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评价,确定发展方向和采取相应措施;

2. 明确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区域发展中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难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堂练习】

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化→综合发展

B. 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

C. 综合发展→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D.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工业化

答案:A

思路分析: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工业化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例题1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 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C. 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

D. 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2)若用上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B.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C. 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

D. 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思路分析:第(1)题,t2时刻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区域1处于发展中后期阶段,区域2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不相同。第(2)题,要实现我国不同区域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应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现阶段我国部分区域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现阶段各区域经济发展并不都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从区域1到区域3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答案:(1)C (2) D

例题2 (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19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1

图2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思路分析:(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属于传统工业区,由图可知,其工业城市的发展主要依托该地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五大湖便利的水运条件和当地广阔的市场。

(2)由图可知,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是1900—1950年,由材料可知,该时期底特律的主导产业为汽车工业,有利条件是该地区钢铁工业发达,制造汽车的原料丰富;当时五大湖区为美国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逐渐兴起的新兴市场需求等。

(3)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19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结合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分析其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市场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等。

(4)底特律的衰落属于区域再生阶段,主要是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科技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对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

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市场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玉门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 万吨,其中可采储量4 万吨。玉门油田经过近70年的发展,目前原油产量艰难地维持在40万吨,老油田已进入枯竭型开采阶段,目前剩余可采储量仅万吨,且剩余可动用储量品位低,可采难度日益加大,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逐年下滑。2009年3月,该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中(2008年3月17日,我国已首批了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油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是玉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玉门经济迅速陷入衰败的症结所在。石油及炼化产业贡献了该市国民经济增长的70%以上,而财政收入中也有60%以上来自石油及相关产业,第三产业仅占10%左右。

材料二:甘肃省部分地图。

(1)我国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区)中,与玉门类似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A. 安徽淮北

B. 辽宁盘锦

C. 云南个旧

D. 湖北大冶

(2)结合材料,说明玉门市发展石油化工工业的区位优势。

(3)2019年玉门市《政府工作报告》规划本市发展方向为“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做大做强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矿冶建材、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请你谈一谈此规划的可行性条件。

(4)玉门当前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要走高效益的综合发展的道路,应采取哪些措施?

思路分析:(1)淮北是煤矿产地,云南个旧出产锡矿,而湖北大冶为铁矿,辽宁盘锦石油资源丰富。(2)玉门市的石油化工工业依托于本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故发展较早,工业基础好,因此成为玉门市的经济支柱。(3)玉门是传统的矿业城市,因石油资源枯竭,必须实现经济转型,依托于原有的工业基础,结合地区优势条件来确定产业发展方向。(4)玉门当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采取的措施要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节约资源、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

答案:(1)B

(2)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3)原有工业基础雄厚,附近地区农产品丰富,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区域经济转型的需要等。

(4)工业化措施: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综合拓展】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同阶段。其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同,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详细教案

同学们好,今天将由我来带领同学们走进高中的生物学习之旅。 现在,请同学们对生物这个词给出一个最简单的定义。(Put up your hands) 其实,简单地说,生物也就是有生命的个体。 要了解一个个体,首先要从细胞开始。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一的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同学们请看,在教材第二页的左上角有一幅图,是SARS患者肺部X光片阴影图,和SARS病毒模式图。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这个问题探讨,仔细思考讨论题,待会儿会请两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第一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坐。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第二问,谁来说说?。。。 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了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尽管现在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并且对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生命和细胞是难解难分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四个关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实例分析 这是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人的生殖和发育 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艾滋病病毒入侵免疫系统。 看完这几幅图后,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第四页上面的无道题,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三分钟后请同学来回答 第一题,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草履虫除了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它得先摄能才能运动吧,它还能呼吸和生长,还有应激性。 好,第二题,某某 在你和你爸妈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然后它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再进一步发育成胎儿,那么胚胎发育跟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细胞分裂和分化 第三题,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还有相关的骨骼肌细胞。请坐 第二问,你每天学习的时候需要哪些细胞 太多了,它涉及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破坏淋巴细胞引起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特定细胞受损而致病的。。。。 例如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的话会导致听觉发生障碍。 第五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的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天象,看日月星辰。后来,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借助于射电望远镜,人们还探测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类型:恒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行星、人造天体(3)特征:物质的、运动的、独立的

①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一团无定型的膨胀气体。 ②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发亮。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④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也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有星光闪烁的恒星 有明亮的行星 有圆缺多变的月亮 有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一闪即逝的流星 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

2、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因此,对于每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 简言之: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

地球与月亮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 000多亿颗。直径为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是目前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11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文科班3课时,理科班2课时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教师讲解强调:(1)区域是客观性(地理差异)和主观性(人们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的结合物。 (2)划分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按我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 2.特征:(教师讲解为主)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整体体、差异性):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层次性)。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4)开放性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与其它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分析比较学习为主)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略) 教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1)

◇课前预习◇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试剂的存放 易挥发类: 见光易分解类: 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 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 2.试剂的取用 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 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 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 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反应类仪器: 量器类: 其他常用仪器: 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 不能直接加热的有: 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密度小于空气的: 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 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 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课堂互动◇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二、学习过程 1.初中知识回顾 【探究活动】学生回答课前预习题目,教师点评 【教师释疑】指出实验中重点部分 【思考与交流】 (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难挥发,可以敞口放置 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C.剩余的BaCl2残液可以倒入下水道中 D.酒精可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2)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 (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缓慢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 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碎瓷片 2.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等问题。 【探究活动】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教师释疑】 危险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 易燃试剂:遇明火即可燃烧的有汽油、苯、乙醇、酯类物质等有机溶剂和红磷、硫、镁、硝酸纤维等。能自燃的有白磷。 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接触后有危险的试剂有: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钠等。易爆试剂:有硝酸纤维、硝酸铵等。 剧毒试剂:氰化物、汞盐、黄磷、氯化钡、硝基苯等。 强腐蚀性试剂:强酸、强碱、液溴、甲醇、苯酚、氢氟酸、醋酸等 【思考与交流】 (4)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生物高中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参考资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基础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 B.K+ C.Na+ D.Ca2+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 TP的数量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1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重庆市山王坪镇平均海1000多米,该地某季节有一处罕见的景观,一条狭长绵延的公路,将森林鲜明地分隔为两种色系,一侧翠绿,另一侧金黄。走入森林,发现树木高度、粗细和行距相差不大。图示意用无人机拍摄的该地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山王坪镇出现该景观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公路两侧景观差异大的原因是() A.热量差异B.地势高低C.土壤类型D.人类活动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交际工具,会随着人们的迁移、交流或者隔离发生改变。下图是“某县域内的方言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图示县域内方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阻碍区域间交流B.人口迁入途径差异

C.河流促进区域内联系D.区域生产活动不同 4.以下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十里不同音,邻村不能言”的复杂方言格局的是() A.粤北B.北疆C.辽中D.晋中 徽派建筑,依山就势,构思精巧,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墙体采取马头墙形式。马头墙由砖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墙头都高出于屋顶1-2米,错落有致,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据此完成5-6题。 5.徽派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 A.多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B.春节期间,田间有成片油菜 C.金秋,山坡上有大片火龙果待摘D.河水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6.关于该民居的描述,合理的是() A.与当地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关B.马头墙能在发生火灾时隔断火源 C.能够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D.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西藏阿里地区依托极佳的暗夜条件和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的技术力量,集夜空保护、旅游、科普于一体,建成国内第一家以星空为主题的暗夜公园,成为青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图1是“阿里某夜星空景观图”,图2是“阿里地区的气候图”。据此完成7-8题。 7.阿里地区建设“暗夜公园”的有利自然条件,()

《区域发展阶段》知识点剖析

《区域发展阶段》知识点剖析 探究点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探究活动下表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的四个地区的经济数据,分析表中数据,思考下列各题。 (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1)A、B属于发达地区。两地国内生产总值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 (2)D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国内生产总值低 (3)不正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反思归纳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

(2)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探究点二 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结合材料分析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在工业化阶段,该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是___________。 (3)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区出现了人口大量外迁,试分析原因。 (4)经过综合治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成为目前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区发展特点有哪些?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开发较早。 (2)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训练卷(一)

高考 文科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我国局部地区方言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方言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一定的面积范围 B .划分指标多样 C .区间界线明确 D .区内没有差异 2.与我国北方相比,南方方言区种类多,分布范围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 ②水源 ③地形 ④历史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图中方言区占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划分指标是语言,指标单一;区间界线不明确;区内有一定的差异性。北方多平原,人们之间交流较为便利,经历史影响形成语言较为单一;南方地区多山,地形阻隔,彼此间交流不便,经历史影响形成众多的南方言。第1题,图中方言区占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划分指标是语言,指标单一;区间界线不明确;区内有一定的差异性。选A 正确。第2题,北方多平原,人们之间交流较为便利,经历史影响形成语言较为单一;南方地区多山,地 形阻隔,彼此间交流不便,经历史影响形成众多的南方言。选C 正确。 【答案】1.A 2.C 读某区域模式图,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A .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 .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 .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此 卷只装订 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 1.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2.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3.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田晓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完成5~6题。 5.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6.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7.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社会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连片的水稻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8~9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8.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9.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最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 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成长阶段 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3、转型阶段

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 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 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三分法: 初级阶段 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

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复习初中化学实验安全 2.看书第四页图1-1 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一)粗盐的提纯 1.溶解 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3.蒸发 附:(1)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 到饱和而析出晶体。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 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质。 (2)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 晶体。重结晶指的是重复冷却结晶。此法主 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 质。 4.除杂:(SO42-、Ca2+、Mg2+)

加入试剂顺序:保证Na2CO3在BaCl2之后,盐酸加在最后 (二)蒸馏和萃取 1.蒸馏(将液体加热至沸,使其变成蒸气,然后将蒸气再冷凝为液体的操作过程。)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⑥蒸馏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连完装置要检查气密性。 2.萃取和分液 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 萃取。 分液: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①萃取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更不能与

溶质和原溶剂反应;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 溶解度; ③常见的萃取剂为:CCl4、笨、汽油等。 分液漏斗查漏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 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在倒置 看是否漏水。 操作时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约占漏斗容积的1/2,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适时旋转放出气体。 ③振荡数次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部分知识清单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 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区域的划分:①以某 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 要素;人文要素)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 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 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 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 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 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 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 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 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1四大地区的差异 ①四大地区的划分: 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 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 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信息化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教学内容分析 3 二、教学对象分析 3 三、教学目标分析 3 四、教学重点、难点 4 五、教学方法、策略 4 六、教学用具 4 七、课时安排 4 八、教学流程图设计 4 九、教学设计思路7 十、教学过程7 1、新课导入 2、新课呈现 3、巩固练习 十一、教学反思8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模块《稳态与环境》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为整个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提出内环境与稳态两个重要概念,强调稳态这一核心概念形成发展,重点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内容就是在第一节提出内环境概念、学生能描述其组成及理化性质、能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基础上,提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进而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分三个部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通过小调查和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动态变化、平衡、稳态,然后通过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稳态调节的机制并认识稳态的重要性,最后经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教材在本节课中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已经学习了高中生物的两个模块的内容,学生已经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抽象思维、演绎能力和逻辑思维都有了一定的锻炼,在此基础上讲解内环境以及稳态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与生活经历相联系来理解和掌握。另外,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已经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来学习生物知识、理解生物现象、运用生物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生物学素养,所以本节课中小调查、小实验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并从中获得信息知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具体目标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做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题组 下图示意华北地区生态区划,不同生态区植被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区植物分布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两题。 1.划分④⑤两个生态区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海陆位置 2.华北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生态区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⑤ D.⑦ 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低矮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该房屋墙壁上有很多预留的小孔。它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生存智慧的结晶,更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7吉林长春普通高中三模)石头厝的特点与其对应功能组合正确的是( ) A.石材建筑——防台风 B.窗子小——便于保温 C.墙壁多孔——便于采光 D.屋顶缓——防暴雨 4.(2017吉林长春普通高中三模)下列地区的传统民居中,石头房屋相对较多的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三江平原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完成下面三题。 5.(2017山东滨州一模)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6.(2017山东滨州一模)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7.(2017山东滨州一模)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提升题组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下图中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下图是纳马夸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17山东临沂一模)多肉植物叶小、肉厚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富含营养物 B.气候炎热干燥,储存水分 C.降水较多,汁液饱满 D.地下水丰富,生长旺盛 9.(2017山东临沂一模)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出口到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 A.互联网进步 B.劳动力廉价 C.政策的支持 D.交通条件改善 下图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2018陕西榆林上学期三模)下列地形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45°纬线地形剖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18陕西榆林上学期三模)图中所示地区( ) A.东部适宜发展林业 B.西部适宜种植水稻 C.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D.西部适宜种植小麦

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启发式讨论法、自主学习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黑板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 课件展示板书内容 探究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常用指标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 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探究二、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阅读教材第8-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⑵.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 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⑶.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2、工业化阶段(阅读教材第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⑵.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的生命活动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1)单细胞生物的举例: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单细胞藻类(如:衣藻)、细菌等。 (2)生命活动的完成: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草履虫依靠单个细胞完成运动、分裂、摄食、生长等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1)多细胞生物的举例:大多数动物和植物 (2)生命活动的完成: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生命活动的基础:①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基础:细胞代谢②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基础:细胞增殖、分化。③生命活动:遗传与变异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思考】试问可否直接用富含有机物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病毒?试分析原因。 【答案】不能。病毒不能单独进行生命活动,必须用活细胞来培养。 4.扩展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病毒:①结构:细胞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组成。②生活方式:只能营寄生活,只有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活动。借助细胞的物质和结构进行繁殖,表现出生命特征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结构层次:(从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细胞是地球上最小、最基本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2.相互关系: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概念及实例(重点要求完全了解含义) 结构层次 概念 实例 细胞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心肌细胞 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的细胞群 心肌组织 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能完 成某一生理功能的结构 心脏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 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 成的结构 循环系统 个体 有各种器官或者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 活动的生物 龟 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 体 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 物的种群 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 整体 龟生活的水域生态系统 生物圈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思考】若图代表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则a 、b 、c 以此代表 ( ) A.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 B.个体、种群、群落 C.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D.组织、器官、系统 【答案:C 】 3.拓展 (1)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