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题(教师精华版)

2020年最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题(教师精华版)
2020年最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题(教师精华版)

2020年最新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教师精华版、含单元复习题、归类复习题)

准备单元

一、我会填。

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假设要有依据。选择一个假设,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

3.可以利用吹风机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4.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二、我回答。

1.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答:如果给小丑每只手上固定一个重物,那么小丑就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第一单元

一、我会填。

1.要学会测量气温、辨识风向、判断风力大小、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2.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o C)来表示.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4.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观察气温计的结构,了解气温计的测量单位、测量范围和刻度。

5.温度计构造:单位、刻度、内径很细的玻璃管、液柱、玻璃泡。

6.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有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9.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10.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11.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

二、选择题。

1.测量气温的地点要选择在( B )

A.室外,阳光下,通风处

B.室外,背阴,通风处

C.室内门口,通风处

D.室外,窗台向阳处

2.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正确的读书方法是( A )

A.平视液面

B.仰视液面

C. 俯视液面

D.眼贴着气温计

3.通常,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是规律的。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D )

A.傍晚比早晨热

B.午后2点气温最高

C.早晨气温最低

D.以上都对

4.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东南风是从东南方向向东北方向吹来的风

B.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方向

B.用风向标测量风向前,需要先用指南针确认方向 D.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5.制作风向标时,尾翼应该比箭头(A)

A.大一些

B.小一些

C.高一些

D.低一些

6.气象学家常把风力的大小分为( C )等级。

A.11个

B.12个

C.13个

D.18个

7.下面的描述中,属于5级风特征的是( C)。

A.烟柱直冲天

B.轻烟随风飘

C.小树随风摇

D.风吹树枝断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物体的状态来评估风力的大小

B.测量风力大小的仪器是风力计

C.2级风的现象之一是“风吹飞纸片”

D.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9.降雨量通常是指( D)的降水总量。

A.4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下面的天气现象中,不是降水形式的是( C )

A.雪

B.雨

C.霜

D.冰雹

11.下列叙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D)

A今天有小雨B.今天最高气温34摄氏度C.明天晴到多云D.海南岛长夏无冬

12.下面的预防措施中不是暴雨预防措施的是( D )

A.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

B.及时清理排水管道设施,保持排水通畅

C.低洼地区的房屋应该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D.穿厚衣服,戴口罩和帽子

13.天气与( A )密切相关。

A.农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工业生产

D.休闲旅游

14.下面关于《气象科普小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气象科普小报》版面设计要生动活泼

B.《气象科普小报》版面可以配些图片

B.制作《气象科普小报》是浪费时间和精力D.《气象科普小报》可以宣传气象知识

15.下列关于辨认风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风向可以用旗帜、树叶等物体飘动的方向来判断

B.气象站使用风向标来测定风向

C.东北风是从西南刮来的风向

D.刮东北风时风向标指向东北方

16.描述某地一天的天气状况,应该( D )方面描述。

A.温度

B.降水量和云量

C.风力和风向

D. 以上都是对

17.一个城市24小时的降水量为55毫米,降雨强度等级为( A )

A.暴雨

B.大暴雨

C.大雨

D.特大暴雨18.测量、记录降水量,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C )

A.测量、记录降水量,每次测量完都要倒掉雨量器里的水

B.记录降水量要在每天相同的时间记录

C.测量降水量时雨量器放在大树下

D.读数时眼睛平视雨量器刻度读数

三、我会判。

1.刮西南风时风向标指向东北方。(×)

2.东北风是从东北向西南刮的风。(√)

3.刮向东的风是东风。(×)

4.降水量是35毫米的雨是暴雨。(×)

四、我会连。

小雨大于等于250毫米 0级轻风拂脸面中雨 100 — 249毫米 1级烟柱直冲天大雨 50 — 99.9毫米 2级路上很少见暴雨 25-49.9毫米 3级举伞有困难大暴雨 10-24.9毫米 4级迎风走不便特大暴雨 0.1-9.9毫米 5级叶动红旗展 6级风吹飞纸片 7级屋顶瓦片动 8级轻烟随风偏 9级小树随风摇 10级风吹树枝断

11、12级拔树又毁屋

五、我会画

晴少云多云阴天

云量不超过(二成)云量不超过(四成)云量不超过(八成)云量超过(八成)

六、我会答。

1.制作简易风向标的方法。(课本第8页)

2.制作简易风力计方法。(课本第10页)

3.降雨量登记表。(课本12页)

4.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答: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清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小树随风摇:;6级举伞有困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瓦片动;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5.根据校园气温变化图,说一说一天中白天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答:校园白天的气温从早上8点开始逐渐升高,14点温度最高,然后开始逐渐降低。

6.暴雨造成的洪涝危害?

答:暴雨导致的洪涝能冲毁或淹没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使运输、供水、供电等中断,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7.暴雨来临前的防范措施?

答:1.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2.暴雨来临前,低洼地区的居民应该在房屋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3.市政和物业管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8.暴雨、洪涝来临时的危险区域?

答:危房里与危房周围。危墙与高墙旁边。洪水淹没的窨井口。电线杆与高压线塔周围。地上商场、地下通道等地势低洼处。

第二元动物的特征

一、我会填。

1.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鸽妈妈产出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的孵化。随后,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2.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猴子、小猫、小狗、猪。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金鱼、鸡、猫头鹰、青蛙。

3.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作鸟类。如:黄鹂、海鸥、孔雀、天鹅、雕、鸵鸟、丹顶鹤等。

5.我们常见的动物分为鸟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等。

6.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劲、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7.

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二我会选。

1.蝙蝠是( A)A.胎生动物B.卵生动物C.鸟类D.两栖类动物

2.下面对鸟类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卵生

B. 身体覆盖有毛

C. 长有翅膀

D.用喙取食

3.下列组合中,都是鸟类动物组合的是( B )

A.蝙蝠、企鹅

B.鸵鸟、企鹅

C.鸵鸟、蜻蜓

D.蜻蜓、蝴蝶

4.鸟类用( C )取食。A.牙B.舌C.喙D.爪

5.鲸鱼属于哺乳类动物,主要是因为( C )

A.鲸鱼个头较大

B.鲸鱼智商较高

C.鲸鱼胎生、哺乳特征

D.鲸鱼回声定位

6.下面属于同一类动物的是( D)

A.蜻蜓、蝴蝶、蝙蝠、蟑螂

B.老虎、兔子、鸡、鹅

C.金鱼、草鱼、鱿鱼、鲸鱼

D.鸵鸟、丹顶鹤、麻雀、鸭

7.在生命过程中,除了体型大小不一,其他外形变化不大的一组动物(A)

A.猫、狗、熊猫、狮子

B.蜻蜓、蚊子、蚕、蝴蝶

C.猫、狗、熊猫、青蛙

D.大雁、

鸽子、蜻蜓、蝙蝠

8.下列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D )

A.大象

B.长颈鹿

C.鸵鸟

D.藏羚羊

9..保护动物的方法不包括( D)

A.建立保护区

B.人工繁殖

C.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

D.毁坏森林

10.地球上的动物不断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B.我们的敌人越来越少

C.生态失去平衡

D.人类失去食物来源

11.关于鸭嘴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卵生动物

B.胎生动物

C.哺乳类动物

D.珍稀动物

12.下面关于牦牛的推测,错误的是( D)

A.有头颈躯干和四肢

B.身体表面有毛

C.用肺呼吸

D.是卵生动物

31.牛虻的推测,错误的是( B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有四对足

C.有一对触角

D.是卵生动物

13.下面关于金鱼的生命过程,正确的是( B )

A.小鱼-大鱼B.卵-小鱼-大鱼-衰亡C.卵-小鱼-大鱼D.小鱼-大鱼-衰亡

14.蝙蝠属于(B),鲸鱼属于(B)几维属于(A)白鳍豚属于( B )A.鸟类B.哺乳类C.鱼类D.昆虫类

三、我会判。

1.动物生命周期各不相同,有的长,有的极短。(√)

2.属于我国珍稀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等。(√)

3.鸽子和兔子的身体表面都覆盖有羽毛。(×)

4.鸟类和昆虫都会飞行。(×)

5.查阅书籍是科学研究中获得证据的重要方法之一。(√)

6.蚂蚁即使昆虫,又是卵生动物。(√)

7..华南虎是肉食动物,我们应该消灭它(×)

8.蚂蚁的三对足长在尾部。(×)

四、写出动物不同部位的名称。

1.(触角)

2.(头)

3.(胸)

4.(腹)

5.(三对足)

6.鱼用(鳃)呼吸。

7.身体表面有(鳞)

8.靠(鳍)游动

9.(卵)繁殖后代。

五、我会分。

1.老虎

2.金鱼

3.绵羊

4.蚂蚁

5.蜜蜂

6.牛

7.鲸鱼

8.白鳍豚

9.鸭嘴兽10.鲨鱼11.蝴蝶12.蝙蝠13.鸽子14.麻雀15.鸡16.中华鲟 17.大熊猫18.中华虎甲19.丹顶鹤哺乳类:( 1、3、6、7、8、9、12、16、17)鱼类(2、10 )昆虫类(4、5、11、18)鸟类(13、14、15、19 )胎生动物( 1、3、6、7、8、9、12、16、17)卵生动物(2、4、5、9、10、

11、13、14、15、18、19 )

六、我会答。

1.下列动物哪些是鸟类?哪些不是?请说出理由。

答:蝙蝠、寒号鸟不是鸟,因为它们身体没有覆盖羽毛、没有翅膀、不用喙取食,不是卵生的,是胎生的。丹顶鹤和鸵鸟是鸟,因为它们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是卵生的。

2.鲸、企鹅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说说它们的特征。

答:鲸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劲、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企鹅属于鸟类,主要特征: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

3.地球上的动物不断减少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动物不断减少会导致动物灭绝,就像以前的恐龙一样。还会造成生态不平衡,甚至人类也无法生存。

4.我们该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答:1.建立保护区。2.人工繁殖。3.应该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4.还要加强宣传。

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

一、我会填。

1.高猛酸钾具有腐蚀性,要用药匙取放。高猛酸钾溶液不能直接接触。

2.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均匀地分布到水中。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3.猜想假设要以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为依据。

4.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我们将会体验到新的乐趣。

5.实验证明,升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猜想假设:搅拌能加快白糖溶解。(搅拌)(加热)(研碎)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6.在20°C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204克白糖,74克味精,9.6克小苏打。

7.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在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二、我会选。

1.把少量高猛酸钾放入水中,你能看到的现象是( D )

A.颗粒慢慢沉到杯底,水变得不透明B.颗粒慢慢沉入杯底,水的颜色不变C.颗粒浮在水面上,水慢慢变成紫色D.颗粒慢慢沉入杯底,周围的水变成紫色,并发散开

2.下列四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的是(B)

A.食用油和感冒颗粒B.醋和酱油C.洗衣服和沙子D.面粉和洗衣液

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让明明口中的糖块溶解得最快?(C)

A.含在口中B.用舌头不断搅动C.牙齿咬碎,用舌头不断搅动D.直接吞入腹中

4.下列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C)A.白糖B.小苏打C.食用油D.蜂蜜

5.冬天,奇奇洗衣服时,把洗衣服放入水中并搅拌,加热水的主要原因(D)A.增加水量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C.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D.以上都是

6.研究“水温对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对比实验的不同条件是( A )A.水温B.白糖放入水中的时间C.白糖的量D.溶解速度

7.小明把食盐分成10克一包,每次往100毫升水中放入1包,溶解后再放入1包,当放入第4包时不能完全溶解,说明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B )食盐。A.40克B.30-40克C.20克D.10克

8.大米(B)面粉(B )醋、酱油(A)食用油( B )酒精( A )沙( B )洗发水( A )洗衣液( A )洗衣粉( A )酵母粉( A )A.能溶于水B.不能溶于水

三、我会判。

1.1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小苏打,与小苏打是否搅拌没有关系(√)

2.粗盐在水中溶解的慢,精盐在水中溶解得快( √ )

3.热水能加快溶解(√)

4.食盐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无限溶解(×)

5.鱼儿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说明氧气可以溶解于水中。(√)

四、我回答。

1.根据自己的假设,制订实验计划。

探究问题:搅拌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吗?

猜想假设:搅拌能加快白糖溶解。

实验材料:2个烧杯,200毫升常温水,1个搅拌棒,白糖。

实验步骤:1.2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毫升的常温水。

1.同时在两杯水中放入同样多的白糖。

2.一杯搅拌,另一杯静置。观察白糖的变化。

3.实验证明,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怎样比才公平?

答:1.在两个杯子里同时放同样多的水和白糖。2.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3.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如同样的白糖、水温、水量。

3.根据自己的假设制订实验计划。

探究问题:升高水温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吗?

猜想假设:升高水温能加快白糖的溶解。

实验材料:2个烧杯,100毫升常温水,100毫升热水,1个搅拌棒,白糖。实验步骤:1.1个烧杯中加入100毫升的常温水,另一个烧杯中加入100毫升热水。

2.同时在两杯水中放入同样多的白糖。

3.观察白糖的变化。

3.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溶解一颗水果糖?

答:1.把水果糖研碎。2.放入有水的杯中,不断加热。3.加热过程中不停的搅拌。

4.100毫升的水最多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制订研究计划并进行实验。

答:探究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包10克装的食盐?

实验材料:10克装食盐若干包,水、玻璃棒、量筒、烧杯。

实验步骤:在100毫升水中放入1包盐,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放入第2包,待完全溶解后,再放入第3包......直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5.通过观察高猛酸钾的溶解过程,我们发现什么?有哪些问题想探究?(课本第27页。)

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

一、我会填。

1.我们身边的空间都被空气占据着。

2.使用锥子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3.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4.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5.使用蜡烛时请注意安全,防止烧伤自己或他人。

6.“放飞塑料袋”实验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进行,并注意不要让电吹风的高温部分靠近手和塑料袋。

7.原来,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8.蜡烛周围的空气受热后,有一部分向上升,有一部分从侧面下方的开口流出。

9.到了晚上,陆地上的气温下降得快,会比海洋上的气温低。海洋上的热空气上升,陆地上的冷空气就会沿着陆地水平流向海面,形成陆风。

10.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11.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以事实为依据。

12.风能是无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燃料、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适合利用风力发电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二、我会选。

1.瓶中的气球吹不大,是因为( D )

A.吹气球的人力气太小了

B.气球漏了

C.瓶中没有空间

D.瓶中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

2.妙妙认为,如果气球的皮太厚了,就无法吹太大,这是她的( B )

A.估测 B假设 .C.推理 D.结论

3..关于我们研究的“空间”,正确的描述是( C )。

A.空间就是空的房间

B.没有放东西的地方就是空间

C.可以让物体存在、运动的场所

D.互联网上盛放文件的地方

4.( D )是不需要占据空间的。

A.水

B.木头

C.空气

D.思想

5.我们把内装扎气球的瓶子放在水中做实验,这是因为( D )

A.水可以帮助气球变大

B.水有浮力

C.水可以放大实验现象

D.空气在水中会“显性”

6.杯中的纸团放入水中不会湿,这是因为( D )

A.纸能防水

B.水不够深

C.放入的时间短

D.空气占据着杯内的空间

7.火炉的周围,( A )更暖和。A.上方B.左侧C.右侧D.后侧

8.在转动的纸蛇实验中,是( D )带动纸蛇旋转起来的。

A.蜡烛

B.手臂

C. 冷空气

D.热空气

9.乐乐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对“在高处安排排气扇”原因的猜测,这是( A)

A.假设

B.估测

C. 论证

D.分析

10.在放飞塑料袋的实验中,塑料袋发生变化的过程是( B )

A.上升-鼓起

B.鼓起-上升

C.变冷-上升

D. 上升-变热

11.暖气片上方的毛巾常常会微微的抖动,这是因为( C)

A.毛巾杆不够牢固

B.门窗关闭不严

C.暖气片上方空气上升

D. 刚刚有人用过毛巾

12.下列选项中,( C )都能够流动。

A.固体和气体

B.固体和液体

C.气体和液体

D.所有物体

13.在本课的模拟实验中,蜡烛上方的热空气上升后,空间将会( D)

A.被空出来

B.被其他地方的热空气占据

C.被火焰占据

D.被流过来的冷空气占据

14.下面选项中,与空气流动关系不大的是( D )

A.红领巾在胸前飘扬

B.夏天扇扇子乘凉

C.纸飞机的飞行

D.美丽的风景

15.大自然中空气的流动最终都与( C )有关。A.人力B.水流C.太阳D.大树

16.晚上空气会怎么样流动?( B )A.热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B.冷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C.像龙卷风一样转动D.空气不会流动

17.下列选项中,()是空气流动的主要原因。

A.温度的差异

B.地形不同

C.位置不同

D.湿度的差异

18.大自然中的风对于人类生活( C )

A.是有利的

B.是有害的

C.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D.即无利也无害

三、我会判。

1.大自然的风都是有利的。(×)

2.空气无处不在,占据着我们生活的空间。(√)

3.热空气会上升。(√)

四、我回答。

1.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空间也被空气占据着?

答:1.书包里的空间除了被文具盒和书本占据,也被空气占据了一部分。2.袋子鼓鼓的,因为里面除了零食,还有空气。

2.不会湿的纸团。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会不会湿?这是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杯子里面有空气占据着空间。

想一想,为什么倾斜后杯子里的纸团会湿?

答:因为杯子里的空气被水压出杯子,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3.人们为什么会把排风口设在窗户的上部?

答:热空气会向上跑,装在高处方便热空气排出去。

4.大自然里的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答:这主要和大自然中不同地方的空气受热不均有关。大自然中的空气受热不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白天陆地上岩石、土壤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得快,而海水的温度升高慢。这样,陆地上气温高,海洋上气温低,陆地上空气受热上升,海洋上的冷空气就会沿着海面水平流向陆地,这样就形成了风。

5.风有好有坏?举例风的好处和坏处各有哪些?

答:风的好处:夏天风能给我们带来凉爽、风力能发电、吹干湿衣服、传播植物种子。

风的坏处:带来冷空气、吹倒庄稼、吹翻轮船、龙卷风吹倒大树、吹毁房屋。

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

一、我会填。

1.蚊子发出的嗡嗡声,就是它们在飞行时因为翅膀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2.大量事实证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5.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6.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和节奏变化形成了音乐的旋律。

7.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8.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噪声。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噪声过强甚至会危害健康。

9.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表示。当音量超过60分贝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音量高到一定程度甚至会损伤听力。

10.保护听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噪声和控制声源。由于耳机离耳朵很近,所以耳机最大音量远远超过60分贝,我们在用耳机听音乐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音量。

11.吉他的构造:

琴码、琴箱、琴颈、琴头、琴弦

12.使用剪刀、美工刀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二、我会选。

1.声音可以在(D)中传播。

A.气体

B.固体

C.液体

D.气体、液体、固体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应用科学知识(C )

A.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传播

C.声音可以通过物质向四面传播

3.吉他演奏前,乐师通常要调整没根弦的松紧程度,这是为了调整( A )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二者都得到了调整

4.敲鼓时,用力敲和轻轻敲,改变的是( B)

A.声音的高低

B.声音的强弱

C.声音的传播方向

5.看电视时,按下遥控器的音量+和音量-两个按键,调整的是(A )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声音的传播方向

6.乐师拉二胡时,会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是为了( A )

A.使声音产生高低变化

B.使声音产生强弱变化

C.使声音更好听

7.下列做法中不能用来改变声音强弱的是(C)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8.研究声音高低变化与琴弦的长短是否有关时,应该改变的因素是( B )

A.弦的粗细

B.弦的长短

C.力量的大小

9.禁止鸣笛,植树造林等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

A.降低噪声污染

B.缓解城市高温

C.绿色居住环境

三、我会判。

1.上课时,老师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

2.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3.手敲墙面,能听到声音,但没有看到墙面振动,说明物体发声时不一定都会振动。(×)

4.鸟叫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5..鼓是靠鼓皮震动发出声音的(√)

四、我回答。

1.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答: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2.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自制橡皮筋吉他。(课本55页)

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

一、我会填。

1.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2.达尔文探究的过程:观察、采集标本、采访、记录。

3.1.提出问题2.观察比较、作出猜想 3.观察比较、作出假设

4. 处理信息、形成假说。

4.1895年11月,达尔文在经过20多年的苦心研究后,终于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论。

5.观察和比较,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二、我会选。

1.达尔文是()A.英国的生物学家B.法国的物理学家C.英国的物理学家D.美国的生物学家

70.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假说所撰写的著作是()

A.《天演论》

B.《物种起源》

C.《进化论》

D.《人类的由来》

三、我回答。

1.本学期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作出了哪些假设?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些问题或假设的?

答:研究声音时,我提出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我发现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提出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假设。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比较,能让我们发现许多新奇的现象。观察和比较,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新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填空)Array

1.科学研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2.(假设)要有(依据)。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o C)来表示.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可以借助(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5.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

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

新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问答)

1.风有好有坏?举例风的好处和坏处各有哪些?

答:风的好处:夏天风能给我们带来凉爽、风力能发电、吹干湿衣服、传播植物种子。

风的坏处:带来冷空气、吹倒庄稼、吹翻轮船、龙卷风吹倒大树、吹毁房屋。2.本学期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作出了哪些假设?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

些问题或假设的?

答:观察的现象:我发现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

提出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研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的假设: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得出的结论: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观察和比较,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研究声音时,我提出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我发现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提出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假设。观察和比较,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3.搅拌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吗?根据自己的假设,制订实验计划。

探究问题:搅拌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吗?

猜想假设:搅拌能加快白糖溶解。

实验材料:2个烧杯,200毫升常温水,1个搅拌棒,白糖。

实验步骤:1.2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毫升的常温水。

2.同时在两杯水中放入同样多的白糖。

3.一杯搅拌,另一杯静置。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证明,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4.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下雨、下雪、大风等。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海南岛长夏无冬。

5.我们该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答:1.建立保护区。2.人工繁殖。3.应该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4.还要加强宣传。

6.根据校园气温变化图,说一说一天中白天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答:校园白天的气温从早上8点开始逐渐升高,下午14点温度最高,然后开始逐渐降低。早上气温最低。下午14点温度最高。傍晚比早上气温高。

7.家鸡是鸟类吗?说明理由。

答:家鸡是鸟类,理由:因为它们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是卵生的,这些都符合鸟类的特征。

6.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影响声音高低和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答: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2.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3.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动物的生命过程有哪些相同点?

答: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生命过程。成熟的动物能繁殖下一代。

8.冬天,睡在上铺还是下铺比较暖和?

答:冬天,睡在上铺比较暖和,因为热空气会上升,上铺的热空气多,所以比较暖和。

9.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12.会湿的纸团。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会不会湿?这是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杯子里面有空气占据着空间。

想一想,为什么倾斜后杯子里的纸团会湿?

答:因为杯子里的空气被水压出杯子,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13.点燃酒精灯,纸陀螺转起来,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答:点燃酒精灯,酒精灯上方的空气受热会上升,带动纸陀螺转起来。

14.大自然里的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答:这主要和大自然中不同地方的空气受热不均有关。大自然中的空气受热不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白天陆地上岩石、土壤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得快,而海水的温度升高慢。这样,陆地上气温高,海洋上气温低,陆地上空气受热上升,海洋上的冷空气就会沿着海面水平流向陆地,这样就形成了风。

新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准备单元

2.()和()可以尝试从()和()发生的()、()等角度进行思考。

3.( )要有( ),用( )来验证。

4.可以利用()来验证我们的()。

5.我们的()和()并不一定是()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要勇于调整()。

6.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答:

第一单元

1测量气温

7.要学会()、()、

()、()等。

8.人体()对物体的()、()和()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来帮助进行测量。

9.物体的()叫作(),通常用

()来表示。()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10.观察气温计时要()。观察气温计的(),了解气温计的()、()。

11.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的地方。读数时,眼睛要()。

2辨识风向

1.()是指()的方向。比如,北风是()的风,东南风是()的风。

2.()是()的科学仪器。风向标()就是当前的()。

3.测定风向时,要用()作为观测结果。可以借助()确认方向。

3判断风力大小

1.()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等级,最小是(),最大为()。气象台用()来测量()。

2. 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4云量和降水量

1. ()占有()的多少叫(),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

2. 用一个圆代表(),将圆平均分成(),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比例将圆涂上(),以描述不同的()。

3. 降雨量是指(

),通常以()为单位。

4.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等。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

5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1. ()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做一份

(),向同学们宣传气象的有关知识。

2. 天气是()。

3. 气候是()。例如,()的气候特点是()。

4. 24小时总降雨量为()的降雨称为“()”。

5. 暴雨造成的洪涝危害:(

)。

6. 暴雨来临前的防范措施?

答:

7. 暴雨、洪涝来临时的危险区域?

第二元动物的特征

1动物的繁殖

1.小鸽子是从()中()出来的。鸽妈妈产出的(),要经过大约()的( )。随后,鸽宝宝就会( )。

2.像猫、狗这样()叫

(),如:()、()、()、()。像鸡、猫头鹰这样()叫( )。如:

()、()、()、()。

2鸟类的特征

1.像鸽子、燕子这样()、()、( )、( )叫作( )。如:( )、( )、( )、( )、( )、( )、( )等。

2.下列动物哪些是鸟类?哪些不是?请说出理由。

3动物的分类

1.我们常见的动物分为( )、( )、( )、

( )、( )、()等。

2.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3.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4.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5.鲸、企鹅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说说它们的特征。

答:

4动物的一生

1.鸽子的一生经历了()、()、()、()等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鸽子的()。

2.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3.人出生后经历了()、()、()、()、()、()等阶段。

4.人的一生经历了()、()、

()的()。

5.动物的一生要经历()、()、()、()的()。()的动物能()。

5珍惜动物

1.()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分布于我国()、()、()山区的()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有“()”之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和()。

2.地球上的动物不断减少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

3.我们该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答:

4.建立保护区。国家为保护大熊猫成立的(),位于()县。对保护大熊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人工繁殖。()年,()人工繁殖协作组取得了葛洲坝下()的成功。共增殖放流

()苗近()尾。

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

1不一样的溶解

1.高猛酸钾具有腐蚀性,要用()。高猛酸钾溶液不能直接

()。

2.通过观察高猛酸钾的溶解过程,我们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想探究的问题?(写出三个问题)

3..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有的物质( ),有的( ).

2溶解与搅拌

3.( )要以我们( )和( )为依据。

4.根据自己的假设,制订实验计划。

探究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5.实验证明,(

) 6.怎样比才公平?

答:

3溶解与加热

1.尝试运用( )、( )、

( )进行探究,我们将会体验到新的乐趣。

2.实验证明,(

).

3.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溶解一颗水果糖?

4溶解的多与少

1.100毫升的水最多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制订研究计划并进行实验。

答:探究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2.在()时,()的水能溶解:()、()、()、()。

3.物质在()水中()是

(),()物质在()水中能()也是()的。

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

1空气占据空间

4.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空间也被空气占据着?

答:

2.我们都被着。

3.不会湿的纸团。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会不会湿?这是为什么?

答:

想一想,为什么倾斜后杯子里的纸团会湿?

答:

4.使用锥子等尖锐工具时,要。

5.()。

2会上升的热空气

1.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发现,。

2.使用蜡烛时请,防止。

“放飞塑料袋”实验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进行,并注意不要让的高温部分靠近。

3.人们为什么会把排风口设在窗户的上部?

答:

3空气的流动

1.原来,.

2.蜡烛周围的空气受热后,有一部分向,有一部分流出。

4大自然里的风

1.大自然里的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答:

2.到了晚上,陆地上的(),会比( )上的( )。海洋上的( ),( )的冷空气就会沿着陆地水平流向海面,形成陆风。

3.大自然里也有()的现象,

()。

5我们来制造风

1.风有好有坏?举例风的好处和坏处各有哪些?

答:

2.提出()要()。

3.风能是()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

()。缺燃料、交通不便的

(),非常适合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3.()发出的(),就是它们在飞行时因为

()而产生的()。

4.大量事实证明: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

()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3.声音在()。

3声音的高低变化

1.声音有()。声音的

()形成了

()。

2.钢尺伸出桌面越长,()。

3.()是影响

()的因素。

();

)。

4声音的强弱变化

4.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答:

5.(),被称为()。噪声会(),()甚至会()。

6.()可以用()表示。当音量超过()时就会使人产生(),()甚至会()。

7.()的最好办法就是()和

()。由于耳机离耳朵很近,所以耳机()远远超过(),我们在()时一定要注意()。

5自制乐器

1.吉他的构造:()()()()()

2.使用剪刀、美工刀等工具时要()。

3.自制橡皮筋吉他。课本55页

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

10.()是()博物学家,

()的奠基人。

11.达尔文探究的过程:、、、记录。

12.1.() 2.() 3.()4.

()。

13.年月,在经过的苦心研究后,终于写成了科学巨著,系统阐述

了。

14.,让我们提出了,也为我们的提供了。

15.本学期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作出了哪些假设?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

这些问题或假设的?

答:

新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填空)

1.科学研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2.(假设)要有(依据)。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o C))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可以借助(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5.(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大小。

6.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清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

级风吹飞纸片;5级小树随风摇:;6级举伞有困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瓦片动;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7.云块占有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8.(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雨)、(雪)、(冰雹)等。

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降水量)。

小雨(0.1-9.9毫米)中雨(10-24.9毫米)大雨(25-49.9毫米)暴雨(50-99.9毫米)大暴雨(100-249.9毫米)特大暴雨(大于等于250毫米)

9.(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10.(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11.(24小时)总降雨量为(50-100毫米)的降雨称为(“暴雨”)。

12.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如:猪、狗、猫、羊等。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如:雕、麻雀、黄鹂、燕子、老鹰、丹顶鹤.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作(鸟类)。如:黄鹂、海鸥、孔雀、天鹅、鸵鸟、丹顶鹤等。

13.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生命过程。(成熟)的动物能繁殖下一代。

14.我国的珍惜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金丝猴。)

15国家保护大熊猫立(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华鲟)人工繁殖成功。

16.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颈、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

17.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人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

18.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保护区)(人工繁殖)(加强宣传)(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来保护珍稀动物。

19.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均匀地分布到水中)。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20(猜想假设).要以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为依据。

(搅拌)(加热)(研碎)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1实验证明,(升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2.在20°C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204克白糖,74克味精,9.6克小苏打。)

23.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在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24.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发现,(热空气会上升)。25.原来,(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26.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27.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以(事实)为依据。

28.(风能)是无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9.大量事实证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30.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31.(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2.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噪声)。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表示。音量不能超过(60分贝)。

33.保护听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噪声和控制声源)。

34.(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论。

35.(观察和比较),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新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填空)(精华版)

1.科学研究的步骤:()()()()。

2.假设要用( )的方式来验证。

3.物体的( )叫作( ),通常用()来表示. ( )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读数时,眼睛要( )。

4.( )是指( )的方向。比如,北风是( )的风,东南风是( )的风。

5.( )是( )的科学仪器。可以借助()来确定方向。

6.( )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 )。风力的大小分为( )等级,最小是( ),最大为( )。

气象台用( )来测量风力大小。

7.云块占有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 )。

8.( )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 )为单位。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 )、( )、( )等。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 )。

9.( )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状况。

( )是一个地区( )的天气特征。

10.( )总降雨量为( )的降雨称为(“”)。

11.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 )。

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 )。

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 )、长有( )、用( )取食、

( )的动物叫作( )。

12.动物的一生要经历( )、( )、( )、( )的生命过程。()的动物能()下一代。

13.我国的珍惜保护动物有()、()、()、()。

14.国家保护大熊猫立(),()人工繁殖成功。15.哺乳类动物特征:身体主要包括(、、、)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恒定,用()呼吸,一般(),()。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用()呼吸,靠()运动,终生生活在()中,一般通过产()繁殖后代。

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上有(、、)等,胸部有(),一般()。

16.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人出生后经历了(、、、、、)等阶段。

17.我们可以通过()( )( ) ( )来保护珍稀动物。

18.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有的物质(),有的()。

19()要以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为依据。

( )()()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0实验证明,()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1.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是(),不同的物质在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量也是()的。

22.()会上升。

23.原来,( )上升后,周围()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 )。

24大自然里也有()的现象,()。25()是无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6声音因()而产生。()。声音可以向()传播。

27声音可以在()、()和()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在()中无法传播。

28()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

影响声音强弱化的因素是()。(

)。

29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表示。音量不能超过()。

30保护听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和()。

31.()是()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写成了科学巨著(),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论。

32.(),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也为我们的()提供了更多的()。

新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归类复习题(填空题)

1.()和()可以尝试从()和()发生的()、()等角度进行思考。

2.( )要有( ),用( )来验证。

3.可以利用()来验证我们的()。

4我们的()和()并不一定是()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要勇于调整()。

5.要学会()、()、

()、()等。

6.人体()对物体的()、()和()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来帮助进行测量。

7.物体的()叫作(),通常用()来表示。()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由()、()、()、( )、()组成。

8.观察气温计时要()。观察气温计的(),了解气温计的()、()。

9.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的地方。读数时,眼睛要()。

10.()是指()的方向。比如,北风是()的风,东南风是()的风。

11.()是()的科学仪器。风向标()就是当前的()。

12.测定风向时,要用()作为观测结果。可以借助()确认方向。

13.()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等级,最小是(),最大为()。气象台用()来测量()。

14.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

();();

();();

();();

();();

()。

15.()占有()的多少叫(),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16.用一个圆代表(),将圆平均分成(),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比例将圆涂上(),以描述不同的()。晴

()

少云()多云()阴天()17.降雨量是指

),通常以()为单位。

18.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等。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

()。

19.()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做一份(),向同学们宣传气象的有关知识。

20.天气是()。

21.气候是()。例如,

()的气候特点是()。

22.24小时总降雨量为()的降雨称为“()”。

23.小鸽子是从()中()出来的。鸽妈妈产出的(),要经过大约()的( )。随后,鸽宝宝就会( )。

24.像猫、狗这样()叫

(),如:()、()、()、()。像鸡、猫头鹰这样()叫( )。如:

()、()、()、()。25.像鸽子、燕子这样()、()、( )、( )叫作( )。如:( )、( )、( )、( )、( )、( )、( )等。

26.我们常见的动物分为( )、( )、( )、( )、( )、()等。

27.鸽子的一生经历了()、()、()、()等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鸽子的()。

28.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29.人出生后经历了()、()、()、()、()、()等阶段。

30.人的一生经历了()、()、

()的()。

31.动物的一生要经历()、()、()、()的()。()的动物能()。

32.()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分布于我国()、()、()山区的()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有“()”之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之一。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和()。

33.建立保护区。国家为保护大熊猫成立的(),位于()县。对保护大熊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4.人工繁殖。()年,()人工繁殖协作组取得了葛洲坝下()的成功。共增殖放流

()苗近()尾。

35.高猛酸钾具有腐蚀性,要用()。高猛酸钾溶液不能直接

()。

36.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有的物质( ),有的( ).

37.( )要以我们( )和( )为依据。

38.实验证明,(

39.尝试运用( )、( )、

( )进行探究,我们将会体验到新的乐趣。

40.实验证明,(

).

41.在()时,()的水能溶解:()、()、()、()。42.物质在()水中()是

(),()物质在()水中能()也是()的。

43..我们都被着。

44.使用锥子等尖锐工具时,要。

45.()。

46.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发现,。

47.使用蜡烛时请,防止。

“放飞塑料袋”实验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进行,并注意不要让的高温部分靠近。

48.原来,

.

49.蜡烛周围的空气受热后,有一部分向,有一部分流出。

50.到了晚上,陆地上的(),会比( )上的( )。海洋上的( ),( )的冷空气就会沿着陆地水平流向海面,形成陆风。

51.大自然里也有()的现象,

()。

52.提出()要()。53.风能是()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

()。缺燃料、交通不便的

(),非常适合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54.()发出的(),就是它们在飞行时因为

()而产生的()。

55.大量事实证明:

56.声音可以()。

57.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

()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58.声音在()。

59.声音有()。声音的

()形成了

()。

60.钢尺伸出桌面越长,()。

61.()是影响()的因素。();(

)。

62.(),被称为()。噪声会(),()甚至会()。

63.()可以用()表示。当音量超过()时就会使人产生(),()甚至会()。

64.()的最好办法就是()和()。由于耳机离耳朵很近,所以耳机()远远超过(),我们在()时一定要注意()。65.吉他的构造:()()()()()

66.使用剪刀、美工刀等工具时要()。

67.()是()博物学家,

()的奠基人。

68.达尔文探究的过程:、、、。

69.1.() 2.() 3.()4.

()。

70. 年月,在经过的苦心研究后,终于写成了科学巨著,系统阐述了()。

71. (),让我们提出了(),也为我们的()提供了()。

新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归类复习题(问答题)

4.风有好有坏?举例风的好处和坏处各有哪些?

5.本学期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作出了哪些假设?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些问题或假设的?

观察的现象:

提出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

提出的假设:

3.搅拌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吗?根据自己的假设,制订实验计划。

探究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4.天气与气候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5.我们该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6.观察并分析一天中白天的气温变化图,写出你的结论。

7.家鸡是鸟类吗?说明理由。

8.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影响声音高低和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9.动物的生命过程有那些相同点?

10.冬天,睡在上铺还是下铺比较暖和?

11.风是怎样形成的?

12.不会湿的纸团。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会不会湿?这是为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倾斜后杯子里的纸团会湿?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三合一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三合一)资料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会判断(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壤土。(×) 2、轮换种植是改良土壤的一种方法。(√) 3、降落伞的绳子越长下降速度越快。(×) 4、科学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王永民发明了汉字“五笔输入法”。(√) 6、壤土就是土壤。(×) 7、大雁、燕子、喜鹊过冬的方式都是迁徙。(×) 8、“五官兄弟”中眼睛最重要。(×) 9、蟋蟀不是昆虫。(×) 10、西瓜不是果实。(×) 二、我会选择(10分,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右面几个降落伞,( 3 )下降最 慢。 2、右面几个自转旋翼,( 3 )下降最 慢 3、右面哪种方法是读气温计的正确方法? ( 3 4、下面不是果实的是(①)。 ①生姜②桃子③梨子④苹果

5、下面是昆虫的是(①)。 ①蚯蚓②蜗牛③蜈蚣④蜻蜓 6、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时需要使用下面哪种工具?(②) ①尺子②计时器③气温计④放大镜 7、能辨别物体颜色的器官是( 1 )。 ①眼②耳③鼻④口⑤手 8、下面哪个因素不影响自转旋翼的下降速度?( 2 ) ①翅膀大小②下落的高度③翅膀形状④自身重量 9、下面那些行为会破坏土壤?(2、3、5、6、7 ) ①退牧还草②垃圾侵蚀③毁田烧砖④种植防风林⑤喷洒农药⑥过度开垦⑦滥伐森林 10、下面哪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 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④抄袭⑤猜想⑥生搬硬套 四、我会制作(14分) 1、我也能当科学家!请你仿照下边的卡片,动手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科学现象记录卡”。(3分) 科学现象记录卡 现象:秋天大雁成群往南飞。 问题:秋天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 结果:大雁是候鸟,为了避免寒冬,飞向暖和的南方。 科学现象记录卡 现象:秋天树叶“五颜六色”? 问题:树叶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 结果:是因为因为植物大多不光含叶绿素,也有含花青素的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发现的东西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 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2.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3.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4.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第二单元 5.人的“五官”是眼、耳、手、鼻、舌这五个部分;五官兄弟各有各的用途,它们都很重要,不存在哪个器官最重要,哪个不重要。 6.挑选西瓜方法眼看、手摸、耳听、鼻嗅、嘴尝。 7. 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事物,但并不能认识到任何事物,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器材,人们发明放大镜和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发明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事物。 8.人的鼻子能辨别几千种气味。 9.盲人通过用手触摸的方法来识字。 10.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手——触觉。 第三单元 11. 在植物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色素,是它们让树叶变得五颜六色;其中叶绿素使叶子变绿,叶黄素使叶子变黄,花青素使叶子变红。 12.空气的温度叫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13.掌握气温计的使用与读数,以及如何测量气温!读取气温计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14.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对于常见的一些植物要求能够分辨是不是果 实!如:是果实的有西红柿、葡萄、橘子、辣椒、冬瓜、花生、豌豆荚、棉桃、西瓜等,不是果实的有胡萝卜、马铃薯、姜、萝卜、红薯等。 15.蟋蟀用翅膀演奏“音乐”的,它的叫声与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有关系。 第四单元 16.人们把像蚂蚁、蝴蝶、蜻蜓那样,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 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归为一类,称做昆虫。 能够分辨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不是!如:蚊子、蜜蜂、瓢虫、蝗虫、蟑螂、白蚁、蛐蛐、蝴蝶、蜻蜓都是昆虫;蜘蛛、蜈蚣、蚯蚓、鱼、青蛙这些不是昆虫。 世界上的动物约有150万种,其中昆虫约有100万种,它们是自然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17.蚂蚁是群居生活的昆虫,它们喜欢甜味,用触角进行交流;蚂蚁能够沿原 路找到路线是因为蚂蚁能够从肛门排泄出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引导蚂蚁找到原路线。 18.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方法。比如蛇、青蛙、蝙蝠、 熊、刺猬等冬眠,蚂蚁备粮,大雁南飞,老虎、猫、狐狸等换毛方式过冬。 (注意:喜鹊过冬只把窝垫暖和,不是去南方的!) 19.常见夜里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刺猬、蛇、蟾蜍、蝙蝠、黄鼠狼等。 20.猫在夜晚可以发现老鼠是因为猫眼可以随光线强弱变化;猫走路没有声音 是因为猫爪上有厚厚的肉垫。 21.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有: 环境温度的降低;食物的缺乏。 第五单元 22.土壤里面有沙、黏土、水、空气、小动物和植物。 23.人们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较多的土壤 叫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一般的土壤多是壤土。 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大象版

课程纲要.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设计者:郭晓丽郭雯芳 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共计36 课时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学校: 课程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 1、体验“观察与提问”,会观察,会记录,提出问题、记录问题 2、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体验五官的作用 3、能从不同角度对秋天进行观察和提问 4、以制作“蚂蚁”模型为线索:制作→观察→修正 5、尝试用搜集资料的方式来解决科学问题 6、会选择问题;认识土壤 7、会运用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会整理数据 8、会评价问题,尝试调查法,制作科普展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展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爱护大自然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6、乐于合作和交流,能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7、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社会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全面了解秋天的景象,观察果实、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3、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 4、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了解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5、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体验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的乐趣,体验发现问题带来的充实感,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 第二单元: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第三单元:能从不同角度对特定事物进行观察和提问 第四单元:能多层次地对自然世界进行观察和提问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六单元: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课探索自然 1.引入活动:盲人火车 目标: ?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准备: ?10~12个蒙眼罩或大人的手帕。 ?一定要侦察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他们穿过一片草地(从灌木丛走过以便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他们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子,抚摩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他可能使孩子们摔倒的东西。检查该地区是否有蚂蚁、蛇以及其他危险动物。留心那些令人不喜欢的东西,如动物粪便等。 ?如有可能,每组选一名学生,课前将他们训练为引导员,这会有助于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怎样进行: (1)导入语:“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2)把孩子们分成10~12人的小组。依次把一个小组带到

选好的地方。让他们从低到高排成队。帮他们戴上蒙眼罩,要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可以警告他们偷看者就不会获得很多的乐趣)。让他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师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回答他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并对每一个回答都要做出评价。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是自然音或者是由人或机器、汽车等发出的声音。如果他们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4)行程结束,大家都去掉蒙眼罩,看是否有人会猜出行走的路线。 参考询问点: 我们非常习惯于依赖视觉。这项活动表明其他感官是怎样给我们提供有关我们周围的不同信息的,鼓励孩子使用除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 询问: “什么声音使你非常高兴呢?什么声音使你烦躁呢?”“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 2、五官游乐场 一、教学要求:

最新2019年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 (3)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4)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 难点: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 2.提问:“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 预设:小丑在走钢丝! 3.交流:小丑怎样走钢丝? 预设1: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 预设2: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 …… 3. 讲解: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另外这根杆子不是被举起来的,而是尽量放低,这样身体的重心就下移了,重心低于支点时才更为稳定。 4.实验演示,引出研究目标:倒立的小丑。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第1课《探索自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3、了解一片有草之处的植物和动物。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二、活动感知。 1、游戏:盲人火车 (1)把孩子们分成10~12人的小组。依次把一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让他们从低到高排成队。闭上眼睛,让他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2)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师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回答他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并对每一个回答都要作出评价。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是自然音或

者是由人或机器、汽车等发出的声音。如果他们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3)行程结束,看是否有人会猜出行走的路线。 2、一片草地 (1)带孩子们到“研究”区,导语:“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任何活的动物吗?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 (2)指导他们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对于大孩子,让他们做更详细的记录,如蚂蚁、蜘蛛等的颜色、大小等。为他们做观察和记录定一时间限制(5~10分钟),强调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限定时间到了之后,把学生召集到一起汇报,若能找块木板列出全班综合在一起的记录单就更好了。 教师活动:对孩子们的热心观察进行评价。 (4)、师生互动:有无处归属的东西吗?比如:垃圾、破烂玩具、废旧电池等,这些属于哪儿的? 三、总结:正如他们通过他们的小研究中见到的那样,在任何有草地区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最近一次你花时间观云是什么时候?(师生交流互动) 二、活动感知: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填空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 1.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 2.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 4.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他吹掉下来。 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 1. 是英国博物学家,是的奠基人。 2.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写成了科学巨著《》,系统闸述了。 3.每到一个地方,达尔文都会,如观察当地的动植物,采集当地的矿物、化石和动植物标本,采访当地的居民,并进行详细记录。 4. 和,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 1.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

和、等。 2.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需要用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通常用来表示。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是。 4.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 5.风向是指,通常用来表示风向。 6.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是。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 9.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个等级,最小是级,最大为级。 10.气象台用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制做简易风力计时,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包括有、、、、、。量角器上的度、度和度刻度线分别代表、和。13.云块占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来描述天气。 14.降雨量是指,通常以为单位。 15.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要选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 A.为了应对季节变化的不利环境 B.动物没有事情做 C.动物太累了 2我们在观察蚂蚁时,我们发现蚂蚁都有一对触角,这对触角的作用是( ) A.打架 B.示威 C.感知环境和传递信息 3.奇奇想考察和蜗牛生活的土壤,一边是干旱的沙漠,一边是潮湿的树林,应该去哪呢?( ) A.旱的沙漠 B.潮湿的树林 C.以上都不是 4.土壤被人类破坏的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当?( ) A盖楼房 B.保护原有植物 C.锄掉一切草木 5.当我们蒙上眼睛时,靠什么辨别其他人的所在方向的?( ) A.眼睛 B.舌头 C.耳朵 6.春节就要到了,小雪要用降落伞的方式,给朋友们送礼物。为了保证礼物的安全,降落伞必须以缓慢的速度降落,以下哪种降落伞在礼物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下降速度最慢呢() 7.测量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用什么工具测量?( )、 A.直尺 B.秒表 C.量杯 8.在我们的生活地地球上,时时刻都在产生垃圾,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以下哪种什么方式来处理这些垃圾才最环保呢?( ) A.焚烧垃圾 B.填埋 C.建立蚯蚓垃圾处理厂 9.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绿色食品的标识,你知道绿色食品指的是什么吗( ) A.绿颜色的食品 B.绿包装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的优质食品 10.下列选项中,是昆虫的是( ) A.青蛙 B.蟋蟀 C.老鼠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秋天里,到处都是蟋蟀的叫声,他们是用嘴巴发出声音的。( ) 2.由于土壤里有沙、粘上、水、空气、以及小动物和植物,所以蚯蚓才 能在土壤里生活。( ) 3.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 4.蚯蚓被称为天然犁,因为它能改良土壤。() 5.马铃薯属于植物果实。( ) 三连连看(每题5分共10分) 1.1.下列小动物中,哪些是夜行动物,哪些不是夜行动物,用线段与对应 答案相连。 夜行动物不是夜行动物第2.下列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把对应的答案用“线段”连接起来 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 蚂蚁准备好过冬的粮食,在家里过冬 青蛙吃饱了冬眠 熊换毛过冬 狐狸 四.画一画(共10分) 蚂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小动物,那么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动手画一画将下图补充完整,并分别标出,蚂蚁的头、胸、腹三个部位。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doc

香山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香隅镇香山小学王茜 一、学情分析 本班级共有3人,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 2.蚯蚓的房前屋后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 1. 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 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 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 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他吹掉下来。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 1. 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2. 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不是准确的,需要用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3.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4. 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5.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6. 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 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8.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9.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

级,最大为17级。 10. 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 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 做简易风力计时用到的材料有量角器、直尺、黑笔、棉线、乒乓球、透明胶带。量角器上的30度、60度和90度刻度线分别代表微风、中风和大风。 13.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4. 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15.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要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还要配一些图片,版面要生动活泼。 16.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 1. 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鸽妈妈产生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孵化,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2. 鸡和猫头鹰都是先产卵,再孵化。小猫和小狗都是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生出来的。 3. 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 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发现的东西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 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2.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3.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4.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第二单元 1.人的“五官”是眼、耳、手、鼻、舌这五个部分;五官兄弟各有各的用途,它们都很重要,不存在哪个器官最重要,哪个不重要。 2.挑选西瓜方法眼看、手摸、耳听、鼻嗅、嘴尝。 3.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事物,但并不能认识到任何事物,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器材,人们发明放大镜和 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发明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事物。 4.人的鼻子能辨别几千种气味。

5.盲人通过用手触摸的方法来识字。 6.眼睛一一视觉;耳朵一一听觉;鼻子一一嗅觉;舌头——味觉;手——触觉。 第三单元 1.在植物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色素, 是它们让树叶变得五颜六色;其中叶绿素使叶子变绿,叶黄素使叶子变黄,花青素使叶子变红。 2.空气的温度叫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 C”表示。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C,读作三十七摄氏 度。 3.掌握气温计的使用与读数,以及如何测量气温!读取气温计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4.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对于常见的一些植物要求能够分辨是不是果实!女口:是果实的有西红柿、葡萄、橘子、辣椒、冬瓜、花生、豌豆荚、棉桃、西瓜等,不是果实的有 5.蟋蟀用翅膀演奏“音乐”的, 它的叫声与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有关系。 第四单元 1.人们把像蚂蚁、蝴蝶、蜻蜓那样,身体由头、胸、腹 三部分组成,头部- 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 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归为一类,称做昆虫。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 知识展示台(20分,每空1分) 1. 鸽子的身体表面长有 ,靠 取食。 2. 气象台用 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3. 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4. 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 进行验证。 5. 鱼类和昆虫类的繁殖方式是 。 6.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 ,通常用 (°C )来表示。 7. 风向是指风 的方向。通常用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8. 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 。 9.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 。 10. 人的一生经历了 、 、 的生命过程。 11. 我们通过 、 、 和严厉打击 的行为等方式保护珍稀动物。 二、选择大乐园(20分,每题2分) 1. 下面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 A. 冰雹 B. 台风 C. 暴雨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2. 下面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A. 猴子 B. 丹顶鹤 C. 天鹅 3. 在气温计上没有标记的是()。 A. 单位符号 B. 刻度 C. 使用说明 4. 降雨量通常以()为单位。 A. 分米 B. 毫米 C. 厘米 5. 下面不属于哺乳类动物的是()。 A. 山羊 B. 企鹅 C. 鲸 6. 下面特征中,与鸟类适合飞行没有关系的是()。 A. 靠喙取食 B. 身体表面长有羽毛 C. 长有翅膀 7. 下面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倒立的小丑好不好玩 B. 小丑为什么能倒立在钢丝.上 C. 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8.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易风力计上30度刻度线的地方表示微风 B. 风力的等级从0~18级 C. 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的大小划分的 9.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样本)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 划(样本) The teaching plan of the third grade of Science Volume I of elephant Edition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样本)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 1.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3.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验证。 4.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它吹掉。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2. 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3. 人体的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4. 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6.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7. 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大小。 9.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0级,最大17级。10.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 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风力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 随风偏。2级轻风拂脸面,3级叶动红旗 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小树随风摇。 6级举伞有困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 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 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13.云块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叫做云量,我 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 气。用圆代表天空,将圆平均分成10 份,其中晴的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 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 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4.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 水没有渗透、蒸发、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15.降雨量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 级。小雨0.1-9.9毫米,中雨10.0-24.9 毫米,大雨25.0-49.9毫米,暴雨 50.0-99.9毫米,大暴雨100.0-249.9 毫米,特大暴雨大于等于250.0毫米。 16.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 冰雹等。 17.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 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降 水量。 18.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雨量时,每天在相 同的时间记录,每天测量完要倒掉雨量 器中的水。 19.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做一份 《气象科普小报》,向同学们宣传气象的 有关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小报》时应 注意: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 版面要生动活泼;还要配一些图片,这 样更加直观。 20.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 状况。今天的天气是小雨转阴天。 21.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 征。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 干燥少雨。 22.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暴雨导致的洪 涝能冲毁或淹没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 使运输、供水、供电等中断,影响人们 的正常生活。 23.暴雨、洪涝来临时的危险区域:(1) 危房里与危房周围。(2)危墙与高墙旁 边。(3)洪水淹没的窨井口。(4)电线 杆与高压线塔周围。(5)地下商场、地 下通道等地势低洼处。 24.暴雨来临前的防范措施:(1)关注气 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2)暴雨 来临前,低洼地区的居民应在房屋门口 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3)市政和物 业管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 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 1.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鸽 妈妈产出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的孵 化。随后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2.鸡和猫头鹰都是先产卵,再孵化。小 狗和小猫都是再母体内发育到一定 阶段后才生出来的。 3.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 段后才生出来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像鸡、 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 动物叫做卵生动物。 4.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 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做鸟 类。 5.我们根据动物的特征给它们分类。我 们常见的动物有鸟类、哺乳类、鱼类、 昆虫类等。 6.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 括头、颈、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 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 生,哺乳。 7.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 有鳞,用腮呼吸,靠鳍游动,终生生活 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8.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 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 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 9.鸽子的一生经历了卵、孵化、生长发 育、成熟直到死亡等阶段。这些阶段构 成了鸽子的生命过程。 10.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 虫四个阶段。 11.金鱼的一生经历了卵、仔鱼、稚鱼、 幼鱼、成鱼等阶段。 12. 人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 成熟直至衰亡的生命过程。人出生后经 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 老年等阶段。 13.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 成熟、衰亡的生命过程。成熟的动物能 够繁殖下一代。 14.大熊猫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分布于我 国四川、甘肃、陕西山区的竹林中。白 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及总复习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题及答案 1.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大致分为(积云.卷云.卷云层.积雨云)。 2.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3.人的“五官”是(眼.耳.手.鼻.舌)这五个部分。 4.挑选西瓜方法(眼看.手摸.耳听.鼻嗅.嘴尝)。 5.人们发明(放大镜和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 6.空气的温度叫(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C)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7. .果实的共同特征是里面都有(果皮和种子)组成。如是果实的有(花生.豌豆荚、棉桃.西瓜)不是果实的有(胡萝卜.马铃薯.姜.、萝卜)等。 8..人们把像蚂蚁.蝴蝶.蜻蜓那样,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足的动物,归为一类,称做昆虫。 9.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方法。蛇冬眠.蚂蚁备粮.大雁南飞.老虎换毛方式过冬。 10.常见夜里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刺猬.蛇.)等。 11.土壤里面有(沙.黏土.水.空气.小动物和植物)。 12.人们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1.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2.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3.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一般的土壤多是壤土。 13.人类对土壤的破坏有(喷洒农药.滥伐森林.过度开垦)等。 14.自传旋翼(降落伞)下降快慢与(1.翅膀大小,2.翅膀形状,3.重量)有关。 15.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摆动),中国的鲁班发明(锯子),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人体(是有体积的),牛顿发现地球有(引力)。 16、找朋友(讲五官作用用直线连起来,10分) 眼物体的颜色 耳物体的味道 手物体的光滑和粗糙 舌物体散发的气味 鼻物体散发的冷热 17.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他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他们都属于非生物。 (1)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3)(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2020大象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 倒立的小丑 准备单元 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提出的假设要有依据。 问答题: 。 验4.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 3.做实 探究科学问题的步骤有: 小小气象员 第一单元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常常不准确,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 气温计图片 5.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 6.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7.如果发现气温计破裂,要立刻向老师报告。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9.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 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10.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11.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12.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13.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 向作为观测结果。

14.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15.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 个等级,最小是0 级,最大为17 级。 16.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7.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8.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9.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20.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根据24 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 6 个等级。 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 以上。 21.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2.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23.若把天气分为10 等份,则晴天(涂2 块)少云(涂4 块)多云(涂8 块)阴天(涂9 块)。 24.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25.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26. 24 小时总降水量为50-100 毫米的降雨称为“暴雨”。 27.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问答题 1.在制作简易风力计时,量角器上的度数与风力是怎样对应的? 风, 答:1.量角器上的30 度对应的是微 2.量角器上的60 度对应的是中风, 3.量角器上的90 度对应的是大风。 2.制作《气象科普小报》时应注意些什么? , 答:1.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 2.配一些图片在上面,会更直观, 3.版面要生动活泼。 3.怎么才能成为一名小小气象员? 答:1.要学会测量气温, 2.会辨认风向, 3.会判断风力大小, 4.会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大象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 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提出的假设要有依据。 问答题: 探究科学问题的步骤有: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做实验4.得出结论。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常常不准确,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气温计图片: 5.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 6.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7.如果发现气温计破裂,要立刻向老师报告。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9.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 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10.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11.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12.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13.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 向作为观测结果。

14.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15.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16.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7.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8.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9.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20.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 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21.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2.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23.若把天气分为10等份,则晴天(涂2块)少云(涂4块)多云(涂8块)阴天(涂9块)。 24.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25.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26.24小时总降水量为50-100毫米的降雨称为“暴雨”。 27.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问答题: 1.在制作简易风力计时,量角器上的度数与风力是怎样对应的? 答:1.量角器上的30度对应的是微风, 2.量角器上的60度对应的是中风, 3.量角器上的90度对应的是大风。 2.制作《气象科普小报》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1.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 2.配一些图片在上面,会更直观, 3.版面要生动活泼。 3.怎么才能成为一名小小气象员? 答:1.要学会测量气温, 2.会辨认风向, 3.会判断风力大小, 4.会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1、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的时候,(其他感官)也在帮忙。 2、我们发现的东西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3、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4、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5、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7、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 1、人的“五官”是(眼)、(耳)、(手)、(鼻)、(舌)这五个部分;五官兄弟各有各的用途,它们都很重要,不存在哪个器官最重要,哪个不重要。 2、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事物,但并不能认识到任何事物。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器材,人们发明(放大镜)和(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发明(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事物。 3、人的鼻子能辨别(几千种)气味。 4、盲人通过(用手触摸)的方法来识字。 5、眼睛——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耳朵——物体的声音;鼻子——物体散发出得气味;舌头——物体的味道;手——物体的光滑或粗糙、物体的冷热、物体的软硬。 6、挑选西瓜方法(眼看)、(手摸)、(耳听)、(鼻嗅)、(嘴尝)。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 1、对于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还是(生物)。 2、不断降低的(气温),绘出了一个多彩的秋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