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实验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实验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实验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药理实验设计的方法及基本原理、知识;

2.研究常用解热镇痛药对发热家兔的影响

【相关知识】

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右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POAH 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VSA,MAN等。当外周致热信号通过这些途径传入中枢后,启动体温正负调节机制,一方面通过正调节介质使体温上升,另一方面通过负调节介质限制体温升高。

发热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

1.体温上升期在发热的开始阶段,由于正调节占优势,故调定点上移,此时,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了“冷刺激”,中枢对“冷”信息起反应,发出指令经交感神经到达散热中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随之减少,同时指令到达产热器官,引起寒战和物质代谢加强,产热随而增加,体温升高。

2.高温持续期当体温升高到调定点的新水平时,便不再上升,而是在这个与新调定点相适应的高水平上波动,此期寒战停止并开始出现散热反应,产热和散热基本平衡。

3.体温下降期经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这时由于血温高于调定点,POAH的温敏神经元发放频率增加,通过调节作用使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降低,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

前列腺素E:给动物注射能引起明显的发热反应,同时伴有代谢率的改变,其致热敏感点在POAH。

阿司匹林为一种具有显著解热镇痛作的药,能使发热体体温迅速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体一般无影响。其解热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COX-2)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E)的合成,阿司匹林为PGE的合成抑制剂。家兔体温测定一般采取肛门测温法,兔正常体温为38.5℃~39.5℃,而且幼兔体温高于成年兔,成年兔高于老兔。如果体温升高到41℃,则是患急性、烈性传染病的表现。

【药品与器材】

注射用PGE,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1%普鲁卡因溶液,0.9%生理盐水,0.4%肝素。兔手术台,电子称,手术器械,连有三通的动脉插管,输液架,输液装置一套,10ml、5m1注射器各2支,压力换能器,心电记录电极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肛温计或体温计算。

【实验步骤】

1.实验计算机参数设置。打开计算机,启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按下表进行本实验的计算机参数设置。

采样参数

显示方式连续记录

采样间隔1ms

采样通道3(CD)1(CD)

处理名称呼吸血压(kPa)

放大倍数200 200

滤波全通100Hz全通10kHz

X轴压缩比10:1—20:1 5:1—10:1

Y轴压缩比4:1—16:1 8:1—16:1

2.取家兔称1只,称重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1%普鲁卡因(1g/kg),全麻家兔。

3.动物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在手术台上,进行气管插管和颈总动脉插管,动脉导管另一端与连接第1通道的压力换能器相连接,打开动脉夹,记录血压曲线。

4.四肢皮下插入连接第三通道心电引导电极,红色(负极)---右前肢,黑色(接地)----右后肢,黄色(正极)----左后肢,记录标准第二导联心电图。

5.将体温计插入家兔肛门,深度为3.5~5厘米(保持3~5分钟)。

6.待体温计插入3~5分钟后且血压及心电图曲线稳定后,记录给药前血压和心率,体温等指标。

7.然后用PGE(6μg/kg)从耳缘静脉注射入家兔体内,30分钟后记录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

8.待体温上升到持续高温阶段,耳缘静脉注射入阿司匹林(20mg/kg),30分钟后,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

9.比较正常,发热中和解热后三组数据的关系。

表1解热镇痛药对家兔的影响结果

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

正常

PGE

阿司匹林

注:由于实验室无提供测呼吸频率器材,观察记录呼吸频率指标以“加深加快,稳定,变慢变浅”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做好压力换能器的定标工作,这对正确读数非常重要。动脉插管前,进行零点设置,然后再插管,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进行“零点设置“。

2.压力换能器放置的位置与动物心脏要保持同一水平。要注意三通管的正确使用。

3.本实验也可用小鼠进行,但小鼠个体较小,不方便体温测定、血压和心率等的测定。

4.注意耳缘静脉麻醉的用药量与速度。

5.由于实验无测定呼吸频率的器材,故每组应分配成员注意观察家兔的呼吸频率程度。

6. PGE和阿司匹林静脉注射是要慢。

7. PGE和阿司匹林半衰期为半个小时,但各个家兔机体反正应各异,应注意观察其变化。

解热镇痛抗炎药常用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和抗炎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NSAIDs)不同,故又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故又称阿司匹林药物。 一、药理作用: 1.解热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环氧酶(COX),减少PG(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强散热过程,致使体温下降或恢复常。该类药物的解热作用于氯丙嗪不同,它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环氧酶,使PG合成减少而退热,对正常体温几乎无影响;而氯丙嗪是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才能降低发热病人和正常人的体温。解热一般只是对症处理。 2.镇痛 NSAIDs产生中等程度镇痛,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局部PG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对创伤引起的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3.抗炎除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外,其他解热镇痛药均有抗炎作用。NSAIDs 过抑制PG的合成,抑制白细胞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聚等发挥消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二、适应症 1、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1)解热镇痛:感冒发热、头痛、牙疼、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月经痛等慢性疼痛 (2)抗风湿作用强,较大剂量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2、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小剂量可用于预防脑血栓及心肌梗塞。 三、主要的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 PG(前列腺素)除了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外,还对出血的控制、保护胃粘膜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由于DSAIDs抑制PG的合成,因此在抗炎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还有恶心、呕吐。 2、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对严重肝损害,凝血酶原过低,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术前一周的患者应停用,以防出血,产妇不宜使用,以免延长产程和增加产后出血。 3、过敏反应: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哮喘的发生与抑制PG合成有关。肾上腺素对“阿司匹林哮喘”无效,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鼻息肉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4、水杨酸反应:大剂量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看导致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高热,精神错乱,昏迷。处理:立即停药,并静滴碳酸氢钠,以促进药物排泄。 5、瑞夷综合症:其表现为开始短期发热等类似急性感染症状,继而惊厥、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与昏迷等。水痘或流行感冒等病毒感染慎用阿司匹林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6、肾损害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实验

、 【实验目的】 1.掌握药理实验设计的方法及基本原理、知识; 2.研究常用解热镇痛药对发热家兔的影响 【相关知识】 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右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POAH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VSA,MAN等。当外周致热信号通过这些途径传入中枢后,启动体温正负调节机制,一方面通过正调节介质使体温上升,另一方面通过负调节介质限制体温升高。 发热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 1.体温上升期在发热的开始阶段,由于正调节占优势,故调定点上移,此时,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了“冷刺激”,中枢对“冷”信息起反应,发出指令经交感神经到达散热中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随之减少,同时指令到达产热器官,引起寒战和物质代谢加强,产热随而增加,体温升高。 2.高温持续期当体温升高到调定点的新水平时,便不再上升,而是在这个与新调定点相适应的高水平上波动,此期寒战停止并开始出现散热反应,产热和散热基本平衡。 3.体温下降期经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这时由于血温高于调定点,POAH的温敏神经元发放频率增加,通过调节作用使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降低,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 前列腺素E :给动物注射能引起明显的发热反应,同时伴有代谢率的改变,其致热敏感点在POAH。 阿司匹林为一种具有显著解热镇痛作的药,能使发热体体温迅速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体一般无影响。其解热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COX-2)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E)的合成,阿司匹林为PGE的合成抑制剂。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在我国,解热镇痛药的应用数量仅次于抗菌药物。据国家卫计委初略统计,全国每年销售解热镇痛类药物总数高达250多亿片,即13亿中国人每年人均20多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从中不难看出解热镇痛药物的滥用现象很严重。下面,笔者就如何合理使用常见解热镇痛药做下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四类镇痛药适应症各不同 第一阶梯(一般疼痛和轻度癌痛)患者表现为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活动时痛感减轻,基本不影响睡眠。其止痛药物以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为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和消炎痛(吲哚美辛)、扶他林(双氯酚酸)等。主要用于轻度疼痛的治疗,特别是肌肉痛、肌筋膜痛和关节痛,也可用于头痛和轻度癌症疼痛,特别是骨转移性癌症疼痛的治疗。 第二阶梯(中度癌痛)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应在第一阶梯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第二阶梯弱效阿片类止痛药。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右丙氧酚、强痛定、曲马多和痛力克等。如单独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成瘾性)。 第三阶梯(重度癌症)患者表现为癌痛剧烈,难以忍受,

晚间入睡困难,疼痛加剧,至晚期疼痛如焚心蚀骨般难熬,寝食难安,“生不如死”。此时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即缓释片美菲康与美施康定等)、什冷丁、羟考酮和丁内 诺啡等;还有多种替代药品,如美散痛、安依痛和二氢埃托啡。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物代表药物有曲马多、强痛定、二氢埃托啡、阿米替林、多塞平、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和苯妥英钠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可以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疼痛。 如何科学合理服用解热镇痛药 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发热是机体一种本能的防御 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存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免疫系统杀灭细菌与病毒。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有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严遵医嘱,不可贪快而加大剂量“退热”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有害健康,严重者可因大量出汗而致虚脱,甚至休克。 确诊病症,“对症”用药必须是属于头痛、牙痛、肌肉痛、月经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才能应用解热镇痛药。突然发生的其他疼痛,如外伤所致的剧痛或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胃痛、肚子痛均无效果。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第三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并能缓解疼痛的药物。其中除乙酰苯胺类外,大多具有抗炎作用。非甾体抗炎药也兼有退热止痛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上有所侧重,它主要用于抗炎抗风湿,有的还兼有排尿酸抗痛风作用。 背景知识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从炎症的主要的组织变化可分类如下: 1)变质性炎症2)增生性炎症 3)渗出性炎症(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坏死性炎症等)4)特异性炎症(结核、梅毒、麻疯、淋巴肉芽肿等) 1、抗炎药有两大类:(1)一类是甾体抗炎药,即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如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等。(2)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即医疗实践中所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如阿司匹林等本章所涉及药物。 2、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此外还用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每天全世界约有3千万人使用,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40%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近年研究表明,在产生痛刺激的局部病灶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和释放均有增加。 3、前列腺素(PG) 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最早发现存在于人的精液中,当时以为这一物质是由前列腺释放的,因而定名为前列腺素。现已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素主要来自精囊,除之全身许多组织细胞都能产生前列腺素。PG是产生炎症的介质,PGE2有很强的微血管扩张作用和致痛增敏作用,使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痛、热等一系列反应。 4、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相同:通过抑制PG合成酶,使PG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达到解热镇痛效果。

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与建筑科学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首先,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其二,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时代的特征和风格;其三,建筑设计理论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但受到建筑材料发展的制约,同时亦受到其发展的推动;其四,建筑材料的正确、节约、合理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投资。 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1、材料的组成 2、材料的形状和大小 3、材料的养护温湿度 4、试验时的加载速度 5、材料的龄期(主要是混凝土) 6、试验时的含水状况 天然大理石板材为什么不宜用于室外? 大理石一般都含有杂质,尤其是含有较多的碳酸盐类矿物,在大气中受硫化物及水气的作用,容易发生腐蚀。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所产生的SO2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生成亚硫酸、硫酸等所谓酸雨,与大理石中的方解石反应,生成二水硫酸钙(二水石膏),体积膨胀,从而造成大理石表面强度降低、变色掉粉,很快失去光泽,影响其装饰性能。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H2SO4+H2O=CaSO4?2H2O+CO2↑ 在各种颜色的大理石中,暗红色、红色的最不稳定,绿色次之。白色大理石成分单纯,杂质少,性能较稳定,不易变色和风化。所以除少数大理石,如汉白玉、艾叶青等质纯、杂质少、比较稳定耐久的品种可用于室外,绝大多数大理石品种只宜用于室内。 石灰石主要有哪些用途?

一、粉刷墙壁和配臵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 二、配制灰土和三合土 三、生产无熟料水泥、硅酸盐制品和碳化石灰板 亲水材料与憎水材料各指什么? 亲水材料是指亲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θ<90度,则材料为亲水材料,θ=90度,则为顺水材料。 憎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若θ>90度,表示材料为憎水材料 ::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θ<90度,则材料为亲水材料,θ=90度,则为顺水材料。 憎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若θ>90度,表示材料为憎水材料 水泥的细度是指什么,水泥的细度对水泥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的粗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因而水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也越高,但在空气中硬化收缩性较大,成本也较高。如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μm(0.04m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大于100μm(0.1mm)活性就很小了。实际上水泥厂生产各种标号的水泥是同一操作方法,但在最后分级时,通过筛分,将细度最小的定为最高级,细度最大的定为最低级。细度3-5的定为42.5,细度5-8的定为32.5,小于3的定为特种水泥。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矿物组成直接影响水泥水化与凝结硬化,此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解热镇痛抗炎药详解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哪项对阿司匹林的叙述是错误的 A、最常见恶心、呕吐、胃出血等胃肠道反应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 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 2、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 B、对中枢COX抑制作用弱 C、小儿首选解热镇痛药 D、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是因为对外周COX抑制弱 E、无明显的胃肠刺激 3、下列哪项不属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A、瑞夷综合征 B、水杨酸反应 C、“阿司匹林哮喘” D、恶心、呕吐、胃出血 E、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刺激凝血酶原形成 4、以下哪种作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PG 生物合成无关 A、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致胃出血、胃溃疡 D、“阿司匹林哮喘” E、水杨酸反应 5、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错误 A、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效 B、可减少炎症部位PG合成 C、治疗浓度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生成 D、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E、能根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6、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仅使高烧患者体温降低 B、中度镇痛作用 C、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 D、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E、此类药物均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下列哪个药物几乎没有抗炎作用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吲哚美辛 E 、尼美舒利 8、关于阿司匹林,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防止血栓形成宜用大剂量 B、用量大于1g时,水杨酸的代谢从一级动力学转变为零级动力学进行 C、碱性尿促其排出 D、既抑希y COX-2,又抑希y COX-1 E、血浆t 1/2短,约15min 9、下列对解热镇痛抗炎药正确的叙述是 A、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B、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相同 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 D、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有效 E、很容易产生耐受与成瘾 10、抑制环氧酶作用较强者为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吲哚美辛 D、保泰松 E、氢化可的松 11、大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 A、预防心肌梗死 B、预防脑血栓形成 C、慢性钝痛 D、风湿性关节炎 E、肺栓塞 12、阿司匹林严重中毒时应首选何药处理 A、口服碳酸氢钠 B、口服氯化铵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口服氢氯噻嗪 E、以上都不对 13、下列哪种药物是急性风湿热的首选药物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甲芬那酸 E、吲哚美辛 14、过量引起肝坏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 A、甲芬那酸 B、布洛芬 C、对乙酰氨基酚

第十九章镇痛药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练习题:第十九章镇痛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A.有镇痛、解热作用 B.有镇痛、抗炎作用 C.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D.有强大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E.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 2、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原因是: A.口服不吸收 B.片剂不稳定 C.易被肠道破坏 D.首关消除明显 E.口服刺激性大 3、吗啡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持续: A.导水管周围灰质 B.蓝斑核 C.延脑的孤束核 D.中脑盖前核 E.边缘系统 4、吗啡镇咳的部位是: A.迷走神经背核 B.延脑的孤束核 C.中脑盖前核 D.导水管周围灰 E.蓝斑核 5、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 A.作用于时水管周围灰质 B.作用于蓝斑核 C.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区 D.作用于脑干极后区 E.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 6、吗啡缩瞳的原因是: A.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B.作用于导水管周围灰质 C.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D.作用于蓝斑核 E.作用于边缘系统 7、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吗啡 B.喷他佐辛 C.芬太尼 D.美沙酮

E.可待因 8、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无便秘作用 B.呼吸抑制作用轻 C.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 D.成瘾性较吗啡轻 E.对支气平滑肌无影响 9、胆绞痛病人最好选用: A.阿托品 B.哌替啶 C.氯丙嗪+阿托品 D.哌替啶+阿托品 E.阿司匹林+阿托品。 10、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 A.肾上腺素 B.沙丁胺醇 C.地塞米松 D.格列齐特 E.吗啡 11、吗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蓝斑核的阿片受体 B.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黑质-纹状体通路 D.脑干网状结构 E.大脑边缘系统 12、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 A.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 B.神经痛 C.脑外伤疼痛 D.分娩止痛 E.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 13、二氢埃托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壳核 B.大脑边缘系统 C.延脑苍白球 D.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E.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14、人工冬眠合剂的组成是: A.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 B.派替啶、吗啡、异丙嗪 C.哌替啶、芬太尼、氯丙嗪 D.哌替啶、芬太尼、异丙嗪 E.芬太尼、氯丙嗪、异丙嗪 15、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的药物是: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

镇痛药 定义:镇痛药——减轻或消除疼痛,但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 分类: (1)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2)非麻醉性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PS: 疼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使患者痛苦的一种症状,是伤害性刺激通过痛觉神经传至中枢,经大脑皮质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种感觉。 疼痛的分类: 镇痛药的分类: 一、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 三、其他镇痛药: 罗(颅)痛定、曲马朵、布桂嗪(强痛定)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一)——吗啡 一、体内过程 1、p.o,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F约为25%),皮下和肌肉注射吸收较好。15-30min起效、镇痛维持4-6h 2、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但足以发挥作用。 二、作用机制 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激活中枢“抗痛系统”而产生镇痛作用,使得P物质减少。 属麻醉药品,具有 成瘾性,注意与麻 醉药区别。

三、药理作用——中枢作用和外周作用 (一)中枢作用 (二)外周作用 四、临床应用 1.镇痛:除晚期癌症以外,一般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剧烈疼痛,剂量需个体化 (1)胆绞痛和肾绞痛:与阿托品合用。 (2)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 — 镇静和扩血管 (3)神经性疼痛疗效差(神经压迫性疼痛) 2.急性肺水肿所致心源性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需强心、利尿、平喘药等综合治疗。

3.止泻: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用于非细菌性、消耗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用阿片酊/复方樟脑酊。 五、不良反应 1)治疗量: 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老年人多见)、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偶见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 2)耐受性和依赖性: 戒断症状: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周。 3.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抢救: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 人工呼吸,给氧。 4.禁忌症 分娩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内压高、肝功能严重减退、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二)——可待因 特点: 口服,F约为60%较吗啡高 其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01/12,但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无明显镇静,呼吸抑制较轻 用于中等程度疼痛的止痛和剧烈干咳(伴胸痛) 无明显便秘、尿潴留及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欣快感及成瘾性的发生率也低于吗啡。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三)——哌替啶(度冷丁) 一、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作用时间短 2)镇静、扩血管、呼吸抑制作用与吗啡相当 3)无镇咳作用 4)兴奋胃肠平滑肌作用时间短,不止泻,不便秘 5)对子宫平滑肌无影响,不对抗催产素,不影响产程 6)成瘾较慢,戒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二、临床应用 1.镇痛 1)各种剧痛(多i.h或i.m,起效快,替代吗啡) 2)胆肾绞痛(合用阿托品) 3)分娩止痛(产前2-4h禁用) 2.麻醉前给药 3.心源性哮喘的辅助治疗(弱于吗啡) 4.人工冬眠

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磺胺嘧啶锌(Sulfadiazine-Zn) 与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Ag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磺胺嘧啶银为应用烧伤创面的磺胺药,对绿脓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保持了磺胺嘧啶与硝酸银二者的抗菌作用。除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外,还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愈合。但磺胺嘧啶银成本较高,且易氧化变质,故制成磺胺嘧啶锌,以代替磺胺嘧啶银。其化学名分别为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银(SD-Ag )、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锌(SD-Zn ),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NH 2 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 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磺胺嘧啶锌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合成路线如下: NH 3.H 2O H 2O ++SO 2N N N H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2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三、实验方法 (一)磺胺嘧啶银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50 mL烧杯中,加入10% 氨水20 mL溶解。再称取AgNO33.4 g置50 mL烧杯中,加10 mL氨水溶解,搅拌下,将AgNO3-氨水溶液倾入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片刻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Ag+反应,得本品。干燥,计算收率。 (二)磺胺嘧啶锌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100 mL烧杯中,加入稀氨水(4 mL浓氨水加入25 mL水),如有不溶的磺胺嘧啶,再补加少量浓氨水(约1 mL左右)使磺胺嘧啶全溶。另称取硫酸锌3 g,溶于25 mL水中,在搅拌下倾入上述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搅拌片刻析出沉淀,继续搅拌5 min ,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反应(用0.1 M氯化钡溶液检查),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 合成磺胺嘧啶银时,所有仪器均需用蒸馏水洗净。 思考题: 1. SD-Ag及SD-Zn的合成为什么都要先作成铵盐? 2. 比较SD-Ag及SD-Zn的合成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一)共同特点 【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前列腺素合成。 补充: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 补充: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分类 1.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对COX-1和COX-2均有抑制作用。 2.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选择性抑制COX-2,而对COX-1的抑制作用弱。 意义: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 代表药: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罗非昔布等。 【共同药理作用】 一、解热作用 机制:抑制中枢COX,使PG合成减少; 特点:NSAIDs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而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二、镇痛作用 机制: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 特点: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无成瘾性。 三、抗炎作用 机制:抑制炎症局部的COX; 特点:对抗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不能防止炎症发展和后遗症 (二)常用药物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药动学】 ◇吸收: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 吸收过程中和吸收后,可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阿司匹林的t1/2仅有15min左右。 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分布: 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 “阿依水、抢蛋白” 格列类、华法林、 被抢劫、被游离; 易过量、易中毒、 低血糖、低凝血。 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 ◇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排泄: ①约25%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②改变尿液的PH值,使碱化尿液,可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 一、解热镇痛作用 较强。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等。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 三、抑制血栓形成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 ◇作用较强,但用量要比解热镇痛剂量大1~2倍,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 ◇急性风湿热患者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节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因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故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对症,可使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 三、抑制血栓形成: 注意:小剂量(100mg/日) 机制: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减少TXA2(血栓素A2)的生成。 应用:心血管恶性事件的一级预防,可降低心梗、脑梗发生率。 【不良反应】 乙酰水杨酸,抑制COX(PGE) 解热又镇痛,抗炎抗风湿; 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 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易。 “为”——胃肠反应 “您”——凝血障碍 “扬”——水杨酸反应 “名”——过敏反应 “易”——瑞夷综合征 1.胃肠道反应: 原因:直接刺激胃黏膜; 抑制COX-1,抑制胃黏膜PGs合成。 表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畏食常见。

(整理)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 磺胺嘧啶锌(Sulfadiazine-Zn) 与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Ag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磺胺嘧啶银为应用烧伤创面的磺胺药,对绿脓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保持了磺胺嘧啶与硝酸银二者的抗菌作用。除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外,还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愈合。但磺胺嘧啶银成本较高,且易氧化变质,故制成磺胺嘧啶锌,以代替磺胺嘧啶银。其化学名分别为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银(SD-Ag )、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锌(SD-Zn ),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NH 2 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 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磺胺嘧啶锌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合成路线如下: NH 3.H 2O H 2O ++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NH 2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三、实验方法 (一)磺胺嘧啶银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50 mL烧杯中,加入10% 氨水20 mL溶解。再称取AgNO33.4 g置50 mL烧杯中,加10 mL氨水溶解,搅拌下,将AgNO3-氨水溶液倾入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片刻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Ag+反应,得本品。干燥,计算收率。 (二)磺胺嘧啶锌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100 mL烧杯中,加入稀氨水(4 mL浓氨水加入25 mL水),如有不溶的磺胺嘧啶,再补加少量浓氨水(约1 mL左右)使磺胺嘧啶全溶。另称取硫酸锌3 g,溶于25 mL水中,在搅拌下倾入上述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搅拌片刻析出沉淀,继续搅拌5 min ,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反应(用0.1 M氯化钡溶液检查),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 合成磺胺嘧啶银时,所有仪器均需用蒸馏水洗净。 思考题: 1. SD-Ag及SD-Zn的合成为什么都要先作成铵盐? 2. 比较SD-Ag及SD-Zn的合成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上课讲义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材料密度、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掌握材料吸水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3、掌握材料强度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4、了解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用途 二、实验内容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使用设备:案秤(量程6kg,精度50g);直尺(精度1mm);干燥箱。 实验步骤:首先,将试件放入105 ℃的干燥箱并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质量m;用直尺测量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其体积。对六面体的试件,需在长、宽、高各个方向测定三处,取其平均值并计算体积V。材料的体积密度=m/V; 单位kg/m3。(精确至10 kg/m3) b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质量吸水率: 使用设备:天平;干燥箱。 实验步骤:将试件放入干燥箱在105 ℃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初始质量m0;将试件放入容器并逐次加水,以使得试样中的开放空隙均被水所填充;30分钟后,取出试件,抹去表面水分以使其处于饱和面干状态,称量其质量m1,然后用排水法测出试样的体积V0;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精确至0.01%): 2、观察承压面状态(环箍效应)对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破坏状态的影响: 测定在不同的加荷速率、试件尺寸和承载面状态下对混凝土试件极限抗压强度得影响。 用加载机在0.5MPa/s以及1.0MPa/s两种加载速率,在直接接触和垫胶片两种不同的承压面接触方式上,对100*100*100、150*150*150、100*100*300三种C30混凝土试件进行加载,观察试件的极限强度以及破坏方式,并分析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原因,总结加载混凝土试件的规律经验。 3、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 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C30素混凝土、C30轻骨料混凝土、CF30掺入钢纤维的混凝土、C80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弯折加载,用计算机绘制不同品质混凝土试件的挠度-荷载曲线,并用日本JSCE - SF4标准分析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和弯曲韧性指数,依据混凝土试件挠度-荷载曲线峰值后的面积占曲线总面积的百分比来分析混凝土试样的韧性,并观测强度等级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断面形态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实验数据处理:

(甲组)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实验报告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2、学习药物镇痛作用的筛选方法(扭体法)。 二、实验原理 由于腹膜有广泛的感觉神经分布,某些化学物质(如冰醋酸等)注入小鼠腹腔内可刺激脏层和壁层腹膜,引起深部、大面积且持久的疼痛,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两侧内凹、躯体扭曲、后肢伸展和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统称为扭体反应。该反应在注射15min 内出现频率最高,故注射后15min内发生的扭体次数作为疼痛的定量指标。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500ml烧杯、棉签、1ml注射器、鼠笼。0.2%哌替啶(度冷丁)生理盐水溶液、安痛定生理盐水溶液(取1ml安痛定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2.5ml)、0.7%冰醋酸溶液、生理盐水、碘酊、2%苦味酸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分组取体重相近同性别小鼠33只,分别称重、标记、随机分成3组,每组11只动物。均由腹腔注射给药,甲组给生理盐水0.1ml/10g,乙组给哌替啶0.1ml/10g,丙组给安痛定0.1ml/10g。30min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0.1ml/10g。 2、观察扭体反应次数观察15min内小鼠是否出现扭体反应,并记录15min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 3、计算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综合全实验室结果,求甲、乙、丙三组15min内出现的平均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两种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将结果填入下表。 五、实验结果 小鼠镇痛指标记录 六、分析与讨论

1、比较哌替啶、安痛定药物的镇痛作用机理、特点并联系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有何不同? 答: 七、结论 1、度冷丁和安痛定两种药物都有镇痛作用。 2、度冷丁的镇痛效价大于安痛定。

(整理)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试验一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试验日期: 试验人: 同组人姓名: 组号: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掌握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等概念以及材料的强度与材料的孔隙率大小及孔隙特征的关系,验证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预习思考题: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软化系数的概念是什么? 一、密度试验: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1. 主要仪器设备: 李氏比重瓶,烧杯,小勺,漏斗,天平(称量1kg ,感量0.01g )。 2. 方法步骤: (1)试样制备:将试样研碎,通过900孔/cm 2的筛,除去筛余物,放在105~110℃烘箱中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2)在比重瓶中注入水至突颈下部刻线零以上少许,记下初始读数V 1。 (3)用天平称取60~90g 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将试样徐徐送入比重瓶中,直至液面上升至20ml 刻度左右。 (4)排除比重瓶中气泡,记下液面刻度V 2;称取剩余的试样质量,算出装入比重瓶内的试样质量m(g)。 (5)计算:密度)/(3cm g V m = ρ (精确至0.01g/cm 3) 式中:m :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 ) v :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 3) 3. 记录及结果计算:

注:按规定试验应做两次,两次结果相差不应大于0.02g/㎝3。 二、表观密度试验: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内部孔隙)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1、主要仪器设备 游标卡尺(精度0.1mm ),天平(感重0.1g ),烘箱,干燥器。 2、方法步骤 (1)将试样放置在105~110C ?烘箱中烘至恒重。 (2)用卡尺测量试件尺寸(每边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并计算出体积Vo (㎝3) (3)称取试样质量m (g )。 (4)计算:表观密度)/(3cm g V m o o = ρ(计算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式中:m :试样质量(g ) v 0:试样体积(㎝3) 3、记录及结果计算: 注:按规定试样表观密度取三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定结果。 三、孔隙率计算: 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将已经求得的密度ρ及表观密度o ρ代入下式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考情分析 十七、解热镇痛抗炎药 与抗痛风药 1.解热镇痛 抗炎药 (1)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 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美洛 昔康、塞来昔布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2.抗痛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等抗痛风药的作用和应用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一)共同特点 【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前列腺素合成。 补充: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 补充: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分类 1.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对COX-1和COX-2均有抑制作用。 2.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选择性抑制COX-2,而对COX-1的抑制作用弱。 特点: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 代表药: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罗非昔布等。 【共同药理作用】 一、解热作用 机制:抑制中枢COX,使PG合成减少; 特点:NSAIDs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而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二、镇痛作用 机制: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 特点: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无成瘾性。 三、抗炎作用

机制:抑制炎症局部的COX; 特点:对抗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不能防止炎症发展和后遗症 (二)常用药物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药动学】 ◇吸收: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 吸收后,可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阿司匹林的t1/2仅有15min左右。 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分布: 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 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 “阿依水、抢蛋白” 格列类、华法林、 被抢劫、被游离; 易过量、易中毒、 低血糖、低凝血。 ◇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排泄: ①约25%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②碱化尿液,可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 一、解热镇痛作用中剂量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大剂量 三、抑制血栓形成小剂量 一、解热镇痛作用 较强。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等。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 ◇作用较强,但用量要比解热镇痛剂量大1~2倍,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 ◇急性风湿热患者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节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因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故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对症,可使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 三、抑制血栓形成: 注意:小剂量(100mg/日) 机制: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减少TXA2(血栓素A2)的生成。 应用:心血管恶性事件的一级预防,可降低心梗、脑梗发生率。 【不良反应】 乙酰水杨酸,抑制COX(PGE) 解热又镇痛,抗炎抗风湿; 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 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易。 “为”——胃肠反应 “您”——凝血障碍 “扬”——水杨酸反应 “名”——过敏反应 “易”——瑞夷综合征

第五章第六节: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答案)

第五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自考复习) 一、单 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 1、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 A )。 A. 乙酰水杨酸酐 B.吲哚 C. 苯酚 D. 水杨酸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2、吡唑酮类药物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B )。 A. 镇静催眠 C. 抗菌 E.降低血压 4、双氯芬酸钠属于哪类药物 ( B ) B. 阿司匹林 D. 对乙酰氨基酚 8、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 B.解热镇痛抗炎 D. 抗病毒 3、扑热息痛药物中应检查 ( B ) 杂质的含量。 A. 对乙酰氨基酚 D. 对氨基苯甲酸 B.对氨基酚 C.水杨酸 E.醋酸 A. 邻氨基苯甲酸类 B.吲哚乙酸类 C.芳基烷酸类 D. 吡唑烷酮类 E.苯胺类 5、下列抗炎药与其结构类型不相对应的是 ( D )。 A. 阿司匹林——水杨酸类 B. 吲哚美辛一一杂环芳基乙酸类 C. 萘普生——杂环芳基丙 酸类 D. 布诺芬——吡唑酮类 6、布洛芬是 ( A )。 A. 非甾体抗炎药 C. 心血管药 B. 中枢兴奋药 D. 镇痛药 7、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其( + )异构体的药物是 ( C )。 A. 安乃近 C.萘普生

A. 乙酰水杨酸酐 C. 苯酚 E. 乙酰水杨酸苯酯 9、非甾体消炎药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 作用的( A )。 C. 去甲肾上腺素 D.色胺 12、下列药物中,没有镇痛作用的是 (C )。 A. 阿司匹林 B.海洛因 C. 扑热息痛 D.苯妥英钠 13、下列镇痛消炎药中,具有芳基丙酸结构的是 (D )。 A. 阿司匹林 C. 保泰松 D.布洛芬 14、力口 FeCb 立即显稳定红色的是( D ) A. 氨甲丙二酯 B .卡马西平 C. 苯巴比妥 .安疋 B.吲哚 D.水杨酸苯酯 1),阻断(2)的合成,而显示消炎、解热、镇痛 A. ( 1)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 C. ( 1)环氧合酶(2)白三烯 10. 下列 药物中没有消炎作用的是 (B A. 阿司匹林 C. 萘普生 11、 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是哪种生物胺的[ B. ( 1)酯氧酶(2)前列腺素 D. ( 1)酯氧酶(2)白三烯 ) 。 B. 扑热息痛 D. 吲哚美辛 聂取的抑制剂 ?( B ) .5-羟色胺 B.吲哚美辛 D.氯丙嗪 15、 扑热息痛药物中应检查 ______ A. 对乙酰氨基酚 C. 水杨酸 E. 醋酸 16、 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其( 杂质的含量。(B ) B. 对氨基酚 D. 对氨基苯甲 酸 + )异构体的药物是(C )

材料的基本性质2017

材料基本性质 一、判断题 1、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小于5,可以直接舍去,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 ()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2、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大于5,可以直接舍去,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 ()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3、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为5,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零的数字则进一。 ()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4、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为5,而其后无数字或全部为零,则进一。()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5、数字1.9587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1.96。()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6、数字1.6975修约成四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1.698。()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7、数字25.65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25.7。()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8、数字0.8763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0.876。()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9、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1.569g/cm3,修约后为1.57g/cm3。()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10、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1.795006g/cm3,修约后为1.79g/cm3。()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11、含水率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3.3487%,修约后为3.4%。()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12、含水率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3.0501%,修约后为3.1%。()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13、实验室计算结果为0.51697,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0.517。()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5解热镇痛药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第一节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但对正常人的体温没有影响), 并能缓解疼痛的药物。临床上使用的解热镇痛药按化学结构分为三大类: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和吡唑酮类。 一、水杨酸类 1.水杨酸类简介 最早使用的一类解热镇痛药为水杨酸类。1838年有人从水杨树皮中提取得到水杨酸(Salicylic Acid),1860年水杨酸被Kolbe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1875年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药首次应用于临床,但具有对胃肠道较大刺激性的副作用;1899年水杨酸的衍生物-阿司匹林(Aspirin)正式在临床使用,并逐渐成为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其后,经结构改造或修饰开发得到一系列水杨酸类衍生物作为解热镇痛药,陆续用于临床。 水杨酸 水杨酸钠阿司匹林 【相关链接】阿司匹林的百年历史 阿司匹林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1999年3月6日是阿司匹林正式诞生100周年的日子。早在1853年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很好;1899年由德国拜耳(Bayer)公司的Dreser介绍到临床,取名为Aspirin。其中字母A源于乙酰基Acetyl, 而spirin则是来自于Spirea植物中得到的天然水杨酸的老名称。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从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拓展提高】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结构改造 水杨酸类药物结构中的羧基是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重要基团,但也是引起胃肠道刺激的主要基团。因此,对水杨酸类的羧基或羟基进行结构修饰,制成相应的盐、酯和酰胺,可以降低羧基的酸性,减少或克服其对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另外,在其羧基或羟基的对位引入氟代苯基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见表3-1。 表3-1 临床常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 结构与名称作用特点结构与名称作用特点 水杨酰胺(Salicyamide) 对胃肠道几乎 无刺激,保留镇痛作 用,但抗炎作用基本 消失。 水杨酸胆碱(Choline Salicylate) 口服吸收 比阿司匹林 快,胃肠道副 作用较小,解 热镇痛作用比 阿司匹林大5 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