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动物生殖与发育

海绵动物生殖与发育
海绵动物生殖与发育

海绵动物生殖与发育

发布时间:2006-11-29

海绵动物的生殖为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方式。无性生殖是以出芽生殖为主,多发生在海产种类中。出芽时亲本的变形细胞,特别是一些原细胞由中胶层迁移到母体的顶端表面聚集成团,然后发育成小的芽体,随后脱落到底部发育成新海绵,或与母体相连形成群体。淡水海绵及少数海产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芽球(gemmule),也被认为是一种无性生殖,个体中的原细胞摄食了大量的物质之后聚集成团,外面包围一层造骨细胞。在原细胞团之外自行分泌一层保护膜,其成分类似于海绵丝,以保护内部的芽球细胞,之后造骨细胞分泌一层双盘状或针状的骨针,使芽球具有很强的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一个海绵动物可以形成许多的芽球。以后当外界条件适当时,芽球内的细胞通过微孔(micropyle)释放出来,再形成一个新个体。海产种类的芽球外面包有海绵丝,具有或不具有骨针。少数种类的芽球不具有海绵丝。

海绵动物的再生也被认为是一种无性生殖,许多种类的海绵都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例如白枝海绵,它的身体碎片只要大于0.4mm,并带有一些领细胞,就能再生成一个新个体,这是由于海绵动物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聚合能力与识别能力。也有人将海绵动物的身体用机械方法压碎,将细胞分离,再用纱布过滤,其滤液中的分散细胞再放入海水中培养,结果分离的细胞又重新聚合,并分别迁移到正确的位置上,最后形成一个或几个新的个体。还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是由Galtsoff(1925)所进行的,他用两种不同属的海绵做实验,即一种是细芽海绵(Microciona),其细胞具红色素;另一种是Haliclona,其细胞内具黄色素,他将两种预先分离成悬液的海绵细胞混合在一起,起初两种细胞随机聚合,但很快两种细胞按种彼此分开,分别形成红色细胞群及黄色细胞群,以后两种不同的细胞群各自分化,最后形成细芽海绵(红色素细胞)和Haliclona(黄色素细胞)两种新个体。以后也发现许多淡水海绵及海产的海绵都有此特性。后来有人用实验证实了海绵细胞表面的一种大分子量的糖蛋白是海绵细胞的识别分子,它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同种的细胞能聚合,不同种的细胞相分离。同种细胞的聚合能力使它能再生及组成新的个体。

除了四射海绵(Tetractinellida)之外,海绵动物均能行有性生殖。大多数种类为雌雄同体(hermaphordite),但精子与卵常不在同一时期成熟。少数种类为雌雄异体(dioecism)。生殖细胞由中胶层中的原细胞形成,有时领细胞也可以失去鞭毛及原生质领而变成精原细胞(spermatogonia),再分裂形成精子。精子成熟后随水流排出体外,并随水流进入其他个体的鞭毛室。有人观察到某些热带地区的海绵能突发性的释放精子于海水中,形成一条乳白色的云雾状的精子带,其长度可达2—3m。一个海绵释放了精子常可诱导周围海绵也释放精子。释放出的精子随水流进入其他个体的鞭毛室之后,再进入领细胞。这时领细胞失去领及鞭毛,携带着精子到中胶层与卵融合而成受精卵。大多数海绵动物的受精卵是在体内发育。一些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由于胚层的逆转而有很大的特殊性,不同纲的海绵胚胎发育过程也不尽相同,这主要表现在海绵动物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幼虫。在钙质海绵中,形成中空的两囊幼虫(amphiblastula),在寻常海绵纲中形成实心的实胚幼虫(parenchymula)。

钙质海绵,例如白枝海绵或毛壶的受精卵在母体的中胶层中发育,当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形成16个细胞时,构成动物极的为8个小细胞,构成植物极的为8个大细胞。动物极的小细胞分裂较迅速,分裂到一定数目的细胞之后,形成了一个具有囊胚腔的囊胚,小细胞面向囊胚腔的一端都长出一根鞭毛,以后小细胞经大细胞间的开口向外翻出,结果小细胞的鞭毛移到表面,形成了一个一端有鞭毛、一端无鞭毛的两囊幼虫。两囊幼虫随水流离开母体,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之后经过小细胞的内陷、或大细胞的外包,或两种方法的联合而形成了两层细胞的原肠胚状,并固着在底部。原来动物极的具鞭毛的小细胞形成了成体的胃层(领细胞层),原来植物极的大细胞形成了成体的皮层(扁平细胞层),再由两层细胞共同形成中胶层及变形细胞。海绵动物的这种细胞分化与分层,与所有其他多细胞动物的胚层分化不同。在除海绵动物之外的其他后生动物中,动物极的小细胞发育成成体的外层(即外胚层),植物极

大细胞发育成内层(即内胚层)。钙质海绵动物的这种动物极与植物极细胞相反的分化现象称为逆转现象(inversion),因此它的两层细胞不称为外胚层与内胚层,而分别称为皮层与胃层。发育中的逆转现象是将海绵动物列为侧生动物的原因之一。

钙质海绵中特别是复沟型海绵在发育中也经过一个原始阶段的重演,即发育中经过一个单沟型的原海绵(Olynthus)阶段,再经过一个双沟型的发育阶段之后,最后才形成一复沟型的成体。大多数六放海绵及寻常海绵发育中经过一个实胚幼虫,实胚幼虫的外表面除后端外均为具鞭毛的小细胞,以后具鞭毛的外层细胞移入内部,形成胃层,内部的变形细胞移到外面形成皮层。寻常海绵纲中,许多复沟型种类,发育时直接来自一个复沟型幼虫(rhagon),这种幼虫具有宽阔的基部、狭小的顶端、很大的海绵腔、很小的鞭毛室,经过体壁褶叠后发育成复沟型成体。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_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分析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是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节的内容。教材选取了蛙的生殖与发育来说明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它们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类群,唤起学生关爱两栖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料,并有效地进行互联网搜索,以一系列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个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法方法:观察、讨论、探究、启发 教学过程: 赏析诗词,引入新课: 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雨声、蛙声,这是初夏雨夜特有的音响和气氛,而且在闲敲棋子伴着灯花坠落的孤独中,更加衬托出友人因雨阻隔未能践约,“闲敲”句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诗人深夜寂寞和失望的情怀。)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通过图片、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 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导学案

第1节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导学案 一、要点梳理 1.生殖分为生殖和生殖两类;进行生殖的动物都具有生殖系统; 2.动物的生殖系统一般由、和附腺组成; 3.动物的生殖系统在结构方面是一个由到,由到的 演化过程。 4.动物的有性生殖的生殖类型主要有两种:和;少数动物还 存在现象; 5.卵生是动物的一种普遍的生殖现象,是指在母体外发育,并孵化为新个体。卵生 的动物有大多数昆虫、、、蛇、等; 6.胎生的动物主要是绝大多数的动物,如牛、羊、人等;哺乳动物的胎儿在母 体的内发育,胎生的动物一般会有现象;胎生可以为胚胎提供良好的 和的发育条件,以及良好的结构保护,使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7.少数动物可以进行卵胎生,如田螺等,这些动物的受精卵在内发育,母体产出 的是,但受精卵发育所需的营养不是从获得,而是来自自身的; 8.动物的受精过程实质上就是和结合的过程;动物的受精有受 精和受精两种类型; 9.体外受精的运动直接把精子和卵子排到中,并结合成受精卵,这种受精过程不 需要亲体参与就可完成;如、等动物就是体外受精的; 10.体内受精是指将精子送进雌性内,并在雌体内完成受精过程;进行体内受精的 动物都会出现交配行为,也有复杂、精致的系统,包括交配器官;如等动物都是体内受精的; 11.动物的个体发良是指从开始。直到的整个发良过程;包 括发育和发育两个阶段; 12.胚后发育分为变态和我变态两种发育方式;昆虫一般是变态发育的,且又分为变 态发育和变态发育两种;其中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受精卵、幼虫、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发育称为发育; 二、温馨提示

1.自然界体外受精的生物包括鱼类与两栖类,是指精子与卵细胞在雌性生物体外结合产生受 精卵的受精方式.这种受精形式一般在水中完成。精子可利用在水中运动的能力,游向卵细胞并与其结合。 2.两栖动物的生殖最常见的是蛙类,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 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不要 误认为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4.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 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昆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要经过5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幼虫经过5次蜕皮,逐渐长大。最后变成成虫。 三、解题指导 下列与美丽的蝴蝶发育方式不同的昆虫是() A.菜粉蝶 B.螳螂 C.家蚕 D.蝇 “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菜粉蝶、蝴蝶、家蚕、蝇蜂同样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然而螳螂的一生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非常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 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B描述的是植物的开花现象,不是生殖现象;A是动物产卵,C是蛙儿为了吸引异性而鸣叫,D是鸟儿的筑巢行为,CD都是繁殖行为; B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动物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外受精的是() A.青蛙B.老鹰C.家兔D.蝗虫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蛙是体内受精、变态发育B.鸡是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动物和人的生殖与发育

重点知识: 动物的生殖方式; 人体的主要生殖器官;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 学生注意点: 卵胎生、卵生、胎生的区别。 生殖是亲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有性生殖是动物最普遍的生殖方式。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动物的生殖方式有卵生、胎生和卵胎生。卵生和卵胎生营养物质来自受精卵本身,胎生营养物质来源于母体。 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胎生为胚胎提供良好的营养和温度恒定的发育条件,以及良好的结构保护,使环境的不良影响到最小程度。卵胎生有田螺、鱼、蛇、蜥蜴和某些昆虫。 克隆指人工遗传操作的动物无性繁殖。第一只克隆动物是多利羊。 受精指的是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动物的受精有体内(基本是水生动物)和体外(少部分水生动物)受精两种方式。 动物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胚胎发育指幼体脱离卵膜(卵生)或母体(胎生)的发育时期。胚后发育指脱离卵膜或母体至性成熟分为无变态发育与变态发育。无变态发育,成体和幼体结构相似,变态发育有很大的不同(青蛙、蟾蜍,大多数昆虫)。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区别在于有无明显的蛹期。 人的生殖与发育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此外还有阴囊、输精管、阴茎等附属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此外还有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附属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受精卵先发育成胚泡,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最后形成胚胎,8周左右成为人形,胎儿与母体通过脐带连接的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期大约40周,280天左右,分娩是指成熟胎儿连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出生之后则进入哺乳期。 人体青春期身体发育的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生殖器官由幼稚型发育为成年型;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心理变化主要在于性格和行为上,男性表现出:勇敢、坚强、乐于竞争,女性:温顺、富有同情心。性意识逐渐增强由初期的疏远到朦胧依恋,这都是正常的,但是这正是我们修身、学习的最佳时段,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好好学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复习课题: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识别鸟卵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3、理解概念: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早成雏、晚成雏、两栖动物 4、关注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培养热爱鸟类、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构建框架 二、自主探究、跟踪训练 自主探究一 1、昆虫的生殖特点? 2、比较昆虫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跟踪训练一 1、“蜻蜓点水”现象是蜻蜓在() A饮水B取食水面动物C产卵D洗浴。 2、夏天,令人讨厌的蚊子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发育过程经历了() A 卵、蛹、成虫三个阶段 B 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C 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D 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

3、蝉蜕是一味中药,它是蝉发育过程中蜕掉的一层“皮”。下列有关蝉的正确叙述是() A.蝉的鸣叫是一种觅食行为 B.蝉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C.蝉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D.这层“皮”是蝉的外骨骼4、图为昆虫发育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昆虫一生经历了不同阶段,若图B表示昆虫发育过程中的蛹期,则D 可表示昆虫发育的时期。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家蚕的发育可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为,养蚕是为了收获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图中的时期。 (3)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该发育过程属于,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其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图中,消灭的最佳时期分别为 自主探究二 1、两栖动物的生殖发生在什么季节?生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2、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这种发育方式叫什么? 3、比较幼体蝌蚪和成蛙的异同。

第八章 动物和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第八章动物和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概念与规律】 一、动物的有性生殖 1.动物的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1)组成:生殖腺、生殖导管和附腺。 (2)结构:由不完善到完善,由雌雄同体到雌雄异体。 2.动物的生殖类型 (1)动物的有性生殖基本上有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两种类型,此外有些动物的生殖方式是卵胎生(ovoviviparity)。 (2)划分生殖类型的两个标准: ①一是从母体产出的是卵还是胎儿; ②二是胚胎发育时所需要营养物质是从母体获得,还是从卵黄获得。 3.动物的受精 (1)卵子与精子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 (2)动物的受精有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种方式。 (3)受精方式与生殖类型的联系:体内受精可以是卵生也可以是胎生,体外受精则一定是卵生。 (4)脊椎动物的生殖方式 4.动物的个体发育 (1)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开始,直至器官系统形成和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2)个体发育一般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3)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开始到幼体脱离卵膜(卵生)或母体(胎生)的发育时期。如蛙胚胎发育的全过程是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细胞

帮你学科学 77 分化,最后发育成蝌蚪为止。 (4)胚后发育:幼体从脱离卵膜或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发育时期。 (5)胚后发育可分为无变态发育和变态发育两种类型,无变态发育又叫做直接发育,变态发育又叫间接发育。 (6)昆虫中变态发育有两种类型: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如:蚊、蚕。 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如:蝗虫,蟑螂。 二、人的生殖与发育 1.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 ① 由睾丸、阴囊、输精管、阴茎等器官组成。 ② 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它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 ① 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② 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它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③ 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 2.生殖过程: (1)受精(fertilization ):成熟的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是新生命形成的第一步,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怀孕(conceive):受精卵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一面向子宫移行,直至胚泡着床于子宫内膜,母亲怀孕。 (3)胚胎发育和分娩(bivth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分娩。 ① 8周左右的胚胎称为胎儿,已初具人形。 ② 怀孕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分娩出称为婴儿。 ③ 卵细胞的细胞质含丰富的卵黄为受精卵及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④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通过与脐带连接的胎盘从母体吸取营养物质和氧,同时也通过胎盘将二氧化碳等废物经母体排出体外。 3.青春期的生长发育: (1)青春期(10~20岁)是指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 (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① 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② 内脏功能日益健康:如脑、心、肺等生理功能明显增强。 ③ 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由几乎静止状态转入迅速发育状态。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总结

基础知识巩固 、动物的生殖系统 1、组成: 、生殖类型: 如田螺和某些昆虫、鱼、蛇、蜥蜴等,是对不良环境长期 二、受精方式: 1、体内受精: 2、体外受精: 四、动物个体的发育: 2、胚后发育:从脱离 五、发育类型: 、昆虫的生殖 受精,卵生。 、昆虫的发育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胎生:受精卵在母体 (内或外)发育 2、卵生:受精卵在母体 (内或外)发育 3、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 (内或外)发育,但是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来自 1、无变态发育:又称 ,幼体和成体 差异较 小 。 2、 变态发育:又称 ,幼体和成体 差异较大。 3、 变态发育的两种类型 4、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三个时期: (若虫)、 5、 完全变态发育的四个时期: 2、演化过程:结构从不完善到 、从雌雄同体到 形成的繁殖方式。 1、胚胎发育:从 开始到脱离 为止。 为止。 雌雄

1.昆虫的发育经过了 和 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 ,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蚱蜢、蝼蛄等的 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2. 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和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 做完全变态。如:菜粉蝶、果蝇、棉铃虫、松毛虫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 、鸟卵的结构 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功能是 养一段时间的,属于 例题解析 的差别 雌雄 受精,卵生。受精必须在 完成。 、两栖动物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经过了 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 在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许多差异, 幼体生活在 ,用 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 呼吸。像 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 鸟的生殖和发育 、鸟的生殖 具有明显的 性。筑巢后,雄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 行为,如仙鹤跳 舞、孔雀开屏等,然后,雌雄鸟交配,精子与卵细胞在 结合成受精卵。 卵黄膜、卵黄(功能是 )、胚盘(内有 ,是 的部位)组 成,其中后三部分结构构成了鸟卵的 三、鸟的发育 鸟的受精卵在 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 胚胎停止发育,需由亲鸟 才能继续发育。雏鸟可分为两类:像雏鸡一样,孵出 时已充分发育的,属于 ;像雏蓝山雀一样,孵出时尚未充分发育、需由亲鸟喂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基础知识巩固 一、昆虫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 1.昆虫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________,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蚱蜢、蝼蛄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2.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和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菜粉蝶、果蝇、棉铃虫、松毛虫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受精必须在_______完成。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许多差异,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__ 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__________呼吸。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的生殖 具有明显的_______性。筑巢后,雄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_______行为,如仙鹤跳舞、孔雀开屏等,然后,雌雄鸟交配,精子与卵细胞在_______结合成受精卵。 二、鸟卵的结构 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功能是______________)、胚盘(内有_______,是_______的部位)组成,其中后三部分结构构成了鸟卵的_______ 。 三、鸟的发育 鸟的受精卵在_______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

武威市中考生物专题23 人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武威市中考生物专题23 人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在人体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的部位是() A . 子宫 B . 卵黄 C . 输卵管 D . 阴道 2. (2分)下列结构中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 A . 输卵管 B . 阴道 C . 卵巢 D . 子宫 3. (2分) (2018七下·昌吉期末) 人类的胚胎发育是在哪两个部位先后完成的() A . 输卵管和子宫 B . 卵巢和输卵管 C . 子宫和阴道 D . 卵巢和子宫 4. (2分)(2017·港南模拟) 在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能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性器官分别是() A . 阴茎、子宫 B . 阴茎、卵巢 C . 睾丸、卵巢 D . 睾丸、子宫 5. (2分) (2018七下·峨山期末) 请不要在孕妇身旁吸烟,有害物质会通过孕妇影响胎儿。孕妇和胎儿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 . 羊水 B . 卵巢 C . 胎盘 D . 输卵管 6. (2分) (2016七下·昆明期末) 有关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身高突增 B . 生殖器官的发育几乎停滞

C . 出现第二性征 D . 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7. (2分) (2016八上·广饶期中)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A . 母体 B . 子宫 C . 胎盘 D . 卵黄 8. (2分)鸡的受精卵开始发育是在() A . 母鸡体内 B . 母鸡体外 C . 孵化箱内 D . 母鸡孵卵时 9. (2分) (2015八上·定陶期末) 图乙中“发育中的幼雏”是由图甲中的哪一部分受精后发育来的?()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0. (2分)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A . 卵、若虫、蛹、成虫 B . 卵、若虫、成虫 C . 卵、蛹、若虫、成虫 D . 卵、蛹、成虫 11. (2分) (2018八下·农安月考)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鸣叫的意义是() A . 雄蛙呼唤雌蛙前来交配,完成体内受精 B . 雌蛙呼唤雄蛙前来交配,完成体内受精 C . 雄蛙呼唤雌蛙前来抱对,促进排卵排精 D . 雌蛙呼唤雄蛙前来抱对,促进排卵排精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 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青蛙(frog)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 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amphibian)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可能是由于累进化来的。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阐述观点 说明道理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 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 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么? 点拨指导 得出结论 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解释说明 知识回顾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章节测试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选择题 1.蝗虫与家蚕个体发育比较,蝗虫生活史中不具有的时期是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夏天,令人生厌的蚊子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蚊子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A.受精卵→幼虫→成虫 B.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C.受精卵→蛹→成虫 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3.关于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某同学作了如下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B.其受精卵发育成幼虫都在母体外完成 C.其发育都经过5次蜕皮,都经历蛹期 D.其成虫都有发育完善的翅,适于飞行 4.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诗句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 A.求偶 B.筑巢 C.产卵 D.孵卵 5.日常食用的“茧蛹”实际上是柞蚕的蛹,由此判断柞蚕的发育过程经过()A.两个时期B.三个时期 C.四个时期 D.五个时期 6.以下对图示昆虫发育过程最正确的解释是() A.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B.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C.昆虫这种发育特点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7.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A.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8.蝗虫的发育不需要经过的时期是 A.成虫B.蛹C.卵D.幼虫 9.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应该是() A. 受精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10.小麦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A.卵细胞的成熟 B.精子的成熟 C.受精卵 D.胚或胚胎 11.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指 A.卵→蛹→茧 B.卵→幼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 D.卵→蛹→成虫 12.观察下图,图乙中“发育中的幼雏”是由图甲中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 A、1 B、2 C、3 D、4 二、非选择题 1.回答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问题: (l)果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它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2)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呼吸;青蛙的生殖特点是;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3)与青蛙的卵相比,鸟卵的特点是。 2. 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 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 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具有 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 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松毛虫个体发育中两个阶段的图片,请据图 说出它的个体发育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3)松毛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8条,则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 甲图 乙图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可以通过图片、标本或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 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 参考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分析。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基础知识巩固 一、动物的生殖系统 1、组成:、、。 2、演化过程:结构从不完善到、从雌雄同体到。 二、生殖类型: 1、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或外)发育 2、卵生:受精卵在母体(内或外)发育 3、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或外)发育,但是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如田螺和某些昆虫、鱼、蛇、蜥蜴等,是对不良环境长期形成的繁殖方式。 三、受精方式: 1、体内受精:、、、。 2、体外受精:、。 四、动物个体的发育: 1、胚胎发育:从开始到脱离或为止。 2、胚后发育:从脱离或到为止。 五、发育类型: 1、无变态发育:又称,幼体和成体和差异较小。 2、变态发育:又称,幼体和成体和差异较大。

3、变态发育的两种类型、。 4、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三个时期:、(若虫)、。 5、完全变态发育的四个时期:、、、。 一、昆虫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 1.昆虫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________,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蚱蜢、蝼蛄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2.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和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菜粉蝶、果蝇、棉铃虫、松毛虫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受精必须在_______完成。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许多差异,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__ 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__________呼吸。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的生殖

第六章 动物和人的生殖与发育背记

第六章动物和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1.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叫生殖。 2.生殖是生物体亲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3.有性生殖是动物最普遍的生殖方式。 4.高等动物的生殖都是有性生殖。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必须具有生殖系统。 5.生殖系统一般由生殖腺、生殖导管和附腺组成。 6.从结构上看生殖系统的演化过程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由雌雄同体到雌雄异体。 7.动物的有性生殖有卵生和胎生两种类型,此外有些动物的生殖方式是卵胎生的。 8.卵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孵化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大多数昆虫、鱼、蛙、蛇、鸟类生殖方式都是卵生。 9.胎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体内发育,受精卵发育的营养主要是从母体获得的生殖方式;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生殖方式都是胎生。 10.胎生的优点是:为胚胎提供良好的营养和温度恒定的发育条件,以及良好的结构保护。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体的成活率。 11.卵胎生是指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母体产出的是胎儿,但受精卵发育的营养不是从母体获得的,而是来自受精卵的卵黄。田螺和某些昆虫、鱼、蛇、蜥蜴的生殖方式是卵胎生的。 12.鸭嘴兽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有许多结构与爬行动物相似,生殖方式是卵生,雌兽也能哺乳,但没有乳头;是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的过渡类型。是证明哺乳动物起源于古代爬行动物的活化石。 13.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动物的受精分为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 14.不需亲体参与,精子和卵子即可受精,叫体外受精;许多水生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15.精子和卵子在母体内结合成受精卵,叫做体内受精;陆生脊椎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及小部分鱼类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 16.体内受精要有交配行为,需要复杂精致的生殖系统,包括交配器官。 17.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开始,直至器官系统形成和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18.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19.从受精卵发育开始到幼体脱离卵膜或母体的发育时期,称为胚胎发育阶段。 20.卵内卵黄含量较少的胚胎发育时间就较短,卵黄含量特别多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能直接从母体获得营养的,则胚胎发育时间就相应加长。 21.受精卵发育成幼虫或幼体后,从脱离卵膜或母体开始到性成熟为止,称为胚后发育。 22.胚后发育分为无变态发育(直接发育)和变态发育(间接发育)(蛙、蟾蜍、多数昆虫)。 23.昆虫的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蚊子、蜂、蚕)和不完全变态(蜚蠊、蝉、蝗虫)两种类型。 24.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发育叫做完全变态。 25.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的变态发育叫做不完全变态。它和完全变态发育相比没有明显的蛹期。 26.人工遗传操作的动物无性繁殖过程叫做克隆。 27.科学家反对克隆人实验。克隆羊“多利”像B绵羊(提供细胞核的绵羊)。 第二节人的生殖与发育

八年级生物上册19_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

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蟑螂、蟋蟀、蝉等。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为变态.. 发育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 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发育过程中,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会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做蜕皮。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蝗虫要蜕皮5次。】 【①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成虫,只是体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如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②蝗虫在三龄以后(即第三次蜕皮以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发育成能飞的成虫。也就是说,三龄以前的跳蝻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以前(即第三次蜕皮以前)的跳蝻。】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雄蛙有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能够鸣叫(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为了招引雌蛙。然后雌雄蛙抱对,各自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在水中卵细胞和精子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因受精过程发生在青蛙体外,所以称为体外受精。[体内受精一般是指受精作用发生在动物的母体内。]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刺激雌蛙和雄蛙同时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增加了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 (2)发育过程如下所示: 受精卵→有外鳃和尾的蝌蚪→外鳃消失、长出内鳃的蝌蚪(此时的形态和结构都很像鱼)→长出后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生物导学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编写:王莉审核:学案编号:C2SW—003授课时间:2014.2 【学习目标】 1、知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描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学习过程】自主阅读文本,合作、交流、展示 阅读教材P14——P17完成下题,小组内互查。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1、青蛙的发育是() A、经过完全变态的发育 B、经过由蝌蚪到成蛙的变态发育 C、经过由卵到蝌蚪的变态发育 D、由卵到蝌蚪到成蛙的变态发育 2、下列是两栖动物的是() A、龟 B、大鲵 C、鳄鱼 D、中华鲟 3、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4、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 A、陆地 B、水中 C、空中 D、水中或陆地上 5、青蛙将卵块产在() A、水中 B、青草上 C、泥土上 D、水底 6、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呼吸器官是() A、鳃、肺 B、鳃、皮肤 C、肺、皮肤 D、鳃、肺和皮肤 7、蛙鸣的生物学意义是() A、歌唱春天 B、招引昆虫 C、招引异性青蛙 D、吓退天敌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8、两栖动物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

9、阅读教材第13页内容,讨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10、通过图示,青蛙的卵块什么样子?里面有什么?受精过程发生在什么地方?青蛙的一生要经历几个过程? 11、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在受精,在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进行,幼体要经过才能上陆地生活。 13、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蛙声是指性青蛙的鸣声。 14、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器官是() A、外腮 B、尾 C、心脏 D、侧线 15、两栖动物不能成为完全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体温不恒定 B、心室中有混合血 C、肺不发达 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16、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A、卵——胚胎——幼蛙——成蛙 B、卵——胚胎——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7、由蝌蚪发育成青蛙不难看出() A、变态发育过程 B、鱼类进化到两栖类的过程 C、两栖类进化到爬行类的过程 D、鱼类和两栖类有亲缘关系 教(学)后记: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方面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容 学生活动 入 1、说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2、什么叫变态发育? 3、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 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这是描绘江南 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此 时此地,青蛙群聚,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 呢?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 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 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回忆知识,回答问 题。 观察图片, 答问题。

雄蛙在以鸣叫招 这是一种求 有利于种群 背上抱持许久,雌蛙产卵,雄蛙排 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水中漂浮一片片 东西,里面有许多 体外受精,有性 有尾,用鳃呼吸,只能 成体长出四肢,尾与鳃逐渐消失,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能在 生 在发育过程中,其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活习性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课。 学会观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使知识形象、准确,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能力。 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9章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复习提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蟑螂、蟋蟀、蝉等。 【﹡ 幼虫发育过程中,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会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做蜕皮。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蝗虫要蜕皮5次。】 【﹡ ①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成虫,只是体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如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②蝗虫在三龄以后(即第三次蜕皮以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发育成能飞的成虫。也就是说,三龄以前的跳蝻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以前(即第三次蜕皮以前)的跳蝻。】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雄蛙有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能够鸣叫(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为了招引雌蛙。然后雌雄蛙抱对,各自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在水中卵细胞和精子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因受精过程发生在青蛙体外,所以称为。 [ 体内受精一般是指受精作用发生在动物的母体内。] 【※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刺激雌蛙和雄蛙同时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增加了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

2021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 第10讲 人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含答案)

第10讲人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重点突破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例1】(2020·绵阳)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的精子、卵细胞以及受精卵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动物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偶数 B.卵细胞中的DNA分子总是成对存在的 C.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的形态一定相同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相等 【例2】(2020·内江)婴儿的诞生与图示生殖系统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A.图示生殖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③ B.受精卵的形成和开始分裂都发生在②中 C.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D.在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的 1.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在胚胎与子宫内壁接触的部分形成胎盘。胎盘与脐带相连。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正确途径是(B)

A.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C.胎儿→脐带→胎盘→母体 D.胎盘→母体→脐带→胎儿 2.(2020·临沂)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胚泡移入④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B.精子在③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C.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进入青春期,女孩会来月经是与④分泌激素有关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例3】下列关于动植物生殖、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生殖期的青蛙雌雄抱对,体内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B.毛毛虫长大后变成美丽的蝴蝶要经过卵、幼虫、成虫 C.鸟的受精卵从母体产出后,在亲鸟的孵化下才开始发育 D.用嫁接的方法可实现同一棵桃树上结出不同口味的桃子 【例4】2017年11月27日、12月5日,克隆猴“中中”“华华”相继在中科院某研究所诞生,它们是采用同一只猴的体细胞克隆的,这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的新时代。猴的克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克隆猴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本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古诗句、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两栖动物的生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或动画片,结合学生饲养蝌蚪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明确以下问题: 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两栖动物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自主探究。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关系的知识。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分析,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或网上查询来收集资料,探讨两栖动物在发展史上的兴衰过程,两栖动物的兴衰与生活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提高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 3.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理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限制;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