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易懂

近5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易懂
近5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易懂

近5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易懂

利率与贷款息息相关,那么这5年来,我国贷款的利率变化趋势是怎样的?请看下面本人为你整理的我国利率变化趋势图。

近5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

银行贷款利息计算方法

1、短期贷款利息的计算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按贷款合同签定日的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贷款合同期内,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短期贷款按季结息的,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按月结息的,每月的20日为结息日。具体结息方式由借贷双

方协商确定。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贷款合同利率按季或按月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改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最后一笔贷款清偿时,利随本清。

2、中长期贷款利息的计算

中长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利率实行一年一定。贷款(包括贷款合同生效日起一年内应分笔拨付的所有资金)根据贷款合同确定的期限,按贷款合同生效日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每满一年后(分笔拨付的以第一笔贷款的发放日为准),再按当时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确定下一年度利率。

中长期贷款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二十日为结息日。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利率按季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改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3、贴现按贴现日确定的贴现利率一次性收取利息

4、贷款展期,期限累计计算,累计期限达到新的利

率期限档次时,自展期之日起,按展期日挂牌的同档次利率计息;达不到新的期限档次时,按展期日的原档次利率计息。

5、逾期贷款或挤占挪用贷款,从逾期或挤占挪用之

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罚息,直到清偿本息为止,遇罚息利率调整分段计息。对贷款逾期或挪用期间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按季(短期贷款也可按月)计收复利。如同一笔贷款既逾期又挤占挪用,应择其重,不能并处。

6、借款人在借款合同到期日之前归还借款时,贷款

人有权按原贷款合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

(二)贷款利息的计算1.定期结息的计息方法定期结

息是指银行在每月或每季度末月20日营业终了时,根据贷款

科目余额表计算累计贷款积数(贷款积数计算方法与存款积数

计息方法相同),登记贷款计息科目积数表,按规定的利率计

算利息。定期结息的计息天数按日历天数,有一天算一天,全年按365天或366天计算。算头不算尾,即从贷出的那一天算起,至还款的那一天止。在结息日计算时应包括结息日。

其公式为贷款利息=累计贷款计息积数×日利率例

4―1:某行于5月2日发放一笔短期贷款,金额为20万元,

假定月利率为4‰,期限4个月,则:

①6月20日银行按季结息时,该笔贷款应计利息为:200000元×50天×4‰÷30=l333.33(元)

②6月21日至9月2日还款时,该笔贷款应计利息为:200000×73×4‰÷30=1946.67(元)

③若6月20日银行未能收到l333.33元利息,则到

期日还款时,该笔贷款应计利息为:

l333.33+(200000+l333.33)×73×4‰÷30=3292.97(元)

2.利随本清的计息方法它是指银行应在借款单位还款

时,按放款之日起至还款之日前一天止的贷款天数,计算贷款利息。贷款满年的按年计算,满月的按月计算,整年(月)又有零头数可全部化成天数计算。整年按360天,整月按30天计算,零头有一天算一天。

其计算公式为:贷款利息=贷款金额×贷款天数×日

利率

(三)贷款利息的账务处理银行会计部门计算出应计利息后,应编制传票,全部转入“应收利息”科目。其会计分录为:借:应收利息――××单位户贷: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

然后根据计算的利息按借款人编制填制一式三联贷款利息通知单。如借款单位存款账户有足够余额来支付贷款利息,则贷款利息通知单一联作为支款通知,另两联分别代替借方和贷方传票办理转账。银行会计分录为:借: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贷:应收利息――××单位户

如借款单位存款账户无款支付,在合同期内,银行会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计收复利,待该借款单位存款账户上有足够余额来支付贷款利息时,银行一并扣收。会计分录为:借: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贷:应收利息――××单位户对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银行应按规定加收罚息。

例4―2:某行于6月28日发放短期贷款一笔,金额

为20万元,期限3个月,月利率为6‰,如该笔贷款于10月11日才归还本息,则银行应计利息为:

到期贷款应计利

息:200000×85×6‰÷30+(200000+200000×85×6‰÷30)×7×6‰÷30=3684.76(元)假定贷款逾期罚息率为每天万分之四,则逾期罚息为:(200000+3684.76)×13×4‰o=1059.16(元)

(四)非应计贷款利息的核算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计贷款是指非应计贷款

以外的贷款。当贷款的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时,应转入“非

应计贷款”科目单独核算。当应计贷款转入非应计贷款时,应将已入帐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从应计贷款转入非应计贷款后,在收到该笔贷款的还款时,应首先冲减本金,本金收回后的部分则确认为当期的利息收入。

将非应计贷款从中长期贷款中分离出来核算,有利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充分了解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例:某行于2000年5月18日向A公司发放贷款一笔,金额为50万元,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6%,2001年12月20

日以前,A公司一直能按期支付利息,至2002年3月20日结

息及2002年5月18日到期时,A公司账户无款偿付,直至2002年12月18日才一次性将该笔贷款的本息还清。逾期贷

款的罚息为每天万分之四。该笔贷款的会计处理为:

①贷款发放时:

借:中长期贷款――A公司贷款户500000贷:活期

存款――A公司户500000

②正常结计利息时:A、2000年6月20日500000元

×44天×6%÷360=3666.67(元)B、2000年9月20日至2001

年9月20日的5个结息日的结息同上。

500000×91(2)×6%÷360=7583.33元(7666.67元)借:活期存款――A公司户贷:利息收入――中长期贷款利息收入

③从2001年9月21日至2001年12月20日结息日,银行按季结息时该笔贷款应计利息为:

500000×6%×91÷360=7583.33元借:应收利息――A公司户7583.33元贷:利息收入――中长期贷款利息收入7583.33元

扣收利息时:借:活期存款――A公司户7583.33元贷:应收利息――A公司户7583.33元

④2002年3月20日结息日,银行按季结息时该笔贷款应计利息为500000×6%×90÷360=7500(元)借:应收利息――A公司户7500贷:利息收入――中长期贷款利息收入7500

⑤2002年5月18日到期日该笔贷款应计利息为:(500000+7500)×6%×58÷360=4905.83(元)会计分录为:借:应收利息――A公司户4905.83

利息收入――中长期贷款利息收入7500贷:利息收入――逾期贷款利息收入12405.83同时,将该笔贷款转入逾期贷款科目,并开始按每天万分之四的罚息率计算罚息。会计分录为:借:逾期贷款――A公司逾期贷款户500000借:中长期贷款――A公司贷款户500000(红字)

⑥至2002年6月18日,因为利息已经逾期超过90天(从3月21日至6月18日),故应于6月19日将“逾期贷款――A公司逾期贷款户”转入“非应计贷款――A公司逾期贷款户”科目单独核算,冲销原已挂帐的应收未收利息,利息转入表外科目核算。会计分录为:借:非应计贷款――A公司逾期贷款户500000借:逾期贷款――A公司逾期贷款户500000(红字)借:应收利息――A公司户12405.83(红字)贷:利息收入――逾期贷款利息收入12405.83(红字)表外贷记:欠收贷款利息――欠收逾期90天以上贷款利息12405.83

⑦2002年6月20日,银行按季结息。

(500000+12405.83)×4‰o×34=6968.72(元)表外贷记:欠收贷款利息――欠收逾期90天以上贷款利息6968.722002年9月20日,银行按季结息。

(500000+12405.83+6968.72)×4‰o×92=19112.98(元)表外贷记:欠收贷款利息――欠收逾期90天以上贷款利息19112.98

⑧2002年12月18日,该笔贷款的本息还清。2002

年9月21日至2002年12月18日的利息为:

(500000+12405.83+6968.72+19112.98)×4‰o×88)=18954.76 (元)表外贷记:欠收贷款利息――欠收逾期90天以上贷款利

息18954.76收到本息时,应先冲减本金。会计分录为:借:

活期存款――A公司户500000贷:非应计贷款――A公司逾期贷款户500000扣收利息时:借:活期存款――A公司户57442.29贷:利息收入――逾期贷款利息收入57442.29同时

按实际收到的利息冲减表外挂帐。表外借记:欠收贷款利息――欠收逾期90天以上贷款利息57442.29

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

利率

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国内通货膨胀水平。

利润率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即利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

率的杠杆作用。

资金供求状况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

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

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物价变动幅度

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

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国际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中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

②中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

③中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政策性因素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中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

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更多精彩“利率的分类和意义”

;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序言 本大事记是为写作小说《沪吉诃德和深桑丘——戏说中国股市二十多年》做准备而编。从最初的股市——静安柜台市场到2009年是23年。如果从上海交易所成立的1990年开始算是19年。 我参看了网友“悠悠白云”收藏的帖子《中国大陆股市17年大事记》1,但是找不到作者。笔者也看过网上转载的张志雄的《中国股市17年》2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在定稿之前,我看到了阿奎的《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3。该书史实较为详尽,我参考阿奎的书为本大事记添加了一些内容(一千多字)。小说中前几节内容(1988-1991)的写作也参看了阿奎的书。本人在此向以上作者致谢。本大事记还包含关于法人股市场、柜台市场、H股市场、次贷危机等内容。各种恶性事件也是本大事记重点,笔者希望本大事记是到目前为止恶性事件最全的大事记。技术上,笔者将前后关联的事件尽可能地放在一处叙述。另外,笔者还提供了《沪深股市走势图1990.5—2009.5》(参看封底),同时减少了行情的文字叙述。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和理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1991年及之前 (1) 1984年11月14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年11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了一张飞乐音响的股票。虽然有报道说深宝安和北京天桥成立股份制企业更早,但是发行股票,小飞乐在先。 1 行情和政策叙述较多,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德隆事件。见https://www.360docs.net/doc/fe9993547.html,/blog/static/ 3063229520089972310607/。 2 分析讨论有深度,作者经历的事件突出,但是作为大事记,内容缺很多。离股市较远的铁本事件反倒被重点讨论。见https://www.360docs.net/doc/fe9993547.html,/bbs/dispbbs.asp?boardid=57&id=163747和https://www.360docs.net/doc/fe9993547.html,/ viewthread.php? tid=226761&page=1&authorid=59936。 3 阿奎. 喧华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最新整理近5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易懂

近5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易懂 利率与贷款息息相关,那么这5年来,我国贷款的利率变化趋势是怎样的?请看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我国 利率变化趋势图。 近5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 银行贷款利息计算方法1、短期贷款利息的计算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按贷款合同签定日的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贷款合同期内,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短期贷款按季结息的,每季度末月的20**以上)利率实行一年一定。贷款(包括贷款合同生效日起一年内应 分笔拨付的所有资金)根据贷款合同确定的期限,按贷 款合同生效日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每满一年后(分笔拨付的以第一笔贷款的发放日为准),再按当时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确定下一年度利率。 中长期贷款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二十日为结息日。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利率按季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改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3、贴现按贴现日确定的贴现利率一次性收取利息

4、贷款展期,期限累计计算,累计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自展期之日起,按展期日挂牌的同档次利率计息;达不到新的期限档次时,按展期日的原档次利率计息。 5、逾期贷款或挤占挪用贷款,从逾期或挤占挪用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罚息,直到清偿本息为止,遇罚息利率调整分段计息。对贷款逾期或挪用期间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按季(短期贷款也可按月)计收 复利。如同一笔贷款既逾期又挤占挪用,应择其重,不能并处。 6、借款人在借款合同到期日之前归还借款时,贷款人有权按原贷款合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 (二)贷款利息的计算 1.定期结息的计息方法定期结息是指银行在每月或每季度末月20**按365天或366天计算。算头不算尾,即从贷出的那一天算起,至还款的那一天止。在结息日计算时应包括结息日。 其公式为贷款利息=累计贷款计息积数日利率例4―1:某行于5月2日发放一笔短期贷款,金额为20**的按年计算,满月的按月计算,整年(月)又有零头数可全部化成天数计算。整年按360天,整月按30天计算,

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

内江师范学院 金融统计分析实验报告册 编制尹福成、武菊审定牟廉明 专业: 班级:级班 学号: 姓名: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016年9月

说明 一、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必须要准备实验,主要包括预习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练与本次实验相关的软件操作,收集整理相关的实验参考资料,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能带上充足的参考资料;若准备不充分,则学生不得参加本次实验,不得书写实验报告; 二、要求学生要认真做实验,主要是指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在做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实验内容,极积主动地向实验教师提问等;若学生无故旷课,则本次实验等级计为D; 三、学生要认真工整地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要紧扣实验的要求和目的,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 四、实验成绩评定分为A+、A、A-、B+、B、C、D各等级。根据实验准备、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具体对应等级如下:完全符合、非常符合、很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实验名称: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实验一) 指导教师: 实验时数: 4 实验设备:安装了EXCEL的计算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 实验目的: 1、掌握实际利率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分析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 2、比较两种实际利率测算方法的差异性及科学性。 实验准备: 1、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 2、需要一台准备安装EXCEL的计算机; 3、数据来源: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数据。 实验内容及要求 内容:分析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运用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指数的数据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并分析哪种方法更科学。 要求:1、采集实验基础数据。通过网上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查看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登录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相应数据。数据样本区间为1978-2012年。 2、利用Excel软件分别按照两种方法计算实际利率。第一种方法: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第二种方法: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 3、做出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以及两种不同算法下实际利率变化的折线图。 4、分析图表,考察实际存款利率变化特点并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采集实验基础数据 (1)名词解释说明 1.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2.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3.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4.物价指数,物价指数亦称商品价格指数是反映各个时期商品价格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数。物价指数是一个与某一特定日期一定组合的商品或劳务有关的价格计量。当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发生了变化,其价格指数也随之变化。 (2)查询数据

中国股市20年

中国股市之7波熊市 第一次熊市 (1992.5.25-1992.11.17) 沪指:1429-386 跌幅:73% 深成指:2918-1529 跌幅:40%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 第二次熊市 沪指:1558–325 跌幅:79% 深成指:3422–944 跌幅:69%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 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熊市 (1994.9.13- (1995.5.16) 沪指:1052-547 跌幅:48% 深成指:2162-1018 跌幅:50%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熊市 (1995.5.22-1996.1.19) 沪指:926-512 跌幅:45% 深成指:1473-931 跌幅:31%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

关于加息和利率趋势及其效应分析的几点意见(精)

关于利率趋势及其效应分析的几点意见 摘要:针对利率调整政策的分析应是分层次的,现行利率水平的影响仅是利率效应的一个方面,某些金融资产价格的形成与波动所基于利率预期的影响可能更大些;利率分析应当注重的因素在经济越来越全球化、市场化与自由化过程变得日益复杂起来,有些教科书的观点和一些想当然的观点并非是绝对的。随着金融资产不断创新,所要求的利率分析细致程度越来越高。本文正是针对利率趋势与效应分析中所应注重的问题的考察。 利率调整,肯定对金融市场有影响,因为利率是金融市场的价格。能够称得上是市场的,首要的一个条件是价格机制的存在并能有效发挥作用。只不过,利率调整对市场到底产生何种影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产生一致的意见,也正因如此,金融市场才有交易,否则,大家对价格(利率)的预期都是一样的,则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意向就没有差别,也就不会有交易达成。利率调整对市场的影响,也并非都是由现实利率水平所决定的,对金融市场而言,更多的可能在于预期利率或远期利率水平的影响。由此,我写以下意见,供大家在进行分析时参考: 一、在金融市场上对利率调整政策分析的层次性 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交易都与利率有关系,而且资产价格形成与波动中所基于的利率因素主要是利率预期或远期利率水平。从们总是在对未来利率趋势的预期中观察判定当前价格水平及今后的走势,从而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所以,当市场对中心银行的利率调整预期几近一致时,也是央行利率调整政策即将做出的时候,因为央行的利率调整政策选择主要也是基于市场的预期,否则,就成了不当干预了。然而一旦货币当局的利率调整政策出台,对利率问题的分析就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下次利率调整估计会是多长时间之后,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调整,对此,应尽快形成自己的预期,并将自己的预期及支持这一预期的原因同其他人的预期及相应分析进行对比,再反复进行修正。这主要是基于,新的利率调整政策出台后,大部分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就并非主要基于现行利率水平,而是要由新的利率预期支撑。而且,新的利率政策公布或者原来市场预期的实现,并不表明就没有下一次利率的调整,因为,利率永远处于调整过程中,央行的利率政策也是如此,只不过,下次利率调整的时间及上调还是下调以及调整的幅度,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讲是不确定的,对不同人的预期来讲是有差异的。 第二,现行利率水平的影响。调整后的新利率水平的影响因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这一影响也必须予以考虑。当然,现行利率水平对不同金融资产有不同的影响。比如,即使剔除了新利率预期因素的影响,仅就利率下调后的新利率水平而言,至少使政府及私人实体的债务筹资成本下降,因而总会使一级债券市场发行交易在一段时间内较为活跃;使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增量财务成本下降,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相对于利率水平会增大,当然,对不同

1992年以来我国利率变动的经济效应

1992年以来我国利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自1992年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率开始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从92年至今,利率的变动对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从相关宏观指标分析出发,结合实证分析,剖析这一时期利率变动带来的经济效应。 现代市场经济决定了利率是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经济杠杆,从宏观上它能影响经济的运行,微观层面上则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国内学者对我国利率变动与经济效应之间做了相关研究,如:张荔(2003)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名义利率每上升1%,GDP增长率下降0.07%;实际利率每上升1%,GDP 增长率将增长0.22%。1这是利用数学工具对两者变动的量化分析,有一定的借鉴。通常从学理上说,利率变动的因变量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储蓄和投资 由于储蓄是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的剩余,因此,利率在此中则起到了调和消费和储蓄的作用。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的总量与存款利率的变动成正比,与此同时,利率变动也调节居民的资产持有结构。 对于企业来说,利率构成了其借款的成本,当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社会投资规模与利率的升降反向变化。这种借款成本的变动通过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从而使得政府可以利用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控。 二、借贷资金供求 以利率决定理论为基础,利率与资金需求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高利率使得企业、个人获取资金的成本增加,从而抑制资金需求;低利率会导致借贷资金供给减少,但由于一国借贷资金的供给主要受其本国经济发展规模和货币政策影响,因此借贷资金供给的利率弹性较低。 三、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在未来现金流或收益既定时,资产价格与贴现率的利率水平成反比。因此,在日常投资活动中,加息被视为利空房地产价格和证券行市,降息则是利好因素。 四、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是自负盈亏的行为主体,利息成本支付是其盈利的最低界限,高1许婷:《中国利率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和发展阶段(1998——2001);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我国将一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 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由于国家财政负担着科、教、文、卫、体、国防等多项开支,国家投资将不再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行股票上市是国有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并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盈利水平。配股权的使用也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提供资金来源。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广告宣传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另外,改制上市后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呈多元化,产权明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股东、职工、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经营活动更加规。在沪、深股票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原国有独资企业。 硬件设施建设居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初期,投资者买卖股票还不得不到大中城市才行,股票的交割,过户也需等待几天时间,很

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

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 而利率的变动是由哪一些因素引起的呢?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利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资金供求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 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 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 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物价变动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

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 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国际经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中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②中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③中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政策因素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建国后至十年动乱期间,中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 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 可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①平均利润率。

美元利率变化周期对美元涨跌循环的影响

美元利率变化周期对美元涨跌循环的影响 几十年来,无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过何种潜移默化的改变,都没能动摇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美国经济的发展、衰退、复苏步伐和前景都时时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全球汇市上的反映的格外鲜明。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对美国基准利率的宏观调控历来都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能够直接反映美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对美元汇率在国际汇市中的表现更有着深远而持续的影响。 美联储连续10次升息,仍意犹未尽 进入2004年之后,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愈加强烈,并在同年6月得以实施,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截至2005年9月底,美联储已经连续11次升息,将美元的基准利率从1.00%提高到了3.75%水平,提升幅度达275%。 美联储的升息也逐渐为美元汇率走势提供了中长线多头动力。2004年底,美元逐渐摆脱抛压转入中期上涨,此轮美元的上涨过程中还不断受到了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利好刺激,在2005年的前7个月保持了持续上涨,美元兑主要非美货币欧元的涨幅达到了15.11%,为2000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大持续涨幅。 由于美国经济所体现出的持续强劲增长态势,美联储加息的步伐还没有明显结束迹象,2005年10月—12月,美联储还有2次利率会议,结合当前美国经济和相关市场的表现来看,美联储至少还有一次加息,截至今年年末的利率水平至少达到4.00%。 长期投资分析和建议 截至2005年9月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经历连续11次 的“有序”加息,已经将美元基准利率从半个世纪低点的1.00%提升到了3.75%水平,这不仅成功超越了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也进一步缩小了与澳大利亚、英国等高息货币的利率差异,更与零利率的日本央行拉大了距离,最重要的是现在美联储仍有着更持续、更大幅度提升利率的

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

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际利率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分析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 2、比较两种实际利率测算方法的差异性及科学性。 二、实验背景 利率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目标可以通过利率调整实现。利率调整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下进行的,它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居民储蓄、市场投资等都会产生直接或是简洁的影响。而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续23次使用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可见利率在我国经济政策中的地位亦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研究实际利率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本实验就1978年至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利率的变化特点进行探讨,并比较分析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分析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运用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指数的数据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并分析哪种方法更科学。 四、实验环境 本实验属于自主实验,由学员课后自主完成,主要使用Excel软件。 数据来源: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数据。 五、实验原理 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 六、实验步骤 1、采集实验基础数据。通过网上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查看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登录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相应数据。数据样本区间为1978-2012年。 2、利用Excel软件分别按照两种方法计算实际利率。 3、做出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以及两种不同算法下实际利率变化的折线图。 4、分析图表,考察实际存款利率变化特点并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七、实验结果及分析 1、实验结果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山东*** 大学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金融学论文 ACADEMIC THESIS

浅析我国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次利率调整政策,但是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后,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的变动对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得出利率对居民储蓄的作用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利率;储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taken many interest rate adjustm ent policy,but are not attain effect. In China after the particular c ase is particular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savin gs rate is not obvious reason for savings rate, the effect is in cert ain conditions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S 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terest rates; savings. 一、引言 在我国,利率由政府管制。自199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降存款利率,并出台了取消利息税等多种措施,其目的是要分流储蓄、增加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形成经济学所说的乘数效应。根据我国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来看,居民储蓄每年都大幅度递增,究其原因,居民储蓄主要受个人可支配收入、预期、利率、通货膨胀率这些因素的影响 关于储蓄方面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早有这方面的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托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等等。在西方经济理论里,利率通常和储蓄成正比,利率的变动对储蓄的影响是正向的、单一的:利率提高,人们增加存款;利率降低,人们则会减少存款。因为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所以西方国家能够轻松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居民储蓄。可是,从我国的利率政策可以看的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与利率存在弱化现象。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年发展报告

中国证券市场20年发展报告 一、二十年资本大国路 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的成立算起,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整整二十个春秋。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最初的“老八股”到如今近2000家的上市公司,从市值区区几千亿到如今接近二十五万亿居全球第三的市值规模。中国资本市场用了仅仅二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路程。历经二十年的风雨洗礼,中国跨入了资本大国之行列。 (一)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到现在近两千家。1990至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由8家发展为1740家,增长了200多倍。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图11990年-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家数走势图 (二)沪深A股市值跃居全球第二。截至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24.27万亿元水平(3.57万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了100.88%,成功超越日本(3.53万亿美元),成为列美国(15.08万亿美元)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

数据来源:市值管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e9993547.html,/ 图5-21990年-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市值与GDP走势图 (三)A股投资账户数已超1亿,增长神速。(机构投资者) 截至2010年09月03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4,691.84万户,B股账户248.45万户;有效账户12,860.42万户。基金账户数3,297.32万户。截至2010年7月底,证券投资基金有626只,当月交易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达559.23亿元。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2009年上交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规模 图5-32002 2002— (四)证券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促进了千万企业的发展壮大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利率趋势变化

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已进行20余年。总体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第二个阶段为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第三个阶段则是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并于2015年10月23日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未来,我国将建立与利率市场化相适应的利率管理和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立风险利率定价体系,创新货币调控手段,提高货币政策执行效率,确保宏观调控目标顺利实现。 二、短期内利率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受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国内市场利率出现全线上扬的趋势。从2016年底开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中期票据利率和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都出现显著的上行,目前仍然保持着上行的压力。 首先,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减轻,但金融风险有所积聚,国内货币政策面临去金融杠杆和抑资产泡沫的要求,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资金环境趋紧,短期内国内市场利率存在上行压力。2016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缓中趋稳,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减轻,通胀压力阶段性提升但总体温和。在L型经济新常态下,为适应国内去金融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的要求,国内货币政策由稳健中性转向中性偏紧。从2016下半年开始,货币市场的中枢利率就随金融部门去杠杆而逐渐上行。2017年春节前后,央行先后上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和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多种政策操作利率,發出明确的加息信号。2017年3月,

在进行多天连续的逆回购操作实现资金净回笼后,央行再次上调逆回购、6个月期MLF和SLF利率。 其次,受全球经济回暖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为应对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内需上调国内市场利率,以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前,全球经济整体处于上行通道,海外市场复苏,全球通胀预期再起,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呈分化态势。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通胀、就业数据整体向好,美联储加息和特朗普改革计划进一步推升通胀和经济增长预期,缓慢加息仍旧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基调。2016年12月、2017年3月和6月,美联储先后三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0.25%~0.5%调升到1%~1.25%。美联储指出2017年年内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并预计在2019年底之前加息7次,目标值2.9%。美联储宣布加息后,中国香港、土耳其相继提高了基准利率。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构成压力,人民币面临更大的贬值压力,我国央行存在上调国内利率以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动机。 短期内存款利率会上升。从国内市场的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变化趋势来看,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初,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3%~2.7%之间,2016年12月后,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出现明显上升,进入2017年后维持在3.3%以上,6月已上升至4.1%左右。从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变化来看,2016年10月、11月、12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73%、3.73%、3.99%的水平,而2017年3月、4月和5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25%、4.30%和4.37%。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上升,反映出资金面在趋紧。随着2017年美联储渐进式加息预期的增强,以及国内去金融杠杆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内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紧,加之以美联储和我国央行同时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

浅析全球利率趋势

浅析全球利率趋势 要把握2000年全球利率走向,需要考察1999年全球利率变化的决定因素,根据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九九全球利率先降后升 199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经历过由松到紧的转变,基本原因是: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部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呈现「V字型」经济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相继调高了对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与此同时,全球物价继续走低,部分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有抬头的迹象,如1999年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有效组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率先采用提高利率目标的政策取向,使全球利率水平出现逆转,呈先降后升态势。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变化也较大地影响到欧元区、英国和加拿大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致使全球市场利率呈现先降后升态势。 决定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经济。促进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应靠私人部门经济活动。 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美国经济增速过快,已经持续增长100多个月,而且过去3年的年均增长率达4%,美国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2)美国劳动力市场紧俏,工资、物价上升的压力增大,失业率为29年来最低水平;(3)股市过热,潜伏着资产价格「泡沫」,因而有的投资银行家提出,美国低通货膨胀的强劲增长奇迹,会因股价过高而转化为金融泡沫。 2000年,如果美国私人部门由消费转向储蓄、股票价格大幅下降,美国经济便会出现衰退,导致美国经济的「硬着陆」,并影响到全球经济增长。 1999年,日本政府实行60兆日圆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使日本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大幅增长,住房销售和开工户数出现持续增长。加上电脑、家用电器以及信息通信器材和轻型汽车销售旺盛,企业倒闭减少,个人消费开始增加,企业设备投资增长。 2000年日本经济将会在1999年实现1%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

2017年最新银行存款利率表

2017年最新银行存款利率表 篇一:2017银行考试之计算题中的利息与利率问题 2017银行考试之计算题中的利息与利率问题 在银行、农信社的笔试中,经常会有些计算题出现,其中利息与利率的计算就是常考到的一个知识点。利息与利率的计算题难度不大,属于比较基础的知识,现在中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下相关内容。 (一)单利与复利 例题1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贷款,额度为2000万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7%,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利和。(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单利与复利的计算,建议大家把计算公式记住,再代入相关数据即可算出答案: (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例题2一笔贷款名义利率为15%少? 解析一个是粗略计算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 /(1+通货膨胀率)=(15%-10%)/(1+10%)=% 例题3年3月1日在银行存2年定期存款200万元。若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计算此人2015年3月1日支取可得本息? 例题4某人2013年3月1日在银行存2年定期存款200万元。

若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计算此人2015年4月1日支取可得本息?(支取日当天挂牌活期存款利率%。) 例题5某人2013年3月1日在银行存2年定期存款200万元。存入当天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014年11月22日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为 %,利息税20%,计算此人2015年3月1日支取可得本息? 解析银行存款利息计算的原则: ①到期支取的定期存款计息 到期支取的定期存款按约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付利息。(除活期存款计算复利外,其他存款一律不计复利) ②逾期支取的定期存款计息 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并全部计入本金。 ③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计息 支取部分按支取日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提前支取部分的利息同本金一并支取。 ④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仍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例题3答案本息和=200*(1+2*3%)=206万元例题4答案本息和=200*(1+2*3%)万元 例题5答案本息和=200*(1+2*3%) 篇二:2017年商业银行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录)

最新整理近5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易懂

近 5 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易懂利率与贷款息息相关,那么这5 年来,我国贷款的利率变化趋势是怎样的?请看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我国利率变化趋势图。 近5 年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图 银行贷款利息计算方法1、短期贷款利息的计算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按贷款合同签定日的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贷款合同期内,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短期贷款按季结息的,每季度末月的20**以上)利率实行一年一定。贷款(包括贷款合同生效日起一年内应分笔拨付的所有资金)根据贷款合同确定的期限,按贷款合同生效日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每满一年后(分笔拨付的以第一笔贷款的发放日为准),再按当时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确定下一年度利率。 中长期贷款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二十日为结息日。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利率按季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改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3 、贴现按贴现日确定的贴现利率一次性收取利息

4 、贷款展期,期限累计计算,累计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自展期之日起,按展期日挂牌的同档次利率计息; 达不到新的期限档次时,按展期日的原档次利率计息。 5 、逾期贷款或挤占挪用贷款,从逾期或挤占挪用 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罚息,直到清偿本息为止,遇罚息利率调整分段计息。对贷款逾期或挪用期间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按季 (短期贷款也可按月)计收复利。如同一笔贷款既逾期又挤占挪用,应 择其重,不能并处。 6 、借款人在借款合同到期日之前归还借款时,贷款人有权按原贷款合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 (二)贷款利息的计算1. 定期结息的计息方法定期结息是指银行在每月或每季度末月20**按365天或366 天计算。算头不算尾,即从贷出的那一天算起,至还款的那一天止。在结息日计算时应包括结息日。 其公式为贷款利息=累计贷款计息积数日利率例4― 1:某行于5 月2日发放一笔短期贷款,金额为20**的按年计算,满月的按月计算,整年(月)又有零头数可全部化成天数计算。整年按360 天,整月按30天计算,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上调的原因及成效 082104 第三小组 基准利率,是指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在中国的利率政策中,1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作用,其他存贷款利率在此基础上经过复利计算确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也具有基准利率的作用。市场利率的形成及其变动都参照此利率水平及变化趋势。 利率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之一,央行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运用利率工具,适时调整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从而影响社会的资金供求,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不同的利率水平代表不同的政策需求,当要求稳健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就会适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的需求与供给,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抑制需求过热;当要求积极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可适时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通过图一的直观的数据来看一下近几年我国基准利率的调整情况。这里以我国存款基准利率为例。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0年到2008年之间,我国基准利率基本为上调,而2008年10月我国基准利率首次下调,且下调幅度为历史中较大幅度。直至2011年2月开始,基准利率又开始慢慢上调。这里所有的基准利率调整、,都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现象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图一我国历年存款一年期基准利率调整表

一、调整基准利率的主要原因 (一)上调基准利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无法避免的通货膨胀。 图二我国历年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及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比较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通货膨胀压力日趋加大。消费物价指数(CPI)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被看作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一般认为,CPI的增幅大于5%时,就可看作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近几年,CPI屡刷新高,早已高于5%这道警戒线。而去年年底预计通货膨胀率在4%左右,但有社科院研究员预言今年中国通货膨胀率可能超过5%。由图二线段走向可以看出,利率的走向与通货膨胀率是息息相关的。当出现通货膨胀率高速增长的时候,央行就会适当上调基准利率;当通货紧缩的时候,央行就会适当下调基准利率。 低廉的资金成本是导致货币流动性极其泛滥,资产泡沫和通胀高企的罪魁祸首。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以及利润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状况,吸引了巨额的国外投机资本,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同时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被动地推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资金流动性过剩,导致资源错配,刺激国内信贷,投资,引发通货膨胀。此次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是有效及可靠的货币紧缩政策,有助于增强央行的可信性并控制住经济过热的压力。 2、避免经济过热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现状及趋势分析 090401 张一超090654012 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和最活跃的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中国“入世”后所面临的日趋激烈、复杂多变的多极竞争,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单一固定的利率管理体制和模式业已不能适应金融市场上资金需求和供给达到自然均衡的需要。 一、我国现行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问题。近几年,中央银行在完善利率管理体制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现行的利率管理制度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结构性缺陷突出。一是存贷款利率结构不合理,利率水平被人为地压得很低,存贷利率为零或负利差,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利率调节作用的发挥。二是利率结构不合理。多年来,我们基本上没有利率的风险结构,长短期信贷的利率档次也拉不开,致使许多企业运用信贷资金无风险约束机制,面且我国采取低利率的信贷政策,让银行背负着大量的改革成本,步人经营困境难以自拔,长期下去也不利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三是利率倒挂。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这是—种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倒挂。由此引出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尽管我国目首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证券市场利率四个不同层次的利率体系,但是并未建立起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有效利率传导机制,使得货币政策很难通过利率传导起作用。 (二)、两种价格体系的严重错位。经过改革.尽管我国在价格领域初步形成丁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竞争有序的价格形成及管理机制,但在要素市场领域,价格约束机制仍然比较僵化,特别是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资金,其价格表现形式—-利率仍然受到严格管制,不仅弱化了利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化引导功能,而且不利于利率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两种价格体系的严重错位。一是在强有力的金融抑制与严格的利率管制下,在总体上中央银行信贷规模内的资金控制价格与大部分商品市场价格调节的对立与背离;二是在强有力的金融抑制与严格的利率管制下,在金融体制上的国家银行信贷资金的控制价格与开放的资金市场资金价格及民间自由信贷价格的对立与背离。 (三)、利率决定权过于集中,管理过死。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和结构的确定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商业银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享有浮动权,商业银行的利率浮动空间十分有限,利率水平难以适应各商业银行自身成本管理的需要,并且难以满足千差万别的客户群体的需要。 (四)、利率调整滞后,运用不灵活。要发挥利率在宏观调控中作用,一是利率调整的幅度适当,能反映资金供求关系,调节社会信用资金需求以达到基本均衡;二是利率的调整要及时,反应要灵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