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剑桥腔”讲武侠史

用“剑桥腔”讲武侠史
用“剑桥腔”讲武侠史

用“剑桥腔”讲武侠史

80后“海归”新垣平,利用业余时间写了30 万字的《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模仿《剑桥中国史》的一套话语体系,将十五部金庸武侠小说融入2385 年的中国历史。在书的开篇,他一本正经地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译成英文诗一首:Till the horizon of sky ,flies snow. To shoot a white deer ,with an arrow !Leaning against green Mandarin ducks ,the magic knight smiles at the book

,as below 。

再转换成“剑桥腔”式中文,成了打油诗:大雪纷飞,直到天际。箭矢射向,一头白鹿。依靠着绿色的满大人鸭,神奇的骑士,微笑地看着下面这本书。

把“鸳鸯”译成“满大人鸭”,源自新垣平的一段真实经历:他有一个西方朋友,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对鸳鸯摆在家里,声称“这是中国的一种鸭子”。新垣平很想告诉朋友:这个东西不叫鸭子,而叫鸳鸯。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上网一查,西方人果然把“鸳鸯”叫做“满大人鸭子”。

2008 年,在欧洲留学的新垣平向他的西方朋友们介绍中国文化时,常常遭遇诸如此类的交流困境:要说“朝廷”,就要讲作“古代政府”;要让他们知道秦始皇,就要讲凯撒和奥古斯丁;要让他们理解“大侠”,就要讲罗宾汉,或类比为“他就像中世纪里的骑

士”。介绍一个中国概念,需要找很多西方文化体系里相对应的存在,勉强解释了,却发现讲的好像是另一个领域的东西一一这是新垣平最早写《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的初衷:不是恶搞,而是一场充满中西文化差异的文字游戏。

解构金庸的正确方式写《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之前,新垣平预设了一个前提:金庸的所有作品都不是小说,而是历史著作。他首先将金庸十五部小说名字进行了转译:《笑傲江湖》译成The Smiling ,Proud Wanderer on Rivers and Lakes ,再变成《江河与湖泊上微笑而骄傲的漫游者》,看起来更加学术体;《鹿鼎记》译成Life of Duke Ludingius ,再变成《鹿鼎公爵传》,就像一本真正的历史人物传纪。有的名字还会参照西方历史著作加上副标题:《倚天屠龙记》译成《天之剑与龙之刀元代武术世界与地下宗教》;

《书剑恩仇录》译成《书本与剑的档案——乾隆帝与中国秘密社会》。

“倚天、屠龙、书剑、恩仇,都是中国的文言传统里衍发出来的词汇,但凡有点文化修养的中国人,读了之后都会非常有感觉。金庸小说的标题,充满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美韵文,如果翻译成英文,这种东西是很难保留的,就只能翻译成‘天神与龙'、‘书本与剑'之类很呆板的形式。”这种解构方式,新垣平看似在玩,实际却是想做一些更深刻的讨论:雅致是怎么消失的?

为了显得更像学术著作,也为了营造陌生感,让读者更好地进

入到“剑桥武侠史”的话语体系中,整本书没有出现“金庸” 二字,而是用了另一个称号:查良镛博士。如今新垣平也被网友们称做“新博士”,但他并非什么博士,这是他玩的另一个梗:“最初的设定中,作者是个美国或英国人,我理想的封面写着:让?皮埃尔?希安教授著,新垣平博士译。”教授名Jean Pierre Sean,来自“新垣平”三个字的音译。不料出版社否决了新垣平的创意,原因是:这样做会变成译著,不仅会面临繁琐的审查手续,还有欺骗嫌疑。

从形式上看,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就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学著作, 在目录上就严格参照剑桥史那一套写法, 大量出现“起源”、“动荡”、“运动”、“衰亡”等具有历史感的词,还加上了导论、注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