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数学基础(R语言描述)教学大纲

大数据数学基础(R语言描述)教学大纲
大数据数学基础(R语言描述)教学大纲

《大数据数学基础(R语言描述)》教

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数据数学基础(R语言描述)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大数据技术类相关专业

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22学时)

总学分:5.0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帮助企业用户在合理时间内获取、管理、处理以及整理海量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积极的帮助。大数据分析作为一门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中,数学是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数据处理、数据挖掘、评判分析等过程中,数学方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课程致力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基础数学知识传播,以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R进行数据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数值计算的相关计算,以及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到的数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从事数据分析挖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理论教学

2.实验教学

五、考核方式

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过程性考核。课程考核的成绩构成= 平时作业(10%)+ 课堂参与(20%)+ 期末考核(70%),期末考试建议采用开卷形式,试题应包括基本概念,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数值计算的相关计算,以及多元统计分析中与数据分析相关的方法,题型可采用判断题、选择、应用题等方式。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程丹,张良均.大数据数学基础(R语言描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2.参考资料

[1] 林智章,张良均.R语言编程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101012191。 2.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课程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8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8 。 5.课程学分数: 2 。 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讲授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2.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语言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3.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语言实际,多分析,多做思考练习题,以求透彻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动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的区别; 二、正确认识语言的性质; 三、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 二、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系统性)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区别 1.功能开放 2.构造灵巧 3.习得 二、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

视听语言课程总结

《视听语言》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任课教师:崔皓越 学时:54学时 考核方式:考查 学期:2013——2014年第一学期 班级: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1班、2班、3班、4班、5班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视听文化的年代,人们越来越依靠影像来获取信息,传播学家施拉姆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受众对于媒介产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否以最省力的方式获得最完整的视觉信息。视觉文化的发展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而人们日益增高的视听审美水平,也对从业人员和即将走上影视传媒道路的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的专业课程《视听语言》旨在向学生讲授构成影视画面和声音的基本元素和其构成的基本语法,为学生以后的拍摄实践打好基础。作为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面临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传媒从业人员。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相关动态,意识到这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即传统的视听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学的专业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应该把启发学生思想,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性,流动性、灵活性与竞争性对高校进行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课程组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手段、课件以及考试的模式等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修正,使该课越来越贴近素质发展的需要。并在教学实

践中打破原有的旧框框,尝试着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将“视听语言”课程置身干文化群落以及声画景别中来创造一个重审美更重创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于素质教育的该课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宏观上。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系统的工程来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中观上,结合大学的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了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培养体系,实现了以科研促进教学。微观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体系。并做到“三个一”,一个知识点,一个或多个能解释知识点的实例,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思考练习题。 视听语言是电影的画面、声音艺术表现形式的代名词,又是电影艺术手段的总称。视听语言的基础是电影的两大基本元素——活动影像和同步声音。它涉及镜头内容、镜头形式、分镜头规则和声画关系处理四个方面。具有一定内容和以适当拍摄方式拍摄的镜头是电影视听语言的基本单位,镜头组接和声画关系处理则把它们联结成电影视听结构的整体。视听语言是表现电影内容的基本方式。与剧作、表演一起,共同构成导演创作的三大艺术手段。视听语言也是形成电影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导演以不同的方式运用视听语言。从而创造出风格各异的影片。 《视听语言》是一部论述电影基础知识和构成元素、分析电影艺术技巧的比较全面的大专院校电影教材;是大众传播专业学生、电影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一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用结合,便于应用和操作的创作指南。《视听语言》从电影的最基本元素影像入手,结合中外电影作品中的经典段落,分析光、色彩、构图等视觉构成要素的艺术特性,进而深入讨论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镜头组接、节奏、声音等视听语言各个重要环节的表现力及相互关系,体现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系统分析和总体把握。

视听心理学 教学大纲

《视听心理学》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本门课程为学生获取心理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提供初级平台。心理学作为20世纪发展迅速的社会科学已经广泛渗透到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各个领域,通过本课程为学生普及心理学基础常识、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视听心理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电影、电视作品更深入和具有学术价值的分析方法、创新精神与科学观念。通过分析影视创作心理、作品人物心理帮助学生对影视艺术形成有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影视观众的接受心理,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影视市场的深层心理需求,更好的拓展以后实际创作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评论创作能力。为学生未来做论文和具体科研提供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视角。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限选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拓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广度与深度,创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原理去分析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影像感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视听心理学》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限选课,是其它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学习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知识面,有助于为个人影像实践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典型范例。 2.3 课程的主要特点 《视听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探讨影视传播活动的规律、影视创作者与受众的心理特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与影视创作、传播活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了解受众在参与影视传播活动中的心理反应规律,为从事影视传播心理研究、影视内容分析、影视原创性开发等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4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将使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对知识点进行分解有针对性的讲授,使学生对色彩、亮度、审美认知等重点知识信息进行深入理解,通过案例教学等方法,使学生掌握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关的代表人物,以及行为理论在影视传播中的影响与应用。从而能够分析影视作品,提高影视鉴赏能力和美学修养。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言语治疗学》教学大纲

《言语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言语治疗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peech Therap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 40 讲课学时:31 实验学时:9 学分:2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康复学基础》、《康复评定学》及医学基础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康复医学是一门多科性和跨科性的专业,在康复医疗中需要有多个专业组人员参加,进行康复评估和治疗,而言语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各种言语障碍和交往障碍进行评定、治疗和研究的一门学科。人如果丧失了听觉和语言,不仅难以感受这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更加严重的是失去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些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在我国,从事言语康复工作的人员十分匮乏,因此发展壮大言语治疗人员队伍是当今的重要工作之一。 言语治疗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言语治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见的言语障碍的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使学生对各种类型言语障碍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言语功能障碍基本评定方法和治疗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要求达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言语康复的理论和治疗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具体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讨论和主题发言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减少纯理论的讲述,力争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即可熟悉各种操作手法和技术,并能将各项技术灵活运用到临床中去。鉴于言语治疗学作为一门年青的学科,其发展相当迅速。因此,允许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增加一定的新知识、新理论等内容,以使讲授内容能反映出言语治疗学的发展水平及动态。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语言治疗概述 教学时数:1.5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1、语言的概念 2、语言治疗学的概念 3、语言治疗的目的 4、语言治疗的适应症 5、语言障碍的类型 熟悉:1、语言治疗的发展简史 2、语言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了解:1、语言治疗的语言学基础

对外汉语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

语言学概论 学时数:32 学分:2 适合范围:对外汉语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语言学概论”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导言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的流派;理解传统语文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差别;掌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功用。 2.语言的社会功能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3.语言是符号系统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符号,符号的构成,人类的语言能力;理解语言符号特点的内涵,语言系统的二层性的组成规则,语言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掌握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及其相互关系,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4.语音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音的属性,国际音标的构成特点,,语音单位的分类,发音的基本原理,音位及与音素的区别联系,音位的区别特征,音节的构成;理解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音素与音标的关系,语音不同音质的形成原因,语音的系统性特征;掌握语音的性质和属性,元音与辅音的区别,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音位及音位的划分原则,音位变体与音位的关系,分析汉语音节结构。 5.语法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法的结构单位,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类的划分依据,句式变换的重要作用,人类语言的几种结构类型;理解语法的基本规则,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及其关系,语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影视传播学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 目标1: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在视觉、听觉方面的特殊表达语言,以及其特殊的叙事方式; 目标2:采用影视作品为教学实例,培养学生对视听艺术的认知和解读分析影视作品的能力; 目标3:通过学生对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理解,达到能够初步进行影视作品创作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该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影视作品为辅,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观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第二节声画关系 第一节剪辑的概念

第三节长镜头 2 0 0 2 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战 2 0 0 2 舰波将金号》 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 2 0 0 2 5 第五章场面调度 第一节场面调度概念 2 0 0 2 第二节演员与摄影机的调度 2 0 0 2 第三节场面调度的美学观念 2 0 0 2 第四节影视作品分析《罗生 2 0 0 2 门》 第五节影视作品分析练习 2 0 0 2 合计48 0 0 48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电影的历史 第二节电影的拍摄原理(成像、帧、镜头) 第三节视听语言主要构成元素(视觉、听觉) 第二章视觉元素——画面构成 第一节画面构图及画面元素 第二节景别与角度 第三节焦距 第四节运动摄影 第五节灯光与色彩 第六节影视作品分析《新世界》、《无间道》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10209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8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 ◆学分:3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课程性质: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 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主要讲授语言的普遍特征和规律,以介绍语言的共性为主,不同于以专门或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教学总学时48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0学时。

四、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语言理论、进行语言研究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 似问题,能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一般地认知所学内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练习、讨论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语言学基础理论。 六、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本课程学期总成绩为:作业成绩占学 期成绩的20%,课堂练习占学期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则占学期成绩的70%。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课程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邢福义等《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版; (5)[美]弗罗姆金、罗德曼《语言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版; (6)卫志《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版; (7)邵敬敏、方经民《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1) (8)罗常陪等《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彭泽润等《语言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刚《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数字音频课程教学大纲

集美大学数字音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5030710 2.课程中文名称:数字音频技术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Audio Technology 3.课程总学时:32 ,其中:讲课:16 ,实验:16 ,上机:,实习:,课外:。 4.课程学分:1.5 5.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6.开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教研室 7.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 8.先修课程:音乐欣赏、计算机组成原理 9.课程负责人:蔡伟 (注:课程编号、学时、学分、类型等均必须与2012版培养方案一致)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课程说明:数字音频技术及应用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考查课程。主要介绍如何合理地组织音乐、有效地存储和处理音频,正确地运用编辑软件进行音频编辑。 2.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掌握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能在实践中使用Adobe Soundbooth软件处理波形文件,用Midi音乐制作软件制作Midi音乐,通过这些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制作影视片子时可以较好地配合内容,选用恰当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增强感染力。 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上机实验、作业、答疑、期末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数字音频的基本概念、数字音频处理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数字音频处理内容的理解。 3.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本课程上机实验学时不少于16学时;上机前教师预先布置实验题目;学生在上机做实验前,应事先将待编辑的音频文件准备好,并提前使用这些音频数据提前执行过。目的是提高上机的效率和成功率,严禁抄袭或拷贝他人的成果;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数字音频概述 教学要求: (1)掌握数字音频名词、术语的含义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数字音频发展与现状。 重点: (1)数字音频的一些基本概念; (2)数字音频的现状分析。 难点: 数字音频的一些基本概念。

《语言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学分: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面向专业:商务英语课程代码: 先开课程:基础英语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韩小敏审定人:于文杰、王竹青、王玉环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系为商务英语三年级学生第六学期所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系统地讲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本课程根据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大纲要求,进行相关训练和模拟测试,全面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四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在教学中,通过讲解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相关题型以及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详细解析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各项英语基本技能的能力,如听写文章环节中,学生的理解和书写能力、拼写熟练程度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听力理解环节中,学生能听懂英文材料和英语新闻,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并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揣测和分析的能力;完形填空环节中,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和结构,补全短文的能力;语法及词汇环节中,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把握能力;阅读理解环节中,学生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写作环节中,学生能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清楚表达思想,严密论证,基本不犯语言错误的能力等等。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各项单项技能以及应试能力和技巧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语言测试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因此教学材料以历年真题和相关模拟试题为主,教学方式为学生课下做练习、模拟测试,老师课堂上讲解应试技巧和模拟试题解析。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讲解深透,融会贯通,理论结合实践,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要求有全面的领会和掌

录音艺术教学大纲

《录音艺术》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课程教学目标 《录音艺术》课程是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限选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偏重与实际动手操作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掌握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原理,了解音频技术的一般理论,掌握音频数字文件等基本概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制作高质量数字视频与音频节目的能力。难点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制作出技术水准较高;艺术效果较强的视频与音频作品。 2.2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艺术学院相关专业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声音录制与制作的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影视录音的基本概念以及硬件基础知识和音频剪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录音软件演进历程。通过对已成功地应用于各大电视台以及广告传媒企业的录音软件Auditi on系统介绍,具体说明了软件录音与剪辑涉及的 众多过程、活动与任务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介绍了建立录音文

件、管理录音工程及在优化软件与硬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该课程着重强调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录音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完成录音以及剪辑。 2.3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并说明具体的做法及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本门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归成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Auditi on软件使用等几个 方面,按建议的讲授顺序影视录音相关基础知识音频的有关定律以及基础知识、拾音系统包含传声器的分类及原理、拾音方法、立体声拾音;影视录音之声音还原之音 箱与耳机,分别阐述其在专业规范中覆盖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按知识单元分配学时,并标明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重要程度。在本章的最后按表格汇总列出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第一部分:数字音频技术概述 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数字音频技术基本知识、掌握数字音频名词、术语的含义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Audition软件使用 学习并掌握了解Adition工作界面、菜单、各种窗口、各种功能面板的操作与使用以及基本操作。学习并掌握运用录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多种录音方式录音学习并掌握单轨、多轨音频录制编辑以及相关设置;学习并掌握应用软件自带效果器的使用不能添加各类效果器不能运用一些常用插件处理音频制作各种声音效果。掌握混缩技巧、学会视频配音。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2、课程性质:本科专业必修课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5、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简介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 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础课,它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具体语言。这是它与现代 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具体语言课程的重要区别。它所介绍的是从具体 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 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它是一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语言学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 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理解。教学中要 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 识,了解语言性质特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 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专题 研究》、《英语》等。 四、教学进度表 a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大纲 教学大纲

《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偏重与实际动手操作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掌握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原理,了解音频技术的一般理论,掌握音频数字文件等基本概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制作高质量数字视频与音频节目的能力。难点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制作出技术水准较高;艺术效果较强的视频与音频作品。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声音录制与制作的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影视录音的基本概念以及硬件基础知识和音频剪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录音软件演进历程。通过对已成功地应用于各大电视台以及广告传媒企业的录音软件Audition系统介绍,具体说明了软件录音

与剪辑涉及的众多过程、活动与任务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介绍了建立录音文件、管理录音工程及在优化软件与硬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该课程着重强调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录音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完成录音以及剪辑。 2.3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并说明具体的做法及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本门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归成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Audition软件使用等几个方面,按建议的讲授顺序影视录音相关基础知识音频的有关定律以及基础知识、拾音系统包含传声器的分类及原理、拾音方法、立体声拾音;影视录音之声音还原之音箱与耳机,分别阐述其在专业规范中覆盖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按知识单元分配学时,并标明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重要程度。在本章的最后按表格汇总列出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第一部分:数字音频技术概述 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数字音频技术基本知识、掌握数字音频名词、术语的含义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Audition软件使用 学习并掌握了解Adition工作界面、菜单、各种窗口、各种功能面板的操作与使用以及基本操作。学习并掌握运用录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多种录音方式录音学习并掌握单轨、多轨音频录制编辑以及相关设置;学习并掌握应用软件自

《数字音频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音频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音频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重要作用,熟悉掌握数字音频的采集方法和不同文件格式的具体应用。会对采集的数字音频进行除噪、调整和特效处理,会利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单轨、多轨的编辑输出。熟悉掌握影视动画、广告片头、游戏音效等方面的配音制作方法,掌握Audition 和Nuendo软件的使用和操作,会刻录CD音乐光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数字音频概述 1. 数字音频的优势 2. 数字音频应用领域 3. 数字音频系统的构成 4. 知识拓展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音频的特点及应用。 掌握数字音频的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和相关知识。 第二章数字音频基础 1. 声音的构成 2. 声音的特性 3. 音频数字化原理 4. 常见数字音频压缩格式 5. 知识拓展 教学要求:了解声音的三要素及声学特征。 掌握影像数字音频的相关参数及压缩编码格式。 第三章数字音频处理方法

1. 混音基础 2. 混音流程和方法 3. 声音调整及输出 4. 知识拓展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音频处理方法中混音的概念和原理。 掌握混音流程和方法,会对声音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第四章配音基础 1. 视听语言 2. 配音的艺术 3. 配音流程 4. 知识拓展 教学要求:了解声音的配音基础和艺术基础。 掌握配音、配乐的方法和流程,会进行同期配音和后期配音。第五章数字音频处理软件 1. 数字音频处理软件概述 2. Adobe Audition软件应用 3. 采集和除噪 4. 单轨剪辑和音效处理 5. 多轨编配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音频软件的功能及作用。 掌握安装使用声音编辑软件Adobe Audition的方法。 第六章数字制作实例 1. 贴唱 2. 广告音乐制作实例 3. 动画片音乐制作实例 4. 游戏音效设计实例 5. 音乐CD刻录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音频制作的应用。 掌握数字音频制作中的应用技巧。 第七章Nuendo电脑音乐基础 1. Nuendo简介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叶蜚声和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录像课为IP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I)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采用超文本手段,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其独有的超级链接方式相互指向,构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整体教学系统,以方便学生阅读、浏览。本课程的教学是信息的集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解疑释难非常方便,因此课件网络版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介绍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名家名著,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网络版课件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此外,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建议 (一)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语法研究》、《汉语倏学》、《英语》等。尤其是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是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到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视听语言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觉心理形成机制、视听语言的特点、视觉思维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1) 视听语言的发展和地位; (2) 视觉心理的形成机制:人的视听感知特性在影视中的运用; (3) 视听语言的特点; (4) 视觉思维的形成。

教学要求 了解:视听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视觉心理的形成机制。 掌握:视听语言的特点:记录本性和幻觉性;视觉思维:形象元素间的组合关系带来视觉语言的表意。 第二章画面造型语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画面造型语言各元素的概念、内容和应用规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是整个视听语言教学的重点章节,其各个元素均为教学重点。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1) 景别:景别的划分、各景别的画面造型特点以及叙事表现功能; (2) 景深:景深控制、长焦、中焦、短焦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及影视应用; (3) 构图和角度:构图三任务、构图法则、构图的象征意义。角度的类型、各自的画面造型 特点以及叙事表现功能; (4) 色彩和光线: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情绪、色彩控制手段;光线的分类(光位和光性)、 不同光位与光性的画面造型功能; (5) 视点:视点的分类及其功能。 教学要求 了解:画面造型语言各个元素的概念和内容;画面造型元素对于视听语言叙事和表意的作用。 理解:景别划分与选取;不同景深的画面造型特点;构图在叙事、表意和象征三大任务上的重要作用;角度的叙事表现功能;色彩和光线的情绪暗示;视点的分类及其功能。 掌握:景深控制;构图法则:平衡法则(绝对平衡和重力平衡)以及对待法则的态度;色彩控制:色彩体系的建立、基调色与重点色的处理;光线控制:光线的造型能力、三点布光法;视点:客观视点、主观视点、导演视点。 第三章镜头形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镜头的不同运动(包括固定)形式,并了解各种镜头形式的拍摄技术特征和画面造型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教师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师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师范类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师语言 〖课程名称〗小学教师语言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类课程 〖学时〗36 〖学分〗 2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小学教师语言》是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关于教师语言方面的一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小学教师语言》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和研究教师工作语言(即普通话)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小学教师语言的基本观点、基础知识和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观察、研究具体的小学教师语言现象,为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教师语言文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师语言》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1. 了解小学教师语言的性质、类型及语用原则。 2. 了解小学教师语言的功能、作用及与教学规范和师德规范的关系。 3. 了解并能分析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和教育案例。 4. 掌握小学教师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课堂教学语言和教育语言。 5. 掌握小学教师语言的基本运用技能,能够在教学和教育中得体地使用语言,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 6. 了解小学教师语言的研究概况。 7. 了解小学教师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2学分,36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小学教师语言概说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语言的要求,掌握小学教师的语言表达与教学和教育的关系;了解小学教师语言的研究概况。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小学教师语言概述(次重点) 1. 教师语言 (1)教师语言的内涵 (2)教师语言的类型 (3)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 2. 小学教师语言 (1)小学教师的话语角色 (2)小学教师语言的特点 (二)小学教师的语言表达与教学(重点) 1. 基于小学教学的表达 (1)新课改后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2)小学教学对教师语言的要求 2. 基于小学教材的表达 (1)新教材的特点 (2)新教材对教师语言的要求 3. 基于小学生的表达 (1)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2)小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师语言的要求 (三)小学教师语言表达与教育(重点)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语言学纲要教学大纲

《语言学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XX班的学生。 课程说明: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纲要》,参考教材是徐通锵、王洪君等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本课程主要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语言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导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它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的分工协作。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去认识现实的一种能动过程。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与思维的发展 儿童学会语言的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 三、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 一、语言和说话 语言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具体的话语。说话具有具体的和个人的特点。 二、语言与符号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的关键。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