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主要概念

微观经济学主要概念
微观经济学主要概念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导言

⒈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学的关系

资源稀缺性——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稀缺的。

资源稀缺性与经济学的关系: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稀缺的;

欲望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决定选择是必要的;

经济问题就是由于资源稀缺而引起的各种选择问题;

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配置的科学。

⒉任何经济社会都必然面临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

①生产什么(包括生产多少);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

⒊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①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③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

⒊什么是机会成本

将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其他产品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这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⒋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一定量的资源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多种(以两种代表多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

⒌如何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回答“是什么”。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处理经济问题;回答“应该是什么”。

⒍什么是均衡分析

均衡是指经济现象或过程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均衡分析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分析经济均衡状态形成的条件、原因、过程及其作用。

⒎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方法是个量分析方法,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⒏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宏观经济学的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章价格理论

一、需求理论

⒈什么是需求

需求是人们的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是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来表示。

⒉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除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一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⒊如何理解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区别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商品的需求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

关系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⒋什么是供给

供给是生产者的出售欲望和出售能力的统一;是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供给求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来表示。

⒌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除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一切影响供给量的因素都是影响供给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

①生产成本;②技术水平;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⒍如何理解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商品的供给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表现为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

关系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⒎什么是供求均衡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供求均衡——当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这两股相反的力量达到势均力敌时的一种状态。在供求曲线图上表现为供求曲线的交点。

均衡价格——相对于一定的交易量,供求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交易价格。

均衡数量——相对于一定的交易价格,供求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交易量。

均衡价格由市场竞争自发地形成——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求均衡,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形成。

⒏供求变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供求均衡的条件是假定供给和需求都不发生变动,即假定除商品自身的价格外其它一切影响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因素均不变。一旦供给关系或需求关系发生变化,供求均衡就被破坏,均衡价格就会出现波动,均衡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供求规律]:

①需求增加[减少],均衡价格上升[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减少];

②供给增加[减少],均衡价格下降[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减少]。

⒐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的弹性,等于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⒑如何划分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①完全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无穷大。

②完全无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零,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没有反应。

③单位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④富有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⑤缺乏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⒒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消费者对商品需要的迫切程度:奢侈品-弹性较大;必需品-弹性较小。

②商品的可替代性:替代性强-弹性较大;替代性弱-弹性较小。

③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所占比重大-弹性较大;所占比重小-弹性较小。

④时间因素:同一种商品时间短-弹性较小;时间长-弹性较大。

注意:上述各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其弹性大小可能不同。

⒓厂商的销售总收益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需求价格单位弹性——厂商的销售总收入不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②需求价格富有弹性——厂商的销售总收入与商品价格反方向变动。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促销方式。

③需求价格缺乏弹性——厂商的销售总收入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动。不能采取“薄利多销”的促销方式。农产品需求价格缺乏弹性是导致“丰收悖论”或“谷践伤农”的根本原因。

⒔什么是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的弹性,等于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以衡量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⒕什么是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弹性,用以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替代关系-弹性大于零;互补关系-弹性小于零;没有关系-弹性等于零。

⒖什么是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的弹性,用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正常物品-弹性大于零;低挡物品-弹性小于零。

在正常物品中:奢侈品-弹性大于1;必需品-弹性小于零。

⒗什么是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政府为了保护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又称保护价格。主要用于对农产品的保护价格和最低工资法。

⒘什么是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政府为了限制某种产品的价格而规定的该产品的最高价格。主要用于对生活必需品的限制价格。

⒙什么是蛛网理论蛛网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主要用于分析季节性产品如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

蛛网理论的基本假设:

①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是瞬时的,即本期需求量由本期价格决定;

②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是滞后的,即本期供给量由上期价格决定。

第三章消费理论

⒈什么是效用

效用——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用途。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⒉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有什么区别

基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可以计量,因而可以用基数表示;

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不能计量,因而只能用序数表示。

⒊什么是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或拥有量所得到的追加的满足。

⒋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的迫切程度就越低,即每增加一单位同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

⒌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使消费者能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假设前提:①消费者的偏好不变;②消费者的收入既定;③物品和劳务的价格既定;④理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当消费者用于购买每一种商品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所获得的效用最大。或者说,当消费者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时,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⒍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低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在几何图形上等于需求曲线高于均衡价格部分的面积。

⒎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什么特征

无差异曲线——用于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曲线。即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方式对于消费者的效用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①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②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③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④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⒏什么是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在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即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现为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⒐什么是预算线

预算线——用于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的组合方式的曲线。即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方式,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所能实现的最大限度的购买。又称消费可能性线。

预算线的特点:斜率的绝对值为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⒑如何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几何分析)解释消费者均衡及其实现条件

消费者均衡点——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线的相切点。在这一点上,消费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前提下将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几何解释:当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时,即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时,消费者将获得最大的效用。

⒒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是什么

替代效应——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以更多的这种物品来替代另一种物品。

收入效应——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相对收入增加,对这种物品消费量的影响。

⒓不同物品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及其总效应有什么不同

正常物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大于零,总效应大于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低档物品:替代效应大于零,而收入效应小于零,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总效应仍大于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吉芬物品:替代效应大于零,而收入效应小于零,且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总效应小于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四章生产理论

⒈什么是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生产中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生产函数就是反映生产的产出量与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⒉什么是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投入量之间的配合比例是固定的。

可变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投入量之间的配合比例是可变的。

⒉何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 AL K A>0, 0<<1 , 0<<1。

L—劳动,K—资本;A —技术水平(参数),、—分别代表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1,该函数为线性齐次函数。

⒊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的区别什么

短期——在此期间内,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变动。

长期——在此期间内,所有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变动。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在于生产规模是否变化。

⒋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假定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不变,仅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那么,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该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最终是递减的。

⒌在一个可变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②总产量TP与边际产量MP的关系:

MP>0 , TP递增;MP<0 , TP递减;MP=0 , TP达到最大值。

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P的关系:

MP> AP , AP递增;MP< AP , AP递减;MP= AP , AP达到最大值。

⒍什么生产的三个阶段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原点到AP最大;第二阶段:从AP最大到TP最大;第三阶段:以TP最大为起点。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为第二阶段,即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在这一阶段内在技术上都是合理的。至于投入在那一点在经济上最划算,则要借助于成本收益分析。

⒎什么是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有什么特征

等产量曲线——表示能生产出相等产量的两种资源投入量的全部组合方式的曲线。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与无差异曲线类似:①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②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每一条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③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会相交;④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⒏什么是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等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是递减的,即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表现为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⒐什么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表示所需成本相等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全部组合方式的曲线。

等成本线的特点: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

⒑什么生产者均衡及其实现条件

生产者均衡——在技术条件和两种要素的价格都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者能够实现最大利润的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即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表现为:

①如果总产量已定,成本最低的组合方式利润最大;

②如果总成本已定,产量最高的组合方式利润最大。

资源最佳投入组合点就是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在这一点上,生产者在成

本和要素价格既定的前提下将获得最大的利润。

生产者均衡条件的几何解释: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时,即当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时,生产者将获得最大的利润。

⒒什么是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厂商因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变动)而得到的收益。表示当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比例增加对产出量(即总产量)的影响。

⒓规模报酬的变动有哪几种情况

①规模报酬递增——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即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

②规模报酬不变——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即收益增加的幅度等于规模扩大的幅度。

③规模报酬递减——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小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即收益增加的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

第五章成本理论

⒈如何理解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会计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已经实际发生的、在会计帐目上记载的成本。

机会成本——将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其他产品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在经济学分析中非常重要。

⒉如何理解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的区别

显性成本——会计成本或帐面成本。

隐性成本——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应计算的费用。包括隐含利息、隐含租金、隐含工资等。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表现。

⒊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有什么区别

利润=收益-成本

会计利润=销售收益-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隐性成本

⒋短期成本有哪些基本类型

固定成本FC——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可变成本VC——在短期内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和总成本TC:

TC=TFC+TVC = TFC+ TVC(Q) Q—产量

平均成本AC、边际成本MC和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 = TFC / Q 平均可变成本AVC= TVC(Q) / Q

平均成本AC= TC(Q) /Q 边际成本MC=⊿TC/⊿Q 或MC= dTC/dQ

⒌短期生产函数与短期成本函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对偶关系

⒍什么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企业在扩大规模时,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总成本的增加幅度,即平均总成本下降。反之,称为规模不经济。

内在经济——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内部因素所引起的平均总成本下降。反之,称为内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行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个厂商平均总成本下降。反之,称为外在不经济。

⒎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效益之间有什么关系

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成本上升;

规模报酬不变——长期平均成本不变。

第六章市场理论(或厂商均衡理论)

⒈划分市场类型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①厂商的数量:数量多——竞争性强;数量少——垄断性强。

②厂商进入限制的程度:进入容易——竞争性强;进入困难——垄断性强。

③产品的性质:同质——竞争性强;差别——垄断性强。

⒉市场的四种基本类型是什么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将厂商的总利润T、总收益TR和总成本TC都看成是产量Q的函数:

边际收益MR=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

当MR>MC时,厂商增加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因而可以使利润增加;

当MR

当MR=MC时,无论怎样调整产量,总利润都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加。

⒋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什么

①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②厂商提供的产品是无差别的。③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市场。④市场上每一个卖者和买者对该市场均具有完备的信息。

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有什么特点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市场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其制定者。所以,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重合为一条衡等于既定价格的平行线。

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有哪三种情况

厂商按照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其产量。

厂商的短期均衡有三种情况:①有赢利(有经济利润);②有亏损(相对于经济利润);

③收支相抵(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⒎如何理解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停止营业点——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

在短期内:

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继续营业不仅可以补偿全部可变成本还可以补偿部分固定成本,而停止营业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所以,应当继续营业。

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继续营业不仅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而且还要亏损部分可变成本,而停止营业将只亏损全部固定成本。所以,应当停止营业。

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继续营业正好可以补偿全部可变成本与停止营业一样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所以,继续营业和停止营业结果一样。

⒏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从长期看,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

①扩大或缩小企业规模;②进入或退出该行业。

行业是否有经济利润或亏损是厂商作出进入或退出决策的信号。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MR=LMC=SMC=LAC=SAC

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⒐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是什么

①一种产品只有一个销售者;②产品不可替代;③其它厂商不能进入该产品市场。

⒑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有什么特点

垄断厂商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因而其增加销售量将导致市场价格[=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下降,且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⒒什么是价格歧视价格歧视被分为哪三级

价格歧视——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只有垄断者才有可能实行价格歧视或差别价格。价格歧视分为三级。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者将不同的购买者分割开,形成各子市场;然后将总销售量分配到各子市场按不同的价格出售。

市场分割的两个条件:①市场能被有效地分割开;②各子市场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⒓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是什么

①产品之间有差别和较高的替代性(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基本原因);②厂商数量较多;③厂商进入该产品市场比较容易。

⒔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由于产品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某一家厂商具有超额利润只可能是暂时的,从长期看,竞争的结果将导致价格下降,超额利润消失。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MR=LMC=SMC,AR=LAC=SAC

⒕寡头垄断市场的条件是什么

①一个行业只有几家大厂商,每一家厂商的产量都占有很大的份额;②进入市场相当困难;③厂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依赖性。

⒖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有什么特点

①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价格和产量难以确定;②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③厂商之间容易形成勾结。

所以,寡头厂商的价格-产量决定没有统一的模式。

第七章分配理论

⒈什么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论

边际生产力论——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其边际生产力所决定。

⒉什么是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论

均衡价格论——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其供给与需求决定,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仅决定生产要素的需求。

⒊生产要素的需求有什么特点

①派生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对一般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②联合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同时对多种生产要素的需求。

⒋如何理解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与收益

边际收益产品MRP——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收益。 MRP=MP MR 平均收益产品ARP——平均每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ARP=AP AR 边际要素成本MFC——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AFC——平均每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成本。

⒌厂商使用生产要素需求的原则是什么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就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生产要素运用方面的表现: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MRP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

这一基本原则在不同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组合中表现有所不同。

⒍如何理解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劳动的供给是要素供给(劳动)与自用资源(闲暇)之间的选择,其实质是劳动收入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替代效应——闲暇的代价(即闲暇的机会成本)随工资的提高而增大,因而劳动者愿意以增加劳动时间来代替闲暇。

收入效应——闲暇的价值(即闲暇的效用)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大,因而劳动者不愿意以增加劳动时间来代替闲暇,甚至愿意减少劳动时间以增加闲暇。

⒎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曲

随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替代效应递减而收入效应递增: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提高、劳动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工资提高、劳动供给量不变,供给曲线垂直;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提高、劳动供给量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⒏土地的供给有什么特点

对于全社会而言,土地的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即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⒐什么是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使用某种供给不变的投入品而支付的报酬。地租——使用土地而支付的报酬。

准租金——除土地以外,某些其他生产要素如固定资本,在短期内供给也是不变的,使用这种供给短期不变的投入品所支付的报酬就是准租金。

经济租金——某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所取得收入超过其供给价格(即其所有者原本可以接受的水平)的差额,或某种要素的收入超过其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收入即机会成本的差额。

⒑什么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都是衡量收入分配平等(不平等)程度的工具。

洛伦兹曲线横轴为人口累计的百分比(按收入水平从低到高排序);纵轴为收入累计的百分比。曲线上每一点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与收入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重合,表明收入分配是完全平均的,洛伦兹曲线离对角线越远,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越大。

吉尼系数等于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下的面积之比,比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越大,其取值范围在0(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到1(收入全部归一人所有)之间。

第八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⒈福利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问题:资源最优配置即经济效率最高是否意味着社会福利最大。

实质:对既定总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否能使总福利即总效用增加。

⒉旧福利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

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

福利就愈大。

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⒊新福利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帕累托等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以效率作为福利分析的唯一目标。从而将资源最优配置或经济效率最高与福利最大化统一起来,收入再分配不可能增进社会福利。

⒋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通过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增加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

⒌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边际条件是什么

①交换最优的边际条件

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即:MRCS XY(A)=MRCS XY(B)

生产最优的边际条件

②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所有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即:MRTS LK(X)=MRTS LK(Y)

③生产与交换最优的边际条件

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对于不同生产者来说,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都相等;且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产品转换率。

即:MRCS XY= MRPT XY

⒍如何理解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才有可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边际条件。

①交换最优边际条件的实现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对于任何消费者都是相等的,而每一个消费者都按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购买,即使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因而可以实现: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②生产最优边际条件的实现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同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任何生产者都是相等的,而每一个生产者都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购买,即使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

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因而可以实现:对于不同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③交换与生产最优边际条件的实现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方面,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另一方面,由于任意商品均有:MR=AR=P,生产者按MR=MC的最大利润化原则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使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产品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⒈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在某些场合下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

⒉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①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

②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

③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

④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⒊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与市场失灵之间是什么关系

既然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能在一切场合下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那么,政府在这些场合进行某种干预就成为必要。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理由是存在着市场失灵,即政府的作用就在于解决市场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不过,有人对这种现代国家干预理论提出质疑:市场机制失效不等于政府干预有效。问题实质在于:如何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这两害之中取其轻。

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有什么区别

私人物品——只能由一个人消费的物品或劳务。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公共物品——由每一个人消费并不能排除其他任何一个人消费的物品或劳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提供。

⒏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什么

外部性——对他人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

外部性的两种主要的类型是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或正外部性——生产或消费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其他人却不必进行支付的情况。

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性——生产或消费给其他人造成损失而其他人却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负外部性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导致社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

⒐什么是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与信息不对称是什么关系

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

逆向选择——那些遭遇风险机会最多的代理人,最容易被委托人所选择。

逆向选择是由于事前(委托—代理关系发生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代理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是由于事后(委托—代理关系发生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

最新微观经济学主要概念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导言 ⒈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学的关系 资源稀缺性——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稀缺的。 资源稀缺性与经济学的关系: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稀缺的; 欲望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决定选择是必要的; 经济问题就是由于资源稀缺而引起的各种选择问题; 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配置的科学。 ⒉任何经济社会都必然面临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 ①生产什么(包括生产多少);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 ⒊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①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③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 ⒊什么是机会成本? 将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其他产品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这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⒋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一定量的资源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多种(以两种代表多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 ⒌如何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回答“是什么”。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处理经济问题;回答“应该是什么”。 ⒍什么是均衡分析? 均衡是指经济现象或过程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均衡分析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分析经济均衡状态形成的条件、原因、过程及其作用。

⒎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方法是个量分析方法,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⒏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宏观经济学的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_top 第二章价格理论 一、需求理论 ⒈什么是需求? 需求是人们的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是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来表示。 ⒉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除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一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⒊如何理解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区别?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商品的需求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 关系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⒋什么是供给? 供给是生产者的出售欲望和出售能力的统一;是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供给求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来表示。 ⒌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除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一切影响供给量的因素都是影响供给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原创)2012-7-23 20:22阅读(365)赞(6)转载(26)分享(15)评论(13)复制地址举报更多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此章不是重点内容,能够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即可,课后题可以不用做。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本章是微观的基础性知识,要求理解记忆,掌握供求变动的基本原理,其中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这个知识点高鸿业的教材上貌似没有,要特别注意。 课后复习题:重点做4、5、8、11 课后练习题:重点做5、9、10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本章属于重点知识,其中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生活成本指数都是重要的概念,要求能够理解掌握。 课后复习题:重点做2、3、5、6、12 课后练习题:没有特别重要的题目 第四章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除第6部分需求的经验估计之外,其余都是重要知识点。 课后复习题:重点做12 课后练习题:重点做7,其余没有特别重要的 第四章附录需求理论——一种数学的处理方法 本章的重点在于根据效用函数求需求函数,掌握此知识点即可。 第五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 除第4部分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之外,其余都是重要知识点。 课后复习题:做10题,里面有个重要的概念“捐赠效应”,即“禀赋效应”。 课后练习题:第6题 第六章生产 都是重要知识点,其中生产函数,等产量线,规模报酬等是重要的概念。 课后练习题:重点做1、3、7、12 课后练习题:重点做8、9 第七章生产成本 都是重要内容,可能会出计算题。其中经济成本、沉没成本、等成本线、规模经济和规模不

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曲线可能会出名词解释。 课后复习题:重点做11、12、13、14 课后练习题:重点做8、9、11、12、13 第七章附录生产和成本理论——一个数学的处理 课后题1、2、3可以做做,不难。 第八章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是重点章节,完全竞争市场可能会出计算,生产者剩余、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可能会出名词解释。 课后复习题:1、2、3、4、5、10 课后练习题:4、5、10、11 第九章竞争性市场分析 本章是核心知识点,几种模型的福利变化分析,包括图形、原理等必须理解、熟记。很可能会出大题或者是计算题,要能够计算福利变化。本章如果出计算题,难度也不会很大,在做题时要学会结合图形解题,这样比较清晰。 课后复习题:1、2、3、4、6、7、8、9 课后练习题:2、3、7、9、10、12、 第十章市场势力:垄断与买方垄断 本章除第七部分反托拉斯法之外都是重点内容,出题形式多为名词解释和计算。 课后复习题:1、2、3、6、7、8、9、10、11、12 课后练习题:4(典型题,垄断情况下征税)、6、8、9、11、12、15、18 第十一章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本章除搭售和广告之外都是重点内容,尤其是价格歧视部分,大题小题都有出现的可能,跨期价格歧视和两步消费制都是重要的概念。 课后复习题:1、3、5、8 课后练习题:5、9、17、 第十一章附录联合企业的内部转移定价 本章可以不看 第十二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除第7部分卡特尔之外,其余部分内容都比较重要。垄断竞争部分未出现过大题,寡头垄断中有三个重要的模型,古诺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伯特兰模型,要很好的掌握。其中第6部分囚徒的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也较为重要。 课后复习题:1、4、5、6、7、8 课后练习题:2、3、4、5、6、11、 第十三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导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1. 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2.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3.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四)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分析;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需求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贝U:D=f (P)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定理)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 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4.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 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6. 人口规模和结构、政策等。 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 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156602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 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知识结构图 均衡含义 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和需求法则共同作用 供给曲线供给函数决定 供给曲线和供给法则均衡价格 变动 一般含义含义 弹性弧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 弹性概念的扩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易腐商品的售卖 价格放开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

第三章效用论 知识结构图 效用论概述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概述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关于偏好的假定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价格消费曲线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 预算线的含义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预算线 预算线的变动收入消费曲线 含义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从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 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第四章生产论 知识结构图 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几种具体形式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内容;(2)成因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等产量曲线(1)含义;(2)形状及特征长期生产函数含义,表达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成因 含义,方程 等成本线 特征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生产者最优要素投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入组合均衡条件 等斜线、扩展线的含义 规模报酬(1)含义;(2)类型;(3)规律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最佳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 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 道的信息。(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 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 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 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 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 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 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8.弹性e:e>1,表示富有弹性;e<1,表示缺乏弹性;e=1,表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1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⑴商品的可替代性 ⑵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⑶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⑷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⑸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2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 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2.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 代关系。 23.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 关系。 24.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 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25.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 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26.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 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则越大。 2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2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 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的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的满足。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学问。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经济社会的资源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此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问题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核心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因而社会不得不以有效率方式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经济学要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资源的配置。因此,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不断减少。 水对人来说是必需品,在生活中很常见,把它加工处理成达到要求的生活用水或工业用水的成本,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廉的,故很容易得到.;而钻石挖掘难度大,在自然界的产量较少,从地下把它采取出来再加工成饰品的成本又较高,故较难得到。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即P=MU/λ. 那么,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得到的水越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炫耀财富,但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价格就比水高。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目录 第一章引论 (2)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2) 第三章效用论 (3) 第四章生产论 (4) 第五章成本论 (5)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6)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7)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7)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 (8) 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 (8) 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9)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第一章引论 理解概念: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人和社会对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配置并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Micro)、或“小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消费者、生产者和单一市场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生产、收入等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理解概念:: 经济人(Economic man):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是个人利益,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需求(Demand):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供给(Supply):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均衡(Equilibrium):指各个经济决策者(消费者、厂商)所作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Equilibrium point):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 需求量的变动(Variation of demand quantity):仅仅因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上运动。 需求的变动(Variation od demand):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Variation of supply quantity):仅仅因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上移动。 供给的变动(Variation of supply):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的移动。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用来研究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求得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对应的内生变量数值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24基数效用论P115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25总效用P117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26边际效用P117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1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2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118-119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从该物品连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时普遍存在的。 28序数效用论P116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

表示。 29无差异曲线P129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30家庭预算线P134 家庭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31消费者均衡P120 消费者均衡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32边际替代率P132 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者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33收入效应P52 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34替代效应P51 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 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 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 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人们靠工资生活 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

耗光 6、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供给大于需求 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 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 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 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紧缩 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微观经济学概念解释

微观经济学概念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学:经济学就是研究个人与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与服务消费得一种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佳使用稀缺得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得需求。 2.宏观经济学: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就是一个国家)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得现象与规律,从而产生出许多经济理论。首先,它研究诸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一国得货币供给等这些具有总量性质得经济变量.另外,整个经济活动有许多就是由无数个体活动组成得,比如一个国家有许多私人与企业及政府单位从事投资活动,每个人都要消费,多数人都要进行不同程度得储蓄.宏观经济学并不研究上述个别经济行为,而就是根据它们不同得属性从总体得角度进行研究,即总投资活动、总消费与总储蓄活动等。再次,宏观经济学还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得一些重要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社会失业、经济危机周期等。 3.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得经济行为,从而产生得许多经济理论.个体单位得经济行为大体上可归为三类:一就是个体消费者得经济行为,例如某个消费者用她得收入购买什么样得消费品;二就是厂商得经济行为,例如在不同条件下究竟生产多少产品,对该产品定什么价;三就是资源拥有者得经济行为,例如劳动得供给,从而产生出工资理论。 4.实证经济学: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它要说明得就是“就是什么”得问题。它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得问题。 5。规范经济学:就是以一定得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得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说明得就是“应该就是什么"得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概念解释 1。需求表:根据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与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购买得量所列成得表。 2.需求量得变化:当购买商品得数量因价格得变动而朝相反方向变动. 3.需求得变化:当其她条件发生变化时,使消费者对商品得购买数量发生得变化。 4.供给表:根据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与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供给得量所列成得表。 5.市场均衡:在某段时间内,某市场中商品需求量正好与相同时间内商品供给量相等。 6.均衡量:市场均衡时得商品数量. 7.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时得价格。 8。均衡点:供求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得点. 9.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均衡点,最终都会回到原来得均衡点上。 10.不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原来得均衡点,则越偏越远。 第三章弹性理论概念解释 1.弹性:因变量变化得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得百分比之间得比例关系。 2.弹性系数e:弹性系数;x:自变量;y:因变量 3。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得变动对价格变动得敏感程度。 4.弧弹性: 指曲线上两点之间得平均弹性。例如:需求价格弧弹性得计算机算公式就是: 5.点弹性:指在某一价格水平点上,当价格波动很微小得一点,所引起得需求量变化得敏感程度, 6。需求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得变动对收入变动得敏感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