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与崛起

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与崛起
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与崛起

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形成与崛起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之路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首先在工业化比较早的瑞典和丹麦发展起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使建筑以及日用器具的设计显得低俗丑陋,一些文化精英为改进和提高设计艺术的水平和品位,开始了新的探索和改革。1845年,瑞典工业设计协会成立,是世界上同类协会的第一家。设计协会积极鼓励手工业者从事瓷器、玻璃、家具等器具的生产,以帮助制造出更加精致、漂亮的产品。许多玻璃制造商(如奥里弗斯)和瓷器制造商(如古斯塔夫伯格和罗斯朗)以及从事技术性工业生产的公司(如沃尔沃和爱立信)受到鼓舞和激励,聘请艺术家到工厂来进行创作,艺术家的加盟极大促进了设计水平的提高。

1987年作家艾伦·凯(Ellen Kay)《美丽为人人》(Beauty for everybody)单行本首次出版,他在书中写道:“每一件事物都要符合他自己的目标。一个人应该能够有舒适的椅子坐,在桌旁安静的进餐,在床上舒适的休息。而不舒适的座椅、摇摇晃晃的桌子和窄小的床铺是丑陋的”。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环境和传统中,几乎是出于本能的对功能的认同和提倡,开始了造就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奇迹的梦想之路。这条路不算长也不算短,193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声名鹊起,蜚声世界。1950年代,强劲的芬兰风(Finnish Flair)刮遍全球,进一步巩固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世界地位和水平。

1、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9世纪末,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主要受德国影响的文艺复兴式,二是兰岛古老的维京(Viking Style,也称the dragon style或the old Nordic style)风格。维京风格产生于19世纪早期,它从北欧古老的神话中吸取营养,在文学、诗歌、艺术等领域影响广泛,在装饰艺术中,则多表现为使用蛇状盘旋的龙,装饰主题较喜用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明确提出的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批对繁琐装饰的设计改革宗旨,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简单实用的传统设计观念,以及植根于乡村文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晚于欧洲)和新教禁欲简朴生活的设计艺术风格十分吻合。

设计改革首先从陶瓷业开始。一些艺术家开始着手设计价廉物美的日用瓷。1888个在哥本哈根举办了“工业和艺术展”,展会上丹麦著名瓷厂Bing Grondahl展出了由艺术家克罗恩(Pietro Krohn)设计的一套赫伦“Heron”系列瓷器,设计简单、大方、实用,是针对普通大众的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力斩首在功能与形式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法则(如图1)。

图1 克罗恩(Pietro Krohn)“Heron”系列瓷器,1888年

而在瑞典,艾伦·凯(Ellen Kay)成为“品位”的代言人,他的理想模型在卡尔·拉森(Karin Larsson)夫妇的农场得以实现。这对夫妇的家庭布置融合了瑞典的乡村传统和来自英国的新式设计特色,卡尔·拉森亲自设计了摇椅(如图2),而室内布置通过他的水彩画闻名于世(如图3)。1899年,卡尔·拉森出版了《在家中》(Ett hem)一书,他希望“为更多的人用一种愉快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家提供一种模式”(to serve as a model for many to furnish their home in a oleasant way)。同时他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重要的刊物《工作室》(The Studio)上发表文章和宣言《Creators of the Swedish Style》,号召斯堪的纳维亚的艺术家更多的参与到简洁的手工艺运动和传统中来。这些努力有效的促进了瑞典设计改革保持了民族浪漫主义和手工艺传统。

图2 卡尔·拉森(Karin Larsson)摇椅

图3 卡尔·拉森(Karin Larsson)水彩画

工艺美术运动促成了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类似瑞典工业设计协会的设计组织,挪威1918年成立了“手工艺和工业设计协会”,提出设计改革口号:“积极促进挪威的手工艺和工业向艺术方向发展”,旨在建立“手工艺、工业和艺术的有效的紧密联系”。芬兰于1910年成立了类似的组织,并着手革新了1871年成立的中央工艺学校,极大促进了芬兰第一代设计师的出现。著名的芬兰建筑和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就是现代建筑大师中真正完全受到正式高等教育的一个。这得归功于芬兰对设计教育的重视和改革。芬兰设计史上的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芬兰工艺的文艺复兴”。

设计组织和协会一方面积极促进设计改革,“虽然不少都按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的行会方式设计自己的生产行会,但从经济法则、人性因素、批量生产这几点来讲,它都远比英国同行站得更高,概念更明确”。另一方面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保证了传统工艺在工业化发展进期不至于受到损害。以瑞典为例,1873 年成立了人类学博物馆,以保护瑞典乡村文化;1874年成立了编织品工艺友好协会,保护瑞典古老的纺织技术和一些特殊的纺织图案;1891年瑞典第一座露天博物馆Skansen在斯德哥尔摩建造,博物馆中修建典型的古老乡村建筑,在室内展示大量的民间工艺、日常用品和民间服饰;1899年瑞典手工艺协会成立,专门负责研究遍布全国的各种古老的手工艺和技术。“由工业艺术的杰出作用和最初贡献”(Thanks to the primacy of industrial arts),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完美的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丢失自己的传统的手工艺特色,并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设计道路作了最初的保障。

2、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890年代,新艺术风格由法国和比利时传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瑞典被称作“Jugend”风格。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新艺术风格虽然也采用植物形态,半岛上有的是丰富的动植物题材,但不太使用抽象、卷曲、变形的形式,而多采用几何形态.

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芬兰著名的现代设计鼻祖埃利尔·沙里宁(Eliel Searinen)与其他两位建筑师一起设计了博览会上的芬兰馆,展馆极富现代感,巨大的花岗大门上,装饰着熊、松鼠和锥形的松森,取自芬兰乡村教学的塔形设计颇具地区的特征,沙里宁还设计了与室内配套的家俱(如图4)。

图4 埃利尔·沙里宁(Eliel Searinen)椅子,1900年

图5 艾尔弗·芬奇(Alfred Finch)爱尔斯(Iris)展室,1900年

在芬兰馆中还展出了爱尔斯(lris)工作厂的爱尔斯展室(如图5),由设计师艾尔弗·芬奇(Alfred Finch)主持设计,他出生于英国,在比利时长大,受比利时著名的设计改革家,凡·德·维尔德(Van de Velde)影响,与他是好友。他设计的产品价廉、简洁、实用(如图6),而另外一家著名瓷厂阿拉比亚(Arabia)从1895年开始,由奥伯格(Thure oberg)主持设计了一些颇具鲜明新艺术风格的灯具与瓶子。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阿拉比亚的产品就获得金奖,出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1902年出品了用手绘抽象图案作装饰的“芬尼亚”(Fennia)系列(如图7),最为引人注目。

图6 艾尔弗·芬奇(Alfred Finch)瓷器,1900年

图7 阿拉比亚(Arabia)“芬尼亚”(Fennia)系列,1902年

在瑞典,两家最著名的瓷厂古斯塔夫伯格(Gustavsberg)和罗斯特朗(Rorstrand)都分别聘请了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古纳·温涅伯格(Gunnar Wennerberg)(设计作品如图8)和A·情瓦兰德(Alf Wallander)(设计作品如图9、图10)为工厂主持设计,他们的设计清新、自然、典雅,采用动植物的自然主义造型,许多作品创造了跨越时间的“经典”,直到今天,依然享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图8 古纳·温涅伯格(Gunnar Wennerberg)碗,1900年

图9 A·瓦兰德(Alf Eallander)花瓶,1897年

图10 A·瓦兰德(Alf Eallander)茶具和咖啡具,1900年

丹麦主要受日本艺术的影响。皇家哥本哈根瓷厂的设计师克罗格(Arnold Krog)与法国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人员一样,喜爱日本风格,设计多以蓝、白、灰作主调,色彩和谐,被人们称作“皇家哥本哈根瓷”(如图11)。

图11 克罗格(Arnold Krong)“皇家哥本哈根瓷”瓶子

丹麦最有成就的设计师是托瓦尔德·宾德斯波尔(Thorvald Bindesboll),他在建筑、家具、平面、瓷器、书籍和装饰图案方面都颇有成就。它的设计简洁、有力、喜用象云或叶子的弯曲任意线条,鲜亮的色彩和装饰使作品生机勃勃(如图12、图13)。

另外一位著名的设计师是乔治·杰森(Georg Jensen),他原来是一位雕塑家,1904年,他在哥本哈根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采用传统风格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的手法设计金属制品,他的设计表面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装饰,但是作品富有感的形状令人想起成串的葡萄或是鲜花,他的设计作品突出功能、没有太多繁琐装饰,如图14、图15是他设计的银质餐具和剪刀。

当时“英国工业美术展览协会”(The Arts and Crafts Exhibition Society)出版的刊物《工作室》杂志在斯堪的纳维亚影响非常大,对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新艺术运动中的表现,著名的《工作室》发表评论:“遥远国度的一场有力的新的艺术探索”(A powerful new art movement is emerging in these remote countries)。

总的来说,在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艺术运动的设计改革中,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师们虽然无法超越历史局限,但是在探索、交流和实验中,渐渐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思想,形成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解读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处于欧洲的最北部,包括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冰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年极地生活的特点,北极圈内寒冷的气候,使这几个国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即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所谓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是一种现代风格,是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即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人文因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一种富“人情味”的现代美学。 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五个国家地处“欧洲之冠”与外界相对隔绝,只靠丹麦的几个岛屿与欧洲大陆相连接,所以英国的工业化大革命并没有在那里出现,它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艺制作。 19世纪下半叶,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开始探讨现代主义设计。它们在保证传统工艺在工业化发展时不受到损害的同时能够把传统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起来,即向着“工业艺术”方向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包豪斯学校强调的功能 主义影响到了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 但是在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中并不盲从的接受功能主义,而是立足于本地区、民族的文化、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传统工艺和材料,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美妙的和谐设计风格。其产品的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 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1]。同时对于品质和细节的追求,使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很多产品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永恒的经典之作。 1解读20世纪3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作品首先在家具设计方面,20世纪30年代,瑞典工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简朴生活的追求及功能主义的融入,使瑞典的家具设计以“优雅”著称。瑞典现代设计师马姆斯登和马特逊为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哲学基础做出 了很大贡献。 他们的家具设计思想建立了瑞典居家环境轻巧而富于人情味的格调。如图1, 马特逊于1936年设计的扶手椅。这种家具轻巧而富于弹性,提高了家具的舒适性,同时又便于批量生产。荷兰的阿尔瓦·阿尔托是以用工业化生产方法来制造低成本但设计精良 的家具而著称的设计师。 阿尔托善于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如图2他于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是采用胶合板和弯木制成的,轻巧而适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既优美雅致而又毫不牺牲其舒适性。在阿尔托的作品中斯堪的纳维亚的功能主义体现的十分明显。阿尔托还运用当地材料,结合工业化的精神,对旧形式提出改良,如图3他设计的“Y ”型和三条腿的坐凳,改变了四条腿的模式,是对传统家具的一个突破。 在建筑方面,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赫尔辛基“文化宫”和“芬兰 宫”(图4)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的先声。在1937年的巴黎世博会 上,阿尔托设计的芬兰馆,以“运动中的木”为实施方案,柱子以藤条绑扎圆木,曲折的外墙则用启口木板拼接而成,小巧精致、典雅秀美,被誉为“木材的诗篇”。建筑的地点是在赫尔辛基的图朗阿提海湾,纯白的建筑耸立在山上,远远望去像蓝色海洋里白色的风帆,带 给整个赫尔辛基无限的动感[2] 。 在灯具制造方面,经久不衰的汉宁森的PH 系列灯具,在192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获得了金牌,并且至今仍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如图5。PH 系列灯具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也体现了艺术设计的根本原则: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在陶瓷、玻璃器皿方面,瑞典形成了所谓“瑞典现代”风格。这种新风格的特点是器皿设计造型非常简单朴实,具有良好的功能,适应于大批量生产。斯堪的纳维亚的人情化设计也体现在阿尔托的玻璃制品上展现出来如图6,他在1937年设计的花瓶,采用了有机形态的造型,随意而有机的波浪曲线轮廓,打破传统对称玻璃器皿的设计标准,其创作灵感来自于芬兰湖泊的边界线。他的玻璃制品参加了巴黎国际博览会,成为世界众多博物馆的珍藏品。他主张在设计上应用自然物质与有机形式,并且以流线型为设计特色,表现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的风格。 2解读20世纪40、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作品 20世纪4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 色彩也有早期的原色改为调和色彩,材料的选择也原意使用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到了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朴素而有机—————————————————————— —作者简介:李靖(1979-),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产品设计。 解读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 Interpretation of Scandinavian Design Style 李靖Li Jing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113001)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Fushun 113001,China )摘要: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 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人文因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本文对其进行了探讨。 Abstract:Scandinavian design refers to a kind of design style which is popular in international in 1930s-1950s.It integrates the modern design idea and the traditional design culture,and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the product,but also stresses the embody of human factors in the design,to avoid too rigid and severe geometric forms.This study discussed it. 关键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设计风格;作品Key words:Scandinavia ;design style ;works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035-02 ·35·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

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

10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0.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其设计一直以“一枝独秀”的姿态出现。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形成了设计上以功能为第一要素的功能主义思想,强调从社会民主、使用目的和大众经济水准的角度来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 20—30年代北欧五国逐步形成了既不同于奢华的法国装饰艺术风格,又不同于美国商业味浓厚的流线型风格,同时有别于冷漠理性的德国设计的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其特征是:①注重现代与传统、机械化与手工艺、理性主义与人情味的巧妙结合(三个结合),②风格简朴、典雅、明快,③合理运用自然材料并突出材料自身的特点,④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⑤既强调产品的高度理性主义的实用性,⑥又在其设计中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温情脉脉的情调,开创了一种经典的现代设计风格。取得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平衡点。 北欧设计集中于陶瓷、玻璃、灯具、家具及室内设计等方面, 比较突出的国家有瑞典、丹麦和芬兰等。 30年代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走向国际的时代。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大工业相结合,民族、地域特色与国际主义相统一在设计上的典范,其独特的设计特征和近乎完美的设计作品,对以后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也给寻求工业设计发展的国家很多启迪。 别具一格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早在30年代就逐步形成,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和关注。这种风格在四五十年代逐渐成熟,并通过五十年代的一系列国际展览广为传播,成为世界工业设计界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牌。 1954年,美国举办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览,把它作为“优良设计”的例子介绍给美国设计师和社会各界。 1956—1957年在德国举办了“丹麦的新式样”展览,1960—1961年在美国举办了“丹麦的艺术”展览,1958年巴黎艺术博览馆举办了名为“斯堪的纳维亚的式样”的展览,向巴黎人民展示了北欧设计的风采。1961年在伦敦等国际都市举办了“芬兰制”展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国际性展览,向世界各国工业设计界全方位展示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设计的面貌,一股清新的北欧设计旋风刮遍了世界各地,对全球工业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瑞典的设计 瑞典是北欧最早出现自己的设计运动的国家。1900年即已成立了类似于德意志制造同盟的设计组织——瑞典设计协会,功能与德国工业同盟类似,旨在促进设计界的接触,最终达到提高瑞典产品设计水平的目的。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点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点 1、人情味 欧洲现代设计兴起时,曾出现过虽然功能合理、价格也能为大多数人所承受,但在造型上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形成呆板僵化简单粗糙和冷漠无情的感觉,使人产生反感。北欧设计在1900年巴黎博览会初次与世界见面时,就以其既具现代化,又有人情味的展览品在设计界引起轰动,使评论家倍加称颂,使消费者十分青睐。为什么北欧设计具有如此独特的人情味?我们考虑不外乎以下5个因素: 家庭气氛 北欧四国同处北极圈附近,冬天漫长,而且还有漫长的黑夜。由于气候特点,人们往往在家里交往,因此对"家"的概念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加重视,对"家的气氛"比其他国家都研究得透彻。所以北欧从住宅、室内、家具、陈设以及家居用品的设计都浸透了人情味 传统风格 北欧设计的现代化,倾注了各自传统的民族特点和传统风格,而不是激进地把现代和传统对立起来,因此容易使本国人民甚至他国人民感到亲切而被接受,必然出现了具有民族传统特点、丰富多彩的北欧现代化设计。 天然材料 北欧地区人民钟爱天然材料,除了偏爱木材以外,皮革、藤、棉布织物等天然材料都被赋予新的生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北欧也用镀铬钢管、ABS、玻璃纤维等人工材料,但整体来说采用天然材料是北欧设计别具人情味的原因之一。 手工艺 在现代产品中采用机械加工的同时,有些还部分用手工艺加工,这是北欧产品加工精湛难以模仿的原因之一。手工艺在现代设计特别是家具制造中体现出了人情味。 简约造型 北欧设计按原来的传统做设计,并加以现代化。丹麦的设计师凯·保杰森曾说,"让线条带有一丝微笑",道出了北欧家具人情味的真谛。北欧四国的家具造型是符合现代设计的主流风格--简约主义(Minimalism)的。简约主义的主要精神是摒弃繁琐、崇尚简约、强调精粹、重视功能。 2、独创性、不随风 北欧设计崇尚独创精神,他们一些有水平的设计人的信条是“不重复自己的作品,更不抄袭别人的作品”,以至新设计、新思路层出不穷。这些独创,往往不仅限于造型本身,而且更多的是由材料应用的创新和结构方法的创新带来的新的造型。在这方面北欧有些创新的项目为世界产品设计做出了贡献。北欧设计另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锁定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路线,任何外界干扰均不动摇。北欧的设计师,不愿被控制流派思想所支配,不愿随风摇摆,随波逐流,充满了自信,坚持各自的设计路线和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作者:彭虤虤 摘要: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设计运动之一,它是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互为关系入手,对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现代艺术客观化趋势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经过短暂的流行后,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便逐渐势微。 无论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都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它们的中心是逃避乃至反对工业技术,反对工业化,反对现代工业文明。而且以上三个设计运动在艺术上借鉴的都是繁杂细密的传统装饰,但是,大工业生产初期的技术水平和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显然无法完成产品的这种艺术追求。与手工技术相比,大工业生产技术无疑是一种进步,问题在于找到能与这种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技术相匹配的艺术加以整合,创造出能代表大机器时代的优良的设计。人们希望在保持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能享受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如何掌握机械的艺术潜能,探询的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现代艺术。在同期出现的现代艺术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客观化趋势,这股潮流中涌现出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绝佳的方案。大工业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直接促成了一场现代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完结篇01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摘要 追溯历史,分析历史,发现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按部就班。每一个文明,每一个发展都是那么必然。就像一个转动的齿轮,不管齿轮怎么转动仍然逃不过齿对齿的转动,这就就是趋势。然而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也逃不过历史发展的趋势按部就班的产生了,各种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就像两个齿轮,在转动时下一次相遇的机会是必然的,看的就是得转几圈后在相遇。现代主义设计是幸运的它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转动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是由19世纪一大批的思想家提出平等、博爱、自由等观点后影响到设计领域的。随后又发展了新艺术运动,它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完善,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在之后现代主义设计代替了新艺术运动而成为20世纪初的潮流。本人就据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单的论述,把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的串接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进程,从而更好的了解艺术的发展。介绍的过程中本人也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表示自己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形势机械美功能主义大众服务 引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起正在改变。而改变时必然的,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的出现也只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出现也就代表着衰败和消失。可谓“后浪推前浪,前浪埋在沙摊上”,现代主义设计虽然顺应时代发展替代了新艺术运动,但他的出现也预示了他的衰败。我们在这里就从他的“替代”和“衰败”着手从而分析它的必然性。 第一章现代主义设计思潮 1.1现代主义设计形势及特点 随着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规律,建筑史艺术发展最敏感的艺术,它的改变和发展引领着其他艺术的发展。 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把现代建筑设计引向纵深,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建筑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全文共分为四章: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这一点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因为其建筑设计不是为王公服务,就是为教会服务,或者为国家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所谓“穷人没有设计”。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这个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但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相一致的。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包括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也包括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阶级社会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关键词:比较;区别;单纯追求 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二、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 一、本章主要内容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与工业产品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时代的平面设计 二、重点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与工业产品设计 三、难点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 四,内容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如果抛开特定所指,仅就字面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今日的”或“未来的”。如果要追溯这一名词的出现,它最早在西班牙作家翁尼斯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一书中出现,并且指出:“‘后代现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以由国家垄断向国际间跨国垄断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诸多矛盾与冲突。”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后现代主义设计”,从本质上说,它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和设计运动。如上一章所述,这种反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到70年代以后,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失去了昔日的荣耀。这种转变在建筑设计领域曾发生过一个著名事件。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山畸实设计、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的普艾特一伊戈(Pruit-lgoe)住宅区的三栋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大楼,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32分被炸掉。那个日子被英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后现代建筑语言》中,定为“现代建筑死亡的日期”。这种说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摘要: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设计运动之一,它是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互为关系入手,对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现代艺术客观化趋势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经过短暂的流行后,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便逐渐势微。

论现代主义

《设计学概论论文》论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了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继而,从建筑革命出发,又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本质上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1919年包豪斯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 当代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第二、具象转向抽象。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第四、创造高于审美。西方自古代开始其艺术创作的传统就是求真,注重对客观外物的真实刻画和记录描写,但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开始让人们发现物质的东西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人们因为经济发展变得异化了,变得心理变态了,变得心灵扭曲了,上帝死了,人们没有了精神支柱,孤独无依无靠,信仰缺失,唯利是图,于是作家开始在作品中寻找活着的意义,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挖掘主体心灵世界深处的意识的流动。现代主义文学的这个转向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科对人的意识的专注也有一定的关系。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之后发展出非常多的新设计风格,基本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发展。而这些设计基本上都是基于形式主义的探索,采用的方式也都基本与装饰主义分不开,比如一度风行的后现代主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除了采用装饰主义来重新诊注设计之外,还有一些设计家从其它方面来企图发展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是解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下面就这两个比较重要的运动作一简单介绍。 l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 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奎斯·德里达(Jaoques 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80 年代以来的事情。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又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们厌恶,或者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此没有力、法对控制设计30 、40 年之久的现代主义一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种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 生的。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柏纳德·楚米(Bernard Tschumi)、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en)、扎哈·哈迪特(Zaha Hadit)、丹尼·雷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库柏·辛门布劳(Coop Hinunelblau)等人。其中,影 响最大的是弗兰克·盖里。 从字意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是指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标准与原则。因此,如果要对解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应该是从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或者现代主义的具体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有一个研究开始。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与认识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对于现代主义的真正了解和透彻认识,是没有可能对解构主义有真正了解的。美国艺术评论家里查·赫兹曾经对我说:如果要谈后现代主义,可能要花2 / 3 的时间来谈现代主义。对于解构主义的认识,其实也是这个问题,也具有同样的接触和了解方式。 乔治·格鲁斯柏格在他的《解构主义·导论》一文中说:解构主义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个符号,它不过是一个激进的方面,目的是发现,是对于我们自身的发现。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虽然一时先声夺人,特别在设计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研究生当中非常热门,但是,它却从来没有能够好像1920 年代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 年的荷兰风格派,或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 摘要:本文主要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以及主流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对比了这两种设计风格的异同,同时论述了这两种主义水火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现代主义是一个硬币的正面,那后现代主义就是硬币的反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逆向继承,这两种主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理性主义;以人为本;形式 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源于建筑设计。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贵族服务的,也只有贵族才能有财力享受这一殊荣,因为建筑设计的服务对象无非就是君王、教会和国家。有为西方学者说的好“穷人是不配享有设计的”,设计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本该就是为富人服务的。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当时这个新建筑运动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这次运动的主流思想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非常一致的。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一、什么是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 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二、后现代主义的诞生 后现代主义设计不是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三、现代主义诞生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

现代主义初期产生的设计流派

现代主义初期产生的设计流派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 野兽主义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中央,发现马尔凯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被广泛地认同。翌年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兽主义则已是影响巨增,势头高涨了。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也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野兽主义继续着后印象主义文森特·梵高、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有人把野兽派看作是广义的表现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野兽派不是一个艺术运动,祗是马蒂斯等人艺术生涯中短暂的一个阶段,一个特别注意线和色彩表现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缚的阶段。马蒂斯后来回忆说:”对我来说,野兽时期是绘画工具的试验,我必须出一种富于表现力而意味深长的方式,将蓝、红、绿并列融汇。”野兽主义作为社团存在的时间祗有二三年。参加这一社团的艺术家后来朝着不同的目标,继续作新的探索。野兽派主要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他们三人在1905年至1908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勇猛。其中尤以马蒂斯最足以称为野兽派的一代宗匠。他的画多以女人作为主题,影响他最深的就是女性的美,他反复画女人的形体,注意韵律的和谐与优美。《奢侈.静寂.逸乐》和《裸妇》即为其代表名作。野兽主义画家们广泛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设色,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结构上的原则,不顾体积、对象和明暗,用纯单色来代替透视。马蒂斯的老师莫罗曾对他说过:“你必须使绘画单纯化。”所以作为野兽主义始终的代表马蒂斯顽强地使色彩恢复它本来具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 前言 在历经威廉·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 )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的不仅只是物品,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的现代主义设计过于遵循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原则,严重忽视了人们情感和审美需要,同时也改变了设计的初衷“设计是为人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致使现代主义设计走向衰落。后现代主义设计是起源于现代主义设计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纯理性的反叛,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在风格上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 那么,到底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有什么异同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理念知识 (1)哲学上现代主义设计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设计 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2)思想上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 义设计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合情性、以人为本。 (3)方法上现代主义设计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 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 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4)语言上现代主义设计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装饰等于罪恶;后现代 主义设计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 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 (5)形式上,反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人认为:现代主义设计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 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设计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种 的社会历史意义不同。 二:代表人物思想 (1)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他的建筑设计艺术是把纯粹的现代主义具体化,他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在他闻名世界的著作《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 ,1923)一书中,剧烈否定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 和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提倡简洁、纯净的几何形式,他认为这是 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形式。 1926年,勒·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地步独 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这些都是由于采用框架 结构,墙体不再承重后产生的建筑特征。在20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建筑完全 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就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下文代表作介绍)。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