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肥地力的关键是给土壤补碳

培肥地力的关键是给土壤补碳
培肥地力的关键是给土壤补碳

培肥地力的关键是给土壤补碳

Fill Carbon to the Soil is the Key to Make the Soil Fertile

李瑞波吴少全

Ruibo Li,Shaoquan Wu

(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

摘要:碳营养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植物碳营养来源于叶片光合作用吸收和根系吸收两通道。传统有机肥无法给土壤补充足够的碳营养。有机碳肥是精细高效的碳营养肥料。

Abstract:Carbon is the core of the soil fertility. Carbon absorbed by plants by means of two methods, one is leaf photosynthesis, the other is root absorption. Tradi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 can not fill enough carbon to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fertilizer is efficient fertilizer that can provide enough carbon.

关键词:土壤肥力碳营养缺碳病有效碳有机碳肥

Key word:Soil fertility, Carbon nutrition, Carbon deficiency disease, Effective carbon, Organic carbon fertilizer

1、碳营养在土壤肥力中的核心作用

1.1 碳营养是植物所需大量元素之首,也是土壤肥力的核心。

土壤三大肥力都与碳营养有密切的关系。碳营养以有机化合小分子形式存在,它同土壤中一些矿物质离子例如钙离子、铁离子等结合,成为土壤团粒结构的核心。碳营养丰富的土壤团粒结构好,含氧涵水性

好,物理肥力强;有机化合小分子与矿物质营养(通常是离子态)结合成螯合(融合)体,使矿物质营养不挥发不流失,并更容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因而提高了土壤的化学肥力;微生物繁殖的基本条件是氧气和营养,营养主要是碳和氮,碳氮比25左右为宜。这个碳是水溶性小分子有机碳。所以土壤中有机质里的碳并不是真实的碳营养。加入碳营养提高了土壤碳氮比,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更提高土壤透气性,好氧菌成了优势种群,进一步分解土壤中有机质,代谢更多小分子有机碳物质,作物根系受刺激而更加强壮,根端释放更多有机酸形成丰富的根际微生物圈,因此土壤生物肥力大大提升。所以碳营养不但是土壤化学肥力的重要成分,还是土壤三大肥力互相联系和循环促进的动力。要培肥地力,就不能忽视碳营养的核心作用而顾其他。

1.2 我国有机农业绵延不绝五千年,农业一直是国家的稳定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其重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先辈爱惜地力,注重培肥地力,几千年不间断地干物质循环。一直到“人民公社”时期,农民们还经常“积肥”,成群结队挑粪肥、塘泥、海泥下地,各生产队也都十分积极和自觉种绿肥肥田;社员们更是一把粪一瓢尿地往自家自留地送。所以在那些年代,就没听说什么土壤板结、什么土传病害,更不需要用大量农药。其实那个时代也开始使用化肥,只是农民们沿袭祖先的“积肥”习惯,认为那是当农民要干的正经事。因而在商品经济发达年代之前,土地就是健康的,肥沃的。

“积肥”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往耕地输送有机碳营养,当然也捎去了品种丰富但相对比例低得多的矿物质养分。我们今天不得不大力

呼吁培肥地力,就是因为我们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消耗地力,消耗地力就是吃老本,这个老本就是碳营养!

1.3 缺碳是引发土壤病变的主因。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由于长期施用化肥所以土壤板结……”化肥似乎成了破坏土壤的祸首了。实际上只要向耕地施用有机碳菌剂,每亩40公斤,数天后土壤就疏松了,作物的根系也粗壮了。凡是使用有机碳产品的情况基本如此。连续几茬施用,土传病害没有了,连根结线虫病也不见了。这说明:土壤板结也好,土传病害也好,都是因为土壤严重缺碳,土壤三大肥力互相联系和循环促进的动力消失了。土壤微生态和物质循环状态恶化,它就病了。这里要借用传统文化中阴阳平衡之说。土壤中碳营养不足,首先导致微生物繁殖障碍和生物多样性缺失。碳营养和微生物都是有机物质属阴,阴竭就导致阳盛,以氮磷钾为代表的矿物质营养更加强力地“掳”尽稀有的碳营养,这就形成阴衰而阳盛的土壤生态。平衡既已破坏,耕地质量危机就发生了。

图1 土壤阴阳平衡动态图

2、缺碳病对农作的严重危害

2.1 多年来在我国学界一直无视植物碳营养被根系吸收这一事实,几乎所有农业经典著作都把二氧化碳通过叶片气孔吸收叶绿素光合作用

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作为植物碳营养的唯一来源。这种理论上的片面和无知导致了国家有机肥技术标准的错误和生产工艺的荒缪—把小分子

有机碳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使有机肥料成为一堆无碳营养的“腐殖化”空壳。也就是说偌大的有机肥产业不是在制造植物碳营养,而是在对有机废弃物做无害化处理!这就注定了商品有机肥的低效和慢效。

2.2 另一面,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向城市,加上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畜禽养殖业逐渐被规模集中养殖取代,而规模集中养殖的业主们以利润为目标,用尽各种法子分散养殖废弃物而不进行有效加工转化。这一切使农村传统的“积肥”活动消失了,农家肥也就没了。

2.3 现在农业执法部门几乎无法对市场上的有机肥料质量进行监管,因为大量假劣有机肥都钻了“有机质含量≥45%”和“总养分(N+P2O5+K2O)≥5%”这两个指标的空子。没经发酵的臭沟泥、风化煤或泥炭的粉粹物,混点碳铵就当有机肥卖。农民因假劣有机肥造成的损失难以计数。所以农民对商品有机肥普遍没有信心。商品有机肥被边缘化掉了。

2.4 由于以上原因,加上务农者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的因素,大量农田二、三十年来少施甚至不施有机肥,这就造成土壤和农作物缺碳。土壤缺碳造成的问题已经介绍过了,可是农作物有二氧化碳吸收转化,怎么也会缺碳呢?请看以下几个因素。

2.4.1 大量研究表明:农作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最适宜浓度是

0.1%,但大自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平均为0.03%。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农作物普遍都缺碳。

2.4.2 在土壤板结等条件下,农作物根系衰弱,农作物肥水输送供应偏低,枝不壮叶不茂,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低,就加剧了缺碳。

2.4.3 环境条件差,例如连续阴雨天,或大棚种植空气流动差,或高原地区二氧化碳浓度更低等等,农作物就更加缺碳。

2.5 农作物严重缺碳就是缺碳病,它使农作物直接发生一系列病害:

根系衰弱甚至腐根,早衰、亚健康、易倒伏、叶绿体发育不正常、防病抗逆机能差、产量低、品质低下,果实发育不正常种质退化等等。

2.6 由于农作物的缺碳病而并发的其他农作物病害就更多,例如炭疽病、黄萎病、花叶病、黑腐病、青枯病、霜霉病、根肿病、果树黄化病和早落叶病等等。

2.7 由此可见,农作物缺碳病造成的危害超过农作物的任何一种病害,可称之为农作物的“壹号病”。缺碳病每年造成我国农业的损失最少超过全国农业年产值的20%。根除农作物缺碳病,将使农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国家农业战略层面的大课题!

3、农作物缺碳病的防治

3.1 防治农作物缺碳病,得从农作物碳营养两个通道来分析。第一也是主通道,即叶片吸收二氧化碳通道,现在不少专家和企业在研究,尤其在大棚作物中,如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被吸收率,有许多研究成果。

第二也即根部吸收碳营养通道,研究的人反而比较少,也许“二通道说”还没有被普遍认可吧。本文着重讨论这第二“通道”问题。请看下图:[1]

图2 有效碳、微生物和光合作用关系图

图中EC(有效碳)代表施入土壤的小分子有机碳中的“碳”。这“有效碳”首先作用于B1(土壤微生物)、作物根系和矿物质营养,使B1变B2,B3大量增殖,使作物根系发达(肥水吸收量大增),使矿物质营养由离子态转化为有机融合态(易被根部吸收)。这些变化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土壤含氧涵水。叶片得到更充分肥水供应,脉粗叶厚、展开度好,在阳光下不萎篶,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碳水化合物转化和营养积累更丰富。这就是EC和第一“通道”二氧化碳吸收转化的关系。下图是同一块地同一种作物在下午阳光下的不同表现。

未施用液态有机碳

肥施用液态有机碳肥

图3 午间阳光下叶片光合作用情况对比

上图右侧为每亩加施3千克液态有机碳。最终收获地上生物量增产48%即960千克,折成干物质约为210千克。施入土壤里的液态有机碳仅3千克,其中干物质才1.5千克,却增收210千克干物质,说明农作物的碳积累主要靠二氧化碳吸收转化,但根部吸收“有效碳”大大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效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3.2 如何给土壤(农作物)补碳?首先来了解各种形态的“碳”和“碳营养”功能的关系。

表1 各种形态的碳的“碳营养”功能

类别物质水溶性分子状态碳营养功能

单质碳金刚石石墨

不溶大分子稳定态无

无机碳

二氧化碳不溶气体状态经叶绿素光合作用转化

碳酸盐水溶或微溶固体分解出CO2不能根吸

有机碳

农家肥水溶性较好大分子小分子肥效好但常产生肥害

商品有机肥水溶性差腐殖化大分子肥效低、慢

腐殖物质几乎不溶大分子无碳营养功能可改良土壤液态有机碳

全水溶小分子有机碳碳营养是商品有机肥的十

几倍

固体有机碳

部分水溶小分子有机碳丰

碳营养是商品有机肥的五

至十倍

土壤和农作物所需碳营养肥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以有机物质为主,干物质中含碳20%以上;

水溶或相当部分能水溶。水溶性好就具速效性;

分子量或分子粒径足够小。应用试验证明分子粒径数百纳米级

可被根系和微生物直接吸收。

因此,有机碳肥系的产品才是目前可供选择的碳营养最佳肥料产品。

目前市场上以“能水溶”标榜有机碳的某些产品,其实是用有机废水浓缩液泡制或浓缩液喷雾干燥制造的,这类产品分子粒径2000多nm,农作物根系和微生物不能直接吸收,施到地理造成根系缺氧,多用就危害

耕地安全。看看DLS纳米测粒仪的检测结果[2],就可看出真假有机碳肥产品的区别了;

图3 液态有机碳肥分子团粒径分布图(DLS)

图4 有机浓缩液分子团粒径分布图(DLS)

图5 有机浓缩液喷雾干燥分子团粒径分布

图(DLS)

4、有机碳肥

4.1 产品所含“有效碳”比率是一般商品有机肥的5倍以上,以给土壤(农作物)提供碳营养为目标的有机质类肥料产品,称为有机碳肥。有机碳肥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分固体有机碳肥和液态有机碳肥两大类。有机碳肥与商品有机肥的区别如下。

表2 有机碳肥与商品有机肥比较表

类别原材料含有效碳每亩(茬)用量备注商品有机肥固体有机废弃物

1~1.2%500~1000千克

固体有机废弃物6~12%20~80千克带功能菌有机碳肥

有机废液12~15%6~12千克

由表2可见:有机碳肥有效碳的含量是一般商品有机肥的5至10几倍。每种有机碳肥产品含有效碳率是可控的相对稳定的,因此有机碳肥就有了一个最主要的技术指标:含有效碳率。有效碳含量与碳营养(有机肥

效)成正比。正因为如此,它的单位面积使用量仅为一般商品有机肥的10~20%,每亩(茬)用量与化肥相当。这是一种精细、高效、可计量应用的碳营养肥种,开了肥料产业历史的新篇章。由于小分子有机碳(有效碳的载体)水溶性极好,又能激活土壤微生物,促进土壤肥力的循环提升,所以有机碳肥具备了速效性和长效性。

4.2 有机碳肥是化肥的最佳“伴侣”。有机无机复混肥是肥料界多年来的追求,但为什么一直推不开?原因在有机部分太粗糙肥效太低,用量少了不顶事,用多了化肥空间太少,肥料厂不干。作为商品,传统有机肥与化肥组装不到一块,这叫门不当户不对。现在,一种精细高效的碳营养肥种产生了,有机碳肥和化肥都精细高效,门当户对了!这应该给化肥届的领导者和专家们无尽的遐想了:“有机碳—矿物质营养”混合冲施肥?把有机肥和化肥全替代的棕色化肥?施肥兼改良土壤?信

息化全营养施肥?这些美好的梦想将在20年内一一实现。

4.3 如果说20年后我国有机碳概念的肥料产业年产达到1000万吨,在消耗同样多化肥的情况下我们的农业产值每年将增加2000亿元以上。而同时我国将减排850万吨二氧化碳。那时世界上还有人会怀疑中国是农业强国吗?

4.4 为了实现有机碳肥产业大发展的目标,必须举国家之力而推之。特别是在市场准入,行业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优惠、列入测土配方施肥品种等方面,需政府管理部门早期介入,积极规范引导,使有机碳肥产业避免重蹈有机肥料产业的覆辙,一开始就走上健康规范发展之路。

附录一:参考文献

[1]、李瑞波吴少全.《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P101,化工出版

社,2014.

[2]、李瑞波吴少全.《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P095~P096,化工出版社,2014.

附录二:李瑞波简介

李瑞波简介

李瑞波福建诏安籍,1944年生。1968年清华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广东、福建工作。参加深圳特区第一阶段建设,1997年创办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曾获省级科技二等奖、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国行业协会科技贡献奖、“”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和“中国优秀创新人物”称号。任诏安县商会副会长,诏安海西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并被聘任中国农科院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个人还获评2008年度诏安县“感动诏安十大人物”、2012年“首届诏安道德模范”和2011年“热心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公司多次被评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漳州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1994年开始研发生物腐植酸,1997年创办公司后,以生物腐植酸技术为核心开发多项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品,已获六项国家发明专利,另二项发明专利申请已被受理或进入公开阶段。这些发明专利的推广对实现工农业有机废弃物零排放,有效地消除有机废弃物这一环境污染源,变废为宝,有重要的作用。

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多家杂志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十余篇,其中关于“甘蔗糖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论文被收入由我国环境保护部付部长潘岳主编的《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与环境维权启示》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先后发行的著作《生物腐植酸与生态农业》、《生物腐植酸肥料生产与应用》和《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集我国生物腐植酸理论之大成,在全国乃至国外产生较大的反响。

二十世纪末就率先把生物腐植酸技术成功地规模化地应用于水产养殖,是我国“以防为主,科学治水”养殖技术的倡导者之一,在东南沿海养殖区享有盛誉。由此也使其成为中国腐植酸行业内著名的“实干型学者”。 2008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研发了零污染生态垫床养猪技术,该项技术集循环经济、环保和高效益于一体,是养猪业大变革大发展的现代化模式。

2012年,把生物腐植酸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提出“生物腐植酸功能的核心是水溶有机碳和功能微生物”,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植物有机碳营养“两通道说”,首次质疑关于矿物质营养进入(植物内部)唯一形态是离子态的传统观点,认为有机无机组合零电价态的矿物质营养才是高效的合理态。并以理论和实验证明了传统的有机肥工厂化生产工艺是不合理

的,这种工艺生产出一堆失去有机营养精华的“腐殖化空壳”。这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有机碳肥生产的技术创新,为我国摆脱肥料结构“阳盛阴衰”的局面,为土地永续耕作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这些创新理论集中反映在其新著《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一书中。《中国改革报》2013年8月7日以“七旬制碳翁,执着寻梦路”整版刊登其研发有机碳肥的事迹。历史将证明:这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和理论创新的贡献和作用,将是里程碑式的。由此2013年被中国国际技术合作促进会等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优秀创新人物”荣誉称号、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奖杯。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是从土壤中获取,土壤的肥力决定着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所以一定要确保土壤养分充足。土壤培肥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技术,因为土壤的自身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受雨量、气温、耕作方式及作物种类等因素影响,肥力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土壤培肥,既不浪费又能充分保证作物的营养所需,是每个农业工作者都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从合理施用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测土配方施肥3个方面论述了土壤肥料的施用,为培肥土壤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地力;培肥;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https://www.360docs.net/doc/ff2501374.html,ki.jlny.2015.03.042 土壤中的养分主要通过肥料补充,近年来随着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的改变,我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以重施化肥为主,有机肥料应用越来越少,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作物的生长主要养分需求是氮、磷、钾三种元素,所以在肥料补给上,多数地区对这三种养分进行大量补充,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多年累积下来,土壤有机质不足,地块板结,通透性变差,这种偏重化肥而不重视有机肥的局面,对土壤的肥力影响很大,导致土壤的养分不均衡,影响

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土壤地力日益不良的情况引起了农业专家的重视,为了改善土壤情况,增产创优,很多地区都采取了一些土地培肥技术措施,培肥地力的操作技术也成熟很多。 1秸秆还田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多数地区都不再把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所以在每年的秋天收获粮食后,很多地区的大量秸秆无法处理,都弃在田间,一般在春天播种前进行焚烧处理。这种方法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对耕地也有所破坏,实属一种浪费。秸秆中含有有机质,而且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及铜、锌、硼、钼、钙、镁、硫等微量元素,如果粉碎还田对于土壤的养分是很好的补充。这项目技术在实践中应用较多,这得益于先进的耕整机的普及,结合秋翻一次性粉秆灭茬同步进行,做到秸秆有效还田。 2测土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也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项施肥技术,先对所要施肥的地块进行测土,分析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然后根据土壤中所含元素比例,结合所种植的作物需肥特点,进行科学配方,对土壤合理施肥,也叫平衡施肥技术。所施肥料包括农家肥和化肥,农家肥主要是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并利用农家肥中的微生物,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等状况,使其达到利于作物生产的目的。另外农家肥中的微量元素也

地力培肥施工方案

地力培肥工程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指通过土壤测试,及时掌握土壤肥力状况,按不同作物的需肥特征和农业生产要求,实行有机肥与化肥、氮肥与磷钾肥、中微量元素等肥料适量配比平衡施用,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 一、技术要点。 1、土样采集按水田、旱地、菜地、林果茶地等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壤类型分区取样。平地每200亩左右取一个样,山地每100亩左右取一个样。每个土样在所代表的区域面积内按“蛇形”或“梅花形”选择有代表的5—10点为取样点,每点垂直采集耕层(0—20cm)0.1—0.2kg土,混合即为所取土样,每样重0.5—1kg。样代内置和外挂各一个标签。在作物施肥前取样,对穴、条施田块应避开施肥沟、穴。 2、田间基本情况调查调查记载所取样田(地)块所种植作物、产量水平、施肥水平、土壤类型及取样地点等内容。 3、土样分析按有关国标、行标或土壤分析技术规范分析所需测定的土壤养分属性,包括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和有效锌等项目。 4、制定区域合理平衡施肥方案根据所采取的基础信息数据,建立我区土肥水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应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专家系统软件分析处理基础信息数据,以村为单元,制定各村不同耕地类型的不同作物的平衡施肥方案。针对目前我区耕地土壤肥料状况,总体平

衡施肥方案是“增施有机肥和钾肥,补施硼锌等微肥,适量减施氮磷肥”。 5、施肥指导对农户技术培训讲座与印发测土配肥通知单。在农户购肥、施肥前,请技术人员面对农户、村组干部进行技术培训讲座,以提高广大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其技术物化产品的认识,同时推荐印发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方案,使技术入户到田,指导农户购买和施用优质的配方适宜的配方肥料(BB肥、复混肥、有机复合肥等)。同时设置举办田间试验示范样板,供农民现场观摩学习。 二、增产增收效果。按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方法施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缺素状况,促进土壤养分平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作物稳产高产。当季肥料养分利用率可提高5%—15%左右,作物增产8%以上,一般亩平节本增收50元以上。 三、适宜推广区域。全区范围内耕地、林果茶园地、牧草地均适宜推广应用。

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壤培肥技术

摘要:有机农业种植方式是当下较为有效的种植方式之一,其中的土壤培肥技术是关键性技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壤培肥技术,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有机农业种植的水平。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1 前言 有机农业种植的整个环节中,采用何种的种植技术直接关系到种植的效果,本文基于土壤培肥技术,论述了其中的技术要点和重点,探讨了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几个关键要素。 2 有机农业生产对肥料的特殊要求 有机农业生产对肥料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提倡使用经过一个月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绿肥、作物残体、泥炭、蒿秆、海草和其它类似物质及经过堆积处理的食物、林业副产品等,经过高温堆肥等方法处理后无虫害、寄生虫和传染病的人粪尿和畜禽粪便;二是允许使用不影响作物生长环境、营养和抵抗力的自然形态(未经化学处理)的矿物肥料,允许使用木炭灰、无水钾镁矾、未经处理的海洋副产品、骨粉、鱼粉和其它类似的天然产品以及液态或粉状海草提取物。允许使用植物或动物生产的产品,如生长调节剂、辅助剂、湿润剂及矿物悬浮液等,农用石灰、天然磷酸盐及其它缓溶性矿物,硫酸钾、钼酸钠及含硫酸盐的痕量元素矿物盐,但使用前应配制成溶液,并均匀喷洒;三是可在非直接生食的多年生作物和至少生长4个月后才收获的直接生食作物上使用新鲜肥、好气处理肥、厌气处理肥等,但食用蔬菜不允许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尿;四是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污水、污泥和未经堆制的腐败性废弃物,严禁使用硝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等营养物质以及可导致土壤重金属积累的矿渣和磷矿石等。 3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重要性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工作不仅提升了农村经济,还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大量使用化肥,特别是偏施氮肥,不仅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导致农产品硝酸盐、亚硝酸盐超标,还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葫芦等植物疯长。有机农业土壤培肥工作的合理开展,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化学肥料的使用率,从而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有机农业土壤培肥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合理利用了畜禽粪便,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生产工艺将其制成富含有益生物菌的高活性生物有机肥料,不仅能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避免因随意排放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同时可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净化产地环境。 4 有机农业土壤的培肥技术 4.1 根据有机肥的特性进行施肥有机肥料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人畜粪尿、厩肥、堆肥、沤肥、作物秸秆、山草、绿肥、饼肥、沼肥和腐殖质肥料等。 (1)各类有机肥料除直接还田的作物秸秆外,一般需要经过堆沤处理,使其充分腐熟之后才能施入土壤,特别是饼肥、鸡粪等高热量有机肥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以防烧苗。(2)人粪尿是含氮量较高的速效有机肥,适合做追肥使用。但因其含有寄生虫卵和一些致病微生物,还含有36左右的氯化钠(食盐)。所以在施用前要经过无害化处理,而且要看作物施用,如在忌氯作物上施用过多,往往会导致品质下降,如使烟叶的烤烟品质下降和燃烧性变差,生姜的辣味变淡,瓜果的味道变酸等。 4.2 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和生长规律进行施肥在制定有机农业培肥计划时,首先要明确所用有机肥源中n、p、k和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了解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和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一般情况下,采用以n定p、定k 再定中微量营养元素的配方施肥方法,有了足够的氮,磷、钾元素大多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如是喜磷喜钾作物,可配施一定数量的骨粉、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

xxx村培肥改良技术实施方案 1工程概况: 水文气象 该项目地点位于xxx以南2公里处,多年平均气温15.1℃,平均年无霜期25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968.3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海拔高度在300-850之间,四季分明。 土地、农业现状 项目区xxx村耕地面积3700亩,小于5度11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 30 %,5-15度925亩全村总耕地面积的25%。在15-25度1675亩全村总耕地面积的45%。主要土质为黄褐土又叫黄泥巴土地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呈中性,~。该土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一般一年两熟。 土地主要存在问题 xxx项目区xxx村主要问题是:土质粘重,棱块—棱柱状结构,通透性差,耕层浅薄,耕性不良,养分贫瘠,易旱易涝,可塑性和胀缩性强,群众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流黄汤”,养老苗不发小苗,产量不高不稳。在2010年基本口粮田建设中,将该村大于5度的坡耕地全部建成水平梯田。经过平整治理后,其地形地貌发生根本改变,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后劲增大。但由于耕层剥离,底土裸露,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更加缺乏,土壤速效氮仅有20-30mg/kg,速效磷3-5mg/kg,土壤有机质4mg/kg左右,整个土体依然紧实粘重,易于板结,通气透水性不好,耕性极差,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养分转化慢,不利农作物生长。

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通过基本口粮田设施将以前的坡耕地建成水平梯地为保证稳产,是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将对项目区进行培肥改良。 2.工程设计 2010年基本口粮田xxx项目区xxx村培肥改良设计面积375亩。 具体改良熟化措施 对原来是坡耕地进行新建为水平梯田的采取平整后黄褐土的改良熟化措施利用“蚯蚓”腐植酸土壤改良剂加速生土熟化。 ⑴腐植酸土壤改良液的性能和培肥原理 “蚯蚓”牌土壤改良剂是专门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绿色环保型多功能调节剂,以腐植酸为主要成份,具有胶体性质及缓冲性能,是一种高活性有机物,可改善质地粘重、容易板结土壤和盐碱土的不良性状。在黄褐土中,能促使团粒结构形成,调整固、液、气三相比,使土壤疏松,增大孔隙度,降低容重,促进微生物活动,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活化、络合、螯合土壤中养分,并可解磷保氮,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可促进作物根系快速发育,增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这种以腐植酸为主要成份的土壤改良液在生土熟化过程中可以部分替代有机肥料;与传统措施相比,使用方法更为方便快捷,能加速生土熟化进程,与传统措施搭配进行综合改良,能从根本上性状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达到稳产高产农田标准。 ⑵生土熟化实施步骤 ①在耕作物,用土壤改良剂每亩5-10kg进行地面播洒。 ②亩施优质有机肥料(粪尿肥)1000Kg,或商品有机肥80Kg左右,撒

土壤改良与培肥大纲

《土壤改良与培肥》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9295lO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课内总学时:30 课外总学时:12 实习天数:无 学分:2 一、考试对象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壤改良和培肥的系统理沦和方法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学生在了解我国土壤资源区域性差异特征的基础上,掌握盐碱土、红黄壤、低产水稻土、沙土、紫色土、黄土、荒漠类型土壤等土壤的改良与利用;基本农田保护与复垦的有关概念和政策法规等。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涉及指定的参考材料。具体的考试内容包括: 1、土壤改良与培肥的关系,土壤改良与培肥的基本内容。 2、土壤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我国土壤域性篪片特征资源的区域性差异特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式,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概述。 3、盐分对作物的危害,作物耐盐的生理机制,作物耐盐力。土壤易溶性盐的运动,土壤易溶性盐运动的影响因素。我刚盐碱土的分布,盐碱土的水利改良,农业土壤改良,生物土壤改良,化学改良。 4、低产土壤的划分指标和依据。 5、风沙土资源概况,风沙土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改良利用存在的问题。 6、荒漠类型土壤的肥力特点,改良利用技术,荒漠类型土壤高产的培肥措施,荒漠类型土壤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7、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复垦,闲置土地的处理。 四、考试方法 采用考教分离,闭卷考试,笔试,2小时内容。或者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 五、题型 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问答、计算题、论述题。 六、试题数量和时间安排 试题总量为40题,包括名词解释l0个,占20分;填空10题,20个空,占10分;选择10题,占10分;问答5题,占30分;计算l-2题,占15分;论述l题,占15分。考试时间安排为2小时。 七、答题要求 答题要求字迹工整,言简意赅。名词解释、问答、计算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填空、选择、是非判断答在试题相应位置。 大纲制定者:土壤农化教研室 大纲审定者:危常州 大纲批准者:张建华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精编版

土壤改良主要方法 土壤改良定义 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质量、产量,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土壤改良方法 一、贫瘠土壤改良 1、瘠薄粘重土壤 (1)、重施有机肥料。施入的有机肥料易于形成腐殖质,从而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年每亩施有机肥15—20吨,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基地。 (2)、压砂降低粘性。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亩地施入河砂土20~30吨,连续两年,配合施有机肥料,可使粘重土壤得到改良。 2、低洼盐碱地贫瘠土壤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结合土壤深耕,切断表土与底土毛细管的联系,让有机肥料转化成腐殖质,促使表土层形成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通过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色肥料等农业生物措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 3、砂质土壤肥力改良 (1)、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提高有机质含量,借助有机质的缓冲作用,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保存在土中不至流失。 (2)、大量施用河泥,塘泥。如果每年能亩施河泥5~10吨。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现象将大有改善。 (3)、种植绿肥。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科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 (4)、客土改良、深翻压砂。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底层的粘土与表层砂土掺合,以降低其砂性。也可以采取客土改良的办法降低砂性,提高土壤的储水储肥能力。 二、过砂、过粘土壤改良: 1、增施有机肥。通过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将砂土凝结成小土团改变砂土松散、无结构的不良状况,提高养分的吸收储存;将黏土粘结的大土块碎裂成大小适中的土块,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弥补土壤质地过砂、过粘带来的缺陷。 2、掺杂客土,改良土质。将质地过砂、过粘的土壤(客土)掺和到过粘或过砂的土壤(本土)中去改变本土质地,改良的深度范围为土壤耕作层。沙土掺黏的比例无明确要求,而黏土掺沙要求沙的掺入量比需要改良的黏土量大。

土壤改良方法

土壤改良材料 土壤改良定义 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质量、产量,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土壤改良方法 一、贫瘠土壤改良 1、瘠薄粘重土壤 (1)、重施有机肥料。施入的有机肥料易于形成腐殖质,从而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年每亩施有机肥15—20吨,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基地。 (2)、压砂降低粘性。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亩地施入河砂土20~30吨,连续两年,配合施有机肥料,可使粘重土壤得到改良。 2、低洼盐碱地贫瘠土壤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结合土壤深耕,切断表土与底土毛细管的联系,让有机肥料转化成腐殖质,促使表土层形成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通过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色肥料等农业生物措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 3、砂质土壤肥力改良 (1)、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提高有机质含量,借助有机质的缓冲作用,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保存在土中不至流失。 (2)、大量施用河泥,塘泥。如果每年能亩施河泥5~10吨。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现象将大有改善。 (3)、种植绿肥。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科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 (4)、客土改良、深翻压砂。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底层的粘土与表层砂土掺合,以降低其砂性。也可以采取客土改良的办法降低砂性,提高土壤的储水储肥能力。 二、过砂、过粘土壤改良: 1、增施有机肥。通过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将砂土凝结成小土团改变砂土松散、无结构的不良状况,提高养分的吸收储存;将黏土粘结的大土块碎裂成大小适中的土块,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弥补土壤质地过砂、过粘带来的缺陷。 2、掺杂客土,改良土质。将质地过砂、过粘的土壤(客土)掺和到过粘或过砂的土壤(本土)中去改变本土质地,改良的深度范围为土壤耕作层。沙土掺黏的比例无明确要求,而黏土掺沙要求沙的掺入量比需要改良的黏土量大。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改良技术实施方案 1基本概况: 1.1基本情况 该项目地点位于xx以南2公里处,多年平均气温15.1℃,平均年无霜期25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968.3mm,多年平均径流量2562.4万m3。海拔高度在300-850之间,四季分明。 项目区xx村耕地面积3700亩,小于5度11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 30 %,5-15度925亩全村总耕地面积的25%。在15-25度1675亩全村总耕地面积的45%。主要土质为黄褐土又叫黄泥巴土地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呈中性,PH6.5~7.5。该土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一般一年两熟。 1.2土地主要存在问题 xxx项目区xxx村主要问题是:土质粘重,棱块—棱柱状结构,通透性差,耕层浅薄,耕性不良,养分贫瘠,易旱易涝,可塑性和胀缩性强,群众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流黄汤”,养老苗不发小苗,产量不高不稳。在2010年基本口粮田建设中,将该村大于5度的坡耕地全部建成水平梯田。经过平整治理后,其地形地貌发生根本改变,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后劲增大。但由于耕层剥离,底土裸露,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更加缺乏,土壤速效氮仅有20-30mg/kg,速效磷3-5mg/kg,土壤有机质4mg/kg左右,整个土体依然紧实粘重,易于板结,通气透水性不好,耕性极差,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养分转化慢,不利农作物生长。

1.3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通过基本口粮田设施将以前的坡耕地建成水平梯地为保证稳产,是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将对项目区进行培肥改良。 2.工程设计 2010年基本口粮田xxx项目区xxx村培肥改良设计面积375亩。 2.1具体改良熟化措施 对原来是坡耕地进行新建为水平梯田的采取平整后黄褐土的改良熟化措施利用“蚯蚓”腐植酸土壤改良剂加速生土熟化。 ⑴腐植酸土壤改良液的性能和培肥原理 “蚯蚓”牌土壤改良剂是专门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绿色环保型多功能调节剂,以腐植酸为主要成份,具有胶体性质及缓冲性能,是一种高活性有机物,可改善质地粘重、容易板结土壤和盐碱土的不良性状。在黄褐土中,能促使团粒结构形成,调整固、液、气三相比,使土壤疏松,增大孔隙度,降低容重,促进微生物活动,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活化、络合、螯合土壤中养分,并可解磷保氮,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可促进作物根系快速发育,增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这种以腐植酸为主要成份的土壤改良液在生土熟化过程中可以部分替代有机肥料;与传统措施相比,使用方法更为方便快捷,能加速生土熟化进程,与传统措施搭配进行综合改良,能从根本上性状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达到稳

[土壤,农业,技术]浅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1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为了增加农业产量,我国对于有机肥的投入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且化肥的使用已经占据了农业施肥相当大的份额。然而,虽然化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的产量,但是却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对土壤的污染,非常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反观有机肥,虽然我国已经认识到了有机肥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有机肥来源不足等问题却又使得有机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基于此,我们对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 1.1 绿肥 绿肥指的是用绿色植物制成的肥料,其可以对土壤起到非常显著的改良作用。同时,由于绿肥种类多,适用性强,因此绿肥的来源较广,成本较低,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土壤培肥工作。但是,在使用绿肥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土壤成分选用不同的绿肥品种,且应做到合理施用。 1.2 动植物性肥源 动植物性肥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以及人粪尿等。同时,在施用作物秸秆时,应注意的是应充分将其与动物粪便和人粪尿混合来结合施用,进而可以大幅提高有机肥的含量。 1.3 矿物肥源 矿物肥源是指以方解石、黄金石、沸石等多种天然矿石为原料,并加以多种有机生物菌以及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合成的一种新型天然矿物肥,其可以用于平衡和调节土壤的养分。而在矿物肥源施用时,应注意的是应根据作物的种类来选择不同的矿物肥种类。 1.4 微生物肥源 微生物肥源是指由微生物生命活动而获取的一种肥料,同样也在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工作中非常常用,具体来说,该种肥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进而便可以起到增产的效果。 2 针对我国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技术应用现状的有效措施 2.1 合理的轮作、套作 实验证明,合理的轮作、套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壤自身的培肥能力。因此,有机农业种植人员在进行种植工作时应注意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安排,使土壤的肥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例如,在种植豆科牧草时采用轮作和套作,便可以利用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来提升土壤的含氮量。

土壤的培肥与管理

土壤的培肥与管理 对于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无论是追求产量和品质,还是面对病害威胁做到“综合防治预防为主”,都要以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为基础。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包括土、水、气、温等,这里重点探索“土”。植物从土里生根发芽,吸收水分和养分,所以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表现在:土壤肥沃,生物多样性好,无农药、重金属污染,病虫害潜藏少等方面。 一、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现在的土壤环境是普遍令人堪忧的。因为长期滥用化肥农药,而缺少使用有机肥,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普遍存在农残超标,病害过重。从全国2005年到2013年的统计看,国内土壤以重金属为代表的无机物污染,点位超标率在,16.1%,其中轻微是11.2%,轻度是2.3%,中度是1.5%。被污染的土壤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首先是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就像农业公司的刘五岳老师他们谈到在沙河水库边的一篇玉米地,因为常年用药,使得这两年种植的玉米出苗率低,而且长得苗都是矮弱黄化苗。这个例子就是突然污染严重影响到作物生长的案例。同时土壤污染还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现在的农产品以及相关加工产品的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均是令人堪忧。 而土壤污染工业污染呈点面污染,面源污染则是农业污染,所以大面积的滥用化肥农药则是当今土壤污染的头号原因。目前土壤污染依然是急速扩张的趋势。 二、农业生产上的应对 面对土壤污染,今后的农业生产必须要做出改变。面对大面积的土壤污染,不能够轻易的认为所种的地是“干净”的,也不能为了生产有机食品,到偏远山区去找寻种植地,大面积污染的土地才是我们生产的主要基地。因此在以后的生产中, 1、首先是要进行土壤检测,如:要进行污染物检测,需要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和土壤肥力检测。 2、检测之后,根据检测情况进行土壤初步净化改良,首先是根据这里土壤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适宜生产,比如重度污染的土地,是不再适合生产的,否则生产的产品对人有害。 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地,判断生产什么作物合适,是否需要采取突然净化措施。可以采用相关净化措施,现在利用种植速生柳等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等,但是净化时间长,成本高。目前有选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已知的净化效果比较好,而且使用方便,成本低的是三安的土壤净化剂,该土壤净化剂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菌,因此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可以讲解土壤中大量的有机农药残留,同时微生物的旺盛的活性,对重金属有沉降作用,可以通过将螯合作用等,将重金属形成离子团聚化合物,活性低,稳定,不易分解,从而达到降解土壤中重金属作用。但目前三安土壤净化剂还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的推广。 根据检测来判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数值,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制定合理的有机肥增施方案。通过肥力检测的情况来判断如何施肥,根据对氮磷钾以及其他矿

土壤培肥改良措施

土壤培肥改良措施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纯玲蒋永衡刘德江 一、改进现有的灌溉及耕作技术 我区尚有#$%的农业耕地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这不仅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灌溉水的利用率仅有&’%),而且还会造成土壤板结,结构性及耕性变差。因此,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微灌、小畦沟灌、波涌灌等。对采用大水漫灌的农田,应在灌水后的’()天及时中耕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既能保墒,又可防止土壤板结裂缝。 二、广辟有机肥源,重施有机肥料 我区农村有着广泛的有机肥源,如家畜粪尿、秸秆、杂草、枯枝落叶、垃圾等,只要将它们收集起来,进行堆积、发酵、腐熟就可以积制出有机肥料,如圈肥、高温堆肥、沼气池肥等。在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一般在!)%以上),施入土中后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起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 三、种植绿肥、苜蓿等豆科牧草 应大力推广科技绿肥、苜蓿等豆科牧草,使绿肥、牧草占到耕地的一定比例。既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含盐量;又可通过生物固氮增加土壤养分。翻压绿肥应做到“一深二严三及时”,即翻压深度不低于!)*+(一深);翻压时根茬和茎叶都必须盖严不露青(二严);翻压前及时将绿肥茎秆切碎,一般小于,$*+;及时撒施氮肥以降低-./比;翻压后及时灌水以形成厌气性的土壤环境(三及时)。 四、实行秸秆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 新疆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如棉秆、玉米秆、麦秆等,将其切碎或粉碎后直接施于农田,不仅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结构;而且还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近年来,由于秸秆未经高温发酵就直接还田,导致了部分作物病害的发生,如棉花枯萎病、小麦黑粉病等。秸秆过腹还田要比直接还田效果好,而且经济效益高,在牧区提倡秸秆过腹还田,既做了家畜的饲料,又产生了圈肥;而在农区如兵团各团场及大型农场,为了便于农事操作,应实行秸秆直接还田。 ("’,,$$) 00#+!增株数,"0#株;单铃重,衣分%,施药区分别较-1 增加:$2"(,2!3,,2’%(!2)%。 三、结论 ,、康多收中含有’$%的有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 改良土壤团粒结构,降低/45含量,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 土壤水分渗透率,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进而促进作物 种子吸水发芽,提高出苗率。土壤理化状态的改善,有利于 植物对土壤中水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积累,促进了作物 的生长发育,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对盐碱地的改良,除采用新技术外,还必须坚持因 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健全排水系统,减少渠道渗漏, 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坚持平整土地,精耕细作,注重种养 结合,培肥地力;坚持植树造林,改善农田小环境,从而创 造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土壤肥料? ?!"?新疆农业科技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是从土壤中获取,土壤的肥力决定着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所以一定要确保土壤养分充足。土壤培肥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技术,因为土壤的自身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受雨量、气温、耕作方式及作物种类等因素影响,肥力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土壤培肥,既不浪费又能充分保证作物的营养所需,是每个农业工作者都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从合理施用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测土配方施肥3个方面论述了土壤肥料的施用,为培肥土壤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地力;培肥;措施 土壤中的养分主要通过肥料补充,近年来随着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的改变,我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以重施化肥为主,有机肥料应用越来越少,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作物的生长主要养分需求是氮、磷、钾三种元素,所以在肥料补给上,多数地区对这三种养分进行大量补充,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多年累积下来,土壤有机质不足,地块板结,通透性变差,这种偏重化肥而不重视有机肥的局面,对土壤的肥力影响很大,导致土壤的养分不均衡,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土壤地力日益不良的情况引起了农业专家的重视,为了改善土壤情况,增产创优,很多地区都采取了一些土地培肥技术措施,培肥地力的操作技术也成熟很多。

1秸秆还田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多数地区都不再把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所以在每年的秋天收获粮食后,很多地区的大量秸秆无法处理,都弃在田间,一般在春天播种前进行焚烧处理。这种方法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对耕地也有所破坏,实属一种浪费。秸秆中含有有机质,而且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及铜、锌、硼、钼、钙、镁、硫等微量元素,如果粉碎还田对于土壤的养分是很好的补充。这项目技术在实践中应用较多,这得益于先进的耕整机的普及,结合秋翻一次性粉秆灭茬同步进行,做到秸秆有效还田。 2测土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也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项施肥技术,先对所要施肥的地块进行测土,分析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然后根据土壤中所含元素比例,结合所种植的作物需肥特点,进行科学配方,对土壤合理施肥,也叫平衡施肥技术。所施肥料包括农家肥和化肥,农家肥主要是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并利用农家肥中的微生物,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等状况,使其达到利于作物生产的目的。另外农家肥中的微量元素也是有益的补充。测土配方技术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施肥造成有些元素不足,而有些元素过量的浪费情况。通过测土按需配方施肥,能满足作物的各种营养元素需求的均衡供给,保持土壤的肥力水平,避免养分流

复垦地土壤修复与培肥地力

复垦地土壤修复与培肥地力.txt 复垦地土壤修复与培肥地力 邵慧钱忠龙(浙江省平湖市农业经济局植保土肥站314200) 目前农用复垦地建设方兴未艾,通过大面积土地平整 后,工程区内基本达到田成方,渠成网,林成带,路相通,但因 园区内多高地、短浜、废弃地、宅基地、老竹园、桑园,所以在 平整土地过程中由于大型机械化作业后,大部分田块土壤结 构被破坏,耕作层熟土被转移,且地块上布满砖屑等物,严重 影响作物生长和农民耕作。使耕地资源很难科学合理地利 用和保护,给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土地经整理后,使用面积增加了,但土质养分状况较贫 瘠,土壤产出率低,作为耕地利用还有较大差距,需很多农艺 技术措施来提高耕地肥力水平。此外,部分良田在土地平整 中,其表层肥沃的熟耕土作“客土”移出,耕作层土壤结构遭 到不同程度破坏,土壤营养状况也需改良与维护。因此,土 壤改良与培肥势在必行。为此,平湖市土肥站以新埭镇旧埭 村为重点,指导全市复垦地土壤修复和培肥地力。 本项目主要集中在新埭镇新秀埭地区(旧埭村)开展实 施,整理区面积近400亩。我们采用不同施肥技术方案在旧 埭村、同心村进行以单季稻为参照对象的复垦地力培肥试 验,为复垦地区作物制定施肥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1 示范试验概况和结果 示范地点在新埭镇旧埭村;示范面积5亩;当季示范作 物为单季晚稻“丙98-110”。采取5种处理,不作重复,田间 管理措施一致,防病治虫措施一致。处理0(CK)农户常规施 肥,空白对照。处理(1)基施25%生物有机复合肥50kg/亩, 追肥(1~2次)用尿素10kg/亩。处理(2)基施25%生物有机 肥50kg/亩,根部浇施聚合氨基酸2000倍液60ml/亩·次,共 3次(幼苗分化期、分蘖期、抽穗灌浆期)。处理(3)基施生物有 机肥50kg/亩,同时将傲绿营养素500g/亩与神农生物有机肥 混拌做全层施肥。处理(4)基施生物有机肥50kg/亩,同时根 部浇施华帅微生物肥150~250ml/亩·次,共5次(返青、拔节、 孕穗期各喷一次,灌浆期隔5~10d喷一次,连喷2次)。 结果可看出,该复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单季稻产量明 显增加,与不施用生物有机肥的田块相比,各处理区亩增产 182.2~200.7kg,增49.9%~55.0%(见表1)。说明增施有 机肥对改善培肥耕地肥力、保障作物产量十分有效,同时进 行平衡配套施肥,根外追肥、喷施叶面微肥的措施采取后效 果也十分显著。 2 土地整理区土壤改良与培肥措施 平整后土壤养分贫瘠,故平整后土壤耕作层基本上是原

培肥地力技术

培肥地力技术 培肥地力技术 地力培肥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成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然肥力,增加人工肥力,使土壤肥力水平不断提高,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地,有机物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玉米生产的大力发展,为培肥地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在培肥措施上坚持从调整种植业结构、改革耕制入手,以增施有机肥为基础和测土配方施肥为核心,大力推行秸杆还田,加大培肥力度,逐步提高土壤肥力。 1、广辟肥源,增加有机肥投入。①大积大造大施有机肥是培肥地力的基础。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广泛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完善积肥设施,多储多用人畜粪尿,大力种植绿肥,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对作物秸杆、山青、野草等采取堆沤、垫圈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土壤的物质投入,掀起大积大造有机肥的热潮,达到本年投入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②全面普及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是充分利用土壤生产的有机物再进入土壤的一种物质循环,以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得到补充,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活化土壤养分,不仅对当季作物有利,而且对促进后茬作物长期稳产、高产发挥明显的作用。还田方式上推广堆沤、留高桩、过腹、直接翻压或机械粉碎翻压、覆盖等。油菜、小麦等小春作物秸秆及水稻高留桩、部份稻草等用于直接还田(包括覆盖),对玉米秸秆、稻草以及其它秸秆通过堆沤、垫圈、过腹等途径间接还田。③大面积种植养地作物。充分利用冬闲田(土)、预留行、田边地角增间套种养地作物,特别是种植绿肥和结合“大豆

工程”种植豆科作物,它们是培肥、防蚀、增产的有力措施。同时,扩大豆科作物种植面积,能加快土壤有机质积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 2、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和追肥深施技术是科学施肥的重要内容。测土配方施肥是合理供应和调节作物必需的各种元素,实行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技术指导的一套施肥技术,能使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保持平衡,不但能增加农产品数量,改善其品质,还能更好地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在追肥施用上全面推广化肥深施技术,杜绝浅施、表施现象,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3、推广先进农耕农艺措施,调整结构,改革耕制。一是大力推广旱地聚土改土垄作覆盖栽培技术,即严把“聚土作垄、沟内培肥、立体利用及规范种植、垄沟互换、覆盖栽培”五关,达到改土、培肥、保墒、防蚀、抗灾、改制、增产于一体。二是坚持“二改”,即高磅望天田改旱、旱地改制,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绿肥)三元或四元结构,增加复种指数,实现一年三至四熟。

酸性土壤改良培肥方法

酸性土壤的特征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养分低,有机质低于1.5%,严重缺有效磷)、“粘”(土质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为红、黄、紫色)。在这些土壤上种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产量低品质劣。改良培肥方法是: 一、增施农家肥,培养土壤肥力 在作物种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并以农家肥为主,借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际微生物活动,敦促土壤中难溶性矿质元素变为可给态的养料,达到改善耕性和培肥地力的效果,以及提高单产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二、种植耐酸作物,边利用边改造 耐酸作物有绿豆、红茹、油菜、荞麦、红兰花草子和水稻,通过整地、施肥、管理,使土壤活化,加深耕层,调整酸度,适应作物良好生长。 三、实行水旱轮作,改善理化性状 实践证明,酸性土实行水旱轮作(2年—3年—换)既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状,又能有效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同时又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单位面积的整体效益。一般轮作田比没有轮作田增加效益达20%以上。 四、适时增施石灰,定向进行改良 酸性田在整地时,头年施石灰40公斤,第二年施20公斤,第三年施10公斤,直到变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这项方法是改良酸性土的关键措施。 五、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 栽培中实行播后盖膜,雨后适墒中耕,调整复种方式(如肥—稻—稻,改为油—稻—稻或麦—瓜—稻)、选用碱性肥料(如碳铵、磷矿石粉、氨水)。 六种低产田的改良方法 低产田是当前“两高一优”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特别是酸、碱、黏、沙、冷、瘦等导致土壤可耕性差,作物生产不好,单产低,经济效益下降。以下是六种低产田的改良方法。 一、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1.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亩每次施40~50千克石灰,以后每次施用量减少1/2,直至改造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2.施绿肥,增加土中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 3.增加灌溉次数(水田可串灌),冲淡酸性对作物的危害。 4.种植耐酸作物,如油菜、水稻、茶、桑、红苕、果树等,边利用边改造。 5.增施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肥、磷矿石粉、草木灰等,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好处。 二、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1.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碱性。 2.种植耐碱作物,如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边利用边改造。 3.加深耕层,三沟配套,降低水位,逐年洗碱(盐)。 4.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 三、黏性土壤改良方法 1.掺沙质土,改善土壤耕作性。 2.夏炕冬凌,熟化土壤。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 方案

土壤改良主要方法 土壤改良定义 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改进土壤性状、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质量、产量,改进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土壤改良方法 一、贫瘠土壤改良 1、瘠薄粘重土壤 (1)、重施有机肥料。施入的有机肥料易于形成腐殖质,从而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年每亩施有机肥15—20吨,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基地。 (2)、压砂降低粘性。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亩地施入河砂土20~30吨,连续两年,配合施有机肥料,可使粘重土壤得到改良。 2、低洼盐碱地贫瘠土壤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结合土壤深耕,切断表土与底土毛细管的联系,让有机肥料转化成腐殖质,促使表土层形成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经过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色肥料等农业生物措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

3、砂质土壤肥力改良 (1)、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提高有机质含量,借助有机质的缓冲作用,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保存在土中不至流失。 (2)、大量施用河泥,塘泥。如果每年能亩施河泥5~10吨。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现象将大有改进。 (3)、种植绿肥。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科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 (4)、客土改良、深翻压砂。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底层的粘土与表层砂土掺合,以降低其砂性。也能够采取客土改良的办法降低砂性,提高土壤的储水储肥能力。 二、过砂、过粘土壤改良: 1、增施有机肥。经过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将砂土凝结成小土团改变砂土松散、无结构的不良状况,提高养分的吸收储存;将黏土粘结的大土块碎裂成大小适中的土块,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弥补土壤质地过砂、过粘带来的缺陷。 2、掺杂客土,改良土质。将质地过砂、过粘的土壤(客土)掺和到过粘或过砂的土壤(本土)中去改变本土质地,改良的深度范围为土壤耕作层。沙土掺黏的比例无明确要求,而黏土掺沙要求沙的掺入量比需要改良的黏土量大。 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当某地的底层与耕层土壤差别较大

土壤改良的施工方案

土壤改良的施工方案 为了改善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对土壤要进行必要的改良和施肥措施。 一、土壤改良的原则 1、综合治理,培肥土壤。 2、全面改善土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其生态活性。 3、因地、因时、因树制宜科学地运用具体的改良措施。 二、土壤改良的方案 我公司拟将工程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相结合,采取设置排水设施、客土作业和施用化学肥料的土壤改良方案。 1、设置排水设施 我公司将根据设计图和现场地形的实际要求,布置排水设施,以起到快速地降低雨季地下水位的作用,从而达到排涝除碱的效果。 2、土壤深翻 我公司将依据绿化种植翻土深度的要求,分别按照乔木

0.8-1.0米、灌木0.5-0.7米、草皮及地被0.2-0.3米的翻土深度,进行表土深翻,以削弱或切断上、下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阻止地下水与土壤水直接上升到地表。另外,对于能就地平衡的地块,能不用机械施工的,则尽量不用。 3、客土作业 我公司将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客土作业,以达到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肥力的作用。 4、施用土壤改良介质 我公司将施入能降低土壤PH值、减轻盐碱危害、增加通气孔隙和有机质的土壤改良介质和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5、施用化学肥料 我公司将施用化学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等,来降低土壤PH值,减轻钠离子对土壤的危害,改善土壤结构。 6、土壤除菌 我公司将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杀毒除菌,通过硫磺和土壤均匀混合,来改变土壤的结构。

三、土壤的检测 为确保种植土的质量,在客土及土壤改良介质进场前,对每批客土和土壤改良介质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成份化验,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成份分析检测凭证,确保客土及土壤改良介质的质量。

土壤改良方法及成本

盐碱地复垦注意事项与培肥建议 盐碱地复垦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并在文末提出复垦后土壤培肥建议。 1、地形坡度。技术要求:小于25度。注意事项:渔塘填埋时,要用素土夯实,填土高于护堤和道路5厘米以上,防止地面下沉,形成凹地。 2、侵入体含量。技术要求:30厘米土体内70毫米直径的侵入体小于10%,大于70毫米的侵入体不得出现。注意事项:需要捡除大的侵入体,如捡除难以达到技术要求,需推掉不合格土壤,放到塘底。 3、有效土层厚度。技术要求:大于等于50厘米。注意事项:护堤、道路和建筑物拆迁复垦,如土壤质量不能保证,需推掉不合格土壤,放到塘底,表层铺50厘米以上的素土。 4、水溶性盐总量。技术要求:小于3克每千克。注意事项:沟渠配套,严格控制地下水位高度,防止返盐。 5、土壤质地。技术要求:砂粒小于等于85%或粉砂粒小于等于90%或粘粒大于等于10%。注意事项:把质地不符合要求的土壤放到塘底。 6、田间灌排设施。技术要求:达到当地农田排灌设施基本要求。注意事项:由水利专家根据情况设计田间灌排方案。 7、土壤有机质含量。技术要求:0-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6克每千克。注意事项:通过工程措施尽量将渔塘低部的肥泥平铺到耕地表层。

针对新复垦的地块土壤肥料较低、盐分较高的问题,建议“三步”改良法,总成本约970元/亩。 第一步:灌溉淡水排盐降渍,先深耕20到30厘米后进行水泡,水平整,淡水淋洗3到5次,。 成本:耕翻费20元/亩,淋洗3次水电费计30元/亩,50元/亩,人工管水30元/亩,合计成本80元/亩。 第二步:根据具体情况增施有机肥,每亩施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不少于1吨,再施食用菌下脚料不少于2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成本:商品有机肥每360元/亩,食用菌下脚料240元/亩计,人工施肥按每袋(100斤)6元计180元/亩,合计成本780元/亩。 第三步:春秋季种植田菁、黑麦草、苕子等耐盐植物,通过绿肥还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绿肥还田鲜草量500kg/亩以上。 成本:机耕地费20元/亩,机耙费17元/亩,播种人工费3元/亩,机开沟费25元/亩,种子费15元/亩,绿肥机耕还田费30元/亩。合计110元/亩。 整个项目区通过1-3年的土壤改良,项目区的耕地质量有望能够达到一般耕地质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