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传播学中的社会责任理论定义:

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国家。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它来源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但又超出发展了自由主义理论,故有人称这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而且还要促进自由。这条观点,实际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

社会责任理论发展背景:

社会责任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报业法规》,提出报纸的责任问题。1924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主席C.约斯特著《新闻学原理》一书,指出报业要对社会“负责”,并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法律限制出版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R.M.哈钦斯主持的“新闻自由委员会”,经过调查,发表了《自由与负责的报刊》、《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等调查报告,运用了“社会责任论”这一概念。英国皇家报刊委员会也在1949年提出报告,强调报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论在提出之后,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美国国内大众传播学界对于此理论中“责任”的理解和解说依然存在分歧,其观点的价值取向也是多样性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 世纪80 年代。

社会责任论提出后,最新论及此理论中责任问题的是路易斯·霍奇斯。他认为经常使用的“责任”一词应有两种解释:一是大众媒介应该承担的“责任”;另外一种则是指一种包括政府、法院或其他权力机构在内的外部权力对大众媒介的“责求”。前一种解释更多的是指大众媒介自发履行的职责,而后一种则带有强制性,更容易让人误解为是对新闻自由的限制。此后,丹尼·埃利奥特又提出了另一种关于责任的表述。他觉得所谓的“责任”,是指一种义务或职责,它是由职业道德的要求决定的。在他看来,有三种因素决定了大众媒介的责任:“(1)媒介在社会中所具有的功能;(2)媒介机构在其所服务的社区中应发挥的作用;(3)大众媒介从业者的个人自我价值体系。”埃利奥特认为,不管媒介处于哪种社会环境,不管是否受到外部控制,媒介都要对它的受众负责,责任是不可回避的。责任还分为显性责任和隐性责任两种。前者表现为媒介组织的公开承诺,而后者则是对编辑、记者等个人而言。而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界的先导人物约翰·梅里尔则认为,有三种大众传播的责任理论:“第一,由政府法定的责任;第二,由大众媒介机构自身的专业标准界定的责任;第三,由新闻从业者个人界定的多元化责任。”梅里尔认为,责任是多元化的,这也最符合美国社会所奉行的个人主义的自由思想。

由此可见,美国大众传播学界对于责任概念的理解和界说是多样化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责任论的研究日趋走向虚无状态。但是,这些对于责任论的后续研究依然是以自由传播为其基本精神和出发点,强调的依然是“自由基于限制,权利来自义务”。进入上世纪90 年代后,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在大众中普及,人们对于传统媒体的依赖性不断降低,而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依赖性则逐渐增强(如公民新闻的兴起),由此即消解了社会责任论所创立的前提——公众的“知之权利”不再完全依靠传统媒体,而能够在新兴媒体上得到满足。因此,“由哈钦斯委员会所倡导的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就面临这样的处境,一方面,它对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新形势下的指导作用削弱了;另一方面,面对蓬勃向上的新兴的网络媒体,又不是一个能处于指导地位的理论。”在全球化和网络社会的大环境中,传统的信息纵向流动等级制度已逐渐被解构,政府、媒介和公众间的利益博弈亦日趋平等而复杂,如何在这一新形势下重塑社会责任论,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传媒研究者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条件:

经济基础:

一.自由公开市场

二.顾客有充分鉴别商品的能力。在这两项因素的影响下,工商产品的品质必须不断提高,而产品的价格又必须下降,否则无法生存。这种情况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报业所有权的集中,最终导致自由而公平竞争的公开市场遭受破坏,报业垄断现象极其严重。社会责理任论者西奥多·格拉泽曾说:“20家公司控制着6100万份日报的一半多的日发行量;20家公司掌握着这个国家11000种杂志的多半收入;三家公司操纵着大部分电视收入和电视观众;还有10家大广播电台,11家图书公司和4家电影公司。”这种格局致使大众传播的掌控者,与享有听说看等自然权利的公众利益相悖。

同时,不少读者的低级趣味及鉴别能力不足,使那些粗制滥造、夸大渲染的黄色报纸,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而那些庄重负责、维护公益的报纸却失去竞争力。这是报业资本自由化产生的流弊,基于这个理由,近年来有些学者便应用“葛勒什姆定理”有关的法则,来解释当前的传播媒介。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发现,也是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根源。

哲学基础:

社会责任理论乃由自由主义传播理论衍生而来,同时又对自由主义传播理论作了很大的创新。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的论述,提出了对人性问题的探究。

传统自由主义新闻思想认为,人类是理性动物,性善仁慈,有独立的意志;能根据良知良能,分辨是非善恶。即使是最荒唐的意见也可以发表,因为只有把社会当中个人不论是高尚还是低劣的思想及观点表达出来,人们才会发现真理,而生活之目的就在于不断追求和实现真。既然有了言论和出版自由,人们就乐于发表意见,愿意在理性的指引下讨论问题,而不会无的放矢。卢梭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众学者之一,他深信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人类自然就会发展成为思想公正、判断正确的理性动物。

但是,社会责任理论否认了这一观点。社会责任论者认为,人类并不是完全的理性动物,他们的理性和道德值得怀疑;人类的选择亦非经常正确,因为“人性”乃是食、色与各种嗜好的综合体,这些基本欲望决定了“人性”的基本内容。人不可能天生有一种动力去寻求真理,他能够运用理性,却常常厌倦那样去做。思想上的懒惰,导致了人往往沉沦于无所用心的盲从状态中,智力渐趋愚钝,并时刻有退化的可能。

思想基础:

20世纪,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侵蚀了自由主义最初的思想精髓。例如美国新

新闻业者就认为,他们和其它的私有企业一样是在做生意。不同的是他们可以利用宪法所赋予的新闻自由,不受限地采集信息,经过记者、编辑的加工,成为新闻而传播给大众。这些自由被滥用的行为,使人们对自由失去了原本坚定的信任感。

不负责任的传播态度,使得传播活动损害了社会其它利益,也使大众传媒本身面临信任危机。这种虚设的制约形式与责任是有隔膜的,自由主义新闻观念对责任思想的缺乏,为责任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理论基础:

彼德森与社会责任的理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美国伊利诺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彼德森执笔了“社会责任传播理

论”这一部分。

1957年,随着施拉姆的另一著作《大众传播的责任》问世,社会责任理论传播理论逐渐为世人所知,从此新闻界开始了以自由与责任为主题的社会责任传播理论研究和思想传播。

理论支持:

1.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

a)工艺进步使旧通讯工具的大小、速度和效能有了增加,且产生了新的通讯工具——电影、广播和电视。

b)工业化带来大量广告,它成为报纸、杂志、广播的主要支柱。

c)工业化带来了都市化,大量人口的集中,使报纸可能有巨大销路。

d)教育的普及,大大扩展了报刊的市场。报刊成了一种到处都有的工具。

2.各方面尖锐的批评;

对报刊批评的主题主要有:

1)报刊为自己的目的使用其巨大力量,传播自己的意见,损害反对意见;

2)为大商业效劳,有时让广告户控制其编辑方针和内容;

3)报刊曾对抗社会变革;

4)报刊的事实报道,更多的注意肤浅的和刺激性的事件;

5)报刊已经为害了社会道德;

6)侵犯了个人私生活;

7)报刊被一个经济阶级所控制后来者无法跻身这一事业,这危害了自由而公开的四向市场。

3.出现了新理论的知识气候;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曾适用于启蒙时期的世界观。这一理论的基础是:牛顿的世界永恒运动说(世界按照不变的自然法则永久运动着);洛克的自然权利哲学(自由是与生俱来的,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古典经济学的学说(强调政府不要多加干涉,并且相信人既然是为自己的利益工作,就不可避免的为公众福利而工作);密尔顿的自我修正法则。

但是近代思想上的革命已经几乎摧毁了支持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形成二十世纪的世界观的是达尔文——爱因斯坦的革命。牛顿的静态的永恒世界已经被进化论的思想和近代物理的动力概念所破坏。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已经不仅为浪漫派哲学而且也为现代社会科学所推翻。古典的放人主义的经济学已经为近代大多数经济学者所摒弃。密尔顿的自我修正法则学说近来也变得可疑了。

4.二十世纪民主资本主义依据思想的变化

每个企业主在自私的追求个人利益时,也就自动的把为公众服务这个信念,让位给美国的工商业必须对社会担负某些义务的信念。“可咒的公众”被“消费者至上”所代替,美国的工商业即以对公众的责任感为特征,报刊也就发展了为公共福利服务的观念。

(一)新闻自由的概念方面

社会责任论之前,自由主义的理论强调使传媒最大程度地不受限制,认为新闻传媒业只要不受束缚,就会将各种消息和思想提供给市场,而从各种消息和思想的交流中,真理必将胜利出现。

社会责任论拓展了原有的概念。社会责任论提出,新闻自由包含两层意思,即新闻界有“不受……控制/约束的自由”(freedom from)和“做……的自由”(freedom for),即所谓“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

(二)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

自由主义新闻业理论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它将政府视为自由的主要对立面,认为总体说来自由意味着不受政府控制的权利。除了承认政府必须通过维护国内外安全来提供自由能够存在的环境外,自由主义新闻业理论主张在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上,政府需做的,就是允许新闻业自由从事传播,不横加干涉。

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所应做的不能仅仅只是允许新闻业自由、而将该项自由权利的行使听

其自然而已。政府还应积极促进传媒为大众和社会的利益服务。在必要时,即传媒未能做到为社会提供所需服务时,政府应该出面帮助社会获得这种服务。换言之,社会责任论主张在必要时,政府应当采取行动,以保护公民的自由。

(三)人的理性

西方现代社会科学和现代思潮对于人类理性的力量,不象启蒙运动时期那样深信不疑。作为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西方新闻理论,社会责任论自然而然地反映了西方现代思想对人类理性的怀疑。这一理论并不否认人类的理性,并不否认人能够运用理性。但是该理论对于人类理性的力量,在相信程度上不如自由主义的理论,不象后者那样认为人天生倾向于寻求真理,服从真理。

社会责任论认为,人由于思想上的懒惰,会厌倦运用理性,从而会陷于无所用心的盲从状态。换言之,人并不是生来就一定会寻求真理、服从真理的。人的目标在于“满足他的直接需要和欲望”。而“如果一个人要保持自由,他就必须依靠理性来生活,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他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东西。” 因此,新闻界有责任倡导道德,捍卫社会道德,激励公民运用理性。

(四)关于观点的自我纠正法则

出于对人的理性的怀疑,社会责任论对观点的自我纠正过程的功效,持怀疑态度。而坚持相信这一过程的功效,正是自由主义的传媒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弥尔顿、米尔、杰佛逊等自由主义新闻业理论的杰出代表,都相信,只要有言论的自由市场,由于人以其理性的力量能判明是非,真理一定会在思想的交锋中获胜。

社会责任论的创始人则认为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不支持传统的观点。创始人之一霍金问道,“如果有人确立这样的原则,即把一切原则都放进辩论的熔炉里。那么,裁决辩论的原则又如何呢?此人又由什么方法从假设的无休止的反复冲突中摆脱出来,从中出头呢?” 在霍金看来,在这样的原则前提下,辩论成为无结果的;没人能宣告胜利或失败。

(五)权利与义务的转接

自由主义传播理论认为新闻自由纯粹是个人的权利,强调“开明的自我利益”,因此为了满足一己的理性与天赋,要除却一切加诸个人的限制;

社会责任论则强调“为最大多数人谋最大之福利”,权利与义务(责任)已由个人转移到社会,由理性移转到良心与宗教伦理。它的目标在于促使社会更易于发挥各种功能,使人类获得最大的快乐。

社会责任论的评价:

1、贡献:

(1)提出了自由必须伴随责任的观念,纠正了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绝对自由的错误。

(2)阐明了言论自由为基本的人权,而新闻自由只是报人的权利,两者不可混为一谈。(3)它鼓励推行报业自律制度,促进了报业的真实和公正程度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公众对现在新闻秩序的不满和革除弊端、改变现状的愿望

2、缺陷:

新闻的社会责任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盛行于西方国家的。它从新闻理论上论证了国家干预新闻传播的合理性。

在哈钦斯委员会设想的理想媒体中,“传媒应该表扬社会上善的一面”。从媒介自身来说,在进行新闻报道活动的时候,是不应该带有自己的主观情绪的,而是不偏不倚的予以公正的报道。即使是善的一面,也只是可观地报道出来,让受众自己去评判。

从社会责任论的理论观点来看,这个新闻自由理论更适合于政党报刊时期,因为它更多地强调了传媒的政治功能。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编辑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指确保企业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实现良性发展的相关制度安排与组织建设,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一项涉及到企业的远景与使命、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目录 1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业绩考核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体系 2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途径 ?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消除就业歧视 ?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 ?创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内容 编辑 一是企业责任管理的主体性内容,即企业自身组织建设、管理价值和管理精神等。一般来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革与企业组织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企业责任管理的客观效果评价,即要根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客观评价这种管理活动的效果。 一种比较理想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应该是主体性组织建设与客观效果评价机制结合在一起的体系。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流程所涉及的要素,一般一个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大致应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是指为服务和促进企业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与运行程序,其组织结构通常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是指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完善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管理要求与行为守则。其职能管理支持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科技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风险控制体系等。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是对企业现有的日常管理体系的改进、丰富和完善。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日常管理要全面落实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在制度、资源和人员上保障企业运营满足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要求,确保企业全面、全员、全过程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需求的满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中。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的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_董进才

收稿日期:2010-06-15 作者简介:董进才(1967-),男,河北石家庄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黄玮(1987-),男,浙江温州人,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生。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董进才1,黄 玮2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 2.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与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外50年来发表的一部分重要相关文献的归纳和整理,旨在 理清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重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论模型进行 梳理,概括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特点,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研究;模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92(2011)01-0112-05 尽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便开始涌现出大量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 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的文献,但直到1953年美国学者Bo wen 首次给出商人社会责任的明确定义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才逐渐规范起来[1] 。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伴随北美新大陆经济的急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本单一追求利润的商人和企业家开始逐渐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弱势群体[2],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因此开始走向繁荣。目前,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内涵、分类、产生机理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都有过充分的研究,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体系。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对50多年以来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上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和模型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过程,提出未来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方向。一、文献期刊选择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期刊文献的选择采用的是卢昌崇(2010)所提出的用来筛选国外理论研 究综述作为翻译对象的/五条选择标准0[3]。 1.与专题(主题)的相关性。本文所采用的国外期刊文献的标准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及模型研究有一定贡献的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文献,研究主题主要涉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和模型,少数实证研究也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和模型的改进和完善有突出贡献的文献。此外,对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产生的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相关的文献(如企业社会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等),本文仅选择其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有重要影响的一部分论文进行介绍和分析。 2.刊发期刊的影响因子。本文采用的期刊可以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国际顶尖经济管理研究杂志,如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M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 w (AMR)、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C MR )等;二是国际顶尖企业伦理研究杂志,如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B EQ)、Journal of Business E thics (JBE)等。相比同类期刊来说,所选期刊影响因子都是比较大的,# 112#第1期(总第156期) 2011年1月财 经 论 丛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 ics No.1(General,No.156)J an.2011

XX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XX公司社会责任 一、公司治理制度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自20xx年集团组建以来,公司把公司治理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建立起以《公司章程》为基础,以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等为主要架构的系统科学的规章体系。形成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为主体结构的决策、执行、经营管理、有效监督等权力制衡机制,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等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实现了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公司发展 20xx年,公司围绕改革、创新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营销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开展自主创新,注重财务预算和成本考核,强化公司防御和控制风险能力,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XX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XXXX万元,公司利润总额XXXX万元 三、产品管理 公司一贯秉承“以质量保生存,以质量树品牌,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促发展”的质量方针。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产品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料控制、技术保障、生产过程控制、销售环节控制等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与保证,为客户提供放心产品。公司先后被评为百强企业、重点企业、AAA级资信企业。产品先后被评为XX名牌产品。 四、人才培养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实施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的措施,对引进

的人才为其解决配偶的工作、住房等,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是诚心诚意的,来的高兴、干的满意。通过这一措施,这几年我们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多名有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200多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公司组织实施各类在岗培训400余人次。并鼓励职工走自学成才之路,目前已有多名职工取得大、中专毕业证书,并且大胆使用人才。近年来,已有10余名人员走上中层管理岗位,20余名走上技术管理岗位。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公司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员工在目前社会条件下过得很艰辛,公司从关心和保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严管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又非常重视关心员工生活和思想。公司为了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给员工创造一个家的温暖,前后投入XXXX多万元,新建3幢高层公寓楼给员工居住。每年春节,公司领导层都会对全体员工进行慰问。 五、环境保护 公司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注重履行企业环境保护的职责,积极践行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型发展。 将环保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深入产品生产各个环节。首先,公司在各部门中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其次,将环境管理指标落实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起从企业高层、中层到班组基层的目标责任制,形成管理网络,及时通报各部门产排污情况,做到责任到位,奖惩分明,真正把环境保护和环境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无纸化办公,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公司积极引入财务电算化、ERP管理、内部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OA办公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不仅节省了纸张耗费、通信费用和邮寄费用,而且也减少

企业的社会责任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应有之意》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管理科学 毕业年限:2012年6月 学生姓名:张晓霞 学号:200831000246 指导教师:李淑华

题目: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应有之意 一、选题的背景、依据和意义 (一)背景 海尔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义为:“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社会的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 近些年我国一直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奋斗和努力,我们要构建的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有秩序的社会,他需要我们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如:劳动、知识、管理、资本和技术等的力量,来为这样一个目标而不断努力。相对来说,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来自于国家所有企业组织的集合规模和优势。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它们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企业承担内部对其员工和股东的责任,承担外部对消费者、社会以及环境的责任,也就是企业利用其优势资源为社会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服务。 (二)依据 虽然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词已经出现了多年,很多学者也研究了多年,但是理论不等于实践。在现今社会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词语并没有被广大的企业经营者们所了解,他们并未真正的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对与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从2011年中国《企业的会责任》蓝皮书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普遍下滑。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近七成企业仍处于“旁观”状态,没有推动社会责

管理。与去年相比,央企的社会责任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以及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估体系,对2011年上半发布的531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超过8成不合格。 (三)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社会负责,并承担起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文章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来源、概念的诠释,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们敲响警钟,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并提出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健康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根据收集到的材料显示,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都有相应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是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最先提出的,到1953年,霍德华?R?鲍恩(HowardR.Bowen)对企业社会责任作出较为明晰的界定后,企业社会责任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目前这个概念随着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益成了焦点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就其基本定义而言,包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同时善待员工,讲究诚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善待社会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事实上,良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对一切与企业利益相关者有重大的影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是由安所夫提出的,他认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从安所夫的

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 2009-5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一词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类似的提法还有“企业公民”、“企业责任”、“三重底线”等……这些词汇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欧利文?谢尔顿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直译,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CSR。目前理论界一般认为,是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1924年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不断充实和完善 ???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所代表的含义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也不断充实、完善。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权威的观点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管理获取最大利益。1919年,美国密歇根法院就曾宣称:企业机构运营的主要目的是为股东赚取利润。这种观点完全确认了企业的经济功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得到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和推行。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从原来的授权者变成了受权者,其职能也相应地由追求利润扩展为平衡利益。企业从要向所有者负责转变为要向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在这一阶段,公众成为推动转变的主角。他们要求企业更多地关注员工和顾客的利益和要求,更多地参与改善工作条件和消费环境的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发挥更突出的作用。他们不断在公开场合喊出他们对企业的期望。优秀的企业积极响应公众的期望,并且取得公众的支持。 ???不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始终伴随着反对的声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之父米尔顿?弗里德曼成为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领军人物。他多次在各种场合论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无一例外地坚持批判的立场。弗里德曼认为,公司只有在追逐更多利润的过程中才会增加整个社会利益,如果公司管理者出于社会责任的目的花公司的钱,实质上就是像政府向股东征税一样,那么就失去了股东选择管理者的理由。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但是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贫富差距加大等全球化过程中的共同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和不安。恶意收购、“血汗工厂”也引起了人们对过分强调股东利益的不满。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承担包括尊重人权、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环境等在内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和要求,关于社会责任的倡议和活动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广泛支持和赞同。 ???三重底线理论 ???1997年,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提出了三重底线理论,认为企业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底线,即要拥有确保企业生存的财务实力,同时必须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三重底线理论提出之后,逐渐成为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共同基础。 ???21世纪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新发展 ???进入21世纪,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出促进力量多元化、责任运动国际化、责任发展标准化的趋势,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定义,现介绍如下: ???(1)联合国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 ???联合国全球契约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遵循“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包括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四个方面。定义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体现联合国推崇的价值观、关注重点和新千年目标。

社会责任管理办法

社会责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承担上市 公司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公司法》、 《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规范要求,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为实现公司、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自然环境和 资源,以及股东、消费者、职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所应承 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条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积极保护消费者和职工的合法权 益,诚信对待供应商、客户,积极从事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公益事业,参与资本市 场文化建设,从而促进公司本身与全社会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社 会公德、商业道德,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章股东权益保护 第五条公司应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公平对待所有股东,确保股东充分享有法律、法

规、规章所规定的各项合法权益。 第六条公司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召开股东大会,充分听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 意见。股东大会可以采取现场召开和网络投票方式,促使更多的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 参加会议,保障其顺利行使权利。 第七条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的规定,履行信

息披露义务。对可能影响股东和其他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信息,应积极进行披露,并公 平对待所有投资者,不得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 第八条公司要不断强化自身管理,提高管控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加强风险防范,提 高投入产出水平,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第九条公司应当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研究 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公司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现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 第十条公司应制定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和办法,制定切实合理的分红方 案,积极回报股东。 第三章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十一条公司应对消费者诚实守信,不得依靠虚假宣传和广告牟利。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质量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切实提 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 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是社會體系組成的主體部分,企業的直接目的是要為自身謀取最大利益,但在這個過程里,企業要想長期生存在社會環境中,就必須要遵從社會道德,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何為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就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主動承擔起對員工、消費者、公益事業和環境等方面的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持慈善事業、捐助社會公益、保護弱勢群體等。一直以來,我國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一直處於一個不均衡的狀態,能夠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不多,其原因是:1.很多企業對於社會責任這個詞語理解不正確,他們以為合法經營就是履行社會責任;2.某些政府不負責任,只考慮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3.我國現行的法律規章制度不健全導致了政府在規範企業環保責任時的制度供給不足;4.因為某些強大的利益相關群體導致很多法律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阻力重重。隨此之外,企業與員工又經常發生利益矛盾沖突,企業往往為了自身利潤而犧牲了員工的利益,其次是中國市場的假偽品和劣質品太多了,令到監管難度加大,這已經不止是關系到社會責任的問題,更關乎的是社會倫理道德的問題,最後是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現在很大部分的企業為了謀利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他們將重污染的工業廢料大量傾倒進河里,造成大面積的水質和土壤受到嚴重污染。 由此看來,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是緊密相連的,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觀念。首先,政府必須完善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嚴格執法,在完善的法律制度監管下,企業就會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第二,培養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觀念,正確理解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建立良好的道德和品格,這樣,企業和員工都能夠保持愉快的合作。第三,加強執法程度,在嚴格的監管下,企業就會自覺得遵守法律

公司社会责任管理办法

XXXXXXX公司 社会责任管理办法 1 目的 推动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发展。 2 适用范围 公司本部及所属各单位。 3 原则 3.1 战略性原则。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的有机融合,追求战略发展与责任承担的有机统一。 3.2融入性原则。应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公司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不同层级,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覆盖,更好地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3.3 参与性原则。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应推动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增强运营透明度,增进共识,更好地将利益相关方意见引入企业相关决策和管理改进过程。

4 职责 4.1 社会责任委员会 4.1.1 公司成立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由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本部各部门主任任委员。 4.1.2 负责公司整体社会责任管理的领导和决策工作; 4.1.3 审议、批准公司社会责任规划、年度计划及重大项目; 4.1.4 审议、批准公司社会责任管理相关政策及制度; 4.1.5 审议、批准公司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4.1.6 指导公司全系统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 4.1.7 审议、决策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中的其他重大事项。4.2 社会责任办公室 4.2.1 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下设企业社会责任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企业社会责任办公室设在本部办公室; 4.2.2 负责公司社会责任工作部署的统筹协调、组织落实和管理体系建设; 4.2.3 组织拟订公司社会责任规划、年度计划及重大项目; 4.2.4 组织拟订公司社会责任管理相关政策及制度; 4.2.5 指导检查、监督考核公司本部各部门、各所属单位企业社会责任目标、计划和重大项目完成情况,并根据需要提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理论综述

【摘要】随着国际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及理论研究快速发展,在我国坚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SA8000国际标准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外延非常广泛,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理论界争论了数十年,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要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兴起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推广,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是世界范围的共同趋向。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背景 1、国际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理论研究的推动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西方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自身发展和社会的关系,开始了以捐赠的方式回馈社会,并逐步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使得企业传统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者权益和商业伦理,更多地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国际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开始突破企业各自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形成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契约。第一个用于第三方认证的全球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也于2001年正式在全球范围实施,虽然这只是一个自愿选择而非强制执行的社会责任标准,但它已经对全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是社会各个阶层和睦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的社会。其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尤其重要。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着上至政府、下至员工、消费者和社区的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强调在经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企业活动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而这些正是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福特说过:“一个好企业与一个伟大的企业是有区别的:一个好的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3、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的发展观不同于传统的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主张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主张等同于经济发展,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传统发展观使人类经济奇迹发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频频出现,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和弥补的损失。科学的发展观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与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新发展模式”或“新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的“绿色清洁增长”,这是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4、跨国公司对中国出口加工业的社会责任要求

第5章__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第5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课程提要 □选择题 □判断题 □配对题 □问答题 □《管理学》(第七版)章后思考题解答 》分学习要点 什么是社会责任 ·比较有关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区别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 ·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的组织社会活动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解释关于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的一些结论。 管理的"绿色化" ·描述组织如何走向绿色。 ·联系"绿色化"与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 ·讨论共享价值观适用于什么管理目标。 ·描绘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和道德的关系。 管理道德 ·比较四种道德观。 ·讨论影响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的因素。 ·讨论问题强度的六个决定因素。 ·解释道德准则是什么,如何促进它的效用。 ·描述管理者在鼓励道德行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解释为什么道德领导很重要。 ·讨论管理者和组织怎样保护那些提出道德问题和道德关注的雇员。·描述管理的社会影响。 □课程提要 I 什么是社会责任 A.引言 B.会责任的两种观点 1.对组织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 2.古典观点。 a.该观点认为管理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b.一观点的支持者是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米尔 顿.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3.社会经济学观点。 a.该观点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还包括保护和促进社会福利。 b.企业组织不仅仅是经济机构。

C.赞成和反对社会责任的争论 1.成和反对的主要观点。 D.义务到响应再到责任 1.社会义务。 2.社会响应。 3.社会责任——增加道德强制性约束。 4.保护环境是当今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准则。 E.学习回顾 ·比较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区别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F.关键术语 1.古典观点——认为管理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观点。 2.社会经济学观点——一种观点,圭张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迸社会福利。 3.社会义务——一个企业承担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的义务。 4.社会响应——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 5.社会责任——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II 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 A.社会责任活动如何影响公司的经济绩效 1.多数研究表明社会参与和经济绩效之间是正相关的。 a.衡量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存在一定困难。 b.方法论上的因果关系不能忽视。 2.评估具有社会意识的共同证券基金。 a.基金通常利用了某种类型的社会屏障筛选。 b.多数共同基金的业绩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 3.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一家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会明显降低其长期经济绩效。 B.学习回顾 ·解释研究表明的组织社会活动和组织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解释关于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一些结论。 C.关键术语 社会屏障筛选一一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的社会标准。 皿管理的"绿色化" A.组织决策和活动与组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B.全球环境问题 1.列出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很长的篇幅。 a.自然资源的枯竭。 b.全球变暖。 c.污染。 d.工业事故。 e.有毒废弃物。 2.富裕国家在全球能源和资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公司的社会责任

试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摘要:笔者从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着手,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特征;全面分析和阐述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 作为一种对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行为导致的不公平事实进行事后规制的手段,发挥着任何单一法律的调整都难以达到的最佳效果,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最后,从借鉴国外有关立法出发,对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进行一定的探考,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公司法的修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利益立法 肇始之初的公司社会责任只是一种提法,而并非一个周延的理论。由来已久的争论,不同意识的针锋使公司社会责任难以定义。回顾以往理论和实践的流变,可以发现不同时期“公司社会责任”有着不同的内容。如在二战结束后初期,公司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为修建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设施出资,为私立大学提供赞助, 为社区团体和教堂等提供捐助等义举上面。环保主义思想在20 世纪60 年代兴起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向改善空气、水体质量等转移。直到70 年代消费者权益运动浪潮迭起,引发了人们对公司进行“社会监督"的关注。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发表《商事公司社会责任》,[1]为日后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讨论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时至今日,关于公司应否承担社会责任,以及承担何种范围的责任虽尚未形成一致定论,但究其内容不过大同小异,或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对其定义。笔者偏向于赞同刘俊海的说法,增进除公司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之利益,乃为公司社 [1] The US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Business Corporations.

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理论问题

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理论问题 2005年10月27日,期待已久的新《公司法》正式通过。这次新《公司法》是一部强调公司社会责任的人本型公司法。在第5条以条文形式明确规定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还是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一直争论到今天的话题,并形成了两派观点鲜明的对立立场:赞成者认为,公司不仅应当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承担责任,还应对社区、雇员、消费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而反对者认为,股东作为公司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公司应当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其唯一目的。目前,世界各国纷纷采纳了公司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强化其社会责任这样的观点。 一、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背景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最早起源于德国、美国。在德国,企业社会责任开始被公司法学者提出是在1920年。当时,部分学者提出了“企业自体思想”,主要内容是视企业为独立的存在,将企业从其法律根基的社员中分离出来;从国民经济立场上保护并维持公司,即使与股东利益相冲突,也要以公司本身利益为优先。 影响更大的是美国的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美国对于该理论的广泛研究始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许多人认识到不能仅把赢利作为公司追求的唯一目标。1931年到1932年伯利教授和多德教授以“董事对谁承担义务”为主题展开的讨论成了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伯利代表传统的公司法理念,认为公司是营利性经济组织,法律的功能在于保护股东利益;而多德认为公司应是同时具有营利和社会服务两种功能的经济制度,公司既要为股东谋取利润,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到了五十年代,公司社会责任的观念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得到了许多州立法者的支持,并相继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 现代公司法中的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同时,从公司法的发展潮流来看,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联合国推动了全球协议行动,要求企业有效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公司的社会责任,既包括商法意义上的社会责任,也包括商业伦理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公司法为公司设定的社会责任是有限的,而商业伦理为公司设定的社会责任则是无限的。纵观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是公司在谋取自身及其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进程中,公司应对其他利害关系人承担适当的社会义务,这是公司社会责任的本质所在。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辨析

业责任的目标及其“自觉性”的程度.基于企业主体积极意义上的责任以及自我评价标准。企业责任可划分为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三个不同属性的范畴(见下图)。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图 经济责任是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企业存在的前提(区域l+区域2)。经济责任是指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营利益最大化,为社会创造财富。经济责任表面上仅是利益约束,实质上是一种强制性(imperatives)责任,不仅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只要存在就必须承担这一责任.并倾全力而为之。自由竞争市场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企业经济责任的实现。企业必须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否则将失去其在市场中存在的价值,竞争者会取而代之.亚当?斯密(AdamSmith)((国富论》提及.作为“经济人”的企业的基本责任就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利益。”①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形成的历程中,有许多学者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尽管最终反对者有的放弃或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却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责任,贝利(Berle)认为,企业的惟一目的在于为股东赚取利润,股东的利益始终优于企业其他潜在利益者的利益②。赖维特(Levitt)主张企业的功能是不断创造利润,这才是自由企业的本质。企业及经营者对社会责任’关注并付诸实践,大部分是基于营利的动机@。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与哈耶克(FriedrichA.vonHayek)一样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自由社会是一种损害,20世纪80年代末,弗里德曼在坚持企业经济责任前提下部分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只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或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出自于股东们的意愿,则企业利润最大化能与企业社会责任共存。 法律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责任.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区域5+区域4)。法律责任是指企业作为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27页. @Adolf.A.BerleJr.。CorporatePowe传asPowefsj11TruSt”.胁r瞪耐上詹Ⅳ胁啪矿,1931.(45):1049. 0TheodoreLevitt.。TheDan辨璐ofS0cialR咖曲ility。.胁r髓耐乩匝陀e¥胁?访可,1958.(9一10):4I一45. 31

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_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

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 ———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 郑 若 娟 提 要 企业社会责任(CSR)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西方已有约50年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和实践活动。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本文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的回顾,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定义、衍生概念和主题进行系统性地梳理,试图构建一个认识和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框架,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并理清相关衍生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西方国家 中图分类号 F270 19世纪末,由于美国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兼并与收购活动使公司规模急剧扩大,其结果除了加剧市场竞争外,这些大型企业所拥有的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与其对社会或环境所承担的责任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引起了人们对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的思考。如在《美国社会学杂志》第一卷中,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摩尔就提出,“不仅政府机构,私人企业也担负着公众期望”。①此后,尽管经济大萧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暂时冲淡了人们对此的关注,但时至50年代,这业已被唤醒了的意识开始复苏,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入了真正的发展时期,并持续至今。 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及界定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 11CSR概念的提出 博文(H.R.Bowen)被认为是开创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②因为看到大型公司所拥有的权力及其经营活动对社会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博文于1953年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提出“商人应该为社会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后,给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某些行动。”③这个定义正式提出了企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从此开创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领域,他因此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 2.60年代CSR概念的界定 博文之后,更多学者参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研究对象开始从关注商人个体转向关注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研究始于对概念的界定。 (1)“责任铁律”。在该领域几乎与博文齐名的戴维斯(K.Davis)强调“责任铁律”,即“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与他们的社会权力相称”。基于这个观点,戴维斯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所赋予权力的逐步丧失”,因此,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考虑或回应超出狭窄的经济、技术和立法要求之外的议题,实现企业追求的传统经济目标和社会利益”。④ (2)企业有责任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弗雷德里克(W.C.Frederick)强调,⑤社会责任意味着商人应该监督经济体制的运行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促进社会的进步。他强调生产的经济意义在于,生产和分配应以提高总体社会经济福利为目 43① ② ③ ④ ⑤Frederick,1960. Davis,1960. Bowen,1953. Carroll,1999. Small,1895.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回想发生在几年之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现在仍影响深远。为什么人们要到国外去买奶粉?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人人看的一条信息,莫里斯安中惊现老鼠尸体,看得我都想吐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一切归根于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这样,那么什么是伦理道德呢?从西方思想来讲,伦理的要义是个人作为组织人或作为企业的成员而行动。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而从中华文化方面来讲,道德一词,古已有之。“道”是中国“轴心期”各派思想家公认的一个概念。儒家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里的道是一种规律。但是,道与德不是等同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因此,道德也就是人在求道中形成的内在体会及外显的品格。即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德”。道德通常指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它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主要相关的道德观主要包括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利之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推己及人道德观。我无法评判孰对孰错,每一种存在便是合理。 企业是需要道德伦理。之所以需要企业伦理和管理道德,是因为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伦理形象和管理道德,会引起社会的负面评价,使企业因深陷伦理困境与道德风险而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那伦理道德到底具有怎样的经济意义和管理意义呢?有以下几个模式:理想类型论,文化矛盾论,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竞争力论。 总而言之,无论企业伦理还是管理道德,都不是企业经济运行和企业家管理活动中“价值附加”,而是企业品质与管理素质的内在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学意义。 然而还是有许多的因素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企业道德的,它们是什么呢?一是道德发展阶段。根据国外学者研究,道德发展分三层次,每层次分两阶段。随阶段上升,个人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影响。第二点,个人特性。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个人特性包括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自信心和自控力。由于这些因素影响,管理者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确定的方向与底线不会轻易改变。 外在与内在说玩了,组织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是组织结构,一个完善、有明确规章制度的组织能有效地预防不道德管理行为。再者是,组织文化,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必然可以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反之,必将助长不道德管理行为的滋生和扩散。 之后不可不说的是问题强度道德问题的强度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影响小时,管理者极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但是影响巨大时,管理者可能为了保护组织的利益和甘被揭露的风险而采取不道德行为。 最后进入解决环节:如何改善企业道德行为,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判、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当然,仅仅是这样,我觉得还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一种责任感。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

公司有哪些社会责任

公司有哪些社会责任
公司有哪些社会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公司的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保护其权益,以求不仅在经济方面,更在社会、环境等领域获得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各国公司法越来越强调公司目标应是营利性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并 重,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该兼顾社会效益。我国新实施的 《公司法》 在明确规定 公司规范运行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的要求。 【保护中小股东的责任】 累计投票制度 《公司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 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计投票制。累计投票制度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 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 以集中使用。这一规定在增加中小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决策将发挥重大作用。
p1EanqFDPw b5E2RGbCAP
知情权 《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 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在公司法当中规 定得非常明确,目的在于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护投资积极性,增强投资信 心。
DXDiTa9E3d
【保护职工权益的义务】 1
1/5

《公司法》第十七条规定: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 同,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公司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公 司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RTCrpUDGiT
《公司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 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 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 选举产生。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 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 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让职工代表参与到公 司监督的活动中,可以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利益不受损害。 【股东连带责任】 《公司法》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最明显的制度是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公司法》第 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 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股东滥用权 利,采用转移公司财产、将公司财产与本人财产混同等手段,造成公司可以用于履行 债务的财产大量减少,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这一制度的引入,为防范滥用公 司制度的风险,保证交易安全,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 必要的制度安排。
jLBHrnAILg 5PCzVD7HxA
【对高管人员的约束】 2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 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一百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