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3~4题。

3.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

5.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种退化②产量过大③品质较差④销售渠道不畅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 提高产量

B. 改善运输条件

C. 推广良种

D. 扩大销售渠道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

7.该地区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8.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9.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0~11题。

10.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11.图①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出现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北京市郊区B.河西走廊

C.三江平原 D.南疆盆地

新疆自治区统计局2012年1月30日消息2011年新疆棉花产量万吨,增长%。据此结合“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光热充足②水热组合好③有灌溉水源④土壤肥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①交通不便②劳动力价格低③政策扶持力度小④科技水平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下面是“某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该农场放牧地主要用于牧羊,据此回答14~15题。

14.这种类型的农业分布区最典型的是( )

A.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 B.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C.我国成都平原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15.与该农场属于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我国农业地区是( )

A.内蒙古草原放牧业 B.长江中下游平原季风水田农业

C.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D.海南岛橡胶园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假如该地区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平原,可种植花卉、蔬菜、稻米和香蕉等四种农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某一市场消费,且地价相同,回答16~17题。

16.根据种植结构判断,这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珠江三角洲

17.根据该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如果土地距离城市(消费市场)为1千米,则从经济效益看,最适宜种植哪两种作物()

A.水稻香蕉 B.花卉蔬菜 C.花卉香蕉 D.蔬菜香蕉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18影响该地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与市场 B.技术与交通 C.劳力与地价 D.气候与水源

近几年来,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西部大开发契机,已逐渐成为我国花卉产业带。据此回答19~21题。

19.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生物多样性

20.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人文因素优势是 ( )

A.劳动力 B.科技 C.交通 D.市场

21.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营理念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土地租金

22.下列气候区不属于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区的是( )

A.温带季风区 B.热带季风区

C.亚热带季风区 D.地中海气候区

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回答23~24题。

23.由图中咖啡地的分布可知,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24.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A.交通 B.科技 C.政策 D.市场

读“中国农作物分布上限高度示意图”,回答。

25.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农作物是( )

A.①甘蔗②春小麦③单季稻④双季稻

B.①单季稻②春小麦③双季稻④甘蔗

C.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双季稻④甘蔗

D.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甘蔗④双季稻

二、综合题

26.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4月20日,第15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技术的逐渐引进,使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下列措施不适合寿光蔬菜发展道路的是( )

A.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B.提高技术含量,培养新品种

C.禁用化肥、农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

D.种养结合,形成混合农业模式

27.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中等城市及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l)准备在A、B、C、D四处安排甘蔗、荔枝、乳牛、花卉四种农业类型,合理的区位选择是:

A为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为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为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河流汛期是____季节,应防止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该地区的E处植树造林,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右图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A ;

B ;

C ;

D ;

E 。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对A因素进行改造要注意什么问题?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4)分析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区位因素: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②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多两年三熟。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④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

29.读我国北方某城市周围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拟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Ⅰ处应发展,Ⅱ处应发展,Ⅲ处应发展。

(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现在在该城市市场上,同时能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有在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

A B C

(2)A、B、C三地均为气候区,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水稻田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3)本地区稠密,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32.读图“美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其中A为带,B为带,这里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2)商品谷物农业属于( )

A.粗放农业 B.密集农业 C.种植业 D.混合农业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3.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不同之处

是。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

(5)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17.新中国成立前着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分析“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填在表格中。

(3)

答案:

26【答案】(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地形,土层深厚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3)D

27答案:(1)花卉靠近河流,能满足其生长用水,且离城市近,便于外运

荔枝丘陵地区种果树,既有利于保持水土,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甘蔗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

乳牛离城较近,且靠近主要公路,交通便利

(2)夏汛台风保护海岸,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解析:(1)本题要求在小地域范围内进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甘蔗宜在平原上种植,荔枝在山丘上种植,乳牛也要靠近城市便于及时销售,花卉要靠近交通线和河流。

(2)假设本地区在三江平原沼泽区,由于地下有永冻层分布,地表水和表层地下水不能下渗,故其地下水位过高,要发展种植业需想方设法降低地下水位。

(3)由于本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多有台风发生

.(1)地形土壤政策交通市场(2)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陡坡过大不易开垦为耕地(3)E (4)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29(1)乳畜业蔬菜种植业粮食生产(2)市场市场交通运输(3)高科技对不适宜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进行利用改造。

30(1)南亚东南亚东亚(2)季风水河流中下游河口三角洲(3)人口劳动力稻米(4)精耕细作;耕地规模小,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5)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31.(1)中央大平原小麦玉米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2)BC (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2.(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则是有大面积的水稻分布。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4)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5)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无霜期长,降水略多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33

【答案】(1)热量水源农业技术(2)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3)特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

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 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基础题组 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部分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2017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乙地附近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升高 “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的一种奇观。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在成都平原拍摄的柑橘照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该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花果同树”景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和水源 B.市场和技术 C.地形和土壤 D.政策和交通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7安徽淮北二模)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5.(2017安徽淮北二模)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第十二届昌平区苹果文化节上,市民们见到树体矮小、幼童伸手可摘的苹果树。“矮化密植”技术使果树树冠缩小,结果更早、更多、含糖量更高。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矮化密植”技术( ) ①充分利用了光热条件②提高了土壤肥力 ③降低了科技投入④改良了作物品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本届苹果文化节上还引入“互联网+”的形式,大量苹果微店的开通( ) A.拓展了销售市场,提高了经济收益 B.宣传了苹果文化,提升了市民素质 C.应用了网络技术,提升了政府业绩 D.便利了产销沟通,提高了产品价格 提升题组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 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农业生产活动 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 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 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与变化的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018年步步高大一轮复习地理题库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第1题,巴西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条件逊于美国;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丰富,大豆增产潜力大。第2题,和美国比较,巴西的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巴西大豆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应是劳动力成本低。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大豆的品质下降,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答案 1.C 2.D 3.A 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4~6题。 4.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xyz B.xzy C.zxy D.zyx 5.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市场价格B.交通成本 C.国家政策D.技术水平 6.代表农业部门分界线的字母是() A.oq B.pq C.mp D.np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随着距市场距离的增加,三类农业部门的收益下降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xyz,因此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zyx。第5题,距市场越远,运费越高,因此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第6题,在m以内,x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mp间,y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p以外,z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 答案 4.D 5.B 6.C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年1月平均温度是3 ℃。据此完成7~8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九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9扬州模拟,13)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答案 B 据题意分析可知,“蓄水菜棚”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2.(2019扬州模拟,14)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和水源 B.热量和水源 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 答案 B 据题意分析可知,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热量和水源。 规模优势指数(SAI)是指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的比值。下表为“2006、2015两年我国某农作物规模优势指数表”。读表完成以下两题。 规模优势指数2006年2015年SAI>2.0 吉、辽吉、辽、黑 1.5

0.52.0的省级行政区种植该农作物最具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更平坦 B.土壤更肥沃 C.热量更丰富 D.水源更充足 答案 B SAI>2.0的省级行政区有吉、辽、黑,土壤主要是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0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图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需反复运用,培养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P44案例1的运用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理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3.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2.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1.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对城市学生来说,农业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事物,本节课教材中所展现的图片和材料,如湄南河的水稻种植业、澳大利亚牧场,对多数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为了使这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乡土地理入手,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设计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

高中地理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亚市第一中学麦萍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其它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于整章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教材p43的活动1和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课本p43活动3,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剖析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区位 (1)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

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方法技巧]农业生产特点的分析方法 (1)商品率高低——区域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商品率低;地广人 稀,农业商品率高);市场(市场距离的远近影响农业生产的商品经营)、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区域,促进农业的商品经营)等。 (2)机械化程度——地形平坦,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如美国的小麦 区、玉米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势起伏大,地块小,生产规模小,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19---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 第19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 考纲呈现] 1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 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 1 .综合思维:通过对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农作 物生长习性的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2.区域认知:通过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 的分析,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思维导图] 1.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区位因素 主要方面 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变化较快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气候 光照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②光照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③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热量 ①热量充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 ②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温差 ①日较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②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 降水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灾害,降水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农作物生长 地形 ①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较大,可发展立体农业;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水源 水源是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有时会成为限制性条件 土壤 ①南方酸性土壤适合茶树,西北碱性土壤适合碱蓬、枸杞; ②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等,如黑土有机质丰富,紫色土富含磷、钾 3.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的区位选择》-海南儋州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亚市第一中学麦萍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其它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于整章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教材p43的活动1和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课本p43活动3,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片断教学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晋江二中林建国 一、课标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分解 1、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及成因 3、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影响 (3)掌握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从材料中收集提取信息,学习综合分析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分析比较,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3)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和实际生活很贴切,对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陌生,他们对农业问题其实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要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法和启发式讨论法,再辅以多媒体教学,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问题可想;二来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和与他人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本课的特点就在于运用案例、实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树立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教学设计思想 本教学内容有两部分,一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二为农业地域的形成。我认为,第一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当其中某些易变因素发生变化后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为达到这个目的,除了要向学生讲清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案例,深化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各因素及其影响的理解。就此,我以安溪茶业为例,让学生分析影响安溪茶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教学过程:本课内容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因素(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原因 2、难点: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纲考点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农业区域因素及其变 化2019·北京卷,36(3) 2019·全国Ⅱ卷,36 2018·海南卷,8~9 2016·全国Ⅰ卷,36(1) 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区 域农业生产状况与变化及农业生产的区位因 素。 2.农业地域 的形成2017·全国Ⅲ卷,36(3)(4) 2015·重庆卷,6~7,9 以某区域农业分布示意图或区域地理环境特 征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及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两大类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政策、交通运输、科技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和变化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以改造。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影响很大。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农业地域的典型代表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生产特点:耕作业(种麦)和畜牧业(养羊)相结合。 (3)区位条件:①气候暖湿;②土壤肥沃;③地广人稀;④交通便利;⑤机械化程度高;⑥科技发达;⑦市场广阔。 (4)三大突出优势 ①土地交替使用——种麦、养羊和轮耕交替进行,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②农事交替进行——种麦和养羊的忙季错开。 ③比例市场决定——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调整种麦和养羊规模。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18·海南卷,8~9)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回答(1)~(2)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思路点拨: 第(1)题,根据材料“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分析,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A正确;与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D错误;荷兰纬度较山东高,因此自然条件优越不符合事实,C错误;我国山东省交通便利,因此在交通上荷兰无明显 优势,B错误。第(2)题,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用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但是可 以就近拓展欧洲市场,B正确、A错误。提高研发水平不是根本目的,到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C、D错误。 答案:(1)A (2)B

24知识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纲解读 农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清单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________、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政策、________、劳动力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________ 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变化之中;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环境因素比较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自然因素:高地________和低地沼泽化,水果、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定→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________→灾害和市场:“________”大规模的生产受灾时的损失大,市场竞争________。2.农业地域的形成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________、科技、文化和自然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________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________,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________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________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世界最大的________生产国和出口国。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分布:东南部和________部 区位因素: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________;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________。 摸式:“土一草一畜一市场” 措施:________放牧、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________牧草并施肥。 参考答案 1.地理位置相互联系地形交通运输合理利用稳定极大较快很大水土流失小时鲜业激烈 2.地域经济条件经营因地制宜地域分布畜牧业小麦羊毛西南部温暖湿润高围栏豆科 要点精析 要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高清课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

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精练: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版含解析)

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2、3、4、5、6、7、8、12、13 农业地域的形成9、10、11、12、13 一、选择题 (2019·海南卷,1~3)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回答1~3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解析:1.B 2.C 3.A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农产品的劳动投入(粮与菜),距宅基地距离(远与近),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距离宅基地距离最近,方便农户安排农事活动,B正确。第2题,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题干信息“大型农用机械”,与图中图例信息比例尺及估算某农户的地块面积可知,由于该农户的地块面积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C正确。第3题,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土地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粮食种植技术水平高,熟练使用农业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又因为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该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A正确。 (2019·山东潍坊三模)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位于黔北崇山峻岭之中,露天种植的蔬菜深受上海消费者喜爱。为解决遵义蔬菜进入上海市场面临的问题,上海采用“上海终端订单+批发市场中转集配+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灵台一中高一地理备课组主备人:杨广辉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过程与方法: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分析,培养读图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市场 5、交通运输 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第18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师版)

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考点细化预测】 【构建知识体系】

第18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 【注意提示】1.图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形成 (1) 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2.实质: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答案】动植物地域差异因地制宜 【注意提示】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 1.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解析】选B。高温多雨是水稻生长需要的主要条件之一,黑龙江省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得以改善。故选B。 下面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2~3题。 2.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解析】选B。读图可知,自西南向东北纬度越高油菜的生长发育越晚,因此,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 3.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 【解析】选D。图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高原上热量不足,河谷地区因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可以种植油菜。 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4-7题。

4.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这与我国水热资源的分布规律相近,说明气候是影响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 5.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基地,其原因不可能是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 B.劳动力价格上升 ( ) C.气候变化 D.市场需求 【解析】选C。图中A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6.B、C两地区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①B地区海拔较C地区低,热量条件较好 ②B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C地区多 ③B地区地热(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光热条件优越 ④B地区位于澜沧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图中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部(藏北高原),B地区海拔较C地区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C地区多;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7.有关图中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D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性因素 ②E地区农业生产潜力不大,粮食产量低 ③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E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④春旱是影响F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图中D地位于新疆的干旱地区,缺水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E地位于东北北部平原,该地地广人稀,农业生产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F地位于华北平原,春旱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的形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节,是农业生产知识的开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区位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区位分析综合性强,依托于丰富的地理背景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应用价值很高。同时区位分析问题的命题素材非常丰富,往容易出能有效考查出学生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稍复杂一点能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与阐述问题等多种能力,难一些则能考查出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地理知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理素养,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同时又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三、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本校学生大多住在城郊结合地带,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 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农业的区位选择 练习题

友兰中学学案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回答1~3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3.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海南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4~5题。 4.图中P处农业区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交通便利④地下水丰富⑤市场广阔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5.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则P处发展番茄种植与华北地区农业区相比其优势条件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源 D.市场 下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6~7题。 6.甲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B.有灌溉水源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 7.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制约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是 ( ) A.灌溉水源不足 B.地形起伏大 C.气温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8. 2010年1月,海地发生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级地震,数百人丧 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二、综合题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