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验算

模板验算
模板验算

300×800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一、梁模板基本参数

梁截面宽度 B=300mm,

梁截面高度 H=800mm,

H方向对拉螺栓1道,对拉螺栓直径14mm,

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600mm。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45×80mm,

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3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2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梁侧模面板厚度h=12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模板自重 = 0.340kN/m2;

钢筋自重 = 1.500kN/m3;

混凝土自重 = 24.0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 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800m ;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9.200kN/m 2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9.200kN/m 2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6.000kN/m 2。

三、梁底模板木楞计算

梁底木方的计算在脚手架梁底支撑计算中已经包含!

四、梁模板侧模计算

梁侧模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25.15kN/m

A

图 梁侧模板计算简图

1.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f = M/W < [f]

其中 f ——梁侧模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q ——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N/mm);

q=(1.2×19.20+1.4×6.00)×0.80=25.152N/m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0×25.152×0.3002=-0.226kN.m

f=0.226×106/19200.0=11.790N/mm2

梁侧模面板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300×25.152=4.527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4527/(2×800×12)=0.707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q = 19.20×0.80=15.36N/m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 = 0.677×15.360×300.04/(100×6000.00×115200.0)=1.219mm

梁侧模板的挠度计算值: v = 1.219mm大于 [v] = 300/250,不满足要求!

五、穿梁螺栓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穿梁螺栓承受最大拉力 N = (1.2×19.20+1.4×6.00)×0.80×0.60/1=15.09kN 穿梁螺栓直径为14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为11.6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为 A=105.000mm2;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为 [N]=17.850kN;

穿梁螺栓承受拉力最大值为 N=15.091kN;

穿梁螺栓的布置距离为侧龙骨的计算间距600mm。

每个截面布置1 道穿梁螺栓。

穿梁螺栓强度满足要求!

六、梁支撑脚手架的计算

支撑条件采用钢管脚手架形式,参见楼板模板支架计算内容。

300×800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0米,

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 ×D=300mm ×800mm ,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6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

5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

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0.800×0.600=12.0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600×(2×0.800+0.300)/0.300=1.33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1.000+2.000)×0.300×0.600=0.540kN 均布荷载 q = 1.2×12.000+1.2×1.330=15.996kN/m

集中荷载 P = 1.4×0.540=0.756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60.00×1.20×1.20/6 = 14.40cm 3;

I = 60.00×1.20×1.20×1.20/12 = 8.64cm 4;

A

计算简图

0.045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900kN

N2=3.755kN

N3=0.900kN

最大弯矩 M = 0.044kN.m

最大变形 V = 0.1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44×1000×1000/14400=3.056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499.0/(2×600.000×12.000)=0.312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08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250,满足要求!

(一)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3.755/0.600=6.259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6.26×0.60×0.60=0.225kN.m

最大剪力 Q=0.6×0.600×6.259=2.253kN

最大支座力 N=1.1×0.600×6.259=4.131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50×8.00×8.00/6 = 48.00cm3;

I = 4.50×8.00×8.00×8.00/12 = 192.00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25×106/48000.0=4.69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253/(2×45×80)=0.93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6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5.216×600.04/(100×9500.00×1920000.0)=0.251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

(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 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0.90kN

3.76kN 0.90kN A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976kN.m

最大变形 vmax=2.199mm

最大支座力 Qmax=2.777kN

抗弯计算强度 f=0.976×106/5080.0=192.13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

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2.78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

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2.78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5.000=0.775kN

N = 2.777+0.775=3.552kN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85;

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36.85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13.5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07;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17.86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

——————————————————————————————————步距 h(m) h≤0.9 0.9

k1 1.163 1.167 1.185 1.243 ——————————————————————————————————

表2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2 —————————————————————————————————————————————————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h+2a或u1h(m)

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

以上表参照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楼板木模板及支撑计算书

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0米,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1.00米,立杆的横距 l=1.0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000×0.130×1.000+0.350×1.000=3.600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 = (2.000+1.000)×1.000=3.0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00×1.20×1.20/6 = 24.00cm3;

I = 100.00×1.20×1.20×1.20/12 = 14.40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3.600+1.4×3.000)×0.300×0.300=0.077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77×1000×1000/24000=3.195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3.600+1.4×3.000)×0.300=1.534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534.0/(2×1000.000×12.000)=0.192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3.600×3004/(100×6000×144000)=0.22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二、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000×0.130×0.300=0.97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350×0.300=0.1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1.000+2.000)×0.300=0.900kN/m

静荷载 q1 = 1.2×0.975+1.2×0.105=1.296kN/m

活荷载 q2 = 1.4×0.900=1.260kN/m

2.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2.556/1.000=2.556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2.56×1.00×1.00=0.256kN.m

最大剪力 Q=0.6×1.000×2.556=1.534kN

最大支座力 N=1.1×1.000×2.556=2.812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50×8.00×8.00/6 = 48.00cm3;

I = 4.50×8.00×8.00×8.00/12 = 192.00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56×106/48000.0=5.33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534/(2×45×80)=0.639N/mm 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60N/mm 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1.080×1000.04/(100×9500.00×1920000.0)=0.401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250,满足要求!

三、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 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2.81kN 2.81kN 2.81kN 2.81kN 2.81kN 2.81kN 2.81kN 2.81kN

2.81kN 2.81kN 2.81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946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0.144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946kN.m

最大变形 vmax=2.416mm

最大支座力 Qmax=10.225kN

抗弯计算强度 f=0.946×106/5080.0=186.30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

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0.23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

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

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五、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9×5.000=0.646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1.000×1.000=0.350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00×0.130×1.000×1.000=3.25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4.245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00+2.000)×1.000×1.000=3.00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kN);N = 9.30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91.68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35.37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模板计算公式

1 模板及支撑架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 此公式含有以下几个概念: 1、损耗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 周转性材料从第二次使用起,每周转一次后必须进行一定的修补加工才能使用。 每次加工修补所消耗的木材量称为损耗量。 2、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损耗量 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木材量。 3、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周转次数 回收量是指周转性材料每周转一次后,可以平均回收的数量。 4、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 摊销量是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建筑产品的生产,一次所需要的周转性材料的数量。 5、若公式4用于编制预算定额中的周转性材料摊销量时: (1)回收部分必须考虑材料使用前后价值的变化,应乘以回收折价率。 (2)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补修模板工作,须额外支付施工管理费。 6、为补偿此项费用和简化计算的采取措施:减少回收量、增加摊销量 (1)回收量乘以回收折价率 (2)回收量的分母上乘以增加的施工管理费率 7、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 8、上面公式的50%=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是综合考虑系数。 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你可以看看: 周转材料的消耗定额,应该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确定。 摊销量是指周转材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即应分摊到每一单位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上的周转材料消耗量。 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一般与下面四个因素有关: ①一次使用量:第一次投入使用时的材料数量。根据构件施工图与施工验收规范计算。一次使用量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申请备料和编制施工作业计划使用。

怎么计算模板支撑系统是否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怎么计算模板支撑系统是否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一、超过一定规模的高支模(需论证)的定义: 1、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 ; 2、跨度大于18m ; 3、均布荷载大于15kN/m2; 4、集中线荷载大于等于20kN/m 的模板支撑系统。 二、均布荷载的计算方法 (一)荷载的组成 均布荷载二永久荷载(钢筋砼自重+模板木方的自重模板)x分项系数+施工均布活荷载x分项系数 钢筋砼自重二板厚(m)X25KN2/m 3 模板木方的自重0.3KN/m2 施工均布活荷载3KN/m2 分项系数: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 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例:1.2 x(25M+0.3 )+1.4 X3=15 M=0.348 米,取整M=35 cm 即板厚达到或超过35 cm时需要专家论证。 三、集中线荷载的计算方法的计算方法 (一)荷载的组成

集中线荷载二永久荷载(钢筋砼自重+模板木方的自重)X分项系数+施工均布活荷载X分项系数 钢筋砼自重二梁的截面积(m2) X26KN2/m 3 模板木方的自重二梁截面模板的周长(m) X0.5KN/m2 施工均布活荷载二梁宽m X3KN/m2 分项系数: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 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例1: 梁高700 ,梁宽700 1.2 X0.7 X0.7 X26+ (0.7+0.7+0.7 ) X0.5]+0.7 X3 X.4=19.488<20 例2: 梁高1000,梁宽500 1.2 X0.5 X1.0 X26+ (1.0+1.0+0.5 ) X0.5]+0.5 X3 X.4=19.2<20 例 3:梁高900,梁宽600 1.2 X0.6 X0.9 X26+(0.9+0.9+0.6 ) X0.5]+0.6 X3 X1.4=20.808>20 , 需论证。 四、根据以上的计算方法进行反推,楼板厚度大于或等于 350mm ,,其模板支撑系统属于高支模范围。 五、根据以上的计算方法进行反推,梁截面积大于或等于

满堂支架设计验算书

满堂支架设计验算书(总50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德商高速公路夏津至聊城段路桥二标 聊城北互通式立交MRK82+835.15主线桥 支架设计验算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五局集团德商高速公路夏津至聊城段 路桥二标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设计计算说明 (3) 1.1、设计依据 (3) 1.2、工程概况 (3) 1.3、预应力砼现浇连续箱梁施工顺序 (5) 1.4、支架总体方案 (5) 二、荷载计算 (6) 2.1、荷载分析 (6) 2.2、荷载分项系数 (8) 2.3、荷载效应组合 (9) 三、模板、背肋及脊梁计算 (9) 3.1、模板荷载的计算 (9) 3.1.1、设计荷载 (9) 3.1.2、侧压力的计算 (10) 3.1.3、底板压力计算 (13) 3.2、模板计算 (14) 3.2.1、底模计算 (14) 3.2.2、侧模计算 (17) 3.2.3、内模顶模计算 (18) 3.3、背肋的计算 (19) 3.3.1、底模背肋 (19) 3.3.2、侧模背肋 (21) 3.3.3、内模顶模背肋 (23) 3.4、脊梁的计算 (26) 3.4.1、底模脊梁 (26) 3.4.2、侧模脊梁 (29) 3.4.3、内模顶模脊梁 (33) 3.5、拉杆计算 (36)

四、支架计算 (38) 4.1、支架布置情况 (38) 4.1.1、立杆和横杆的布置 (38) 4.1.2、剪刀撑及斜杆的布置 (39) 4.2、立杆力学特性计算 (39) 4.3、立杆强度验算 (40) 4.4、整体稳定性验算 (41) 4.5、斜杆两端连接扣件抗滑强度验算 (44) 4.6、局部稳定性计算 (46) 4.7、底座和顶托强度验算 (47) 五、地基承载能力验算 (47) 六、计算结果总结 (51) 聊城北互通式立交MRK82+835.15主线桥 支架设计验算书

技术设计书模板

×××项目技术设计书

资料Word ××测绘单位 20××年××月××日资料Word ××××项目

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主要设计人:审核意见: 审核人: 日年月日年月 (模板具体需根据工程不同细化与修改)资料Word 录 目 ......................................................................................................................................................................2概述1 2........................................................................................................................................................ 1.1项目来源及目的 . 2 .................................................................................................................................................... 1.2工作内容及工作量2.................................................................................................................................................................. 1.3作业区范围2................................................................................................................................................................................ 1.4工期...........................................................................................................2 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 ................................................................................................................................................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2.1 32.2已有资料情况.............................................................................................................................................................. 3 ..................................................................................................................................................... 2.2.1 平面控制资料3 ..................................................................................................................................................... 2.2.2 高程控制资料32.2.3 地形图资 料 ......................................................................................................................................................... .............................................................................................................................................................33 技术规范...........................................................................................................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 4....................................................................................................................................................................... 4.1测绘基准 4 .............................................................................................................................................................. 4.2测量精度指标.............................................................................................................................................................4设计方案 5

模板计算书

400x1600梁模板支架计算书一、梁侧模板计算 (一)参数信息 1、梁侧模板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梁截面高度 D(m):; 混凝土板厚度(m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次楞间距(mm):300;主楞竖向道数:4; 穿梁螺栓直径(mm):M12;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600; 主楞材料:圆钢管; 直径(mm):;壁厚(mm):;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高度(mm):;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 3、材料参数 木材弹性模量E(N/mm2):;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二)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m2;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 1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强度计算 面板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 = M/W < f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150××6=81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 = 1l+ 2 l 其中,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 1 = ×××= 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 2 = ××4×=m; 计算跨度(次楞间距): l = 300m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 ××3002+××3002= ×105N·m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N= 1l+ 2 l=××+××=;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05/ ×104=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5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 =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5N/mm2,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Q=××300+××300)/1000=; τ=3Q/2bh=3××1000/(2×1500×18)=mm2;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fv]=mm2; 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值τ=mm2小于面板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f]=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ν=(100EI)≤[ν]=l/1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l--计算跨度: l = 3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150×××12=72.9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 ××3004/(100×6000××105) = 0.722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 = min(l/150,10) =min(300/150,10) = 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 =0.722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v]=2mm,满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摘要:本文是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关键词:模板钢管支撑混凝土施工荷载分项系数侧压力荷载组合 1施工荷载计算的计算依据 施工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本文仅适用于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钢管顶撑、支撑托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并依据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中有关“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的取值标准。 2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的计算参数: 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钢筋自重标准值可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也可以按下表采用: 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取值标准: 施工活荷载的取值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验算对象,对照下表选取,对于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机、集料斗等的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在大型设备的布置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4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荷载计算: 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的施工荷载主要有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自重,以及

施工活荷载组成,针对验算的具体对象,采用相应的荷载组合方式,现以100mm厚的混凝土楼面板举例,进行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计算,依此类推得到不同厚度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以便查表应用。 100mm楼板施工阶段恒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楼板施工活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100mm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计算与统计 不同厚度楼板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统计表

模板强度刚度计算书

行下道工序。 九、脚手架计算 一.梁模板计算书 浇注750×1300屋面梁混凝土,模板采用18厚木质多层板,次龙骨40×90木方,间距300,主龙骨Ф48×3.5钢管,间距500,支撑系统采用Ф48×3.5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900,横杆间距1.50米。验算模板及支撑的强度与刚度。 1. 荷载: (1)模板结构的自重标准值(G 1K ) 模板及小楞的自重标准值:04KN/m 2 (2)新浇注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 2K ) 大梁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0.75×1.33=23.94 KN/m 2 (3)钢筋自重标准值(G 3K ) 1.5×1.33×0.75=1.5 KN/m 2 (4)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Q 1K ) 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撑模板的小楞时,均布活荷载取2.5 KN/m 2 再以集中荷载2.5KN 进行验算,比较两者所得的弯矩值,取其 最大者采用: 荷载组合 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 F'=Υ0(ΥG S GK +ΥQK S QK ) =0.9×[1.2×(0.4+23.94+1.5)+1.4×2.5] =31.06 KN/m 2 F'=Υ0[ΥG S GK +∑=n i 1 ΥQi φCi S Qik ] =0.9[1.35×(0.4+23.94+1.5)+1.4×0.7×2.5]

=33.60 KN/m2 两者取较大值,应取33.60 KN/m2作为计算依据,以1m长为算单元,化为均布线荷载。 q1=33.60×1=33.60 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q2=[0.9×1.2(0.4+1.5+23.94)]×1=27.91 KN/m P=0.9×1.4×2.5=3.15 KN/m 2.模板面板验算 (1)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时,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计算简图 M1=0.077×q1l2=0.077×33.60×0.32=0.233 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计算简图

公式理解—模板的摊销量计算公式

模板的摊销量计算公式 文章发表于:2009-6-4 20:53:52 一、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 摊销量= 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 {[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 } 二、分类计算公式: 1、组合钢模板、复合木模板 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率)/周转次数×(1+回库维修费率) 注:回库维修费率取定8% 2、胶合板模板 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 3、木模板 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率)×摊销系数 注:模板的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补损率均根据取定表采用。 现场经验值:木模如果是规则结构:周转7~9次;圆形不规则的:4次左右不超过5次,钢模一般在50次以上. 三、补充说明: 此公式含有以下几个概念: 1、损耗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 周转性材料从第二次使用起,每周转一次后必须进行一定的修补加工才能使用。 每次加工修补所消耗的木材量称为损耗量。 2、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损耗量 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木材量。 3、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X(1-补损率)/周转次数 回收量是指周转性材料每周转一次后,可以平均回收的数量。 4、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 摊销量是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建筑产品的生产,一次所消耗的周转性材料的数量。 5、若此公式用于编制预算定额中的周转性材料摊销量时: (1)回收部分必须考虑材料使用前后价值的变化,应乘以回收折价率。 (2)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补修模板工作,须额外支付施工管理费。 6、为补偿此项费用和简化计算的采取措施:减少回收量、增加摊销量 (1)回收量乘以回收折价率 (2)回收量的分母上乘以增加的施工管理费率 7、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 8、上面公式的50%=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是综合考虑系数。 四、算例: 1、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某一施工企业拟投入l O0乎方米全新的模板。 则:第一次使用时的状态是100%全新的模板,即使用的是1 00平方米全新模板;第二次使用时的状态是1 0%为全新的模板,而其余的为使用过1次的模板; 第三次使用时的状态是10%为全新的模板,10%为使用了1次的模板,而其余的为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摘要:本文是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关键词:模板钢管支撑混凝土施工荷载分项系数侧压力荷载组合 1施工荷载计算的计算依据 施工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本文仅适用于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钢管顶撑、支撑托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并依据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中有关“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的取值标准。 2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的计算参数: 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钢筋自重标准值可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也可以按下表采用: 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取值标准: 施工活荷载的取值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验算对象,对照下表选取,对于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机、集料斗等的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在大型设备的布置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4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荷载计算: 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的施工荷载主要有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自重,以及施工活荷载组成,针对验算的具体对象,采用相应的荷载组合方式,现以100mm厚的混凝土楼面板举例,进行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计算,依此类推得到不同厚度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以便查表应用。 100mm楼板施工阶段恒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楼板施工活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100mm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计算与统计 不同厚度楼板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统计表

板模板验算书

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架工程方案计算书 工程名称:白银老城区应急避难项目健身广场金鱼 公园改造工程-地下车库及公共卫生间编制日期: 2015年5月25日

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建精品工程 筑百年基业 - 1 -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 .................................................................................................. - 2 - 二、 工程参数 .................................................................................................. - 2 - 三、 模板面板验算 .......................................................................................... - 3 - 四、 次楞验算 .................................................................................................. - 4 - 五、 主楞验算 .................................................................................................. - 6 - 六、 风荷载计算 .............................................................................................. - 7 - 七、 立杆稳定性验算 ...................................................................................... - 8 - 八、 立杆底地基承载力验算 ........................................................................ - 10 - 九、 架体抗倾覆验算 ..................................................................................... - 11 -

课程设计书模板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学院(直属系) :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国冠 开题时间:2016 年 1 月 01日 完成时间: 2016 年 1 月 12 日

目录 摘要..................................................... 任务与分析..................................................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2.设计条件.................................................. 3.设计内容.................................................. 4. 成果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计算书 1.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1.1 柱网尺寸 ........................................... 1.2 板厚度............................................... 1.3 次梁截面尺寸......................................... 1.4 主梁截面尺寸........................................ 2板的设计 2.1板荷载计算............................................ 2.2板计算简图............................................ 2.3板弯矩计算值.......................................... 2.4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5 板裂缝宽度验算........................................ 2.6 板的挠度验算.......................................... 3.次梁设计 3.1次梁荷载计算........................................... 3.2次梁计算简图........................................... 3.3次梁内力计算........................................... 3.4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6 次梁裂缝宽度验算....................................... 3.7次梁挠度验算........................................... 4.主梁设计 4.1主梁荷载计算............................................ 4.2主梁计算简图............................................

模板工程量计算公式

、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 1 ?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外,均按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的面积,以m2计算。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梁、板、墙的支模高度(即室外地坪至板底或板面至板底之间的高度)以3.6m以为准,超过3. 6m以上部分,另按超过部分计算增加支撑工程量。 3 ?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单孔面积在0.3m2以的孔洞,不予扣除,洞侧壁模板亦 不增加;单孔面积在0.3 m2以外时,应予扣除,洞侧壁模板面积并入墙、板模板工程量之计算。 4.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分别按梁、板、柱、墙有关规定计算,附墙柱,并入墙工程量计算。 5. 杯形基础杯口高度大于杯口大边长度的,套高杯基础定额项目。 6. 柱与梁、柱与墙、梁与梁等连接的重叠部分以及伸入墙的梁头、板头部分,均不计算模板面积。 7. 构造柱外露面均应按图示外露部分计算模板面积。构造柱与墙接触面不计算模板面积。 8. 现浇钢筋混凝土悬挑板(雨篷、阳台)按图示外挑部分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挑出墙外的牛腿梁及板边模板不另计算。 9.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以图示露明面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小于500mm 楼梯井所占面积。楼梯的踏步、踏步板平台梁等侧面模板,不另行计算。 10 ?混凝土台阶不包括梯带,按图示台阶尺寸的水平面积计算,台阶端头两侧不另计算

模板面积。 11 ?现浇混凝土小型池槽按构件外围体积计算,池槽、外侧及底部的模板不另行计 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 1 ?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混凝土实体体积以m3计算 2 ?小型池槽按外型体积以m3计算。 3 ?预制桩尖按虚体积(不扣除桩尖虚体积部分)计算 三、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 1 ?构筑物工程的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区别现浇、预制和构件类别,分别 按一和二的有关规定计算。 2. 大型池槽等分别按基础、墙、板、梁、柱等有关规定计算并套相应定额项目。 3. 液压滑升钢模板施工的烟囱、水塔塔身、贮仓等,均按砼体积以m3计算。预制倒圆锥形水塔罐壳模板按砼体积以m3计算。 4. 预制倒圆锥形水塔罐壳组装、提升、就位,按不同容积以座计算。 四、混凝土模板项目工程量计算举例 1、如图所示,求100块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板模板工程量。

模板及支撑系统估算参考数据

模板及支撑系统估算参考数据 定型整体大模板 1、全剪力墙工程每层墙体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积约等于建筑面积×3 2、若墙体模板配置一半,则墙模面积约等于建筑面积×3÷2 3、大模板(含背楞),每m2重量105kg 4、大模板(含背楞、挑架、斜撑),每m2重量125kg 5、大模板(含外挂架全部配件),每m2重量135kg 6、大模板周转使用次数可达200-250次,每次摊销费2.27-2.84元/m2 7、穿墙螺栓数量=大模板面积÷2÷0.81 可变截面柱模板 1、可变截面柱模板(模板T形连接变截面)200kg/m2 2、可变截面柱模板(模板直角连接、背楞可变)185kg/m2 3、可变截面柱模板周转使用次数200-250次 4、可变截面柱模板对拉螺栓数量=背楞数量 竹胶模板 1、厚度选择:墙模、楼板底模、梁侧模:12mm 梁底模:12mm(梁高800以内) 15mm(梁高600-1000) 18mm(梁高800以上) 2、梁、板底模面积约等于楼层面积(墙厚及电梯井面积不减) 3、梁侧模面积=(梁高—板厚)×2×梁长 4、墙模面积=(层高—板厚)×墙双面净长 5、计算竹胶板材料时,应加损耗10%,竹胶模板周转次数5-8次 6、穿墙螺栓数量=竹胶板模板面积÷2÷0.54 木方 1、墙模采用50×100,@300每m2墙模配木方0.0165m3 2、主梁底模的纵横楞采用100×100,每延米梁底模配木方0.045m3 3、板及次梁底模纵横楞采用100×100,横楞采用50×100,平均m2板及次梁底模配木方0.035m3 4、当板厚为200以上时,每m2板底模配木方0.04m3 5、计算材料时应加损耗10%

300mm×1250mm轮扣式钢管梁模板支撑架验算书

300mm×1250mm轮扣式钢管梁模板支撑架验算书 1.计算参数 结构楼板厚180mm,梁宽b=300mm,梁高h=1250mm,层高5.20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 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梁边立杆至板立杆距离0.60m;板弹性模量E=6000N/mm2,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 m=1.00N/mm2,抗剪强度f v=1.40N/mm2;采用两根轮扣式钢管支撑,横向间距600mm,纵向间距1200mm,支架立杆的步距h=1.80m,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a=0.30m。 钢管直径48mm,壁厚3.0mm,截面积4.24cm2,回转半径i=15.90mm;立杆钢管重量0.0326kN/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剪强度f v=120.00N/mm2,Q235钢材抗弯强度f=205.00N/mm2。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正立面图 2.梁底模验算 (1)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梁宽(m) 梁高(m) 系数设计值

①底侧模自重 0.3 kN/m2×(0.30 + 2.14 ) ×1.2 = 0.88 kN/m ②砼自重 24.0 kN/m3× 0.30 × 1.25 × 1.2 = 10.80 kN/m ③钢筋荷载 1.5 kN/m3× 0.30 × 1.25 × 1.2 = 0.68 kN/m ④振捣砼荷载 2.0 kN/m2× 0.30 × 1.4 = 0.84 kN/m 梁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1 = 1.19 kN/m 梁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1.2 q2 = 10.29 kN/m (2)底模板验算 第一层龙骨(次楞)间距L=30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h=18mm,板模宽度b=300mm。 W=bh2/6=300×182/6=16200mm3,I=bh3/12=300×183/12=145800mm4。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模板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生姓名:黄伟 学号:2012092513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2测绘 实习日期:2015.8-2016.1 实习地点:市云霄县 指导老师:高兴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 2、《城市测量规》,CJJ 8—99,以下简称《规》;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GB/T 18314-2009;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T 12898-2009; 5、《国家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8、《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 (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198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 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省南部沿海。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总面积1054.3平方千米。

模板与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1施工荷载计算的计算依据 施工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本文仅适用于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钢管顶撑、支撑托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并依据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中有关“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的取值标准。 2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的计算参数: 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钢筋自重标准值可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也可以按下表采用: 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取值标准: 施工活荷载的取值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验算对象,对照下表选取,对于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机、集料斗等的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在大型设备的布置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4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荷载计算: 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的施工荷载主要有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自重,以及施工活荷载组成,针对验算的具体对象,采用相应的荷载组合方式,现以100mm厚的混凝土楼面板举例,进行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计算,依此类推得到不同厚度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以便查表应用。 100mm楼板施工阶段恒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T梁模板验算书

一、荷载计算 (一)模板自重:180kg/m2 (二)新浇混凝土自重:26KN/m3 (三)钢筋自重:2KN/m3 (四)人员设备自重:250kg/m2 (五)振捣产生的荷载:300kg/m2 (六)新浇混凝土最大侧压力:F=γc t0β1.β2V1/2 F`=γ 式中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F=*26*4***31/2=m2 F`=26*=m2 取两者最小值,即F=m2 (七)倾倒时产生的荷载:8KN/m2 二、侧面模板计算 (一)刚面板计算 刚面板与纵横肋采用断续焊焊接成整体,刚面板被分成280mm*500mm若干矩形方格,取最不利情况,为三面嵌固,一面简支。 由于Ly/Lx=280/500=,查表的最大弯矩系数:Km=,最大挠度系数:Kf=. (1)、强度验算 取1mm宽的板条为计算单元,荷载为:F=+8=m2=mm2 q=*1=mm Mmax=Km*qLy2=**2802=mm Wx=1/6*52=

σmax=Mmax/γx*Wx=1*=mm2〈215N/mm2 强度满足要求 式中Mmax-----板面最大计算弯矩设计值() γx-------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1 Wx-------弯矩平面内净截面抵抗矩(mm3) Σmax-----板面最大正应力 (2)挠度验算 Bo=Eh3/12*(1-r2)=*10*53/12*=*10N/mm (3)Vmax=Kf*F*Ly/Bo=**280/= [v]=Ly/500=280/500=>Vmax= Vmax<[v],挠度满足要求。式中 B O------板的刚度 E--------钢材的弹性模量 h--------钢板厚度 r---------钢板的泊松系数 Vmax---板的计算最大挠度 (二)横肋计算 (1)强度验算 q=*280=mm 查表 Wx=*103mm3 Ix=*10mm σmax=Mmax/γx W x=**2802/**103=mm2<215N/mm2满足要求。 式中Mmax----横肋最大计算弯矩设计值 γx---------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1 W x---------横肋在弯矩平面内净截面抵抗矩(mm3)(2)挠度验算 1、悬臂部分 q=*280=mm v max =qa/8EI x=*250/8**10**10= [v]=a/500=250/500= 所以v max<[v]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