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天成汪曾祺》的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自然天成汪曾祺》的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自然天成汪曾祺》的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自然天成汪曾祺》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自然天成汪曾祺 李辉认识汪曾祺先生很早,应该是 30 年前我刚到北京工作后不久。我保存 有他的一份手稿, 《(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好文章》,大约写于 1986 年, 算算也有 26 年了。 当时, 我在 《北京晚报》 编辑副刊, 发表了一位老中压耿鉴庭先生的文章 《朱 光潜先生二三事》,汪曾祺读后,极为欣赏,很快给我寄来他的读后感。一见手 稿,蹙不释手。他写得讲究,清新、淡雅,如山溪自然天成,潺潺流淌,携两岸 野草山花芬芳气息,少有烟火味。文字略有修改,却处理得干净利落,丝毫不减 文稿整体美感。 因标题字数太多,记得发表前,与之商量,他同意改为“一篇好文章”。为 何对一篇界外人士的文章如此关注, 极力推荐?应是在他看来, 其文体现了他所 推崇的文学 观。汪曾祺作文,历来追求自然天成的境界,不张扬恣意,不故作姿态。他 在《一篇好文章》中这样说:“这篇文章的好处是没有作家气。耿先生写得很自 然,很亲切,不矜持作态。耿先生没有想在文章中表现自己(青年作家往往竭力 想在作品里表现自己的个性,使人读了不大舒服),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耿 先生的人品,谦虚,富人情,而有修养。” 富人情, 有修养, 这其实是汪曾祺从恩师沈从文那里承继的一种美学意义上 的为人之道、作文乏道。在沈从文与汪曾祺的作品中,我们读得出文人气息的恬 淡、悠远境界。这一境界,其实并非故作高深,而是基于信奉一种艺术需要节制 的文学观。汪曾祺说:“有感情而不外露,乃真有感情。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好处 是完全没有感伤主义——感伤主义即没有那幺多感情却装得很有感情。 ”在这一 点上,汪曾祺可说是当年“京派文人”最好的传人。尤其是在“文革”之后,因 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等剧的创作,他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波折,对从事文学 创作之初的体验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重新回归自己所推崇的艺术本真, 在适应寂 寞、享受恬淡之中,走进最后的创作高峰。 后来,我与汪曾祺的来往就多了。去他的蒲黄榆家中,和他聊天,看他挥毫
1/7

写字绘画。我曾专门请他讲沈从文,讲萧乾,讲西南联大的往事,并专门整理一 篇《听汪曾祺谈沈从文》。1990 年,我为一家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世界名人画 传,约请一批名家撰稿,我特地请他写《释迦牟尼传》,他虽勉为其难,最终还 是应允,写出几万字的佛祖故事 。后来,我颇觉得此举过于唐突,干扰了他的创作习惯,一直为之内疚。 1993 年,我主编“金蔷薇随笔文丛”二十种,请他加监,他鳊选一本,题 曰 《榆树村杂记》 , 取居住的蒲黄榆之义。 我为此书写一点评: “酒至微醺状态, 他会变得尤为可爱,散淡与幽默天然合成。他的文章从不雕琢,如清风一样轻盈 飘逸,读起来更让人陶醉。他不仅仅表现出一个小说 家的才能,用炉火纯青的白描,描绘人与景;他也是一个学问家,散淡的文 字背后,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 最后一次见到汪曾祺,是在 1996 年冬天。他的老友黄永玉先生旅居香港十 年后苛次返京, 几位热心人在东三环长虹桥附近的德式餐厅“豪夫门啤酒”举办 两次大型聚会, 其中一次由黄永玉开列名单, 请来许多老朋友, 其中包括汪曾祺。 那天,我与汪曾祺同桌。他的脸色看上去比不久前更黑,想是酒多伤肝的缘 故。每次聚会,他最喜饮酒,白酒或黄酒,酒过三巡,兴致愈高,满脸可爱。那 天只有啤酒,他喝得不多,兴致似也不太高。参加聚会的多是美术界人士,汪曾 祺偶尔站起来与人寒暄几句,大多时间则是安静地坐在那里。 不久,便传来他去世的噩耗。他走得太早,还不到 80 岁,本可以写出更多 作品。一肚子的故事,挥洒不尽的见识,他人如何学也学不来的文字功夫,他把 这些都带走了。多可惜,他连一本完整的回忆录都没留下。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喜欢看这部杂记里的文章,质朴的语言,平和的心态,以及时时透出的 天真和风趣,让我在轻松愉悦中受益。认识到作文可以质朴如斯:少雕琢,无卖 弄,不做作,平白如话。(田娟华《作文可以质朴如斯——读汪曾祺(榆树村杂 记)》) ②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我很欣赏 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 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世界是喧闹的,我们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 中取静。(汪曾祺《无事此静坐》)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是 1986 年认识汪曾祺的,当时汪曾祺向《北京晚报》投的《朱光潜 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好文章》的稿子,至今被作者保存着。 B.汪曾祺喜静不喜喧闹浮躁,他认为静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修养,所以他
2/7

在为黄永玉举办的聚会上喝酒甚少,多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 C.作者与田娟华认为,汪曾祺选编的《榆树村杂记》一书风趣幽默,语言 质朴,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D.本文叙事详略得当,通过回忆与汪曾祺的交往,表现了对汪曾祺自然天 成的认可,并因汪曾祺去世后没有留下一本完整的回忆录而遗憾。 5. 汪曾祺为什么欣赏, 推荐 《朱光潜先生二三事》 这篇文章?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 6.汪曾祺的“自然天成”主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泼谈你的认识。 (5 分) 答: 试题答案: 4.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 A. 认识的时间不准确, 原文是“30 年前我刚到北京工作后不久”, 不是 1986 年。B.因果失当,汪曾祺在聚会上喝酒少、一个人静坐的原因在文巾并没有明 确说明。C.内容杂糅,“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认为,“对写作有很大 的帮助”是田娟华的看法。 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答案①体现了艺术需要节制的文学观。②不矜持作态,亲切自然。③没有想 在文章巾刻意表现自己,文如其人,可以看出作者的人品:谦虚,富有人情,有 修养。④完全没有感伤主义。(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答案 为文方面:①文章写得清新淡雅,少烟火味,略有修改,也处理得干 净利落。②作文不张扬恣意,不故作姿态,能读出恬淡悠远的境界。③文章从不 雕琢,平白如话,轻盈飘逸。 为人方面:①从恩师沈从文那里承继了富人情、有修养的为人之道,并推崇 这样的人。②闹中取静,适应寂寞、享受恬淡生活,表现出恬淡、悠远的境界。 ③纵酒诗书,为人散淡幽默,学识渊博,别人学不来。 (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五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3/7

4/7

5/7

6/7

7/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