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归属与本质

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归属与本质
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归属与本质

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归属与本质

(一)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归属

学校体育理念(指导思想)、概念、结构、功能、价值、目标、方法、手段、策略、评价等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主要研究项目。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包括增强学生体质、智育、美育、德育、适应社会等,其中增强学生体质、道德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三个方面和“育人”有着相关关联,所以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应当属于学校体育的价值之一。

另外,学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可以从两方面去解释,其中一方面为培养学生的身体,即“育体”,另一方面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即“育德”。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在逐渐成长,心理在逐渐成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在学校中培养出来的,所以学校体育在“育体”和“育德”两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学生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需要大量的体育运动来淬炼稚嫩的肌肉和骨骼,提高身体素质,从而适应身体的快速生长,这就是体育价值中的“育体”;学生在这一阶段心理快速走向成熟,在这一阶段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但之一阶段于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坚强内心的关键时期,而体育运动就是一个可以很好的锻炼人心理的活动,所以这就是体育教育“德育”方面的价值。一个完整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二者相辅相成,合为一体,人才能真正称为人。所以学校体育教育育人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二)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本质

学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包括“育体”和“育德”,其中“育体”的价值是指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育德”是指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现如今,大部分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教育“育体”的重要价值,但在“育德”的价值上还未得到重视。

“育德”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党在十八大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现阶段我国的发展已经不单纯需要个人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了,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人才的道德品质才是最为重要的,“有才无德”将会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影响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作为国家以后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学校必须要以“立德树人”为最基本的教学观点,通

过体育教育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育德”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我国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全面发展的发展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的内容。这三项又具体分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具体要求。在以上具体要求中,涉及“育德”价值的有:(1)健全人格。健全的人格是指人应当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对任何事物都应充满自信、自尊自爱、坚强乐观、有着较强的自我控制力、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等能力。(2)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人应当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有担当意识、做事尽职尽责、能够辨明是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热爱和平、崇尚自由、有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勇气等能力。经过教育学家和有关研究人员对现阶段我国所需人才的类型进行研究,确定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基本内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这三大核心素养内容中,“体育品德”是最为重要的。

学校体育具有独特的“育德”价值。学校体育的教学方式主要为室外锻炼,这种教育方式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克服生理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困难,例如运动时产生的疲劳感、大量出汗造成的身体上的不适等。另外,在团体运动项目中需要相互合作才能进行,所以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很多运动项目的运动内涵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体育竞技比赛中的各种规则,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良好品德。综上所述,体育运动的众多特点决定了他将拥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所以具有一定的“育德”价值,所以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是极有意义的。

“育德”是学校体育学科教学的较高境界。各个学科除了向学生教授书面上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实现更为深层次的教学意义。例如,语文课在教会学生写作、识字、阅读、分析等技能之外,它所带了的更为深层的教学内容在于教会了学生如何说话,如何与人交流等等;数学课在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运算、识数之外,它所教会学生更为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在于教会了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在精神层面上相当于变相的培养了学生严谨、仔细的性格特点。体育课程也和其他课程一

样,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锻炼、各类运动技巧之外,它所带来更为深层次的教学意义是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