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铜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美国和欧洲的铜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欧洲的铜消费约占全球的32%。铜矿产量最大的国家是智利,其次是美国和加拿大。我国在世界铜市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我国是一个铜消费大国,每年要消费一百多万吨,同时,由于我国每年平均要进口大量的铜,我国每年的进口量也直接对国际铜市的价格产生影响。

我国铜工业的现状

我国铜工业的现状是生产能力发展较快,资源不足,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整个行业处于微利状态。

1、铜资源贫乏,供应量不足

我国铜资源的现状是:储量大、品位高的矿床少,而少量高品位矿床又在交通不便的青藏地区。缺口主要依靠进口铜精矿解决,进口铜精矿占国内铜精矿消耗总量的30-40%。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铜资源的状况决定的。我国的铜资源以硫化矿为主,铜资源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其中,长江中下游(鄂、赣、皖)占33.7%;西藏占15%;川、滇地区占12%;甘肃占6.5%;晋南占5.2%;其余的27.6%则分别分布在其他各省。

目前,我国的铜矿山大部分已出现资源枯竭、铜矿石品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同时,我国铜资源的品位也在下降,我国的铜矿石原品位非常低。

此外,世界上的产铜大国主要依靠大型铜矿,一般一个矿山一年产铜少则十几万吨,多则几十万吨。而我国目前的铜矿山主要是中小矿山,每年的铜金属含量产量总计也只有40多万吨。铜资源紧张的状况近几年还不会缓解。

总的来说,我国铜资源条件不理想,大型铜矿少,特别是金属储量超过500万吨的大型矿山更少。

2、近几年我国铜产量迅速增加、铜冶炼企业数目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

前几年,由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对铜的需求较大,以及铜价较高,生产铜的厂商利润可观,促使国内铜生产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铜的产量逐年增加,但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

我国铜材加工能力的增长主要来自地方铜材加工能力的增长,并已占国内铜材生产的绝对优势。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及广东等沿海省份,以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居多,规模均较小,加工能力弱,不少品种的铜材依靠进口。

3、生产、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成本较高

铜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目前,湿法冶炼的铜产量迅速扩大。

但是,目前国内的铜冶炼工艺仍主要采用火法冶炼,湿法冶炼更具有竞争性,因此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湿法冶炼铜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由于国内铜企业存在技术装备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据有关研究分析资料表明,我国每吨铜的成本比世界铜的平均成本高。尽管国内电解铜价格已跌破成本价,但发达国家在这个价位上,仍有利可图。

4、铜产品结构不合理

前几年,由于铜冶炼加工的利润远高于铜矿开采的利润,导致国内铜行业存在重冶炼轻开采的倾向,形成铜精矿、电解铜和铜加工的倒金字塔畸形结构。铜的矿山、冶炼、加工产品的结构是典型的倒宝塔型。

5、国家政策鼓励铜的进口,禁止铜的出口

由于铜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同时我国是一个缺铜的国家,因此,我国目前对铜金属的进口贸易政策是鼓励原。我国原则上是禁止铜出口的,近年来,只有在海关监管下的来料加工合同项目下,才允许精铜的出口。

6、产品需求不旺,铜价低迷,企业处境艰难

尽管由于国内经济的增长对铜消费增长有一定的促进左右,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电线、电缆行业普遍不景气,用户厂家均有一定量的库存,同时,铜产品进口重,进口铜材的比例增加,抑制了国内精铜消费的增长。

国内的铜加工企业负债沉重,货款回收困难,资金周转率低,流动资金匮乏;铜加工企业缺乏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只能在普通产品中抢占市场,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只能长期依靠进口。

影响铜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就铜来说,它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世界性基础产品,其价格的波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第二、受应用消费领域所在行业影响

第三、湿法冶炼(SXEW)的技术进步对铜市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铜企业管理水平、一国的经济政策等对同铜的价格也会产生影响。

铜业的发展动向

在铜铜价持续低迷、铜业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大型铜业企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力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

近几年铜价的持续大幅下跌,致使国际铜企业利润大幅滑坡甚至陷于亏损。为此,大型铜公司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以图获取最大的市场差额利润。

2、实行技术升级、扩大生产规模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获取规模效益,一些大型铜公司,近几年来纷纷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

3、对高成本的铜矿厂实行减产或暂时关闭

为渡过难关,削减开支。一些大型铜企业在铜价低迷时,纷纷宣布对部分高成本的铜矿和铜厂实施减产或暂时关闭。

4、兼并联合掀起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