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8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8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8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8届高三8月月考

历史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2分)

1. 诗经记载“千耦其耘”,《吕氏春秋》也记载了“(季冬之月)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这主要表明先秦时期

A. 农业生产已经出现耦犁

B. 耒耜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C. 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

D. 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答案】C

【解析】“千耦其耘”反映了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即命令农夫核算耕作的事务,修理耒耜等农具,准备好种田的器具,精耕细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材料表明先秦时期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耒耜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先秦时期不可能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排除D。

2.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A. 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C. 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D.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公有演变成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材料中“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有利于提高土地自由流转率,所以C符合题意;A、C材料没有体现;D说法错误,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瓦解。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进行思考。

3.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守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导致了自耕农的衰退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联系所学史实可知,这是北魏至唐朝时期实行的均田制。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封建国家掌握大量土地,把封建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赋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C正确,A、B错误;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但不能解决土地兼并现象,因为引发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只要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那么土地兼并就不会得到解决,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均田制的内容和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判断出土地制度是均田制,结合均田制的内容和影响解答即可。

4.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特别注重技术的培训,没有体现出对新技术的研究,排除A。官营手工业没有垄断当时的手工业技术,民间手工业不断的兴起和发展,排除B。

中国官营手工业的技工学校专门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并且规定了技术传授的时间阶段,一切都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且官营手工业是不计生产成本,主要是满

足政府的消费需求,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手工业生产的工序只是体现出手工业技术,要经过培训和学习,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5. 明代陕西行省包括甘肃地区,不仅地域辽阔,几乎囊括了明长城“九边”的西段,而且关中八百里秦川又盛产粮食,陕西商人便有了“输粮换(盐)引”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明政府开放“茶马互市”的边境贸易。这种现象

A. 促进了明清城镇商业的繁荣

B. 促使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推动了商帮势力的发展

D. 使粮食、食盐等开始成为商品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输粮换(盐)引”、“茶马互市”促进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并推动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势力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B、D 两项说法错误。

6.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C. 经济作物的扩大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是这一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故D项正确;A、C不符合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应排除;人口急速增长是在雍正时期推行摊丁入亩之后,故B项错误。

7. 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

A. 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

B. 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

C. 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

D. 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

【答案】C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为什么发展缓慢?

有利条件: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货币的充足,银两的大量流通;租佃关系的普及,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传统科技的发展,科技著作的涌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束缚。

8.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

A.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B. 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

C. 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

D. 帝国时代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故A正确,排除。提倡程朱理学说明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排除。缙绅化、程朱理学说明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故C正确,排除。帝国时代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过于绝对,应该是缺乏足够资本,故D错误,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商帮

9. 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A. 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B. 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

C. 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D. 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变动,为后来新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发现美洲大陆只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一个结果,故A项错误;此时还处于早期殖民扩张阶段,商品倾销主要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阶级对立是政治上的结果,源于经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错误。

10. 据拉布教授在《冒险企业和帝国》(1575-1630)中统计,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公司都有股份的人,东印度公司有 288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21.9%;东印度公司有 46 人,占公司总

人数的 23.4%;利凡特公司有 157 人,占公司人数的 27.4%。这促进了

A. 商业革命的发展

B. 企业转属私人资本

C. 垄断组织的产生

D. 金融控制手工工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印度公司”“东地公司”“利凡特公司”都是拥有政府授权的殖民贸易公司,这些公司的持股人无疑促进了商业革命的发展。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1. 1526年非洲刚果国王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国王诉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葡萄牙的贩奴者),他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每天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对“劫掠”的正确理解是

A. 缓解了欧洲人力资源的短缺

B. 掠夺了非洲大量黄金白银

C. 促进了欧洲海外市场的拓展

D.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早期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正确;“欧洲人力资源短缺”不符合早期的殖民掠夺题意,排除A;早期的殖民活动掠夺了美洲大量黄金白银,B错误;是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而不是殖民掠夺的影响,排除C。

12.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市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所学,市场的需求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因素。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材料是揭示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揭示工业革命的过程,排除BD;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原因

13. 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法案规定:在纺织厂,禁止雇主雇佣9岁以下儿童;9-13岁儿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13-18岁的年轻人每天工作不超过12小时。这些有监督员监督实施。这说明

A. 工业革命期间童工待遇得到根本性改善

B. 英国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

C. 推行自由主义政策时期存在国家的干预

D. 英国建立起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英国议会通过一法案规定”、“在纺织厂,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这些由监督员监督实施”明显可知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存在某些方面的干预,故C正确;A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说法绝对,错误,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英国议会通过一法案规定”“这些由监督员监督实施”,结合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分析思考。

14. 英国在1801年—1861年,大城市人口年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小乡村人口年均增长1.039%。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 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B. 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涌入

C. 棉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D. 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1801-1861年”可知,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增长1.039%”,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的普及,使得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故C正确;A明显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原因,应排除;世界市场形成是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D不是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应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

“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增长1.039%”,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5.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 “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 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械化”是指当时工业国家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而不是世界范围,故A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故“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故B正确。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故C排除。前两次工业革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故D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特点

【名师点睛】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关知识: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各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而成为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新兴工业异军突起;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④推动了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⑤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能力。

16. “道光末,(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

A. 商品化农业开始出现

B. 农民的收入出现增长

C. 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D. 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答案】C

【解析】“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表明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化农业开始出现,排除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7.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洋务企业相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不包括

A. 生产方式不同

B. 产业结构不同

C. 管理方式不同

D. 阶级属性不同

【答案】A

【解析】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是近代企业,采用机器生产的生产方式,A为两者的相同点,不是与洋务企业相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符合题意,故选A;前者从重工业开始,后者主要发展轻工业;前者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封建衙门式或官督商办,后者是资本主义管理方式,生产指向市场;前者创办阶级是地主阶级,后者是资产阶级;故 B、C、D 与洋务企业相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18. 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缺陷

B. 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C. 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

D.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发起来的自救运动,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给与资金保障,故 A 项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洋务运动没有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近代化的手段募集社会资金,说明晚清的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故 C 项正确;中体西用说的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在立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不出触动封建根基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器物,但是与材料并无相关,故 D 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19.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律》和《公司律》,此后,清政府还陆续颁布了《商船公会章程》、《奖励公司章程》、《改订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这反映了清政府

A. 积极扶植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B. 顺应时代潮流奖励实业

C. 主动变革社会经济体制

D. 开始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反映了清政府奖励实业顺应时代潮流,故B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20. 阅读下表,

表格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工业资本中官营资本与私营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A. 国内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官营资本迅速膨胀

C. 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

D. 政府弱化经济控制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1920年至1936年,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正确;官营资本增长率为1.18%,“迅速膨胀”不符合题意,排除B;近代时期,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政府弱化经济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D。

21.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百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这反映了

A. 人们对西方事物的认识不同

B. 资本主义从南方兴起并占据优势

C. 近代新兴力量多肇始于南方

D. 近代中国的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对“机器之利”的认识的差异,故A项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中体现的是从南至河南一带对机器生产的认识的地区差异,无法直接得出近代新兴力量多肇始于南方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认识不同,无法直接得出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故D项错误。

22.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A. 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 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答案】C

【解析】同治光绪至宣统时期,一方面由于外来的侵略,外来文化广泛传入,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中国近代化开展,即由于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导致了题干现象的发生。C 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只说了其中的一个原因。

23. 在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全美国人陷入了不知道拿什么和别人交换的境地,而一些地方发行了代金券,墨西哥币加拿大币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反映了

A. 通货紧缩政策导致货币供求失衡

B. 政府实行美元贬值带来的恶性后果

C. 生产的不足助长物价上涨

D. 美元独霸地位收到冲击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大萧条时期,通货紧缩政策导致货币供求失衡,A正确;罗斯福新政,实行美元贬值,适当通胀缓解经济危机,B错误;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并非生产的不足,C错误;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独霸地位,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4. 《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 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 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C. 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 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考查的是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企图通过国家的干预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以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A项中的“消灭”太绝对化,B项中的“终止”也过为绝对,都与所学知识不符;C项错在“商业”,故排除A、B、C项;由“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可以分析得出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D项正确。

25. 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他扮演了一个改良主义者的角色,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他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B. 他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C. 他调和了美国社会的劳资矛盾

D. 他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一个改良主义者的角色”是指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排除。

26. 下表为1966~1968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支情况

上表直接反映了美国

A. 实行全球战略收缩的原因

B. 推行单边主义政策

C. 经济陷入了“滞胀”的困境

D.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66-1968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加大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故D项正确;1966-1968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而不是全球收缩,故A项错误;B不符合史实,排除;20世纪70年代经济陷入了“滞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需要掌握1966-1968美国在美苏争霸的处境、对外政策以及经济政策等知识,解题时注意对题干表格的解读,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和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27. 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A.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 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 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答案】B

【解析】材料“仰赖他人”指的是福利政策的推行,材料“转为自力更生”即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所以答案选B;A、C材料未涉及,D与题意相反,排除A、C、D。

抓住关键信息“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分析解答。

28. 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

A.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C. 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 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指承认和运用商品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是本质。

29. “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B. 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C. 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D. 为后来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在“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当时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C、D项说法均错在时间节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苏联卫国战争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材料的时间是1953年以后。

30.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A. 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 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

C. 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

D. 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示做法无疑有利于提高农庄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A项理解有误,题干所示措施与“苏俄新经济政策”不等同,排除;C项揭示的是消极方面,与题干主旨背离,排除;题干信息根本没有提及“工业”,故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故选B。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赫鲁晓夫改革·关于农业方面的措施

31. 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产量逐年从两位数逐步降低,到70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3%-4%,而且仍在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B. 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

C. 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刺激经济的增长

D. 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

【答案】A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主要原因”,依据题干“70年代后期”可知,处于勃列日涅夫时期,材料信息反映了苏联工业增长乏力,这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日益僵化的结果,其主要表现是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导致其他方面增长困难,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体制制约的结果,故B项错误;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到70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3%-4%,而且仍在下降”,结合苏联高度集中整治经济体制分析原因。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

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移到国内经济建

设和国防建设上来。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

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

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

调整进出口

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

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

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

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

口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

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

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最后,二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

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施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新全球史》(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作用。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 0世纪30年代中美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分析造成两者不

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l)背景: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权威加强。美国: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人们对于自由放任政策不满。

作用:中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防力量,影响了后来的政策。)美国: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的新模式;改变了原有的联邦运行机制。

(2)共同点:国家干预。

原因:中国: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国内工业基础薄弱。

美国:二战爆发;新政措施得力;完备的法治;雄厚的经济基础。

........................

(2)根据材料“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从20世纪30年代中美两国的具体状况来分析答案。

33.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即现代化的过程,是世界文明史上

最复

杂的

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两种现代化模式启动背景的比较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从以上表格的“项目”中任选两个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西欧和东亚的现代化启动进行说明。

【答案】示例一现代化启动的内部条件

西欧:17、18世纪,伴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发起了

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旗帜,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特权,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构建“理想王国”提供了一系列原则主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法先后结束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方式《权利法案》和《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东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19世纪末,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受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近代化探索先后失败。

示例二现代化的主流模式与战略

西欧:通过两次工业革命,依托科技进步和发明创造,西欧的工业化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同时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东亚: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是在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和国际环境严峻的前提下,党和中央高度重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解答此题可以选取任意两个角度,但所选取的角度应能在课本上找到大量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以便做到语言规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不要找课本上缺乏相关史实的角度,以避免论证时自己组织答案,言之无物,语言欠缺科学性。比如选取现代化启动的内部条件角度,就西欧来说,直接迁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以及近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即可;就东亚来说,可以中国为例,从资本主义经济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等方面迁移所学知识即可。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届高三8月月考物理试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届高三8月月考物理试 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奥的斯电梯”在北京、上海、深圳、惠州等地频出事故,致使大家“谈奥色变”,为此检修人员对电视塔的观光电梯作了检修,如图是检修人员搭乘电梯从一楼到八楼上下的v﹣t图(取电梯向上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修人员在2~6s内对地板的压力相同 B.检修人员在0~2s和在4~6s内处于超重状态 C.0~2s内和4~6s内电梯对检修人员作用力不同 D.0~2s内和6~8s内电梯对检修人员作用力相同 2. 如图,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放在粗糙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现加上如图所示的沿斜面向下的力F,使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则此时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N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为 A.B. C.D.

3. 如图所示,人在岸上拉船,已知船的质量为m,水的阻力恒为f,当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v,此时人的拉力大小为F,则() A.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v B.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 C.船的加速度为 D.船的加速度为 4. 如图所示,轻杆与竖直支架间的夹角为θ,轻杆末端固定的质量为m的小球随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不可能为mg B.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方向一定是沿着杆向上的方向 C.若小球随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加速度大小一定为gtanθD.若小球随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一定大于mg 二、多选题 5. 如图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θ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河北省2017届高三8月月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望都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八月月考 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time is it now? A. 9:10. B. 9:50. C. 10:00. 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weather? A. It’s nice. B. It’s warm. C. It’s cold. 3. What will the man do? A. Attend a meeting. B. Give a lecture. C. Leave his office. 4. 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course? A. Too hard. B. Worth taking. C. Very easy. 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A. Speak louder. B. Apologize to her. C. Turn off the radio. 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long did Michael stay in China? A. Five days. B. One week. C. Two weeks. 7. Where did Michael go last year? A. Russia. B. Norway. C. India.

上海市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历史测试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 ①价值观念②政治制度 ③建筑技术④社会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 A.城郊的男性农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 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 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 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 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 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 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 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 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 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 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 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 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 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这种现象始于 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 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 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 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10.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 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月考试卷真题

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0年1月,201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在社科院考古学论坛上揭晓,湖北随州曾国贵族墓地入选。其中,曾公求编钟(M190编钟组合如图)有铭文“(周)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威成我诰,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方”,及“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等。据此可知() A . 分封制度受到了一定冲击 B . 西周完成了政治中心南移 C . 南方曾国认同周王的权威 D . 西周实现了对边疆的控制 2. 某同学在研究唐朝商业发展状况时,发现有不同记述,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内容 出处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 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 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当代)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A . 国家法典肯定比文学作品可信 B . 扬州商业发展突破政府时间规定 C . 只有史学专著能还原历史真相 D .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3. 如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A . 《诗经》《本草纲目》 B . 地动仪《清明上河图》 C . 《春秋繁露》活字印刷术 D . 《史记》《西游记》 4. 明清时期,面对传染病流行,朝廷会减免税粮赋役、发帑赈济以减缓灾情;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践行“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不少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更是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 . 救灾防灾成为社会共识 B . 疫情有助于消解阶级对立 C . 儒家思想影响国民行为 D . 明清的防疫体系趋于完善 5. 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2018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

2018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 2.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3.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4.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 6.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

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1届第一次统一考试 物理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对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的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加在杠杆上的动力就是阻力几分之一 B.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C.物体内某一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D.热机的有用功越多,热机的效率就越高 2. 如图所示,扳手在开启瓶盖时的受力示意图为: A B C D (第2题图) 3.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C为支点的杠 杆,如图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 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 L表示绳对桥板的拉力F的力臂,则关于此过程中L 的变化以及乘积FL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3题图)A.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增加 B.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减小 C.L先增加后减小,FL始终在减小 D.L先减小后增加,FL先减小后增加 4. 电气化铁路的输电线常用图示的方式悬挂在钢 缆上。钢缆的A端固定在电杆上,B端连接在滑 得分评卷人

轮组上。配重D 是多个混凝土圆盘悬挂在一起组成,配重的总重为G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量,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为动滑轮, B 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3G B .a 为动滑轮,B 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G/3 (第4题图) C .a 、c 为动滑轮,B 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3G D .a 、c 为动滑轮,B 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G/3 5. 为保护环境,在有些城市(如北京)街头会发现不少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上印有“CNG ”标志,表示它们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以汽油做燃料从甲地到乙地,汽车做的有用功为1W ;以天然气做燃料从甲地到乙地,汽车做的有用功为2W ,则1W 和2W 的关系为( ) A. 21W W > B.21W W = C.21W W < D.无法判断 6.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 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 ①②③ 7. 甲、乙两种机械的效率分别是70%和5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甲机械省力 C.在相同时间内,使用甲机械完成的功多 B.使用甲机械做功快 D.乙机械的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 8.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第8题图)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英语8月月考试题

桂林中学2016年高三年级8月考试英语试题 (答题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案卡。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did Sue leave home? A. At 5:00. B: At 4:30. C. At 5:15. 2. What does the man prefer? A. Foreign language. B. Science. C. Politics. 3. What will the wea ther probably be like over the weekend? A. Rainy. B. Sunny. C. Snowy.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 A. On a train. B. On a ship. C. In a hotel. 5. What has the woman been doing? A. Traveling. B. Exercising. C. Relax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对白,每段对话或对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断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boy? A. He did a very poor job. B. He did a better job this time. C. He didn’t try as hard as he could. 7. Who are the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Mother and son. C. Boss and employe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10题 8. 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end of a term. B. In the middle of a semester. C. At the beginning of a school year.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观念 B.君主制度 C.内忧外患 D.优柔寡断 7.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巳得到全面的推广 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表: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 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 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9.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0.唐代初年,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 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24.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人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裹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 认识 C.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D.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镌和科学 精神 25.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是五百多万贯,同 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 A.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宋代的货市贬值现象严重 C.唐代市场上货币经常短缺 D.宋代铸钱工艺水平的高超 26.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线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 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B.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C.中央义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D.政府注重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27.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 皇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一个代理皇帝罢了。明朝这两个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 A.对史实完全不予重视 B.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C.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D. 对内 斗的曲笔与回护 28.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 业学会。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反映了 A.近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化 B.思想解放促进了科技发展 C.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 D.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 29.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8月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物理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1.一坐在火车上的同学在火车进站前发现铁路边有等距电线杆,于是从某根电线杆经过他面前(可视为该同学与电线杆相遇)时开始计时,同时记为第1根电线杆,5s时第10根电线杆恰好经过他面前,火车在25s时停下,此时恰好有1根电线杆在他面前。若火车进站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火车速度为0时,在该同学面前的电线杆的根数为() A.第18根B.第22根 C.第25根D.第26根 2.如图,在挪威的两座山峰间夹着一块岩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该景观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右壁竖直,左壁稍微倾斜。设左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于长期的风化,θ将会减小。石头与山崖间的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若石头质量一定,θ减小,石头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崖左壁对石头的作用力将增大 B.山崖右壁对石头的作用力不变 C.山崖对石头的作用力减小 D.石头受到的合力将增大 3.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水平,则弹簧A、C 的伸长量之比为()

A .3:4B.4:3C.1:2 D.2:1 4.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v0、t0已知,则() A.无法判定传送带转动方向 B.μ=0 tan cos v gt θ θ + C.t0后木块的加速度为2g sinθ-0 v t D.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0 5.2019年央视春晚加入了非常多的科技元素,在舞台表演中还出现了无人机。现通过传感器将某台无人机上升向前追踪拍摄的飞行过程转化为竖直向上的速度y v及水平方向速度x v与飞行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人机在t1时刻处于失重状态 B.无人机在0~t2这段时间内沿直线飞行 C.无人机在t2时刻上升至最高点 D.无人机在t2~t3时间内做匀变速运动 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不同材料的A、B两物块置于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英语试卷

2015湛江一中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 英语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35分 I.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 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e day, while I was walking to work, I decided to bring some flowers that I had picked from my garden that morning. On the way, I 1 a stranger and presented the flowers to him with a smile card. 2 by the sense of joy I felt from giving flowers to another person, and may be 3 his day, I wanted to do it again. When I got to my office, I had the 4 of anonymously (匿名) leaving flowers around the workplace. The impersonal (无人味) atmosphere of the building where I work makes me 5 . It just feels a little boring sometimes, though it’s a nice building with great light. I considered lots of people might feel the same way, so why not put a little 6 there, and throw in an inspirational quote (引言) while I’m at it? After all, who doesn't like flowers? So, for the past month, I’ve been 7 flowers in a little cup on the sink in the bathroom. Each week, I 8 the flowers and the quote. It always feels 9 for me to read quotes like Henry David Thoreau’s ―If one advances confidently in the direction of his dreams, he will meet with a 10 unexpected in common hours.‖and Gandhi’s ―The fragrance(香味) always 11 on the hand that gives the rose.‖ If anything, I figure, but it at least makes me 12 each time I visit the bathroom. Then today, when I walked in, I noticed 13 flowers in the cup, and a quote that someone else had written! It 14 ,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Gandhi. This little act 15 me that,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re all just people with hearts regardless of the various roles and different hats we may wear in the workplace. I did a little dance and am smiling wide for the rest of the day! 1. A. picked out B. came across C. called up D. pointed at 2. A. Struck B. Informed C. Surprised D. Honored 3. A. calming B. determining C. reflecting D. brightening 4. A. belief B. way C. idea D. aim 5. A. uncomfortable B. impolite C. impatient D. unforgettable 6. A. mystery B. smile C. beauty D. courage 7. A. growing B. watering C. putting D. picking 8. A. count B. check C. clean D. change 9. A. refreshing B. interesting C. satisfying D. puzzling 10. A. prize B. truth C. success D. shock 11. A. holds B. attaches C. remains D. focuses 12. A. strong B. happy C. surprised D. shocked 13. A. good B. new C. small D. special

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张掖二中2016—2017学年度月考试卷(9月)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 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 等)这段记载反映出 A.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3.“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 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 4.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 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 题是 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5.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 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7、“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到了明朝 中晚期,大小官员欺压百姓,百姓视官为匪,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有了贬义。该词含义的变化 从本质上说明 A.明朝封建制度衰落B.明朝中晚期出现了腐败现象 C.明朝服饰文化发生变化D.国家加强对官员腐败的控制 8.《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 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 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

广西钦州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202008280116

广西钦州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 24.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其主要目的是 A.巩固分封宗法秩序B.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 C.防止殷商旧族叛乱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5.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规定“三官钱”为全国通行的统一货币。其做法旨在 A.统一财政经济 B.打击王国势力C.加强中央集权 D.方便赋税征收26."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27.《明史·杨巍传》记载:“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这一变化表明明代内阁A.上升为法定的中枢机构 B.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C.对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 D.客观上强化了君主权力 28.1864年,户部因财力匮乏,向两江督曾国藩索要淮南盐税,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次年,户部又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匀拨两淮盐税,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这反映了当时 A.盐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 C.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D.中央政府的权威出现了弱化 29.1921年,北京大学预科招生文言译白话的题目取材《世说新语》,白话译文言题目取材《儒

林外史》,标点文章题则选了《稼轩词》,这些选材都是一些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这说明当时的北京大学 A.具有勇于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B.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 C.西式的教育理念占据主导地位D.揭开了反思新文化的序幕 30.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D.反对专制统治 31.1970年10月,尼克松在欢迎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这被认为是“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据此判断,美国 A.积极传递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B.彻底改变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C.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D.开始推进与中国新型区域合作32.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 A.通过法律塑造道德 B.契约关系的道德化 C.道德意识的法律化 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33.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 A.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B.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 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D.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 34.1934年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局规定:针对各个城市负责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和运营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果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命令区划之内,那么,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由此可知 A.新政措施与地方利益不一致 B.地方政府抵制联邦权力扩张 C.美国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D.“以工代赈”遭遇重大挫折 35.1915年,查拉为达达主义下了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嚎 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下列西方美术作品符合达达主义审美情趣的是()

2018届高三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西安市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部分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2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 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 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 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 确的是 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27.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28.图9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进If曲万关平闊]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有一弧形的轨道,如图所示,现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分别置于A、B两点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物块在A点受到的支持力大 B.物块在A点受到的摩擦力大 C.物块在A点受到的合外力大 D.将物块放在B点上方的C点,则物块一定会滑动 2.如图所示的曲线是某个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一段运动轨迹。 质点从M点出发经P点到达N点,已知弧长MP大于弧长PN,质点由M点运动到P点与从P点运动到N点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从M到N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B.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不相等, 但方向相同 D.质点在MN间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斜面B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推力F分别作用在A、B上,A、B均保持静止不动。则 ( ) A.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m+M)g 4.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假设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都在各自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神舟十号运行的周期和轨道半径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 B.由神舟十号运行的周期可以求出它离地面的高度 C.若神舟十号的轨道半径比天宫一号大,则神舟十号的周期比天宫一号小 D.漂浮在天宫一号内的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 5.如图所示,长为L1的橡皮条与长为L2的细绳的一端都固定在O点,另一端分别系两球A 和B,A和B的质量相等,现将两绳都拉至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放,摆至最低点时,橡皮条和细绳长度恰好相等,若不计橡皮条和细绳的质量,两球经最低点速度 相比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