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油画欣赏

徐悲鸿油画欣赏

徐悲鸿

年入上海图画美术院1916江苏宜兴人。幼年随父徐达章学画。年年赴日本学习美术,1918及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1917年,在法国留学,1927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担任导师。1919年至1927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曾往德、英、意、比等国参观考察。

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抗日年1946战争期间在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并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年在到北平,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49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组成后出任首任院长。

放下你的鞭子

放下你的鞭子》右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竞万港元的成交价获得该画。投者以7200

愚公移山

奴隶与狮著名的

《奴隶与狮》作于一九二四年,画中的情境取材自古罗马时期的一个故事:

一名奴隶为逃避灾难而躲藏到洞穴,却遇上受伤的狮子,奴隶非常惧怕,但仍然为狮子疗伤。及后,奴隶与狮子在斗兽场上相遇,狮子为报恩而不肯伤害奴隶。画作吸取了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特色,在画面注入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画中人物呈现如雕塑般的立体感。此外,画家巧妙地把素描灵活运用在油画上,透过结合西方素描的观念及中国传统白描、勾勒等技法,发展出一种中西融合的艺术特色。

《最终以五千三百八十八万成交. ,奴隶与狮》此画原估价三千二百多万元

浴.

估价高达780万元,由徐悲鸿大师早期创作的、尺幅最大、保存完好、最为精彩的油画人体精品《浴》以599万拍出.

月夜---一张很著名的油画

徐夫人像

自画像女体背

部.

睡.

诗人陈散原像

黄山.庭院

珍妮小姐画像

萧声

田横五百壮士

溪我后

女坐像

喜马拉雅之晨.

喜马拉雅之

树.

林中小路

印度牛

玉簪花.

女体坐像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组图】 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 【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后不幸流落海外。1936年由徐悲鸿赎回国宝。1953年,徐悲鸿辞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八十七神仙图》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2、经典油画《月夜》 【赏析】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画家用银灰色

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陶醉。画家:俄国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3、胡佩衡《深山小径》 【赏析】此幅为画家早期作品,笔法上变化王蒙皴意,在南宗笔法中又糅入北宗之力,兼以干擦湿染,浅绛复施青绿,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足见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整幅画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镖缈于沉着之中”的旨趣。 4、宋徽宗书法 【赏析】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竖钩细长,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赵佶治国无能,但其

擅长于书画艺术,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突出贡献,也推动宋代书画达到了新的高峰。 5、林风眠《黄山松涛图》 【赏析】此幅为其少见的采取非方形、立轴构图风景图画。黄山的壁裂千仞,化为远处朦胧的山峦;被秋色染得金黄的蓊郁山林,则是历历在目,成为画面最显目的焦点。画家寄情于山水怀想,融入真情与诗意在其线条、造型与色彩结构之中,没有过多的雕饰,仅有怡然自得的朴真写意。 6、徐悲鸿《巴人汲水图》 【赏析】2010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徐悲鸿巨幅以1.71亿元成交。此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在构图上匠心独运,上下百丈石阶挑水

徐悲鸿抗战时期美术作品

徐悲鸿抗战时期美术作品 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巨匠,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在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奋发作为,呈现出了更为深厚的文化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其作品也更具有深刻的历 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徐悲鸿抗战时期的美术作品。 徐悲鸿抗战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包括肝《拂晓》、《祖国万岁》和《黄河大合唱》三 幅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实践精神和艺术功底,更表达了作者对 于战争里的人民生活以及自身爱国情怀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拂晓》 《拂晓》是徐悲鸿于1939年在云南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作品。这幅画的主要题材是云南的民族生活,表现了红河边疆区的土家族妇女顺着山泉流洗衣的清仙景象。徐悲鸿以妇 女的形象为主题,将丰盈多彩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生活习俗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画中不 仅体现了作者对于世界大自然的独立思考和感性诠释,更展现了他对于广大人民的深刻同 情和理解。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民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惯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人民生活 的本质已经被扭曲甚至瓦解,这种情景也极具象征意义。画家以自己的作品表达出了对于 战争环境下人民生活的深情挚爱,以及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强烈呼唤。 《祖国万岁》 《祖国万岁》是徐悲鸿于1940年在香港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作品。在这幅画中,徐悲鸿图像化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的伟大气概。画面聚焦民族团结的力量和众志成城的 精神,以鲜艳雄壮的色彩和细腻流畅的笔法,完美地捕捉了抗战期间的紧张气氛和共同呼吁。 这幅画作不单突出了战争时期中国的民族气质,更突显了获得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 勇气。同时,画家更完美地表达了对于伟大祖国的强烈关爱和祝福。这幅作品不仅是徐悲 鸿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的一个表态。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并配以徐悲鸿创作的《合唱》这一恢弘的画面,更让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幅画带有非常强烈的史诗感和情感感 召力,展现了当时战争环境下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团结精神。此作品也成为了抗战期间 国内文化艺术氛围中的一朵奔放的花朵和一面美丽的旗帜,为抗日民主文化和战旗书写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结

美术鉴赏-美术鉴赏论文-徐悲鸿

课程:美术鉴赏 徐悲鸿 姓名:懒猫的流浪 学号:200xxxxxxxx 系别:xx学院 班级:20xx xxxx(专业)

日期:2010年11月2日 摘要:徐悲鸿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他的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其留给后人的名画数不胜数。本文着重介绍了他的《奴隶与狮》和《八骏图》。 关键字:徐悲鸿美术画家名画鉴赏 一、徐悲鸿简介 图1 图2 徐悲鸿1937年留法照片徐悲鸿照片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徐悲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培养了1大批美术人才。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在绘画上,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 二、徐悲鸿与他的作品 1、徐悲鸿《奴隶与狮》鉴赏 图(3)奴隶与狮 (1)作品相关 《奴隶与狮》,油画作品,左下签题“甲子初秋,悲鸿”,著录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编《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53图),收藏者称,此为徐悲鸿1942年初自新加坡归国时未能带回的那批作品之一。这幅油画创作于1924年,那是徐悲鸿油画成熟的时期。此时的徐悲鸿已在西欧留学5载。他以法国画坛名宿达仰为师,刻苦钻研西方绘画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 宋天宇 徐悲鸿(####-####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年#月##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对于徐悲鸿的爱国情怀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一、徐悲鸿的异国思乡情: 徐悲鸿于####年到法国朱利安画院学习,在学习期间他特别注意对素描的训练,这为他以后的油画中的表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曾以他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大批具有思乡情感的作品。他

特别注重西方油画和中国画意境之美的结合。其代表作品《箫声》对优化的中国特色进行了一次完美而充实的表达。此作品在构图、色彩、笔法甚至思想、情趣和笔墨情趣上,都蕴含着浓郁的东方绘画精神。画面中女子忧郁的眼神所流露出的思乡之苦慑入心弦,那无声的泪水仿佛已溢出画面,而画面中的箫声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这也是当时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质的完美体现。徐悲鸿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艺术的真谛,心中割舍不掉的是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 徐悲鸿在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挑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二、徐悲鸿游子归来的爱国情怀: ####年,徐悲鸿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始秉承欧中绘画的经典手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其中较为经典的是他于####年创作的《放下你的鞭子》。该作品是徐悲鸿现场观看王莹的表演的一部戏而被戏中的爱国精神感动而创作的。这部戏讲的是在“九一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距今400多年前。中国油画的历史,一般认定是从“五四”前后李叔同、李铁夫、林 风眠等大批艺术青年的留学风潮算起。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引进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36),代表性画家有林风眠,刘海粟等人。二是艰难坚守阶段(1937—1949),代表性画家有徐悲鸿等人。三是曲折探索阶段(1949—1976),代表性画家有董希文等人。四是自觉构建期阶段(1977—2015),代表性画家有罗中立等人。一百多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油画的思想、观念、风格、技法等明显地表达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精神下民族化的过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经典油画作品。 1、自画像李叔同1911年布面油彩60.6x45.5cm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藏 这幅画是李叔同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时创作的自画像。该画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等,

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是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9月29日27岁时,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1911年3月毕业。毕业后偕日妻回国,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音乐、图画教师。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2、音乐家李铁夫1918年布面油画68×56cm 李铁夫(1869-1952),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1885年,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6年,加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创立兴中会。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1914年获铜像雕刻学冠军。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赴欧美学习并取得较高成就者。1930年由美归国,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

赏析徐悲鸿《奔马图》 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级教育技术班班级:10 姓名:邱楠20101121107

学号: 1 目录 作者简介 (3) 《奔马图》创作背景 (4) 《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 《奔马图》绘画特点 (6) 7················《奔马图》对的个人感想········

2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

徐裴鸿创作于抗日时期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精神作品

徐裴鸿创作于抗日时期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精神作品《奔马图》 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群马》 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马取材于1940年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珍妮小姐画像》 为画家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鸿时年44岁。此作品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而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画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广东,为当时星洲名媛。在当时传为佳话。此画得到画筹四万新币,为这一时期与南洋募捐中画筹最多的一幅(总数为十一万一千多元新币),徐悲鸿本人也是非常满意这幅作品,特意请摄影师为其和画作拍照留念,后成为《悲鸿在星洲》一书的封面。

《九方皋》 九方皋故事记载于《列子》:伯乐暮年之向秦穆推荐九方皋找千里马的故事。作品是一件非常完整和精彩的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和描绘方式的优秀的中国画作品。 《田横五百士》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以及苏联展览,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宾美院学习的画家。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已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以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集国画的写意风格与西画的严谨结构于一身,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捕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据历史记载,《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

《徯我后》名画赏析划重点学习

《徯我后》名画赏析划重点学习 《徯我后》徐悲鸿,1931-1933年,布面油画,318cm*230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的油画作品《徯我后》取材于《尚书·仲虺之诰》:“徯我后,后来其苏。”(意思是说:等待我们贤明的领导人,他来了,

我们就得救了。)描写夏桀暴虐,在他的统治下,人民痛苦不堪,商汤带兵去讨伐暴君,老百姓殷切地期待他们来解救。大地干裂了,瘦弱的耕牛啃着树根,人们的眼睛里燃烧着焦灼的期待。 对于徐悲鸿创作这个题材的目的,徐悲鸿的妻子廖静文评说道:因为当时正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大片国土沦亡,国民党政府一面屈膝投降帝国主义,一面加紧镇压人民群众和民主运动,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中。悲鸿借这个题材抒发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并象征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人民渴望得到解救的心情。 据说这幅画作完后,和《田横五百士》一起高悬于中央大学礼堂。壮阔的画面,深刻的寓意,打动了无数观画者的心。无耻小人却密报当局,说徐悲鸿借此影射、攻击政府,意在蛊惑人心。徐悲鸿知悉后大笑道:“这正是我作画的目的!” 划重点 (1) 作者: 《奚我后》是徐悲鸿的油画作品。 (2) 画面内容: 画面描绘一群穷苦的老百姓在翘首望向远方, 大地干裂了, 瘦弱的耕牛在啃着树根, 人们的眼睛里燃烧着焦灼的期待, 那种殷切的心情, 就如同大旱的灾年, 渴望天边起云下雨一样。

(3) 艺术特点: 这是一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以历史故事影射现实, 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徐悲鸿先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无比强烈的痛恨和对苦难中的中国人民无比深切的热爱, 抒发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 (4) 影响: 这幅画和他的《田横五百士》一同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美术复兴的第一声”。

名画欣赏——徐悲鸿《马》中班

活动名称:名画欣赏——徐悲鸿《马》 适合年龄:中班 执教者:袁怡曼 活动目标: 1、欣赏徐悲鸿的作品,从外形、颜色上来区分马的品种。 2、从不同形态的马上,想象马儿奔跑的样子,感受中国特有的水墨作品的独特情感。 活动准备: 徐悲鸿《马》、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徐悲鸿的画像,简单介绍画家,初步介绍水墨画的基本材料。 二、出示多幅作品《马》,引导幼儿重点欣赏。 1、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面,提问:请你仔细看一看,画面上画了什么? 2、引导幼儿从颜色上说说他们是什么马? 教师小结:徐悲鸿爷爷在游览喜马拉雅山的时候见到了很多马,他每天骑马,和马做朋友,而且画了很多很多的马,了解了各种马的不一样的特点,比如:黑马、枣红马、大红马、白马等等。 3、引导幼儿从作品上进一步观察马的外形,并且讨论一下什么样子的马才是好马?如:皮毛密而亮,腿长而有力等等。 4、引导幼儿观察马的神态和气质,从不同的姿势上来分辨哪一匹吗跑得快。 教师小结:马儿奔跑的时候尾巴和背上的鬃毛都会扬起来,说明它跑起来的时候跑的很快很快;前面的腿用力的跨了出去,后面的腿往后蹬地;当马蹄跑起来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子的声音? 三、请幼儿把自己对《马》的感觉用绘画表现出来。 1、幼儿自由创作“马”。 2、你的马是什么品种的?他在做什么事情? 四、作品展示。 活动记录: 在《在农场里》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调查表,了解了家禽和家畜的区别,能说出禽类和畜类的一些明显的特点。在主题活动讨论中能讲出牛、羊对人

类的作用,但对于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马供人类骑乘上。所以通过这次的欣赏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马的各种品种。而且在本周孩子们第一次尝试了用宣纸作画,初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在作品欣赏中,让孩子们介绍了水墨画的基本材料以及特点,让孩子们通过名家的作品来体会水墨画的独特之处。从各种马的姿态中,让孩子们体会想象马儿在草地上奔跑时的动作以及马蹄的声音。

(完整版)1-4年级重点名画赏析

(完整版)1-4年级重点名画赏析 --------------------------------------- 1.作品名称:花狮子,类别:农民画,作者:张芝兰。作品赏析:这是一幅陕北安塞农民画,农民画既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又是一种逐渐成熟的新兴画种。这副图画着五颜六色的狮妈妈带着两只稚嫩可爱的小花狮子,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爱意。 2.作品名称:蓝天,,类别:油画。作者:康定斯基(俄国)作品赏析: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基本属于热抽象,这幅画我觉得偏意象艺术当然也有抽象的成分,首先给人的感受是充满了童趣、童真,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 感觉。 3.作品名称:春如画,作者:吴冠中。作品赏析:这副作品中,用流畅、活泼的线条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美 好感受。 4.作品名称:自画像,类别:油画,作者:徐悲鸿,作品赏析:这是一幅油画作品,虽然是人物头像,但动态明显,侧坐的身体、扭动的头部、回转的眼神,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年轻画家的淡定和自信。 5.作品名称:艰苦岁月,类别:雕像,作者:潘鹤,作品赏析: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个满脸稚气的十ー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 好的未来。 6.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铅笔淡彩)毕加索(西班牙)作品中毕加索用直线、曲线和交又线等丰富的线条画出了朵拉,并在衣服、头发等地方施以比较单纯的淡彩,人物周围是大面积的单纯的线条,使人物比较突出。座椅上运用了有秩序的交叉线,表现了座椅上的纹路。背景上布满了指向四面八方的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纵深感,给人以丰富的想 象空间。 7.枣园来了秧歌队(年画),这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秧歌队形成的圆形,将毛主席和拜年的农民围绕在中间,洁净的画面自然地突显了毛主席的身姿。四周五颜六色的服装、花灯、锣鼓更加营造出节日的欢快气氛。 8.百世多吉(中国画)齐白石。作品中表现了九个柿子,红喻老、,绿喻新,九则表示多的意思,意为与“百世”。画中借柿子与橘子的谐音,取意“百世多吉”,表达了画家愿祖国永远安康幸福的质补愿望和爱国情怀。

徐悲鸿为谁画过《十二生肖》

徐悲鸿为谁画过《十二生肖》

————————————————————————————————作者:————————————————————————————————日期:

徐悲鸿为谁画过《十二生肖》-历史论文徐悲鸿为谁画过《十二生肖》

“历来中国文人画家,少有作十二生肖题材的……在20 世纪画家中,我仅见过齐白石和徐悲鸿涉猎过十二生肖题材。”中国艺术研究院华天雪博士如此注解这件刚刚拍出4600 万元高价的徐悲鸿作品。“少见”是这幅《十二生肖册》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你见过徐悲鸿画的马,那你见过他画犬、画龙吗? 2006 年,一件徐悲鸿的《十二生肖册》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出现,成交价为549.6 万港币。2014 年匡时秋拍,拍品再次露面同样做足了宣传,其中一个重要看点是——雾明楼珍藏。名家文物藏品但凡来路清晰流传有序的,身价

都会上升几个段位,更何况雾明楼和画者徐悲鸿的关系又非同一般,难怪收藏家刘益谦又一次“任性”出手。 送别之作 “蒨英弟游欧,索写十二幅,即以付之。丙戌始夏悲鸿。”这幅《十二生肖》画册上,徐悲鸿清楚写着作画的缘由和时间——1946 年为了送给即将游学欧洲的“蒨英”而作。“蒨英”,即张蒨英,是徐悲鸿颇为得意的一位女弟子,1936 年1 月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毕业时张蒨英22 岁,风华正茂,那年她绘了一幅《自画像》作为毕业纪念,这幅《自画像》在2007 年以79.2 万元被拍出,同样收藏在刘益谦的上海龙美术馆。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时髦洋派的民国女子,留着时兴的短卷发,长裙小尖领,束着利落的腰身。此画被张蒨英随身带到英国后,一直悬挂在卧室,有多位专家研究认为,此作经张蒨英完成后,曾由徐悲鸿亲自润色。 徐悲鸿的女弟子中,以孙多慈和张蒨英最为出名,两人都深得徐师喜爱,并在技艺和精神上承习徐悲鸿风范。孙多慈搅入老师婚姻纠葛,1940 年代初期便离开徐悲鸿。张蒨英自1936 年在中大艺术系毕业,一直不离徐师左右,出国留学的女弟子也只她一人。 1937 年第二届全国美展在南京开展,张蒨英有《北平旧影》入选,并发表于该展的画册里。1944 年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举办首届美展时,张蒨英展出了新作《老松与凌霄》。这些作品原作都没有留存于国内,2007 年拍卖的《自画像》是国内出现的第一幅张蒨英作品。 “研究者把张蒨英放进20 世纪中国油画史论述,主要是看其与徐派的关系和依照早期印刷品的判断。徐悲鸿在中大艺术系执教时,有买学生作品的习惯,

浙美版初中美术书作品汇总

八年级13册 0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 《鹰桧图》绢本设色元代张舜咨、雪界翁 1走进美术 父亲(油画)罗中立 粒粒皆辛苦(中国画)方增先 鸳鸯戏水(中国画)喻继高 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 鲁迅像(版画)赵延年 江南的春雨(水彩画)陈和鼎 天山映雪(水彩)梁栋 我们热爱和平(版画)李平凡 乌云滚滚(油画)吴云华 根深叶茂(国画)苗重安 五月的风(圆雕)黄震 山里红(圆雕)孙家钵 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海报靳埭强 陈茶馆包装系列陈幼坚 飞利浦多媒体电话亭(1997) 美洲虎牌S-Type型汽车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诺曼·福斯特(美国)逝去的胡杨(摄影)李杰 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奚小彭 春到西藏(油画)董希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油画)董希文 毛儿盖黑水姑娘(油画)董希文 花卉十样锦(油画)陈抱一 老人像(油画)徐悲鸿 人像(油画)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局部(油画)徐悲鸿 负水女(油画)吴作人 哈萨克牧羊女(油画)董希文 2徒手画校园 《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一直 扭曲的树木(素描)凡·高 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 乌镇(速写)李延龄 画家达·芬奇的挖壕机设计手稿(意大利) 风景(钢笔水彩)柳军 理论数学家罗杰·彭罗斯画的天体物理示意图

女人像(素描)马蒂斯(法国) 老人像(素描)费钦(俄国) 手部素描达·芬奇(意大利)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肖像(素描)安格尔(法国)风景(素描)沙利文(美国) 女人像(素描)马蒂斯(法国) 女人体(素描)席勒(奥地利) 手部(素描)萨尔托(意大利) 咖啡馆(素描)凡·高(荷兰) 女子像(素描)提香(意大利) 少女像(素描)费钦(俄国) 少女像(素描)安格尔(法国) 画家达·芬奇的战车设计手稿(意大利) 3板报设计 4鸟语花香 出水芙蓉(中国画)佚名(宋) 寒雀图(中国画)崔白(宋) 桃花飞燕(中国画)王震 雁荡山花(中国画)潘天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