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作文——如何写好辩论稿

2020高考语文作文——如何写好辩论稿
2020高考语文作文——如何写好辩论稿

2020年高考作文专题——辩论稿

编制:柄学 2020.1.8

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赛)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特点

1.辩论人员的双边性:辩论是双边活动,最少两人参加,单一方面只能是议论而已。

2.辩论观点的对立性:双方观点是对立的,或是或非,这样才有辩论的可能,否则就是谈判。

3.论证的严密性: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可能获胜,否则只能是诡辩。

4.追求真理的目的性:辩论目的是追求真理,取得共识。

组成

一场完整的辩论一般应由论题、立论、驳论、结辩四个部分组成。

辩论稿的格式一般分标题、正文。

标题:可点明辩论稿的中心,或标明中心事件,或标明中心的论题,最好让人看到标题就能了解辩论的内容

正文;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3三部分。

开头应接触辩论题目,提出辩论稿的主要内容,使听众了解你要讲的东西,当然也应使开头有点技巧,使听众有兴趣听下去。

主体是辩论稿的重点部分,要突出中心,用典型的材料,有力的分析,使听众点头赞同。

结尾可归纳自己的见解,使听众有个完整的印象。结尾要有力,能给人启示和回味。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贏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女排精神一用实力说话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的辩题是”女排精神靠实力”。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 -连胜夺冠,这是38年来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现,这- -切都源于强劲的实力。

何为实力?我想借用中国人大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的话做说明:“- 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 -种是硬实力, -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GDP.硬件设施等,而文明、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在这里,实力的含义同样适用于女排精神,它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而凝聚成的一种精神。

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的硬实力。

这种实力自然指的是过硬的技术。中国女排的阵营里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主攻手,同时也拥有最好的一-传、二传、接应和自由人。她们都拥有过硬的团体战术和个人技术,这是她们可以连克强敌的根本。倘若女排的姑娘们技术素质差,纵使再强大的意志也无法在强敌如林的系列赛中连续取胜。试问,中国男足不想为国争光吗?中国男篮不想在赛场夺冠吗?他们止步于想,没有过硬技术的实力加持,只能在赛场上- -次次铩羽而归,屡战屡败。正如郎平所言: " 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硬实力给了女排在赛场上克敌夺冠的强大保障,软实力则给了她们不竭的精神力量。

这种软实力就是女排38年里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直面强敌的果敢,是失败时永不止步的拼搏,是胜利时善于自省的砥砺。那一次次扣球后的低吼,发球时坚毅的眼神,无不展现了女排的自信。这种软实力成就了她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也陪伴她们走过黯淡无光的艰难岁月。无论是鲜花掌声萦绕,亦或是质疑批评不断,因为有自信的精神,女排常青不败,女排精神赓续不息。

没有了硬实力,在赛场上一打就垮,而没有了软实力,则会不打自垮。软硬相济,共铸精神。女排过硬的赛场实力来自于不懈的坚持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若中国女排没有每天长达十个小时的坚持训练,就不会拥有过硬的技术。若没有过硬的赛场技术,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就不会有夺冠的机会。软硬相济,铸就女排辉煌。

综上所述,女排的成功源于实力,技术的强实力和心理的软实力铸就了中国女排.

所以我的观点是一女排精神 ,用实力说话。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危机;而一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面对堕落与死亡.守了诚信就守了一方净土,守了诚信就留住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

1

1

谎言终究是谎言,无论它的表面是多么美丽,但是只要你揭开它的面纱,他将奇丑无比.谎言终究是谎言,这是不变的事实,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那都是谎言,都是我们人类不能触摸的伤口.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个人如果经常撒谎,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狼来了》文中的那个孩子- -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老师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 -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弱点的集中表现.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规范中,“诚信”是- 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 ,就是追求正义.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请对方一辩注意,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普意!何必撒谎?

谎言虽然为善意,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来保护自己或别人帮助我们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我方认为所谓善良的谎言是有碍诚信的,当然这里的谎言并非人们通常说的令人震惊的骗局,而只是对配偶、亲戚和朋友的做法、意见或观点假装表示肯定或支持(其实并不赞成)的谎言.

这里以南加州的一个名叫汤姆的公司经理为例.汤姆每年与太太以及儿子到岳母家度感恩节.他其实很不喜欢吃岳母做的一种“有特色的”南瓜馅饼,但却对岳母说她的馅饼做得多么可口,以避免伤害她的情感.假设有一天,汤姆的儿子在外婆面前吐露了实象,岳母发现了汤姆的真实感受,她是会告诉汤姆“谢谢你的好意?”还是会感到情感上受到伤害,说:“这些年你怎么能这样一直误导我?你还向我隐瞒了什么?”而且,汤姆的岳母又会对自己产生何种疑问?汤姆的儿子也要模仿父亲扯谎吗?他会怎样看待父亲的人格?他今后会再相信自己父亲所说的话的吗?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的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此事引发我校学生对“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该不该以成败论英雄”有上进心,错了吗?”"快乐教育和挫折教育孰更利于中学生成长”等问题的思考,请就其中一个辩题,选择正、反-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所述事件不算复杂,却耐人寻味折射出中外文化观、价值观的差异。“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这个反常的现象隐含着以下一些矛盾:“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该不该以成败论英雄”有上进心,错了吗?”“快乐教育和挫折教育孰更利于中学生成长”等等。

该题属于辩论类话题作文,1991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考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题目,从此在高考作文平台销声匿迹。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突出其实用性,高考命题越来越凸显对学生思辨力的考查,目前《奇葩说》《暴走法条君》《黑白星球》《言值大作战》《未来说》《世界听我说》等电视辩论类综艺节目异常火爆,有思想、有文化的青年群体是这类节目的忠实观众,因此辩论词写作是2019年高考要特别注意的-种文体。

辩论类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两个可供选择的题目争锋相对,写作时不必在孰是孰非上过多考虑,这样的题目无论正反,肯定都能言之成理,所以我们应该大胆选择自己熟悉的、思考较透彻的、掌握材料较多的一-个题目来写。写辩论词要亮明观点,注意审清题干限定要素,明确身份以及辩论主题,进而明确己方观点。论辩陈词在观点上必须有破有立,批判对方观点时要抓住要害,陈述自己的观点则要有理有据;语言既要说理,还要注意气势,要便于口头表达,注意排比手法的运用,注意事例和道理的结合。总结陈词要注意在论辩的基础_上辨明是非,内容既要立场明确,又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对论辩双方都要照顾到,不可顾此失彼。这次是给引导材料的论辩词写作,而且命题里有“不能完全脱离原材料”的限制,同学必须在开头部分联系原材料,通过对原材料的分析,将话题转到自己辩题上来。命题没有加上“请联系生活实际”的驱动任务,写作难度不大。

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谢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这里观看我们此次辩论赛的过程,而没有只是坐在办公室或教室里等结果。虽然我们辩论的过程未必很精彩,但你们仍然来捧场,见证辩论赛的全过程,你们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方观点的支持。因为我方的观点是: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材料中的中国代表队在比赛中得了奖,本该皆大欢喜,好好庆祝- -番,他们却异常失落,哭成一片,显然是太关注结果惹的祸,因为能让他们开心的结果可能只有-个一登上冠军宝座。他们的举动和为第九名而狂欢庆贺的意大利队相比黯然失色,因为意大利队懂得享受过程,虽然失掉了比

2 2

赛,但却在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注定过程更重要。

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谋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这个过程。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重结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搏的过程。只要尽自己所能,就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

从一个人的生命说起,活的都是过程,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结果。

难道出生就是为了等待归于沉寂的死亡,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一个事物终结了,就有另一个事物又要开始,就要出现新的过程。一个过程接着一个过程,很多事情可能没有最终结果,但过程- -定存在。可以说,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生。

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宇宙来说,只是浩瀚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也许连尘埃之说都嫌大。由此引申,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团体的一件事、一个终结,相对于当事人也许在其心里比天都大。而对于整个世界,就什么都算不上。何必斤斤计较、纠结?相较于死亡,什么样的结果算作终结? .

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过程中用卑鄙手段达到目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呢?做-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看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果做事结果比过程重要,那我们只要让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方程式的反映物,生成物与反映条件就行了。有何必费钱费时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自己亲手做- -遍呢?这就是过程的重要性。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过分看中结果会导致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泛滥,是断然不能提倡的。否则,为了升官,可以行贿进贡,可以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甚至副职可以买凶杀害正职;为了致富,可以偷摸扒窃,可以制毒贩毒,甚至可以杀人越货。倘若此,国何以国,天下何以不乱?

老师们,同学们,看重过程甚于结果的人,至少还拥有一颗蓬勃的年轻的心,最后我要重申: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谢谢大家!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的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此事引发我校学生对“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该不该以成败论英雄” "有上进心,错了吗?”“快乐教育和挫折教育孰更利于中学生成长"等问题的思考,请就其中一个辩题,选择正、反一方写一篇论辩陈词 ,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所述事件不算复杂,却耐人寻味折射出中外文化观、价值观的差异。“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 ,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这个反常的现象隐含着以下一-些矛盾:“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该不该以成败论英雄””有上进心,错了吗?”“快乐教育和挫折教育孰更利于中学生成长”等等。

该题属于辩论类话题作文, 1991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考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题目,从此在高考作文平台销声匿迹。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突出其实用性,高考命题越来越凸显对学生思辨力的考查,目前《奇葩说》《暴走法条君》《黑白星球》《言值大作战》《未来说》《世界听我说》等电视辩论类综艺节目异常火爆,有思想、有文化的青年群体是这类节目的忠实观众,因此辩论词写作是2020年高考要特别注意的一种文体。

辩论类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两个可供选择的题目争锋相对,写作时不必在孰是孰非上过多考虑,这样的题目无论正反,肯定都能之成理,所以我们应该大胆选择自己熟悉的、思考较透彻的、掌握材料较多的-一个题目来写。

写辩论词要亮明观点,注意审清题干限定要素,明确身份以及辩论主题,进而明确己方观点。论辩陈词在观点上必须有破有立,批判对方观点时要抓住要害,陈述自己的观点则要有理有据;语言既要说理,还要注意气势,要便于口头表达,注意排比手法的运用,注意事例和道理的结合。总结陈词要注意在论辩的基础上辨明是非,内容既要立场明确,又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对论辩双方都要照顾到,可顾此失彼。

这次是给引导材料的论辩词写作,而且命题里有“不能完全脱离原材料”的限制,同学必须在开头部分联系原材料,通过对原材料的分析,将话题转到自己辩题上来。命题没有加上“请联系生活实际”的驱动任务,写作难度不大。

下面以“过程和结果”为例,进行写作示范:

[优秀例文]

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谢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这里观看我们此次辩论赛的过程,而没有只是坐在办公室或教室里等结果。虽然我们辩论的过程未必很精彩,但你们仍然来捧场,见证辩论赛的全过程,你们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方观点的支持。因为我方的观点是: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材料中的中国代表队在比赛中得了奖,本该皆大欢喜, 好好庆祝一番,他们却异常失落,哭成- -片,显然是太关注结果惹的祸,因为能让他们开心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一登上冠军宝座。他们的举动和为第九名而狂欢庆贺的意大利队相比黯然失色,因为意大利队懂得享受过程,虽然失掉了比赛,但却在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3

3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注定过程更重要。

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谋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这个过程。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重结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搏的过程。只要尽自己所能,就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

从一个人的生命说起,活的都是过程,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结果。

难道出生就是为了等待归于沉寂的死亡,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一个事物终结了,就有另一个事物又要开始,就要出现新的过程。一个过程接着一一个过程 ,很多事情可能没有最终结果,但过程一定存在。可以说,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宇宙来说,只是浩瀚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也许连尘埃之说都嫌大。由此引申,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团体的件事、一个终结,相对于当事人也许在其心里比天都大。而对于整个世界,就什么都算不上。何必斤斤计较、纠结?相较于死亡, 什么样的结果算作终结?

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过程中卑鄙手段达到目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呢?做- -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看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果做事结果比过程重要, 那我们只要让老师告诉我们一一个方程式的反映物,生成物与反映条件就行了。有何必费钱费时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自己亲手做- -遍呢?这就是过程的重要性。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过分看中结果会导致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泛滥,是断然不能提倡的。否则,为了升官,可以行贿进贡,可以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甚至副职可以买凶杀害正职;为了致富,可以偷摸扒窃,可以制毒贩毒,甚至可以杀人越货。倘若此,国何以国,天下何以不乱?

老师们,同学们,看重过程甚于结果的人,至纱还拥有一颗蓬勃的年轻的心,最后我要重申: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谢谢大家!

【吸取经验】

某班开辩论会,-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要求: (1)写成发言稿或议论文都可以。(2)不少于500字。

题目: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把不选的题划去)

NO.1近墨者黑

“近墨者黑”-语出自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它往往是与“近朱者赤”相对而言的。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条生活经验,比喻接近好人能使一个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一个人变坏。(起题)

“近墨者黑”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青少年影响更大、更深刻。因此,人们历来重视对所处环境的选择,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承题)大家熟悉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就是一例。孟母为了给孟轲选择一个适于成长的居住环境,竟三次搬家,由“近墓”之所迁至“市旁”,又继而迁到“学宫之旁”,可见她是多么重视环境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环境的好坏,对人的影响很大。也正由于这样,有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也都受到一定环境的重陶。

人们不仅注意选择环境,更注意选择同一定环境中的人交往。《水闻记》>记载着宋朝张奎母的事迹。儿子多次请朋友到家做客,她都在窗外悄悄听着。朋友和儿子谈论学问,她就设宴招待;若是嘻嘻哈哈,不谈正事,就不管饭吃。这说明她重视儿子结交的人。

古人结交朋友还重视“结交胜己者”就是结交才德超过自己的人,以便在交往中受到好的影响,取长补短。(以上是正面事例,共3个事例)

但是也有人并不重视交朋友的问题,结果往往近“墨”变“黑”。这方面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前不久,太原市有张氏兄妹4人均被法律部门判刑,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的结交上了坏人,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自己的弟妹,以致一同走上犯罪的道路。交友不慎,危害之大,不可不察。(以上反面事例。正反对比论证。转题。)

花朵在土壤肥沃、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才能开得更美丽。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同来创造-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吧!(合题)

[评析]

实在佩服该考生平时的广闻博见,更佩服其记忆的准确无误和运用的恰到好处。文中不仅引用了孟母三迁的典故,《水闻记》张母的史迹,更能指明“近墨者黑”一语的正确出处,仅此一点就令人惊叹。

对事实论据的运用,作者处理方式也很灵活。时而用夹引,时而用转述,使典实和自己的评述、说理水乳交融,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该文对平时不注意阅读,“战时”材料贫乏,只能使用几条用滥了的论据的学生,应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NO.2近墨者黑

《晏子春秋》中有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由此可见,环境对于植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即所谓“一方水土养-方植物。”(起题)

由物及人,也可以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人也是有巨大影响的。(承题)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里的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不过,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家学派的二大代表:孟笔和荀子,各执己见。其实,刚出生的婴儿,就像- -张白纸,在上面描什么,他就变成什么。因为近墨者黑,所以,在缺乏父母良好管教,社会良好教育的情况

4

4

下,许多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孟母三迁”的故事千百年来才会被人传诵。若是孟母只忙着生计,让幼小的孟子“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墨”那么孟子必定“黑”了。我们见到的,说不定就是一个像“人乞祭余骄妾妇”的齐人的孟子,而不是受人尊敬的“亚圣”了。

不仅不经人事的小孩会“近墨者黑”,大到- -个国家,这种情况也会出视,尤其是那种一人专制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灭亡就是例子。秦始皇灭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功过“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何其壮哉。可如此强大的秦王朝不过十五载便灭亡了,何也?“仁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贾谊的观点。但为什么会“仁义不施”?那就是因为亲近错了人。李斯很有才华,毋庸置疑,可他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害死了韩非子,使其不能受到重用;又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又推行了一大堆苛政...搞得秦朝元气大伤。秦始皇死后,又出现了赵高“指鹿为马”的荒唐事,秦二世亲近宦官,使得秦朝彻底走向灭亡!由此可见,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近墨者黑”否则,若亲近贤臣,则当然可以长盛不衰。

诸葛亮的智慧就体现在这一点上。他在《隆中对》中就对刘备说要广开言路,亲贤臣,远小人,所以蜀国才得以强大。由此可见,“近墨者黑”同样适用于管理国家的也许有人会质疑:“五柳先生”陶渊明不就是“近墨者未必黑”的代表吗?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等清高啊!诚然,陶渊明是很清高。但别忘了,他是在“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辞官隐居后,才得以清高的。换句话说,他是“远墨者”,而非“近墨者”。倘若他还在官场中执著,那么,即使他不想被染黑,可世事无奈,他又能清高多久呢?所以,他是智者,是贤人。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有远离官场这个巨大的“墨”缸,才能保持清白。而不是他“近墨不黑”。由此可见,“近墨者黑”是必然的了。

“水至清则无鱼”,鱼无法在清水中生存,因为它需要养分。人也无法脱离这个世界,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生存。无法避免的,我们都要遇到各种“墨”。所以,很多人就慢慢变“黑”了。因此,我们要多交益友,不交损友,是为了远离“墨”而不黑。国家大力打击腐败,是为了除掉官场中的“墨”,使更多的官员不至于被染黑。因为,“近墨者黑”是必然的。(转题)所以,我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合题)

NO.3近墨者未必黑

中国有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起题)

一定是这样的吗?我看不尽然,近墨者未必黑。(承题)

解放前,我们许多共产党员打入敌人内部搞地下工作。他们周围的环境不可谓不黑了吧?但是,他们都能够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他们是“近墨者”了,可并没有变“黑”(转题一,正面事例,正转)

曾经闻名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也是一个“近墨”而“不黑”的典型例子。

那时候,上海刚解放不久,某部八连驻扎在上海最繁华的街道--南京路。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流氓地痞妓女甚至国民党的特务终日活动在他们周围,这环境也够“黑”的了。可是,他们严格遵守纪律,在执行巡逻防卫任务的同时,同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还经常为附近的人做好事。久而久之,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周围的人们,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不仅自己没有“黑”,还帮助“黑”的逐渐变成不“黑“了。(转题二,正面事例,正转)

为什么他们都可以“近墨”而不“黑”呢?关键在于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他们的信念意志又是什么呢?那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有了这两件法宝,他们才能成为近墨而不黑、立中流而不倒的祖国坚贞儿女。(总结转题一、二,进行理论分析,显得深刻) 改革开放,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拉近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开阔了我们的跟界。但是,就像打开窗户一样,阳光射进来了,轻风吹进来了,花香飘进来了,然而其中苍蝇、蚊子之类的也进来了,-些病菌、灰尘也乘机涌入了。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不仅引来了许多外国先进设备,吸职了外国各种先进技术和经验,但也有不少腐朽、有害的东西借开放之机溜了进来,“黄害”“毒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我们同这许多“黑”的东西靠近了,怎么办?不要改革开放了,把开了的窗再关回去,去过那种闭关自守的生活,这显然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那些丑恶的、有害的东西,我们要用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力武器坚决抵制它,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决不让它们泛滥毒害我们。(转题三。转题) 因此,只要我们按照党的指导方针去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那么,不管外界风云如何变幻,有多少污风浊浪,都不能损我们一根汗毛,即使“近墨”也决不会变“黑”,我们的民族将以更加矫健挺拔的英姿傲然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合题)

[评析]

这是一篇当年被评为满分的广西区考生的应试文。

全文完全符合议论文的要求,紧紧围绕“近墨者未黑”这个中心进行阐发,中心极其鲜明。文中论据以事实为主,在运用事实时作者注意了以下几点: 1、典型性。个别事实如名扬遐迩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普遍事实则善于概括生活现象,如解放前的我地下党人,改革开放的形势,如此点面结合有力雄辩地展示论旨的普适性。2.层递性。所用事实分解放前、解放后、改革开新时期三个阶段,按时序排列,从纵向看出论旨的恒久性。3.现实性。作者用相当篇幅说明了新时期的情况,很有时代特色。

如果作者还只善于摆事实,那么文章也不会获得那么大的成功,更值得称道的是他能挖掘出“之所以不黑”的深层因素,在过去是信念和意志,在如今除此外还有具时代特征的原则和文明。这样事、理并茂,就使得文章内容显得厚实,论证有力了。

NO.4近墨者未必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的是劝诚人们近贤士远小人,并把一切影响人的好坏的原因,归咎于环境。

不得不承认,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怀疑,环境对人的影响会大过心态对人的影响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

莲,芙蓉,荷,是同-物的不同称谓。自古便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可见莲所处的环境,并不像那些温室里的花儿那般美好。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下成长,却依旧傲立于阳光之下。陆龟蒙的《白莲》写道:“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瑞舍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诗中就推崇莲的品格,像瑶池仙子,与一般凡花俗卉不同,

5

5

即使很少人赏识她,她自开自落,只要有晓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由此看来,环境对莲的影响在哪呢?莲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亭亭玉立于清风之中...

李白,陶渊明,多少文人骚容曾-度投身于朝庭之中,想为国家出一份自己的力,来造福百姓。可是官场的黑暗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如不将自己投放到这淌浑水中,又如何能享受那些自己梦寐己久的荣华富贵?又如何得到那些权力呢?有多少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待一朝金榜题名之时,立志当一名清官大老爷。可在官场久了,心态也变了,意志不坚定,也便奄没在这淌浑水之中。可是李白的心没变,陶渊明的心没变,他们坚守着那一片净土,做到了不同流合污。环境对他们有眷顾之情吗?不对他们进行侵蚀吗?不是的,是他们的心态不变,才守得住那一片净土。

很多时候,变的是我们的心态,是心态影响了我们。俞敏洪一-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北大当老师,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于是娶妻生子,柴米油盐,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将儿时的梦想遗忘了。可当他再次看到长江从天际滚滚而来,那种越过地平线的渴望,又被猛然惊醒。他的心态由安于现状而变得蠢蠢欲动。于是,他下定决心,走出北大,开避自己的天地。环境给他的是安逸的生活,可他的心态却无法束缚在这安逸的环境中,最终是心态使他走向了成功。

把过多的影响归咎于环境,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心态给人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心态能驱驶我们走向成功,或走向失败。古人有训: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可见心态是如此的重要。

没有好的境遇,就要修造好的境界;改变不了环境,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改变不了生态,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所以,近墨者未必黑。拥有好的心态,才是根本。

NO.5近墨者未必黑

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事实果真如此吗?环境对人真的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吗?近墨者必定黑吗?其实不然。实际上,近墨者未必黑。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如何选择。

在炎炎的夏日,你是否被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美景所吸引?再看池塘中的污泥,你是否被莲那“出淤泥而不染,擢清涟而不妖”之高洁所折服?是啊,生长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中,却不被沾杂,反而高洁如玉,着实令人感动,着实令人叹服。

在大唐王朝,亦有如此文“莲”一-青莲居士。“好友”劝他:你防下你自己,融入我们的群体吧。这样,你才能平步青云,你才能步步高升。然而,他却“不听劝”。.他高昂起自己的头颅,他蔑视那奸臣小人,他坚持做他自己。他更是放荡不羁。他让贵妃为其斟酒,让力士为其脱靴,然后大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莲蒿人。由此可见近墨者朱必黑。

李白告诉我们:近墨者未必黑。

自古以来,巾帼不让须眉。有“沉鱼落雁”之美称的昭君,为后世女儿树立了榜样。她被选入宫中后,与三千佳丽住在同一屋檐下。她们有着共同的愿望:被皇帝临幸,博取荣华富贵。为此众姐妹各显神通,纷纷买通画师,令其为自己“创造”出更美好的容貌。然而,她却选择她自己。她自信她的美貌,她更自信她的才情。后来,她被迫远嫁匈奴。她一点也不悲伤。她带着那份高洁离开祖国,去开创她的新生活,只是把无限的遗憾留给皇帝。昭君告诉我们:近墨者未必黑。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到了近代。我们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一一魯迅。在那混乱不堪的社会,在那污浊不堪的社会,他却给我们明亮的感觉,给我们白皙的感觉。在那时候,稍有点知识的人,纷纷计划的“蓝图”一-投靠哪一有钱有势的派别。然而他却走自己的路,拿起自己的笔杆,同那一片漆黑作斗争。尽管他周围笼罩着烟雾,尽管在黑暗中,他常常碰壁,然而他依旧坚持做他自己。鲁迅书写着:近墨者未必黑。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告诉我们:“墨”只是致使“黑”形成的一点因素,没有“墨”“黑”未必就不会形成。但同时有了“墨”也未必就会产生“黑”。形成“黑”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自己。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自己,再多的“墨”也无济于事,再多的“墨”也是束手无策。

论述型议论文写作的起承转合的运用

所谓“论述型议论文”,即通常所说的立论文,就是在题目中直接阐明作者的立场、观点和主张。这种题型,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论断或命题,且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如2007年湖南高考作文题“诗意地生活”。这类题目只需你去论证题目所表述的论断就行了,千万不要偏离题目所规定的观点去另立论点。

所谓“起承转合”,《诗法家数》(元.杨载) -文中有这样一句:“一篇之中,先立大意,起承转合,三致意焉,则工致矣。”“起”,即开头;“承”,接开头加以论述;“转”,即转说开去,大致分两种情况: -种从另一面或反面说,讲不同的意见,另-种是采用推进一层的写法,转入深处;“合”,即收束全文。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奇,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这种文章不但能将观点阐述的全面、充分,而且能使文章严密、深刻;同时,因为其形式相对固定,容易学习掌握,在中学作文,尤其是高考应试中仍然有可取之处。

下面是2007年湖南考生的一篇考场作文:

诗意地生活

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海德格尔诗意地生活,自可“闲观好山当户碧云晚”;诗意地生活,自可“静赏古层贮月松风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存世在百年之间,生命之路惟有用一份清明与淡定去行走,诗意地生活,方可找到自身真正的价值。

繁琐的俗世,人总是难以舒展最初的念意。纷扰的世事,迷乱的红尘,人们为俗务烦扰,让快乐的心蒙了尘,在成功的阶梯上摔了跤,才记起先哲们所说的“诗意”与淡定。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的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千舸过尽,-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

6

6

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部唐代编年史。仗剑天涯的李白,选择了诗意地生活,于是便让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土洒脱的身影,- -匹青驴,- -袭青衫,让李白找寻到了生命本真的快乐。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

康德说惟有心中的道德律与头顶上的星空令他敬畏,当我们选择诗意地去生活时,方能探寻到生命最初的敬畏。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诗意地生活,蓦然回首,生命微笑。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离长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席凉被,让杜甫探实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籍,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心灵的安宁难以寻求。

诗意地生活,拂尽世俗尘埃,清静红尘纷扰,让我们在双手合十的微笑中诗意地生活,找寻到深藏在星辉斑娴里的美好。

【简评】

文章评说历史,落脚现实,以证明诗意地生活在清明与淡定,人生的价值在心灵的安宁与自由。行文整散相间,疏密有致,文采斐然,显示了考生很不-般的语言功底,这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单以写作布局来说,本文也暗合“起承转合"的写法。开头以一副对联引起,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是“起”,接着从“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和“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证明观点。这一部分,作者旁征博引,既展示了作者较为丰厚的文化积淀,也体现了较为强大的论证力量,这是“承".下面“转”说开去,由上文的历史评述议论转入对“现实的世界"的议论,对“现实的世界"中的诗意缺失进行批判,事实上是从反面证明“诗意地生活”的重要性。最后-节是“合",结束全文,再次强调论点,发出号召.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说理议论时,首先提出要说的道理(即摆出论点或分论点),接著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解释或阐述。所以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便于别人把握。而有些议论文的观点太笼统、太概括,必须加以阐释,以便后文展开论述.二是便于后文展开议论。议论文的观点越明确具体,越便于国绕展开论述。所以,如要讲清“要学会放弃”的道理,提出这个论点以后,接着就要对论点进行解释阐述,讲明“什么是放弃",“要放弃的是什么”的道理,使观点正确、鲜明.在这一点上,要学会将话题或题目进行分解。仍然以“要学会放弃”为例,试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①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们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来到都市是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出自我,我们放弃了城市安逸的生活来到偏僻的山村教书,是为了奉献自我;不收取贿赂是为了清白为官,不卑躬屈膝是为了一身正气.....

②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荨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它们,我们就会沦落为社会的渣滓.

③通过一个人放弃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一位老模范工人每每把自己应得的荣誉让给年青的一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护青年、无悔牵献的高尚品

第二步:承。即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从正面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

论点阐述清楚后,接着就可以从事理上对论点进行论证,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原理,社会生活的规律,公认的公理等从理论上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最后还可以举出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如要论证“要学会放弃"的道理,可以以自然界的生物为例: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也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史实和故事中提取辜

例:居里夫人放弃荣誉与名利,慕得事业地进一步辉煌; 感动中国人物陈健放弃回城的机会,慕得了良心道德的坚守与世人的感动.

但举例要注意四个问题: -是选择的事例,要能很好地与观点吻合;二是对事例的叙述要简洁明了,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讲出来就行,不必从头叙述故事的原委;三是举完事例后,一定要对事例进行分析,把辜例蕴含的道理揭示出来,使之与论点挂上钩,从而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四是举例要讲顺序,或从古到今,或从中到外,或从大到小,排列越有序,越能给人以雄辩的气势和力量.

第三步:转。即从反面论证,也就是从反面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在正面讲完道理,摆了事实以后,为了把道理论证得全面完整,无懈可击(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仅仅证明一个方面就会使文章出现漏涧),我们再从反面论证,转到事物的反面或侧面去,论证它的错误,从而从反面证明观点的正确。还以论证“要学会放弃"这个论点来说,就是先分析人们对待放弃的几种态度,找出正确对待放弃的反面和侧面,再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不懂得放弃的错误与后果。上面“承”的时候我们已经论证了“懂得放弃”的正确,现在只要证明不会“放弃"错误,我们就能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正确,从而全面而深刻地论证论点。这一部分的论证是对前一部分的深入与升华。

第四步:合.即结尾时,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也就是解决议论文中“怎么办"的问

正反两方面论证后,文章结尾就可以水到渠成地重丰文章的论点,这样既可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又可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最后根据情况或提出解决的方法,或发出号召,或作劝勉等.

上述所讲论述型议论文构思论证的方法,只是快速构思论证的基本方法,不是议论文成篇的公式.因为写文章有法而无定法,形式是根据具体内容而变化的。当然,作文应该是“先规矩而后巧”的,懂得了基本的规矩,也只有懂得了入门的规矩,才能游刃有余的写出灵活多变的文章.

再看一篇学生作文:

请容纳生命的个性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作家要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不都该如此吗?(起)

7

7

几个殊异的几何图形放置一块,若要选出不同于其他的一个,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面对一个玫瑰园,有人说这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好地方,因为每丛剩上面都有漂亮的花.而对下雨,诗人说它滋养诗情,农民说它港溉田苗,行人嫌它妨碍走路。(承) 显然上面几种看法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爱好得出不同的答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个性是彼此相异的,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正转)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是多面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于立场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答案又何必强求一律呢?正所谓“萝卜耆菜,各有所爱”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朵玫瑰,画家看色彩和构图,哲学家必定要用“默默无闻"的价值观来赞叹一番,而商人肯定考虑花的销路和利润。不怪他们,只因花儿有形状色彩,有内在气质,有市场需求,所以幕重个性应在情理之中。(正转)

尊重个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青年报》曾刊登-篇关于表质教育的文章,内容是如何用气压计测量-栋楼的高度,其答案有几十种之多。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答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个性是如此神奇。前一阶段,上海有个叫韩寒的中学生,文学才情极佳,为了能有更深的发展,他毅然冲破各种阻挠,决定退学搞创作。我想,只要他能一以贯之,坚持不懈,这种文学才华和鲜明个性的结合,说不定能给中国未来文坛树立一座丰碎。(正转) 反之,窒息个性,扼杀个性,强求一律,众口一词,必将摧残创造力,久而久之,社会还如何发展,如何进步?正如一-位哲人说:在船上,如果众人都站在一边肯定不是好事,在社会上亦如此。(反转)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容纳生命的个性。(合)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一.分析思想感情三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宝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总论情与景关系:

3、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昙抒情、寓情于景触导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晏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

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前两句写暴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后四句抒情。词。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暴,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

2.读懂诗家语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 (3)抓住景事情。(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

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

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3、理解诗歌情感的五种方法

a作者身世语: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世经历、创作风格等常在诗词中衍生特定的情感。

b情语:直抒胸臆是常见的抒情方式。诗人直接袒露心迹,表白感情。

c景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常见的方法。a.悟意象,蕴含诗人情谊的物像就是意象。比如:明月寄托相思,玫瑰承载爱意,松柏代表坚强,红豆代表思念,杨柳表示分别,梅花代表高洁等。b感氛围,“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营造了一种孤独悲怆的氛围; c.明象征,托物言志是常用方法之- -。d,参情语,直接抒情的句子。d叙事典故语:诗词中所用的典故,都包含著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也是激发诗人情感的事由。

e肢体动作语:揣摩诗中人物的神态举止的细节描写,可以窥见诗人的情感。“有约不来过

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闲敲棋子的细节,表现了诗人貌似闲逸其实内心焦躁。

4、理解诗中人物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六看”: .六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及题干等相关信息看意象看体现情感的词句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三、-般题型:

题型一、直接设问:本诗或某句、某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情感情?请简要分析。

题型二、间接设问:分析诗中的的物象(人景物)用词的准确、表达技巧等,答案中-般也会涉及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考查和理解。

题型三:比较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

四、诗歌比较鉴赏题型考点练习题及解题思路

8

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