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兴本中学明祖友

【课标要求】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时间、代表人物;了解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概况;掌握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是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从而说明改革是强国之路,对学生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

【重点难点】

一、重点: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二、难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性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由课件展示出普京和奥巴马的图片引入美俄在克里米亚的角逐,进而引出课文主题。(板书标题)

二、新课讲解:

1、理解标题

(1)让学生理解“农奴”一词。

先由学生畅想农奴的状态,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农奴”的概念和他们实际的生存状态。(展示课件)

2、农奴制度废除的原因

(1)请同学们读教材P127-128,思考:农奴制度的实行给俄国社会带来了哪些问题?

学生看书、勾画、讨论、发言,师适当点评。(展示课件)

(2)这些问题对谁最不利呢?

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讨论明确问题。

(3)该矛盾可以化解吗?

学生在前面两小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明确。进而搞清楚俄国废除农奴制废除的根本原因。(展示课件)

(4)是什么事件导致了该矛盾的激化。

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明确,进而搞清楚俄国废除农奴制废除的直接原因。(展示课件)

以上分析说明:19世纪中期,野蛮的农奴制度已成为俄国前进的最大阻力的,是俄国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的根本原因。俄国要发展,要前进,必须废除农奴制度。

(师导)如何废除?(展示课件)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是在这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才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的。正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己在谈农奴制的废除时所说:“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对沙皇改革的动机,教材小字已有说明。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时间、任务、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129页勾画、讨论、发言、明确。

(2)课文出现三句话,试着分别慨括这次改革囊括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朗读教材,讨论、发言。师适当总结。(展示课件)

(3)在第二小题的基础上试看看这次改革主要是为谁服务的?

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联系资产阶级的发展要素,明确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进而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4)这次改革,从亚历山大二世的本意上看,他愿意把所有的既得利益交出来为资产阶级服务吗?

学生联系其目的看看,讨论发言,明确。进而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展示课件)

总结:1、改革促进发展。2、评价事件要一分为二。

3、俄国的对外扩张

本目为阅读内容,教师提供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白俄国扩张的大致情况和扩张的结果即可)

1.扩张情况(从向东、向西、向南、向东南四个方向了解)

2.扩张结果(知道俄国通过扩张,到20世纪初,沙俄已成为一个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跨欧亚二洲的大帝国。被称为“民族监狱”)

3.获得认识(侵略成性的沙俄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向周边不断吞食、扩张而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的)

三、课堂小结

由于俄国农奴制度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导致了亚历山大二世作出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但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俄国在16—19世纪,通过在欧、亚二洲的扩张,由一个内陆小国变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四、课后练习

1、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农奴制度的阻碍

B、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C、国内市场狭小

D、自由劳动力缺乏

2、俄国1861年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 )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沙皇专制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笼络资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

3、材料分析题

材料1:“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回答:(1)材料一的引文讲话的人是谁?

(2)两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国家发生的什么件?

(3)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俄国的改革》精品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教学分析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 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观看《大国崛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一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右边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 2.彼得一世被称为“俄国之父”,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 3.马克思评价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这里的两个“野蛮”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提示:第一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的强硬手段和坚决态度以及对反对者的残酷无情。第二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方面的相对落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读史料: 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和《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3.展示图文材料

专 题 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教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4.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习导航: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必要性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业方面: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运动席卷俄国 1.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2.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与工农运动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

岳麓版历史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评价 1)客观上利于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4)是俄国从生产方式过渡到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 6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

历史教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选修1)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力量对比: 6、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 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特点: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 虽然这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但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如何呢?比较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政权: 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担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nbwcohbdAx 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 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 力nbwcohbdAx 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 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nbwcohbdAx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 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 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 金,还要承担各种。nbwcohbdAx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 主服, 交) nbwcohbdAx 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 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

渡) 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 的来源,nbwcohbdAx 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 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 的发展,nbwcohbdAx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 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 上还被束缚在上 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 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 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主的 nbwcohbdAx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

第23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九上23课练习题 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2.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句话说明了改革的目的是 A.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3.1855年,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战争是() A、瓜分波兰 B、入侵阿富汗 C、克里米亚战争 D、日俄战争 4.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得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 A、自上而下的改良 B、自下而上的革命 C、对封建制度的改良 D、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6.以下有关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得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B.都是通过统治者颁布法令而废除的 C.都是让农奴和黑奴无条件地获取解放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材料二 1863年1月1日起……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回答: ⑴材料一、二分别与哪一种大历史事件有关?二次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分别是谁?

⑵以上二次重大事件的直接目的的分别是什么?他们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 ⑶通过学习以上两个事件,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至少两点)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为国家富强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难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上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哪两位? 学生回答:沙皇彼得一世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对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他们为何要改革?改革最终为俄国带来什么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教师讲解: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沙皇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并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提出问题:请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学生回答: 内容:政治上,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设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影响: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教师提问:从彼得一世推行改革的具体措施上,我们能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回答: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文化,具有革旧图新的魄力。 3.教师过渡: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引进西欧的先进技术及军事理念,但拒绝其先进的政治制度,他的改革强化了沙皇专制制度。1825年,俄国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对沙皇专制制度造成一次巨大冲击。 (二)农奴制的危机 1.教师提问: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学生归纳: 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盛行的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三)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教师提问:当时俄国在位的沙皇是谁?他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的目的、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时间:1861年3月3日。

第 20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大字思考理解) 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统治激起了哪些阶层的不满?(农奴、新兴资产阶级、工人和士兵。出示沙皇军队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图) 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农奴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沙皇专制统治已摇摇欲坠) 3.导致了对外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二、如何废除农奴制度?(自上而下依法废除) (指导读书)请同学们看教材P128第三段大字,找出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俄国沙皇和时间。1.法令规定如何解放农奴?2.法令颁行前后农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对于农奴今后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客观评价农奴制的废除 (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农奴制的废除:既要看到积极影响,又要看到存有不足教会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方法)进步性:这次改革是在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的背景下实行的;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农奴获得了自由,从而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农奴获得了财产、土地,提升了社会购买力,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农奴获得土地时,必须赎买,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措施使俄国加快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这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 局限性:这次改革的目的是沙皇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改革代表是以沙皇为首的封建贵族;沙皇是在“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动机实行的;改革内容中,农奴赎买土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质上是对农奴的大规模的掠夺。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奴获得自由时,他们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它又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俄国所面临的扫除封建残余的民主革命任务仍很艰巨。 四.(引导)俄国成功废除农奴制度,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从俄国的经验看,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也能解放生产力。我们要树立改革意识,积极投身于改革洪流中。 五、俄国的对外扩张 1.扩张情况(从向东、向西、向南、向东南四个方向了解) 2.扩张结果(知道俄国通过扩张,到20世纪初,沙俄已成为一个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跨欧亚二洲的大帝国。被称为“民族监狱”) 3.获得理解(侵略成性的沙俄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向周边持续吞食、扩张而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的) 练习: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请回答:①材料一是谁说的话?反映的是哪次改革? ②从材料一中能看出这次改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③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启迪: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在当今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明治维新对日本有哪些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新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是在欧美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侵凌其他有色人种之时,东亚人民自强自立的一次伟大而令人激昂的事件。这次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的权威,打破了延续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扫除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障碍,为日后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 2、政治的缓慢变革:识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 3、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识记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了解1861 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2、认识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3、理解为什么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教学难点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 1、原因: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表现: (1)农业: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 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2)工业:

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 ②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机器生产占统治地位 ④工业部门增加 3、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二、改革的拓展 1、措施: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1 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2)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 (3)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 2、成果: (1)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防止革命爆发,缓和社会矛盾和危机,维持沙皇专制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导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积累、劳动力、市场、技术 “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背景 1、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内因) ①生产力低下 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A、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B、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19C中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是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生产力————生产关系 1801—1810:83、1811—1820:124、1821—1830:156、1831—1840:143、1851—1860:591 ③阶级矛盾激化:A、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 B、要求变革的呼声 俄国的农奴制 什么叫农奴制?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确立:17C中(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建立) 发展:18C进一步加强 俄国农奴制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彼得大帝,被称为“俄国之父”,他亲手将俄国推入了现代世界。他深知“拖延就是死亡”,所以挑战数百年的无知与孤立,推动巨大的变革,将数百万人脱离黑暗时代,使俄国逐步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同时,彼得大帝的改革与扩张充满了血腥和杀戮,他将很多人推上了断头台,甚至亲手执行他们的死刑。他严刑拷打逆乱的儿子,并且毫不留情地宣判了他的死刑。 农奴制的存在对俄国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农奴制的危机------农奴生活贫困--------严重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社会矛盾激化 二。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1。俄国工业发展的背景 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使用机器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 2。概况: A。俄国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④要求改革的呼声 a、“十二月党人起义”时间:1825 目的: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发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b、19C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 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文学作品:P98 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赫尔岑(1812——1870年):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出生于俄罗斯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里,青年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传活动。他是由贵族革命家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过渡性人物,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847年他被迫流亡西欧,1852年移居伦敦。次年他在伦敦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开始出版一种革命的杂志《北极星》,表示他决心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出生在萨拉托夫城一个神甫家庭里。早年在一所宗教学校上学,后来进了彼得堡大学。他非常憎恨沙皇专制制度,从大学时期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会的答案。大约在这一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到费尔巴哈哲学,逐渐成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

俄国废除农奴制有着怎样的背景

俄国废除农奴制有着怎样的背景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农奴作为地主的私有财产,极度摧残着农奴的身心,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爆发。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有着怎样的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之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俄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为2亿5千万俄担,其中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列宁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不过,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地主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 在土壤肥沃、工业不甚发达的黑土各省和白俄罗斯,地主主要是靠缩减农民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在这里,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的土地扩大了2~3倍,而农民的份地平均缩减了1/3和2/3,由每人7俄亩减至3.2俄亩。随着地主耕地面积的扩大,劳役租加强了,劳役日也由每星期3天增加到4天.5天,甚至6天。

在俄国工业较发达的非黑土地带省份,地主主要是把农民的劳役租转变为代役租,并且日益提高代役租的数目。到五十年代末,在工业区每人一年所缴纳的代役租更是大幅度提高。承受着如此重压的农民,为了交付代役租便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城市或遥远的地区受雇于手工工场或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这些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有力地破坏了自然经济。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俄国农奴制危机的加剧,而农奴制危机的加剧破坏了地主经济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经济占据优势.农民的份地制度.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等。特别是农业中雇佣劳动和机器的使用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开始出现。这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农业危机,而且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 在农民阶级中,除了大批日益贫困和破产的贫农以外,还分化出了富裕的农民阶层。他们有的租种地主和国有土地,成为土地经营者;有的开办企业.酒店和旅馆,成为企业主;有的收购和转卖农产品和放高利贷,成为商人.高利贷者。而更富裕者成了拥有数万,乃至数十万卢布的大工厂主。他们构成了为农奴关系所掩盖的农村资产阶级,奠定了农村新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内外交困.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加速了农奴制的废除。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欧洲一些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但1861年改革的基本原因,是已把俄国拖到资本主义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历史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 奴制改革》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谈道:“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他说的“关键弱点”是指( ) A.殖民压迫 B.黑奴制度 C.幕府统治 D.农奴制度 2.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旁边有一座宏伟的塑像(见右图),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他是(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尼古拉二世 D.亚历山大二世 3.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是一些重大革命、改革的核心。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中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赎买 B.廉价拍卖 C.出租 D.无偿分配 4.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一个农奴家庭。以下是对她30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 A.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 B.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 C.罗斯拥有一块份地 D.罗斯由于不听话,被地主卖到另一个农庄 5.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 A.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 C.俄国农奴免费获得“份地” D.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6.“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 A.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B.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人奴隶的处境 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D.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7. 阅读下列材料 看右图中间站立的人,正在宣读沙皇的一份文件: “1.宣布农奴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法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 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1/5至1/4,其余由政府从国库拨款给地主,农民在以后49年内,每年附加利息以‘赎地费’的形式偿还。” 请回答: (1)这份文件是什么? 当时的沙皇是谁? (2)图片描绘的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事件? 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 它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改革的发生呢?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它的实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俄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为2亿5千万俄担,其中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列宁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不过,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地主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在土壤肥沃.工业不甚发达的黑土各省和白俄罗斯,地主主要是靠缩减农民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在这里,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的土地扩大了2~3倍,而农民的份地平均缩减了1/3和2/3,由每人7俄亩减至3.2俄亩。随着地主耕地面积的扩大,劳役租加强了,劳役日也由每星期3天增加到4天.5天,甚至6天。在俄国工业较发达的非黑土地带省

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这次改革使俄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了解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知道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进一步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概述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分析两次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提高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进行课堂交流、发言,培养“言而有据”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和积极影响的分析,学习运用“动机与结果”的概念分析解释历史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梳理两次改革的内容,进一步学习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阅读各种材料,分析改革背景,理解改革影响,进一步学习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彼得一世率团全面考察西欧国家,培养虚心学习的态度。 通过学习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发展,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进一步坚定坚持改革、深化改革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彼得一世改革。 2.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教学难点】 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领导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剪辑视频片段:纪录片《大国崛起·寻道图强》片头(约1分半钟)和《克里米亚战争》(约2分钟)。 3.可准备《俄国领土扩张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材料研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剪辑视频《大国崛起·寻道图强》 片头,激发兴趣、引起思考。教师提问:视频片段中关于俄国历史发展的哪些描述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继续设问:这些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俄国历史发展的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曾深刻影响俄国的两次改革。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或板书展示) (一)改革的背景(课件或板书展示)(课件展示《莫斯科公国建立之初》、《沙皇俄国形成时期》、《彼得一世登基时》三幅不同时期的俄国疆域图) 教师:观察地图,我们看到俄国领土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俄国的领土不断扩大。)教师指图补充:早在9世纪时,斯拉夫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俄罗斯封建国家,后来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近代“沙皇俄国”逐渐形成。到17世纪后期沙皇彼得一世登基时,它已成为横亘亚欧大陆北部、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的大帝国。 与历代沙皇一样,彼得一世也渴望扩张领土,进一步为俄国打通通往欧洲的出海口,但在1695年、1696年的两次对南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和1700年对北方瑞典的战争中,俄国均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请阅读教材回答。(学生阅读并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作为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1.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课件或板书展示) 那这一时期的西欧的情况如何?请回忆上期所学内容:14到17世纪,西欧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改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14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此时的西欧资本主义正蓬勃发展,遥遥领先于俄国。面对困境,年轻的沙皇决心改变,很快,一场影响俄国历史进程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就展开了。 2.彼得一世向西欧的学习(课件或板书展示) 1697年,一个庞大的使团从俄国出发,开始了周游欧洲列国的旅程,组织这次考察的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