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装置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装置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装置

配网自动化智能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中压电器环网柜产品。

背景技术

环网柜在配电网中主要起着分配电能、联络环网线路、隔离故障点的作用,同时由于智能配电网的推进,它要求配电网能够实现“遥测、遥信、遥控”的功能,通过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控,提升配网调度安全性,避免由于支撑信息不足造成的“盲调”现象。对于目前的环网柜基本满足不了“三遥”的要求。

遥测:虽然部分地区的环网柜已安装了电流互感器,实现了本地的电流量的采集,但没有实现远传功能;环网柜内基本没有安装电压互感器,无法实现电压量的采集和电源的提供。

遥信:目前一些地区已有或者根本没有加装开关的辅助触点及温度、气体压力等报警接点,无法提供开关的遥信量。

遥控:目前一些地区已有或根本没有电动操作机构和电源,无法实现开关的远方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技术目的是为已经建好的环网柜提供一套配网自动化终端,这种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到环网柜的“三遥”,并且将“三遥”信息远程传输给计算机后台。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算,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根据现场实际改造要求,设计出一种分体式终端箱,并且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前后开门,前左开门,前右开门三种组合方式,适合各种现场安装。终端箱分通信室,一次室,二次室,三室一体。通信室与一次室上下排布,之间有隔板隔开,二次室与其背靠背排布,三室之间用紧固件连接。通信设备,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完全隔开,哪一部分有故障都可以单独检修,不妨碍其他隔室正常工作。终端箱安装在金属户外房内,户外房宽800X深1200X高1400mm,外形紧凑与电缆分支箱相似,减少占地面积。户外房与现场环网柜风格一致,外观简洁,检修操作方便。用一次电缆,二次电缆连接环网柜与终端设备。具备实现“三遥”检测的功能。

3、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过在环网柜边上安装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对环网柜每一个间隔的开关分闸,合闸,接地三位臵进行监控和遥控;实时采集每一个间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实现对配网的远程监视和重要区域的控制,提高对电网故障的处理速度,缩短判断和隔离故障时间,尽快恢复供电,提高配网的总体运行管理水平和配网供电

可靠性。

五、附图及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终端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通信室和一次室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二次室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金属户外房示意图;

六、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图1为终端设备的总体结构示意图。通信室3与一次室2上下排布,之间有隔板隔开,二次室1与其背靠背排列。整个箱体材料采用表面喷塑的2.0mm冷轧钢板。每个箱体采用焊接方法成型,箱体之间采用紧固件拼装形式。结构紧凑,牢固。每个隔室能单独开门检修,不影响其他隔室的正常运行。

图2为通信室和一次室的内部结构。通信室内部主要安装光纤配线架1用于通信信号的采集和汇总,并配备了网络交换机ONU2用于网络的调试和上传。一次室安装两只电压互感器3完成电压的采集工作:两个线电压互感器分别接入环网柜的两个进线间隔,用于线路电压、功率的测量。而且用于提供开关柜的操作电源。提供测量电压,三个线电压:Uab、Ubc、Uca;电压互感器变比10/0.1/0.22KV,准确级0.2/0.5 ,容量60/3000VA。安装的PT同时还要提供开关柜的操作电源。操作电源电压等级各不相同,分别为AC220V、DC220V、DC110V、DC48V、 DC24V。

图3为二次室。现场环网柜每路间隔都加装电动操作机构,并且

用KVVP22的电缆连接至终端设备。所有控制系统全部集中至二次室内。终端装臵DTU1为核心部件用于“三遥”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分析,计算,检测。转换开关2分“就地”位臵、“远方”位臵、“退出”位臵。打至“就地”位臵可以通过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实现环网柜各个间隔的分合闸;打至“远方”位臵可以通过主站后台远程遥控各个间隔开关的分合。操作按钮4“分”为绿色灯,分闸时亮,合闸时关。“合”为红色灯,合闸时亮,分闸时关。当供电电源异常时提供相应电源回路失电信号。选择24AH容量的蓄电池5,可实现外界电源停电后工作时间:≥24小时,及支持10次开关操作。

图4为金属户外房。箱体材料全部采用表面喷塑的覆铝锌板,厚度为 2.0mm,具有强的抗腐浊能力;箱体零件均为钣金构件,相互之间为铆接或螺栓连接而不易变形的焊接;重量轻,美观大方。箱体表面无紧固件可供拆卸,防盗性好。顶盖为空气夹层式双层结构,并设有通风口;进风口设在箱体面板处,并有可拆卸的防尘过滤网;出风口设臵在箱体顶部,并隐藏于房檐下面;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对流,使箱体具有良好的隔热与通风效果;顶盖有3度的排水倾角,有排水的效果;箱体底部有电缆进线口的密封式地板,防止电缆沟内的潮气进入箱体。门及吊耳处以密封条密封;门锁为防雨式结构;门开启时有限位拉钩使门便于固定。

金属户外房尺寸:宽800mm*深1200mm*高1400mm

智能终端设备尺寸:宽600mm*深1000mm*高1200mm

图1

图2

1

2

3

4

5

图3

高压危险

请勿靠近

图4

七、权利要求书

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远程控制系统

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远程控制系统 摘要:提出了基于Android 手机的远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基于Openmobster开 源手机云计算平台。介绍了整个系统结构框架,详细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通过应用 实例在设备上进行了测试,实现了云服务器端对Android智能手机终端的访问和远程控制。 关键词:云计算; Openmobster; Android;远程控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在移动平台的应用引发了一场变革。在移动领域的云 计算(移动云计算)是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移动终端的存储和数据处理等问题,帮助用户摆脱 硬件设备、存储设备、应用程序等条件的限制,实现将移动终端应用的“计算” 从终端转移到服务器端,从而弱化了对移动终端设备的处理要求[1]。Openmobster是一个 开源的集成了手机应用的云服务平台,具有开发手机同步应用、开发推送应用、开发离线手 机应用、应用开发框架、移动云服务的服务器端开发框架和管理控制台等特征。其目的是让 应用开发人员省掉开发底层同步及消息通知中间件的工作,只需将注意力集中于更好地实现 业务需求上。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远程控制系统,在系统中Android 手机利用周围的无线网络资源,与云端服务器自发交互,如远程下发通知、远程设置密码、 远程GPS定位、远程数据同步等操作。通过该系统使云计算真正“落地”,实实 在在地为手机提供服务。1 Openmobster平台的概述1.1 Openmobster对应用的支持 (1) 数据同步无需任何特定的设备间的同步程序,即可支持云端和终端间数据的自动同步。 允许应用工作于在线或离线模式,一旦检测到终端数据状态变更,立即发起对云端的自动数 据同步。 (2)实时推送通知消息云端的状态变更可以通过实时消息推送通知到终端, 该推送机制使用基于网络Socket的方式,而不是发送短消息或电邮的方式。 (3)移动远 程调用(Mobile RPC) 提供了一种访问云端服务的方式,无需复杂的网络底层编码 (.demo.sync.DemoBeanChannel">3.3 Android手机终端的开发(1)编写HomeScreen。HomeScreen组件代表了Androidapp启动时的屏幕主界面。其postRender()方 法的实现如下:。if(MobileBean.isBooted("demobean")) { MobileBean[]demobeans=MobileBean.readAll("demobean"); String[] ui = new String[demobeans.length];for(int i=0,size=ui.length;i<size;i++){ui[i] = demobeans [i].getValue("message");} listApp.setListAdapter(new ArrayAdapter(listApp,https://www.360docs.net/doc/ff18129713.html,yout.simple_list_item_1, ui));} (2)在moblet-app.xml 进行配置。 <screen>com.demo.app.HomeScreen</screen>3.4 系统的总体设计流程整 个系统的总体设计流程。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用户通过浏览器打开自己设计的网页,选取需要下发的控制命令,然后输入已经在服 务器上配置好的账号和密码,点击“确定”后调用JSP代码: <form action="action.jsp" method="post" name="form1" id="form1"> (2)JSP执行过程为将网页请求request封装的各功能选项字 段取出并封装。 (3)CloudServer中定义的DemoChannel会定期调用scanForNew并对上 面的字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新数据,即通过read()接口取出该数据,将其封装到DemoBean 对象中,并通过OpenMobster下发推送通知到终端。 (4)终端的后台服务Service同样建 立了对应云端DemoChannel的接口,一旦收到频道的下发通知,即通过发送Intent的方式启 动一个Activity,在启动过程中可以通过MobileBean.read(channelUri,userName)接口读 出对应账号名和通道下发MobileBean,通过MobileBean.getValue接口获得下发通知中的各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技术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引言 供电企业为了提高供用电质量水平、提高对电力用户的服务质量,开展与实现配电自动化是必由之路。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基础环节,一般指用于配电网监控的馈线配电终端(FTU),配电变压器配电终端(TTU),开闭所远方监控终端(DTU),中压远方站控终端。其功能是实现配电网设备的监控,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继电保护、通信转发等功能。 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一般在户外运行,其工作环境与变电站自动化的终端装置相比,要恶劣得多,因此,对于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的适应温度、湿度范围、防磁、防震、防潮、防雷、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要更加严格。 配电自动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系统升级换代很快,本文将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进展进行分析。 发展历程 国内最早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一般都依赖进口设备,但是,随着国内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关键设备由依赖进口逐步转向相信国产设备,配电终端已有了国产的入网许可产品,其功能与性能价格比更有利于各供电部门选用。 1 功能的进展 配电终端经历了监控功能的配电远动装置—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集中式配电终端装置一具有面保护功能的分布式配电终端装置几个发展阶段。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根据配电网监控的要求,开始研制监控功能的配电远动装置,技术从RTU移植过来,具有三遥功能,但是不具有馈线自动化功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配电自动化在全国的试点全面启动,全网的配电自动化的实现由通过重合器时序整定配合的方式逐步过渡到通过FTU(馈线自动化终端)进行故障检测结合通信技术进行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开始研制具有故障诊断和处理功能的配电终端,以满足集中式处理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本世纪初期,馈线自动化功能由集中式处理方式向分布式处理方式发展,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的面保护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技术方向,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相继推出具有面保护功能的分布式配电终端装置。当然,面保护方式对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通信方式的进展 配电终端FTU经历了串行通信系统—网络型系统的发展阶段。 配电终端的通信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串行通信方式进行的,通过配电终端的串口与各种不同类型的Modem接口进行信息传输。2001年,东方电子推出了基于光纤以太网通信的配电终端装置,使得配电终端进入了网络型系统的时代。 配电终端采用光纤以太网通信,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速度大幅度提高,配电自动化功能的进一步分散、分布,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冗余配置,信息路由简单易行,通信组网灵活方便,可以实现多个配电终端对等通信,为面保护方式提供较好的通信条件。 3 嵌入式软件的进展 配电终端FTU经历了中断加循环的软件结构模式—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结构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配电终端由于受CPU及存储器容量和处理速度的限制,嵌入式软件只能以常规的中断加循环的模式来处理,随着32位CPU及ARM芯片的大量使用,使得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得以应用,这就大大提高了配电终端软件的可靠性和可重用性以及实时响应能力。技术现状 配电终端技术发展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中文摘要:配网自动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电力企业中与配电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和控制。从而保证对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运行费用的观点来看,配网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配电主站层、配电子站层、配电终端层。其系统内部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系统的作用大致分为九个方面:配网SCADA;对10kV馈线的快速故障诊断、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功能;无功/电压控制,配网潮流分析计算;网络拓扑分析及最优开关程序(网络重构);负荷控制与管理;远方抄表、电量电价分析、自动计费和管理的研究;GIS/AM/FM的联网、应用与开发;DMS与EMS的联网及数据共享;DMS与MIS的联网及数据共享。 日本语摘要:配網は大きな复雑なのは自动化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トの高い総合的な电力企业の中で、すべて配电システムに関するデータ流制御機能を備えている。ユーザーさんの供給を保証し、品质、サービス向上を减らす運行料金の観点からは、さらに網の自动化の全体の画一的。配网自动化システムを采用し配电主站构造になって、ファクトライズド?パワー?アーキテクチャ支援が立って、配电层、配電子機器だったという。そのシステム内部はハードウエアシステムやソフトウエアシステム。そのシステムの作用は大きく分けて九方面です。 前言 配电自动化系统,亦称配电管理系统(DMS)或配电自动化/需求方管理系统(DA/DSM),是包括110/10kV变电所的10kV馈线,开闭所、二次配电站和用户

在内的配电系统的整体数字自动化与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来完成对配电同一用户(尤其是城市电网—用户)的集中监视、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达到高可靠性、高质量的供电,降低供电成本和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将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力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综合,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智能化监测、保护和控制。 正文 1、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一般情况分为三层:配电主站层、配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 F T U技术规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 技术规范

目录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2 技术要求 概述 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箱式馈线终端

空调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方案

系统构成 空调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是由:系统控制中心、数据转接处理机、空调智能终端以及展示平台组成的,其相互之前的数据转接是通过以太网(有线或无线)、电力载波、3G无线通讯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来实现的。 如图: 1.无线: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第一种是使用电力载波技术,通过原有的电网进行信号传输,第二种是使用单位原有的网线进行传输(485线中有八根线,而日常的网络需要六根线,也就是说还有两根线是闲置的,可以使用这两根线进行信号的传输,同时也不会影响该区域原有的网络速度)。 2.有线:通过重新布置网线,设置空调物联网系统的专属网络,通过这个网络进行信 号的传输。 系统介绍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控制的互联网”:第一,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1999年提出的网络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该系统可以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

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物联网这一概念的严格定义还存在分歧,但是,关于物联网的基本特征是非常明确的。 物联网就是指通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它包含了三个基本的要素,搭载在物品上的传感器、用于传输和存储信息的网络系统以及安装了应用软件的终端设备。传感器可以是条形码、RFID卡、电量表、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其它能够用设备识别的信息载体;而根据应用系统的规模,网络系统可以是局域网(LAN),也可以是广域网(WAN),可以是有线网,也可以是无线网或各种总线及其综合系统;终端设备可以是PC、PDA,甚至是手机。利用物联网的这些特征,可以建立起包括中央空调机组、空调用户及室外环境的物联网,从而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的管控一体化,达到高效管理和节能运行的目的。 什么是物联网空调? 物联网空调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直接对空调终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空调。有别于原有的端到中端再到终端的传统网络空调,物联网空调是利用更强大的网络直接端到端的智能服务,快捷服务用户的智能网络空调。 什么是空调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 空调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概念的设计,以健康、时尚、节能为理念,根据人体对温度的感知模糊理论和智能系统集成技术相结合,通过智能优化单元,改变并优化空调压缩机的运行曲线,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提高利用效率,延长空调使用寿命的目的。 物联网在空调产业的首次应用 2011年8月,恒凯能源科技宣布,首台具有智能安防、远程运行监控、管理等功能的空调物联网节能控制终端——“爽帝”在新研发基地研制成功。 这是首家企业在物联网技术方面的成功应用,标志着省在空调产业发展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物联网作为一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智能技术,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理念与模式,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细致入微的协调与帮助,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助手。

配网智能终端介绍(FTU、DTU及TTU)

FTU、DTU 及TTU 介绍 DTU (开闭所、环网柜智能终端) 开闭所终端设备(DTU 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DTLH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 再己变终端设备(TTU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配电 变压器监测终端) 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 ?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 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 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 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容不丢失。配网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 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 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 提供基础数据。如不具备通信条件,使用掌上电脑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到现场读取记录, 事后转存到配网主 站或其它分析系统。 馈线终端设备(FTU feeder terminal unit FTU是装设在馈线开关旁的开关监控装置。这些馈线开关指的是户外的柱上 开关,例如10k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开关等。一般来说,1台FTU 要求能 监控1台柱上开关,主要原因是柱上开关大多分散安装,若遇同杆架设情况,这时可以1 台FTU监控两台柱上开关。

配电自动化终端

目录 一、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型号及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使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配电终端总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控单元功能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控单元外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控单元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控板(MCU)..................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测板(YC,交流直流采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信板(YX,开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控板(YK,开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源板(PW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终端外形尺寸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搬运及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及装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装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现场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流电源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接口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信回路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测回路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控回路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现场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开关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远方/ 闭锁旋钮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分闸出口操作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池的更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调试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意事项..........................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调试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终端与开关柜联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电前后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DTU 三遥功能调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终端与主站联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认配电终端相关通信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站联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投运说明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运前配电终端的设置、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终端的运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的研究 梁峻玮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的研究梁峻玮 发表时间:2019-09-11T14:03:21.7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梁峻玮[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电量的需求也逐渐呈上升趋势。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鼎湖供电局广东省肇庆市 52604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电量的需求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为了保证供电的质量,满足人们用电需求,就必须要对10 kV配网系统进行合理设计,提升系统运行质量与效率,做好自动化系统管理工作,进而减少故障出现,保证电网系统正常运行,提升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而促进电力行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理; 1 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概述 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结构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分别是配网测控段设备、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自动化子站系统。其中,配网测控段设备是配网自动化主站、子站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在实际运行中,主要通过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对其系统进行控制,而且还能及时发现电网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在第一时间进行控制。除此之外,还具有故障识别与隔离功能。而自动化主站系统是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对其整个系统的运行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在数据存储、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该系统的功能也是十分齐全的。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系统故障报警、重播、处理的顺序进行准确记录,为其故障处理提供了一定依据。再如,还可以对电网数据进行采集等。10 k 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子站主要是将相关数据输入到主站的通信处理器中,具有节省主站通道的作用。 2 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理的探究 2.1长线路故障定位 在对故障进行处理时,常会遇到一些长线路、偏远线路,相对来说,对这样的线路故障进行处理有很大难度。这就需安装故障指示器对其线路进行检测,为线路故障巡视提供极大便利性。为降低长线路故障的处理难度,可以合理地将故障定位主站、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结合起来,为其故障处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可视化的故障定位方式,可以促使其故障处理工作顺利开展。但是要确保指示器的安装位置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故障指示器的功能。通常情况下,会将其安装在变电站线路分支的位置、出口的位置及主干线长线路分段处。而且每组有三只故障指示器,分别安装在不同位置,如图1所示,分别在图中的A、B、C位置上。 图1 故障指示 在实际的结合中,故障定位主站、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结合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故障指示器、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故障定位主站-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结合。其中,在故障指示器模式中,要在架空线路上安装指示器。这种模式需要相关巡检工作人员进行巡检,如果在巡检的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翻牌闪光的形式进行故障预警,在这一模式实施中,需要人工的参与,相对来说,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不是很高。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可以采用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结合的模式,相对于前一种模式而言,这种模式是不需要巡检人员的,主要是利用通信终端独特的功能,当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进行翻牌闪光报警。最后一种模式将故障定位主站加入其中,也是不需要巡检人员的,当故障发生时,不仅会翻牌报警,而且还能够将故障的具体信息传输到故障定位主站,这时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对故障处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2解决集中控制故障的对策 在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整体与区域结合是其供电线路主要的布置形式,因此为了对其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也需要从这种形式为切入点,也就是要合理使用集中控制的措施,对其控制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在供电终端及时发现故障,还需要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增添检测功能、传输信息功能、分析功能,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还能够对故障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可以为其故障解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提升故障解决的效率,提升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供电质量,满足人们用电需求。因此,必须要在电网相关设备上,合理安置故障检测器,进而应用其检测功能,随时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故障并解决。一旦出现故障,要根据故障产生的原因,对其电量负荷和具体传输路径、状态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将故障区和电网隔离,可有效防止故障影响扩大,防止对供电区域造成不良影响。 相对其它措施而言,集中控制对策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管理难度小、效果佳、不受分段影响的优势。应用该技术对故障进行处理,可提升故障解决的有效性,对电网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技术要求的条件是比较高的,需要以故障系统主站与通信终端为支撑,其投入资金是比较大的。因此,线路故障解决的对策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2.3科学规划配网自动化系统 为了促使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发生,就必须要对其自动化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提升系统的性能,发挥系统的优势,这样才能保证供电正常,同时也是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工厂生产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必须要提升对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视度。由于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实际设计与规划中,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而提升系统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尤其是要重点对供电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结合具体情况对配电网进行规划。另外,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所投入的资金进行衡量,要确保其成本在预期范围内,这也是提升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可行性的前提。此外,在具体规划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的几个主要部分分别为系统智能终端、无线传输、电磁阀、 PLC 控制器、远程监控中心等 远程终端服务器则属于后台模块,它是负责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的部分,,可以 在互联网或者后台远程智能终端上显示 , PLC 的智能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智能终端系统的辅 助控制器,通过系统内部的各种接口与电子元件与主线路控制面板与外在电子设 设备连接,通过接收主线控制板的指令来控制垃圾车外围设备的技术动作。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是系统进行无线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监测的数据实现 远程传输,传递到后台进行数据处理,并且该模块会配备一个锂电池作为备用电 源,当出现意外情况时候,能够保证备用电源启用,仍然能够将相关的运行数据 传输到后台,为后台做出科学的预判与决策提供大力支持。 仿人智能控制器具有W下四项主要功能:分层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机构;在线 特征辩识和特征记忆;开闭环结合的多模态控制;灵活应用直觉推理逻辑。据此, 本文设计的智能避障控制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及其控制目标如下; 1)避障初始化阶段;车辆前方感兴趣区域内出现障碍物,判定二者距离式 开始实施避障,而若,车辆无法实现有效避障..

2)车辆避障学习阶段:使车辆遵循避障转弯半径和加速度理论, 逐渐逼近理想规划路径。 3)自主避障阶段:车辆在线学习后利用记忆功能,调用驾车经验进行自主避 障。 设计HSIC控制器时,首先从行车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出发,确定控制模型所 要实现的目标轨迹,建立数学模型和各控制级的特征模型,其次设计控制器的结构 和控制规则,确定控制模态和控制参数,然后进行仿真研究W校验设计的可行性, 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最后进行实车实验W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目次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4) 3.1配电自动化终端 (4) 4环境条件 (4) 5功能及技术要求 (4) 5.1终端额定参数 (4) 5.2配电终端基本功能与指标 (5) 5.3馈线终端(FTU)具体要求 (6) 5.4站所终端(DTU)具体要求 (11) 5.5配变终端(TTU)具体要求 (16) 6终端试验 (20) 6.1型式试验 (20) 6.2抽样试验 (20) 7.3出厂试验 (20) 附件一配电终端主要元器件明细表 (21) 附件二故障指示器接入标准 (22) 附件三站所终端(DTU)装置示意图 (24)

前言 配电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为有效开展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公司生技部组织编写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将此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范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对其技术发展和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应用也做出了适当定义和描述。 本规范由公司生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本规范的主要审核人: 本规范的批准人: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功能、型式要求,包括终端类型、气候环境条件、功能、外形结构、显示、通信接口、材料及工艺要求、标志标识等。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规划、采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标准号标准名称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 7251.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2010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2010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配网智能终端介绍(FTU、DTU及TTU)

FTU、DTU及TTU介绍 DTU(开闭所、环网柜智能终端) 开闭所终端设备(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DTU一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 配变终端设备(TTU)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 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内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内容不丢失。配网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如不具备通信条件,使用掌上电脑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到现场读取记录,事后转存到配网主站或其它分析系统。 馈线终端设备(FTU)feeder terminal unit FTU 是装设在馈线开关旁的开关监控装置。这些馈线开关指的是户外的柱上开关,例如10k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开关等。一般来说,1台FTU 要求能监控1台柱上开关,主要原因是柱上开关大多分散安装,若遇同杆架设情况,这时可以1台FTU监控两台柱上开关。

某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TU测试规范

北京市电力公司 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TU测试规范(适用开闭站、配电室、电缆分界室三遥站点)

北京市电力公司二〇一〇年九月

目录

一、总则 1.1测试目标 本测试规范适用于北京市电力公司开闭站、配电室、电缆分界室三遥站点应用的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TU。为规范现有市场各厂家终端设备,特制定本测试方案,以此为标准对终端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试验。测试人员须具备电力终端专业测试经验。测试终端应满足本方案提出的相关功能、性能指标要求。 1.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技术规范中未明确要求的条款,应执行最新颁布的IEC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当标准中的条款与本规范存在偏差时,应以本技术规范为准。 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 721—2000 配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 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 JB7113-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DL/T 634.5101-200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定 DL/T 634.5104-200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定 京电调[2005]20号北京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101/104通信规约实施细则

二、检验项目及要求 2.1 基本要求 (1)本次检测分为9大检测项目,每项检测项目包含若干子项目。 (2)参检设备必须通过所有子项目的最低检测标准,方可视为检测通过并获取检测报告,否则中国电科院不向参检单位提供检测报告。 2.2 评价标准 (1)设备首次检测过程中,如存在三项及以上问题需要整改,则认定该设备不能通过检测。(2)设备首次检测过程中,如存在两项及以下问题需要整改,在规定时间内,最多可进行两次改进,检测报告中需完整记录修改过程;如同一问题两次改进后仍不能通过检测,则认定该设备不能通过检测。 (3)对于全部检测项目均通过的设备,以整改项目数量与整改次数作为排名依据。 (4)最终检测结果由北京市电力公司与中国电科院共同裁定。 表1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1203017-2016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2016-04-01 发布2016-04-01 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3) 4.1 环境条件 (3) 4.2 功能架构与外观结构 (4) 5 功能要求 (8) 5.1 电源要求 (8) 5.2 遥信功能要求 (9) 5.3 遥测功能要求 (9) 5.4 遥控功能要求 (9) 5.5 保护和逻辑控制功能 (10) 5.6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选配) (11) 5.7 电能质量监测(选配) (12) 5.8 配变量测采集与控制(选配) (12) 5.9 设备状态监测(选配) (12) 5.10 配电变压器状态监测(选配) (12) 5.11 环境湿度监控(选配) (13) 5.12 水浸监测(选配) (13) 5.13 烟雾监测(选配) (13) 5.14 安防门禁监控(选配) (13) 5.15 视频监控(选配) (13) 5.16 新能源并网接入(选配) (13) 5.17 对时功能要求 (13) 5.18 通信功能要求 (13) 5.19 数据处理及传送功能 (14) 5.20 维护与调试功能 (15) 5.21 其他功能 (15) 6 技术参数 (15) 6.1 模拟量采样 (15)

【CN110275495A】一种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93595.4 (22)申请日 2019.05.13 (71)申请人 深圳创动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 中区高新中一道9号软件大厦9层905、 906室 (72)发明人 胡丛威 邓国顺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代理人 李庆波 (51)Int.Cl. G05B 19/418(2006.01) H04L 29/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包 括:至少一个智能终端;现场控制终端,连接智能 终端,现场控制终端用于对智能终端进行现场控 制;服务器,连接智能终端;远程控制终端,连接 服务器,远程控制终端用于通过服务器对智能终 端进行远程控制。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对智能终 端的统一信息管理,同时实现了对智能终端的远 程控制,提高了管理效率, 增强了用户体验。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CN 110275495 A 2019.09.24 C N 110275495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275495 A 1.一种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智能终端; 现场控制终端,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所述现场控制终端用于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现场控制; 服务器,连接所述智能终端; 远程控制终端,连接所述服务器,所述远程控制终端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环境检测终端,连接所述服务器,所述环境检测终端用于对所述智能终端的周围环境进行检测,以得到环境信息,并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终端或所述现场控制终端; 所述智能终端或所述现场控制终端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进行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来自互联网的天气信息,并将所述天气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终端、所述现场控制终端或所述远程控制终端; 所述智能终端、所述现场控制终端、或所述远程控制终端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或所述天气信息进行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终端中存储有环境参数阈值和天气参数阈值,用于在所述环境信息大于所述环境参数阈值、或所述天气信息大于所述天气参数阈值时停止工作,或在所述环境信息小于所述环境参数阈值、所述天气信息小于所述天气参数阈值时,接收所述现场控制终端或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以进行工作; 或,所述现场控制终端或所述远程控制终端中存储有环境参数阈值和天气参数阈值,用于在所述环境信息大于所述环境参数阈值、或所述天气信息大于所述天气参数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停止工作,或在所述环境信息小于所述环境参数阈值、所述天气信息小于所述天气参数阈值时,向所述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终端进行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现场控制终端和所述远程控制终端为一体式控制终端,所述一体式控制终端用于根据当前的位置信息进行现场控制模式和远程控制模式的切换,所述一体式控制终端用于在现场控制模式下,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现场控制,或在远程控制模式下,通过所述服务器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在连接所述服务器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已安装的当前软件版本与所述服务器中的最新软件版本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从所述服务器下载所述最新软件版本并进行软件升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现场控制终端或所述远程控制终端还用于在连接所述服务器时,检测所述现场控制终端或所述远程控制终端已安装的当前软件版本与所述服务器中的最新软件版本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弹出对话框以询问是否进行升级,在获取到升级指令后,从所述服务器下 2

配网自动化终端技术条件书DTU设备

配网自动化终端技术条件书D T U设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采购 技术规范书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公司配检中心 二零一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为适应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 电终端的发展需要,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加强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技术管理,规范采购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技术规范书。 2.本技术规范书是依据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 范并结合公司运行情况而制定的。 3.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并未对一 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 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4.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产品所执行的标 准不一致时, 按较高标准执行。 5.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招标方和投标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 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本规范书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技术条件提出了具体要 求,适用于规范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采购技术管理。 第二章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书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GB 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9-1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T 14049-2008额定电压10、35kV架空绝缘电缆

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T4623-2006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DL/T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836-2003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DLGJ154-2000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 GB/T 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DL/T 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 451 循环式远动规约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第101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