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搭一搭》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10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

10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设计

一、课前复习

我们在前面的知识中已经学习了用三个或四个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形,你能说出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吗?(展

示课件)

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更加复杂的立体图形,有兴趣吗?

二、教学新授:(用三个比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创设“比赛”情景一第一轮比赛:摆(如课件)

要求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任意搭,有多少搭多少,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小组每摆一个造型可得10分)时间为3分钟学生出现了多种答案,老师巡视课堂。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

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第二轮比赛:画

(1)教师大屏幕出现摆好的立体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让学生仔细观察立体图形后集体动手单独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总结出画平面图形的方法。——从左边开始看,先看有几列,再看每一列有几个正方形。(这种方法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简单易学)

(2)比赛:任选三位同学依次摆出三种图形,让全班各组的同学画,能画出来的小组获得分数50分,反之扣50分。

3、创设“比赛”情景三

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屏幕出示,课件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

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每个小组限定在2分钟内摆,时间到时各小组摆出图形来,每摆对一个可得50分,反之,摆错了倒扣50分)

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思考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思考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

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计算各小组所得分数,宣布获胜小组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79页练一练1、2。

四、小结

今天学习的观察物体,要从几个方向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呢?(3个)2个方向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但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一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xxxx年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一教案教学设计 xxxx年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下载页面: http:/// 教学内容:P4~5“搭一搭(一)”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

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1.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0÷515÷518÷320÷530÷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3题。 四、总结 北师大,正方形,教学,数学,知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搭一 搭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搭一搭》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时在教材体系中属于《图形与几何》中的空间观念,课程标准对空间观念提出的课程内容要求如下: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因此,本课时作为该内容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总结版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非常重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我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内容并不陌生,但是由于五年级并没安排观察物体的教学内容,那么学生的记忆可能会有所模糊,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从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开始教学,逐渐牵引入5个小正方体的教学,唤起学生关于这一内容的记忆,而这个过程在这里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它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恢复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在以旧引新的层次性教学中,给学生的思考形成了一种

新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练习

新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练习 一、直接写答案: 二、21÷6=_……_19÷4=_…… 67÷9=_……_38÷5=_……_ 52÷7=_……_71÷8=_……_ 17÷2=_……_43÷9=_……25÷3=_……_ 三、计算下列各题: 27÷9=60÷7=58÷8= 70÷9=29÷5=34÷6= 三、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 2、39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 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余数是几? 一、填空题: 1.除法算式13÷2=6… …1中13是().2是 ().6是().1是().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比()小.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4.19根小棒可以摆()个正方形.还剩()根.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 2、49除以8.商5余9. () 3、48÷7和60÷9的商相同.余数也相同. () 4、妈妈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到9块.还剩9块. () 5、一只35元的玩具熊可以换7辆8元的小汽车.() 6.18根火柴最多可以拼成几个正方形?(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7.43÷7的余数是几? ( ) A.1 B.2 C.3 D.4 8.一支笔要2元.15元最多能买几支笔?( ) A.5支 B.6支 C.7支 D.8支

9.填空: (1)11除以5.商是().余数是(). (2)()÷3=4 (2) (3)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必须比除数(). (4)17÷()=5……248÷()=6 (5)在有余数的出发运算中.被除数等于除数与商的积.再加上().

搭一搭(一)

搭一搭(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摆正方形的实际操作,逐渐探索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搭正方形的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 请每个同学利用学具摆一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3÷4=3(个)??2(根) 3

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3”表示把13根小棒拿去分,“4”表示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摆3个正方形(强调单位“个”),“12”表示3个正方形共12根(4×3=12)。“1”表示摆了3个后还剩下1根(强调单位:“根”),说明“1”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1根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 2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学具摆一摆)。再列出除法竖式,完成练一练 第1题。 (2)学生讨论:当小棒根数为14~20时,除数和余数是怎样变化的,它们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余数要比除数小”。 (3)用不同的小棒根数验证结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完成练一练第2题,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巩固练习:“练一练”第3、4题。 三、总结

《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搭一搭 执教教师: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林丽珍 指导教师: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黄志强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杜耿星设计理念 课标把“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作为空间观念的一个表现。高年级学生经历着由“直观形象——具体表象——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丰富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提炼积累表象经验。本节课通过画一画,搭一搭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利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手段形成对空间图形、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同时在利用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引导推理描述:①观察立体图形的顺序与方法;②思维过程的描述与刻画;③还原立体图形时推理分析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方法来思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在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在四年级上册,又继续学习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学生能按要求摆出从某一个面看到的立体图形;会用三视图表示一组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组成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基于课标“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在北师大版的六(上)教材里,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组合,能画出三视图,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认识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 根据学习苏教版教材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我把本节课教学对象确定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确定为: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并能根据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

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搭一搭》精品公开课教案

3 搭一搭 教学内容 依据视图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教材第5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依据视图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描述、判断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 难点:能按要求搭成立体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PPT、多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观察下面立体图形回答问题。 (1)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明确: (2)从左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明确: (3)上面看到的形状呢? 明确: 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不同方向看见的图形搭建立体图形。

二、学习新课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主题图。 问题1:淘气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吗? 思路:可以先按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拼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再按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拼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最后按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的要求拼出立体图形;也可以先按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拼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再按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拼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最后按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的要求拼出立体图形…… (方法一)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所以立体图形可能是 、、和。 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所以立体图形可能是或。 最后结合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所以立体图形只能是 。 (方法二)先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所以立体图形可能是 、…… 再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所以立体图形可能是或

…… 最后结合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所以立体图形只能是 。 检验:观察,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 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符合要求。 问题2:笑笑也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请小组之间动手搭一搭。 明确:搭出的立体图形如图所示: 小结:由三种视图拼搭立体图形的方法:(1)先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入手,再逐步调整; (2)搭完后,要从三个方向看拼搭的是否正确。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 第1题:(1)√(2)略 第2题: 第3题: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说课稿

搭一搭(二)说课稿 新墩镇中心学校王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并学习其竖式的书写格式。 2.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 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创设情景与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一起摆小棒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通过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搭一搭房子,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自主探究,多层次思考。 3.讲授法: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和余数的认识是一个新的知识,它不能完全依赖学生去发现,需要老师的精心讲授。 4.演示法。 三、说学法 1.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通过灵活、有趣层次性强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们喜欢玩用小棒搭一搭的游戏吗?

(二)新知探究,展示交流 1.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2.出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方法探究 4.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 5.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教师结合学生汇报板演竖式,并总结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的4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6.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我设计了三个层面的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第一层是基本练习(智力开门)。通过本题的练习,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书写格式。(练一练第一题) 第二层是能力测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练一练第二题) 第三层是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练一练第三题)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练习,希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及一步加深理解,达到熟练掌握。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在探究新知环节,先由学生动手操作,再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计算。上这么一节有活动,有计算的课,我有很多思考。到底该如何把握操作与计算之间的结合,我有点困惑。是不是真的要让学生经历那么多的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呢?操作真的比讲授效果更好吗?一节课要给学生多少操作的时间才合理呢?…… 这节课结束后,我与本学段的老师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并且反思良久后,我有了点滴感悟:要让学生操作,但是操作不能走形式,必须落实到实处。走形式的活动,只能让学生一玩而过,一笑而过,最后什么都没留下。操作法要与讲授法有机结合,在充分了解学情后让学生有效操作,操作后及时进行总结,恰当运用讲授法,概括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使整节课不仅生动,而且有内涵;学生不仅玩得快乐,而且有所得!

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青田实验小学黄龙玲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当然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通过搭一搭的小组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教学具准备: (1)生:每个学生准备5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方格纸 (2)师:5个大小一样立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知道我是谁吗?对,我是来自丽水市青田县的一位数学老师。听说过青田吗?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刚才视频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老师家也有一件石雕作品,拍了2张照片,一起看看(停顿)为什么同一件作品,拍的两张照片却不一样呢? 4、小结揭题: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观察到的形状也不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 (一) 活动一:画一画 1、出示立体图 同学们,把五个小正方体搭成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你会搭吗?谁来试一试。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请你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形状。 反馈: (1)展示学生作品(寻找左面不同的作品)到底画对了没有呢?我们一起来验证:(拍照验证) 在画我们观察到的形状时哪个角度最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好办法分享给大家吗? (2)老师把你的作品画在屏幕上。 上面:有5个小正方体,为什么从上面观察只看到了4个小正方形?(被挡住)正面是哪个被挡住了呢?左面呢? (二)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过渡:刚才同学们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那么如果告诉你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知道原来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吗? 2、猜一猜 (1)脑中浮现出立体图形的样子了吗?请搭一搭。如果给你足够多的时间和小正方体,你能搭出多少种? (2)还要求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请搭一搭,比比谁的方法最多 最少由()块组成。(还能更少吗?为什么) 最多由()块组成。(还能更多吗?为什么) 看来,根据两个面也不能确定立体图形,但是形状的可能性变少了,用到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有了一定的范围。 (3)从正面看到的是?先想一想,再搭一搭

一年级上册《拼一拼,搭一搭》教案分析

一年级上册《拼一拼,搭一搭》教案分 析 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

一年级上册《拼一拼,搭一搭》教案分 析 一、教材 、教学内容:“搭一搭”这课是一年级上冊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中的一个内容,它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过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由不超过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还原,本节课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能对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进行分析观察,相应的需要学生更高的空间想象力。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

状,并画出草图。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4、教学准备:5个大立方体,学生每人5个小立方体 二、教法和教学手段 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具、学具、等教学手段。 三、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再摆一摆、再想一想等方式学习知识,通过层层设疑,分析归纳问题,构建从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开放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 、通过旧知回顾 、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从三个方向看到什么形状 2、学生小组交流后搭一搭、画一画三个方向的立体图形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后进行小结 、创设“比赛”情景二 挑战一、用5个小立方块搭出了立体图形。请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竖式)

课标要求:本节课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成功的欢乐。 学习重点 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学习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书写格式;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等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出示目标) 师:大家喜欢玩积木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有关的游戏好不好?淘气和笑笑用小棒搭了一种图形,你们想知道吗?(出示课本情境图)同学们,你知道淘气和笑笑用小棒搭了什么图形吗?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一共有16根小棒,6根小棒可以搭成一个小房子) 二、探索交流(感受新知) 探究一:有余数除法及其竖式写法 (1)你能根据上图知道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各抒己见。(师: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多少根小棒?) (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和大家说一说。 (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组1代表:我们组是用学具摆的,6根小棒搭成一个房子,16根小棒就可以搭成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 组2代表:我们组是用连减计算的:16-6-6=4,可以搭成2个房子,还剩4

(最新)动手拼一拼搭一搭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1 准备课 2 位置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图形(一)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 11~20各数的认识 * 数字乐园 7 认识钟表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 总复习 第2课时动手拼一拼、搭一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5、36页内容及第37、38页练习八的第4~8小题。 内容简析 相同立体图形的拼搭,不同立体图形的拼搭。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拼搭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拼一拼、搭一搭的活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感受拼组的过程,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说出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几个学生正在一起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摆图形,莹莹把2个圆柱摞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大圆柱体;玲玲用2个正方体拼成了一个长方体;庆庆把3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像是一个小阶梯……教师导 语:如果我们要拼一拼,会拼出什么图形呢?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利用课件展示学生一起拼组立体图形的场面,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为下面学习拼组奠定了基础。】 游戏导入法:教师提前准备一个口袋,里面放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若干,上课后,教师把口袋放到讲台上,然后对学生们说:今天请几名同学来口袋里摸一摸,如果按老师的要求摸对了,同学们要鼓掌表扬…… 当摸出的立体图形放在讲台上时,教师导语: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拼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通过学生做游戏,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向对摸出物品的拼组,自然妥帖,一气呵成。】 猜谜语导入法: 师: 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1.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它是什么?(球) 2.方方正正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3.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4.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学生猜出后找出相应的学具,并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相应的立体图形名称。 复习: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各自的特 征。 学习:能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拼搭成新的立体图形,并且搭得很稳固。 延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能够看到形状不同的图形。

1搭一搭(一)

第二课时搭一搭(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4至5页。 课后回忆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 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 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 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 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 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0÷5 15÷5 18÷3 20÷5 30÷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 余1根小棒。 4.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再列出除法 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3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3 4) 13 12 1 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 根。

北师大版小学《搭一搭(一)》参考教案

《搭一搭(一)》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4-5页“搭一搭(一)”。 在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余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表现在: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都例外,学生需要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意思;在有余数除法中,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需要“试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商”和“余数”的单位需要选择。要解决以上问题,都必须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教科书安排了“搭一搭”的活动:用一组持续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在搭小棒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小棒凑巧用完,没有剩余的情况,之后便会出现有剩余小棒的情况,而且剩余小棒的根数由少到多,直到又出现凑巧用完,没有剩余的情况……把这些操作的情况用算式记录下来,就会清晰地看到“余数都比除数小”,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借此帮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操作活动的课堂组织难度较大、耽误时间,所以不愿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操作探究活动。然而,在活动中,由操作活动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算式,再由有余数除法算式寻找与详尽操作活动的联系的过程,将对学生理解“余数二定比除数小”的道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本设计力求统统体现操作探究活动的教学思路和需要克服的教学难点,以坚强教师组织本课探究活动的信心。 学习目标 1.借助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余数。 2.经历在表格内画一画、填一填算式、观察对比等活动,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小棒作业纸

过程预设 活动一搭一搭,说一说——初步体会余数,理解横式的意义 1.搭一搭(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组织学生独立或两人一组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边搭边思考:可以搭几个,还剩儿根? 【学习成果预设: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这1根不能继续搭了。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交流操作中的想法(余数“1”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想法。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①结合操作一边搭一边数出结果;②直接用舞法口诀得结果。】 特别就“余数‘1’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结合操作进行讨论。 3.结合操作认识横式(余数“1”如何在算式中表示出来) (1)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操作如何用算式记录?余数“1”如何在横式中表示出来? (2)回到情境寻找横式意义。 结合每一步的操作,说说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中各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是哪根小棒,为什么会剩下。 (3)在理解的基础上填写单位。 在以上结合操作、理解横式每个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填写横式中的单位。

《搭一搭》教案

《搭一搭》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2.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习题。 2.复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淘气(出示课本第57页例题),他想知道咱班谁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用积木搭过什么?搭积木是很有趣的,今天淘气就来和我们一起做“搭一搭”的游戏。(板书) 三、动手实践。 1.在游戏之前,淘气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出示实物),我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吗?课件出示2.现在我们就来搭小正方体块解决淘气的问题吧。看谁搭得又快又正确。 摆好后,交流,课件出示具体搭法。 师:通过搭一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搭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指令搭出所要的图形。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通过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搭出立体图形,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3.笑笑也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请你动手搭一搭。课件出示图片。 4.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笑笑的问题,能与老师分享一下你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 生:我是先从一个面入手,在逐步调整。 生:搭完后,要从三个方向看看对不对。 四、巩固练习。

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这节课学生在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观察、探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三、学生状况分析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了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又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学生在一、二年级所观察的都是具体的事物,如汽车、房子等,在此基础上,这节课学生学习从三个方向观察立方体,不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抽象的立体图形,而且还要求学生用具体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经验,再通过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想象、描述等活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 五、教学难点: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4个一样大的正方体、正方形组合图形的平面图 学生准备:4个一样大的正方体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吧!请大家根据老师的口令行动起来。同学们全体起立,谁愿意上来做呢? 1、先请两位同学面朝大家 准备好了吗?请你摸自己的左耳朵,摸右腿,摸左眼睛,摸右肩,同学们做的很不错,反应很灵敏 2、再请两位同学面对面活动,和同桌面对面活动 现在同学们和你的同桌面对面我们来做这个游戏,请你用右手摸你的右腿,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睛,请你用左手指前面,指下面,指右面,指左面。。。。。。。 同学们,都做下休息会吧,想一想老师发出同样的指令,你和你的同桌为什么做的却不一样? 3、引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玩了游戏,同学们玩得开心吗?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课堂吧!同学们,老师了解到你们小时候都喜欢搭积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搭积木,重温儿时的这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搭一搭 1、那好,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积木,试着搭一搭,能搭出什么形状的立体

【K12学习】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

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搭一搭》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第14-15页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做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

程。 师:同学们刚才都认真观察了淘气和笑笑的搭图形游戏,谁发现了这个游戏的方法。 师:谁想为这个游戏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1)请横着摆两个正方体。 (2)在左边的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3)再在左边的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2、学生同桌间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做同桌两人的游戏好吗?请一个学生先发出指令,另一个学生搭立体图形,然后互换。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师:大家刚才都做了搭一搭的游戏,你觉得游戏有趣吗?你喜欢做这个游戏吗?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1)师:下面我们继续玩搭一搭的游戏,这回老师想先和一位小朋友玩,谁愿意做老师的小伙伴. (2)师:你先搭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让全班同学都看一看老师先站到旁边去,记得可别让我看见哟. (3)师:你们都看到他搭的立体图形了吗?现在由老师向他提几个

《搭一搭》教学设计2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ake a ride"

《搭一搭》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搭一搭》教学设计 2、篇章2:《搭一搭》教学设计 篇章1:《搭一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3——4个小正方

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利用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小鲤鱼泡泡)他想知道咱班谁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用积木搭过什么?搭积木是很有趣的,今天小鲤鱼泡泡就来和我们一起做“搭一搭”的游戏。(板书) 二、动手实践 1、在游戏之前,泡泡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出示实物),他给福娃妮妮照了几张照片,可他分不清这几张照片是从妮妮的哪一面照出来的,你能分出来吗?(课件出示) 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现在我们欢迎泡泡下指令,我们来搭小正方体块。看谁搭得又快又正确。(出示) 一、(1)先横着放3个。(2)在中间的方块上放一个。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二、(1)先竖着放2个方块。(2)左边放1个方块。(3)右边再放1个方块。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摆好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与刚才摆的一样。)对!但泡泡下的指令一样吗?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搭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指令搭出所要的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搭一搭》优质课教案

《搭一搭》教学设计 丁晓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教材设计了“搭一搭”的两个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学习用上、下、左、右等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活动一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要求发出指令者认真观察用正确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搭立者充分领会指令的意思,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搭要求的图形。活动二是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然后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然后根据需要尽可能的少提问,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利用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正方体有几个面呢?分别是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统称为侧面,指认上面、侧面、正面。 这节课,我们就用正方体来“搭一搭”(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很多同学就想:肯定有好玩的、有趣的活动。不过,这些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需要你开动脑筋,仔细观察。 (二)动手实践 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根据指令搭正方体。

一年级数学下册《拼一拼(2)》教案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3课时拼一拼(2)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 这些平面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交流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 中体会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套完整的七巧板,说说这里面都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图形。 二、互动新授 1、用七巧板进行图形拼组。 教师指定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自行拼出。 例如:指定拼出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尝试拼组。 师:动手试一试,看谁拼出来的图形样式最多。 动手操作,拼组。 学生汇报: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大三角形来拼! 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也可以! 我还可以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学生边说教师边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演示,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知道和评价。2.用七巧板进行实物拼组。 先由教师指定一个生活中的物体,例如:房子、小狗、桥...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知道评价。 3.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你们手里的七巧板,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七巧板分别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教师组织学生比赛:每个人用一套七巧板来拼三角形,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内进行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拼的? 学生小组内展示、汇报。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师: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 小组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2.欣赏课本第4页的“你知道吗?”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2)师:你还能用七巧板拼成其他好玩的图案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操作、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了什么好玩的玩具啊?对的,是奇妙的七巧板! 学生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