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19T17:23:59.12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作者:夏洪昊

[导读] 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震荡具有不容忽视的加剧作用,然而传统金融学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异于传统金融理论的投资行为。

(中国工商银行合肥金寨路支行,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震荡具有不容忽视的加剧作用,然而传统金融学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异于传统金融理论的投资行为。行为金融学主要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出发,以投资者有限理性和存在认知偏差为基础,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对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一些代表性行为进行分析,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建议。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传统金融学;投资行为;投资策略

1 投资者行为理论综述

1.1 经典金融学的无约束理性假设

传统主流金融学是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架构上发展起来的, 它继承了投资者是理性的、市场完善、投资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以及理性预期等经济学的理想假设。在传统主流金融学看来,投资者是理性经济人, 具有不受限制的理性, 即投资者的认知能力、运算能力不受任何约束, 因此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无所不包的概率计算: 投资者的所有活动都是以扩大自己的预期效用为目的的, 他还预期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也都以扩大他们自己的预期效用为目的: 证券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及全体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认同, 因而, 证券产品的价格是随机漫步的、具有不可预测性, 没有人能够持续获得利润。简言之, 经典金融学是以完全理性的投资交易行为和完美无暇的市场基础为其理论假设的。

1.2 行为金融学的有限理性假设

在经典金融学理论发展的同时, 有关金融市场的经验研究发现实际中存在着许多主流金融理论所不能理解的异常现象,主要包括: 易获得性偏误、代表性偏误和锚定性偏误、价格反转、价格惯性、规模溢酬、封闭基金折价现象、过度自信、交易过度、后见之明、反应过度、反应不足、损失厌恶、认知失调、时间偏好、自我控制等等。人们发现, 那种基于投资者具有完全理性预期、完全价格弹性以及完全信息假设的金融经济理论, 与现实金融市场实践发展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 也无法解释金融市场中日益增多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这激起了许多学者对于无约束理性假设的反思和修正。而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心智、生理能力受到各方面的约束, 因此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由此, 以心理学对投资人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重新审视整体市场价格行为的行为金融学逐渐开始兴起。在行为金融学来看, 投资者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正是投资者不具有无约束理性的有力证据。基于对人类理性有限性的认识,197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Herbert Simon(1955)提出了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的假设。在他看来, 经济学是研究在有限而相互竞争的用途之间对稀缺资源的分配, 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是稀缺物品, 因此, 就定义本身而言, 经济学是研究有限理性的, 即有限理性应该成为经济学研究中的基础。

2 行为金融学角度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

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行为众多,难以一一探讨。因此,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个人投资者行为进行解释。

2.1 频繁交易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低估风险,同时高估自己控制形势的能力。在证券市场中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过度相信自己的预测。然而,现实表明,投资者所预测的股票价格波动幅度往往小于股票价格的真实波动幅度,也就是说,投资者低估了股票投资的风险,出现较高换手率。第二,确定性的过度自信,即人们常常认为自己在投资过程中的选择是100%正确的。这使得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交易时会频繁的买进和卖出股票。然而,投资的净收益率与交易量是呈反向变动的。因此,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频繁的交易行为,反而使其所获得的净收益变低。

2.2 过度依赖消息和政策的赌徒行为

中国股市至今仍被大家认为是“政策市、消息市”。主要是指被投资者认为小道消息和内部消息能够较强影响股市走向。我国股市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因此政府许多相关政策都是直接针对股票市场出台的,导致股票市场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因此,很多个人投资者并不是基于自己对上市公司以及股票市场的总体了解而是依赖于不断打听到的政策、消息进行投资决策。具体表现为人们会过度投资某一股票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凭借政策消息获得较高收益。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冒险心理,加剧了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而不稳定的股市恰好满足了这类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冒险心理。

2.3 处置效应

与传统金融学理论相比,投资者不愿意卖掉已经亏损的股票,而愿意卖掉已经获利的股票,即投资者倾向于较早地卖掉赢家,而较晚地卖掉输家。这种现象被称为“处置效应”。不过传统金融学理论却无法对其进行解释。行为金融学从展望理论、心智账户、后悔规避和追求自豪感、自我控制四个角度对处置效应进行了分析。处置效应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我国“好面子”的传统思想使得处置效应在我国尤为严重。

3.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个人投资策略建议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决定了它的不完善性,转轨和新兴的双重特征, 文化与社会的特质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市场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 - 投资者行为不单易受其本身的心理认知差异的影响而且易受到外界环境噪音的干扰。这表现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还相当稚嫩, 散户依靠四处打探消息和凭借技术分析法期望能够与庄共舞,战胜庄家。许多投资者寄希望于政策的变更而一夜暴富,在政策变更上下赌注。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不是现金红利(也几乎不可能),而是资本利得或股价买卖价差,这使得投资者倾向于短期炒作,投资者追涨杀跌,跟风现象严重。

3.1 学习相关知识,培养自控能力

由于金融理论知识在我国普及率并不高,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都缺乏相关知识作为其投资决策的理论基础。因此,个人投资者要积极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