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艺术概论】艺术鉴赏经典十道论述题解析

2019考研【艺术概论】艺术鉴赏经典十道论述题解析
2019考研【艺术概论】艺术鉴赏经典十道论述题解析

参考文档:艺术概论笔记——刘小土艺术概论白金版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1.艺术鉴赏的作用

首先,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其次,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艺术欣赏制约、推动着艺术创作。

从最根本意义上讲,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2.理解欣赏是艺术的再创造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艺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收、接纳、扬弃。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必须经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

艺术作品属于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中的存在者。它既不同于纯自然物,也不同于纯主观的思想和观念,它负载主体给予的意义,具有符号功能,因而可以面对历史上无限的接受者。

艺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它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留给接受者想象的余地和阐释的空间,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可能会赋予作品更多的即使艺术家自身也没有意识到的解释和意义。任何艺术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在其艺术结构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未定点和艺术空白,即所谓的“召唤结构”,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发挥想象、联想等多种审美心理的功能,通过再度创造和具体化,填补、充实这些不确定点。

艺术接受具有历史发展性。不同历史环境中的接受主体会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从而在接受上有所创造。同时,任何一个接受主体去理解历史中的作品时,都会带上他所处时代的精神,带有自己时代的“偏见”和“热情”,这样就会用新的眼光去重新接受并再创造了作品。这也就是解释学家伽达默尔所说的历史视野和时代视野的结合。

3.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艺术批评是指艺术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二者彼此联系,相互促进。

艺术鉴赏构成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中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及提炼和升华,艺术鉴赏活动的反复进行,不仅使艺术批评家的审美经验、艺术素养得以补充和丰富,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和培养,而且直接为艺术批评家提供了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评价的可靠而准确的感性材料,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必然都是苍白空洞,缺乏说服力的。

反之,艺术批评影响着艺术鉴赏的发展,它对艺术鉴赏起理论指导作用,如对于作品优劣的品评,是非的判定以及对各类艺术形象的鲜明态度和理性分析,都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引导接受者的鉴赏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是,二者又有所区别。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和思考。艺术鉴赏则是主要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好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艺术批评的目的是作出科学的、理性的评判。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产生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觉。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艺术鉴赏的对象比较单一,只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总之,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彼此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4.共鸣现象的作用

艺术鉴赏中的共鸣,是艺术鉴赏高潮阶段产生的一种心灵感应现象,指的是读者、观众、听众等鉴赏主体与艺术作品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呼应、融汇相通,产生大致相仿的情感。这时,鉴赏者的主观世界由于充分感受和领悟,而与艺术作品的艺术世界形成深层审美沟通,并以艺术作品为中介而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形成深层审美沟通。

共鸣具体表现为鉴赏者因自身心理与艺术作品形成异质同构,实现感应交流,二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即鉴赏者由艺术形象所触发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形象本身所包含和表现的思想情感达到基本一致、甚至契合无间的状态,鉴赏者爱艺术家之所爱,恨艺术家之所恨,与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同悲欢,共休戚。正如鲁迅所说,“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吗?别人也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

艺术作品必须通过鉴赏才能实现其社会功用,而能否使鉴赏者共鸣,是衡量作品艺术感染力强弱的标志之一。著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艺术表情论的著名代表,他指出艺术的感染力是区分真正艺术与虚伪艺术的标志。他曾在《艺术论》一书中写到“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作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觉得这个作品所表达的一切正是他很早就已经想表达的。”

总之,我们应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艺术共鸣的内容和原因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既要反对庸俗社会学的简单化的说明,又要反对超阶级、超时代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5.艺术的感染力

所谓艺术感染力主要是指能够引发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艺术力量。

著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艺术表情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艺术的功能与使命就是在人际间建立普遍的情感联系,艺术品的水平取决于情感的真诚、独特、清晰而产生的感染力。

在《艺术论》中,托尔斯泰详细论述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他指出,艺术的感染力是区分真正艺术和虚伪艺术的标志,艺术感染力的程度取决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揭示。

艺术联想是产生艺术感染力的手段之一。

6.艺术趣味

艺术趣味,又称“审美趣味”、“艺术情趣”,是指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审美情趣、兴味、爱好、态度和鉴赏能力,是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艺术趣味是人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能力在审美上的体现,无论个体的或群体的艺术趣味都具有多样性,使他们的审美注意、选择、探究对象有着不同的指向性、审美态度、评价也就有不同的倾向性。

艺术趣味在人的生活实践、审美实践和美育中,在一定时期生活方式和文化结构中形成发展起来,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人对事物美的认识、选择和评价。既受特定社会生活条件和审美对象特性的影响,又受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艺术素养以及社会习俗、时代风尚、民族精神乃至个人气质、性格和特定情绪的制约。艺术趣味有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审美教育和努力学习,可以养成良好的高尚的审美趣味。

人的艺术趣味在程度上会有广泛和狭隘之分,在性质上则主要包括高尚趣味和低俗趣味两种。

高尚趣味,是指健康、文明。高雅的艺术趣味。表现在审美取向、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艺术追求各个方面,是审美主体、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创作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乎美的规律和人性本质特征的思想品格、性格气质、审美情趣、鉴赏才能以及艺术修养。它要求艺术作品的内涵、意趣、情境、风格、意蕴和形象与审美主体健康、合理的审美需求达到契合,并给人提供一种更高标准和更高水平的理想境界。例如泰戈尔的《飞鸟集》能够涤荡人的心灵,在灯红酒绿的浮华社会中追寻一种安静。

低俗趣味,是指低俗、粗糙、庸俗的审美趣味,表现在审美趋向、审美经验和审美创造,艺术追求各个方面。审美主体、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创造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违背美的规律和人性本质特征的思想品格、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趣味和鉴赏能力,表现了某些人的平庸、低俗、粗陋甚至是卑劣、无耻的精神特点和低下的审美、审丑能力,乃至混淆了美丑,颠倒了美丑,低俗趣味只能给人以片面的感官刺激、感官享受,抑制了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我国电影史上,抗日战争时期的“软性电影”宣传的封建、色情等思想,这些便是低俗趣味的集合体,只能够让人变得安于享乐,骄奢淫逸。

7.艺术活动的社会功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作品则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艺术生产活动中,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读者、观众、听众则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在艺术众多社会功能中,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共同构建了艺术活动最基本意识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审美认识功能。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比如通过米勒的《拾穗者》,可以使我们了解法国19世纪农村的生活情境,农民的命运和劳动人们的淳朴性格。通过央视科教频道《走进科学》、《探索发现》、《动物世界》和《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

审美教育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寓教于乐,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是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以“礼乐相济”的思想,创立了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体系。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在《美育书简》中,对于审美教育特有的情感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阐述。

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指艺术作品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从而得到了快乐和休息,当人们在欣赏一幅色彩绚丽的花鸟画时,聆听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时,从中可以感受到从容、平和、恬静和舒适,是一种纯粹而优美的人生享受,不仅描写美的事物的艺术作品能够引起人的美感,描写丑的事物的艺术作品也能引起美的感觉,现实中许多丑的事物在艺术家审美理想和高超技巧的作用下,往往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具有美感的艺术形象。

我们认为,艺术的这三种社会功能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它们都是以审美为基础,通过审美作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认识功能、教育功能都更统一于审美功能之中,并通过审美功能得以实现,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寓教于乐”来概括说明,“乐”是实现“教”的前提和手段方式,有“教”无“乐”就是失去了艺术的根本特征,必然陷入公式化、概念化的困境之中。

8.如何提高审美能力

首先,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多听音乐可以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看,多看绘画就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学作品读得多了,读得熟了,也就有了比较,有了鉴赏和欣赏,尤其是大量地、经常地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直接有助于人们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其次,艺术鉴赏的能力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艺术修养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艺术特征、美学特征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了解。

再次,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储备。文化知识水平对艺术鉴赏也有很大的影响,广泛的历史、文艺知识十分重要,如果不了解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就很难欣赏荒诞派戏剧、意识流电影、超现实主义绘画、黑色幽默文学等。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鉴赏离不开社会生活,鉴赏主体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的,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越是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反之,鉴赏者在生活经历中从未直接或间接经历过艺术的相似内容时,那么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就难以接受或体会不深。

最后,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美育与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或专门的领域,是要通过培养与提高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的理解力,从而使人们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美育与艺术教育不但重视培养提高鉴赏者个体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而且重视培养提高全社会群体的艺术鉴赏水平,提高广大民众的艺术修养。

9.艺术接受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艺术鉴赏作为人类一种高级、复杂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蕴藏着极其奥妙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艺术史上,常常一部经典作品在刚出来时并不为人们所接受,而在若干年以后才引起了轰动,这恰恰说明了艺术接受中存在着保守性和变异性的趋势。

首先,艺术接受的保守性,亦即审美惯性,是指接受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取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这些与欣赏者的文化层次和美学修养有关,也常常带有时代与民族的共同特征。

其次,艺术接受的变异性,就是接受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了解艺术接受的保守性与变异性,就不难理解同一作品不同时代的冷热待遇的现象。

举例子:以影片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为例,这可以说是一部革命性的作品,它《公民凯恩》在每一个层面部大大突破了电影艺术原有的表现手法,有些几乎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以至于“当时初观众觉得难以理解”。因此,《公民凯恩》是一部票房与所获声誉极不相称的影片,在二战后才重新发行,先从欧洲受到重视,转而在美国本土的电视上放映。威尔斯也因为这部电影以及之后几部商业上的不成功,虽才华横溢,但一直没有充分的施展空间。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资深影评家说:“它并不是那种让人一望而知的情节片,而是一部对生活高度凝炼、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心理世界的理性体验的影片,它的意义深邃,需要反复咀嚼,它是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在视听语言知识与电影技术高度完善与发展的今天,我们重读《公民凯恩》,它不再晦涩难懂,反而有一种挣脱时间羁绊的不朽性。

(刘小土版例子: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为例,这可以说是一部革命性的作品,长度和复杂度前所未有,以至于“当时初听觉得难以理解”,因此,《英雄》首演遭到了观众的冷落。当古典时期的人们还沉浸在海顿的小资情调和莫扎特的欢乐海洋中时,贝多芬这位伟大时代的独行者,以深刻的、冷峻的、理性的手法描绘着那个阶段波澜壮阔的时代命理,那个时代的听众不曾具有或者还不曾内化这种欣赏习惯。今天,当我们学习了相当多的音乐欣赏知识,看尽了世界音乐的诸多类型之后,站在久远的古典音乐史之外,满怀敬意地再次聆听这部古典音乐时,我们的心理感受,不再是18世纪的人们所理解的晦涩难懂,而是对作

品里蕴含的那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人格和崇高境界,以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细细品味和怀念。)

总之,艺术家欣赏的保守性告诉我们,当某一部作品呈现除了超越时代的特质时,便可能不被当时的人接受,而艺术欣赏的变异性要求我们的艺术创作要不断追求陌生化的审美状态,若以一时之得失来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作为标准那便是极其荒谬的。

10.艺术批评的作用

首先,艺术批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艺术作品往往具有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等几个层次,与此同时,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中,又存在着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再现与表现统一,因此,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够领悟和把握到的,这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介优秀的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艺术鉴赏。

其次,艺术批评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正是边听取意见,边修改提高,“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尤其是脂砚斋的评点更为其增色不少,据“脂评”的评语透露,秦可卿之死这段故事,曹雪芹也是根据他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正因为《红楼梦》与脂砚斋的评点之间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流传抄本的书名称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来红学家们在研究这本书时,也离不开研究脂砚斋的评点。

艺术批评可以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一般来讲,艺术学的主要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三个方面的内容,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

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以一定的艺术理论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批评也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研究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海翔智库教育考研私人订制一对一高端辅导

?海翔智库教育集团隶属于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所专注为大学生提供高端学历与职业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教育辅导机构,首创名校私人定制计划辅导品牌。以

"极致、创新、专业、负责、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以效果为导向,以结果为目标"的特色教学理念。

海翔智库教育,初创成立于2015年,国内首家名校私人定制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全国多名985高校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调剂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创始人能够准确的体会到“考研人”真正需要的帮助和指导是什么。公司的创始人有10年的考研择校经验,至今仍旧在全国一线当讲师,帮助指导更多的考研学子成功考上理想院校。创始人深知广大跨校跨专业学生的痛楚,量身打造名校私人定制最高性价比的课程、总结完备了最详尽的专业课资料、最具权威的考研信息和最贴心的督学理念。针对全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的特点,我们私人定制量身打造了8大热门专业课辅导团队,以保证学生上课的质量和效果。

海翔智库教育集团项目涉及经济类考研、管理类考研、艺术类考研、体育考研、MBA\ MTA\ MPA \MPACC\、文教、艺体、法学类硕士、医学类硕士、农村区域与发展的考研辅导和资料研发,以及学历提升、等职业培训等多个培训领域。

目前,海翔智库教育已经建成集高端教学部、高端教务部、网络教学部、专业课研发中心、产品研发中心、院校择校系统于一体的组织架构,各部门通力合作,为打造综合性教育机构全面助力。

蓬勃发展的海翔智库教育以过硬的师资实力、成熟的培训体系,独特的办学特色,优美的校园环境,专业的教学管理,取得培训教育领域辉煌的成就。

?主要班型分为专业课一对一和集训营两种。集训营是包括政治英语的小班课+专业课私人订制全程一对一。

?小班课全年分四个阶段:寒假,暑假,国庆,最后冲刺。

?专业课老师是经我们这边遴选聘请过来的各方面条件优异、学术水平、表达能力、责任心等达到一定标准的本校本专业研究生助教与博士结合授课(这种授课方式也是经我们多年研究摸索,结合近年的成功辅导经验总结出的最佳授课方式)。

?专业课一对一是按照总课时来规划,从参加辅导之日起一直讲到考前,保证够用。

?上课形式是面授和远程一对一相结合,上课时间和进度主要根据学员的吸收程度来安排,第一次课上会给你做一个导学规划。

?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座8层807,毗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吃饭可以去附近高校食堂,无需额外办卡,楼下吃饭也很方便实惠。

?我们有专门的自习室供学生上自习,集训营的每位学员都会拥有一个固定的座位和床铺。?平时除了四个小班集训之外,集训营学员的主要生活内容就是专业课一对一上课和自习,时间是早8:30~晚9:30,十一月份会更晚。

授课教师

专业一,专业二均由北京电影学院在读或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亲自授课,师兄师姐也均有考研经验,能够分享心路历程作为激励和辅导,并且每位授课的学长学姐均是该专业数一数二的学霸,并且都有过丰富的授课经验。

课程时间

每课时50分钟

授课时间

随时开课、上课

授课形式

专业课我们只采取一对一的专业辅导我们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的复习计划

授课特点

根据报名时间以及每个考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除了每本书目必须的重点必考点之外,还有针对历年考试真题(独家)进行分析,互动提问,每日打卡,模拟考试。

艺术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二)简答题 1、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答:所谓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即是马克思所明确提出的“艺术生产”的概念之说,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活动实践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人们满足审美的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即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即揭示了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答:所谓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们意义首先是指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并且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表现内容。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其次,在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的形式,例如一首乐曲的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或者一幅油画的丰富而和谐的色彩等。然后由这种形式或生动而鲜明地展示出或含蓄而微妙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4、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 答: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所自有的一种独特的认知功能。艺术以其所特有的艺术形象为载体,在充分地表现出艺术家的对社会、人生敏锐的观察、深刻的评判、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时,让审美主体——欣赏者以及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的认同中与作者、作品因审美互动而形成了共识。 另外,艺术作品的真实,又因它的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而表示出人们的对更为美好的未来的憧景和热爱。展现了人的思想、灵魂的纯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加深了对美好的事物、高尚的道德、诚真的情感的响往和追求。 有鉴于此,艺术的认知作用中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审美所特有的一种功能,是与人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不同的一种认知功能作用。 5、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的审美需要得以满足,并由此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快。如通过阅读作品和观看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艺术作为一特殊的精神产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快感,是其审美娱乐的功能的体观。 6、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答:“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一说,首先是指相对于实施美育教育之不同途径而言的。其次是指由于一般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而艺术美又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以及艺术教育又总是以艺术美为基础,从而艺术教育便被赋于了更为不广泛的内涵而言的。尽管“艺术教育”的一种狭义理解是培养各种艺术家以及艺术专业的艺术专门教育,但艺术教育的更为广泛的自然的意义总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为一般特点,以此培养、造就人的审美理想、鉴赏能力,乃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熔铸完美人格等。从而使艺术教育在这个层面上,具有了与美育同质之意义。也就是说在这个层面上,艺术教育的这种广义的功能,可视为美育的核心。(答案可参阅教材63、64、65页。由韩修乾老师重新组织、整理、册改、补充)。 7.如何理解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 答: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所谓艺术的瞬间性是指造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正确答案:B 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C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正确答案:B 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精选文库 C.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正确答案:A 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正确答案:C 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正确答案:A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正确答案:D 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精选文库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正确答案:D 9.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正确答案:D 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生理 正确答案:ABC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 1、《清明上河图》 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 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 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 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 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该作品采用特写构图,对老农头像的面部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作品面世后,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艺术家们评价《父亲》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该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6、《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作者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早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最后的晚餐》画作构图以耶稣为中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犹大、圣·约翰、小雅各等门徒的神情各异,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这幅画体现了画家精湛的创作技巧,它与祭坛画《岩间圣母》、肖像画《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一生的三大杰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7、《夜巡》 荷兰现实主义油画名作,创作于1642年。作者伦勃朗,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的贡献,是最伟大的荷兰画家。该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艺术家把富于戏剧性的历史画因素引入其中,对荷兰群像画的程式进行了大胆改造,它采用了接近于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使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的中心,显得很突出,是激越、亢奋、追求动感的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 8、《马拉之死》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布面油彩,1793年创作。作者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驱。作品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马拉遇害的情景: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马拉左手拿着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位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得比较单纯、色彩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

艺术概论试题库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艺术概论试题库 命题人:孟宪伟 一、选择题: 1、艺术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是( ) A.社会性B.认识性C.审美性D.科学性 2、艺术作为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全面的社会生产劳动B.经济基础C.政治D.哲学 3、在阶级社会中,艺术是( ) A.无阶级性的B.有阶级性的C.超阶级性的D.为艺术而艺术的 4、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 ) A.模仿 B.再现 C.表现 D.反映 5.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 A.经济基础 B.社会意识 C.政治法律制度 D.科学文化 6.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是谁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 A.唯心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7.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 )。 A.相互和谐 B.相互利用 C.宗教对艺术的否定 D.没关系 8.艺术形象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具有( ) A.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抽象和具象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9、一切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和艺术区别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是( ) A.科学性B.形象性C.逻辑性D.认识性 10、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 A.情感性 B.审美性 C.虚构性 D.形象性 11.艺术美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形象 B.情感 C.思想 D.生活 A. 情感 B. 理智 C. 知识 D. 科学 12.自然界具体事物的美称为( ) A.艺术美 B.现实美 C.社会美 D.自然美 13. 符合「黄金比」的矩形比例是( ) A. 3:5 B. 1:3 C. 1:5 D. 3:7 14. 美学上的最高形式原理就是( ) A.反复 B.节奏 C.对比 D.多样的统一。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所谓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 ) A.艺术的 B.时间的 C.宗教的 D.理论的 16.意大利哲学家从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出发,主张“艺术是幻象或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是一种心灵活动。( ) A.克罗奇B.伯格森C.科林伍德D.黑格尔 17.德过古典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是诉之于人的感官的”,“多少要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但艺术的最终根源却在于“理念”。( )

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研试题库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2.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 3.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 4.简述形象思维的特性。 5.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6.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7.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8.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9.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10.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11.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 12.简述工艺美术的特点。 13.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 1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刨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5.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 16,简述审美想像的特征。 17.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18.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 19.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20.请结合某—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21.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加认识。 22简述什么是审美期待? 23.简述艺术意蕴的含义。 24.简述美育活动的内涵和途径。 25,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 26.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7.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28,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29.简述活动的功能。 30.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 31.简述艺术意境的特征。 3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二种审美效应。 33.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3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 35.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 36.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37.简述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之间含义的不同。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__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_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_______。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__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_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4.“镜中自我”是( B )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 纲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课内学 时 录像 课 IP课 件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41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411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 育 41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11中编艺术种类 第五章实用艺术421 第六章造型艺术421 第七章表情艺术421 第八章综合艺术421 第九章语言艺术421 下编艺术系统 第十章艺术创作721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21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421复习辅导1 总计542013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艺术概论试题总汇

艺术概论试题总汇 名词解释 什么是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的最终劳动产 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 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家的反 映,加工,创作等环节生产出来的作品,这才为满足社会的审美需要提 供了实在的具体的欣赏对象。 灵感:是指在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和思维 形式,它是一种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产生新概念或新意像的顿似 的思维方式。 意象:是有“意”的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意指的是艺术家的思想 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象,意象并不是 意与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艺术意蕴:指在艺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于有限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无限,常 常只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接近不能穷尽的一种感受,未来得到艺术 作品的意蕴,欣赏者必须更全面,更深入地领悟作品的意味,就是所说 的妙悟 艺术家;是指具有艺术才能,掌握相应技术技能,专门从事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劳动者总称。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 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和工具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 得这这门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多选题 艺术形态划分 1)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 音乐起源说简述之 劳动起源说语言信仰说巫术起源说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认识功能社会组织功能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观点 艺术语言功能 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

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形象审美共鸣 中国艺术的精神 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质统一观 简答题 各门各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作用 特点;1美术艺术语言特点2建筑艺术语言特点 3音乐艺术语言特点 4舞蹈 艺术语言特点 5戏剧,戏曲艺术语言特点 6电影电视艺术语言特点 7文学艺术语言特点 艺术家的主体性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表现艺术家首先是 个思想者 2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表现艺术家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3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还表现艺术家是一个殉道者,具有献身精神艺术家的创造性 卓越的艺术素质 2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力 3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3丰富的知识修养 4高超的艺术技能 单选作家及作品 顾恺之(洛神赋图)塞上(苹果与橘子)被称现代艺术之父凡高(星月夜)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达芬奇(蒙娜丽莎)德拉克(引导着人民前进)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乔尔乔内(暴风雨)卡拉瓦乔(水果篮)莫奈。印象日出 论述题 艺术与哲学 哲学是关系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的一些根本性的思考,不只是哲学家才思考的问题,艺术家也不例外,哲学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去观察和宇宙人生之谜,艺术家的哲学观不能不通过其作品流露出来,使某些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渗透,不仅体现在个别艺术家和个别艺术作品之中,更表现为每种艺术思潮,每种美学原则,每种创作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 当然,也并非每个艺术家都会在作品中直白表露哲学观点,并非任何艺术

艺术概论历年试题(卷)

2009年1月自考艺术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0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不属于雕塑特点的是() A. 空间性 B.实体性 C.表达形式最自由 D.单纯性 2. 对于灵感,下列哪种说法是错的?() A. 具有偶然性 B.有条件的 C?具有抒情性D.属于无意识 3?“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指的是绘画中的() A. 品位 B.风格 C.格调 D.意境 4.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来的含义是() A. 柱子B?学校 C.美学 D.系列 5. 现实中,人与具体社会关系的美称为() A. 艺术美 B.现实美 C.社会美 D.自然美 6. 完形与弥散属于艺术接受过程的_______ 阶段。() A. 初级 B.想象 C.高级 D.完成 7. 孔子在闻《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艺术的接受论中指的是() A.偏见 B.还原 C.体会 D.理解 8. 以“美育代宗教”是_____ 提出的。()

A.蔡元培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周恩来 9. 巴尔扎克的小说、托尔斯泰的小说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属于具有 ______ 创作方法的文学作品。() 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表现主义 D.浪漫主义 10. 按照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 A.表演艺术 B.空间艺术 C.听觉艺术 D.视觉艺术 11. 美术具有许多特性,在许多特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它的造型性和() A.静止性 B.视觉性 C.空间性 D.永固性 12. 园林与_____ 的关系最为密切。() A.书法 B.雕塑 C.建筑 D.绘画 13. 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________ 是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 A.唯心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4. 下列不属于舞蹈按美学特征来划分的是() A.民间舞蹈 B.现代舞 C.独舞 D.芭蕾舞 15. 下列不属于形象思维逻辑的是() A.基形意象 B.完形意象 C.易形意象 D.纯粹意象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错的打“ X”。 1. 审美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名词解释 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典型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Δ什么是艺术灵感艺术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 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其所有的脑细胞的警觉性,特别是调动起了习惯无意识和本能无意识心里活动的积极性,因而在习惯无意识同本能无意识心理活动中,突然发现了所急需的信息而产生了顿悟。 Δ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 方面行进或相类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的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简答题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空间与实体统一,空间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时间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2)“准艺术”的发生(3)“准艺术”的繁荣(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为什么说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第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4、请详述社会控制的功能。 答:社会控制的功能有: 1、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促使人们行为制度化,通过社会控制为社会成员提供符合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调剂其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制约和知道他们的社会行为。 2、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条件。一方面,通过社会控制从正面鼓励引导良好行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规定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的地位、社会权利和义务,限制其利益竞争范围,调整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纠正越轨犯罪行为,抑制个人间和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间的冲突,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对抗和冲突。 3、协调社会运行的各系统,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修正其运行轨道,控制运行方向和速率,促进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4、作为阶级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工具。 简述社会控制的手段有? 答:社会控制的手段: 1、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利,也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 2、法律:是有国家立法机关定立和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划。 3、纪律: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成员制定的行为准则。 4、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互相模仿逐渐形成的并共同村手的风俗和习惯。 5、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6、: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信仰和惯例。 7,、社会舆论: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颖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所公开表达的情绪性的一致意见。 3 题目17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答: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但是,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因素。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的特性,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和不平衡的出现,就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结构关系。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的、缓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结构的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的形式。在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因素中,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发展变化是最根本的原因。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物质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也发生变化。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取决于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制度、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题目18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请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 1、社会性: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即它所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2、强制性:各国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管随意性。 3、普遍性:保障项目普遍,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 4、公平性: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的获得保障的机会和权利。 5、互助性:横向互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 纵向互助,代际之间的互助。 6、储蓄性: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 题目19 完成 满分10.00

艺术概论试题[1]

艺术概论 本试卷共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四种方式掌握世界,即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____b______。 A. 哲学的 B. 理论的 C. 冥想的 D. 观照的 2. 把音乐看作是唯一直接表现纯洁真情艺术的人是_____C_____。 A. 贝多芬 B. 肖邦 C. 叔本华 D. 尼采 3. 《西斯廷圣母》的作者是____D______。 A. 米勒 B. 罗丹 C. 柯罗 D. 拉斐尔 4. 提出“舞蹈是身体动作表现得最丰富、最纯粹、最富变化的艺术“的人是_____D_____。 A. 康德 B. 黑格尔 C. 叔本华 D. T.M.格林 5. 《情感与形式》的作者是____C______。 A. 佛洛依德 B. 荣格 C. 苏珊·朗格 D. 瓦萨利 6. _____A_____,是戏剧动作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高度凝练化、特殊化了的戏剧性情感符号。 A. 道白 B. 道具 C. 布景 D. 灯光 7. “形式服从功能”这一至今有效的建筑美学法则的提倡者是美国建筑学家_____C_____。 A. 莱特 B. 肯扬 C. 路易斯·沙利文 D. 费希特 8. 《费加罗的婚礼》的作者是_____A_____。 A. 莫扎特 B. 比才 C. 柴科夫斯基 D. 肖斯塔科维奇 9. 奥地利威林多夫的女裸石雕像大约产生于_____B_____。 A. 十万年以前 B. 三万年以前 C. 五万年以前 D. 八万年以前 10. 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格罗塞写作了《____C______》。 A. 谈艺录 B. 野性思维 C. 艺术的起源 D. 什么是艺术 11. 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无论人和动物的游戏活动都不是无目的的嬉戏,他不能同意的观点是”_____D_____”。 A. 巫术说 B. 自然主义 C. 符号论 D. 过剩精力 12. 欧里庇德斯的代表作是《_____C_____》。 A. 俄狄普斯王 B. 普罗米修斯

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_30-40_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_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_综合性_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_描述功能_、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8、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_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_初级群体_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_婚姻_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_社会成员_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_农村_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_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 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 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 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 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 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 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 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艺术概论的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2. 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鉴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和审美创造活动 3. 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4. 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 (1)摹仿说。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柏拉图、苏格拉底均持此说。 (2)游戏说。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具有的游戏本能,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可以运用于没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情现和交流的需要。 (4)劳动说。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 5. 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1)高度的纪实性;(2)主题的创造性;(3)光与影的结合。 6.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 (可以选择其中三种回答) (1)根据作品存在方式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根据对作品感知方式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3)根据作品对客观世界反映方式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再现表现艺术。 (4)根据艺术作品物化形态可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5)从本质上讲,根据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可以分为五种: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7. 哲学是怎么影响艺术的发展的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的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进某些艺术流派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哲理性作品。 8. 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9.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 (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是艺术家从事创作和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在审美心理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3)审美想像与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力,二者可以相互交叉融合

电大社会学概论(简答及论述题)

社会学概论 简答及论述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生活费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二个论点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三个论点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连续出版了他的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这部的第四卷(1938年)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社会分化和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不断思索。人们急切地要搞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都是为什么?这就要求除了一些社会科学从不同侧面来分析、解答这些问题外,还要求有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解答这些问题。孔德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经历从神学到形而上学,再到实证或科学这三个阶段。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当时科学发展的产物,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者以科学方法(特别是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3、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社会学的整体观、系统观和以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入手的方法论,导致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4、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渊源已久。现根据我们认识,二者关系可以基本上以下述三点作一个较全面地表述: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2)社会学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具体规律。3)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不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和能更加充实地发展自己。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5、社会学的功能。 答:社会学的特点: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 个整体看待;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社会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社会 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容、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 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6、社会需要的涵义。 答: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 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的社 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 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 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 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7、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 现在: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 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 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 动力源泉;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社会需要 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8、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首先是建立在个人和社 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 统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在个人和社会不 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体现个人的意 志,也是体现了个人需要的社会意义;其次,马克思主义的 需要理论,又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 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人 的需要的表现都是通过人的头脑,是人的社会性,人的一定 程度的理智表现,而动物则是兽性、生理上的、本能的表现; 第三,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 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 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42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 点:人的需求极少达到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 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他把人的需要论,即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一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二是较 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三是 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四是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 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五是并不是所有人的 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 10、社会交往的意义。 答:人类离不开交往;社会交往是人个成长的条件, 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社 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 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社会交往是社 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11、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P63 答: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指明人的需要是产 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 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12、符号相互作用论。8 答: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 生、作用方式与特征。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 的重要性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 介符号。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的、表示共同意义的符 号进行交往与沟通;语言是主要的符号系统,人们的交往主 要借助语言进行;社会学家布卢默总结了符号相互作用论的 基本观点:第一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 他所采取的行动的。第二,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 互作用的结果。第三,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 地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13、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P68 答: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 往;第二,态度的类似性;第三,双方距离的远近;第四, 交往频率。 14、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扮演过程。P76 答:角色扮演是指某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 按这一角色的规范行事。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了解社会 对角色的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和实践角色规范三个过程;在 角色扮演时会出现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问题。 15、社会化的基本涵义及实质。P88 答:指把分散的个体生产(劳动)转变为由社会分工 和协作联结起来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或共同劳动的过程。 16、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2 答: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 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 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 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 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 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指点生活目标。生 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 响。因此,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 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