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XX街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试点工作方案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在城乡建设和“三农”工作领域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促进乡村发展和复兴的新路子,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是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新载体,是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新实践在“三农”工作上的新抓手。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县积极组织试点申报,将XX镇花楼村周庄和CC镇小乔圩村刘庄作为本次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点”试点的承载地。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为指导思想,全面落实蓝绍敏副省长在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启动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工作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联动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重塑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现实模样。

二、总体目标

花楼村周庄位于县城周边,其坐落的花语果园是我县唯一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且位于我县全域旅游重点打造的EE

景区腹地,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小乔圩村刘庄是省经济薄弱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村庄特色不够突出,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我县希望通过花楼村周庄和小华圩村王庄2个不同类型村庄的特色田园乡村的试点创建,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拥有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的特色田园乡村。进一步探索在XX街道内乃至苏北地区,甚至全省可推广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经验。具体目标是:

1.生态优。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修复和改善,田园景观得到有效挖掘和充分彰显,形成自我循环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环境。

2.村庄美。村落与环境有机相融,保持传统肌理和格局,村庄尺度适宜,建筑风貌协调,地域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3.产业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农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经营体系不断健全,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大幅提高。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升级版,形成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4.农民富。产业富民、创业富民效应进一步凸显,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在挖掘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实现增收。

5.集体强。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活力充分激发,收入来源持续稳定,乡村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

6.乡风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家庭和陸、邻里和谐,村民自治、干群融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等相衔接,分期分批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农民始终是农村的主人,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积极主动投身村庄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村庄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保护山水基底、历史肌理、空间形态,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田园乡村特色,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协调乡村建筑、田园景

观、自然风光,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在Q大地上留住世外桃源式的乡村,延续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

5、坚持整合力量。加强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研究梳理适用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验项目和能够推广的实验成果,在特色田园试点村先行先试。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聚焦特色田园乡村聚合使用。将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与农地挂钩、土地复垦、农民住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以试点村建设为示范,认真分析总结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十三五期间推出3-5个村庄进行试点创建,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形成独具Q特色,代表江苏水平的特色田园乡村。

四、重点任务

(一)科学规划设计。邀请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设计师手册中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吴畏大师团队对花楼

村周庄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应在认真细致的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找出乡村发展问题,分析主要原因,质地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高水平制定村庄规划,注重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有机融合。做好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

在产业方面:找出当前乡村产业发展缓慢的症结,制定新的发展思路,研究新的产业发展运营模式。为村庄产业发

展寻找新的突破。结合乡村核心产业,制定完善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从一产向二、三产眼神,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引导村民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

在乡村生态环境方面:梳理村庄生态环境问题,修复、改善村庄自然水系、果园、田园的生态环境,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在村庄环境营造方面:合理利用村庄内空置、闲置空间,融入新的公共功能,并在环境打造方面积极运用乡土、本地材料,营造出亲切的乡村环境;同时对现状市政设施做全面规划设计,特别是污水、雨水、垃圾环卫设施,全面治理乡村环境问题。

在引导农民致富方面:通过新产业的发展,为乡村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传统果农,创造更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村民的收入提供更好的保障在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制定新的合作社、股份制式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领村集体发展集体产业,做强集体经济。

在乡风建设方面:努力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传统手工艺等特色资源,提出文化传承车略,寻找文化空间载体;协同乡村干部、乡绅、村民共同制定村民公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加快村庄乡风建设步伐。

(二)培育特色产业(产业特)。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

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村庄产业现状:花楼村周庄,位于果园,有传统农业面积XX亩,梨树XX0亩1XX0株,桃树XX亩7XX株,枣树XX 亩11XX株。周庄现状果园经营仍处于初步阶段,属粗放式发展,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已不符合当前农业发展趋势。目前村民经营果树收入较低,未能达到富民效果,产业潜力尚待挖掘。

发展思路:根据省市委关于加快苏北绿色发展的要求,和县委打造“XX伊水EE,真情真意真Q”的战略部署,围绕“突出果林特色,做强旅游产业,建设田园乡村”的工作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农业+旅游”的特色产业,产业发展“接二连三”,优化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完善果林产业链,增强村庄产业特色。改善创业、就业环境,吸引乡村年轻人、农民工回家创业,增加农民就业选择与收入。

“互联网+农业”: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规划积极打造“云果园”,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集合云端认养、网络销售、品牌营销、果园旅游、私人定制加工等多种服务,建立用户—农民的直接联系通道,打造线上订单、线下体验的新模式。利用互联网的魅力,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帮助村民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

“农业+旅游”:一方面积极打造果园生态旅游产业,利用果园景观、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采摘、品尝、体验加工、度假、购物。另一方面积极融入村庄东侧EE的建设,对接EE发展功能需求,提供餐饮、住宿、果园休闲体验等多种服务。

(三)保护生态环境(生态优、村庄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庄垃圾、污水等生活污染治理,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试点村有垃圾转运站;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试点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严格管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支持试点村做好农业废弃物利用,每村安排30万元用于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实施田水林庄,生态保护和修护工程,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田园景观,促进“田水林庄人”和谐共生。

具体措施:

(1)田园环境整治

水系梳理:贯通现状河、塘、沟、渠,清理水面垃圾,打造完善的生态的水网格局,既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升果园灌溉能力。

果园整治:拆除更新老旧围栏、广告牌,解决围栏上枯死拉拉秧、私搭乱建、乱堆杂物等问题。

(2)村庄对外展示界面景观提升

积极利用XX、高铁交通通道优势,通过景墙、植物、特色建筑的布置,打造乡村特色鲜明的沿线形象,提升乡村认知度。

(3)村庄景观提升

进一步细致化设计村口标志,融入村庄特色元素,提升乡村认识度;提升村庄沿路、滨水景观,改善村庄绿化环境;通过对现状闲置地、空新房用地的置换,增设富有农趣、乡野的公共活动空间,增强村民归属感。

(四)彰显文化特色(乡风好)。通过对试点村庄整体空间布局的梳理,明晰村庄的空间层级和秩序,整理出公共空间系统;保护村庄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关系,协调周边环境,保持村庄的人文尺度。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把试点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明的特色文化村。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

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具体措施:

(1)挖掘乡村历史典故,传承老历史文化

结合“花楼陨石”的故事,打造“花楼故事”公共空间,讲诉花楼村的由来,同时,结合核心景点打造“乡村文化馆”及儿童活动空间,让儿童在玩乐的同时,了解乡村记忆,增强乡村认知。

(2)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提升

引导酱油、大饼制作等传统手工艺由产品销售向旅游体验转变,改善加工坊的工作体验环境,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3)新文化塑造

积极打造“桃花节”、“梨花节”、“果园采摘节”、“果园健身慢跑”等多种文化活动,塑造特色果园品牌,形成新的果园文化。

(4)村民公约制定

联合村民、乡绅共同制定详细村民文化公约,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五)改善公共服务(村庄美、集体强)。通过对闲置宅基地和乱搭乱建房屋的清理,梳理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村庄道路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公共绿地以及村民活动场所等。通过功能置换、适度调整用地布局,保持不同功能地块之间的合理间隔,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相互干扰。统筹安排小学、幼托、医疗、文体活动室、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位置和规模。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村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庄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农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具体措施:

(1)道路交通改造提升

完成东侧花楼东路的硬质化改造,提升村庄南北向交通通行能力;在村庄现状道路沿线有空间的地方设置会车空间,提升村庄东西向道路通行能力;增设生态停车位,满足未来停车需求。

(2)市政环卫设施提升

道路两侧修建雨水排水沟、渠,解决现状村庄积水问题。补充、布置垃圾箱,清除垃圾池,组织垃圾收集人员,做到“日产日清”改善垃圾收集脏、乱问题。

进一步整理空中杂乱的电力线,形成整洁舒适的乡村空

间。

(3)教育医疗查漏补缺

对花楼村内果园小学进行改造升级,具体内容包括新建教室以及多功能教室,校园塑胶跑道项目、安全视频监控项目以及校园综合改造、绿化等。在周庄增设医务室,增加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服务,保障村民健康。

(六)增强乡村活力(农民富、集体强)。根据Q实际,引导村民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逐步破除“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引导村民向专职农民转变。让村民在本村有业可创,有利可图,留住乡村人才,吸引民工返乡创业,这是增强乡村活力的核心。强化村支部引路,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鼓励农民联合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弘扬“新乡贤文化”,让那些功成名就的精英回归乡村,乡贤能起到引路人、传播者和安全阀的作用,起到消弭社会分歧、为利益博弈提供缓冲地带的作用。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切实增强农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健全乡村老百姓的利益表达机制,促进乡土社会的有机团结,让乡村社会更具生机和活力。

五、工作策略

一、快速启动、强势推进。采取“统筹一起干,明确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