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给大学生带来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信给大学生带来了什么
作者:江薇薇《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3日13版)在社交类网站用户活跃度不断下降的趋势下,微信正逐渐超越QQ、微博等,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网络学习和社交工具。2014年1月,我国微信独立用户达3.7亿,整体网民覆盖率超过60%,在大学生中的用户比例更是远远高于这一数字。(《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在笔者所在的大学,大学生使用微信比例达95%。那么,充满魅力的微信到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用好这个工具?
微信开启大学生学习生活新模式。大学生大部分业余和碎片化时间被功能强大、消费成本低廉的微信所占据,学校、学院、班级、学生社团等组织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基于“朋友圈”的“强关系”和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建立起来的“弱关系”。微信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大学生面对的知识精英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公众订阅号等平台使大学生随时都能了解来自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接受最新的学术理论,与学术大师的互动交流变得触手可及。微信开阔了大学生的思想视野,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思想认同和价值观认同被开放共享的微信所传播的多元思潮所稀释,思想更加活跃。
微信衍生大学生思想行为新问题。微信强大的功能优势使大学生单纯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即可集成和实现各种需求,但这也导致相当部分学生成为“微信控”,具有高度黏性的微信成了大学生时间消费的隐性杀手。微信社交平台使大学生更加忽略身边的“实体”朋友而过分关注相对自我封闭的“朋友圈”,“身体的缺席”式的人际交往趋势扩大,个人形象在微信呈现中的片面性、刻意性增加,自我可隐匿性的虚拟化程度加强。大学生在微信社交平台上的高活跃度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冷漠及交往能力下降形成反差,孤独感等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微信在拓展大学生社交范围和渠道的同时,也助长了大学生交友的复杂性、随意性,滋生出微信欺诈、人身侵害等安全问题和隐患。在微信视域下,大学思想
政治工作受到挑战,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下降,部分大学生主流意识模糊,思想认识偏差,价值观念异化。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批判精神退化,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下降,大学教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严谨性被微信平台上的浅阅读、广搜索的学习方式所干扰,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被颠覆,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大学生应理性运用微信。微信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带来利弊各异的影响。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微信,理性运用微信,才能使微信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益帮手。首先要正确运用微信。要客观看待微信——微信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属性归根结底是一种网络信息工具。因此,大学生应牢牢地把握和主导微信,而不应反过来被微信所主导。要充分发挥微信平台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拓展知识获取和塑造个人品格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适度而不放纵、依托而不依赖、理性而不偏激、包容而不排斥的大学生理性运用微信行为方式。其次,要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在追求知识容量的基础上纵向挖掘知识的深度,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学会专注思考;要处理好学习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关系,防止学习上的肤浅浮躁和浅尝辄止。再次,要提高自身鉴别力和自我防范能力。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微信中的不良信息、非主流思潮牵着鼻子走,学会甄别谣言、流言和虚假信息;在朋友交往中,要重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注重通过现实、真诚的交流体验了解真实而立体的“朋友”。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