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复习大纲(附答案)

食品化学复习大纲(附答案)
食品化学复习大纲(附答案)

食品化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水分活度(Aw):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品结合程度(游离程度),是食品中水的蒸气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

油脂同质多晶:天然油脂多为混合甘油酯,故其无固定熔点。天然脂肪因结晶类型的不同而导致其熔点相差较大的现象称为油脂的同质多晶。

食品非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是指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表面接触空气,其中酚类等物质在非酶促条件下被氧化而发生的显著颜色变化、趋向加深的现象

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但一级结构仍保持完整未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玻璃转化温度Tg是指非晶态的食品体系从玻璃态橡胶态的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时的温度。

油脂乳化:将油脂与水溶液相互均匀分散形成油包水型或水包油型的相对稳定体系。

蛋白质盐溶: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如氯化钠等,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盐溶。

淀粉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老化。其本质是分子间形成氢键失去水分,分子排列从无序到有序。

水分的吸附等温线(MSI):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用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称为水分的吸附等温线

固体脂肪指数(SFI):一定温度下脂肪中固体与液体的比值称为固体脂肪指数

蛋白质起泡性:蛋白质在气-液表面形成坚韧的薄膜使大量的气泡并入并稳定的能力

果葡糖浆:是以酶法水解淀粉所得的葡糖糖液经葡糖糖异构酶的异构化作用,将其中一部分葡萄糖异构成果糖而形成的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一种混合糖糖浆

蛋白质胶凝性: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网络结构的过程

酶促褐变;酶促褐变是指在有氧条件下,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反应过程。食品酶促褐变发生的三要素是酚类底物、酚氧化酶和氧气

笼形水合物:水通过氢键结合形成笼状结构,通过物理作用方式把非极性物质截留在笼中

焦糖化反应:糖类尤其是单糖在没有含氨基化合物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温(一般是140~170℃),因糖发生脱水和降解,也会产生褐变反应,称为焦糖化反应。

香气值:香味物质在食品香气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若以数值定量化,则称为香气值或发香值,是香味物质的浓度与它的阈值之比。

三、简答

1.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有怎样的关系?

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①非酶褐变。在不同的水分活度下食品中的化学反应不尽相同,控制了水分活度也就能降低食品变质时间。

②酶活力。不同的酶适宜的水分活度也各不相同,控制食品品质的方法之一就是控制酶活性。

③微生物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不同的Aw值,生长的微生物也有差异。

2.说明高温下油脂化学反应,如何预防。

①热分解。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在高温下都会发生热分解反应。金属离子(如铁离子)的存在,可催化热分解反应。饱和脂肪在高温下分解成ROOH,ROOH再进一步分解成烃、醛、酮等化合物;不饱和脂肪在隔氧条件下加热主要生成二聚体,其热氧化分解与自动氧化的主要途径相同。

②热聚合。热聚合反应将导致油脂粘度增大,泡沫增多。隔氧条件下的热聚合是多烯化合物之间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环烯烃。热氧化聚合是甘油三酯分子均裂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之间再结合生成二聚物。

③缩合。在高温下,食品中的水进入到油中,将油中的挥发性氧化物赶走,同时也使油脂发生部分水解,酸价增高,发烟点降低,然后水解产物再缩合成分子量较大的环氧化合物。预防:a.在食品加工工艺中,一般宜将油脂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50度以下。

b.油脂在高温加热时,尽量避免与水的接触,防止发生缩合反应。

3.食品中酶促褐变反应的原理,如何预防食品加工中褐变发生。

食品发生褐变的原理:

当食品细胞受到破坏后,食品中的多酚类物质(例如儿茶素、花青素)、氨基酸及其含氮酚类衍生物等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将酚类物质氧化成粉红色的醌类物质,醌类物质进一步积累、聚合为黑色物质。

防止食品发生褐变的方法:

①钝化酶的活性:热处理,酶抑制剂。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但酶是蛋白质,若温度过高会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因而酶促反应一般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加快,直至某一温度活性达到最大,超过这一最适温度,由于酶的变性,反应速度会迅速降低;酶抑制剂能使酶活性中心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导致酶活力下降或丧失,

②改变酶的作用条件:温度,PH值,水分活度。在极端的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酶会变性而完全失去活性,大多数酶的最适PH值为45-8 0范围内。水能影响食品中酶反应的速度,通常可用降低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方法来阻滞酶等作用引起的变质。

③隔绝氧气:发生酶促褐变需要三个条件,即酚类底物,酚氧化酶和氧,那么通过隔绝氧例如浸泡盐水、糖水、清水来防止酶促褐变的发生。

④抗氧化剂:另外,抗氧化剂如VC, SO2等都能防止酶促褐变。

4.移动性与食品稳定性有何关系。

分子移动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①分子流动性(molecular mobility,Mm)作为另一个预测食品稳定性的指标。

②分子的流动性与食品中许多扩散被限制的性质相关。

③在分子流动性研究中,重点关注食品组分中分子的流动性,分子扩散限制对食品稳定性的重要性

5.说明蛋白质水化作用,影响蛋白质水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6.烘焙食品中风味物质(香气、颜色)形成的的原理。

①糖类是形成香气的重要前体。当温度在300度以上时,糖类可热解形成多种香气物质,如醛类、酮类物质等。

②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的最终产物是结构复杂的有色物质,可为食品着色,同时伴随着多种香气物质的生成。

③油脂在高温下可发生热分解,产生醛、酮等香味物质。

④含硫化合物,如硫胺素、含硫氨基酸的分解产物也具有香气,在焙烤过程中易分解。

7.说明叶绿素的稳定性,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护绿?

①温度。100度时叶绿素酶完全失活,可以利用高温烹制食物。

②油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适量油脂,可以隔绝氧气,防止叶绿素被氧化,以保持食物的绿色。

③PH。叶绿素在PH=9时非常稳定,在PH=3时极其不稳定,所以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碱。

④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过长会破坏叶绿素,故可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的方法制作食物。

8.蛋白质起泡原理,影响蛋白质起泡的因素有哪些?

9.果胶凝胶形成的条件与机理,影响因素有哪些?

举例说明抗氧剂的类型和作用机理。

简要说明蛋白质胶凝形成过程,蛋白质凝胶的类型。

说明酶促反应的机理和控制措施。

简要说明羰胺反应(美拉德反应)的主要过程及影响因素。

说明油脂的主要晶型及其特点,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四、论述

1.淀粉湖化和淀粉老化淀粉分子结构的变化,为什么说淀粉糊化是淀粉类食物熟制标致,如何预防淀粉糊化后的老化?

淀粉糊化。生淀粉分子靠分子间氢键结合而排列得很紧密,形成束状的胶束,彼此之间的间隙很小,即使水分子也难以渗透进去,具有胶束结构的生淀粉称为β-淀粉。β-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一部分胶束被溶解而形成空隙,于是水分子进入内部,与余下部分淀粉分子结合,胶束逐渐被溶解,空隙逐渐扩大,淀粉粒因吸水,体积膨胀数十倍,生淀粉的胶束即行消失,

这种现象称为膨润现象。继续加热,胶束则全部崩溃,形成淀粉单分子,并为水包围(氢键结合),而成为溶液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糊化,处于这种状态的淀粉称为α-淀粉。

淀粉的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成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这是由于糊化后的淀粉分子在低温下又自动排列成序,相邻分子间的氢键又逐步恢复形成致密、高度晶化的淀粉分子微束的缘故。

淀粉糊化后组织蓬松,晶体结构被破坏,形成凝胶,透明性增加,持水性增强,黏度增大,粘性增强,故淀粉糊化是淀粉食品成熟的标志。

预防:

①若将糊化的淀粉急速脱水干燥,则不会发生老化;

②为防止老化可将淀粉食品进行速冻,使淀粉分子间的水急速结晶阻碍淀粉分子的相互靠近;

③淀粉的糊化程度越高,分子间残留的凝聚点越少,解体彻底,则重新凝聚而老化的速度越慢;

④蛋白质对延缓淀粉老化起一定的作用;

⑤面制品中添加适量的盐,可减缓淀粉的老化;

⑥添加糖对延缓淀粉的老化也有一定的作用;

⑦在淀粉制品中加入油脂可防止淀粉老化;

⑧添加乳化剂可减缓淀粉老化。

2.水面团制作为例说明组成面筋蛋白质形成机理、结构特点,蛋白质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的应用。

3.油面团为例,说明水、蛋白质、淀粉、油脂的功能性质在面团形成过程中的应用。

①有水存在时,胚乳中的面筋蛋白通过混合、揉捏等处理,能形成具有强内聚力和粘弹性的糊状物。面筋蛋白主要由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组成,在外界机械力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伸展,二硫键交联,疏水相互作用增强,有利于形成弹性和韧性。

②淀粉是面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当有水存在时,淀粉分子能够吸水溶胀,其分子间的请氢键被破坏,吸收水分,分子排列从有序到无序,此时淀粉的粘弹性大大提高,有利于面团的制作。

③塑性脂肪具有良好的涂抹性和可塑性,在面团制作过程中加入塑性脂肪,使面团的延展性增强,油膜的隔离使面筋粒彼此不能粘合成大块面筋,降低了面团的弹韧性和吸水率,同时油脂可以包含和保持一定数量的气泡,使面团面积增加。

4.油脂贮藏过程中氧化原理,以亚油酸为例说明过氧化物的形成途径?

5.炸食品为例,说明油脂在高温下可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生成物对油脂性状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①热分解。油脂加热260-300℃,主要是C-C键,C-H键断裂,产生小分子的物质醛、酮、酸、醇、丙烯二醇酯和丙烯醛过程,产生强烈的气味。

②热氧化分解。在有氧的条件下,油脂的分解更容易产生,分解时间缩短,反应温度下降。在150 ℃左右油脂分解产生大量的醛、酮、烃等物质。

③热聚合与热氧聚合。油脂在200-300℃下,发生热聚合,生成环状化合物。其中:分子间> 分子内,主要为二聚体和三聚体。

④油脂热缩合。高温下,特别是在油炸条件下,食品中的水进入到油中,使油脂发生部分水解,然后再缩合成分子量较大的环氧化合物。

影响:

①破坏食品营养价值。如脂溶性维生素破坏,UFA被氧化。

②产生有害成分。自动氧化产生的聚合物,特别是二聚体,能够被人体吸收,但人体又不能代谢它们,在体内聚集,产生中毒。

③油脂和食品的感官性能劣变。自动氧化使油脂最终会裂解为低分子的醛、酮、酸,产生强烈刺激性哈味和难以接受的辣、苦、涩的口感,导致食品品质严重降低。

④降低油脂的工艺性能。酸败的油脂,加热时油烟多、油泡多,透明度下降,甚至发生固化。

6.一食品的水分活度Aw=0.65时,请你分析一下该食品的稳定性如何,如何预防其变质。

①由等温曲线可知该食品在Aw=0.65的条件下只有结合水,没有自由水,鼓起比较稳定。

②当Aw=0.65时,其中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大,易发生变质。

③当Aw=0.65时,其中的部分酶活性受到抑制。

④在这种情况下,最易生长的是霉菌,细菌无法生长。

预防:

①低温。低温可抑制食品内酶的活性,延长其货架期。

②相对湿度。要将食品保存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以防止真菌细菌的生长繁殖。

③光照。若食品中含有油脂等,经过光照则或导致其氧化变质,影响食品品质。

7.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有哪些?说明每种指标的实际意义。

①HLB值。对于非离子型的大多数多元醇脂肪酸酯类乳化剂,可按下公式计算:HLB = 20(1+ S/A)。式中S——脂肪酸酯的皂化值;A——脂肪酸的酸价

②皂化值。油脂皂化值是评价油脂组成的重要指标。油脂的皂化值与油脂的脂肪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油脂的皂化值越大,说明组成油脂的脂肪酸的分子质量越小,碳链越短。

③酸价值。游离脂肪酸多,酸价高,说明油脂变坏

④碘价值。碘值越高说明油脂中双键越多,碘值降低说明油脂发生了氧化。

⑤过氧化值。POV值适用于衡量油脂氧化初期的氧化程度。

8.食品制作中常用的三种起泡方法(化学剂发泡、生物发酵、蛋白质起泡)的原理,说明其适用范围。

①蛋白质是高分子极性物质,具有界面特性,在气——液混合物中,分子快速吸附到气——液界面形成分子膜,且不断交联形成粘性膜,当在搅动过程中,膜包裹了空气,形成气泡。蛋白质乳化作用有助于降低界面面张力,有助于发泡,而表面成膜粘度大,又有助于提高泡膜的机械强度,不易破裂。适用于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加工中。

②)发泡剂是一类能使处于一定粘度范围内的液态或塑性状态的橡胶或塑料形成微孔结构的物质,一般是在材料成型过程中通过发泡剂在材料内部产生体物质而形成微孔结构。

化学发泡剂发泡指在一定温度下会热分解或反应产生气体而使聚合物基体发泡。适用于可加热的食品。

③生物发酵发泡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产生的气体,或者是微生物代谢的乳酸、酒精等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气体的过程。适用于可长期保存的食品。

9.淀粉糊化和淀粉老化的本质,食品加工中应如何应用淀粉湖化与控制淀粉老化?

10. 说明蛋白质功能性质产生的机制,举例说明蛋白质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中应用。

五填空题(例子):

1.食品组织中水存在方式为自由水、结合水。

2.蛋白质表面性质是由于子结构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3.磷酸钠盐可作为蛋白质保水剂,也可作为叶绿素护绿剂。

4.糖类物质包括有单糖、寡糖、多糖三大类。

5.脂肪流变性(塑性)由油脂固体脂肪指数、油脂晶型和熔化温度范围决定。6.淀粉从结构上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7.油脂乳化常见两种表现型式是水包油、油包水。

8.人体生理基本味是指咸味、甜味、苦味、酸味。

9.影响生物酶作用的因素有温度、pH 、底物浓度、酶浓度。

10.引起维生素分解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氧气、碱。

食品化学与分析期末考题(整理后)

食品化学 第二章水 1.简述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 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食品中结合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大,其蒸汽压也比自由水低得很多,随着食品 中非水成分的不同,结合水的量也不同,要想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需要的能量比自由水高得多,且如果强行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食品的风味、质构等性质也将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⑵结合水的冰点比自由水低得多,这也是植物的种子及微生物孢子由于几乎不含自 由水,可在较低温度生存的原因之一;而多汁的果蔬,由于自由水较多,冰点相对较高,且易结冰破坏其组织; ⑶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⑷自由水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所以自由水较多的食品容易腐败。 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特点。 答:结合水的特点:-40℃下不以上不能结冰;不能做溶剂;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自由水的特点:-40℃下不以上能结冰;能做溶剂;能被微生物利用;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答:(1)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有机大分子的极性基因的数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 (2)结合水的蒸气压比自由水低得多,所以在一定温度下自由水能从食品中分离出来, 且结合水的沸点高于一般水,而冰点却低于一般水。 (3)自由水能为微生物利用,结合水则不能。 2.简述水分活性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答:水分活性与食品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AW越高,食品越不稳定,反之,AW越低,食品越稳定。这是因为食品中的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是引起食品品质变化的重要原因,降低AW值可以抑制这些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食品的稳定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与微生物密切相关,而食品中微生物的存活及繁殖生长与食品水分活度密切相关。?? ⑴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⑵很多化学反应是属于离子反应。⑶很多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有水分子参加才能进行。⑷许多以酶为催化剂的酶促反应,水有时除了具有底物作用外,还能作为输送介质,并且通过水化促使酶和底物活化。 3. 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之间的联系。 水分活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好的反映食品的稳定性,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⑴食品中αW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αW对微生物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菌生长需 要的αW较高,而霉菌需要的αW较低,当αW低于0.5后,所有的微生物几乎不能生长。 ⑵食品中αW与化学及酶促反应关系:αW与化学及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主要由于食品中水分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其反应:①水分不仅参与其反应,而且由于伴随水分的移动促使各反应的进行;②通过与极性基团及离子基团的水合作用影响它们的反应;③通过与生物大分子的水合作用和溶胀作用,使其暴露出新的作用位点;④高含量的水由于稀释作用可减慢反应。 ⑶食品中αW与脂质氧化反应的关系:食品水分对脂质氧化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 作用。当食品中水分处在单分子层水(αW=0.35左右)时,可抑制氧化作用。当食品中

食品化学试题加答案

第一章水分 一、填空题 1. 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6—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4_个_sp[杂化轨道,有—近似四面体_的结构。 2. 冰在转变成水时,静密度—增大_,当继续升温至_ 3. 98C_时密度可达到_最大值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下降_。 3. 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_和_自由水_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_化合水_、_邻近水_、_多层水_,后者可根据其在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_滞化水_、!毛细管水_、自由流动水二 4.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天然食品组织、加工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状态;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双亲(中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5. 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_S_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J_形。 6. 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一解吸等温线_和_回吸等温线—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 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 _试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_等因素有关。 7. 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促进_和_抑制一作用。当食品中a w值在0.35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_抑制氧化作用;当食品中a w值_ >0.35时,水分对脂质起促进氧化作用。 8. 冷冻是食品储藏的最理想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低温。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_降低温度使反应变得非常缓慢_和_冷冻产生的浓缩效应加速反应速率两个相反的方面。 二、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__ 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四面体结构。 (A) 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 。 (A)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 冰结晶并非完整的警惕,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 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 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 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4.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形?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5. 关于BET (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一。 (A) BET在区间H的商水分末端位置 (B) BET值可以准确地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 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他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 单分子层水概念是由Brunauer. 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三、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水分活度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其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p ERH 2矿丽 式中,p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气分压;Po表示在同一温度下

食品化学复习及答案答案word版本

食品化学复习及答案 答案

第二章水分 a.分析MSI曲线中各区及分界的水的性质。 I区: ①其中的水被最强烈的吸附和最少流动; ②这部分水通过H20-离子或H20-偶极相互作用与极性部分结合; ③它在-40℃不能冻结; ④不具有溶解溶质的能力; ⑤看将这部分水看成固体的一部分。 I区和II区的边界: ①相当于食品的“BET单层”水分含量;(BET 计算,p28、29) ②Aw =0.2 II区水分特点: ①此部分区域的水主要通过氢键与相邻的水分子和溶质分子缔合; ②它的流动性比体相水稍差; ③大部分水在-40℃不能冻结; ④I区和II区的水分通常占高水分食品原料5%以下的水分。 II区和III区的边界: Aw =0.85 III区水分特点: ①此部分区域的水为体相水; ②作为溶剂的水, ③该区的水分通常占高水分食品原料95%以上的水分。 b.比较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Aw的差异。 1、在冰点以上,Aw是样品组成与温度的函数,前者是主要的因素;

2、在冰点以下,Aw与样品的组成无关,而仅与温度有关,即冰相存在时,Aw 不受所存在的溶质的种类或比例的影响,不能根据Aw 预测受溶质影响的反应过程; 3、不能根据冰点以下温度Aw预测冰点以上温度的Aw ; 4、当温度改变到形成冰或熔化冰时,就食品稳定性而言,水分活度的意义也改变了; c.请至少从4个方面分析Aw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1、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水分活度范围是:大多数细菌为 0.99~0.94,大多数霉菌为0.94~0.80,大多数耐盐细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酵母为0.65~0.60。在水分活度低于0.6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就无法生长; 2、降低食品的aw,可以延缓褐变,减少食品营养成分的破坏,防止水溶性色素的分解。但aw过低,则会加速脂肪的氧化酸败,又能引起非酶褐变。要使食品具有最高的稳定性所必需的水分含量,最好将aw保持在结合水范围内。这样,使化学变化难于发生,同时又不会使食品丧失吸水性和复原性; 3、水活度与食品质构的关系:水分活度对干燥和半干燥食品的质构有较大影响。要保持干燥食品的理想性质,水分活度不能超过0.3~0.5; 4、食品在较高含水量(30-60%)的情况下,淀粉老化速度最快;如果降低含水量,则老化速度减慢,若含水量降至于10%-15%,则食品中水分多呈结合态,淀粉几乎不发生老化; d.Aw的定义: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MSI的定义:在恒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所得到的食品水分含量(每克干物质中水的质量)与Aw的关系曲线; BET单层:在干物质的可接近的高极性基团上形成一个单层所需的近似水分;真实单层;完全水合所需的水分含量,即占据所有的第一层部位所需的水分含量; 滞后现象:回吸与解吸所得的等温线不重叠现象即为“滞后现象”; 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体相水、结合水及分类)

食品化学试卷复习过程

食品化学试卷

《食品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利用美拉德反应会(ABCD) 产生不同氨基酸 B、产生不同的风味 C、产生金黄色光泽 D、破坏必需氨基酸 2、防止酸褐变的方法(ABCD) 加热到70℃~90℃ B、调节PH值 C、加抑制剂 D、隔绝空气 3、下列哪一项不是食品中单糖与低聚糖的功能特性( D) A产生甜味 B结合有风味的物质 C亲水性 D有助于食品成型 4、当水分活度为( B )时,油脂受到保护,抗氧化性好。 A、大于0.3 B、0.3左右 C、0.2 D、0.5 5、在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存在ε-氨基酸的是(D ) A亮氨酸B异亮氨酸C苏氨酸D赖氨酸 6、油脂劣变反应的链传播过程中,不属于氢过氧化物(ROOH)的分解产物。(A) A 、R-O-R B、RCHO C、RCOR′ D、R. 7、请问牛奶在太阳下晒时会分解哪种维生素(B) A、VB1 B、VB2 C、VA D、VC 8、下列脂肪酸不属于必须脂肪酸的是(C ) A、亚油酸 B、亚麻酸 C、肉豆蔻酸 D、花生四烯酸 9、油脂劣变前后,油脂的总质量有何变化(B) 减少 B、增大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10、既是水溶性,又是多酚类色素的是(A ) A、花青素、黄酮素 B、花青素、血红素 C、血红素、黄酮素 D、类胡萝卜素、黄酮素

11、下列天然色素中属于多酚类衍生物的是(A ) A、花青素 B、血红素 C、红曲色素 D、虫胶色素 12、水的生性作用包括(ABCD) A、水是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 B、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C、水是维持体温的载温体, D、水是体内摩擦的滑润剂 13、在腌制肉的过程中,为了使肉颜色好看,应加入(B ) A、NaNO3 B、NaNO2 C、Nacl D、NaHCO3 14、在做面粉时,加入( )酶能使面粉变白。( A) A、脂氧合酶 B、木瓜蛋白酶 C、细菌碱性蛋白酶 D、多酚氧化酶 15、影响油脂自氧化的因素(ABCD) 油脂自身的脂肪酸组成 B、H2O对自氧化的影响 C、金属离子不促俱自氧化D、光散化剂对自氧化的影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空,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食品加工保藏期末考试卷

1、为延长果蔬原料贮藏保鲜期,应尽量排除环境中的氧 2、传导型罐头杀菌时,其冷点在于罐头的几何中心位置。(V) 3、食品冻藏过程中发生的“重结晶”现象是指食品中产生比重大于冰的结晶。 5、按浓缩的原理,冷冻浓缩、超滤、反渗透、电渗析属于非平衡浓缩。 6、微波加热过程中,物料升温速率与微波频率成正比。 7、辐射保藏技术属于一种冷杀菌技术。 8、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没有发酵作用。 9、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各种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达到某种加工目的。 10、食品包装的首要任务是保护食品的品质,使其在运输、贮藏中品质不变或减少损失。 1、牛初乳是指母牛产后3~7日内分泌的乳汁。 2、pH小于的番茄制品罐头属于酸性食品。 4、冷冻干燥可以较好地保留食品的色、香、味及热敏性物质,较好的保留原有体积及形态,产品易复水,因此是食品干燥的首选方法。 6、微波具有穿透力,适用于所有密闭袋装、罐装食品的加热杀菌。(X) 8、腌渍品之所以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是因为盐或糖形成高渗环境,从而使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 9、苯甲酸及其盐类属于酸性防腐剂。 1、宰后肉的成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成熟所需的时间缩短。(V) 5、浓缩时,蒸发1公斤水分必需提供1公斤以上的蒸汽才能完成。 6、微波用于食品加热处理的最大缺点是电能消耗大。 7、进行辐射处理时,射线剂量越大,微生物的死亡速率越快,因此,食品辐射时应采用大剂量辐射。 8、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均匀混合的物态体系。 9、维生素E属于水溶性抗氧化剂。 1、判断水产原料新鲜度的方法有感官鉴定法、化学鉴定法及微生物鉴定法。 3、冻藏食品解冻时,只有当食品全部解冻后,食品的温度才会继续上升。(V) 4、食品干燥过程中,只要有水分迅速地蒸发,物料的温度不 会高于湿球温度。 5、在结晶过程中,只要溶液的浓度达到过饱和浓度就能产生 晶核,开始结晶。 6、微波可以用食品的膨化。 7、某物质在辐射过程中,其G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耐辐射。 8、采用烟熏方法中的冷熏法熏制食品时,制品周围熏烟和空 气混合物的温度不超过22℃ 9、化学保藏这种方法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食品原有的品 质状态,它属于一种暂时性的或辅助性的保藏方法。 3、无论对于哪类食品物料的冷藏,只要控制温度在食品物料 的冻结点之上,温度愈低,冷藏的效果愈好。(X) 4、对食品进行干燥处理可以达到灭菌、 灭酶的目的,从而延长保存期。(X) 8、对微生物细胞而言,5%的食盐溶液属于高渗溶液。(V) 10、在通用产生编码(条形码)中数码的3~7位数字为商品 生产商、商品类别和检查代号。 2、芽孢菌的耐热性要高于一般的微生物。 6、微波在食品运用过程中除考虑食品的质量之外,很重要的 一个问题是必须注意泄漏问题。 7、137Cs γ辐射源半衰期比60Co长,因此,在食品辐射保 藏中采用较多。 1、果蔬的有氧呼吸与缺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同,产物不同。 4、谷物与种子干燥后,为了防止霉菌生长,储藏环境的相对 湿度需控制在~之间。 5、多效真空蒸发浓缩可以节省蒸发的蒸汽消耗,且随效数的 增加,耗汽量不断下降,因此效数越多越好。 3、果蔬类在冷藏过程中,冷藏环境的气体组成可能随果蔬的 呼吸作用而发生变化。 2、超高温瞬时杀菌适应于所有食品的杀菌。 ??4、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的 水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而微波 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的水分梯度与温度 梯度的方向相同。 3、当温度低于0℃时,食品物料中的水分即开始冻结。 7、食品进行辐射处理时,被照射物质所吸收 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量,其常用单位有居里 (Ci)、贝克(Bq)和克镭当量。(X) 10、在通用产生编码(条形码)中我国的代号为96。 9、化学防腐剂包括能杀灭微生物的杀菌剂。 2、有一种罐头食品的加热曲线为转折型加热曲线,这种罐头 的内容物可能含有大量气体。 10、用铝质(冲拔)两片罐灌装充气果汁和碳酸饮料一般是可 行的。 2、低酸性罐头的热杀菌,常以___________作为杀菌的对象菌。 A、枯草芽孢杆菌 B、埃希氏大肠杆菌 C、志贺氏沙门氏菌 D、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3、下列几种食品冷藏时,_______的冷藏温度会高些。 A、苹果 B、鱼 C、鸡肉 D、香蕉 4、干燥过程中的湿热传递是指________+。 A、热量传递 B、水分传递 C、A和B D、温度变化 8、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食品发酵过程中发酵菌代谢产物的是 _________。A、CO2 B、H2O C、C2H5OH D、O2 9、下列防腐剂中,________不属于酸性防腐剂。 A、苯甲酸钠 B、丙酸钙 C、山梨酸钾 D、对羟基苯甲酸酯 6、在用微波处理下列材料时,________种材料温度上升最慢。 A、水 B、木材 C、聚乙烯 D、肉类 7、食品辐射保藏中所用到的γ射线能量最大 不应超过_________。 A、5 MeV B、10 MeV C、5 krad D、10 krad 8、下列物质中,有可能是朊解菌的代谢产物的是__________。 A、胺类 B、乳酸 C、乙醇 D、二氧化碳 9、下列杀菌剂中,_________属于氧化型杀菌剂。 A、漂白粉 B、亚硫酸钠 C、保险粉 D、焦亚硫酸钠 10、蒸煮袋分为_____类。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 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 _______。(A)Rb+(B)Na+(C)Mg+(D)Al3+ 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3 -(C)ClO4 - (D)F- 5 食品中有机成分上极性基团不同,与水形成氢键的键合作用也有所区别。在下面这些有机分子的基团中,_______ 与水形成的氢键比较牢固。 (A)蛋白质中的酰胺基(B)淀粉中的羟基(C)果胶中的羟基(D)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 6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7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8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内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D)食品的稳定性主要与区间Ⅰ中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9 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αW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B)αW比水分含量更能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质。 (C)食品的αW值总在0~1之间。 (D)不同温度下αW均能用P/P0来表示。 10 关于BET(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BET在区间Ⅱ的高水分末端位置。 (B)BET值可以准确的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它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单分子层水概念由Brunauer、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1 当食品中的αW值为0.40时,下面哪种情形一般不会发生?_______ (A)脂质氧化速率会增大。(B)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C)微生物能有效繁殖(D)酶促反应速率高于αW值为0.25下的反应速率。 12 对食品冻结过程中出现的浓缩效应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会使非结冰相的pH、离子强度等发生显著变化。(B)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C)溶液中可能有氧和二氧化碳逸出。(D)降低了反应速率 13 下面对体系自由体积与分子流动性二者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当温度高于Tg时,体系自由体积小,分子流动性较好。 (B)通过添加小分子质量的溶剂来改变体系自由体积,可提高食品的稳定性。 (C)自由体积与Mm呈正相关,故可采用其作为预测食品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水 的作用:①保持体温恒定②作为溶剂③天然润滑剂④优良增塑剂 水的三种模型:①混合型②填隙式③连续结构模型 冰是有水分子在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疏松”的刚性建构,冰有11种结晶型。主要有四种:六方形,不规则树形,粗糙球状,易消失的球晶, 蛋白质的构象与稳定性将受到共同离子的种类与数量的影响。 把疏水性物质加入到水中由于极性的差异发生了体系熵的减少,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此过程称为疏水水合。结合水指存在于溶质或其他非水组分附近的、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一部分锥,具有与同一体系中体相水显著不同的性质,分为①化合水②邻近水③多层水 体相水称为游离水指食品中除了结合水以外的那部分水,分为不移动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流动水。 结合水与体相水的区别:①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有机大分子的极性基团的数量有比较固定的比例关系②结合水的蒸汽压比体相水低得多,所以在一定温度下结合水不能从食品中分离③结合水不易结冰④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⑤体相水能被微生物利用,大部分结合水不能。 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Aw=P/P0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关系:水分活度决定微生物在食品中萌发的时间、生长速率及死亡率,不同微生物对水分的活度不同,细菌对低水分活度最敏感,酵母菌次之,霉菌的敏感性最差。当水分活度低于某种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时微生物就不能生长。食品的变质以细菌为主;水分活度低于0.91时就可以抑制细菌生长。 低水分活度提高食品稳定性的机理:①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②很多化学反应属于离子反应③很多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有水分子参加才能进行,水分活度低反应就慢④许多酶为催化剂的酶促反应,水除了起着一种反应物的作用外,还能作为底物向酶扩散输送介质,通过水化促使酶和底物活化⑤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要求有一定限度的Aw:细菌0.99-0.94,霉菌0.94-0.8,耐盐细菌0.75,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酵母味0.65-0.6,低于0.6时多数无法生长。 冷冻与食品稳定性:低温下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可提高食品储存期,不利后果:①水变为冰体积增大9%会造成机械损伤计液流失,酶与底物接住导致不良影响。②冷冻浓缩效应。有正反两方面影响: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度,溶质浓度增加,加快反应速度。冷冻有速冻和慢冻。 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纤维素。蔗糖是糖甜度的基准物,相对分子大,溶解度越小,甜度小。 糖的吸润性是指在较高的空气湿度下,糖吸收水分的性质,糖的保湿性是指在较低空气湿度下,糖保持水分的性质。 糖的抗氧化性是氧在糖中的含量比在水中含量低的缘故。 水解反应:低聚糖或双糖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水解成单糖,旋光方向发生变化。 酵母菌 发酵性: 醋酸杆菌 产酸机理 功能性低聚糖:①改善人体内的微生态环境②高品质的低聚糖很难被人体消化道唾液酶和小肠消化酶水解③类似于水溶性植物纤维,能降低血脂,改善脂质代谢④难消化低聚糖属非胰岛素依赖型,不易使血糖升高,可供糖尿病人使用⑤低聚糖对牙齿无不良影响。 淀粉的糊化:由于水分子的穿透,以及更多、更长的淀粉链段分离,增加了淀粉分子结构的无序性,减少了结晶区域的数目和大小,最终使淀粉分子分散而呈糊状,体系的黏度增加,双折射现象消失,最后得到半透明的粘稠体系的过程。 淀粉的老化:表示淀粉由分散态向不溶的微晶态、聚集态的不可逆转变。 即是直链淀粉分子的重新定位过程。

2015年食品化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与答案解析(考试必备)

2015年食品化学课程期末考试 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1.结合水 2.自由水 3.毛细管水 4.水分活度 5.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 7.单分子层水 8.疏水相互作用 二、填空题 1. 食品中的水是以、、、等状态存在的。 2.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3. 水分子之间是通过相互缔合的。 4. 食品中的不能为微生物利用。 5.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的比值称之为,即食品中水分的有 效浓度。 6. 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与个水分子通过结合,每个水分子在维空间有 相等数目的氢键给体和受体。 7. 由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结合水,以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自 由水。 8.在一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得到的与的关系曲线称为水分等温吸湿线。 9. 温度在冰点以上,食品的影响其Aw; 温度在冰点以下,影响食品的Aw。 10. 回吸和解吸等温线不重合,把这种现象称为。 11、在一定A W时,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时更高。 12、食品中水结冰时,将出现两个非常不利的后果,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单个水分子的键角为_________,接近正四面体的角度______,O-H核间距______,氢和氧的范德华半径分别为1.2A0和1.4A0。 14、单分子层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水主要性质为:①② ③④。 三、选择题 1、属于结合水特点的是()。 A具有流动性B在-40℃下不结冰 C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D具有滞后现象 2、结合水的作用力有()。

食品化学复习题与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 一、填空题 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______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______个_______杂化轨道,有_______的结 构。 2.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_______,当继续升温至_______时密度可达到______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_______。 3.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_______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 个水分子所构成的_______。 4.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_______或发生_______,引起_______;若降低温度,会 使疏水相互作用_______,而氢键_______。 5.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存在形式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7.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_______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_______形。 8.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9.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_______和_______作用。当食品中αW值在_______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 作用;当食品中αW值_______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作用。 10.食品中αW与美拉德褐变的关系表现出_______形状。当αW值处于_______区间时,大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随着αW值增大,美拉德褐变_______;继续增大αW,美拉德褐变_______。 11.冷冻是食品贮藏的最理想的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_______。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和_______ 两个相反的方面。 12.随着食品原料的冻结、细胞冰晶的形成,会导致细胞_______、食品汁液_______、食品结合水_______。一般可 采取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降低冻结给食品带来的不利影响。 13.玻璃态时,体系黏度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而在橡胶态时,其体系黏度 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 二、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 _______。(A)Rb+(B)Na+(C)Mg+(D)Al3+ 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3 -(C)ClO4 - (D)F- 5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6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7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绿色食品期末复习题

绿色食品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2、动物福利:动物应得到的自由,包括排出营养不良、物理不适、损伤、疾病与恐吓等。即让动物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与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3、食物链: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4、轮作:同一块地有顺序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5、间种: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叫间种。 6、土壤质量:指土壤提供植物养分与生产生物物质的土壤肥力质量,容纳、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维护保障人类与动植物健康的土壤健康质量的总与。 7、绿色食品: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8、绿色食品基地: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一定标准所认定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或行政区域。 9、绿色食品产业:就是指由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制造企业(直接企业)及经专门认定的产前、产后专业化配套企业(原料、生产资料、商业),以及其她绿色食品专业部门(科技、监测、检测、管理)所组成的经济综合体。 10、绿色食品标志就是指“绿色食品”,“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 11、A级绿色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生产过程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2、AA级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资,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3、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

考研食品化学课件资料

食品化学 第一章 绪论、水和冰 一、食品化学的性质和范畴 概念:食品化学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理化性 质、生理和生化性质、营养和功能性质以及它们在食品储藏、加工和运销中的变化。 研究内容: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质元素、水、酶、 风味、色素、保健成分、毒物等在食品贮藏加工及运销中的变化。 二、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1 质量和安全属性 质地:变硬、软等 风味:期望的或不良的风味 颜色:期望的或不良的色泽 营养价值:S 大营养素等 产生有毒物质 安全性 使有毒物质失活 产生或消失保健成分等 4 分析在食品贮藏加工中出现的情况 产物因素:组分、O 2、pH 、A W 等 环境因素:T 、t 、大气成分、处理方法(加工工艺)等。 三、食品化学发展史 1780-1850:瑞典人 Carl Wilhelmscheeie 分离和研究了乳酸的性质。 从柠檬汁和醋栗中分离出苹果酸。精密分析研究的开端。 1743-1794:法国化学家 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 首先测定了乙酸 的元素成分。 1767-1845:法国化学家 Theodore de Saussure 用灰化的方法测定植 物中矿物质的含量,首先精确地完成了乙醇的化学分析。 1813:英国化学家 Humphey Davy 出版了第一本《农业化学原理》。 质量

1786-1889:法国化学家 Michel Fugene Chevreul 是有机物质分析的先驱,发现和命名硬脂酸和油酸。 1847: Justus Vonliebig 出版了第一本有关食品化学的书《食品化学的研究》。 19世纪中期:英国 Arthur Hill Hassall 和助手们绘制了一套比较详尽的显示纯净食品材料和掺杂食品材料的微观形象的示意图。 1860:德国 W. Hanneberg 和 F. Stohman 发展了一种用来常规测定食品中主要成分的重要的方法。 1871:Jean Baptiste Dumas 提出仅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组成的膳食不足以维持人类的生命。 20世纪前半期已发现了大部分基本的食用物质,并对它们的性质作了鉴定,这些物质是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一些氨基酸。 直到20世纪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世界食品的发展趋势 1、系列化的方便食品 即食、罐头、冷冻 2、儿童食品(有利于生长、发育、开发智力) 强化食品/强化营养:VA、VD、Ca、Fe、Zn 强化高营养价值天然食品:大豆粉、蛋黄 婴儿食品:断奶食品等 3、健康食品/健康饮料(果蔬原汁法:85%果汁;美:67%),绿色食品, 保健食品(美:健康日:功能) 4、老年食品 老年型社会:60岁以上人数占总人数10%以上; 65岁以上人数占总人数 7%以上。老年食品 (1)预防老年性多发病: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 (2)防衰老:细胞裂开;细胞膜过氧化物氧化 5、新类型食品 新型大豆食品,菌藻类,卡片食品,集成块食品。 参考资料 刘邻渭主编《食品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王璋,许时婴等编《食品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美】Owen R.Fennema著,王璋等译《食品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美】Norman N.Potter Joseph H.Hotchkiss著,王璋等译《食品科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天津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合编《食品生物化学》,轻工业出版社黄梅丽、江小梅编《食品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五、水和冰 各种食品都有其特定的水分含量,因此才能显示出它们各自的色、香、味、形特征。 物理化学:水在食品中起着分散蛋白质和淀粉等的作用,使它们形成溶胶。

完整版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美拉德反应不利的一面是导致氨基酸的损失,其中影响最大的人体必需氨基酸:( ) A Lys B Phe C Val D Leu 2、下列不属于还原性二糖的是……………………………………………………………() A麦芽糖B蔗糖C乳糖D纤维二糖 3、下列哪一项不是食品中单糖与低聚糖的功能特性……………………………………( ) A产生甜味B结合有风味的物质C亲水性D有助于食品成型4、对面团影响的两种主要蛋白质是……………………………………………………( ) A麦清蛋白和麦谷蛋白B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 C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D麦球蛋白和麦醇溶蛋白 5、在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存在ε-氨基酸的是…………………………………………() A亮氨酸B异亮氨酸C苏氨酸D赖氨酸 6、某油有A、B、C三种脂肪酸,则可能存在几种三酰基甘油酯……………………( ) A、3 B、8 C、9 D、27 7、下列哪一项不是油脂的作用。…………………………………………………………( ) A、带有脂溶性维生素 B、易于消化吸收风味好 C、可溶解风味物质 D、吃后可增加食后饱足感 8、下列哪些脂类能形成β晶体结构………………………………………………………( ) A、豆油 B、奶油 C、花生油 D、猪油E菜籽油F、棉籽油 9、水的生性作用包括……………………………………………………………………() A、水是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 B、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C、水是维持体温的载温体, D、水是体内摩擦的滑润剂 10、利用美拉德反应会……………………………………………………………………() A、产生不同氨基酸 B、产生不同的风味 C、产生金黄色光泽 D、破坏必需氨基酸 11、影响油脂自氧化的因素………………………………………………………………() A、油脂自身的脂肪酸组成 B、H2O对自氧化的影响 C、金属离子不促俱自氧化 D、光散化剂对自氧化的影响 12、油脂的热解不会使……………………………………………………………………()A、平均分子量升高B、粘度增大C、I2值降低D、POV值降低

食品化学期末考试整理

第二章:水 1.解释水为什么会有异常的物理性质。 在水分子形成的配位结构中,由于同时存在2个氢键的给体和受体,可形成四个氢键,能够在三维空间形成较稳定的氢键网络结构。 (了解宏观上水的结构模型。 ?(1)混合模型: 混合模型强调了分子间氢键的概念,认为分子间氢键短暂地浓集于成簇的水分子之间,成簇的水分子与其它更密集的水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2)填隙式模型 水保留一种似冰或笼形物结构,而个别水分子填充在笼形物的间隙中。 ?(3)连续模型 分子间氢键均匀分布在整个水样中,原存在于冰中的许多键在冰融化时简单地扭曲而不是断裂。此模型认为存在着一个由水分子构成的连续网,当然具有动态本质。) 2.食品中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根据水在食品中所处状态的不同,与非水组分结合强弱的不同,可把固态食品中的 水大体上划分为三种类型:束缚水、毛细管水、截流水 ?束缚水:不能做溶剂,与非水组分结合的牢固,蒸发能力弱,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不能用做介质进行生物化学反反应。 毛细管水:可做溶剂、在—40℃之前可结冰,易蒸发,可在毛细管内流动,微生物可繁殖、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是发生食品腐败变质的适宜环境。 截流水:属于自由水,在被截留的区域内可以流动,不能流出体外,但单个的水分子可通过生物膜或大分子的网络向外蒸发。在高水分食品中,截留水有时可达到总水量的90%以上。截留水与食品的风味、硬度和韧性有密切关系,应防止流失。 3.水分活度的定义。冰点以下及以上的水分活度有何区别? 1)水分活度(Aw)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Aw ≈p/p.=ERH/100 式中,p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气分压;p。为在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ERH为食品样品周围的空气平衡相对湿度。 2)①定义不同:冰点以下食品的水分活度的定义: Aw = Pff / P。(scw) = Pice / P。(scw) Pff :部分冻结食品中水的分压P。(scw) :纯过冷水的蒸汽压(是在温度降低至-15℃测定的)Pice :纯冰的蒸汽压 ②Aw的含义不同 ?在冰点以上温度,Aw是试样成分和温度的函数,试样成分起着主要作用; ?在冰点以下温度,Aw与试样成分无关,仅取决于温度。 ③当温度充分变化至形成冰或熔化冰时,从食品稳定性考虑,Aw的意义也发生变化。 ④低于食品冰点温度时的AW不能用来预测冰点温度以上的同一种食品的AW。 4.水分吸着等温线(MSI)。滞后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定义:在恒温下,食品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的关系曲线。 ?同一食品它的回吸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并不完全重合,在中低水分含量部分张开了 一细长的眼孔,这种水分吸着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之间的不一致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产生原因:①解吸过程中一些水分与非水溶液成分作用而无法放出水分。 ②不规则形状产生毛细管现象的部位,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不同的蒸汽压。 ③解吸作用时,因组织改变,当再吸水时无法紧密结合水,由此可导致回吸相同水分含量时处于较高的aw.

食品化学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食品化学(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 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 结构效应的是_______。 (A)Rb+(B)Na+(C)Mg+(D)Al3+ 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 3 -(C)ClO 4 - (D)F- 5 食品中有机成分上极性基团不同,与水形成氢键的键合作用也有所区别。在下面这些有机分子 的基团中,_______与水形成的氢键比较牢固。 (A)蛋白质中的酰胺基(B)淀粉中的羟基(C)果胶中的羟基(D)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 6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7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8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内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D)食品的稳定性主要与区间Ⅰ中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9 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α W 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B)α W 比水分含量更能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质。 (C)食品的α W 值总在0~1之间。 (D)不同温度下α W 均能用P/P 来表示。 10 关于BET(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BET在区间Ⅱ的高水分末端位置。 (B)BET值可以准确的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它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单分子层水概念由Brunauer、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1 当食品中的α W 值为0.40时,下面哪种情形一般不会发生?_______ (A)脂质氧化速率会增大。(B)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C)微生物能有效繁殖(D)酶促反应速率高于α W 值为0.25下的反应速率。 12 对食品冻结过程中出现的浓缩效应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会使非结冰相的pH、离子强度等发生显著变化。(B)形成低共熔混合物。(C)溶液中可能有氧和二氧化碳逸出。(D)降低了反应速率 13 下面对体系自由体积与分子流动性二者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