:例3)(出示表)(2)怎样把这四个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呢?学生动手操作:①学生自己动手摆。②投影演示。横向排列起来,把重复的“性别、人数”抽掉,又观察到“合计、男生、女生”重复。所以横着排列不可以。纵向排列起来,把重复的“合计、男生、女生”抽掉,并写出相应的小组名称。 ③观察概括。横栏中“男生、女生”概括成性别;竖栏中“数学小组、生物小组、航模小组、美术小组”概括成“组别”四个“人数”重复,在左上角写一个; 2、学习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明确: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生和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板书:统计表)(1)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个统计表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补充也就是把这个统计表分成横栏和竖栏。左上角一格分成三部分,分别填写性别、组别、人数。(2)学生讨论怎样填写。使学生知道:横栏应分成几个格,填什么内容。竖栏应分成几个格,填什么内容。教师提示:为了能知道四个小组的总人数,因此,要增加“总计”一格写在最上面。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3)出示放大的例3统计表。

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6.知道声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2010年—2013年)本章吉林省中考题试题分析 试题略 三、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 [例1]如图所示是探究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本实验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例2]抽气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说明什么? [例3]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 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例5]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信号,求(1)海洋深度是多少? (2)这种方法能不能测月地距离?为什么? 解答略 控制噪声(三大途径) 防止噪声产生(在生源处减弱) 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课后反思 按照近几年吉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本章在中考中的比例不大,分值2分,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属于简单题。复习时,重点回顾了基本知识点,还对可能出现的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归类和总结。 不足之处:学生学完这章知识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对本章的知识点遗忘很多,所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后还需督促学生认真复习。

(完整版)基本乐理教案

基本乐理教案 第一章乐音体系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的产生、性质、乐音体系 重点难点: 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变化音级。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1、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 2、正常音的震动范围每秒11—20000次,音乐中使用音的范围为每秒震动27—4100次。 3、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音色。 4、音列与音级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 白键:52个,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唱名:do re mi fa soi la si 排列。) 黑键:36个,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上午音高距离为全音。 5、音的分组:A2---- c5 A2 C1 C c c1 c2 c3 c4 c5 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共有七种完整的,两组不完整的。 6、音的关系 (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五种): 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bb” 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bB--C等。

最新新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

引导解决:1.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 2.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播) 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 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方案二: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2.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教师预备: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图.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最好?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农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

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第二章 简单的声现象 全章教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 验、 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 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 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 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2、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基本乐理教案讲课稿

基本乐理教案

基本乐理教案 第一章乐音体系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的产生、性质、乐音体系 重点难点: 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变化音级。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1、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 2、正常音的震动范围每秒11—20000次,音乐中使用音的范围为每秒震动 27—4100次。 3、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音色。 4、音列与音级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 白键:52个,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唱名:do re mi fa soi la si 排列。)

黑键:36个,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上午音高距离为全音。 5、音的分组:A2---- c5 A2 C1 C c c1 c2 c3 c4 c5 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 共有七种完整的,两组不完整的。 6、音的关系 (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五种): 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bb” 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 bB--C等。 (5)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如:C—#C;#E--bG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