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时间:2016年4月22日

地点:办公室

主讲人:

参加人员:

内容:

一、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包括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灭菌程序。灭菌器操作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用水标准为纯水或蒸馏水。

二、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包括灭菌前准备、灭菌物品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步骤。

(1)灭菌前按以下要求进行准备:

a)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b)进行灭菌器的预热。

c)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2)灭菌物品按以下要求进行装载:

a)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b)宜将同类材质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灭菌。

c)材质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

d)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e)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

f)装载量: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最大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脉

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最小装载量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三、按以下要求进行灭菌操作:

a)、应观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

b)、灭菌过程的监测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相关规定。

四、无菌物品按以下要求进行卸载:

a)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 30分。

b)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有无湿包现象,防止无菌物品损坏和污染。

c)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和方法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和方法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 (一)消毒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

同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的器材 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 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 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 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

住院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流程

重点病人出院后随访(指导)追踪工作实施计划 对出院的重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追踪,就是护理工作在院内向院外的延伸,与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有目的互动,促进与维护患者的 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2015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及科室本年度工作重点,特制定妇科重点病人出院后随访(指导)制定计划: 一、首先让护理人员熟知出院后电话随访的目的,住院患者出院后随访(指导)工作主要通过电话回访完成,其目的:提高医院服务的层次;医院信息收集:在随访过程中收集病人对医院运行环节中的意见,作 为医院工作改进的依据之一;稳定客户(病人)群。 二、实施方法 1、病种选择:妇科―全子宫切除后;绒毛膜癌;功血;先兆流(早)产等。 2、进行回访表格设计,详见如下表格。 3、制定妇科重点患者出院后随访(指导)追踪流程,详见如下。 4、确定妇科重点患者出院后随访(指导)追踪内容:患者病情;用药;饮食;预防保健;自我护理能力;康复锻炼;相应宣教;心理咨询;心理咨询;预约下次回访时间等。 6、具体开展:一周安排1次集中进行电话回访。由科室年资较高的办公护士确定需出院后重点回访的病人,登记病人信息。再由首次接诊的责任护士确定电话回访的日期,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康复的程度、康复期服药的状态,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情况、生活状态及健康指导、患者回到家中就是否有遵医行为与依从性等,使患者能顺利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从而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措施。

7、随访时间:正常情况下在患者出院一周内,进行有效回访,对需要进行二次再入院手术的患者,在患者出院后一到一个半月左右再次进行二次随访,并告知患者要携带好上一次住院时的所有就诊资料,根据医师指导的时间,及时复诊。 每月进行回访资料的分析与反馈。以书面形式递交医院管理部门作为医院流程或者质量改进的依据。 三、需掌握电话回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医疗安全尺度的把握:电话回访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患者带去医院的问候,而非远程的医疗。回答患者医疗上的问题需慎重,避免简单的判断与随意指导; 2、实施者-责任护士的规范把握:因为致电者代表着医院,电话用语必须得体灵活,应对意外问题从容大方,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电话回访的用语规范 电话回访就是医院服务的延伸,访问者代表了医院,因此,用语及访问内容、程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以体现医院服务的标准化。一般而言,电话回访需遵循以下规则: 1、接通电话后,先确认病人身份,再自我介绍,说明致电的目的。例:您好,请问您就是XXX不?我就是南京市浦口医院的护士XXX,这次给您电话就是对您的出院回访。 2、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询问病人出院后的疾病康复情况,给于适当的指导。在回答病人的问题时如果您无法确认或您认为非正常的情况,建议病人就诊。需要定期复诊的病人,给于提醒。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一、术语和定义 1、消毒供应中心(CSSD): 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2、去污区: CSSD内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括运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的区域,为污染区域。 3、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DSSD内对去污后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装配、包装及灭菌(包括敷料制作等)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4、无菌物品存放区: 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5、去污: 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过程。 6、外来医疗器械: 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 4管理要求 4.1医院 4.1.1应采取集中管理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4.1.2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也可集中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外来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4.1.3应理顺CSSD的管理体制,使其在院长或相关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4.1.4应将CSSD纳入本机构的建设规划,使之与本机构的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纳入医疗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4.1.5鼓励符合要求并有条件的CSSD为附近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 4.2消毒供应中心 4.2.1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 案。 4.2.2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 4.2.3应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 4.2.3.1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原因,掌握专用器械、用品的结构、材质特点和处理要点。 4.2.3.2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的意见有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改进,并有记录。 1 5基本原则 5.1CSSD的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WS310.2和WS310.3的规定。

一 消毒灭菌原则

一消毒灭菌原则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2、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所有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特殊感染病人(气性坏疽、炭疽、朊毒体类感染因子)用过的医疗器材和 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和灭菌。 5、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6、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7、不耐热物品首选化学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等。 8、医疗设备表面常规只需清洁,可定期或遇污染时进行消毒,应用75%酒精 擦拭消毒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 9、听诊器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0、麻醉用螺纹管使用后应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再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11、血压计袖带、止血带常规只需清洗干净,干燥备用。如有可视污染物的可 消毒处理,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12、手术室地面和物体表面应每天进行消毒,用400--700mg/L的含氯消毒剂 擦拭,作用30分钟。遇明显污染时应随时去污,清洁消毒。 13、清洁用品的消毒:1)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 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2)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二、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 1、分类:根据器械材料、精密程度进行分类,不要直接用手进行分类,以防 锐器刺伤。 2、冲洗:将器械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 3、洗涤:冲洗后用多酶洗液浸泡10分钟后在流动水下刷洗、擦洗。 4、漂洗:洗涤后再用流动水冲洗。 5、终末漂洗:用去离子水进行冲洗。 6、消毒:100℃去离子水或75%酒精消毒清洗后的器械,时间≥1min。 7、干燥:用灭菌后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的管 腔类器械,用95%酒精进行干燥处理。 8、器械检查与保养:用目测或使用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进行检查。 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 9、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 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注明标识。 10、灭菌:根据器械材质、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菌、干 热灭菌、低温环氧乙烷灭菌等。 三、灭菌物品包装及存放要求 1、布包层数不少于两层,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 过30cm*30cm*50cm。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kg,辅料包不超过5kg。 2、存放要求:物品存放架或柜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 花板50cm。使用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患者入院服务流程47176

患者入院服务流程 1、医师病房床位及患者病情,安排并告知患者住院。 2、患者接到入院通知单后,携带医师开具的住院接诊单,持有效 证件、住院押金及生活必需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3、病区护士接到住院登记处的通知后,做好接待入院患者的准备。 4、患者持有住院接诊单到护士站时,主管班护士起立,主动热情 迎接患者,根据病情及时安排床位并办理相应手续。 5、主管班护士通知责任护士将患者送至指定床位,核对患者姓名, 妥善安置患者,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患者更换病号服。6、责任护士完成患者入院评估,测量体重、生命体征并记录,了 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等。 7、责任护士为患者做入院教育,向患者或家属介绍自己、主管医 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器的使用、作息 时间、探视制度、物品保管及有关管理规定等。责任护士应耐 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8、责任护士协助家属或患者整理物品(脸盆、毛巾、漱口杯、牙 膏、牙刷、水杯、饭盒、饭勺、少量水果等),请家属协助将患 者暂时不用或多余的物品带回家,以保证病室内整齐、清洁。 9、主管班护士通知医师接受患者,及时处理医师开出的医嘱并准 确执行。 10、新患者如暂时不能安排床位时,主管班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明

原因并给予妥善安置。 11、由急诊科入院的患者,原则上与门诊入院程序相同,凡是医师 指定直接送入病区或手术室抢救的患者,应由急诊科医、护人 员携带病历资料直接护送至病区或手术室,其住院手续由家属 到住院登记处办理。 12、接到急诊患者入院通知后,主管班护士要告诉责任护士做好相 应的准备,包括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等。急诊患者入科后,责任护士要立即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检查患者一般 情况并向值班医师报告,及时处理。 13、加强新入院患者巡视、重点交接班。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04-05发布 -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规范着装,工作时间必须按照标准预防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3.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性疾病(病毒、气性坏殖、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所有医疗器械、器具、仪器设备在检修前必须先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再进行检修。 5.医院所有房屋改造、扩建等施工时,施工区域周围搭建适当的屏障物以防止粉尘的扩散。对于可能会产生少量粉尘的短期建设项目可以使用预制的塑料幕布或塑料薄膜;而对于正在进行的、长期的建设项目使用其他耐久、结实的屏障物。 6.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物品采用低温灭菌:不耐热、耐湿物品采用低温灭菌:耐热不耐湿物品采用干熱灭菌。 7.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

测。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消毒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8.空气消毒采用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1-2次:床单元采用床单元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按触完整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 乙醇擦拭消毒。 (2)接触完整粘膜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接触未破损粘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口表、肛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再消毒: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选用压力蒸气灭菌后于燥保存备用,不耐高温的器具如口表、肛表等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采用含氯毒剂(1000mg/L)浸泡30min后,清水冲洗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3)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及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材,必须每日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消毒,上述器具的终末消毒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气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mim后(如遇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45min)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湿

出院患者随访标准操作程序.doc1

出院患者随访标准操作程序(SOP) 患者随访是指医院对出院患者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电子邮件、上门访视等方式与出院后的患者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等,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方法。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医疗服务形式,是医院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的手段之一,本章节主要对一般出院患者、精神伤残出院患者的随访进行阐述。 一、出院患者随访目的 1.了解出院患者的康复情况、心理状态及需求,并及时、准确地给予健康指导或上门实施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频次,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3.了解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管理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促进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为临床科研提供统计数据。 二、出院患者随访管理制度 1.科室有患者随访标准操作流程。 2.随访护士:由有丰富临床经验、较强沟通能力的延续护理服务部护士或病房专职随访护士、责任护士承担。延续护理服务部或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随访质量。 3.随访时间:一般在患者出院后第二天开始,一般要求在两周以内,根据情况给予单次或定期随访。 4.随访方式:以电话、出院患者短信息随访软件系统互动、微信群互动、上门访视等形式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需使用规范的随访用语、访问内容及程序。 5.随访内容: (1)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医德医风、医疗价格、卫生环境、后勤服务、患者的意见与建议等。 (2)康复指导:询问患者的康复状况、饮食及活动况,根据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人群(如手术后患者、慢性病患者、癌痛患者、产妇与新生儿、精神残疾者等),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并回答相关疾病问题及健康咨询等。 6.建立随访登记,记录随访内容;同时随访人员定期将患者满意度、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类反馈给相应的病区或部门,以便改进工作;同时上报主管部门、院领导,为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三、出院患者随访规程 (一)一般出院患者随访操作规程 1.获取随访患者资料。 (1)延续护理服务部护士随访:护士进人医院出院患者信息平台,筛选符合随访的目标入群患者,再进人相应病区工作平台,查看随访出院患者的病情记录、医嘱、住院费用等,了解患者住院治疗情况,确定随访的重点内容。必要时,在患者出院前到病房探望患者,向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以及存在的护理问题,确定居家护理要点。 (2)病房专职随访护士或者责任护士随访: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

最新实验室消毒规程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一.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二. 消毒原则: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帽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mg/L的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所以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min-2min。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 三. 检验单的消毒: 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 3.0cm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器薰蒸消毒。 四. 空气的消毒: 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枝杆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消毒隔离原则

(1)医院消毒隔离基本原则 凡是受体内物质污染的物品,都应按有传染可能对待,不论是再使用还是放弃,都必须先消毒后处理,以防污染面扩大造成医院感染。 1、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操作前后洗手,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医护、医技和清洁卫生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食堂、营养室或上街等公共场所。 3、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消毒每日2次,采用通风或紫外线照射,地面、桌椅、门把、诊察床等,每日清擦或消毒,遇特殊污染应及时消毒。 4、进入人体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无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器具必须达到灭菌。 5、医院采购和使用的消毒药械,厂家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和消毒灭菌合格证。 6、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根据其用途,应达到无菌或消毒,并有标记,进货时检查其包装,应是完整、无污染,明示厂名、产品批号、灭菌或消毒方法、灭菌或消毒日期和有效期。 7、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换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库、供应室及各病区治疗室等必须设有紫外线灯消毒空气,每日消毒2次,并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8、紫外线消毒灯辐射强度不得<70uw/cm2,每次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保持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 95%酒精纱布擦拭1次,平时发现表面有灰尘、油污时随时擦拭。 9、抽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血、静脉点滴等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带一巾,用后集中无害化处理,病人使用后的止血棉球,应集中回收后焚烧,防止随意丢弃而污染环境。

10、输血、输液,除抢救或手术等特殊情况外,均用密闭式。 11、各种导管应一人一管一消毒,长期使用者应定期消毒。 12、各种引流管、引流瓶、气管插管、牙垫麻醉机螺旋管、呼气囊、舌钳、开口器、氧气鼻管及连接管、雾化吸入螺纹管及面罩等用后先经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应采用高效消毒剂消毒或灭菌处理。 13、无菌镊子筒必须灭菌处理后才可使用,一般每周更换1~2次(消毒液同时更换),干燥使用的无菌持物钳筒每4小时更换一次(无菌状态下)。门诊换药室、注射室、口腔门诊等使用数较多,应每天或隔天更换。浸泡液面为容器的2/3,容器高度应为镊子的3 / 5左右,一筒一件。 14、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保持无菌。 15、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头应穿刺一次换一次,不宜反复穿刺。 16、针灸针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穴,使用后先灭菌处理,后修整,再灭菌后备用。治疗过程中防止针具再污染。 17、血压机、听诊器、手电筒等诊疗器械应定期消毒。 18、压舌板使用后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备用。最好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19、体温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消毒液浸泡后取出擦干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含氯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20、凡用口杯的科室均使用一次性口杯。 21、无菌溶液或无菌包(容器)开启后应立即使用,特殊情况需继续使用时,应标明开启时间,保存时间应<24小时。 22、凡存放药品用的冰箱,应物品放置有序,每月清洁一次,保持清洁整齐。不可存放私人物品。

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及流程最新版本

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为了积极推行医院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医院特制定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如下,望各临床科室认真执行: 1.建立出院病人住院信息登记档案,内容应包括:姓名、年龄、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门诊诊断、住院治疗结果、出院诊断和随访情况等内容。 2.所有出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康复和定期复诊的患者均在随访范围。 3.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诊、短信联系等形式,随访的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 4.随诊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时随访,一般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复慢的病人出院2-4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 5.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由相关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和病人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第一责任人为主管医师,随访情况由主管医师按要求填写在住院病人信息档案随访记录部分。并根据

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 6.科主任应对住院医师的分管出院病人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督促。 7.卫生院对出院病人信息登记和随访情况定期检查指导,并将检查情况向业务院长汇报及全院通报。

出院患者随访流程

出院病人随访记录表 编辑版word

良田镇卫生院入出院病人登记及随访登记表 编辑版word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本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三、术语和定义 1.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4.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5.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6.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7. 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8.密封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9.闭合完好性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10.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11.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四、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2 应根据WS 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3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 310.3的规定。 4 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5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 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五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1 回收 1.1 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1.2 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1.3 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2 分类 2.1 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 2.2 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3 清洗

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06 页码9-1 一、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 1.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干热法、湿热法。 (2)辐射法消毒灭菌:紫外线、闵湎 (钴60)。 (3)清洁消毒。 (4)其他消毒法。 2.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杀死和消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为化学消毒法。根据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分为三类: (1)高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包括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化氢等。 (2)中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除菌芽细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乙醇等。 (3)低效化学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类病毒,有的对真菌有一定效果,如新洁尔灭、来苏尔、石炭酸、洗必泰等。

二、医疗器物分类及灭菌、消毒方法的选择 医院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各种用具,按其导致病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度分为高危、中危、 低危三类,根据医疗器物分类,选择正确、合适的灭菌方法,这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基本原则。 1.高危物品的灭菌 (1)高危物品的范围 损伤皮肤、粘膜、进入无菌器官或深部组织的医疗器物属高危物品,如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动静脉置管、器官组织移植物、泌尿道插管、注射液体均属这一类。 文件名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06 页码9-2 (2)灭菌措施 高危物品一旦被病原体污染,将会引起严重感染的可能,这一类物品必须采取严格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不能耐受高压的可采用干热灭菌、环氧乙烷气体及高效化学灭菌剂如2%戊二醛、6%过氧化氢等(但如有可能尽量避免使用)灭菌,灭菌后必须做灭菌效果监测。 2.中危物品的消毒 (1)中危物品的范围 指接触病人粘膜、皮肤的医疗物品,如呼吸机、麻醉机、口腔科器械、纤维鼻咽镜、喉镜(纤维、动态)、支气管镜、胃镜、阴道窥器、体温计等,损伤引起感染几率相对较低,但对免疫机能低下者,则导致感染危险度增加。 (2)消毒措施 此类物品必须采用高效消毒剂,其中金属器械(部分口腔科器械及内窥镜活检钳、镊子等)可耐高温、高压的采用压力蒸气消毒,或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体温表用0.5%过氧乙酸消毒。 3.低危物品消毒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晶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ll章的规定。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酋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坻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a)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c)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予、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a)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I型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湿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c)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消毒技术规范2

消毒技术规范2 3.4 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3.4.1适用范围 本节规范适用于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品(如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子、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及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扩阴器等。),包括接触皮肤及浅表体腔、黏膜的器材。 3.4.2 清洁与消毒方法 3.4.2.1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min 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或含有效溴500mg/L~1000mg/L的二溴海因浸泡30min或过氧乙酸1000mg/L浸泡10min~ 30min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3.4.2.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口表、肛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不耐高温的器具如口表、肛表等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min或过氧乙酸1000mg/L浸泡10min~30min后,清水冲擦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3.4.2.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500mg/L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3.4.2.4 分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方法 如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5min后,清水冲净,擦干,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在清洁后再次浸泡在含二溴海因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60min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可直接放置在洗净灭菌装置内洗净灭菌依次完成,可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护医务人员。 3.4.3 注意事项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5年版57986

(2015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5-04-05发布正式实施 2015-08-01 术语和定义3.cleaning 3.1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washing 清洗3.2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 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中度危险itemscritical 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 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市精神卫生中心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 一、围 本标准规定本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二、规性引用文件 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技术规卫生部 三、术语和定义 1.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4.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5.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6.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7. 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8.密封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9.闭合完好性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 进入的程度。

10.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11.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四、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1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2应根据WS 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3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 310.3的规定。 4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5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五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1回收 1.1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1.2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1.3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2分类 2.1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 2.2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3清洗 3.1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晶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ll章的规定。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酋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坻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a)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c)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予、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b)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c)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d)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e)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I型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b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湿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c)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