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如何取舍

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如何取舍
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如何取舍

《How The Economy Works》读后感

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如何取舍?

姓名:李军

学号:1001211806

日期:2011年5月8日

《How The Economy Works》是Roger E.A. Farmer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写的一本很有趣的作品。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从2008年金融危机这个话题展开的对于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两者关系的分析。这个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的看法是,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都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市场自由为基础,以政府干预为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于市场自由的意义。正如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所说,貌似无序的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调节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发生短缺,产品的价格便会高涨,生产这种产品所能得到的利润便会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产,最后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将产品的价格降低至接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使产品的利润接近于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利润刺激也不会消失,因为产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产者的薪水在内。如果价格降低至零利润后仍继续下跌,生产者将会脱离市场;如果价格高于零利润,生产者将会进入市场。市场的自我调节是一种自然规律,遵循市场自由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再好的制度,再强的计划和调控能力,也无法给社会具体安排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我们计划经济时代的落后就是一个例证。跟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在自由市场中,竞争更加充分,各类事物优胜劣汰。适应社会发展的就存活下来,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就被淘汰。在自由市场中,人的才能和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们会主动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张维迎教授在《市场的逻辑》中写到,人类在过去两百年、中国在过去三十年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市场的逻辑”。什么是“市场的逻辑”?张维迎教授这样解释:人类从古到今都有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幸福。追求幸福大致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就是通过使别人不幸福,而自己幸福。第二种办法就是通过使别人幸福,最终使自己幸福。张维迎说:“第二种方式叫市场的逻辑。我们人类都在追求幸福,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机制,在这个机制下,你要自己幸福首先要使别人幸福,那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就会变成一个创造财富的过程。你要比别人活得好,那你就要给别人创造东西,这样我们就有了好多新的产品可以享受。”在自由市场中,虽然人都是自私逐利的,但通过第一种方式往往只能逐利一时,而采取第二种方

式的逐利往往具有可持续性。在自由竞争环境下,由于人们是理性逐利的,所以会更多的采取第二种方式。因此,社会的财富得以积累,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另外,人的本性是逐利的。这个“利”指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而是对自己有利,让自己感到满意的任何东西。逐利并不是通常意义所说的低级物质需求。根据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当人的物质利益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去追逐精神利益,这也是逐利。现在民营企业家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证。

然而,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自由有其先天的不足。人是贪婪的,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欲望没有达到之前,人们总会保持贪婪。当某个行业由一家或者几家比较大的企业控制时,为了提高利润,阻止外来竞争者,就可能形成垄断,垄断者从中获取超额利润。缺乏竞争和高利润将会导致垄断型企业丧失创新变革的动力。在自由市场中,既得利益者,将会凭借其手中掌握的资源,拥有更多的逐利机会。市场的完全自由,可能导致竞争机会的不公平,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财富的不公,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竞争机会的不公平。竞争机会的不公平将可能降低社会流动性,导致社会结构固化,阻碍社会发展。蔡洪斌教授认为,如果社会流动性过低,社会结构固化,将有可能导致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封建制度的终结,结束了官位的世袭制,但却没有结束财富的世袭制。在现在社会,财富是可以世袭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人们从出身开始就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如果有人坐飞机,有人坐火车,有人步行,那无论如何步行的人,竞争不过坐火车的,坐火车的竞争不过坐飞机的。另外,对于公共产品和设施,如果没有利润,资本将不会进入,这是由其逐利性所决定的。如电信的普遍服务问题和公共交通问题,偏远地区有可能就享受不到这种服务,完全的市场自由情况下,他们就享受不到这种社会福利。再者,如前面所说,在市场逻辑下,人们有两种创造财富的方式,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多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就有可能选择第一种损人利己的方式,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这将导致经济学上所说的“逆向选择”的发生。最后,经济是有周期的,自由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可能会出现高失业率、生产衰退和价格上涨。依赖市场本身,很难越过经济周期,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市场有其先天的缺陷,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

当市场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干预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给君主即是政府的职责定义为“君主的第一职责,就是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攻击和不公正的伤害;君主的第二职责,在于尽可能保护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免于社会中其他任何人的不公正和压迫行为的伤害,换句话说,就是建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君主的第三职责也是最后一种职责就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亚当·斯密强调的仅仅是政府对于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权的保护,以及给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却没有提到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职能。这也是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所在。从市场的先天缺陷可以看到政府干预的作用所在。首先,政府要建立市场机制,给经济运行创造一个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又要监控这种竞争,如果出现恶性的垄断,政府应该出面协调,从而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充分性。其次,由于自由市场环境下经济具有周期性,因此在经济出现周期性的衰退之前,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加以调节,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平稳过渡。第三,要保持效率和公平的平衡。自由市场下,人们可能过度的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政府的一个很重要职能就是保持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公平不是财富的平均,而是有差别有先后的共同富裕。公平不仅仅是指的财富上的公平,更重要的是竞争机会的公平。以避免社会流动性降低,社会结构固化。第四,政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是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和投机行为。当人们出现第一种逐利行为时,政府必须出面干预。比如时下普遍存在的有毒食品问题,这是靠市场解决不了的,市场的惩罚不足以让这些投机行为止步,只能靠政府采取强硬的手段才能清除。第五,公共服务职能,如亚当·斯密所说,这种公共设施,对于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由个人或少数人承办,那所得利润可能无法补偿其所花的费用,所以这种事业,不能期望个人或少数人来创办和维持,而必须靠政府来实现。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手段是比较多的。包括常态的政府干预和非常态的政府干预;商品市场的政府干预和资本市场的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政府干预和微观经济的政府干预。通常我们所说的,政府干预的两个武器,一个是财政政策,一个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干预手段,就是指政府通过投资、购买、减税、转移支付等,直接影响商品市场的产出和需求,进而对恢复市场均衡起作用;货币政策的干预手段是通过货币市场进行的,即通过货币市场的利率或货币供应量的

变化,影响商品市场的产出和需求,以恢复市场均衡。

市场自由有失灵的时候,政府干预也有失灵的时候。因为,政府干预的手段和政策是某部分人来定的。其手段和政策正确与否,是否符合市场规律,还取决于决策者的水平。如果决策者不从实际情况出发,或者不了解情况,不懂得经济运行的规律,胡乱指挥,不仅不能恢复市场均衡,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会对经济的运行起负作用,阻碍经济的发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干预失灵。

对于目前中国经济学界对于市场自由的疾呼,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市场自由程度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政府干预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市场自由是基础,政府干预是手段,二者必须紧密结合,双剑合璧,才能发挥作用。过犹不及。任何偏执一端的行为都是欠考虑的,都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完>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是自由主义的变体之一,结合自由价值、政策与保守主义立场,或更简单地说,代表自由运动中的右派。 保守自由主义政党结合了自由主义政策与在社会、道德议题上较为传统的立场。[2] 他们普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且常定义自身为法治政党。 两次世界大战以前,从德国到意大利,多数欧洲国家的政治阶级由保守自由主义者所主导。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等1917年以后发生的事件将较激进的古典自由主义带到较保守(温和)的自由主义。 在欧洲,不要将保守自由主义与自由保守主义混淆,自由保守主义是结合了保守主义观点与经济、社会和种族议题上的自由主义政策。 一、基本主张 主张维护17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反对以福利国家为目标、以加强政府干预为手段的现代自由主义改革。 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保守自由市场为重点的经济学家,如:哈耶克、布坎南、弗里德曼等;一类是以保守一般意义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为特色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如:伯林、诺齐克、萨托利等。 在经济上,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性,批评国家干预所造成的经济恶果,认为政府职能的增加是对个人自由的威胁;在政治上,批评政府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以及对自由、民主、法治的破坏;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问题上,强调消极自由,认为积极自由会导致强制,破坏自由,而消极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在自由和平等的问题上,强调自由的优先性;在民主问题上,反对“平等的民主”,主张回到”自由的民主”中去,强调间接民主,把政治交给那些选举出来的精英人物,主张“精英政治”。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 2.

论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及其方式

论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及其方式 【摘要】: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活动的机制,为了在实践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有必要揭示政府应否干预市场的基本问题。文章从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政府干预市场的利弊和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的干预行为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政府;市场;适度干预;经济法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 政府之所以要对市场进行干预,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自我调节存在缺陷。市场自我调节有自身明显的弱点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首先,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它反映的是社会的短期需求,而不能反映社会的长期需求,因而容易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其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市场只能向企业表明社会需求的方向,而不能指明每个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总量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份额,因而容易造成需求的不真实性和生产的盲目性。正因为市场调节具有上述种种局限性,因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础方式的市场经济具有局限性,所以政府有必要干预市场,防止市场失灵,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二、政府干预市场的优点 在政府干预市场的环节中正式因为存在一些优点,才使得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被认可被接受,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干预市场可以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再者,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其次,可以有效防止垄断的产生。生产成本的水平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进而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再次,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所谓外在效应,按照经济学家贝格、费舍尔等人的看法,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生产和消费,其过程不是通过市场”。显然,经济外在效应意味着有些市场主体可以无偿地取得外部经济性,而有些当事人蒙受外部不经济造成的损失却得不到补偿。前者常见于经济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后者如工厂排放污染物会对附近居民或者企业造成损失等。这类外在效应无法通过市场交换的途径加以纠正。通过道德教育固然能够使之弱化,但作用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国家税收或补贴政策或行政管制如特定的排污标准及征收污染费等规定,使外部效应内在化,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过程的外在效应,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干预市场还可以组织与实

论我国市场调节_政府干预和经济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又构成了我国经济法要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因而如何运用经济法的原理协调我国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环节。 一、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内在联系 (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1、政府自身的性质客观上要求它必须有所为。“什么都不为的政府未见得就是一个好政府。事实上,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无为而治’的政府,只是存在‘为得好’与‘为得不好’的问题〔2〕 。”政府“为”与“不为”,不应当取决于政府官员的自由意志,而应当取决于政府本身的特性及其设置的目的性。就政府特性而言,只有政府才有资格和能力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首先,政府是一个具有社会普遍性的组织。这一方面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必须附属于一个政府,任何人都没有选择权;另一方面也就使得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为了自己公民的利益而采取某种行动,这种行动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政府对市场的适度干预就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合法经济利益所采取的行动。 其次,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这种强制性来源于政府的普遍性,它一方面导致了政府的干预权力,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整个社会对干预权力的服从。当然这种服从既可以表现为公民对政府干预行为的自觉遵守,又可以表现为被动的就范。 2、政府的设置的目的性要求它必须有所作为。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是作为国家的实体代表而存在的,而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又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前提的。政府设置的目的是建立有利于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即政府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因此,如何实现这个职能就成为各国政府所必须面临的主题。这个职能普遍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通过政府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直接组织和领导而实现;另一种是通过政府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间接调控而实现。而无论是直接调控或间接调控,它都属于政府干预的范畴。 3、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许多因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呈现出低效率运行的一种非理想的状态。〔3〕克服市场失灵,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中最为必要和重要的职能。 市场缺陷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市 论我国市场调节、政府干预和经济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连大学法学院讲师蔺妍

凯恩斯主义及政府干预

凯恩斯主义概论及启示 摘要:论述了凯恩斯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凯恩斯的主要政策主张,并对中国政府的经济干预工作和手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府干预; 一、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理论为基础,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尤其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强烈震撼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也无情摧毁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在李嘉图、马克思和卡莱茨基等人思想的启发下,在“大萧条”不久就提出了救治市场经济危机的良方——政府干预主义思想。提出政府干预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经济政策指导的基础,政府的介入可克服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这时凯恩斯(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顺时应势出版。他的基本政策思路是政府要承担干预经济生活、实现充分就业的责任。此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诞生以及经济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向国家干预占统治地位的巨大变革,也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由配角变成了主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60年代由于各种条件的组合,凯恩斯的处方取得明显成功,西方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黄金时代”。凯恩斯理论经过补充和修正得到迅速发展和传播,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的主流经济学。但60年代后期由于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迫使凯恩斯主义的继承者们改进原有理论,形成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使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凯恩斯主要政策主张 首先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缺陷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而市场的缺陷不能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能调节市场机制,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的只有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只有政府对经济积极有效的干预作用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繁荣,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五大功能:宏观经济的制衡功能、市场竞争的保护功能、整体效益的优化功能、经济结构的协调功能、公平分配的维护功能使现代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成为必然。 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主张需求管理政策。不能仅仅靠私人经济力量的自发调节。凯恩斯全面地论述了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认为“萨伊定律”并不成立,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也不能自动地达到均衡。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般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把所增加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这使得有效需求经常地表现为不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难以自动实现均衡。所以,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主张放弃经济自由主义,代之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和政策。国家干预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实现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增加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指出,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有

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

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 摘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两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简要总结了经济思想史中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应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政府干预;市场调节;经济发展 一、经济思想史中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 经济思想史中,许多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进行了界定,对于指导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重商主义学派的观点 15世纪开始,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在地理大发现、国内市场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下,资本开始逐步积累起来。重商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以资本流通为主要研究对象,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学派。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问题上,重商主义学派重视政府的作用,提出国家应制定政策来促进本国财富的积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图安·孟克列钦在其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强调了商业的重要地位,主张防止外国商业资本侵入,通过政府的保护,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和工业的发展;晚期重商主义代表认为托马斯·孟的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指出国家应实施保护关税的政策,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国家还应采取措施保证贸易顺差,发展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学者们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提出通过政府的政策、措施来调控经济,而对于市场调节的作用则没有过多的提及。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 17世纪初,由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

保守主义与美国式自由的两篇演讲

保守主义与美国式自由的两篇演讲 哈维·曼斯菲尔德 Conservatism and American Freedom: Two Lecturers by Harvey C. Mansfield The Dilemma of Conservatism & Democratic Greatness in the Founding 关键词: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自然权利 自私 低贱 伟大 个人主义 提 要:在这两篇演讲中,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曼斯菲尔德从两个方面讨论了自由民主与保 守主义之间复杂的关系。在《保守主义的两难》中,作者指出,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的保守 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小兄弟,针对自由主义的自私和低贱的两个欠缺,要么提出一套取而代之 的方案,要么弥补自由主义的不足。在作者看来,真正成熟的自由主义恰恰是认可自由主义 原则,弥补自由主义的不足,而不是取而代之。在《民主制伟大与美利坚之立国》中,作者 用美国政治史中的例子,来讨论“民主”和“伟大”之间的关系。美国第一次在一个大国实 现了民主,从而证明了民主与伟大之间并不是必然相排斥的。作者以此表明,现代的民主自 由不仅不排斥伟大的德性,而且要让两者相辅相成。 作 者:曼斯菲尔德(Harvey C. Mansfield),1932年生,美国哈佛大学政府学院讲座教授。 演讲一:保守主义的两难 何谓保守主义?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即便在一时一地,例如当今美国,保守主义阵营内部各种力量也相互抵牾,例如坚持自由市场的自由至上论者(libertarians),力图维续国民道德的社会保守派,还有主张增强国防的新保守派,以及反感理性原则、坚持对传统美利坚民族(如果真有这回事的话)信念的传统保守派。 不过,我们还是不妨从一般的定性开始。保守主义是对自由主义的反动。尽管这一概念并不那么好界定,但自由主义的社会信条以权利为基础,进步则是其目标。作为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彼此关联,它以自由主义为起点,是自由主义的小兄弟。“保守主义”这一术语出现在十九世纪,旨在反对法国大革命。无论从政治意义上还是哲学意义上,我们都应提到爱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名字,伯克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反对者,他是第一位保守主义者,尽管他其实并未使用这个词。 保守主义反对自由主义,但究竟是在何种意义上呢?这里我们就遭遇到保守主义所面临的基本两难:保守主义是要提供一种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抑或其使命只是在于纠正和弥补自由

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过渡——罗斯福新政略述

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过渡 ——罗斯福新政略述 摘要:在美国的纽约港口,矗立着一个巨大的自由女神像,如今已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这个自由女神像,代表着自由和民主,如同中国的长城让中国人铭记勤劳和汗水,她让每一个美国人向往自由。在美国,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理想,同时也是民主国家认同的标志。当“五月花号”的幸存者踏上美洲这块净土时,自由主义便与它发生了不可割断的缘分,可以说自由就是美国人的文化。自由主义在美国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主张回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这三个阶段。今天我所要探讨的就是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的分水岭——罗斯福新政。 关键词:自由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 自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原则是放任自由主义,因此从洛克到斯宾塞都主张政府的根本职能是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在经济上,政府干预的越少,个人权利和福利就越容易得到实践。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古典自由主义内部开始出现分裂,19世纪产生的社会自由主义,成了第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里分裂出来的重要流派,到了19世纪末,这些从自由主义产生的分裂已经逐渐扩大,他们主张政府介入经济。“凯恩斯主义”则对古典自由主义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他的政治倾向仍属于广义的自由主义,但他摒弃了经典自由主义的信条,提出就业理论和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这种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在西方的兴起,掀起了“凯恩斯革命”,他们所代表的是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他抨击了传统自由主义关于自由放任、市场调节、自动均衡的经济理论,认为,必须依靠国家的政权力量来有意识地、有效地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凯恩斯认为一国的兴衰取决于有效需求是否充分,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最终原因在于人们的心理预期,经济机制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调节有效需求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政府肩上。”[1]否定放任自由主义使他转向国家干预主义,但他并不主张国家完全控制经济的运作,他提出政府干预的三个主要方面:由中央机构控制信贷和货币,为整个社会决定储蓄和投资的规模,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论政府干预与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经济学论文

论政府干预与房地产市场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是一个自由市场,自由市场在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其市场机制进行自我调节的。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在其作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市场失灵的情况。在市场失灵时,为了使市场恢复正常,我们的政府应对市场进行干预。而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政府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以城市土地市场为例,分析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1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在完全市场作用力下,按照一定的土地供求关系,形成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与规模。但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中,经济主体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采取获得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市场干预的失灵往往会干扰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进而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混乱。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实现社会效益、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需要政府通过经济、规划、行政与法律等手段的实行,运用政府干预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控制,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 2 政府干预的方式 现阶段,我国政府行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层面: 第一,从制度改革的背景环境上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有偿制度的实施,土地市场开始建立,土地使用逐步向以市场机制为主转变;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客观上增加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 第二,从政府行为对土地市场的干预来看。西方国家的政府对于城市土地市场干预手段的选择上主要是借助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予以采用,此外对技术管理手段的运用也比较普遍`。与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在我国,政府角色集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与土地经营者为一身,对于土地市场的影响中,行政手段的作用较为明显,经济手段的使用有限。 第三,从规划引导与调控作用上看。规划以城市现有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条件为依据,预测未来的城市土地利用的走向,在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中,起着引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城市中的各项规划调节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 3 政府干预的措施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它是国家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土地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和农地保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质是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是对土地的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从而克服城市土地市场的缺陷,防止城市过度扩张。 3.2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规划控制。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方向,调节了城市土地供给,调整了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弥补了城市土地市场的缺陷。 3.3 城市土地税收 近些年来,经过几次调整,我国基本构建了以土地、房地产的取得、保有、交易为征税环节的城市土地税收体系,土地税收杠杆在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调节土地收益公平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4 不动产登记制度

浅析变迁视角下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浅析变迁视角下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变迁过程进行梳理有助于在其对话过程中理解新保守主义的政策主张从何而来,因何而起。从新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批评的理论出发点和实际运行的过程分析后,以期对新保守主义做简要的评述。 标签: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批评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是西方主要思想流派的中坚力量,其百年的思想流变过程,既是二者的互动也是二者对现实的回应。以变迁的视角去考察和审视这一历史过程,在动态角度中评述二者发展与当代表现,对理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制度和思想的变化都有所帮助。 一、极盛而衰的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 (一)二战后的繁荣与新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思想流派、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也几经调整和改造其主张,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分界点,划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20世纪的自由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保持着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个人主义原则、理性主义、社会进步的观念。约翰·格雷认为“自由主义的第一个特征是个人主义,他宣告对任何社会集体的否定,将个人独立的精神置于首位;第二个特征是平等主义;第三个特征是普遍主义;第四个特征是社会的向善主义”[1]。这四个特征说明古典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当然传统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表现为:传统自由主义坚持消极自由及在其基础上的最小国家原则,而现代新自由主义以积极自由为出发点,坚持主张积极政府,期待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种积极自由基础上的现代自由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在威尔逊总统的“新自由运动”和罗斯福”新政”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二战后达到了顶峰。在理论上,为其辩护的理论家主要有霍布豪斯、霍布森、凯恩斯及二战后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其《正义论》的问世,标志着20世纪自由主义进入了其发展的巅峰。在实践上,西方各国都以现代自由主义为理论指导制定各种政策,美国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的提出及施行,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上的最高峰。 然而,当新自由主義在理论上与实践上达到其顶峰之后,其衰落也是必然的。这是因为新自由主义不可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西方社会的根本矛盾和问题。20世纪60年代开始,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整个西方社会爆发,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及“滞胀”现象,引发了一连串新的社会矛盾。在理论上,保守主义、社会主义、货币主义理论派别对其群起而攻之;在实践上,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风起云涌,使奉行新自由主义的政府彻底束手无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比较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一)基本含义 意识形态。 对于那些赞成市场力量无限扩张的保守主义者,可以一般性称为“新右派”,也可称为“新自由主义”。 (二)自由主义的社会价值立场及其发展 1、自由主义 代表人物:洛克、边沁、穆勒及斯密 主要观点:以个人主义、个人自由为核心,以建立、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目的。 政治上 经济上 2、新自由主义 20世纪初 代表人物:布兰代斯、杜威、罗斯福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里根经济学、撒切尔革命 更加注重恢复19世纪传统自由主义的市场和效率的线索,更尊崇20世纪哈耶克和贝勒兰山学派的传统自由主义理念。 [资料]布兰代斯 51 Louis D. Brandeis,1856–1941,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官之一,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人民的律师”。是最早在美国提供无偿公益服务的律师之一,同时亦是美国最高法院的第一位犹太人大法官。为了纪念布兰代斯,创立于1948年的马萨诸塞州的布兰代斯大学以他的名字而命名。 当政府的目的在于行善便民时,经验告诉我们,更应保有警醒以保护自由。生而为了自由的人,对统治者恶意侵犯其自由的行径,自然具有极高的敏感力。然而,对自由最大的危险,则通常潜藏在那些热心者诱人却剧毒的行径中,潜藏在那些善意却让人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行善的行径之中。——L·D·布兰代斯 [资料]贝勒兰山学派 1947年4月,新自由主义者成立了贝勒兰山学会。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有:莫里斯·阿莱(1911.5.31生于法国巴黎,198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法国第一位)、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7.31—2006.11.16,美国经济学家,奥匈帝国犹太裔)、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政治评论家,德国犹太人的第二代后裔)、L·冯·米塞斯(1881.9.29—1973.10.10,奥地利经济学家,被誉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院长”)、M·波拉尼(1891—1976,英籍犹太裔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卡尔·波普尔(1902.7.28—1994.9.17,英国著名犹太哲学家)、利奥尼尔·罗宾斯(Lionel C. Robbins,1898-1984,英国经济学家)等人。其宗旨是反人对凯恩斯学说和二战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福利政策,为建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资本主义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资料]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Ludwig von Mises, 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知名的经济学家,现代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主要影响人,也是促成古典自由主义复苏的学者。他还被誉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院长”。他的理论也影响了之后的经济学家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穆瑞·罗斯巴德等人。 (三)保守主义的价值立场及其发展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 述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摘要]市场的作用是巨大和不可抗拒的,然而市场失灵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调节和干预。能担当起干预市场失灵职责的,只有政府。 [关键字]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和谐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1]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2]。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本节知识点】 1.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 2.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3.公共物品的特征、分类、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4.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干预方式 【本节内容精讲】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知识点】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 (一)垄断与市场失灵 1、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最大,价格最低,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 2、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3、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二)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1、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2、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知识点】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一)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1、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2、外部性分类: 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在线作业答案2015秋东北财经大学《政府经济学》在线作业(1)及满分答案

2015秋东北财经大学《政府经济学》在线作业(1)及满分答案 第一章 1、政府是指行政机关,如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这是从(B)意义上对政府的界定。 A、国际法 B、国内法 C、政治学 D、经济学 2、市场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包括(ABCD)形式。 A、有形 B、无形场所 C、现场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D、非现场交易 3、制度经济学将(BC)界定为两种最基本的制度安排 A、国家 B、政府 C、市场 D、法律制度 4、政府与市场这两种基本制度安排在性质上的差异包括(ABC) A、交易对象 B、交易方式 C、交易目标 D、交易场所 5、政府适应于交易与配置(A)资源。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混合产品 D、稀缺 6、市场则是通过平等当事人之间进行的(B)来实现资源配置。 A、强制命令 B、自愿交易 C、非选择交易 D、非自主交易 7、政府是一种基于(B)目标的“公共选择”。 A、私人福利 B、社会福利 C、个人价值 D、集团利益 8、亚当?斯密对市场机制的认识是著名的(D)理论。 A、看得见得手 B、有缺陷的 C、完善的 D、看不见得手

9、亚当?斯密对政府职能作的限定为(ABC)。 A、保护社会 B、设立司法机关保护个人 C、建设公共设施 D、干预经济 10、萨伊认为市场机制(C)。 A、不能产生需求 B、无法维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 C、可以维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 D、需要政府的干预 11、穆勒主张政府的主要职能为(ABCD) A、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B、铸造货币,规定标准的度量单位 C、建设公共设施 D、主办初等教育,保护儿童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12、古典学派关于政府作用的基本看法(BCD) A、市场是盲目的 B、充分肯定个人 C、市场、个人能基本解决资源的配置问题,不需要政府过多的干预 D、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必须作严格限定 13、(A)理论的产生,使政府干预理论的到发展。 A、市场失灵 B、政府失效 C、看不见的手 D、供给创造需求 14、政府干预理论的特点有(ABCD) A、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识进一步加深 B、依据市场失灵理论来论证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C、提出了政府干预的范围 D、指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 15、(CD)系统地批判了以政府干预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限制政府干预的领域,并开始了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如何正确结合的新探讨。 A、凯恩思学派 B、福利经济学派 C、新自由主义学派 D、新政治经济学派 16、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是理想的学派是(A) A、古典学派 B、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 C、新古典学派及各种自由主义经济学 D、新制度经济学 17、认为政府是理想的、市场是不完善的学派是(B) A、古典学派 B、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

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共性与区别

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共性与区别 在西方数百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有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理论思潮或学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们象天平两端的法码一样左右摇摆、此起彼伏、明争暗斗、相互角逐,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封建专制政府或资产阶级政府选择和制定经济政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这就是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 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国家干预主义最初集中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重商主义,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 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 相同之处: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均发端于欧洲中世纪末期以反对神权、反对封建割据、反对蒙昧、倡导个性解放、复兴古希腊、罗马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15_16世纪),都以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维护其阶级利益为己任,但在具体阐述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及其国家作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上,二者却遵循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和路径,表达出截然不同的理论倾向和政策主张。 不同 侧重点(政策主张)不同: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历来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两大相互矛盾的思想倾向。自由主义从微观经济入手,认为市场能够依靠自身的运作机制实现经济的协调与平衡,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国家的介入;干预主义则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机制因其固有缺陷而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如公共产品、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等经济问题,只有依靠国家之手对经济进行调节才能解决。 产生不同: 国家干预的思想由来已久,自国家诞生之日,国家就被赋予了管理经济的职能。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一开始并没有受到质疑。在经济学还没有脱离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时代,先哲们贡献了许多旨在富国强民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但这些思想还没有系统化,因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干预主义。在西方,国家干预主义最早的萌芽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诞生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经济要求。它源于欧洲各国的政治家、商人、牧师和哲学家各自对商业实践的观察与思考,大多是一些基于经验主义的政策主张。尽管这些政策主张建立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但是,这些理论体系

从西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派别的划分看二者的涵义和关系_秦维红

从西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派别的 划分看二者的涵义和关系* 秦维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1) [摘 要]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西方自近代以来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潮和政治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二者出现明显的趋同现象。但是,由于二者的立论基础和历史源流的不同,它们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因此,面对这种趋同现象,梳理西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各种称谓、派别及发展状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二者的复杂关系、斗争情况以及理论基础和历史源头上的根本对立,有利于澄清我们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涵义的一些误解。 [关键词]自由主义;保守主义;自由;民主;保守 [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06)02-0021-08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西方自近代以来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潮和政治运动,尤其是自由主义长期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17~19世纪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被称为传统自由主义和传统保守主义,它是相对于20世纪的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而言的。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虽然日趋接近,甚至出现明显的趋同现象,但毕竟二者的立论基础和历史源流不同,所以至今二者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二者对西方社会生活仍然有着不同的影响。 但是,由于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本身的复杂性、交融性以及人们对它们解读的多样性,现在出现的很多概念如 自由的保守主义 、 保守的自由主义 、 激进的自由主义 等等,却使人们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理论界限和基本区别的把握越来越模糊,似乎西方的政治思想斗争越来越趋向统一。而且,我国理论界对西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发展规律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传统自由主义与传统保守主义发生位移,即各自吸收对方的基本主张为自己的基本主张,从而使传统自由主义演变为新保守主义,而传统保守主义演变成新自由主义。这样的观点当然不乏合理性,但却未免失之简单,容易模糊二者的根本差别,从而不利于人们认识西方纷繁复杂的思想斗争状况。因此,梳理西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各种称谓、派别及发展状况,有利于澄清我们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一些误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二者的复杂关系、斗争情况以及理论基础和历史源头上的根本对立。 一、自由主义的称谓、派别和历史发展 对于自由主义的称谓和派别的划分,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从理论基础的不同划分自由主义和主要人物的派别归属,一种则主要从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划分和归类。 根据理论基础的不同,自由主义一般被划分为两种传统、两种形式,即英美式自由主义和德法式自由主义。 哈耶克在讨论自由主义时分别用 演进理性主义 (evo l utionar y r at i onalis m)和 构建理性主义 (construc-t i ve rati onali s m)指称这两种自由主义。前者是经验主义的,后者是思辨性的、理性主义的;前者相信渐进的改良,相信社会的自发秩序,注重法治下的自由,后者则以构建理性为基础,认为社会和文化现象都是人为设计的产物,要求根据理性原则对整个社会进行自觉的重建。 根据这种划分,休谟、斯密、佛格森、伯克以及法国自由主义者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都被称为英美式的演进理性主义思想家;而归入德法式构建理性主义派别的则是在笛卡尔传统孕育下的法国百科全书派、卢 *[收稿日期]2006-03-14 [作者简介]秦维红(1968 ),女,山东莱州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论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e9148226.html, 论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作者:骆华央 来源:《财讯》2017年第05期 市场的对经济作用是巨大的,然而市场失灵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调节和干预。能担当起干预市场失灵职责的只有政府,但政府在干预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市场,以市场发展规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本文通过分析市场失灵形成的原因及政府干预的措施,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市场失灵市场竞争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亚当史密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当这只手无法有效分配好市场的现有资源,满足公众的效率配置需求时,市场就出现了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垄断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2)信息不对称 对于买卖双方来说,信息的掌握量差距很大,有的掌握的多,有的掌握的就很少,信息掌握多的一方会利用他所掌握的信息,得到信息优势,来剥夺另一方的利益,从而达到个体利益最大化。当个体利益出现最大化的时,整个社会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资源配置了,于是出现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3)外部性 市场上的经济交易活动是以互惠互利为交易基础的,当甲方向乙方提供了劣质商品之后,乙方是可以向甲方提出经济索赔的,这种经济索赔叫做交易,但是在索赔的过程中,会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而是交易关系以外的经济活动,简称为外部性。外部性违背了帕累托最优原则,导致了市场失灵。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3宿舍 摘要:国家干预经济是世界各国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基本手段。但是,国家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往往由比国家更为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承担。其中,政府(含负有经济管理职权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国家干预主体。政府角色定位事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并进而决定着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的效果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绩效的发挥。 绪论: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程度、范围和效果,以及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剖析和解答。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比照历史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国家,对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崇尚国家干预的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发展经济、积累货币的重要条件。在亚当斯密时代,詹姆斯斯图亚特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干预;19世纪初,法国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西斯蒙第也认为,政府必须全面地、积极地干预经济,以恢复经济比例关系,保持经济平衡,实现财产均衡分配;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学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长期被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直至今天在经济学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暴露出古典自由主义的重大缺陷。在此背景下,凯恩斯在批判“经典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政策主张,即在放弃自由放任原则的前提下扩大政府功能,实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和调节。凯恩斯指出:“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治家来看,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认为是对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一个现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由于凯恩斯是在批判古典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政府经济干预理论的,所以后人把政府干预经济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相对应,称之为“看得见的手”,主要突出政府对经济的“有形”干预。凯恩斯的思想推动了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法律赋予政府的一项权利、这项权利不能由政府随意决定,而是要符合经济法的要求。从经济法的视野出发,政府角色定位应遵循以下原则:1、反应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经济规律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政府经济职能的 发挥不能背离经济规律。 2、符合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市场失灵客观上要求政府干预经济,但政府干预 只是手段,其目的在于协调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个体效率与社会效率、经济竞争与经济合作、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微观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之从失衡走向均衡状态。因此,政府角色定位应充分体现经济法社会公平、经济自由、经济民主等价值理念,使政府真正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3、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社会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经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