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回归课本

考前回归课本
考前回归课本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②产生地方时差异;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4、公转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带的分布。

①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赿高,昼赿长,另一半球相反。

④太阳直射点地赤道与南、北(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7、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8、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及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9.我国太阳能贫乏地区及原因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10.昼夜的成因

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地球持续不断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11、目前人类对宇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内容

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12、太阳的结构

(里-------外)光球、色球、日冕

13.八大行星的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14.宇宙探测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15.太阳能量和地热能的来源

太阳辐射能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地热能来自地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16.太空垃圾的内容

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以及航天员扔出飞船舱的垃圾

17.清除太空垃圾的措施

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到其它轨道上去,以免同正常工作的卫星发生碰撞;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以减少空间的大

18、地球上生命物质产生的重要条件?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

内部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原始海洋的形成。

19、电离层和臭氧层分别在哪一层大气层?

高层大气,平流层

20、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组成分别是什么?

原始大气:二氧化碳、甲烷、氢、一氧化碳、水

现代大气:氮气、氧气。

21、小行星带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火星,木星

22、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H=90度—纬度之差。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成分、作用。

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氮、氧、臭氧、二氧化碳)、水气、固体杂质。

大气作用: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水汽: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形式: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

3、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气辐射中的大部分能量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成射向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效应。

4、大气水平运动作用力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注意方向)

5、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特点,形成差异:

6、1月、7月北半球气压中心形成

⑴低气压带被切断,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北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蒙古、西北利亚冷高压切断,使副极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阿留申低压。

⑵高气压带被切断,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7、冷暖锋对我国天气影响

冷锋:大多数的降水,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节大风沙暴寒潮

暖锋: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8、形成气候的因子:

①、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②、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③、大气环流;

④、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9、臭氧层破坏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农林牧渔业、加剧全球变暖。

10、酸雨危害、防治

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防治: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12、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哪几个部分?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13、对流层的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注意原因)

14、平流层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高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注意原因)

15、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

16、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1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18、平流层为什么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19、对流层为什么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下部热上部冷,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20、地中海气候成因及特点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夏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另外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气候要注意。

澳大利亚东北部为什么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1、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

22、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的作用: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3、南亚夏季风的成因:

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25、季风的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26、冷锋过境时天气状况: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冷锋过境后天气状况:

气压上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好。

注意:暧锋。

27、温室效应引发的问题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平原,温带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8、治理温室效应的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植树造林

31、气候海洋性和大陆性的区别?

从气温和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降水量和降水的分配等等方面说明。

32、影响大气运动的主要力有哪几个?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33、北半球一月和七月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和海陆气压中心的分布状况。

一月大陆向南,海洋向北,大陆高压、海洋低压;

七月大陆向北,海洋向南,大陆低压、海洋高压。

34、温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增强,使气温升高。

35、酸雨和重酸雨的PH值是多少?

5.6和4.5

37、东亚季风为什么最为典型?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因此,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38、说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的变化。

地质历史时期:3次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历史时期(我国):4个温暖时期,4个寒冷时期;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呈明显波动上升。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1、岩石按成因分为哪几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的是什么?岩层化石

3、地层和化石有什么作用?

可以根据岩层中的化石来恢复地层顺序,从而确定地质年代。人们据此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4、三大岩类的转化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地表外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经高温融化又变为岩浆岩。

5、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主要来源是什么?表现为什么?

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表现为:地壳活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等。

6、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分别会产生哪些现象?

水平运动:会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海岭海沟。

7.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分别由哪两个互相做用而成?

喜马拉雅山:亚欧和印度洋版块

阿尔卑斯山:亚欧和非洲版块

安第斯山:美洲和南极洲版块

为什么背斜常成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外力作用表现为哪些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9.黄土高原为什么地表千沟万壑?

(1)黄土质地疏松

(2)地表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

(3)降水集中,多暴雨。

10.流水作用表现为?

流水侵蚀、流水沉积、流水搬运

流水侵蚀:如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形。

流水沉积:山区河流流出口形成山麓冲击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1.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水平方向:低纬度海区水温高于高纬度海区水温;同一海区水温,夏季高于冬季;同纬度海区相比,暖流过海区温度高于寒流经过海区;

垂直方向: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1000米以下的水温基本不变。

12.海洋盐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13.影响盐度的有哪些因素?

气候: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

蒸发量小于降水量---盐度低

径流:有淡水汇入---盐度低

无淡水汇入---盐度低

洋流:暖流经过-----盐度高

寒流经过-----盐度低

结冰状况:冬季低,夏季高

14.钱塘潮如何形成?

(1)杭州湾口大内小,海潮进入后受地形影射涌高。

(2)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

15.大洋环流规律是什么?

(1)副热带海区:北半球形成顺时针大样环流,南半球形成逆时针大样环流。

(2)印度洋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3)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逆时针大洋环流。

(4)绕南极为西风漂流。

16.秘鲁渔场如何形成?

得益于附近海区盛行的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17.静态水资源与动态水资源的特点分别是怎样的?

静态水资源: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开发利用,短期内不易恢复,影响后续利用。

动态水资源: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内即可恢复。

18.水循环意义?

(1)大气圈岩石圈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3)不断更新水体。

(4)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19.土壤由什么组成?

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20.陆地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热量、水分)

21、水循环的类型有哪几种?

海陆间大循环,海洋循环,陆地循环(注意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2、风力作用有几种形式?

侵蚀,沉积,搬运

23、海水运动有哪几种形式?洋流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波浪,潮汐,洋流;洋流有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成因见书。

24、为什么南极地区的盐度高于北极地区的海区?为什么副热带海区的盐度高?

淡水汇入少,稀释作用弱

降水少,蒸发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25、说明寒流和暧流对气候的影响。

降温减湿;增温增湿

26、说明全球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

北海道(日本暖流千岛寒流交汇),

纽芬兰(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北海(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寒流交汇),

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上升补偿流)

27、说出承压地下水和潜水特点的差异?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主要特征:①有自由水;②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③水量不稳定;

④水质易受污染;⑤埋藏较浅。

潜水的主要特征:①有承压水面,承受静水压力;②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大小,局部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③水量较稳定;④水质不易受污染;⑤埋藏较深。

28、影响植物分布和主要因素是什么?

气候(光、水、热)、地形、水源、

29、说明植物对环境作用?

A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促进生物循环;B改造了原始大气的成份;C改造了水圈;D促进了地球土壤的形成。

30理想土壤各部分的百分比?

有机质5%,矿物质45%,水分、空气20-30%

3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有机质积累,养分元素富集

32、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的自然带复杂?

南坡水热条件好,地处迎风坡,降水量多,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显著。

33、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大气、水、土壤、植被、地貌。

34、.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得影响及产生原因

在厄尔尼诺年,南太平洋大洋环流系统被扰乱,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抑制了秘鲁沿岸的上升海流,使秘鲁沿岸的水温升高,温暖的海水“杀死”了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故而使秘鲁渔业严重受损。同时该现象也扰乱了太平洋两岸的大气环流系统,使秘鲁沿岸降水增多,而澳大利亚等地异常干旱。

35、岩石按成因分类并举例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36、内力作用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37、板快碰撞形成地貌

山脉,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38、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瀑布,峡谷

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39.风力作用

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

40、盐度的影响因素

气候: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高;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

河流:

洋流:

41、.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4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A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B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非常活跃的场所

C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43、土壤的物质组成

水分和空气,矿物质,有机质

44、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45、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A 中低纬洋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B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东暖西寒

C南半球中高纬:横贯东西的西风漂流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冬---东北风---向西流—逆

夏---西南风—向东流—顺

46、水循环的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使地球上的水体不断更新,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使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4)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雕塑地表形态。

47、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②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无淡水汇入;

③红海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波罗的海为什么盐度最低?)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

2、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有哪些?

太阳辐射,热量,降水,风

3、气候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气候资源具有普遍存在性气候资源具有数值特征气候资源具有较大的变率

4、农业上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

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5、气候资源与建筑的关系

日照与街道方位;与子午线呈30—60度夹角

6、风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工厂建在下风向,垂直风向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7、公路铁路布局的注意之处

沿线的暴雨及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8、渔业资源集中的区域及原因

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

A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

B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C冬季上泛的底部海水含丰富的营养盐类

D 寒暖流交汇有丰富的饵料

9.世界上渔获量最多的国家及世界主要渔场地区的分布

世界上渔获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日本

东北大西洋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北太平洋渔场东南太平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

10、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

浅海大陆架:石油天然气煤硫磷

深海海盆:深海锰结核

11.科学家寻找海底油气矿藏的方式和工作基地

地震波海上钻井平台

12、海洋污染包括哪两方面

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

13.石油污染的来源,清除方法和防治

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清除方式: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防治:试验新的原油载运方法使用除污船

14、陆地资源的特点

陆地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

15、什么是新能源和常规能源

常规能源: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下,已经被人类大规模广泛应用而且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能源: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未能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

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16、气象灾害有哪些?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17、台风形成的季节,区域,结构,防御

季节:夏,秋

区域: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度以上的广阔样面上

结构: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防御: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18、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

6级-7级热带低气压

8级-9级热带风暴

10级-11级强热带风暴

>12级台风

19、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及危害形成的因素

西北太平洋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20、暴雨形成的条件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21、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类型: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

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政策法规体系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22、我国川,滇,黔地带多滑坡泥石流的原因

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

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3、气候资源的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

24、气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季风区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即风频较大的的下风向)。

25、国舟山渔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

舟山渔场位于大陆架上,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又上两江入海口,大量河流流入带来丰富的盐类有机物,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26、洋环境污染包括:

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

其中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有:①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物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②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③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的泄露

27、陆地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资源的利用是无限的,陆地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28、主要的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

29、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

30台风的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摄氏度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31台风的含义: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注意飓风)

32台风的结构: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其中台风眼中间是低气压,天气风和日丽)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

2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其中自然条件最重要的是:气候因素,

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因素。

4、随着社会经济因素的不断变化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和交通运输的改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

5、为什么我国东北的大葱能在韩国、日本等地区销售?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改善。

6、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蓄业。

7、水稻种植业的种植范围和特点: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种植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高、水利工程大、科技水平低。

8、美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高要的农作物:小麦、玉米。

优势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

9、潘帕斯放牧场形成的原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靠近港口。

可给我国放牧业那些经验: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10、实施混合农业的主要地区:

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小麦—牧羊带。

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了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的原因: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的墨累-达今盆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稀少,而农牧业发达,东侧由于为东南风的迎风坡,又受东澳大利亚暧流影响,所以多地形雨。

1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气化的产生;

新技术革命的标志: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产生。

1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

13、宝钢的主要区位因素:交通便利,靠近市场,国家政策扶持。

14、鞍钢的主要区位因素: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靠近市场,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扶持。

15、举例说明各种指向性工业:

原料指向性工业:水果罐头厂,

市场指向性工业:家具厂,

动力指向性工业:炼铝厂,

廉价劳动力指向性工业:电子装配厂,

技术指向性工业:精密仪表。

16、工业的聚集的好处:

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17、世界主要的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

世界主要的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

18、鲁尔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教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衰落的主要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型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改善工业区的措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交通,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19、美国“硅谷”的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产品更新换代快、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产品面向市场;

“硅谷”迅速崛起的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军事定货。

20、温州可以向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借鉴的有:

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城市起源的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2、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哪里?多数诞生在河流中下游平原上。

3、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方面?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4、为什么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5、世界上有哪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

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

6、为什么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沿海地区是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

7、宜宾、重庆、武汉分别位于什么江与长江干流汇合处?为岷山、嘉陵江、汉水。

8、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9、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0、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发掘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12、发展中国家经济畸形发展的体现?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1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利,城市中心环境污染严重,低价高。

1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15、何保护改善产生环境?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16、城市环境污染有哪些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17、扬州、济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原因?大运河淤塞、海上运输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

18、伯明翰、阿伯丁、怃顺分别靠什么兴起?煤矿、石油、铁矿石煤炭。

19、为什么巴西建都巴西利亚?开发内陆地区,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

20、什么吸引城市临河分布?城市是人口聚集、工业集中的地方,每天需大量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且交通运输便利,有防卫功能。

21、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这家城市化的差异。

速度、起步、程度、逆城市化和城市化不合理。

22、说明赣州、宜宾、上海的交通区位因素。

河流上游航运起点;河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

23、举例说明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

澳大利亚——堪培拉;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最灵活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

2、决定现代铁路交通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3、上海港建设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三角洲地势平坦为港口建筑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了淡水

船舶入港口和航行有宽阔的水道和空间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以上海市为依托,便利的交通。

4、城市交通的两大主要问题:交通污染交通拥挤

5、商业的两种主要组织形式:商业街商业小区

6、商业网点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自然环境

7、评价铁路建设和区位条件:

合理布局交通网,活跃整个路网。

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开发沿线地区的资源。

先进的科技是保证。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强东西部地区的信息和人才交流。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巩固边疆。

促进西部大开发。

8、上海成为中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原因?

强大的商品生产能力;广阔的经济腹地;便利的交通条件。

9、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出口货物和差异?

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资金、技术;出口原料和燃料。发达国家出口少数几种农产品、工业品、技术、;进口原料和燃料。

10飞机场建设的区位条件?

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距离城市适中;地质条件稳定;地势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城市和农村环境问题地表现:

城市:环境污染

农村:生态破坏

3、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内容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的问题

5、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⑴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⑵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

⑶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6、国际性环境污染:酸雨、国际性河流上游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

7、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8、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高三复习回归教材方案(数学)

高三数学回归教材方案 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学情及高考数学试题的走势,应校长室要求,加强教材在高三数学复习中的作用,现做出“回归教材”这一举措,并拟定以下方案: 一、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背景 高考数学学科的命题,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察,注重展现数学的学科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试题力求新颖,表达脱俗,背景公平。高考试题根植于课本,着眼于提高 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理应成为高考数学试题的源头。因此高考命题注重课本在命题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课本作为试题的根本来源的功能,通过对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每年均有一定数量(10题左右)的试题是以教材习题为素材的变式题,如2015年理科全国高考卷Ⅰ中有第1、2、4、5、6、8、10、13、14、15、17、18等题都是以教材中的题目变形来的。通过变形、延伸与拓展来命制高考数学试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选编原题,仿制题。有的题目直接取自教材,有的是教材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的改编。如2006年湖北理科15题,广东卷第9题等; 第二层次:串联方式,综合习题。即有的题目是教材中几个题目或几种方法的串联。综合与拓展。如2006年广东卷第15题,2016年全国卷第17题等; 第三层次:增加层次,添加参数。即通过增加题目的层次,设置隐含条件、引进讨论的参数,改变提问的方向等,提高题目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二、学生对回归教材的一些误区 历届的高三学生,对回归教材都有轻视之感。老师要求班上的同学看教材,他们中的一部分就会不以为然,认为不如把时间用来多做几个题有效。有些同学也看了教材,觉得没什么收获,主要是方法不对。老师必须讲清回归教材的重要性,同时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件事情。 三、教师如何提高课本例习题的复习价值 1、高三数学复习课既要忠实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 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本”,高考选拔人才必然要以这个“本”为依据,那么高三复习肯定要忠实于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根据数学课的特点,不仅仅是重复旧知识,而应该在归纳课本上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拔高课本,使课本上的思想方法得到升华。 2、多题一组,编拟问题链,形成“合力”,加强题与题之间的横向联合。 3、将例习题解法“一般化”,培养思维的概括能力。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一轮复习如何回归教材

一轮复习如何回归教材 陈知芳 还记得我刚加参加的工作的时候,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必须做高考题,那时候总是觉得生物教材看起来很简单,看懂也很容易,可是一拿出高考题,却有很多把握不准。由于当时做题少,对教材也不熟悉,所以凡是遇到不懂不会的就直接向组内老师请教或者直接百度,渐渐使自己弄清楚了很多知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经过两届高三的大量题目的训练,自己的生物专业知识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现在再进行每一节教学之前,我也会重新认真审视教材,因为有了大量题目的积累,再看教材,才发现原来很多以前不清楚的知识点其实细读教材都可以找到答案,真正有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因此,在高二生物一轮复习到来之际,回归教材不可忽视,下面就一轮复习如何回归教材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回归教材? 1. 我们在一轮复习时常常过分依赖教辅资料,以资料为主,丢了教材,造成本末倒置,而教辅资料上的题目参差不齐,许多甚至是是垃圾题;再加上很多外省的教材和我们不一样,高考题是自主命制,参考价值不大。如: 2011年浙江高考第4题。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答案:A 此题关于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通过查阅发现,浙科版的教材有要求。尽管是新课程高考,但浙江省是单独自主命题的,该省使用的是他们自己的浙科版教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并没有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这一内容。而网上或者一些资料上还有很多与此相关的题目。再例如:四川2012年高考题第2题。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通过发酵就能大量生产人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产生的生长激素属于大肠杆菌的初级代谢产物 B.大肠杆菌获得的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变异可以遗传 C.大肠杆菌质粒标记基因中腺嘌呤与尿嘧啶含量相等 D.生长激素基因在转录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答案:B 关于基因工程在新课程中是安排在选修3中进行学习的,在全国新课程卷选择题中是明确不会出现此类题目的。此题是原大纲版教材内容,且四川省是单独命题的。 研究大量高考题,认真对比发现,上海,江苏,浙江,海南等一些省市自主命题的试题对我们参考价值并不大,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以教材为依托,切不可盲目崇拜高考题。 2. 教材通常是命题专家首选的知识载体和思考方向,高考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认真研究套高考题并参照课本,发现这些高考题往往都能找到教材上的原题、克隆题、衍生题。 例如: 2012年生物高考题第2题: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异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高三数学回归课本(教师)整合版

高三数学回归课本(教 师)整合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471879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2 高三数学回归课本材料 必修1:集合与函数 1、(P14:10)对于集合,A B ,我们把集合{},x x A x B ∈?且叫做集合A 与B 的差集,记做 A B -,若A B -=?,则集合A 与B 之间的关系是 .B A ? 2、(P37: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3) (1)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f(x)是R 上的增函数; (2)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f(x)在R 上不是减函数; (3)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在区间[)+∞,0上也是增函数,则函数f(x)在R 上是增函数. (4)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在区间()+∞,0上也是增函数,则函数f(x)在R 上是增函数. 3、(P40: 4)对于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 (1)若f(-2)=f(2),则函数f(x)是偶函数;(2)若f(-2)≠f(2),则函数f(x)不是偶函数; (3)若f(-2)=f(2),则函数f(x)不是奇函数; 4、(P29:10)已知集合A=R,B={-1,1},对应法则f :当x 为有理数时,f(x)=-1;当x 为无理数时,f(x)=1.该对应 _______是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 5、(P32:6)已知A={1,2,3,4},B={1,3,5}则_____________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 答案不唯一,如0)(x x f = 引申题:直线x a =和函数()y f x =的图像的公共点可能有 个. 0或1 6、(P55:11)对于任意的R x x ∈21,,若函数f(x)=x 2, 则 )2(2)()(2121x x f x f x f ++与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2 (2)()(2 121x x f x f x f +≥+ 引申题:(P71:12)对于任意的),0(,21+∞∈x x ,若函数f(x)=lgx ,则 结论又如何呢? 7、(P94:19)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 =,它的值域是{}1,4,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_____ {}{}{}{}{}{}{}{}{}1,2,1,2,1,2,1,2,1,1,2,1,1,2,1,2,2,1,2,2,1,1,2,2------------ 引申题(P33:13)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 =,它的值域是[1,4],则这样的函数有___________个. 无数 8、(P94:22)如果f(x)=x+1,则(((())))n f f f f f x 个 = . x+n

高考语文复习更应该回归课本

新课改后的高考语文复习更应回归课本 庆阳一中马康 [摘要]虽然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大多是取自课外,但课本是语文教学的工具和根本,是无庸置疑的。语文高考复习应回归课本,语文教师应用好课本这个“例子”,培养起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切实提高语文高考复习有效性。 [关键词]课本语文高考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好像一直处于被质疑、被批判甚至被否定的位置,“高耗低效”的评价也使广大语文教师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如何走出困境,迎来语文教育的春天?我认为,课本应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转折点。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很多的思想误区,有人认为语文的考试,考到书本的可能性为零,复习可有可无,只要考试临场发挥就行,根本不需要课本;更有不少人急功近利,平时不看课本,复习不用课本,宁愿置身于题海之中。把大量时间花在做各种练习题上。这些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学习效率、复习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语文课本和高考其实有密切联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真正学好这些“例子”,才能实现升华到举一反三的转折。否则,语文能力培养就只能是缘木求鱼。因而,高考语文复习要做到落到实处,卓有成效,真正授人以渔,就应该重视语文课本的复习,善用课本,用好课本。 一、熟悉课文,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试题出自课本之外,但“根”在课本内-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它们的“身影”,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比如我们从必修一到五种可以找到众多考试常考词汇:睚眦必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疑神疑鬼、妄加揣测、伎俩、指桑骂槐、惴惴不安、不期而遇、意料之外,平易近人、消尽散绝、夸夸其谈、自惭浅薄,居高临下、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独抒新见、入木三分、梦魇、犀利、如坐春风……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高三化学教材基础知识高考考前必读 必修一 必修一: 1.P4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主要知道常见

物质的性质与标志相对应。如酒精为易燃液体、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腐蚀品、KCN为剧毒品。如P10习题第二题选B。2. P6-7 熟记过滤、蒸发、蒸馏装置图,分别需要哪些仪器?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 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水流方向(若冷凝管竖直冷凝水流方向)。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的区别。 2+2+2-等杂质,MgSO 除去粗盐中的Ca、、3. P7 4先加入过量的BaCl,至沉淀不再

产生后,再加入过量2的NaCO、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322-,其原因是SOBaSO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442-COKsp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和BaCO的33时,BaSO就会部分转化为BaCO。其中NaCO的作32432+2+。所以试剂加入顺序Na和过量的BaCOCa用是:除32在之BaCl 后。24. P9 萃取和分液:分液装置图,分液漏斗的结构(两活塞、两小孔)。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4橙红色。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呈紫红色。萃取42 后分液,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上下口倒出。注意实验1-4的第(2)步、(4)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规范的文字表述。P9关于CCl 的注解①42-2-的检验方法。和氯离子、COSO 5. P10 第6-7题

4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 P16 ()。重点注意步骤、图示、注解、注意事项、学与问等。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P18习题6(包括只保留一位,量筒量取液体时也只保留一位。容量瓶查“”)。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漏”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

高中化学之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大全

2010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最后整理材料 ——回归课本 必修1 1.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P4 2.稀释定律 P17 3.丁达尔效应 P26胶体具有介稳性(原因是什么)电泳现象(原因是什么) P27 4.如何在实验中使用金属钠 P47 5.未来金属—钛 P53 6.氢氧化铝的用途 P58 7.明矾净水 P59 8.合金 P64 9.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研究领域为稀土金属)P 67 10.SiO2的空间构型(熟练掌握) P75 11.硅胶 P76 12.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 P77 13.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重点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P77~79 14.新型陶瓷 P79 15.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历史上制取氯气的几种方法)P82 16.日平均最高不允许氯气含量超过m3(如何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计算)P85 17.成盐元素—卤素 P86 18.中毒的处理方法 P91 19.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P92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重点识记 20.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P93 21.防治酸雨的措施 P94 22.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P89(了解,每次使用之后必须擦干) 23.王水 P102 必修2 1.核素与同位素 P9~10 2.人造元素 P18掌握原理和简单的构造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 P24图1-12 横坐标和纵坐标对比 HF的熔点图1-13 会作图 4.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 P34 5.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P41~43 6.神奇的催化剂 P45 7.炼铁高炉尾气之迷 P46 8.石蜡油分解实验(装置图考试出现较少识记)P61 9.人造血液P64 10.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P65 (识记) 11.海水提溴(着重流程的操作方法) 12.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P86

数学总复习回归课本策略与方法

图 1 数学总复习回归课本的策略与方法 初中数学习题资源开发参赛题目 来宾实验中学 韦柳香 一、选择题 1.抛物线c bx x y ++-=2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 ,纵坐标y 的对应值如下表: ①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2,0) ; ②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0,6) ; ③抛物线的对称轴是1=x ; ④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增大而增大. A .1 B .2 C .3 D .4 2.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把纸片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 '处,点A 落在A '处,且C B '= 3.则AM 的长是( ) A .1.5 B .2 C .2.25 D .2.5 参考答案:1. C 2. B 说明:第1题的原题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习题26.2的P 20第4题: 抛物线2(0)y ax bx c a =++≠与x 轴的公共点是(-1,0),(3,0),求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 这类题主要考察运用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对称轴、抛物线与x 轴两个交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分析与突破.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即解析法、图象法、表格法,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出函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此题巧妙地将表格信息与函数图象紧密地结合起来,并运用了抛物线的对称性(纵坐标相同)及相关的数据显现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样有助于引导学

生避免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繁琐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及从列表法中观察与发现函数图象的性质及相关结论. 第2题的原题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 53练习第2题: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这类题主要考察图形的折叠问题,利用折痕两边的图形是轴对称和全等形,然后再利用轴对称性质找出相关线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解题.本题将轴对称与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的知识综合在一起,主要是培养实践操作、探究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 二、填空题 1.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1)1(b a a b ---+-= . 2. 如图,⊙O 的半径为5,直径AB ⊥直径CD ,以B 为圆心,以BC 长为半径作 , 则与围成的新月形ACED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参考答案:1. 0 2. 25 说明:第1题的原题来自于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P 15复习题B 组第11题: 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图同上),化简222)()1()1(b a b a ---++. 拓展本题后主要考察数轴、绝对值、二次根式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解题. 第2题的原题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 103习题24.2的拓广探索中的第16题:如图(图略)大半圆O 与小半O 1相切于点C . 大半圆的弦AB 与小半圆相切于F ,且AB ∥CD ,AB =4cm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本题主要考察圆的面积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阴影部分面积的求法. CED CAD CED (第2题图)

2016年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必备

2016年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必备 1 .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x|y=lgx }—函数的定义域;{y|y=igx }—函数的值 域; {(x,y)|y= ig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 在应用条件A U B =B A n B =A A E 时,易忽略A 是空集① 的 情况. 3, 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n - 1; 如满足{1,2} M {1,2,3,4,5}集合M 有 ___________ 个。 (答:7) 4、C U (A n B)=C U A U C U B; C U (A U B)=GA n QB;card(A U B)=? A U B=B A B C U B C U A A n C U B= C U A U B=U q ;命题“ P 或q ”的否定是=P 且门Q', “ P 且q ”的否定是=P 或门Q log a N — b(a 0,a 1,N 0) , a N 。 &二次函数 ① 三种形式:一般式f(x)=ax 2+bx+c(轴-b/2a,a 工0,顶点?);顶点f(x)=a(x-h) 2 +k;零点式 f(x)=a(x-x 1)(x-x 2)(轴?);b=0 偶函数; ③区间最值:配方后一看开口方向,二讨论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女口:若函数 y 2x2 2x 4的定义域、值域都是闭区间[2-2b ],则b ④实根分布:先画图再研究△ >0、轴与区间关系、区间端点函数值符号 方程f(x) 0在(k 「k 2)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f(kjf(k 2)0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 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 a 0 二次函数f (x) ax 2 bx c 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 b 4a c 0 5、A n B=A 6、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命题p q 的否定是 P q ;否命题是 7、指数式、 对数式: m n 丄 0 m ,, a a n 1 , log a 1 0 , log a a 1 , lg 2 lg5 1 , log e x ln X , a b N log a N (答:2)

高考物理回归课本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2016.5 一、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热辐射。 2.黑体: 物体具有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是指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填“各种”或“部分”)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 ①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的强度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越多。 3、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 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 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③遏止电压U0。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U0满足: 2 max 2 1 eU mv=,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 5、普朗克常量: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的整数倍,hv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v 辐射频率,h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6、光子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每一个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E= hv,其中:h是普 朗克常量. 7、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W0: 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所做功的最小值 (2)光电效应方程: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v大于逸出功W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出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子的能量hv、逸出功 W0的关系式是 2 max 2 1 W mv hv+ =(其中2 max 2 1 mv是指出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极限频率:金属内部的电子一般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入射光子的能量hv小于逸出功W0时,电子不可能逸出,这就是光电效应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高三英语知识点回归课本总复习解析

高三英语知识点回归课本总复习 Book 3 Unit 1---3 短语与句型 1.set down 写下 2.in the first place 首先,第一 3.burst into tears 大哭起来 4.center on/upon 专心致志于 5.in the name of 以---的名义 6.apart from 除了 7.run out of 用完 8.sing high praise for 高度赞扬 9.set sail 起航 10.send in 上交 11.in a row 排成一行 12.apply for 申请 13.concentrate on 聚精会神于--- 14.in exchange for作为交换 15.in return 作为回报 16.bring up 培养,教育 17.refer to 涉及,谈到 18.as a consequence of 因此 19.break out 爆发 20.feed---on 给---喂 21.表示禁止与警告 Look out! Be careful! Take care! Don’t do--- Never do---. You’d better (not) do---. You can’t/mustn’t---. You are not allowed to---. 22.形式评估和做出决定 ---all nations in the world agreed--- Some would say--- We should, however, realize---

23.表示量度和进行比较 646 meters long, 402 meters high 635 kilograms minus 75 degrees centigrade That is the same as 30 TVs or a horse! It is also about 10 times my weight. I weigh about 3 TVs. Compared with---. On the whole---. 知识点归纳: 1.conclude (1)下结论,推断 What do you conclude from that? 你从这件事中得出什么结论? The report concluded that the cheapest option was to close the laboratory. 这份报告认为最低廉的代价是关闭实验室。 He concluded from their remarks that they were not in favor of the plan. 他从他们的话语中推断出他们不赞成这个计划。 The police concluded that he was the murderer. 警察推断他是谋杀者。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level of change would be low. 结论是作出变更的程度很低。 (2)结束,终止 He concluded his speech with some amusing remarks. 他说了一些有趣的话来结束演讲。 Let me make some concluding remarks. 我来说几句话,作为结束语。 He concluded by wishing everyone a safe trip home. 他讲话结束时祝愿大家一路平安。 The commission concluded its investigation last month. 委员会上个月终止了调查。 (3)达成,订立 They concluded a treaty with Turkey. 他们同土耳其缔结了一项条约。 A trade agreement was conclude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两国之间签署了贸易协定。 (4)conclusion n. 结论,推论,结局,签定,达成 I’v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he is not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 我断定他不适合做这项工作。 New evidence might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e are wrong. 根据新的证据可能会推断出我们是错误的。 We can safely draw some conclusions from our discussion. 从讨论中我们可以有把握地得出一些结论。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三 回归课本篇

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三 回归课本篇 《回归课本篇》(一上) 一、选择题 1.如果X = {}x |x >-1 ,那么(一上40页例1(1)) (A) 0 ? X (B) {0} ∈ X (C) Φ ∈ X (D) {0} ? X 2.ax 2 + 2x + 1 = 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一上43页B 组6) (A)03 ,且A ∪B =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一上43页B 组2) 12.函数y = 1 x 218 -的定义域是______;值域是______. 函数y = 1-( 1 2 )x 的定义域是 ______;值域是______. (一上106页A 组16) 13.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 pn + q ,其中p ,q 是常数,且,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______ 如果是,其首项是______,公差是________. (一上117页116) 1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把正确的题号都写上) (1)如果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那么可以写出这个数列的任何一项; (2)如果{a n }是等差数列,那么{a n 2}也是等差数列; (3)任何两个不为0的实数均有等比中项;

高中生物必修123回归教材填空版

必修1 回归教材 1.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2.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和细胞难解难分。 3.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与,等等。 4.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不 可以)看成一个系统。 5.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 6.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的不同,如甘氨酸上的R 基是,丙氨酸上的R 基是一个。 7.有8 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的(婴儿有9 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 接获取,这些氨基酸叫做氨基酸,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另外12 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的,叫做氨基酸。 8.与生活的联系: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就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在食盐的作用下析出的。兑 水稀释后,你会发现絮状物消失。在上述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但是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就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 9.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蛋白。例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 分主要是蛋白质。细胞内的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的功能(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有些蛋白质起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 功能。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的侵害。 10.DNA 主要分布在,RNA 大部分存在于。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 的不同,甲基绿使呈现色,吡罗红使呈现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11.组成DNA 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 种,但是如果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就是极其多样化的, 它所贮存的的容量自然就非常大了。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中,如HIV,SARS 病毒等。微信公众号:汉水丑生,专注于生物高考和教学 12.肥肉的主要成分是;食用植物油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是。脂肪是的 一种。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与糖类相似,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有些脂质还含有。所不同的是脂质分子中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的含量更多。常见的脂质有、和等,它们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 13.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物如鲸、海豹等,皮下有厚厚的脂 肪层,起到的作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14.磷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膜的重要成分。 15.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和等。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 内还参与血液中的运输;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 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